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内消费为何难以拉动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国内消费为何难以拉动经济发展
【摘要】使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主要是指,投资、出口和消费。如果“三驾马车”之中任一个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严重影响。而中国经济这些年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和出口,消费一直是处于“跛足”状态,所以中国经济实际上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全球贸易出现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寄希望启动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但国内消费真的能够担当如此重任,笔者深表忧虑。更有甚者,如仅仅把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作为权宜之计,长此以往还会对经济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
【关键词】国内消费拉动经济
一、政府“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局限性
中国政府目前已出台经济刺激措施中,扩大投资仍是主要手段。国务院2008年11月初公布了总额达4万亿的十条经济刺激措施,但这些刺激措施仍然重视基础设施投资,仅铁路就占2万亿,但这些措施真的能够从根本上拉动经济复苏?
与1997年金融风暴相比,国内外的消费需求都不足是这次经济滑坡的关键所在。如果4万亿元投资不是重点投入民生福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激活国内消费,而主要还是
投资在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上,在国内外的消费都下滑的情况下,继续扩大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是低效的做法。
二、根治消费“跛足”,激活消费拉动内需
1.消费“跛足”形成的历史原因
(1)改革开放之前历来不提倡消费,国穷民穷
据某前国家领导人回忆录中的结论:建国以来,1980年同已经完成经济恢复的1952年相比,工业固定资产增长26倍,农业总产值增长8.1倍,国民收入增长4.2倍,全国人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只提高了1倍。可见,固定资产增加并没有使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相应增加,人民消费水平增加就更少。几十年的建设只是造成了账面上的国定资产增值,对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作用甚微,而且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这些账面上的国定资产又大部分作为坏账处理而遁于无形,几十年的建设基本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很小。
(2)改革开放之后社会财富不断流向政府,国富民仍穷
据有关数据,1980-1994年,国家财政收入由1085.2亿元增加到5218.1亿元,增长了380.8%;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由762元增加到4510元,增加了491.9%。这时期国民在社会财富中的分配比例是上升的,而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在强调加强中央财政的指导思想下,国民财富的分配比例再次发生了显著变
化,即社会财富加速向政府转移。
1995-2002年,国家财政收入由6242.2亿元增加到18914亿元,增长了203%;税收由6038.04亿元增加到17003.58亿元,增长了181.6%;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893元增加到7703元,仅增长97.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578元增加到2476元,仅增长56.9%!国民收入增长远低于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意味着这一时期国民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比例再次转为下降!而这种状况,近年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更为严
重:2003年国家财政收入21691亿元,增长14.7%,税收20461亿元,增长20.3%,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9%,农民收入增长4.3%;2004年国家财政收入26356亿元,增长21.5%,税收收入25718亿元,增长25.7%,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7%,农民收入增长6.8%;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预计突破30000亿元,增长15%以上,税收30866亿元,增长20%,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9.6%,农民收入增长6.2%。国民收入增长都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更大大低于国家财政和税收收入的增长,国民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比例进一步降低。
2.消费“跛足”的现状
(1)贫富悬殊日趋严重
按照人均年收入在683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的中国标准,到2005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2365万人。但若按人均1天消费1美元的联合国最低标准,中国贫困
人口的总数将不少于2.54亿,仅次于印度位列世界第二。
因此,我国收入总体水平偏低,已经对国内需求产生了影响,而贫富悬殊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这种不平衡的财富分配结构严重弱化了社会总消费能力。
(2)广大民众不敢消费
①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教育费用过高、养老费过低,使得广大民众把生活费以外的费用用于储蓄而不愿意消费。这既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剥夺了很多人的消费能力。
②房价过高。过高的房价是比医疗、教育更可怕的经济“黑洞”。它吸收了太多的资金,是使民众不敢消费的根源。同时,房地产业获取的社会资源过多意味着剥夺其他产业发展的机会。
③我国宏观税负过高。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中国实际的宏观税负已经达到31%,并正对刺激消费产生消极影响;2005年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发布报告称,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是税负第二重的国家,仅次于法国,也是亚洲税负最重的国家。
3.根治消费“跛足”,提高消费的对策
(1)改善社会财富分配的比例,实施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日本曾在1960年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7年后实
现了国民收入增加一倍,并于1968年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在减税方面,日本从1961年开始,每年在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税上共减税1000亿日元,同时降低利息、扶植公债和公司债的债券市场;在居民收入方面,日本政府引入了“最低工资制”,并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而在社保方面,其养老保险金体系得到了完善,健康保险付给率也有所提高。
因此,中国政府应该尽快着手实施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才是刺激消费的源泉。
(2)尽快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也加深了民众的危机感。一直以来,住房、医疗与子女教育都是居民家庭中的开支大项。当收入水平稳定时,这些开支压力处于一个可以承受的平衡范围,而收入骤减时,房贷偿还等压力便突袭而来,此时消费欲望偏低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尽快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刺激消费的基础。
(3)对现行税制进行根本性改革,降低总体税负水平
遍观世界上的高税负国家,同时也是高福利国家。而我国情况却有根本不同,税收多半用于行政经费和项目投资。我国目前的高税负并不能造福广大国民,且我国至今仍未有效解决税收的合理、规范、透明使用的问题,因此大大降低了税收的使用效益,浪费了宝贵的国民资源,并衍生出了机构臃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