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逆向思维训练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逆向思维训练的思考【摘要】逆向思维是思维的创造性和独创能力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逆向思维;培养

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

一、逆用定义、渗透逆向思维的思想

作为定义的命题,其逆命题一般总是成立的. 若能恰当地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研究它们的逆命题及其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双向联结,这对培养学生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培养逆向思维是有好处的. 因此在教学定义时要不断强化,以渗透逆向思维的思想. 尤其在初一年级就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例如,在“相反数”概念教学中,书上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入,象+6与-6这两个只有符号不同的数,一正一负,就说+6与-6“互为相反数”.

二、逆用公式、训练逆向思维的习惯

数学公式总是双向的,可是不少学生只会从左到右运用公式,对逆用公式,特别是利用公式变形不习惯,其实只有会灵活运用公式,善于把公式从右到左熟练地逆向运用,才是对公式的真正理解,进而形成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在不少数学习题的解答中,都需要将公式变形,逆向使用,而学生往往在解题时缺乏这种自觉性和基本功.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三、逆用定理和法则、激发逆向思维的兴趣

在学习数学定理后,引导学生探索其逆命题,再去判断或论证逆命题的正确性,进而启发他们用这些逆定理去解决一些问题,这也是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有效方法.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定理的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得到:若以ax2 + bx + c = 0(a ≠ 0)为大前提,余之为题设和结论可得逆命题: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a ≠ 0),若有两个不相等实根,则δ > 0;若有两个相等实根,则δ = 0;若没有实根,则δ < 0. 若以ax2 + bx + c = 0(a ≠ 0)为题设,反之可得相应逆命题. 此结论在解题中大有作用.

另外代数的法则逆用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例如,“若干个因式中只要有一个等于零,那么它们的积为零. ”有其反面“若干因式的积为零,则这些因式中至少要有一个等于零”成立. 利用此结论可轻松解决下例.

例已知x,y,z是不等于零的实数,且(x + y)(y + z)(z + x) = 0.

按习惯方法可能先将结论化为(x + y + z)(xy + yz + zx) = xyz,然后把已知条件变形为上式,再想法完成解答. 但运用可逆法则,由条件知x + y、y + z、z + x中至少有一个为零,不妨设x + y = 0,即x = -y,代入后可证出结论.

四、重视反常规运算、提高逆向思维的自觉性

以退求进,事半功倍. 在数式的化简求值等问题中,通过合并

同类项、分式通分相加减、分式约分、分母有理化等正常的运算手段,一般都能使问题推向前进,得以解决. 但有些问题却需要我们逆着这些常规运算手段进行,即运用单项式分项,分式裂项,和分子有理等方法才能使问题别开生面地得到解决,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训练,也是培养逆向思维的重要方面.

先分别计算两边或去分母,照此运算太繁,且易错,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退求进,逆着分式通分相加而行,即将各分式裂项得:解得x = 7.

五、正难则反、促成逆向思维形成

有些问题按照一般思维方式寻求解题途径比较困难,甚至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将已知和未知转换,则容易解决.

例对方程(1 + a)x4 + x3 - (3a + 2)x2 - 4a = 0,试求x值,使对任意实数a都有实数解.

此题是一个关于实数x的四次方程求解讨论题,很难下手,若注意到方程中系数a的次数仅为一次的特点,逆向思维,把x看成常数,将原方程化为a的方程. (x4 - 3x2 - 4)a = 2x2 - x3 - x4,此时对a的一元一次方程根情况讨论. 可知必须有x4 - 3x2 - 4 = 0且2x2 - x3 - x4 = 0,从而求出x = -2.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能够保证思维的流畅和变通,促使他们由单向思维向双向思维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十分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