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练习绪论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绪论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6aceef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4.png)
4.网状系统(reticular system) • 居于脑干的中央,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元集合而成的网状 结构。网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不同层 次的意识状态。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将理论运用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与 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个案法
对某一被试者所做 的多方面的深入详 细研究,包括他的 历史资料、作业成 绩、测验结果,以 及别人对他的评价 等,目的在于发现 影响某种心理和行 为的原因。
实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控制 的条件下观察被试 者的行为或活动, 探索客观条件和人 的心理活动之间因 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 基础学科。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认知 情绪、情感
意志 需要和动机
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过程
人格倾向性(心理倾向) 人格
人格特征(心理特征)
心理 (心理现象)
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 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及意志活动,我们把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因为它们都是以过程的形式 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1340c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0.png)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神经冲动_。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动作电位_来说明。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电传导_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化学传导_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突触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神经递质_来完成的。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兴奋_,另一种是_抑制_。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反射_方式来实现的。
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反射弧_。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交感神经_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额叶__、_顶叶_、_枕叶_、_颞叶_。
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额叶__;__顶叶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枕叶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听觉中枢_。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语言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抑制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
条件抑制包括:_消退抑制、延迟抑制_;无条件抑制包括:_外抑制、超限抑制_。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相邻性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相倚性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da24076edb6f1aff001ff8.png)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0 分)1、根据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承担的任务不同,心理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基础研究和_____。
2、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电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___传导。
3、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_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突触囊泡内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4、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_____。
5、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_____。
6、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_____。
7、_____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8、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活动。
如果人的意识不是指向外在信息,而是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就是_____。
9、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叫_____。
10、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_____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1.在研究身心发展时,通常把个体的心理划分为生理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人格的发展、依恋和社会性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
其中,()的发展,影响人的人际关系、恋爱及婚姻状况。
A 认知和语言B 人格C 依恋和社会性D 道德品质2、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具有引发行为动机的作用。
A 思维B 动机C 情绪D 意志3、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理论派别是()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用内省法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活动,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5、目前盛兴的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学生、重视对学生潜能开发的教育主张,与下列哪种心理学理论派别有关()。
心理学第1章 绪论题库(1)
![心理学第1章 绪论题库(1)](https://img.taocdn.com/s3/m/6f3c793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7.png)
心理学第1章绪论题库(1)心理学第1章绪论题库(1)第一章习题集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1分后)1.狼孩的例子展示了()因为对心理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内因d先天2.同卵双生子分离扶养后在许多人格特征上的平均值相关系数为0.49,而一起扶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为0.52;相比之下,分离扶养与一起扶养的异卵双生子间对应的平均值相关系数就是0.21与0.23。
这说明了心理发展受()的影响。
a环境因素b遗传因素c学校因素d家庭因素3.()指出人的犯罪行为由强悍的内部力量驱动和唤起,且这些力量就是与生俱来的。
a行为主义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人本主义学派d先天本能学派4.根据操作性条件升空,犯罪行为与否自发性的发生主要就是受到()支配。
a条件刺激b无条件刺激c本能d强化5.读书看报属()a认知过程b情绪过程c意志过程d人格过程6.前几天,重庆阴雨绵绵,小明真的非常“难过”。
随着天气下雨,小明也显得活跃出来。
小明的心理变化充分反映了()的不稳定性。
a性格b气质c心理状态d心理过程7.通过统计数据方法排序出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说明()a两个因素负相关b两个因素不相关c两个因素正相关d两个因素伪相关8.在一位研究者设计的“智力对中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就是()a智力b中学生c物理问题d物理成绩9.“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类心理现象属()a认知过程b心理特征c情感过程d心理状态10.“爱之愈乌,知之愈深”充分反映了()a认知对情绪的影响b环境对心理的影响c情绪对认知的影响d心理对环境的能动性11.做为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调查问卷按照回答和反应的结构方式可以分成()a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b纸笔问卷和电子问卷c等级问卷和顺序问卷d公开问卷和非公开问卷12.“爱情天梯”使人们敬佩的主要就是男主人翁的()a认知过程b情绪过程c意志过程d人格过程13.日本核电站因海啸出现核泄漏期间,许多老百姓盲目跟风“热卖食盐”以免核辐射的从众现象属()的研究范畴a社会心理b教育心理c管理心理d学习心理14.“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更可能将获得()的积极支持a人本主义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认知学派15.“渴求获得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惜认知”属马斯洛须要层次理论中的()。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899e75b852458fb770b5667.png)
心理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_________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2、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部分。
前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后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大脑皮层分四个叶: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客观是就其反映的________而言;主观是就其反映的__________而言的。
5、儿童心理研究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个性形成有赖于个人心理的___________和个人所处的________。
7、人的心理的实质在于它是_______________。
8、人脑最发达的部分是____________。
它是整个有机体活动的_____________。
9、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___________。
它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11、个性形成的主要标志在于一个人有能力根据__________形成自己的态度系统,并根据这一态度系统采取___________。
12、_________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__________的机能心理在____________中发展。
13、心理的主观能力性表现在:(1)因受个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影响而使反映带有个人的特点;(2)能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人的行为,反作用于客观现实。
14、个性的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5、对小学儿童而言,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____活动对他们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答案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7d8567d4d8d15abf234e63.png)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答案(总6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及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倾向与心理过程的特点。
4.心理状态: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
5.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控制适当信息引起心理的研究。
6.心理测量法: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对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进行测量,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填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可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5.心理现象的实质是脑的机能,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6.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有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7.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三、选择题1.以下属于心理学理论领域的是:管理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D.咨询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包含了对心理现象各方面的研究,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等。
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
2.“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是以下哪一学派的观点:AA.格式塔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3.下列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A.罗杰斯 B.铁钦纳 C.奈瑟 D.皮亚杰四、简答题:1.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08172c5360cba1aa911da05.png)
《心理学》课程练习题系别:专业:班级:姓名: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和()几部分。
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和()等动态过程。
3.一般而言,人的自觉的、清晰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是以人的()状态为基础并由此相伴随。
4.个性心理表征着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主要包括了()和()两方面。
5.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了人的()、()和( )三方面。
6.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环境的反应,这种反应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和()。
7.心理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和()两种。
9. 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10.()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选择题1.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
A.俄国B.中国C.美国D.德国2.心理现象又被称为()。
A.心理过程 B.心理活动 C.心理规律 D.个性心理3.心理现象与其他物质现象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研究中必须遵循()。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4.()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5.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是()。
A.控制变量B.因变量C.反应变量D.自变量6.强调研究个体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7.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他用的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三、判断题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和窥测别人心理究竟在想什么。
现代心理学练习题
![现代心理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9f2f8c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3.png)
现代⼼理学练习题第⼀章绪论⼀、名词解释观察法实验法⼆、选择1、⼼理现象分为<)A、⼼理过程与个性⼼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2、⼼理过程包括<)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b5E2RGbCAP3、个性⼼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减少⼈为性,提⾼真实性B、减少⼈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为性,降低真实性p1EanqFDPw5、<)年,冯特在德国的莱⽐锡⼤学建⽴第⼀个⼼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理学的诞⽣A、789B、1879C、1798D、18976、<)被誉为⼼理学之⽗或⼼理学第⼀⼈A、冯特7、⼈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B 能⼒、⽓质、性格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D 个性倾向性、个性⼼理特征DXDiTa9E3d三、填空1、⼼理过程⼜叫⼼理活动,是⼼理发⽣、发展的过程。
2、根据⼼理过程的形成和作⽤,可将其分为、和、三个⽅⾯,简称知、情、意。
3、⼼理学真正成为⼀门独⽴的科学,是从年德国哲学家、⼼理学家——在莱⽐锡⼤学建⽴世界上第⼀个⼼理实验室开始的。
RTCrpUDGiT4、认识过程是⼈的基本的⼼理过程,它包括、、、、等。
5、个性⼼理特征是指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理特征,主要包括、和,其中以为核⼼。
6、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和————。
8、是研究⼼理现象⼀般规律的学科,在⼼理学中,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也是学习⼼理学的⼊门学科。
9.⼼理学研究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 )、< )和< )等。
5PCzVD7HxA10.⼼理学的研究⽅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 )和< )两种。
《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总结
![《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197e733c1ec5da50e2703d.png)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状态-------注意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个性心理 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现象分类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 为知、情、意。认知过程也称为认识过程,它是指人们获 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称为信息加工过程,这是人 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 象和语言。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 个性心理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表现出来的 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总的精 神面貌,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反映了人与人之间 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个性心理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 心理状态
三、人的心理反映的主体性特点 作为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心理现象是一种观念性 的东西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主体的内部特点而 折射出来 人的心理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反映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 使反映带有个人的主体特点 2.人不但能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而且能反作 用于客观现实,改造自然和社会,以满足人们的 各种需要。 四、心理在实践中发生、发展
2012小教本
第一章
你对心理学了解多少?
绪论
●做梦用多长时间? 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里,莱桑德尔说真正的爱情是“简单”而又“短 暂”的,像做梦一样。梦真的来去一瞬间吗?你认为做一个梦所用的时间是 ①一秒钟的几分之一;②几秒钟;③一两分钟;④若干分钟;⑤几个小时。 ●牛奶一样多吗?
五岁的瑶瑶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便走了过去。在厨房的桌子上 放着完全相同的两瓶牛奶。她看到妈妈打开其中一瓶,把里面的 牛奶倒进一个大玻璃坛子里。她的眼睛溜溜地转,目光从那只仍 装满牛奶的瓶子里转回到坛子里。这时妈妈突然记起她在一本心 理学书上读到的情况,便问:“瑶瑶,是瓶子里的牛奶多还是坛 子里的牛奶多?”瑶瑶可能的回答是:①瓶子里的多;②坛子里 的多;③一样多。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856cfa97dd88d0d233d46a8f.png)
(二)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的原则 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定义:是指对人的心理研 究中必须考虑到把收集到的客观资料和主管资料科 学的整合起来。 我们把作为参与试验研究的有机体称为被试者或被 试。 被试:研究对象 主试:研究人员
首先,要周密考虑到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量化 变量(variable):是指在质和量上可以有变异的因 素或特征 刺激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映 种类和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系统性 系统性(systematization)定义:是指心理学的科 学知识是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而获得的。 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描述心理事件。每一种心理事件都有质和量上的特点。 (2)揭示心理规律。例如艾宾浩斯用系统的实验发现了一条心理
(三)个体心理与行为 心理学通过研究行为来研究有机体的心理。 行为(behavior)定义:是一个包含动作、活动、 应答、反应、运动等含义的很广的术语,指有机 体的任何可测量的反应。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1、可观察到的行为 和反应,称为外显行为;2、心理的活动,称为内 隐行为。
行为和心理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通常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而起作用 的。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的身上的行为反应并不同。及使
经典片段之 肖申克的救赎.flv 第一次 坐下来,你因被判终身监禁已在此20年? 是的,先生 你有感到悔过么? 是的,绝对有,先生。我是说,我得到了教训。我 敢说我已经完全 改变了,不会再为害社会了,这是神的真理。 第二次 坐下,你因终身监禁在此30年,觉得自己改变了么? 是的,先生,毫无疑问,老实说我已改过,我已不 会为害社会。上 帝可以作证,真的改变了。
小学心理学练习题
![小学心理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b92ed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0.png)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
1,认识过程中核心的心理是( ③ )。
①感觉②知觉③思维2.大脑皮层四个叶中对于心理生活具有特殊意义的是( ① )。
①额叶②顶叶③枕叶3.条件反射受(②)控制。
①皮下中枢②皮层③皮层和皮下中枢共同4.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① )。
①脑②客观现实③实践活动5."谈虎色变"属于( ② )。
①无条件反射②条件反射③既是无条件反射又是条件反射6.一切心理现象,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从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 ① )①反映②反应③反射④反馈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心理( ④ )①是脑的机能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③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④具有主观能动性8、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想象力,这是运用( ④ )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问卷法④产品分析法9、请给以下⑴—⑺题的心理现象进行选择属于什么反射:⑴“异物入气管引起打喷嚏”属于(①)⑵“谈虎色变”属于(③)⑶“望梅止渴”属于(②)⑷“谈梅生津”属于(③)⑸“把香喷喷的炒肉丝放进口中分泌了唾液”属于(①)⑹“进了食堂餐厅,看见案台上放着炒肉丝,闻到了喷喷的香味,口中分泌了唾液”属于(②)⑺“画饼充饥腹更饥”属于(③)①无条件反射②具体信号类条件反射③抽象信号类的条件反射④既是条件反射又是无条件反射二、判断1、.( ╳ ).高级神经中枢指的是大脑皮质。
2.、(√ )大脑左半球是抽象思维和言语优势的半球,而大脑的右半球则是形象思维和空间知觉优势的半球。
3.、( ╳ ) 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说明只要外界有刺激,人就会作出一定的反映。
4.、(√ )如果将新生儿置于一个完全缺乏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的环境中喂养长大,他就不会有人的心理。
5、(√ )大脑皮层是整个机体活动的最高的管理者和调节者。
6、(√ ).条件反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7、(√ ).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反映。
8.、(╳ )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是窥测别人在想什么。
心理咨询师 基础心理学同步练习
![心理咨询师 基础心理学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07f3931e2bd960590c677aa.png)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同步练习第一节绪论1. 心理现象包括()。
A.认知过程B.需要动机C.情感意志D.能力人格2. 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B.需要动机C.情感意志D.能力人格3. 心理现象随着()产生而出现的。
A.感觉知觉B.神经系统C.条件反射D.人的思维4. 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阶段。
A.感觉B.知觉C.思维萌芽D.思维5. 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这种映象是()。
A.事物形象B.概念C.体验D.物质产品6. 心理学是一门()。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中间科学D.边缘学科7.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A.1860B.1879C.1882D.19088.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
A.强调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B.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C.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D.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9.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成分包括()。
A.本我、自我和超我B.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C.性本能和营养本能D.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10. 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倡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心理学理论是()。
A.精神分析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11.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
A.潜意识B.需要动机C.刺激-反应D.感知觉12.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包括()。
A.客观性原则B.辩证发展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伦理原则13.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有()。
A.观察法B.问卷法C.个案法D.实验法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外周神经系统是把()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
A.躯体神经系统与植物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C.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D.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2.接受前一个神经元传来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da6b7e4d4d8d15abf234e0d.png)
系部:班级:姓名:学号:1123456781234)。
)、)劳动的必系部:班级:姓名:学号:9、( )刺激的干扰,( )刺激长期作用导致注意的分散。
10、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 ),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的( ),个体神经过程的( )。
11、注意的品质包括( )、( )、( )、( )。
12、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主要有( )、( )、( )、( )。
三、选择题 1、注意是一种( )。
A 独立的心理过程 B 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C 个性心理特征 D 以上皆不是 2、人在反映外界事物时多数事物处于( )。
A 注意的中心 B 注意的边缘 C 注意范围之外 D 以上皆不是 3、个人的意志努力与( )关系密切。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以上皆不是 4、注意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 )。
A 起伏 B 分配 C 转移 D 以上皆不是 5、( )直接引起无意注意。
A 直接兴趣 B 学习动机 C 内容性质 D 具体任务 6、有的学生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 )。
A 转移 B 分配C 分心D 起伏7、下列哪个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点( )。
A 广度B 强度C 时间D 空间8、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 )。
A 转移B 分配C 分心D 起伏 9、用霓虹灯做广告是利用了人的( )。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以上皆不是 四、判断题 1、无意注意就是没有注意。
( ) 2、当注意力不集中时,人们对当前感知的事物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注意是很重要的认识过程。
( ) 3、注意的稳定性意味着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同一对象。
( ) 4、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的分散。
( ) 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注意的分配。
( ) 6、一览无余、一目十行都说明人的注意范围很大。
( ) 7、注意的起伏是一种正常现象,能防止疲劳。
( ) 8、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做小动作,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
学前心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学前心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414c9c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d.png)
学前心理学——同步练习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家中的“儿童”一般是指()A.0~6岁B.0~12岁C.0~15岁D.0~18岁【答案】D【解析】广义的学前时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A.0~6岁B.3~6岁C.0~12岁D.0~18岁【答案】A【解析】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3.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A.个体心理的发生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C.种系心理的发生D.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答案】C【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有:①个体心理的发生;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③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4.下列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B.活动性C.发展性D.高效性【答案】D【解析】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为:①客观性原则;②活动性原则;③发展性原则。
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A.投射法B.观察法C.测验法D.问卷法【答案】B【解析】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访问法、问卷法、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其中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
6.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测验法【答案】B【解析】对学前儿童进行实验,就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7.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访问法【答案】B【解析】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9aabe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f.png)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基础(一般)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探讨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 心理学历史, 发展趋势, 理论体系, 派别和探讨方法等。
学习时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相像概念之间的区分。
然后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学习其他学科,进行比照学习——社心, 发心, 变态, 测验, 询问等。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探讨对象及内容一, 心理学概述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探讨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 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基础心理学的探讨内容如下图: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发展经验了四个阶段:感觉, 知觉, 思维萌芽, 思维。
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却不是产品。
(三)心理是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四)心理现象既是机能又受制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记: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记。
二, 学派的纷争第四单元探讨原则和方法不作为考核重点,了解即可。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一, 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 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树突接受刺激,轴突传递刺激。
二, 反射弧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三、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外周神经系统又叫四周神经系统。
四,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详解_免费完整版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详解_免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b5720aba1aa8114431d962.png)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A.表象 B.想象C.思维 D.意识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个别化原则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调查法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冯特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B.情感与意志C.认知与意向D.内容与形式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认知主义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A.本我B.自我C.超我D.无我二、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神经冲动_.神经冲动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动作电位_来说明。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电传导_,在细胞间主要是化学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突触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神经递质_来完成的。
突触,神经递质。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兴奋_,另一种是_抑制_。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反射_方式来实现的。
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反射弧_。
反射,反射弧。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_交感神经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
交感神经。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额叶_、_顶叶_、_枕叶_、_颞叶_。
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_额叶_;_顶叶_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枕叶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听觉中枢_。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听觉中枢。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语言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
语言。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抑制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
条件抑制包括:_消退抑制、延迟抑制_;无条件抑制包括:_外抑制、超限抑制_。
抑制。
消退抑制、延迟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相邻性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相倚性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邻性,相倚性。
12、在心理学上,当一个反应的概率由在其之前的事件决定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应答性的;当一个反应的概率依赖于随后事件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_操作性的_。
操作性的。
13、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是_应答性的_,行为是对其之前出现的刺激的应答。
另一位心理学大师斯金纳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另一种学习——操作性反应,并认为行为是被其之后的刺激_强化_的。
应答性的,强化。
14、对行为起动力作用的个体因素很多,如:_需要动机_、_意志_、_价值观_、_理想信念_、_情绪_等。
需要动机、意志、价值观、理想信念、情绪。
15、意识分为正常意识状态和异常意识状态;_注意_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16、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_认知过程_,主要包括:_感知觉_、记忆、_思维_、_想象_和言语等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17、_心理动力系统_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的选择与偏向。
18、人如果把意识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叫_元认知_。
19、_心理理论_是一个人对自己和对方的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
心理理论20、心理学上研究个体差异心理的主要两个方面是_能力,人格_。
能力,人格。
~21、如果说,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那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_内隐行为_;另一类是_外显行为_。
内隐行为,外显行为。
22、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_心理现象_。
个体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现象。
23、个体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五大方面:需要动机和意志,意识和注意,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_能力和人格_。
能力和人格。
24、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_弗洛伊德_,它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应该是_潜意识_。
弗洛伊德,潜意识。
25、采用多种先进的脑成像技术,研究认知活动、大脑神经元电生理反应和行为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是_认知神经科学_。
认知神经科学二、选择题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B )。
A.1864年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2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
A 冯特B 韦伯C 费希纳D 艾宾浩斯3.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C ),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A思维 B 脑电 C心理 D 情绪4.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潜能,追求自我实现。
下面(C )是人本主义代表。
A 皮亚杰B 苛勒C 马斯洛D 科胡特5.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 A )。
A 额叶B 顶叶C 枕叶D 颞叶三、名词解释1.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结构叫做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2、保护性抑制保护性抑制,又称超限抑制,指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受到强烈刺激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称为保护性抑制。
3、面孔失认症:面孔失认症是一种神经心理性疾病,表现为对熟悉面孔的识别能力降低或丧失。
一般来讲,面孔失认症病人不能再认出以往熟悉的知名人士及亲朋好友的面孔。
4、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
5、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费洛伊德在对精神疾病进行治疗的实践中于19世纪末创立的,代表人物还有荣格,埃里克森,梅莱尼克莱因,费尔贝恩等。
四、简答题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主要内容1.需要、动机和意志2意识与注意3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改善行为3.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4.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包括:代表人、产生时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评价)、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该学派于19世纪末产生于德国。
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
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
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
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二.机能主义美威廉詹姆斯。
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
研究对象:意识的过程。
基本观点:意识是对环境适应的产物,认知,行为是适应环境的手段。
三.行为主义学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
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 —R)的行为公式。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刺激-反应之间连结建立的后果。
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但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境地。
四.格式塔学派该学派1912年创建于德国,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
研究对象:意识和行为。
研究方法:知觉场。
基本观点:心理意识是整体的或完整的。
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该学派否认过去经验的作用,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境地。
五.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末,弗洛伊德。
研究对象:潜意识。
研究方法:临床实践。
基本观点:人格的三种构成相互作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以沙利文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强调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病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
六.人本主义马斯洛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研究对象: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
基本观点: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
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于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他们对人的一些研究还停留在关于人性的抽象议论上,因而不能揭示人的心理本质规律。
七.认知心理学皮亚杰,20世纪50年代末。
研究对象:人的认知过程。
研究方法:实验。
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含有辩证法的因素,对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弗洛伊德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有积极的意义,但他们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加以研究,在心理学界依然存在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