资本论幻灯片讲解
合集下载
《资本论》解读 ppt课件
“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 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 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 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称之 市民社会。 ”
书名的来历
1843年开始系统收集资料,准备写批判资本主 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书名《政治 经济学批判》。六册:资本、地产、雇佣劳动、国 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枢纽。 劳动价值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二、行文解读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贯穿全书,由四卷20篇(册) 122章组成,共300多万字。
卷序 标 题
中心
篇章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 7篇25章 问题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剩余价值的实现 3篇21章 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劳动的二重性
☺ 具体的有用劳动&共同的抽象劳动 ☺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
商品的价值 ☺ 同一劳动&质与量的差别
☺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建立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 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 ☺ 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 ☺ 解决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系列问题和建立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支持者:经济资助和理论支持。 继承者:整理出版第二、三卷。 传播者:冲破“沉默”的围墙。 捍卫者:回击对《资本论》的诋毁。
威廉·沃尔弗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密战友。 1846-1847年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委员。参与共产主义者同盟 的创建。曾任《共产主义杂志》主编。1848年3月在巴黎成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成员。
2. 商业资本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
书名的来历
1843年开始系统收集资料,准备写批判资本主 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书名《政治 经济学批判》。六册:资本、地产、雇佣劳动、国 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枢纽。 劳动价值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二、行文解读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贯穿全书,由四卷20篇(册) 122章组成,共300多万字。
卷序 标 题
中心
篇章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 7篇25章 问题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剩余价值的实现 3篇21章 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劳动的二重性
☺ 具体的有用劳动&共同的抽象劳动 ☺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
商品的价值 ☺ 同一劳动&质与量的差别
☺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建立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 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 ☺ 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 ☺ 解决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系列问题和建立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支持者:经济资助和理论支持。 继承者:整理出版第二、三卷。 传播者:冲破“沉默”的围墙。 捍卫者:回击对《资本论》的诋毁。
威廉·沃尔弗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密战友。 1846-1847年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委员。参与共产主义者同盟 的创建。曾任《共产主义杂志》主编。1848年3月在巴黎成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成员。
2. 商业资本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 PPT
然后再按利润率取得利润。
❖ 第二,从历史上说利润率也就是出发点。
二、利润率与利润使资本关系神秘化
❖ P299/3由于资本得一切部分同样表现为超额 价值(利润)得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了。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得影响
这一章就是恩格斯补写得
❖ 中心:论述总资本周转速度对利润率得影响及 其表示方法,以及年利润率得形成。
二、周转时间与利润率与反比。
P303/6
❖ 在资本百分比构成相等,剩余价值率相等、工 作日相等得时候,两个资本得利润率与它们得 周转时间成反比。
二、结构
❖ 除恩格斯序言外, ❖ 七篇五十二章析平均利润与生产形式,中心就是要说 明产业资本家内部就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得,从而建 立了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
❖ 四至六篇:分析商业资本、借贷资本与土地所有者就 是如何分割剩余价值得,中心就是要说明产业资本家 以外得各个剥削阶级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从而建 立了不起企业利润,利息与地租理论;
❖ 商品得成本价格不仅被资本家用于核算经济 效果,P290/2
❖ 而且对生产资本得周转或再生产经常发生实 际得影响。我们常说成本价格就是赚钱还就 是赔本得界限,就是竞争能力得基础。 295~296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2
4成本价格掩盖了现实得价值关系,抹 杀了价值转移与价值创造得区别。
第二章 利润率
一、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得 客观过程
❖ 1、利润率:P298/2用总资本来计算得剩余价 值得比率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与剩余价 值转化为利润得关系
❖ P298/3应当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得转化引 出剩余价值到利润得转化,而不就是相反。
❖ 298 ❖ 第一、资本家唯一而且首先关心就是利润率,
❖ 第二,从历史上说利润率也就是出发点。
二、利润率与利润使资本关系神秘化
❖ P299/3由于资本得一切部分同样表现为超额 价值(利润)得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了。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得影响
这一章就是恩格斯补写得
❖ 中心:论述总资本周转速度对利润率得影响及 其表示方法,以及年利润率得形成。
二、周转时间与利润率与反比。
P303/6
❖ 在资本百分比构成相等,剩余价值率相等、工 作日相等得时候,两个资本得利润率与它们得 周转时间成反比。
二、结构
❖ 除恩格斯序言外, ❖ 七篇五十二章析平均利润与生产形式,中心就是要说 明产业资本家内部就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得,从而建 立了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
❖ 四至六篇:分析商业资本、借贷资本与土地所有者就 是如何分割剩余价值得,中心就是要说明产业资本家 以外得各个剥削阶级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从而建 立了不起企业利润,利息与地租理论;
❖ 商品得成本价格不仅被资本家用于核算经济 效果,P290/2
❖ 而且对生产资本得周转或再生产经常发生实 际得影响。我们常说成本价格就是赚钱还就 是赔本得界限,就是竞争能力得基础。 295~296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2
4成本价格掩盖了现实得价值关系,抹 杀了价值转移与价值创造得区别。
第二章 利润率
一、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得 客观过程
❖ 1、利润率:P298/2用总资本来计算得剩余价 值得比率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与剩余价 值转化为利润得关系
❖ P298/3应当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得转化引 出剩余价值到利润得转化,而不就是相反。
❖ 298 ❖ 第一、资本家唯一而且首先关心就是利润率,
资本论全ppt课件
17
马克思为什么要分析价值形式? 第一、通过对价值形式的分析,可以深刻
地看到价值和交换价值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 体现。
第二、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 可以揭露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 可以证明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不是永恒的范畴。
18
简单的的价值形式: 20码麻布=1件上衣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商品经 济发展而来的。
第二、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要解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先解剖 商品。
第三、通过分析商品而阐明的劳动价 值论是全部《资本论》的理论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1
(2)商品使用价值的含义和特征(2-4) (3)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5-12)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3-15) (5)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6) (6)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1、阐明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是第二、三卷的理论基础 3、在理论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8
第一卷第一篇
按照马克思写作计划,第一篇是作为全书的导 言来写的。这一篇在《资本论》第一版中只是一 章,章名为《商品和货币》再版时改为三章,并 合成一篇,篇名为《商品和货币》 。
本篇是以简单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因为 简单商品生产是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9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价值实 体与价值量) (1)我们的研究,必须从商品的分析开始 (第1自然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着的社会财富, 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而以单个的商 品为元素形态。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从 商品的分析开始。”
10
商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逻辑 起点和历史起点:
(17)
马克思为什么要分析价值形式? 第一、通过对价值形式的分析,可以深刻
地看到价值和交换价值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 体现。
第二、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 可以揭露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 可以证明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不是永恒的范畴。
18
简单的的价值形式: 20码麻布=1件上衣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商品经 济发展而来的。
第二、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要解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先解剖 商品。
第三、通过分析商品而阐明的劳动价 值论是全部《资本论》的理论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1
(2)商品使用价值的含义和特征(2-4) (3)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5-12)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3-15) (5)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6) (6)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1、阐明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是第二、三卷的理论基础 3、在理论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8
第一卷第一篇
按照马克思写作计划,第一篇是作为全书的导 言来写的。这一篇在《资本论》第一版中只是一 章,章名为《商品和货币》再版时改为三章,并 合成一篇,篇名为《商品和货币》 。
本篇是以简单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因为 简单商品生产是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9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价值实 体与价值量) (1)我们的研究,必须从商品的分析开始 (第1自然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着的社会财富, 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而以单个的商 品为元素形态。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从 商品的分析开始。”
10
商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逻辑 起点和历史起点:
(17)
资本论》第一卷 ppt课件
16
三、金融危机与《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目的 的分析 《资本论》中,马克思在研究剩余价值理论时深 刻地分析了资本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实质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的价值,其目的是为了增值,在马克思看来,贪 婪和不劳而获永远是资本的核心价值观,唯利是 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
2021/3/30
20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重视马克思对资本主 义剥削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分析,没有注意到 对工人阶级内部的分析,向既注重对资本主 义剥削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分析,又注重对工 人阶级内部各阶层的分析转变。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强认识 资本的野蛮的一方面,而没有认 识到资本文明的一方面,向注重 研究资本兼有野蛮和文明的两重 性转变。
2021/3/30
19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强调机器的 资本主义使用排斥工人的一面,而没 有注意到机器还有吸收工人的另一面, 向注重研究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具有 既排斥工人又吸纳工人的两方面转变。
2021/3/30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强调工人生活条件 恶化的一方面,没有注意到在资本主义经济 繁荣时,工人生活改善的一方面,向注重研 究资本主义积累造成了工人生活条件的恶化 但有时又有所改善的两种趋势转变。
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2021/3/30
7
三、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贡献
第一卷
1、价值理论的科学表述 商品二因素学说、劳动二重性学说、价值形 式学说等 2、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科学表述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学说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学说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学说 ※剩余价值率学说
2021/3/30
12
3、《资本论》系统和全面地揭 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指 导意义 4、《资本论》指导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并取得了伟大 的成就。
马选《资本论》PPT课件
(
唯
物
史 观 ) 政 治 经
政 治 经 济 学
济
学
• 1883年3月,马克思去世。
•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 1910年,《资本论》第四卷出- 版,考茨基整理
8
• •
1818年,出生 1842年,德国科伦,《莱茵报》主编(1843年3月退出)
• 1、论文普遍出现问题 • (1)论点不清晰 • (2)结构框架缺乏逻辑性(论证) • (3)观点性错误 • 论点、论据、论证
-
44
(三)论文写作建议
• 2、怎么写 • (1)别人都怎么说? • (2)你的创新点?(两三句话表达清楚) • (3)怎么论证具有说服力?
• 注意事项: • (1)选题要小 • (2)看相关权威书籍和文章
-
12
二、主要内容
政治经济学====资本论
-
13
二、主要内容
政治经济学====资本论
-
14
二、主要内容
• 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 • 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 • 第三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 第四册:剩余价值理论。
-
15
“……长不处论,我即二的它著、们作是有主一什要个么艺缺内术点的容,整它体们。却”有一个
(
唯
物
史 观 ) 政 治 经
政 治 经 济 学
济
学
• 1883年3月,马克思去世。
•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 1910年,《资本论》第四卷出- 版,考茨基整理
资本论课件PPT课件
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探讨
01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社会总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生产资料用于满足生产消
费,消费资料用于满足个人消费。
02 03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需要满足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个条件。价值补偿要 求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得到实现,实物替换要求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态得 到替换。
剩余劳动时间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被资 本家强制进行剩余劳动,创造出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 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剖析
劳动力成为商品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商 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剩余劳动时间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被资 本家强制进行剩余劳动,创造出
资本论定义与核心思想
资本论定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 表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核心思想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剩余价值理 论,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揭示 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创 造的新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01
资本论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
01
资本论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
资本论定义与核心思想
资本论定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 表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核心思想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剩余价值理 论,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揭示 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课堂PPT
代表人物是马家驹和蔺子荣、吴易风等人。
马家驹和蔺子荣在《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上发表 文章提出此观点。吴易风在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第2 期亦发文论证。他指出,在《资本论》中,存在一个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链条,按此链条的逻辑 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不单纯是生产关系 “[1]。
第二讲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二、《资本论》的研究目的
.
1
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一)理论界的三种主要观点 (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由一个系统构成的,其 中的核心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三)《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是把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当成一个整体,放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 全部过程中进行的 (四)《资本论》是把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 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作为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的主体或最基本关系来对待的
联系上述观点,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我们 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所写下的上 述这一段话,要在理解中解决好下述几个问题。
[1]吴易风: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6期
(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由一 个系统构成的,其中的核心研究对象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16
第二,《资本论》第一卷的所有制地位
这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表现在对资本主义直 接生产过程的考察,是以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考 察为开端的(见《资本论》第一卷第四、五章)。 在第四章中,马克思考察了劳动力的资本主义所 有关系;在第五章中,马克思又进一步考察了生 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指出正是这种所有制, 造成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区别于其他劳动过程的 特点,即:一方面是工人要在资本家的指挥和监 督下进行劳动;另一方面是劳动过程的结果即产 品要归资本家所有。由此形成了资本主义直接生 产过程的其他一切特点。
马家驹和蔺子荣在《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上发表 文章提出此观点。吴易风在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第2 期亦发文论证。他指出,在《资本论》中,存在一个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链条,按此链条的逻辑 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不单纯是生产关系 “[1]。
第二讲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二、《资本论》的研究目的
.
1
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一)理论界的三种主要观点 (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由一个系统构成的,其 中的核心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三)《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是把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当成一个整体,放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 全部过程中进行的 (四)《资本论》是把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 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作为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的主体或最基本关系来对待的
联系上述观点,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我们 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所写下的上 述这一段话,要在理解中解决好下述几个问题。
[1]吴易风: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6期
(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由一 个系统构成的,其中的核心研究对象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16
第二,《资本论》第一卷的所有制地位
这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表现在对资本主义直 接生产过程的考察,是以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考 察为开端的(见《资本论》第一卷第四、五章)。 在第四章中,马克思考察了劳动力的资本主义所 有关系;在第五章中,马克思又进一步考察了生 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指出正是这种所有制, 造成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区别于其他劳动过程的 特点,即:一方面是工人要在资本家的指挥和监 督下进行劳动;另一方面是劳动过程的结果即产 品要归资本家所有。由此形成了资本主义直接生 产过程的其他一切特点。
《资本论》1课程讲义.ppt
阐明了〈资本论〉的研究目的。
3、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10-11
10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误解,要说明一下。我决不用玫 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 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 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 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 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玫瑰色:桃色。揭示个人和
1卷:资第本3卷的:生资产本过主义程生,产中总心过分程析,中剩心余分价析值剩的余生价值产的过分程配 第2卷:第资4卷本:的剩流余通价值过理程论,,中中心心分分析析剩剩余余价价值值的的理论实史现过程 第3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4卷:剩余价值理论,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四 怎样学习《资本论》
2、批判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蒲鲁东提出:“财产就是盗窃”“对于蒲的智慧的作品, 则不能根据肤浅的、片刻的想象去批判,只有在不断的深 入的研究之后才能加以批判”
3、解剖“市民社会”——社会经济制度。“法的关系正象国 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 人类精神的一样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物质的生活 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称之市民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交换关系是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突出方面,所以单独列出)。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 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当时英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典型国家,所 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英国的材料为例证。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 要用英国作为例证。但是,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农业工人所 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者以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坏而 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大声地对他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 情!(古罗马诗人昆图斯·贺雷西·费拉克《讽刺诗集》的一句)问题本身并 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 高低。
3、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10-11
10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误解,要说明一下。我决不用玫 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 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 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 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 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玫瑰色:桃色。揭示个人和
1卷:资第本3卷的:生资产本过主义程生,产中总心过分程析,中剩心余分价析值剩的余生价值产的过分程配 第2卷:第资4卷本:的剩流余通价值过理程论,,中中心心分分析析剩剩余余价价值值的的理论实史现过程 第3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4卷:剩余价值理论,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四 怎样学习《资本论》
2、批判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蒲鲁东提出:“财产就是盗窃”“对于蒲的智慧的作品, 则不能根据肤浅的、片刻的想象去批判,只有在不断的深 入的研究之后才能加以批判”
3、解剖“市民社会”——社会经济制度。“法的关系正象国 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 人类精神的一样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物质的生活 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称之市民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交换关系是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突出方面,所以单独列出)。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 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当时英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典型国家,所 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英国的材料为例证。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 要用英国作为例证。但是,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农业工人所 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者以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坏而 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大声地对他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 情!(古罗马诗人昆图斯·贺雷西·费拉克《讽刺诗集》的一句)问题本身并 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 高低。
《资本论》第一篇第一二章.ppt
(2)特殊的等价形式 (3)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 从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上看: 第一: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是未完成的,因为他的表 现系列永无止境。 第二,这种价值表现是杂乱的,因为一种商品可以通 过许多不同种商品而表现其价值,从而有许多不同的 价值表现。
第一章
商品
第三,可以说扩大的相对的价值形式只是由简 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的总和,还没有获得统一 的表现形式。
第一章
商品
(3)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社会特有的现象 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有现象。在 非商品经济的社会中,不存在商品拜物教。 马克思分析了不存在商品拜物教的四种非商 品经济的社会形式,论证了商品拜物教的历 史性。
第一章的主要方法和重点段落
1.本章的主要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分析事物 的对立统一关系。第一节是分析使用价值和 价值的对立统一;第二节是分析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第三节是分析使用价 值形式与价值形式的对立统一;第四节是分 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物的人格化和人格 的物化的对立统一。 2.重点段落讲解: P56第二段, P58第二段, P70第一段。
第二章 交换过程
第一章第三节和本章都是讲货币的起源和 实质,但是第一章第三节是通过价值形式 的发展引出货币,第二章是从交换过程的 现实矛盾来说明货币的产生;第一章第三 节侧重于价值形式发展过程的逻辑演绎, 第二章则侧重于揭露交换过程的矛盾,概 括交换发展的历史。
第二章 交换过程
一、交换同时也就是货币形成过程。 二、上章第三节从理论上分析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 货币的产生,本章则从历史角度分析货币形成过程。 这是一、三章之间的逻辑过渡。 三、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商品自己不 会运动,需要有个人格化代表,交换中的人就是以 商品代表的身份——经济关系的人格化而彼此相互 对立的。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要求必须 通过交换才能解决。交换中每个商品所有者都想把 自己的商品当作一般等价物(与其它商品直接相交 换),所以,哪种商品也不是一般等价物。
第一章
商品
第三,可以说扩大的相对的价值形式只是由简 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的总和,还没有获得统一 的表现形式。
第一章
商品
(3)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社会特有的现象 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有现象。在 非商品经济的社会中,不存在商品拜物教。 马克思分析了不存在商品拜物教的四种非商 品经济的社会形式,论证了商品拜物教的历 史性。
第一章的主要方法和重点段落
1.本章的主要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分析事物 的对立统一关系。第一节是分析使用价值和 价值的对立统一;第二节是分析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第三节是分析使用价 值形式与价值形式的对立统一;第四节是分 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物的人格化和人格 的物化的对立统一。 2.重点段落讲解: P56第二段, P58第二段, P70第一段。
第二章 交换过程
第一章第三节和本章都是讲货币的起源和 实质,但是第一章第三节是通过价值形式 的发展引出货币,第二章是从交换过程的 现实矛盾来说明货币的产生;第一章第三 节侧重于价值形式发展过程的逻辑演绎, 第二章则侧重于揭露交换过程的矛盾,概 括交换发展的历史。
第二章 交换过程
一、交换同时也就是货币形成过程。 二、上章第三节从理论上分析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 货币的产生,本章则从历史角度分析货币形成过程。 这是一、三章之间的逻辑过渡。 三、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商品自己不 会运动,需要有个人格化代表,交换中的人就是以 商品代表的身份——经济关系的人格化而彼此相互 对立的。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要求必须 通过交换才能解决。交换中每个商品所有者都想把 自己的商品当作一般等价物(与其它商品直接相交 换),所以,哪种商品也不是一般等价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机器生产实现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二.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1.机器不创造价值,只是转移价值 2.机器转移价值的方式和数量 (1)机器价值转移的方式——磨损 (2)机器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 (3)结论:“在机器产品中,由劳动资料转来的价值组成部分 相对地说是增大了,但绝对地说是减少了” 3.机器生产率的衡量标准和资本主义企业利用机器的界限 (1)机器生产率的衡量标准 ——“机器的生产率是由它代替人类劳动力的程度来衡量的” (2)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界限 ——“生产机器所费的劳动要少于使用机器所代替的劳动”
十. 大工业和农业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一. 机器的发展
1.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 2.机器的概念 (1)由三部分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或工作机 (2)工具机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 3.许多同种机器的协作和机器体系的区别 4.发达的机器体系的标志是自动的机器体系 5.机器只有通过共同劳动才能发生作用
(2)工厂制度对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反作用 ——节约暴露它的对抗性的和杀人的一面
(3)现代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向大工业的过渡 工厂法的推行,工厂法中对于使用女工、童工的一些限制条款,加速了这种过渡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九. 工厂法(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它在英国的普遍实行
1.工厂法的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七. 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引。棉纺织业的危机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机器生产经过一定发展时期,它所吸收的劳动会比 排挤的多,似乎被排挤的工人最后得到了补偿。马克思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八. 大工业所引起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
(1)以手工业和分工为基础的协作的消灭 ——机器的使用使大量的小生产者和小企业破产
2.工厂法在家庭关系上引起的变化 3.工厂法的普遍化使资本主义的矛盾成熟起来 十. 大工业和农业 1.机器在农业中的应用引起农村人口“过剩”。 2.大工业在农业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 而代之以资本和雇佣工人的关系,而且,农业也社会化了。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3.资本主义大工业造成了农业和工业的分离和对立,同时又为工业 和农业更高级的结合,创造了物质前提。 4.资本主义生产使人口向城市集中,这样,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 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了人和土地的物质变换,但又创造了 这种物质变换关系能在更高阶段上恢复起来的物质前提。 5.资本主义农业的特点,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同时也是 掠夺土地技巧的进步。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一. 机器的发展
二. 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三. 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四. 工 厂
五. 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 六. 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
七. 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引。棉纺织业的危机
八. 大工业所引起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 九. 工厂法(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它在英国的普遍实行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五. 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
1.“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斗争是同资本关系本身一起开始的” 2.工人阶级斗争矛头转向物质生产资料的社会使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是需要时间的
3.机器成为资本镇压工人反抗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六. 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
1.批判被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谬论
2.机器排挤工人是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结果 3.机器的使用会使另一些部门增加工人,但是这与补偿理论无关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四. 工 厂
1.资本主义滥用机器的目的是要使工人自己从小就转化为局部机器的一部分 2.资本主义的工厂使工人处于息息法斯式苦役劳动中
3.资本主义的工厂制度加强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统治
4.在资本主义工厂里,奴隶监督者的鞭子被监工的罚金簿代替了 5.社会生产资料的节约在资本手中却同时变成了对工人在劳动时的 生活条件系统的掠夺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三. 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1.资本对补充劳动力的占有。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 机器使儿童和妇女以压倒的多数加入结合劳动人员中, 终于打破了男工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还进行的对资本专制的反抗。
2.工作日的延长 如果说机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缩短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最有力 的手段,它成了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一切自然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 3.劳动的强化 随着机器的进步和机器工人本身的经验积累,劳动的速度, 从而劳动的强度,也会自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