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合集下载

文化交流:中西方音乐的异同和融合

文化交流:中西方音乐的异同和融合

文化交流:中西方音乐的异同和融合引言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通过音符的组合和旋律的律动,它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灵,跨越文化的界限。

中西方音乐作为两大文化体系中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音乐的异同之处,并讨论在文化交流中它们是如何互相融合的。

中西方音乐的异同1. 背景和历史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中庸和谐的美学观念;而西方音乐则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后来发展出了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等多种流派。

2. 音乐理论和体系中西方音乐的音乐理论和体系也存在差异。

中国音乐注重五音十二律的体系,强调以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五声音阶。

而西方音乐则采用平均律的体系,主要以半音音阶为基础。

3. 旋律和节奏中西方音乐在旋律和节奏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音乐注重旋律的曲调和音色的表现力,如京剧和古筝等传统乐器的演奏。

而西方音乐则注重和声和多声部的组合,如交响乐和合唱等形式。

4. 音乐风格和曲种中西方音乐的风格和曲种也各具特色。

中国音乐以其丰富多样的曲种而闻名,如古琴曲、京剧、民族乐器演奏等。

而西方音乐则以古典音乐、摇滚乐、流行乐等为主要风格。

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中西方音乐作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的融合不仅有助于音乐的创新,也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以下是一些中西方音乐融合的例子:1. 交响民乐交响民乐是中西方音乐融合的一种形式。

它结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和西方交响乐的编曲方式,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中国作曲家谭盾的《秦川雄鹰》和《滇池春色》等作品就是典型的交响民乐的代表。

2. 流行音乐的融合在流行音乐领域,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也十分常见。

例如,中国流行歌手通过在歌曲中加入西方乐器的演奏和编曲,与西方音乐家合作,创造出了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

3. 国际音乐节和比赛国际音乐节和比赛也是中西方音乐融合的重要平台。

中西音乐文化差异

中西音乐文化差异

中西音乐文化差异中西音乐文化是两个不同的音乐体系,各有不同的传统,音乐表现方式和审美观念。

中西方文化的根源与发展不同,因此音乐文化存在差异。

首先,中西音乐在音乐形式上的差异很大。

西方音乐更强调乐器的独奏表现,而中式音乐则将各种乐器合奏,以实现和谐美妙的效果。

同时,中方音乐注重旋律和节奏,而西方音乐则更偏重和声和节奏。

另外,中方音乐常常使用经典的旋律主题,而西方音乐则常常运用各种变化和不同的和弦进行。

其次,文化差异对音乐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方文化强调的是中庸之道,注重平衡、和谐与协调,这种思想在中式音乐中得到了有效体现。

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则更追求个性和个人表达,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追求着音乐的革新。

也正因如此,西方音乐注重的是音乐的独创性和超越性,以及音乐表达方式的直接性和情感上的冲击力。

第三,在音乐中呈现的艺术形态上,中西二者的音乐文化差异也很大。

对于中国人来说,音乐往往意味着舞蹈和戏曲表演,是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而西方音乐则往往是独立的音乐演奏,也包括了肖像、景观等形式。

最后,在音乐精神上,中西方文化差异也十分明显。

虽然中方音乐和西方音乐底蕴各不相同,但都强调音乐的情感色彩。

中方音乐致力于表达深沉内敛的情感,而西方音乐则更善于表达声情并茂的音乐情感,包括了狂欢、狂热等极度情感。

同时,西方音乐也倾向于在音乐中表现对人类大自然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总之,中西音乐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中西方音乐各有其独特的特点。

发掘并理解这些文化差异,无疑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世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丰富了全球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论文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论文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论文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西方,由于实证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影响,促使西方学者形成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西方哲学、美学的实证论特点。

在东方,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习惯决定了中国古代先哲奉行既对立又统一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在否定中包含着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全文如下:摘要:音乐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它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尽管中西方音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存土壤和文化环境,但却有着各自的魅力。

本文从几个角度对中西方音乐的异同进行分析,阐明了其共性与差异。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文化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音乐文化的交融是必然趋势,中西音乐文化只有相互借鉴,互相吸收精华,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音乐是人类文化长河中孕育出来的珍宝,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体现在音乐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态势的发展下,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我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联系与区别,并相互借鉴吸收,这对于彼此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西方音乐的相同之处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穿越国界、种族、时空,进入并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诚然,不同国家的音乐渗透出了其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但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人类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它传递着人类喜怒哀乐的情感。

对于一些音乐形式也许我们听不懂它的语言,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它表达的情感,而这可以改善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性情,鼓舞人的进取精神。

所以无论是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还是西方的交响音乐,都是情感的外化,每首优秀的音乐作品都以它特有的方式给人以力量,这点正是中西方音乐的共性所在。

二、中西方音乐的不同之处(一)音乐审美的差异中国的音乐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审美特征。

中国音乐以“和”为理想,讲究意境和韵味,天人合一。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剧,不同文化之间互相拥有,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多。

其中,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有何异同之处?本文将从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角度来进行比较分析。

一、音乐类型特点中西方音乐类型的差异主要在于音调、旋律和节奏上。

西方音乐通常采用十二平均律和四分音符为基础,旋律大多是高低变化明显、找到次级音、运用对位法和复调。

而中国传统音乐则常常采用五声音阶和八分音符为基础,旋律也常以强调某个音为主,并运用音律的框架。

另外,在节奏方面,西方音乐节奏感强烈,旋律和节奏的结合紧密;而中国传统音乐节奏感较弱,强调的是音色和旋律的表达。

二、音乐创作方式在音乐创作方式上,中西方音乐也存在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个人的创作,常常由一名音乐家或作曲家独立完成。

然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通常是由一群艺人合作完成。

在民间音乐的创作中,表演者的创作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音乐文化背景音乐文化背景对于音乐的形式和表现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

西方音乐是源于欧洲的文化背景,西方音乐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长达数百年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体系和文化传统。

而中国传统音乐则形成了数千年的历史,其音乐形式和传统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四、音乐表演方式在音乐表演方式上,中西方也有很大的差异。

音乐演奏主要有独奏和合奏两种形式,但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还有一种类似于吟唱的“唱腔”形式。

而西方音乐则常常采用乐团的形式进行表演。

五、音乐的意义与价值中西方音乐在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也值得探讨。

对于西方音乐来说,它有着独立的音乐存在意义,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来说,它往往与诗歌、戏曲和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联系在一起,因此具有较明显的文化传承价值。

综合上述分析,虽然中西方音乐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两者之间也有着越来越多的相互吸收和融合。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合韵的中西方音乐作品开始出现,这些音乐作品既融合了西方音乐的技巧和自由,又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传统。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音乐形式、音乐观念、音乐风格等方面。

首先,在音乐形式上,中西方音乐存在明显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乐曲的形式通常以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等较为规范的形式为主,乐曲结构较为严谨,音乐内容以和声为基础,追求对称、完美的结构。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较为注重的是以曲调为中心的民族音乐形式,而非对称结构,赋予了乐曲自由流动、富有变化的特点。

其次,在音乐观念上,中西方音乐文化也有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的是音乐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和结构性,追求音乐的艺术小说性。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强调音乐与诗词、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艺术演出。

此外,在音乐风格上,中西方音乐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音乐的风格多元化,有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多种不同风格,每种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而中国传统音乐则主要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等不同类型,各种音乐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最后,中西方音乐文化在演奏技巧和乐器选择上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乐器的种类较为丰富,涵盖了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等多种类型,演奏技巧相对较为复杂。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笛子、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的使用较为广泛,演奏技巧注重于演奏者的技法和情感的表达。

总之,中西方音乐文化在形式、观念、风格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音乐强调结构、个体表达,追求技巧和音乐的创造性;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注重整体性、集体表达,强调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追求音乐的自然流露和情感表达。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使得两种音乐形式在风格、创作手法和表现方式上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丰富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中西音乐文化作为世界上两大重要音乐文化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发展特色。

虽然中西音乐文化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创作风格,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异同。

一、发展历史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有着很大的区别。

西方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音乐实践,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等不同时期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音乐。

相比之下,中华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华夏文明。

中国古代的音乐实践受到了儒家、道家、佛教等不同思想流派的影响,形成了与西方音乐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从此,中西音乐文化的区别也从根本上体现出来。

二、创作理念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在创作理念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音乐追求个性化的创作,注重音乐作品表达个人情感和意念。

而中华音乐注重表现集体的整体情感,强调和谐和平衡。

中西音乐在创作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西方音乐追求和声、节奏和曲式的多样性,注重音乐表现力的展现。

而中华音乐则强调音乐旋律、乐器演奏和音乐形象的传达。

三、音乐形式的异同中西音乐在音乐形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音乐以交响乐、歌剧、协奏曲等大型音乐形式为主,以管弦乐队为核心,追求音乐的宏大和浩瀚。

相比之下,中华音乐则更注重小型音乐形式,例如曲子和曲调,注重音乐的细腻和内敛。

此外,中华音乐中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如古筝、琵琶和二胡等独特的乐器演奏风格也与西方音乐有明显的区别。

四、技巧手法的异同中西音乐的技巧手法也有所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和多声部的运用,强调和谐音程和音符的组合。

而中华音乐则侧重于音律的运用和音色的表现,注重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变化。

另外,西方音乐注重对乐谱的准确演奏,对音乐的精确度有更高要求;而中华音乐更注重音乐的即兴创作和演奏者的情感表达。

五、文化背景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也与两种文化背景有关。

西方音乐文化受到了希腊哲学、基督教文化和现代理性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的感知和表达。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正文:一:引言中西方音乐文化是世界上两种不同的音乐传统,它们在艺术表达方式、创作理念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

二:历史与发展1. 中西方音乐起源及演变:介绍了中国和欧洲各自独特而复杂的音乐起源以及对于当今现代声学体系产生影响。

2. 传承与保护:比较了中西两个地区对于传统民族音乐遗产保护和推广工作开展情况,并阐述了其中涉及到政策法规等因素。

三:艺术形式与风格1. 音调系统:解释并比较中国十二平均律制度(五声)和欧洲半全唱名制度(七个基础调),包括相应标记符号使用方法。

2. 曲式结构:概述东亚曲牌体系如诸多小仓篁山子、“四大京剧”;同时列出典型交响曼陀架模板——奏鸣曼陀架。

3. 节奏与节拍:比较中西方音乐的基本节奏模式和常用的节拍类型,包含不同文化对于强调重点、速度感等因素考虑。

四:创作理念与审美观1. 中西方音乐哲学差异:介绍了中国古代“雅俗共赏”、“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及欧洲启蒙时期后形成的个人主义艺术追求。

2. 音色表达方式:分析中西两种传统器乐演奏技巧(如二胡vs小提琴),并探讨其在情感表达上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区别。

五:社会影响与应用领域1. 教育体系建设:阐述东亚地区将民族音乐纳入课程教材,并推动国内外交流合作;同时指出欧洲各国注重发展多元化艺术教育系统。

2. 文化输出与接收: 通过世界范围内大型活动或者其他渠道向全球宣扬当地独有之声韵风貌。

六:结论以上是关于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详尽而深入剖析,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以及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

本文旨在促进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音乐交流与合作,并推动世界各国多元而繁荣发展。

附件:1. 相关论证资料2. 音频或视频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指作者享有其创造性劳动成果(包括文字、艺术品等)使用权益。

2. 文化遗产保护法:一种为了维护人类共同记忆并传承给未来世代而制定的立法措施。

简谈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

简谈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中西方的文化源远流长.,两者既紧密相连,又互存差异。

语言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的差异,建筑文化的差异等等,今天,我就来讨论一下,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

我个人认为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不只是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中国音乐精神的核心是“同天地之和”,这一核心的音乐实践是:贵意不贵曲,重神不重技。

但以神气与天地相结,无意音声妙悦耳闻,简谈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在乐器上,独尊弦琴;在乐曲上,玩小令单曲。

在演操中,重心神意会,不以曲谱为意。

“静琴以明心见性”、“心”、“性”又是天地之意。

由陈刚、何占昊演绎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为例,整首曲子宛转悠扬,此起彼伏。

曲子分成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分别用小提琴、大提琴以不同的曲调、曲式演奏出梁祝见面、结拜、共读共玩、抗婚、楼台会、投坟、化蝶一系列的场景。

演绎生动富有变化,将梁祝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的栩栩如生。

在中国古代,音乐是最被重视、并且获得高度发展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各门艺术的中心和源泉,西方的音乐重娱人、重技巧、重新旧之分。

而中国的音乐更加重自娱、重情味、重雅俗之分。

在美感形态方面,西方音乐注重主题的深刻、表现的强度和音响效果的绵厚浓实。

而中国的音乐则追求韵味的深邃、表现的力度和音响效果的虚淡与空灵、余韵悠长。

,在表现形式方面,西方音乐注重乐音的固定,织体的网状结构、节奏的整齐规则,而中国音乐则注重乐音的变化、织体的单线延伸和节奏的灵活等。

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应用较少。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舞蹈结合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

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浅谈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 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 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 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 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 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 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浅谈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中文三2012/6/9 于伯雅浅谈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音乐文化的来源中国最早源于先秦,其中《乐记》中记载:“声音之道与政通”。

诸子百家也有相应的有关音乐的记载,儒家:孔子问韶;道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时无声胜有声”、墨家:排斥音乐、取消音乐。

在唐宋达到了一个音乐的顶峰,自然分为雅乐与俗乐,雅乐就是我们学习的诗与词,在古代有其相应的音乐;俗乐也就是民间音乐包括:曲子词、俗讲、民间小戏。

在后期还有明代的昆曲、京剧等等。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异同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异同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异同中西方音乐文化都是由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影响而形成的。

在古代,中西方音乐都是与宗教和仪式有关的,而现代音乐则在各自的文化环境中发展。

首先,中西方音乐的基本元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旋律和和声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旋律主要由基本的音高和节奏组成,而和声则是由不同音高的音符组成的和弦。

而中国音乐更加注重的是旋律的变化和演唱技巧。

另外,中西方音乐在节奏上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音乐中,节奏比较明显且规律,而在中国音乐中则更为灵活,致力于表现情感和气氛。

其次,中西方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方式也存在差异。

西方音乐以乐谱为主要表示方式,指挥常常作为音乐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在中国音乐中,演奏者往往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对曲子进行即兴演奏和演唱改动。

此外,中西方音乐的乐器也有不同。

西方音乐使用的乐器主要包括钢琴、小提琴、吉他等,这些乐器有很高的音质和表现力。

而中国音乐使用的乐器包括琵琶、二胡、古琴等,这些乐器注重的是乐器本身的性格和文化内涵。

最后,中西方音乐在文化内涵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的是个体表达和独立性,强调个人独立性和创造力。

而中国音乐注重的则是团体性和社会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和谐。

此外,中西方音乐的主题和情感也不同。

西方音乐较为直接地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而中国音乐通常表达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状态。

综上所述,中西方音乐的文化内涵、演奏方式、乐器、及基本元素都有很大的不同。

中西方音乐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全面地发掘这些优点,相互交流、融合,可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音乐,从广义上来说,应该是文化的外延, 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因此,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差异上,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审美的差异,音乐创作的差异,音乐理念的差异,乐器发展的差异等等。

首先,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

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

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

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

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

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

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

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

其次,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

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

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

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

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再次,乐器发展的差异:上面提到,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

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比如埙,简单的原始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点浅析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点浅析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点浅析中西方音乐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两种音乐文化之一,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从音乐创作、乐器、音乐理论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对中西方音乐文化进行浅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中西方音乐文化在音乐创作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创作者更强调个人的创造力和自由发挥,注重表现个体的情感和思想,追求音乐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而在中国音乐中,创作者更注重音乐的整体感和共同体意识,追求音乐与社会民众的一致性和和谐性。

这种不同的创作方式也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中个人与集体的不同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其次,中西方音乐文化在乐器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音乐的乐器体系相对较为丰富多样,包括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等。

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更加注重以弦乐器和吹奏乐器为主,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其中,中国传统乐器注重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音乐的平和和自然;而西方乐器则更加追求乐器的音色美和技巧性。

乐器的不同也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中对音色和技巧的不同追求。

此外,中西方音乐文化在音乐理论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

西方音乐理论注重对音乐的结构和形式进行系统研究,强调音乐作品的构造和发展。

而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则更注重对音乐的意境和情感的体现,追求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对音乐所追求的不同价值。

最后,中西方音乐文化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西方音乐中,个人的自由和表达受到很高的重视,音乐艺术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部分,扮演着个人自我展示的重要角色。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音乐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和集体的艺术,强调音乐对社会的价值和作用。

这种社会文化差异也使得中西方音乐在社会功能上有着不同的定位和意义。

总的来说,中西方音乐文化在音乐创作、乐器、音乐理论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个体与集体、自由与和谐的不同追求。

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人们能够通过音乐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

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

中国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显著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截然不同,故孕育出来的音乐固然有显著差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中西方音乐的联系又是不容忽视的。

中西方音乐虽然差异明显,然而彼此联系也是很紧密的。

纵观中国音乐发展史,在古代,中国本土虽然发明了很多乐器但是往往都是个人独奏。

在宫廷虽然有大型的合奏表演,但在中国演奏音乐的人地位不高,且都采用言传身教的传授方式,使得大型曲目得不到保存,例如唐明皇的《霓裳羽衣曲》,虽然历史上记载其若仙曲,但苦于中国没有创立完整地音乐乐谱体系,使得乐曲不能得到很好地保存。

因此到了近现代,随着西方音乐的引人,中国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起来。

首先,是乐曲的曲谱。

如今中国使用的乐曲曲谱大多是源自欧洲的乐谱,不论是简谱形式还是五线谱形式,都是欧洲发明的,包括谱号,调号,节拍号等等。

欧洲完备的乐谱体系一定程度上对中国音乐乐曲的保存起了推动作用。

同时,后来中国民乐的创作也是基于交响乐团声部曲式、调性、配器法、合声、对位等作曲的原则,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深远意义。

其次,在近代,受到西方交响乐团的影响,中国民乐乐团也开始出现。

在民乐团的建制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其与西方交响乐团在建制上的联系。

首先是指挥的出现。

中国古代的宫廷乐队是没有指挥的,节奏由专门打板的人或者有演奏者自己控制。

然而在近代,中国在模仿西方交响乐团组件民乐团时,也学习了交响乐团控制整个乐队的方法,也就是指挥。

而在声部的对应上,民乐团里的吹、拉、打对应着交响乐团里的管乐、弦乐、打击乐组,只是增加了中国独有的弹拨乐组。

在乐曲上,现代的中国民乐团保留了交响乐团的一些乐器以弥补传统民乐乐器的不足,例如保留了低音提琴和大提琴,有点还保留了定音鼓和军鼓等等。

可以看到,现代中国民乐受西方交响乐的影响很大,但是也保留了中国民乐自己的特点,因此演奏出的音乐也是截然不同的风格。

中国民乐的创作也是中国传统的民歌、戏曲、器乐独奏(如古琴、筝、琵琶等)及丝竹曲(如广东音乐、江南丝竹)中的旋律,或依照中国音乐中常用的五声音阶为基础所新创的旋律,所以仍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分析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分析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分析音乐,是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差异,更体现了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社会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从音乐的历史渊源、音乐形式、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异同。

一、历史渊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

西方音乐主要源自希腊罗马时期,而中式音乐则以古代的《诗经》为源头,历经战国、秦汉等时期的发展。

在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中,中西方音乐趋于融合、交融。

二、音乐形式中式音乐注重传承历史,太极、八卦等传统乐曲仍广泛传唱。

而在西方,交响乐、歌剧等曲种比较兴盛,以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最为著名。

除此之外,还有爵士乐、摇滚乐、布鲁斯等类型的音乐形式,其音乐风格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三、音乐风格中式音乐强调音乐与文学、绘画的结合,重视意境和意象的表达。

其音乐风格凝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浓厚文化底蕴,调式属于五声音阶,注重韵律、抑扬顿挫等方面的表现。

而西方音乐则比较注重音乐技巧及演奏表现,著名的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等。

其音乐风格多样,有深沉雄浑的交响乐,也有轻松欢快的民间歌谣等。

在现代,爵士乐、摇滚乐等音乐形式盛行起来,注重原创性和表演效果。

四、音乐文化思维中式音乐文化思维强调“天人合一”、“和谐思维”,注重音、律、气、度、色五个方面的表现,追求精神上的净化和文化上的永恒。

西方音乐文化思维更注重情感表现和个人自我表达,尤以布鲁斯、爵士等“自由曲风”更为突出。

这种音乐文化思维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个人主义的文化背景导致。

五、音乐表现技巧中西方音乐表现技巧有所差异。

在中国,很多乐器的弹奏方式是比较注重手指运技,如二胡和古筝的演奏就需要玩家巧妙运用左右手指不同的连弦方式。

而在西方,很多乐器受到了音乐理论的影响,更加注重节奏和节拍的把握。

总的来看,中西方音乐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源自于历史、文化方面的影响,也与所处的社会、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浅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几点:
1. 音乐风格和结构:中西方音乐的风格和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音乐通常注重和声和音调的变化,曲调比较复杂,而中方音乐则更着重于旋律和节奏感,曲调相对简单,讲究音乐的情感表达。

2. 艺术观念:中西方音乐的创作理念、艺术价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西方音乐强调音乐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强调个人创作和表达,而中方音乐则更关注音乐的生活性和民间性。

3. 器乐使用:中西方音乐器乐构成也有所不同。

传统西方音乐主要使用弦乐器、管乐器和键盘乐器,而传统中方音乐则使用弦乐器、笛子、二胡等民间器乐。

4. 音乐语言:中西方音乐语言也有所不同。

西方音乐使用西方的音乐符号和音乐术语,而中方音乐则使用中文、数字和以唱名叫法的音乐记号。

总之,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是自然的,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这也是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点浅析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点浅析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点浅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特点浅析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艺术之一,它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点。

中西方音乐文化,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音乐文化形态,它们在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弦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它们的不同之处。

一、音乐的节奏中西方音乐在节奏方面的差异非常明显。

西方音乐非常注重拍子的节奏性,一般都是以4/4、3/4、6/8等拍子为主,而中西方音乐则非常注重音乐的韵律感,一般都是以“yinyue/信口唱”为主,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没有严格的拍子,并且重心常常处于每个音符的上下行结构之中,给人一种流畅、自如、柔美的感觉。

这正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所在,西方音乐讲究节奏的规矩和定位,遵循着时序性的谱表和时间点的套路走向,而东方音乐则更注重声音的移动和音感的周期性均衡,更注重音乐的平衡感、和谐感,因此让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感觉到身心愉悦、轻松自在。

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成为了表达人类不同情感的语言,同时也代表着文化背景的传承和融合。

二、音乐的旋律不同的音乐文化会对音乐的旋律有不同的影响。

中西方音乐在旋律方面的差异也非常明显,西方音乐旋律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曲式、旋律、节奏等方面,曲式以变化多样、创新、富有现代感为主,旋律以和谐、平稳、感性为主,节奏感强烈、较为刚健。

而中式音乐在旋律方面则体现了其内敛、沉着、悠远的民族特色,其旋律以古朴、含蓄、节制为主,其节奏则十分灵敏、生动,体现了东方人赋有相对平衡、精细、耐力的文化特质。

三、和弦的表现和弦在音乐中的好坏与美丑有很大的关联,西方的和弦体系是弦乐器的结构决定的,厚重而且庄重,而东方的和弦则是另外一种风格,是以气息为主的,采用的是附和式和弦,其和弦所含有的音符数目相对较少,音符分布的时间比较回旋往复,在空间形式上呈现出一条线的形态,这与西方的和弦所呈现出的多条线、多层次有明显的区别。

四、乐器的选择中西方音乐在乐器的选用上也有区别。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从最早的原始音乐到现代音乐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文化,其中包括东方和西方的音乐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重点探讨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音乐风格方面的异同从音乐风格方面来比较,中西音乐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音乐风格比较多样化,包括流行音乐、摇滚、古典音乐、爵士乐、电子音乐等多种形式,而且每种风格都有比较明显的风格特点。

例如,古典音乐以其高雅、优美的旋律和细腻、严谨的结构风格而著名;摇滚音乐则以强烈的节奏、结实的和声和激情四溢的表现力而闻名;电子音乐则有其独特的声音、合成技术和舞蹈元素等。

总之,西方音乐风格比较多元化,每种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相比之下,中方音乐文化的风格比较统一,主要包括民乐和宫廷音乐、戏曲音乐等几种类型,其中每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民乐以其优美的旋律、传统乐器和舞蹈等元素而著名;宫廷音乐则以其庄重、古典和神秘的风格而备受赞誉,如京剧、昆曲、豫剧等;戏曲音乐则以其富有表现力的唱腔和各类音效等元素而知名。

二、音乐理论方面的异同在音乐理论方面,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在西方音乐理论中,音乐创作者注重的是音乐结构的完整性,即将整个曲子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再通过不同的和声技巧,将各个段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曲子。

而在中国音乐学中,强调的是五声音阶的完整性和指法技术,没有像西方音乐一样过多的关注和声结构。

其次,在西方音乐中,调性和和声结构是发展至高点,八度音阶和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理论体系成为了西方音乐的中心。

而在中国音乐学中,强调的则是五声音阶的完整性和指法技术,没有像西方音乐一样过多的关注和声结构。

总而言之,中西方音乐理论的重点不同,各自强调的方面也不一样。

三、音乐演奏方式方面的异同音乐的演奏方式也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一大不同之处。

西方音乐注重演奏技术和乐器的选择,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演奏技术和标准,同时在演奏过程中也会受到非常严格的要求。

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

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日渐频繁,随之产生了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国音乐是一种伦理型的、非逻辑性的。

西方音乐是理性化、生活化、程式化,且曲风严谨的。

为了更好的促进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从根本上了解其差异,我对此作了研究。

目的意义:从中西方音乐的形成、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深入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其差异形成原因,从而更好的提高对音乐等文化的鉴赏力,加深自身文化素养。

内容摘要: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中西声乐艺术注入了各异的音乐文化内涵。

在各自的不同的发展氛围中,声乐艺术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表现形态。

不同背景下形成的音乐文化艺术走向各异。

文章从音乐文化的内涵、特点、价值、派别的视角,通过学者主体、审美传统及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分析,对于中西音乐文化艺术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与外在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成果展示:一、中国民族音乐(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深刻内涵的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

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

所谓五声调式,是指宫、商、角、徽、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

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实在五声调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在音乐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

与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音乐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根源中西文化差异电子商务102班瞿小康 3100113059 摘要: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根源在于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方的审美差异、音乐创作理念差异、乐器发展的差异。

审美上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中国注重生命本体、讲究意境。

音乐创作理念上西方讲究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

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

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

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

西方音乐却讲究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追求力度与强度,乐思明晰而实在。

关键词: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音乐是人类文化长河中孕育出来的珍宝。

历史中东西方文明长期隔离,因此,中西方文化有着巨大差异,紧密关系着音乐文化,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审美的差异,音乐创作的差异,音乐理念的差异,乐器发展的差异等等。

一、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

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

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

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

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

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

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

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

二、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

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

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

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

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再次。

三、乐器发展的差异:上面提到,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

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比如埙,简单的原始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

中国民族乐器比如说琵琶、扬琴、箫、笙,唢呐多以“丝”“竹”为材,故称丝竹之乐,具有柔,细,清的音乐特征。

西方乐器比方说圆号,小号,萨克斯等多以金属为材。

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

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总之,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带来音乐创作手法及审美观的差异: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将是二者今后发展繁荣的必经之路~中西方音乐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中国音乐着重于情韵,而两洋音乐注重的则是音乐本身的和谐性;中国音乐发展自然过渡,一脉相承,西方音乐发展则呈块状结构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音乐体现为单纯的模线性织体思维,以线条为主,而西方音乐则倾向于横交叉的立体状织体思维,更讲究和声;中国音乐语言偏重心理,略于形式,极富变量,为开放性结构,而西方音乐形式严谨,结构具有封闭性特征;中国音乐尚善尚美,追求虚静空灵的意境,注重感觉,而西方音乐却讲究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追求力度与强度,乐思明晰而实在.于是在音乐节奏上体现差异:节奏是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是旋律在进行时的自身律动。

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所以旋律本身就必然包含着节奏这一要素。

在音乐谱表中,节奏往往是通过节拍(小节线)标示出来的。

因为节拍就是强拍与弱拍作轮回的交替。

音乐的节奏有两种类型,一是均分律动,一是非均分律动。

均分律动的时位感是均匀规则的,用常用术语说就是“有板有眼”的,它可以打出拍子来。

非均分律动的时位感则是不规则、不均匀的,用常用术语说就是“无板无眼”,它不能打出拍子来,现代音乐上往往称之为“散板”。

在前一类均分律动中,则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弱拍有规则地、均匀地按小节线的划分循环往复地出现,可称之为“功能性均分律动”;一种是虽也有强弱拍的循环往复,但不受小节线的限制,而且没有固定的规则,可称为“非功能性均分律动”。

这两种不同的节奏方式,也是中国音乐体系与西方音乐体系的一个重要差异。

西方音乐中的节奏几乎全部是“功能性均分律动”型的。

在这个节奏体系中,几乎完全不用散板,强弱拍的交替极有规则而且均匀,强弱的幅度变化也十分明显,而且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每小节中第一拍为强拍,其它各拍则为弱拍。

这样的规律在西方音乐的节奏体系中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是某种类型的拍子,它的强弱拍的安排就永远这个样。

所以,西方音乐的节奏感特别强,因为它是强弱拍的极有规则的重复更替。

中国音乐也运用“功能性均分律动”,也有均匀、规则的强弱拍安排,但中国音乐常常又加入其它的变化性节奏,使乐曲的节奏更自由,更富变化。

一种是大量使用“非均分律动”的节奏(即散板),这在乐曲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最为常见,在曲中部分也时能见到。

这类节奏因完全没有规则,故不能用小节线划出,因而也不能确定音的强弱轻重。

这是最自由的节奏,从狭义节奏上看,应该是无节奏。

另一种是大量使用“非功能性均分律动”。

这种节奏有强拍与弱拍的分别,因而也有小节线,但强弱拍在每一小节中的位置不固定,即并不遵循“首拍强”的规律,而是每拍中强拍的位置忽前忽后、变化多端。

例如古琴曲《酒狂》用的是八六拍子,按照西方音乐的节拍规则,其强弱安排应该是“强、弱、弱、次强、弱、弱”,强拍应在第一个八分音上。

可是该曲的安排则把强拍放在中间的音上,结果形成“弱强弱”的格局。

从效果上来说,这样的安排更能表现曲情——醉酒后头重脚轻、跌跌撞撞的情态。

可见,中国音乐中的节奏是随着音乐表现的需要由创作者自主决定的,在创作之前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一定要往上套。

形成中西音乐节奏差异的原因,也只有到文化当中才能找到。

有人曾经指出中西节奏的区别,在于“西方节拍是数学定量;中国节拍是弹性定量。

”其原因在于“西方人的思维常规是数学式的,中国人思维常规是逻辑式的。

弹性节拍是逻辑语言促成的,按照词的语言逻辑,该强调的字或句,就要加长、加重、加高,或者相反,放低、放轻、缩短,长此以往便使…板眼法?成为猴皮筋式的弹性节拍,甚至在一句唱词里涨上来,撤下去,反复几次。

在…板眼法?音乐节拍中,过门是弹性的,乐句是弹性的,小节是弹性的,甩腔是弹性的,尾音是弹性的,一切是弹性的……最后形成弹性节拍。

”这确实是中西音乐节奏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西音乐节奏的弹性与刚性之差异,还和哲学上的重自然与重人为有着直接的联系。

刚性节奏是折线型的,其轨迹挺直而且有棱角;弹性节奏则是曲线型的,其轨迹柔和而且圆婉。

前者是空间分析型思维和机械论自然观的产物,后者则是时间整合型思维和有机论自然观的产物;前者是重视人为,以人力改造自然的结果,后者则是尊重自然,人力顺其自然的结果;前者与追求知识,注重区别相一致,后者则同追求生命,注重联系相一致。

西方文化就是一个刚性模式,它倾向于将时间的过程空间化,人为地分出界线,定出规则,划出等量的段落;中国文化则为一弹性模式,倾向于将空间的状态时间化,强调整体,注意联络,追求变化,尤其注重不规则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式的美学原则。

中西音乐功能上的这种不同,其根源即在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别。

这个差别是:西方文化重外部知识的获得,中国文化重自身生命的享受;西方文化传统是以知识为本体,中国文化传统则以生命为本体。

所谓以知识为本体,是指西方人将知识的获得作为自己生命的动力和目的,作为衡量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

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定义在西方人的信念中具有两千年不动摇的统治地位,就正说明了这一点,因为知识正是理性的花朵,智慧的结晶。

早在古希腊,西方人就以追求知识的执着而著称于世。

在西方人的心日中,追求知识已不仅仅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手段,而直接就是自己的生命所在,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所在。

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似乎除了追求知识的科学之外,就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他们去追求,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满足他们灵魂的需求,赋予他们的生存以意义。

与西方文化之追求知识不同,中国文化则选择了生命。

总体上说,中国所有的哲学都是生命哲学,中国所有的宗教都是生命宗教,中国所有的艺术都是生命艺术。

中国最普及的学问是养生之学,中国持续最久、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思潮亦为生命思潮。

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文化。

所谓以生命为本,就是指文化的一切功能都指向人的生命的安乐与长久。

生命的安乐与长久当然首先体现在肉体与感官上面,所以中国文化从来没有西方那种以灵魂蔑视肉体,以理性禁锢感性。

恰恰相反,中国文化是以感性为本体,是把理性融人感性,把灵魂归为肉体。

中国文化中有一股强烈的身体化倾向。

所谓身体化,就是将整个生活的意向都导向身的需要与满足。

老子说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又说圣人为腹不为目,就包括了这个意思。

追求知识,认识自然,故西方文化天然地具有一种外向性品格,表现出一种对外部世界的强烈的征服欲和占有欲。

而注重生命,追求安乐,则自然会使中国文化具有自得、自足的内向性品格,使其具有一种收敛的、封闭性的特征。

西方文化侧重知识的获得,而知识是客观的、外在的、条理化的,故而其心灵的结构是开放的,它有待于外部实践的检验、确证,并在这种验证之中才能确证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文化则不然。

中国文化侧重生命享乐,而生命纯粹是个人一己之所有,享乐也只是个人感官的特权,故而其心灵结构是封闭的,它不需要外部世界的证明,不需要第三者的认可,只要个人自己的真切感受便够了。

因为这个差别,所以中国人的心灵不像西方人需要一个外部世界支撑着、证明着,而是自己支撑自己,自己证明自己;它是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自足。

比如学术研究,西方是重在体系的完备、逻辑的严密、证明的充分,因为他们的成果是有待于外部实践的检验,有待于对方(读者)的被说服,并且只有在其成果被验证、读者被说服中才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中国则不同,它不重体系的完备、逻辑的严密、证明的充分,这三者在中国学术中是可有可无、可强可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