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建设问题与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建设问题与思路?

一,对中国自身原有文化的筛选与保护

1,必要性

a文化是民族区分的最重要标准,亡文化即亡国亡种,是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源泉。警惕文化入侵。

b纵向上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传统文化被践踏被遗忘被破坏严重;横向上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相比中国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上力度不够、方向错误,应该脸红。

2,重要性,可以分析比较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方面,传统文化所起到的作用,比如日本企业的员工师徒制、社会上的长幼有序、新加坡的文明氛围。即说明自身文化能带来好处。

3,那么,中国的自身文化到底是什么?

传统的儒法道释,儒是核心,以及之后的马克思思想。

一一阐述基本内容,分析利弊,继而取舍。

二,对外来文化的筛选和吸收

1,必要性,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利弊两面,在这个全球化互相学习时代,我们决不能固步自封,否则必然被时代抛弃,被其他民族摔在后面。清风、害虫以及纱窗的故事。

2,重要性,能加快全球化步伐,融入国际社会,从而带来经济和战略利益;改良本国文化,加快精神文明建设。

3,举例分析,如何筛选如何舍弃糟粕吸收精华,比如美国人自信、富有冒险精神、个人英雄主义但是他们也同样傲慢、回避过去;日本人节俭、团结、富有危机意识,但是同时他们也偏激、自卑。。。。

三,结论,简要的概括之,点明主题。

中国文化其实是指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简要的说就是: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形成自觉人格

中国的节日文化正在堕落化。中国的节日正在变成“劫日”。春节成“春劫”,情人节成“情人劫”,教师节成“教师劫”,等等。从节日的起源看,节日更多体现的是神圣性和纯洁性,但在世俗文化和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节日却成了变相抢劫和变相交易的一种肮脏超市。在节日里,权力、血缘、面子,各种机会主义成分泛滥成灾。

国人公共意识≈零注重自我是人的天然属性,国人当然也不例外,但相比较而言,国人公共意识又是更为缺乏的,这里产生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首先,长期的集权统治是造成公共意识缺乏的体制前提。其次,分散的小农经济结构是催生公共意识缺乏的经济基础。再次,血缘文化又进一步淡化了公共意识。血缘文化本质是一种封闭文化和圈子文化,第四,社会秩序的缺乏也会进一步淡化国民的公共意识。在社会秩序缺乏的情况下,人们会更加提高自我的保护意识,增加对自我的关注度。

三种主要德性:诚信、理性、敬畏。人格是文化的灵魂。文化也是有层次的。最外围的,是物质文化;居于中间的,是制度文化;处在中心的,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格。另外,在文化的建构和演变过程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所以,人格既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的灵魂。所以,笔者认为,文化自觉,既包括物质文化的自觉,也包括制度文化的自觉和精神文化的自觉,这里更重要的,是人格的自觉,人格的自觉是文化自觉的终极。而要形成自觉人格,笔者认为,关键是在人格结构中,要培养三种主要德性:诚信、理性、敬畏。德性实质就是主体的品性,其深层次体现的是主体在与客体交往时所具有的一种价值取向,所以,德性主要表现在关系中。一个人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与社会中人的关系;一类是与自然界的关系;一类是与未知世界的关系。所以,人需要确立三种基本的德性和价值取向:一种是与社会中的人交往时应具备的基本德性和价值取向;一种是与自然界交往时应具有的基本德性和价值取向;一种是与未知世界交往时应具有的基本德性和价值取向。笔者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交往时应具备的基本德性;理性是人与自然界交往是应具备的基本德性;敬畏是人与未知世界交往时应具备的基本德性。诚信就是诚实和遵守诺言。对社会发展而言,诚信的意义是深远的。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积极方面:(1)重视教育,并且创造"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教学.可以说教学经验很丰富.

(2)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这一方面比上欧洲西方国家的宗教和神论思想不知道进步多少倍,是典型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偶像和神.

(3)思想上善于辨证思维,重视自然的农业,重视经验,认为自然秩序是人类理性的根源,而人类的理性又是人的自然权利的依据.提倡"以农为本",是符合中国古代的实际资源情况的重农思想.

(4)提倡以"礼"治国,"伦理政治"思想.如果说西方文化是"智"型文化,那么我们中国文化就是"德"型文化,这一德型表现在政治上,也有积极的一面:忠于国家,抵御外来侵略,刺杀暴君,直谏犯上.很了不起的民族精神!

(5)儒家思想早熟,统治有力,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大部分时期,给社会历史的起了安定,平衡,和参考约束.

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不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强烈的政治目的,孔子就是倾向于参政的.

(2)不重视逻辑,一味重视经验,叫做"经验理性",使逻辑推理和深刻解释事物的规律的理论没萌芽,不如西方人那么追根问底,以至产生理论和学说.

(3)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压抑了人的个性.漠视性格,思想大统一.造成国民愚忠愚孝,道德和责任标准压制了人的创造性,这也和历代帝王的意志合拍,被其利用,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

(4)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三纲五常,家长专制,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制约着全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

(5)伦理观念,等级制度置高无上,达到排他性的程度,从而限制了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发展.历代帝王也不重视科学技术,把一些科学成就说成"淫计小巧".

总之,儒家思想的两部分-----圣人的主观思想和客观政治论,即"内圣"和"外王",(王的意思是治理,统治的意思),都对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即使是当下,我们也无法走出它的圈子多远.它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如实客观的正视这个问题.

比如,在我们现代的教育中,儒家的教育方法还是很有用的."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温故知新"等等.

再有在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上,道德,仁义,儒家的思想会是对贪官们的谴责依据吧?再者,我们所讲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勤奋精神,那个不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不是儒家文化传统的精华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