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通知

合集下载

知识城ZSCB-A5-1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

知识城ZSCB-A5-1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

知识城ZSCB-A5-1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土地使用权人: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单位:广州开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〇二〇年二月项目名称:知识城ZSCB-A5-1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土地使用权人: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单位:广州开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丽华报告编写人员:宋林报告审核人员:王玥摘要中新广州知识城ZSCB-A5-1地块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开放大道以东,智慧东路以北,总用地面积75946平方米,场地中心坐标约为:北纬113°29′50.93″,东经23°22′36.58″(GCJ-02坐标系)。

地块使用权人目前为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

根据第三届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穗规主委会〔2018〕1号)和穗莞深城际马头庄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项目(萝岗区AG0602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中新广州知识城ZSCB-A5-1地块规划为商业设施用地、商务设施用地兼容交通枢纽用地、交通场站用地(B1/B2/S3/S4)。

根据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目标地块历史沿革清晰:1999年-2018年为山坡林地,部分种植龙眼、荔枝等。

2018年开始清理地块中的树木。

地块东边一直空置,南边在建设高铁站,2019年下半年地块西边2200平米的地块进行考古工作。

地块周边历史上工厂很少,东边2017年至2018年建立广州亿通包装有限公司和广州康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北部为康朝药业总部基地项目,目前在建。

北部为2012年建设的凤美住宅小区。

地块西部为新南村。

综上,目标地块内及周边地块历史上生产经营活动均不存在对地块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的可能。

综上,目标地块内及周边地块当前和历史上生产经营活动均不存在对地块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的可能。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管理技术指南》(试行)等国家技术导则规范的要求,目标地块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目标地块的环境状况是可接受的,建议结束相关调查工作。

广州石井德庆水泥厂有限公司2500t扩建至5500t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

广州石井德庆水泥厂有限公司2500t扩建至5500t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

广州石井德庆水泥厂有限公司2500t扩建至5500t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国环评证乙字第2834号广州石井德庆水泥厂有限公司2500t/d扩建至5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及配套9M W余热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广州石井德庆水泥厂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O O八年八月目录1总则 (1)1.1前言 (1)1.2编制依据 (3)1.2.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 (3)1.2.2地方法律、法规及政策 (4)1.2.3评价技术文件 (5)1.2.4批复文件及其它 (6)1.3编制目的 (6)1.4环境功能区划 (6)1.4.1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6)1.4.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7)1.4.3噪声环境功能区划 (7)1.4.4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 (7)1.5污染控制目标 (8)1.6环境敏感点 (9)1.7评价标准和规范 (11)1.7.1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11)1.7.2排放标准 (12)1.8评价工作等级 (20)1.8.1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20)1.8.2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 (21)1.8.3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21)1.8.4风险评价工作级别 (21)1.8.5生态评价工作等级 (22)1.9评价范围 (22)1.9.1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 (22)1.9.2环境空气评价范围 (22)1.9.3声环境评价范围 (22)1.9.4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22)1.9.5风险评价范围 (22)1.10评价因子 (22)1.10.1施工期评价因子 (22)1.10.2运行期评价因子 (23)1.11评价专题设置、评价重点 (23)1.11.1评价专题设置 (23)1.11.2评价重点 (24)1.11.3评价原则 (24)1.11.4评价工作程序 (24)2建设项目概况 (26)2.1原有工程概况 (26)2.1.1企业名称 (26)2.1.2企业性质 (26)2.1.3投资总额 (26)2.1.4项目地点 (26)2.1.7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 (26)2.1.8生产工艺流程 (26)2.1.9主要生产设施和设备 (28)2.1.10项目建设内容 (30)2.1.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3)2.1.12主要原辅料 (33)2.1.13主要燃料 (36)2.1.14配料方案及物料平衡 (37)2.1.15项目给排水 (39)2.1.16公用及辅助工程 (40)2.2现有工程污染源概况及治理措施 (43)2.2.1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广东省建设厅印发《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贯彻<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建设厅印发《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贯彻<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建设厅印发《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贯彻<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建设厅•【公布日期】2007.11.08•【字号】粤建科字[2007]102号•【施行日期】2007.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广东省建设厅印发《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贯彻<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建科字[2007]102号)各地级以上市建设局(建委)、规划(国土)局、城建局(公用局、市政局、城管办)、房管局(住宅局),厅直属各单位:现将《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贯彻<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和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有关执行中的情况请及时与我厅科技教育处联系。

广东省建设厅二OO七年十一月八日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贯彻《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印发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2007]66号)和《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建科[2007]159号),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实现我省“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现将任务进行分解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一)节能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建筑节能实现节约60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

其中:加强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实现节能365万吨标准煤;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实现节能85万吨标准煤。

发展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在建筑中应用,实现替代常规能源150万吨标准煤。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调整出行结构,提高交通效率。

(二)减排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其中山区达到50%以上,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市区达到70%以上。

新增城市中水回用量1.5亿立方米。

全省城乡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率达到6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80%。

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江市实施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工作方案的通知

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江市实施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工作方案的通知

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江市实施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阳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1.09•【字号】阳府办[2007]1号•【施行日期】2007.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江市实施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工作方案的通知(阳府办〔2007〕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阳江市实施〈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工作方案》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请径向市环保局反映。

二○○七年一月九日阳江市实施《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工作方案根据《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的通知》(粤府〔2006〕35号)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实施方案》(粤环函〔2006〕909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阳江市实施〈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过去二十多年来,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区域整体生态功能较为脆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仍较突出。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市当前的环境状况与追赶全省发展步伐,实现与全省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差距,通过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走出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我市经济迅猛发展,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认真组织好《规划纲要》的实施工作,从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环境利益的高度,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促使我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让全市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住上宽敞的房屋,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110kV海珠湾(广纸)输变电工程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110kV海珠湾(广纸)输变电工程环评报告

6
/
漏的地方。
改后页码 P12
P12-P13
修改内容简要说明
已根据广纸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补 充项目与广纸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相符性分析。
已补充项目与电网规划环评相符性分 析内容。
已补充项目与周边敏感点(含规划敏
P20
感点)的红线及建筑边界的距离,细
化现有及规划敏感点的性质、规模。
P19、 P28-P3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已核实报告表前后不一致、错漏地方。
目录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 17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27 评价适用标准 ..................................................................................................... 3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34 环境影响分析 ..................................................................................................... 38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 54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55 结论与建议 ......................................................................................................... 57 附录 ..................................................................................................................... 65 专题 电磁环境专题评价................................................................................. 66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2
规划概述与分析 ............................................................................................................................. 8 2.1 2.2 2.3 2.4 2.5 规划背景及本规划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 8 规划规划范围 ....................................................................................................................... 15 规划目标及建设规模 ........................................................................................................... 15 规划布局 ............................................................................................................................... 16 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 17
3
规划方案及污染源分析 ............................................................................................................... 18 3.1 3.2 3.3 规划方案分析 ....................................................................................................................... 18 污染源分析 ........................................................................................................................... 19 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 19

河源市饮用水源地规划

河源市饮用水源地规划

征求意见稿河源市饮用水源地规划广东省河源市环境保护局2007年8月第一章总论1 1.1规划范围与年限1 1.2规划编制依据1 1.3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第二章规划背景4 2.1区域背景4 2.2规划目的与意义8 2.3规划研究技术路线9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趋势分析11 3.1污染源现状调查与分析18 3.3社会经济发展预测21 3.4环境污染趋势预测23 3.5主要环境问题与压力25 3.6环境保护制约因素分析25第四章规划目标与指标28 4.1规划目标28 4.2规划指标体系与可达性分析28第五章生态环境区划与分级控制管理30 5.1生态功能区划30 5.3分级控制管理38第六章环境保护规划方案41 6.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47 6.8环境管理能力建设53第七章重点工程项目与可达性分析60 7.1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60 7.2投资估算与可达性分析61第八章规划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64第一章总论1.1规划范围与年限1.1.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河源市市区(源城区)饮用水源地范围的辖区,共15826平方公里。

1.1.2规划年限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少数数据由于缺乏2005年数据而采用相近年份的数据。

规划期分为近期(2007-2010年)和远期(2011-2020年)两个时段。

1.2规划编制依据以国家、广东省、河源市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为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划和计划;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东江水质保护条例;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导则;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广东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河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河源市各部门“十一五”专项规划等。

具体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年39号文);《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9月24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2006年4月4日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06年5月);《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04年1月14日通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工作方案》(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河源市人民政府);《河源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体规划》(河源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河源市人民政府);《河源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划(2005-2020)》(河源市环境保护局);《河源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河源市环境保护局);《河源市外经贸“十一五”发展规划》(河源市经贸局);《河源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河源市人民政府)。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施细则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施细则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87.03.19•【字号】•【施行日期】1987.03.19•【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施细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有效控制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快治理原有的污染,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省内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基本建设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迁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包括:(一)工业建设项目。

(二)水利工程(含江河整治、围垦工程等)、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含货场、编组站)、公路干线、电讯工程建设项目。

(三)危险物品(火药、炸药、农药、石油、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仓库建设项目。

(四)饮食业、旅馆业、旅游区建设项目。

(五)医院、疗养院、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广播电视、出版印刷、电影制片等单位,及其所属工厂、车间、实验楼、发射台等建设项目。

(六)城市新区、新住宅区、开发区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

(七)环境保护部门确定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三条从事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制度;执行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的选择、布局、设计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规划要求。

项目建成后,其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保证其周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把治理原有污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原污染较严重的必须同时治理与该项目相联系的原有污染。

在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或环境已被严重污染的地区内,不得新建、扩建使这些地区污染加重的项目。

在生活居住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游览区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景观的项目。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环保审查意见的函-粤环函[2006]766号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环保审查意见的函-粤环函[2006]766号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环保审查意见的函正文:----------------------------------------------------------------------------------------------------------------------------------------------------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环保审查意见的函(粤环函〔2006〕766号)各市、县(区)环保局:为规范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环保审查工作,明确规划调整方案环保审查的有关要求,经研究,提出如下审查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地级以上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列入国家环保总局印发的《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附件1)必须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范围,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七条的规定,参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附件2)的要求,编制本次规划调整的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并作为规划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审批机关。

二、县级(含县级及以上的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在编制有关规划调整对规划实施影响的评估报告时应有本次规划调整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主要说明清楚以下问题:调整用地及其周边的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现状;说明本次规划调整是否符合各级环境保护规划,是否在《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粤府〔2005〕16号)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粤府〔2006〕35号)所划定的严格控制区范围内,是否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说明本次规划调整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特别是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制定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方案等(可参照附件2),并由市级(地级及以上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审查意见,作为规划报批文件的必备材料。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年产10万吨再生铝项目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年产10万吨再生铝项目环评报告

惠州市润泰隆五金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再生铝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委托单位:惠州市润泰隆五金材料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深圳市环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一八年一月目录概述..................................................................................................................... - 1 - 第一章总则......................................................................................................... - 4 -1.1 编制依据..................................................................................................... - 4 -1.2 环境功能区划............................................................................................. - 9 -1.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 11 -1.4 评价标准................................................................................................... - 12 -1.5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 15 -1.6 环境保护目标........................................................................................... - 19 -1.7 评价工作重点........................................................................................... - 20 - 第二章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 - 22 -2.1 项目概况................................................................................................... - 22 -2.2 项目工程分析........................................................................................... - 28 -2.3本项目环境可行性分析............................................................................ - 50 -2.4清洁生产分析............................................................................................ - 53 - 第三章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 58 -3.1 地理位置................................................................................................... - 58 -3.2 地质地貌................................................................................................... - 58 -3.3 气候、气象............................................................................................... - 58 -3.4 水文与流域............................................................................................... - 59 -3.5 植被、生物多样性................................................................................... - 60 -3.6 镇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 60 -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62 -4.1周边污染源概况........................................................................................ - 62 -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62 -4.3地表水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68 -4.4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71 -4.5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74 - 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76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 76 -5.2 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76 -5.3 水环境影响分析....................................................................................... - 89 -5.4 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 89 -5.5 营运期固废影响分析............................................................................... - 91 -5.6 营运期地下水影响分析........................................................................... - 91 - 第六章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 95 -6.1废气防治措施............................................................................................ - 95 -6.2废水防治措施............................................................................................ - 98 -6.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 99 -6.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100 -6.5固废处理措施.......................................................................................... - 101 - 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价......................................................................................... - 103 -7.1风险识别.................................................................................................. - 103 -7.2源项分析.................................................................................................. - 105 -7.3风险管理.................................................................................................. - 106 -7.4 风险评价结论.......................................................................................... - 111 - 第八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13 -8.1 社会效益................................................................................................. - 113 -8.2经济效益.................................................................................................. - 113 -8.3环保投资.................................................................................................. - 113 -8.4环境效益分析.......................................................................................... - 114 - 第九章环境管理、监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 116 -9.1 环境管理................................................................................................. - 116 -9.2 环境监理计划......................................................................................... - 116 -9.3 环境监测................................................................................................. - 118 -9.4 规范排污口设置要求............................................................................. - 119 - 第十章结论......................................................................................................... - 121 -10.1 评价结论............................................................................................... - 121 -10.2 公众参与情况....................................................................................... - 124 -10.3 综合结论............................................................................................... - 124 -10.4 建议....................................................................................................... - 125 -概述一、项目背景及特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生产国和消费国,2010年原铝产量达到1619万吨,同比增长26%,铝材产量达到2026万吨,同比增长22.8%。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一、引言环境保护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东省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来说,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广东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定本技术导则旨在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规范,以确保环境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背景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进程快速,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东省制定了环境保护规划,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目标本技术导则的目标是制定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确保环境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目标如下:1.明确广东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2.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流程和方法;3.提供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指南;4.确保环境保护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协调一致性。

四、原则在编制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确保环境保护规划的科学性;2.可行性原则:考虑到技术、经济和社会可行性,确保环境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3.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确保环境保护规划的综合性;4.可持续性原则:着眼于长远发展,确保环境保护规划的可持续性。

五、编制流程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1.问题识别和目标确定:明确广东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和目标;2.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与广东省环境保护相关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3.方案制定和评估: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的方案,并进行评估;4.编制和发布:编制环境保护规划的具体内容,并发布;5.实施和监测:根据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相关措施,并进行监测评估;6.修订和更新:根据实施和监测结果,及时修订和更新环境保护规划。

六、技术要点和操作指南1.环境问题分析:对广东省环境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方面;2.目标制定:根据环境问题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目标,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等;3.方案制定: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治理措施、技术支持、政策引导等;4.评估指标确定:确定评估环境保护方案的指标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等;5.编制规划文本:根据以上步骤的结果,编制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具体措施、实施计划等;6.发布和宣传:发布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并进行相关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7.实施和监测:根据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相关措施,并进行监测评估,及时调整和修订方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2.14•【文号】环发[2006]28号•【施行日期】2006.03.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6]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解放军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推进和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参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和法规性文件有关公开环境信息和强化社会监督的规定,我局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现发布施行。

附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二○○六年二月十四日附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和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参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和法规性文件有关公开环境信息和强化社会监督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一)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三)环境影响报告书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

公众参与实行公开、平等、广泛和便利的原则。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

关于征求《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为落实机构改革要求,深入推进“放管服”,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我厅拟对《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粤环〔2015〕86号)进行修订。

经研究,形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征求意见稿)》。

现按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通过邮件、来信等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征求意见时间:2019年8月15日-2019年8月28日通信地址: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收),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213号,邮政编码:510030电子邮箱: tanggaifeng@附件:《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征求意见稿)》广东省生态环境厅2019年8月15日附件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2019年修订)(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行政许可监督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

第三条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便民和高效。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第四条按照有关规定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向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申请,提交下列材料,并对所有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书1份;(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纸质版10份,电子版1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纸质版10份,电子版1份。

广东省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征求

广东省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征求

附件1:广东省《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相关材料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二O一0年六月目录一、广东省《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二、广东省《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广东省《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ICS XXXXXXXXX XX备案号:XXXX-XXXX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DB44/xxx- 2010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for Furniture ManufacturingOperations(征求意见稿)2010-■-■发布 2010-11-01实施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技术内容 (2)4.1污染源界定与时段划分 (2)4.2排气筒VOC S排放限值 (3)4.3无组织排放监控点VOC S浓度限值 (3)4.4生产管理和工艺操作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排气筒高度与排放速率要求 (3)5. 监测 (3)5.1排气筒监测 (3)5.2无组织监控点监测 (4)6. 标准实施 (4)附录A(规范性附录)VOC S监测技术导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为加强广东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管理,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家具制造行业VOCs排放控制和管理,促进家具制造行业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家具制造行业工艺过程VOCs排放浓度限值及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监测要求、生产管理和工艺操作技术要求,并提出了统一的VOCs监测技术导则。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3]49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3]49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3〕49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1月11日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转变我省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合理确定符合我省实际的绿色建筑发展技术路线,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以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为重点,逐步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切实提高绿色建筑在全省新建建筑中的比重。

从2014年1月1日起,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新建的公共建筑以及广州、深圳市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从2017年1月1日起,全省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广州、深圳市实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管理。

到“十二五”期末,全省累计建成绿色建筑400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10个以上的绿色生态城(园)区。

到2020年底,绿色建筑占全省新建建筑比重力争达到30%以上,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接近或达到同期发达国家水平,公共建筑全面实行能耗定额管理。

二、重点任务及分工(一)大力实施城市降温行动。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8年第6号——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编制导则》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8年第6号——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编制导则》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8年第6号——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编制导则》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8.01.11
•【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8年第6号
•【施行日期】2018.03.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标准
正文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8年第6号
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编制导
则》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1号),建立健全基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可行技术体系,规范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编制,现批准《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编制导则》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编制导则》(HJ 2300-2018)。

该标准自2018年3月1日起实施, 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查询。

特此公告。

环境保护部
2018年1月11日附件:《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编制导则》(HJ 2300-2018)。

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4.09.24•【字号】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施行日期】2005.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04年9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4年9月24日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污染和其他公害,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实行环境质量领导责任制,落实任期及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使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各级人民政府的任期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确定。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区、镇设立的环境保护派出机构,受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依法对辖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海事、渔政渔港监督、海洋、技术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等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国土、水利、农业、林业、渔业、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经贸、发展与改革、建设、工商、文化、卫生、规划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珠海市沃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珠海市沃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珠海市沃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珠海市沃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单位:珠海沃德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单位:珠海沃德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宿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目录1. 总论 (1)2. 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1)2.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2.2项目性质 (1)2.3基地选址及规划范围 (1)2.3建设规模及投资规模 (1)2.4职工人数及工况 (1)2.5规划建设内容及规模 (2)3.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3.1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2)3.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3)3.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3)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4.1水污染源分析 (3)4.2大气污染源分析 (4)4.3噪声污染源分析 (4)4.4固体废物污染源分析 (4)4.5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4)4.6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4)4.7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4)4.8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4)5.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污染防治措施 (5)6. 环境风险分析 (5)6.1重大危险源判定 (5)6.2评价等级的确定 (5)6.3环境风险防范建议 (5)7. 产业政策与选址合理性分析 (6)7.1与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6)7.2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6)7.3环境可达性分析 (7)7.4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可达性分析 (7)7.5小结 (7)8.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7)8.1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结论及建议 (7)8.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结论 (7)8.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结论 (8)8.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结论 (8)9. 清洁生产 (8)9.1与国家清洁生产的标准比较 (8)9.2清洁生产评价小结 (11)9.3清洁生产建议 (11)10.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12)10.1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12)10.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值 (12)10.3固体废物总量控制建议值 (13)11. 公众参与 (13)11.1公众参与调查形式 (13)11.2被调查人员结构统计 (14)11.3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14)11.4小结 (14)1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4)12.1环境保护投资 (15)12.2营运期环境保护运转费用 (16)12.3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简要分析 (16)13.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18)13.1环境管理 (18)13.2环境监测 (18)13.3项目设施“三同时”验收 (18)13.4规范化排污口 (20)13.5安装在线监测设施 (20)14. 结论与建议 (21)1. 总论珠海市沃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开发设计、加工、生产线路板和电子元器件的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
导则》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粤环[2006]49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发布日期】2006.05.15
【实施日期】2006.05.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通知
(粤环〔2006〕49号)
各地级以上市环保局:
为了规范我省各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十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二○○六年五月十五日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为了规范我省各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十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要求,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编制《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下称《导则》)。

《导则》适用于全省各市、县、镇行政辖区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

1.1 规划目的
通过加强环境规划和有序保护,改善全省各地环境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各地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社会发展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生态良好和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的绿色广东。

1.2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要求,统筹规划城市生态体系构架,明确区域环境功能分区;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1.2.2 规划原则
(1)协调发展,和谐共赢。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2)分区控制,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条件的差异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环境优先,山区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粤
东、粤西地区坚持发展中保护的战略,明确划定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和集约利用区,实施生态分级控制管理。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根据各地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完善功能区划,确定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保护自然与特色人文景观,确保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措施、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统筹兼顾,纵横衔接。

与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指引相符合,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及上级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与其他专业规划相互协调。

(5)注重前瞻性与可操作性。

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1.3 编制依据
(1)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2)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
(3)《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及《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粤府〔2006〕35号);
(4)《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及《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粤府〔2005〕16号);
(5)地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1.4 规划期限、范围和技术路线
规划期限:原则上以规划编制的前一年作为规划基准年,近期、远期分别按5年、10-15年考虑,并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规划时限相衔接。

原则上规划五年修编一次。

规划范围:行政区域所辖范围。

规划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略)
2.1 确定任务
当地政府或政府授权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或经验的单位编制环境保护规划,通过委托文件和合同明确编制规划各方责任、要求、工作进度安排、验收方式等。

2.2 调查、收集资料
收集编制规划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背景或现状资料,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规模和布局规划,以及农业、林业、能源、水利、矿产、渔业、旅游等行业发展规划等有关资料。

必要时,应对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地区、需要重点保护的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生态敏感地区及海洋、核与辐射进行专门调查或监测。

2.3 编制规划大纲
按照本规划导则第5条的有关要求编制规划大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