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范文
2024年《中国节日故事》读后感
![2024年《中国节日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188f64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e.png)
2024年《中国节日故事》读后感2023年,《中国节日故事》出版了,这是一本精彩而富有意义的书籍。
我有幸读到了这本书,为书中的节日故事所感动。
这本书共收录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故事,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每个故事都透露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我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加了解和喜爱。
阅读这本书,我被每个故事里的人物形象所打动。
他们或勇敢、或善良、或聪明,以不同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品质和精神。
比如,在春节的故事中,我读到了对家庭的重视和热爱,家人们互相团聚、共享团圆饭,这种家庭情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而在端午节的故事里,我看到了全民抗击瘟疫的伟大精神,以及勇士屈原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国家利益的无私精神。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共鸣和思考。
此外,书中的细节描写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庄严和美好。
比如在中秋节的故事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人们围坐在一起,观赏着明亮圆润的月亮,吃着月饼,唱着民歌,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而在元宵节的故事中,书中描绘了灯笼飘动的夜晚,五彩斑斓的灯笼映衬着人们的笑脸,给人一种温暖和快乐的感觉。
这些细节描写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体会到了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美好。
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明白了每个节日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明白了中国人民庆祝节日的重要意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人们纪念历史、传承文化的方式,更是人们加强家庭关爱、加深社会团结的桥梁。
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人们彼此团结、互相关心,共同度过了快乐而有意义的时光。
阅读《中国节日故事》,我不仅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热爱和喜欢。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魅力。
通过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我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和责任,更加珍惜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最后,我要感谢《中国节日故事》的作者,他们通过这本书,传递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神和温情。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故事观后感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故事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e7ef74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6.png)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故事观后感第一章:春节之源 (1)1.1 春节的起源 (1)1.2 春节的习俗 (2)第二章:端午佳节 (2)2.1 端午节的传说 (2)2.2 端午节的习俗 (3)2.3 端午节的美食 (3)第三章:中秋团圆 (3)3.1 中秋节的起源 (3)3.2 中秋节的习俗 (3)3.3 中秋节的诗词 (4)第四章:清明祭祀 (4)4.1 清明节的起源 (4)4.2 清明节的习俗 (4)4.3 清明节的诗词 (5)第五章:重阳登高 (5)5.1 重阳节的起源 (5)5.2 重阳节的习俗 (5)5.3 重阳节的诗词 (6)第六章:元宵灯会 (6)6.1 元宵节的起源 (6)6.2 元宵节的习俗 (6)6.3 元宵节的美食 (7)第七章:腊八粥传情 (7)7.1 腊八节的起源 (7)7.2 腊八节的习俗 (7)7.3 腊八节的美食 (8)第八章:传统节日的现代传承 (8)8.1 传统节日的意义 (8)8.2 传统节日的现代变迁 (8)8.3 传承与发展 (9)第一章:春节之源1.1 春节的起源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关于春节的起源,说法众多,流传最广的一种观点认为,春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祭祀活动。
据史书记载,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就有了岁首祭祀的习俗。
夏朝以农历正月为岁首,称为“岁”,商朝则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称为“祀”。
到了周朝,岁首祭祀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称为“年”。
直到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规定以农历十月一日为岁首,称为“腊月”。
直至汉武帝时期,才将岁首定为农历正月一日,称为“春节”。
1.2 春节的习俗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既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春节习俗:(1)扫尘:春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意味着扫除旧年的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
(2)贴春联: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框上贴上红纸写的春联,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中国节日故事的读后感
![中国节日故事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e0c285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70.png)
中国节日故事的读后感中国节日故事的一我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叫《中国节日故事》,我津津有味地看起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国的节日的由来。
如: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的年节,便是为了祭拜灶神张单的;农历五月五的端午节便是为了纪念爱国人士屈原的……每一个国家和名族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水时节庆,这些节庆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宗教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我们往往可以由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节日中,看出他们的文化特色。
例如:美国以基督教为主,圣诞节便是他们的重大节日之一;我国自古以佛教、道教为主,特别地,还有天后诞。
中国的节日几乎都包含了敬拜祖先、孝道或是仁爱的美德,这也是咱们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你想知道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你想知道农历三月二十三的天后诞是怎么来的吗?那就去读读《中国节日故事》吧!我爱《中国节日故事》,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中国节日故事的读后感二相传古时候有个可怕的怪兽名字叫夕,平时隐居深山,但是每到腊月三十那天,他就会跑出来,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吃人。
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顶用。
年年岁岁,牲口被夕吃没了,人也逐渐稀少了。
后来老百姓忍无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爷。
灶王爷深知夕的厉害,自忖不是夕的对手,于是决定借腊月二十三回天宫述职的机会上天庭搬兵。
可是玉皇大帝本着多一事少一事的态度不愿意管这件事,旁边的诸路神仙也都犯懒不愿意抻头。
灶王爷就设法讨好玉帝,因为身上也没带礼物,只有随身带的几个糖瓜(我们都知道灶王爷最爱吃糖瓜),就拿出来给玉帝吃,说是人间特产。
你别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这么原生态民俗的小吃他还真没吃过,结果一吃就把牙给粘住了。
玉皇这个急呀,想着赶紧吧牙上的糖瓜弄下来咽下去。
灶王爷趁这个时候跟玉帝说搬兵的事,玉帝这时候哪有心情管这个事呀,也不管灶王说什么,一概点头。
你想他牙被粘住说不出来话呀。
他点头那意思就是你说什么都好,赶紧把这玩意给我弄下来是真的。
灶王爷一看玉帝点头了,赶紧给玉帝端了杯热茶,趁机问:“您既然答应派兵了,那您看派谁去呀?”玉帝喝了热茶,把糖瓜泡软了,总算张开了嘴,一张嘴头一句话就是说:“黏呀!好黏呀!”旁边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点自己出这趟差呢,一听这句话,又拿犯坏的,就趁机抓住话头说:“玉帝有旨,派年随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读中国节日故事有感作文
![读中国节日故事有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74c04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e.png)
读中国节日故事有感作文中国的节日故事就像一部部精彩绝伦的家庭电影,每一个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深深的情感,让人看了之后感触颇多。
就说春节的故事吧。
以前只知道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收红包,感觉倍儿爽。
但读了春节的故事后,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
传说中有个叫“年”的怪兽,长得那叫一个吓人,每到除夕就跑出来祸害人。
可咱聪明的老祖宗发现“年”怕红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就有了贴红春联、放鞭炮这些习俗。
这就像是一场人类与怪兽的智慧大对决,而且咱们人类完胜啊!现在一到春节,看到那红红的春联和听到鞭炮声,就感觉像是在跟古代的祖先一起并肩作战,把“年”这个坏家伙挡在幸福生活的外面。
还有端午节的故事,一提到端午节,脑海里就蹦出了屈原这个伟大的人物。
屈原那么爱国,结果却被奸臣陷害,报国无门,最后跳江了。
百姓们舍不得他啊,就往江里扔粽子,说是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儿咬屈原的身体。
这粽子可不仅仅是一种美食了,那是满满的敬爱和怀念啊。
我就想啊,屈原要是知道后人们为了他搞出这么一个有意义的节日,还有那么多好吃的粽子,心里应该也会很欣慰吧。
每次吃粽子的时候,我都会想,这小小的粽子包裹着的可是厚重的历史和伟大的人格呢。
中秋节也特别有趣。
嫦娥奔月的故事浪漫极了,嫦娥偷吃了后羿的灵药,飞到了月亮上,从此就只能和玉兔作伴。
每到中秋,月亮又大又圆,就像一个巨大的月饼挂在天上。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亮,就感觉自己好像也能看到嫦娥在月宫里孤独的身影。
这个时候,我就觉得中秋节不仅仅是吃月饼、赏月的节日,更是一个让家人团聚的借口。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大家都忙得像小陀螺,中秋节就像一条神奇的绳子,把散落在各地的家人都拽回到一起,享受那温馨的时光。
这些中国节日故事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镶嵌在我们文化的天空里。
它们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传承,一种把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历史和情感代代相传的纽带。
每一个节日故事都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也让我明白,这些节日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背后有着深刻的意义和无尽的温情。
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读后感
![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35defa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00.png)
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读后感第一章:序章 (2)1.1 节日的渊源 (2)1.2 故事梗概 (2)第二章:春节的故事 (3)2.1 年兽的传说 (3)2.2 守岁的习俗 (3)2.3 春联与福字 (3)2.4 祭祖与拜年 (4)第三章:清明的传说 (4)3.1 清明节的由来 (4)3.2 扫墓与祭奠 (4)3.3 踏青与放风筝 (4)3.4 清明食品 (5)第四章:端午节的传说 (5)4.1 纪念屈原 (5)4.2 包粽子与赛龙舟 (5)4.3 挂艾叶与喝雄黄酒 (5)4.4 端午习俗的演变 (5)第五章:中秋节的传说 (6)5.1 月饼的起源 (6)5.2 嫦娥奔月 (6)5.3 赏月与团圆 (6)5.4 中秋习俗的传承 (6)第六章:重阳节的故事 (7)6.1 重阳节的由来 (7)6.2 登高与赏菊 (7)6.3 插茱萸与饮菊花酒 (7)6.4 重阳节的变迁 (7)第七章:腊八节的故事 (7)7.1 腊八粥的传说 (8)7.2 祭祀祖先与神灵 (8)7.3 腊八蒜与腊八豆 (8)7.4 腊八节的习俗与意义 (8)第八章:小年的传说 (8)8.1 小年的由来 (9)8.2 扫尘与贴灶神 (9)8.3 祭灶与团圆饭 (9)8.4 小年的习俗与发展 (9)第九章:节日的智慧与传承 (9)9.1 传统节日的意义 (9)9.2 节日的智慧 (9)9.3 传承与发扬 (10)9.4 节日文化的展望 (10)第十章:结语 (10)10.1 故事总结 (10)10.2 节日的感悟 (10)10.3 传承的力量 (11)10.4 向未来出发 (11)第一章:序章1.1 节日的渊源自古以来,我国传统节日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
这些节日的形成,往往源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宗教信仰以及天文历法等多重因素。
它们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感恩,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从先秦时期开始,我国就有了“岁首”、“上元”、“寒食”、“端午”等节日的记载。
读《中国节日故事》有感
![读《中国节日故事》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2910550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2.png)
读《中国节日故事》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中国节日故事》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前不久的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中国节日故事》。
《中国节日故事》这本书介绍了中华文化中影响较大的一些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等。
每个节日都介绍了相关的传说、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绚丽夺目的节日服饰和饶有趣味的风土人情。
对我们了解我国的传统习俗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元宵节。
元宵节,历来是我国人民视为十分重要的民俗大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生动地道出了节日的特点,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街上到处都是盛大的歌舞游乐、光彩夺目的火树银花,体现了我国百姓独有的`狂欢精神。
吃元宵是元宵节一个重要的习俗,是为了祈求家庭团圆、亲情友好。
我们家每到正月十五都要吃汤圆,吃汤圆时,我们全家都会齐声说:“吃了汤圆,好团圆!”
《中国节日故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每一个民族都有一种独特的精神,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
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滋养着我们的爱国情怀,这种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一直传承下去。
读中国节日故事有感作文
![读中国节日故事有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54116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a.png)
读中国节日故事有感作文中国的节日故事就像一个个装满宝藏的小盒子,每打开一个,都能让我惊喜万分,收获满满。
就说春节吧,这可是咱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
以前我只知道春节能穿新衣、放鞭炮、拿红包,读完春节的故事才明白,这里面的讲究可多了去了。
原来“年”是一个可怕的怪兽,每到冬天就出来捣乱,人们为了赶走它,就贴红对联、放鞭炮,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和红彤彤的颜色,把“年”吓得屁滚尿流。
这故事可真有趣,感觉古人特别有智慧,把驱赶怪兽这么严肃的事儿,变成了现在这么欢乐的节日。
而且这春节的习俗还能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大家热热闹闹的,那种氛围就像一锅煮沸的热汤,温暖又有活力。
端午节也很有意思。
以前我就奇怪,为啥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呢?看了故事才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那可是个大忠臣,却被坏人陷害,最后投江自尽了。
老百姓舍不得他,就往江里扔粽子,怕江里的鱼把他的身体给吃了,还划着龙舟去找他。
这故事听得我心里酸酸的,同时又特别佩服屈原。
从那以后,我吃粽子的时候就觉得这粽子里包着满满的都是人们对屈原的爱和敬意呢。
赛龙舟就更酷了,那么多精壮的汉子在江面上齐心协力划桨,龙舟就像箭一样往前冲,那场面真是壮观。
我想,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吧。
还有中秋节,这个节日的故事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嫦娥奔月的故事我百听不厌。
嫦娥为了保护仙丹,自己吞了下去,结果飞到了月亮上。
从此只能和玉兔相伴,在清冷的月宫里看着人间。
每到中秋节,人们看着又大又圆的月亮,就会想起嫦娥的传说。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那圆圆的月饼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
我常常想,嫦娥在月宫里看到人间这么热闹,肯定很羡慕吧。
中秋节这个节日,就像是一座连接人间和天上的桥,让我们在思念亲人和向往美好的同时,享受团聚的快乐。
读这些中国节日故事,就像是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时光旅行。
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人们在这些节日里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情感都通过这些节日传承了下来。
这些节日不再仅仅是一个个放假的日子,而是充满了文化底蕴和人情味的特殊时刻。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合集11篇)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合集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08b87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0.png)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合集11篇)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第1篇打开《中国节日故事》这本书,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这本书,带给我又一门丰富多彩的知识,让我更近一步了解我们民族的节日。
中国文化的这本书,让我可以看到我们祖先历经漫长的历史创造了数不胜数的节日,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一种精神,一种气派,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
一个伟大的民族,它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更深深的体现在文化上。
这种具有特质的民族文化气象和丰富多彩的节日,更鲜亮的显示民族的血脉。
民族的根基。
民族的标志。
民族的身份和民族自身的精神家园。
由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民族的文化,就有中国民族的风俗,就有以春节为代表的各族文化知识,就像清明节,即有他祭祖先扫祖坟。
生别死离的悲伤,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成为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以一份值得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维系着我们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记忆,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
道德素养,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第2篇读了这篇文章,使我对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和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不仅知道了它们的来历,还知道了它们的习俗。
如:端午节传说是因为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把糯米包成粽子,扔到江里。
后来为了纪念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吃起粽子,于是就有了端午节。
每年的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这天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圆圆的月饼,观赏着皎洁的明月,是多么愉快啊!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人们纪念祖先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要踏青、扫墓、烧纸,祭奠自己的先人。
前不久,我们刚刚度过了中国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期间,我和家人共同体验了一系列的春节传统习俗。
大年夜的早上,我们一家人欢欢喜喜去超市购买年货。
买了各种好吃的食物,还精心挑选了春联和窗花。
一回到家,我就帮着爸妈打扫房间,贴春联,贴福字。
妈妈告诉我这可以让我们家在新的一年里充满幸福。
中国传统节日 读后感
![中国传统节日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68f2a9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e.png)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篇一中国传统节日就像一部部丰富多彩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文化和情感。
读着这些节日,就仿佛在时光的长河里穿梭,感受着祖先们的智慧和生活的温度。
春节,那可是咱中国人心中的重头戏。
一到春节,整个中华大地就像被点燃的鞭炮,热闹非凡。
我记得小时候,每到腊月,家里就开始忙活着准备过年。
妈妈会蒸各种各样的馒头,那些馒头就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在蒸笼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爸爸则忙着写春联,他那一笔一划,就像在诉说着对新年的美好期望。
我呢,就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他们身后,一会儿偷个枣吃,一会儿在新写的春联上乱涂乱画,还被爸爸佯装生气地呵斥。
春节那几天,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
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穿着新衣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家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新年好啊!”那声音就像温暖的春风,吹进每个人的心里。
可是现在呢,总感觉春节少了点什么。
也许是因为城市里禁止燃放鞭炮,少了那噼里啪啦的热闹声响;也许是因为现在生活节奏太快,大家都忙着刷手机,少了那份面对面聊天的亲密劲儿。
我就想啊,这春节是不是在现代社会里变了味呢?但不管怎么说,春节的核心意义还是在的,它还是那个团圆的节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那种感觉就像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什么都无法打破。
再说说端午节吧。
一提到端午节,我就想到那香喷喷的粽子。
在我老家,端午节前几天,奶奶就会开始包粽子。
她把粽叶、糯米、红枣等材料准备好,就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我在一旁看着,觉得包粽子就像一场神奇的魔术。
奶奶那粗糙的手就像有魔力一样,三两下就包出一个漂亮的粽子。
我也试着包,可那粽叶在我手里就像调皮的孩子,怎么都不听话。
最后包出来的粽子,不是漏米,就是形状怪异,活像个丑八怪。
不过,大家看到我的“杰作”都会哈哈大笑,那笑声在小小的屋子里回荡,充满了欢乐。
端午节还有赛龙舟呢。
我在电视上看过,那一艘艘龙舟就像一条条蛟龙在江面上飞驰。
船头的鼓手用力地敲打着鼓,那节奏就像心跳一样,激励着划船的人们奋力向前。
《中 国传统节日》读后感
![《中 国传统节日》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bd96e2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a.png)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读完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色彩、热闹非凡且饱含深情的时光隧道。
在书中,我看到了春节那火红的春联、热闹的鞭炮,仿佛听到了孩子们欢天喜地的笑声;看到了元宵那五彩的花灯、香甜的汤圆,仿佛置身于那熙熙攘攘的街头,被欢乐的氛围所包围;看到了端午那激烈的龙舟竞渡、飘香的粽叶,仿佛感受到了选手们的激情与观众们的热情;看到了中秋那皎洁的明月、美味的月饼,仿佛与家人一起围坐在桌前,享受着团圆的温馨。
这一个个传统节日,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就拿春节来说吧,这可是咱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一进入腊月,家里的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妈妈会把家里的被褥、窗帘都拆下来洗得干干净净,爸爸则忙着采购各种年货,什么瓜子、花生、糖果,还有鸡鸭鱼肉,把冰箱塞得满满当当。
我呢,也没闲着,跟着爸爸一起去贴春联。
那春联可真是有意思,红底黑字,写满了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爸爸站在梯子上,我在下面给他递胶水、递春联,还时不时地提醒他:“左边高了,右边低了。
”忙活了半天,终于把春联贴好了。
看着那红彤彤的春联,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到了年三十那天,一家人早早地就起床了。
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年夜饭,那香味一个劲儿地往我鼻子里钻。
我和爸爸则在客厅里布置,把鲜花摆好,把水果装盘。
等到年夜饭端上桌,哇,那叫一个丰盛!有红烧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有红烧肉,代表着红红火火;还有饺子,因为饺子形状像元宝,象征着招财进宝。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笑声不断。
吃完年夜饭,就到了我最期待的时刻——放鞭炮。
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打火机,点燃了鞭炮的引线,然后赶紧跑开。
只听“噼里啪啦”一阵响,鞭炮在空中绽放出绚丽的火花。
我兴奋地又蹦又跳,还不忘捂住耳朵。
放完鞭炮,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春晚。
那精彩的节目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目不暇接。
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我才在妈妈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去睡觉。
传统节日的故事读后感
![传统节日的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b12bd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18.png)
传统节日的故事读后感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特有的节日,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节日。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是人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传统节日中,往往伴随着一些富有故事性和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乐趣,更是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读完传统节日的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想象力,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比如中国的春节故事,讲述了年兽的传说和抵御年兽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着神话色彩,又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期盼,是中国人民在迎接新年时必不可少的节日故事。
在西方国家,圣诞节也是一个充满故事的节日。
圣诞老人的故事、耶稣诞生的故事、圣诞树的传说等等,都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感动。
这些故事不仅是节日的装饰,更是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通过这些故事,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圣诞节的意义,懂得怎样去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的故事读后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只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才能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更加有底气地去迎接未来。
传统节日的故事,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意义,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传统节日的故事读后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惜。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传统节日的故事读后感,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读中国传统节日故事集读后感
![读中国传统节日故事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6ab8aa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7.png)
读中国传统节日故事集读后感我读这中国传统节日故事集啊,那感觉就像一下子钻进了老祖宗的怀里,暖烘烘的,满是过去的味道。
就说那春节的故事吧,我仿佛能看到那些穿着粗布棉衣的古人,在那破旧却充满喜气的房子里忙活着。
男人们啊,脸上带着憨憨的笑,抬着大猪头去祭灶神,嘴里还嘟囔着:“灶王爷啊,您老可上天言好事啊。
”那灶王爷的画像贴在黑乎乎的灶台上,烟熏火燎的,灶王爷的脸也黑乎乎的,可那小胡子还翘着呢,眼睛眯缝着,就像真在听着大家的话。
女人们呢,围着灶台忙得不可开交,脸蛋红扑扑的,像是灶膛里的火苗映的。
锅里煮着肉,咕噜咕噜的,那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小娃娃们就在旁边流着口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那小模样儿,逗得大人直笑。
再看那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的画面就出现在我眼前。
屈原啊,瘦高个儿,穿着一身白衣,那头发和胡子在江风里飘着,眼睛里满是忧愁和愤怒。
他站在江边,望着那浑浊的江水,好像江水就是那满是污浊的世道。
他长叹一口气,就这么跳下去了。
老百姓们啊,急得直跺脚,赶紧划船去救,一边划船一边往江里扔粽子。
那粽子啊,绿油油的粽叶包着白白的米,“扑通扑通”地落进水里。
我就想啊,屈原要是看到这满江的粽子,心里会不会好受点儿呢?还有中秋节呢,那月亮又大又圆,像个大银盘挂在天上。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桌子上摆着月饼、水果啥的。
那月饼啊,各式各样的,有五仁的,咬一口,甜得腻人,可越嚼越香。
老人们就开始给小娃娃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说那嫦娥啊,长得可漂亮了,穿着一身白色的纱衣,轻飘飘地就飞到月亮上去了。
小娃娃们就仰着头看着月亮,好像真能看到嫦娥似的,眼睛里满是好奇。
有个小娃娃就问:“爷爷,嫦娥在月亮上吃月饼不?”爷爷就笑着说:“那肯定吃啊,说不定还吃你最爱吃的豆沙馅呢。
”大家就哄堂大笑起来。
读着这些故事,我就觉得咱中国人啊,从古到今,不管日子过得咋样,都能在这些节日里找到乐子,找到希望。
这些故事就像一条长长的线,把咱中国人串在一起,不管走到哪儿,只要到了节日,就感觉回到了家,回到了根儿上。
中华节日故事读后感600字
![中华节日故事读后感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fa3499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5.png)
中华节日故事读后感600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中华节日故事读后感600字有关中华节日故事读后感600字作文9篇打开《中国节日故事》这本书,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这本书,带给我又一门丰富多彩的知识,让我更近一步了解我们民族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七夕节读后感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七夕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c64166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b.png)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七夕节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小书,叫《中国传统节日故事》。
书里讲了七夕节的故事,可有意思啦!原来牛郎和织女是一对很好的朋友,可是他们被分开了,只能每年七月初七见一回。
我想着想着,就觉得有点儿难过,要是我和小伙伴也只能一年见一次,那该多不高兴呀!
书里还讲到,七夕是女孩子们过的节日,她们会穿漂漂亮亮的衣服,做巧手比赛。
我偷偷儿问妈妈:“我也能试试做点儿小东西吗?”妈妈笑着说:“当然可以!”于是,我拿起彩纸和胶水,叽里咕噜地剪了好多小星星,还用它们拼了一座小桥!我说:“这就是牛郎和织女走的桥,叫‘鹊桥’!”妈妈摸摸我的头,夸我真有想象力。
读完故事,我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太棒了!它们都有好多好听的传说,还能让我学到好多知识。
我决定以后每到七夕节,就跟妈妈一起做点儿手工,还要去看天上的星星,想想牛郎和织女有没有在桥上见面。
嘻嘻,这样可有趣了!
—— 1 —1 —。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12篇)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55e80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a.png)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12篇)《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 1读了《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这本书,我对中国的节日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还知道了元旦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
我不仅仅是知道了它们的'来历,还知道了人们在这些节日中常有的习俗,如: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被人陷害而被流放。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着祖国被攻占却无能为力,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用生命谱写爱国主义乐章。
后来,楚国百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把饭团丢进江中,让鱼虾不食屈原尸体。
我读了这一篇文章后,为屈原的死而感到可惜,但我并没有觉得他可怜。
为什么呢?因为他死的不值,为什么呢?因为他看见国家被攻,却不去救助,也不想办法,最终只有含恨而去。
与此同时,我还想起了一个人,他被吴国人捉去作奴隶,他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才被放回越国。
可他并没有放弃报复之心,表面上服从吴王,但暗中训练精兵,他晚上睡觉不用被,只用柴草,还在墙上挂了一只苦胆,为的就是不忘耻辱。
终于有一天,时机成熟,灭亡吴国。
他,就是越王勾践!与屈原不同的是,勾践从不忘国家的耻辱,总是想着振兴国家,为国家报仇!而屈原没有!我想我们青少年也是这样,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理应要为国家做出贡献!让祖国永远繁荣、昌盛!《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 2《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这套书非常有趣,里面的知识有很多,如,有说春节的,有说端午节的,还有说清明节的。
但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说中秋节——《月饼里的秘密》。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它就会告诉你中秋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中秋节为什么叫“中秋”节?因为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好在节气“白露”和“秋分”之间。
天文学上的秋分点,正好是太阳照射到地球赤道上,这时一天的白天和夜晚很长。
八月十五,约在“秋分”前后,俗称“八月半”;又逢十五月圆,又称为“月夕”,也有人认为七、八、九月为秋季,八月在中间,所以通称为“中秋”。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e2427a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a.png)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嘿,大家好!最近我读了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可有意思啦!这让我想起了去年春节的时候发生的一件趣事。
去年春节,我们一家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妈妈和奶奶在厨房里忙活着准备年夜饭,那香味儿,时不时地就飘出来,勾得我肚子里的馋虫直闹腾。
爸爸和爷爷则在门口贴春联,我也在旁边瞎捣乱。
看着他们小心翼翼地把春联贴得整整齐齐,我就忍不住想笑,这感觉就像是在给房子穿上新衣服一样。
到了晚上,年夜饭终于上桌啦!满满一桌子的菜,看得我眼睛都直了。
有我最爱吃的红烧肉,那颜色红得发亮,一口下去,肥而不腻,满嘴都是香味。
还有糖醋排骨、清蒸鱼,每一道菜都好吃得让人想把舌头都吞下去。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那场面别提多温馨了。
吃过年夜饭,就到了我最期待的放烟花环节。
爸爸带着我和弟弟来到院子里,拿出了各种各样的烟花。
有那种小小的仙女棒,点燃后就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还有那种大一点的烟花,一飞冲天,然后“砰” 的一声炸开,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
我和弟弟兴奋得又蹦又跳,不停地喊着:“好漂亮啊!好漂亮啊!”看着这些美丽的烟花,我突然想起了我读过的那些传统节日故事。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它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也代表着一家人的团圆。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会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烟花,这些传统习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读完这些传统节日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个个日子,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
它们承载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情感。
就像春节,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和家人一起团聚,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地传承这些传统节日,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绽放光彩。
以后每到一个传统节日,我都要和家人一起好好地庆祝,让这些美好的传统习俗一直陪伴着我们。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故事读后感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183566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3.png)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故事读后感第一章:节日源起 (2)1.1 节日的起源与传说 (2)1.2 传统节日的演变与发展 (2)第二章:春节习俗 (2)2.1 春节的由来与意义 (2)2.2 春节习俗的传承与特点 (3)2.2.1 扫尘 (3)2.2.2 贴春联 (3)2.2.3 放鞭炮 (3)2.2.4 守岁 (3)2.2.5 拜年 (3)2.2.6 吃团圆饭 (3)2.2.7 赏花灯 (3)第三章:元宵佳节 (3)3.1 元宵节的起源与传说 (3)3.2 元宵习俗与民间故事 (4)第四章:清明时节 (4)4.1 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 (4)4.2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5)第五章:端午佳节 (5)5.1 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 (5)5.2 端午习俗与民间故事 (5)第六章:七夕节 (6)6.1 七夕节的起源与传说 (6)6.2 七夕习俗与民间故事 (6)第七章:中秋佳节 (7)7.1 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 (7)7.2 中秋习俗与民间故事 (7)第八章:重阳节 (8)8.1 重阳节的起源与习俗 (8)8.2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8)第九章:腊八节 (9)9.1 腊八节的起源与习俗 (9)9.2 腊八节的文化内涵 (9)第十章:传统节日的现代传承 (9)10.1 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9)10.2 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10)第一章:节日源起1.1 节日的起源与传说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民间情感。
这些节日的起源往往伴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成为了民族文化的瑰宝。
据史书记载,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多可追溯至远古时期。
如春节,传说起源于“年”的神话,古时候,人们相信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会有一个凶猛的怪兽“年”出现在人间,伤害百姓。
为了驱赶“年”,人们用火光、爆竹等方式庆祝,最终演变成了春节的习俗。
端午节则起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屈原在战国时期因国破家亡,悲痛欲绝,投江自尽。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七夕节读后感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七夕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b67837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8.png)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七夕节读后感《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七夕节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我刚读完《中国传统节日故事》里的七夕节部分,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呐!但天庭可不答应,硬生生把他们分开,只允许每年七夕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想想都觉得残忍,一年就见这么一回,得多难熬呀。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磨难,才让他们的爱情显得更加珍贵。
咱们现在的日子,通讯发达,想见谁打个视频电话就行,反而不懂得珍惜了。
七夕节呀,可不只是个传说。
它让咱们知道,爱情要经得起考验,要懂得珍惜眼前人。
每次想到这,我就觉得自己得好好对待身边的那个他/她,别把人家的好当成理所当然。
还有还有,七夕节大家都喜欢乞巧,姑娘们都希望自己能心灵手巧。
这也挺有意思的,说明咱们老祖宗一直都鼓励大家要有本事,要勤劳。
读了这七夕节的故事,我对爱情、对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真是收获满满!《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七夕节读后感二亲人们,我来跟你们唠唠我读完《中国传统节日故事》里七夕节的感受哈!哎呀呀,一说起七夕节,我就想到牛郎织女那感天动地的爱情。
这俩可真是不容易,冲破了重重阻碍,爱得那叫一个深沉。
想想看,织女在天上,那得多美多自在,可她就看上了老实憨厚的牛郎,这说明啥?爱情这玩意儿,真不看身份地位,就是两颗心的相互吸引。
他们被分开的时候,我这心里可难受了,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
一年才见一次面,这得是多深的思念呀!但他们一直坚守着这份爱,从不放弃,真的太让人佩服了。
而且七夕节不仅仅是关于爱情,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呢。
比如说姑娘们乞巧,都想变得更聪明更能干。
这多好呀,说明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一直都重视女性的智慧和才能。
还有呀,现在七夕节大家都送礼物、约会,到处都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但咱们可不能光图个形式,得真正理解爱情的真谛。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自己以后要更珍惜身边的人,用心去爱,也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七夕节的故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心里关于爱情和生活的角落。
怎么样,亲人们,你们读完是不是也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呢?。
有关中国节日故事读后感
![有关中国节日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fd1c283b0717fd5360cdc57.png)
有关中国节日故事读后感有关中国节日故事读后感一打开《中国节日故事》这本书,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这本书,带给我又一门丰富多彩的知识,让我更近一步了解我们民族的节日。
中国文化的这本书,让我可以看到我们祖先历经漫长的历史创造了数不胜数的节日,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一种精神,一种气派,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
一个伟大的民族,它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更深深的体现在文化上。
这种具有特质的民族文化气象和丰富多彩的节日,更鲜亮的显示民族的血脉。
民族的根基。
民族的标志。
民族的身份和民族自身的精神家园。
由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民族的文化,就有中国民族的风俗,就有以春节为代表的各族文化知识,就像清明节,即有他祭祖先扫祖坟。
生别死离的悲伤,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成为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以一份值得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维系着我们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记忆,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
道德素养,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有关中国节日故事读后感二今天,我看了《中国节日故事》这本书。
里面写了中国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春龙节……”其中我最喜欢春节,因为可以和家人团聚。
农历一月一是“春节”,又称“过年”。
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之一。
正月初一是一岁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所以过年又称“三元”,同时因为春节又是一岁之朝,一月之朝,一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
过春节北方人家家户户吃“饺子”,南方人家家户户吃“年糕”。
过春节有两件事很主要,一为贴春联,二为放鞭炮。
听说是为了赶走“年”这个怪兽。
过年是为了赶走“年”才定的这个节日。
(.)有句古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体现了过年对人们又多么重要。
一月一晚上十二点便放起了满天烟花,好美啊!春节是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也是举家团圆的日子,我很喜欢春节。
有关中国节日故事读后感三我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叫《中国节日故事》,我津津有味地看起了这本书。
传统文化节日故事观后感
![传统文化节日故事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149a39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1b.png)
传统文化节日故事观后感第一章:春节之美 (1)1.1 春节的起源与传说 (1)1.2 红包与拜年的习俗 (2)1.3 守岁与放鞭炮的传统 (2)第二章:端午情怀 (2)2.1 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 (2)2.2 龙舟赛的激烈与团结 (3)2.3 粽子的制作与传承 (3)第三章:中秋月圆 (3)3.1 中秋节的神话与传说 (3)3.2 赏月与团圆的寓意 (4)3.3 月饼的起源与多样性 (4)第四章:清明祭扫 (4)4.1 清明节的起源与习俗 (4)4.2 扫墓与祭祀的传统 (5)4.3 踏青与放风筝的乐趣 (5)第五章:端午粽子 (5)5.1 粽子的种类与制作方法 (5)5.2 粽子的历史与文化 (6)5.3 粽子与端午节的关系 (6)第六章:重阳登高 (6)6.1 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 (6)6.2 登高与赏菊的习俗 (6)6.3 重阳糕的制作与意义 (7)第七章:元宵灯会 (7)7.1 元宵节的起源与传说 (7)7.2 花灯的制作与展示 (7)7.3 猜灯谜与赏月的乐趣 (8)第八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8)8.1 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8)8.2 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8)8.3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9)第一章:春节之美1.1 春节的起源与传说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传说。
据史书记载,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那时,人们在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庆祝,以示旧岁的结束和新年的到来。
关于春节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年兽”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每年除夕之夜便会出现在村庄,吞噬家畜,危害百姓。
后来,人们发觉“年”害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便在除夕之夜挂上红灯笼、放鞭炮、敲锣打鼓,用以驱赶“年”兽。
从此,春节的庆祝活动便流传开来。
1.2 红包与拜年的习俗在春节期间,红包和拜年成为了最具特色的习俗。
红包,又称压岁钱,寓意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范文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范文1 读了《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这本书,我对中国的节日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还知道了元旦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
我不仅仅是知道了它们的来历,还知道了人们在这些节日中常有的习俗,如: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被人陷害而被流放。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着祖国被攻占却无能为力,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用生命谱写爱国主义乐章。
后来,楚国百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把饭团丢进江中,让鱼虾不食屈原尸体。
我读了这一篇文章后,为屈原的死而感到可惜,但我并没有觉得他可怜。
为什么呢?因为他死的不值,为什么呢?因为他看见国家被攻,却不去救助,也不想办法,最终只有含恨而去。
与此同时,我还想起了一个人,他被吴国人捉去
作奴隶,他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才被放回越国。
可他并没有放弃报复之心,表面上服从吴王,但暗中训练精兵,他晚上睡觉不用被,只用柴草,还在墙上挂了一只苦胆,为的就是不忘耻辱。
终于有一天,时机成熟,灭亡吴国。
他,就是越王勾践!
与屈原不同的是,勾践从不忘国家的耻辱,总是想着振兴国家,为国家报仇!而屈原没有!
我想我们青少年也是这样,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理应要为国家做出贡献!让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范文2 过年喽!楼下是来来往往的拜年的人,我坐在窗边,听着一声声“新年好”的祝福,手捧《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再一遍感受节日的气氛。
这套节日图书非常富有童趣,最为贴心的是文章末尾附上了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有趣习俗,看完故事,还可以更近一步的了解中国的节日,感受传统之美。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春节的故事》,它用一种游戏心态,讲述了一个怪兽的。
故事。
画面非常洒脱,又充满稚拙的童趣。
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到这个时候我家是忙得不亦乐乎,大家热热闹闹地吃完年夜饭,我们几个
孩子就一拥而上,围在长辈面前,嘴里不停的说着恭喜发财的吉祥话,然后接过长辈递过来的一个又一个红包,乐得合不拢嘴。
然后大家就会到牌坊街走上一趟,看一看到处张灯结彩的美丽景象,再回到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为杂技节目的’惊心动魄哇哇大叫,也为小品相声的逗趣而捧腹大笑……
想到这些,我嘴边不禁浮起笑意,低头看向手中的《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这书现在正安安静静地躺在我手里,整个封面流露出一种美好祥和的气氛,两个憨憨的小孩子举着灯笼,一个女人在蒸点了红点的馒头,这样的场景,正如这书,让人沉醉,体味到幸福。
节日因故事而生动,节日因故事而流传。
过节日,经历的是文化积淀历史传承,读传统节日故事,读懂了老百姓的团聚欢喜和幸福。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范文3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暑假已悄悄溜走,自己收获了很多。
但最大的收获就是读完了《中国故事—传统节日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对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不仅知道了它们的来历,还知道了它们的习俗。
如:端午节传说是因为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把糯米包成粽子,扔到江里。
后来为了纪念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
就吃起粽子,于是就有了端午节。
每年的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这天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圆圆的月饼,观赏着皎洁的明月,是多么愉快啊!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人们纪念祖先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要踏青、扫墓、烧纸,祭奠自己的先人。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腊八的故事》里,有这样一段文字“瞌睡虫”觉得老两口太小心。
他对媳妇儿说:“粮满仓,豆满仓,何必犯傻种地忙?”“没底锅”觉得老两口真啰嗦。
听到这样好玩押韵的对话,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呢?最为贴心的是,本书还请了许多有名望的画家为我们画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插画,比如《元宵节的故事》是励国仪先生画,《小年的故事》是朱成梁先生画的,将民间的热闹劲体现的活灵活现。
他的画面里还常添点动物,马呀,牛呀,猫呀,又有生活气息,又带着表情,像是这一出小戏的观众。
哎,画得太好了,难以形容,看完了忍不住回头再看一遍。
看着书里的这一幅幅画面,仿佛就回到了记忆里。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
2.中国传统节日除夕的故事
3.中国传统节日作文范文
4.中国传统节日的作文范文
5.中国传统节日过年作文
6.中国传统节日作文精编
7.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8.中国传统节日随想作文
9.中国春节传统节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