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一颗种子改变世界

合集下载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 94

亿 亩 占全 国 水 稻 总 面 积
绿 色 的 希望 和 金 色 的 收 获


稻 的决 定
20 8

随着在世 界 各 国 试 种
稻 已 引 起 世 界 范 围 的关 注

杂交 袁隆
19 7 6
年 定点 示 范 种 植

万亩


在全 国范 围开 始应 用 年杂交 稻 种植 面 积
平用

粒种 子 改 变世 界

给 中国
于生产
19 8 8

及 世 界 久 受饥饿威胁 的人 们带来

平 不 满 足 于 仅 仅在 课 堂 里 给学 生
农校 任教 师


他特别重 视 实验教

们传 授 知 识
身影

人 们 还 经 常看 到 他

学 重 视 培养 学 生 的 动手能 力
了 在 显 微 镜下 观 察 细 胞 壁


在 田野里 指导学生观察

实践 的


细胞
由于 常年在 田 野 里 做 试 验

年 的努 力


超级 杂交稻
功 夫不 负有 心 人 平 的第

19 7 4
年 袁隆

小面 积试种成功 测 结果 表 明


有关 专家 的实
个 杂 交水 稻 强 优组 合南

超级 杂交水 稻亩产
, 。

2
号研 制成 功
19 7 5
年冬 国

量 高 结 实 率高 千 粒 重 高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一颗种子改变世界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

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40多年。

从《诗经》慨叹的“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到清朝《履园丛话》描写的“蝗旱不登,饿殍载道”,饥饿曾经长时间和中国人如影随形。

2005年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从2006年起停止对华粮食援助。

这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

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其中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

失败中诞生的灵感火花上个世纪60年代,湖南省安江农校早稻品种试验田,青年教师袁隆平被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吸引了:株型优异,穗大粒多。

他蹲下身子仔细地数了数稻粒数,竟然有160多粒,远远超过普通稻穗。

兴奋的袁隆平给这株水稻做了记号,将其所有谷粒留做试验的种子。

第二年的结果却让人很失望,这些种子生长的禾苗,长得高矮不一,抽穗的时间也有的早,有的迟,没有一株超过它们的前代。

袁隆平百思不得其解,根据蒙德尔遗传学理论,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应该不会分离,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

灵感的火花来了:难道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而当时权威看法是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不具有杂交优势。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观后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观后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观后感
摘要:
一、引言:介绍《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背景和主题
二、分析:1.影片中袁隆平的形象塑造2.影片展现的杂交水稻技术及其影响3.影片传达出的主题思想:科技创新对人类的重要性
三、总结:影片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是一部以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为原型创作的影片,通过讲述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过程,展现了科技创新如何改变世界。

影片中,袁隆平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勤奋刻苦,为了寻找合适的水稻种子,不辞辛劳地在田间地头工作。

他坚持科学精神,勇于挑战权威,不断试验,最终成功研发出杂交水稻。

他的形象不仅代表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代表了一种勇往直前,不断创新的精神。

影片展现的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也是全球粮食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

杂交水稻的研发,不仅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也为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世界。

影片传达出的主题思想是,科技创新对人类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它让我们看
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科学家的重要作用。

一颗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

一颗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

一颗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
《一颗种子改变世界》这本书讲述了袁隆平先生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发明出第一颗杂交水稻的种子,从而改变了世界的农业格局。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被袁隆平先生的毅力和执着所感动。

他从不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致力于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福祉。

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也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为世界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颗小小的种子,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影响了全世界的农业格局。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科技对农业的重要性。

科技不仅可以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产量更高,也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科技还可以帮助农民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了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农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农业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只有农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一颗种子改变世界》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科技和农业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同时,我也明白了只有不断努力、追求进步和创新,才能不断改变世界,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袁隆平杂交水稻案例

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袁隆平杂交水稻案例

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袁隆平杂交水稻案例水稻作为全球主要农作物,在世界上12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栽培种植,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但是直至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00公斤左右。

21世纪的地球上,依然有8亿人处于粮食短缺状态,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饥饿。

袁隆平带领他的中国科研队伍,穿越科学的阴霾,赋予世界强大的战胜饥饿的力量。

中国的杂交水稻因此被世界称为“东方魔稻”。

从1995年起,联合国粮农组织选择了15个水稻生产国,如印度和越南等,与这些国家的政府一道,制定杂交稻发展计划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受联合国粮农组织之聘,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袁隆平等许多中国专家都担任过顾问,多次赴朝鲜、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委内瑞拉、德国、埃及、美国、印尼、新西兰等国讲学、指导杂交水稻育种和繁殖制种技术。

同时,还为这些国家培训杂交水稻技术骨干,从1981~2006年,袁隆平担任主任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共举办了20多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科技人员。

在中国的帮助下,越南和印度的杂交水稻发展很快,已应用于生产。

2004年越南种植杂交水稻65万公顷,印度为56万公顷,并取得了比当地良种每公顷增产1.5~2.5吨的效果。

005年7月,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外交”的建议,就是积极在发展中国家推广杂交水稻,帮助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扩大中国的影响,以此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

袁隆平院士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湖南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处处长鲁华经常出国执行政府间的杂交稻合作协议,她向记者感慨:在国外感受最深的是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每当到一个国家,无一例外地受到当地人热情接待,有一次,在乌兹别克斯坦,该国的农业部长、科技部长听说鲁华来自袁隆平所在的湖南,高兴像孩子似的,亲自招呼她坐在旁边,给她戴上具有民族风情的五彩云帽。

绘本故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原文

绘本故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原文

绘本故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原文1930初秋,在北平的一家医院里,有个小男孩出生了。

父亲给他取名袁隆平。

小时候的袁隆平很调皮,充满好奇心。

他喜欢追根究底,总能提出些让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老师常常说:“袁隆平,你别胡思乱想!”好奇的袁隆平才不听呢!没有答案?那就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6岁那年,袁隆平和同学们去参观了一个非常美的园艺场。

金黄的梨子挂满枝头,紫红的葡萄垂在架上,四处开满了鲜花。

这个美丽的园艺场在袁隆平心中种下一个田园梦,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喜欢大自然,盼着长大以后能去学农。

长大以后,袁隆平圆了小时候的学农梦。

1953年8月,他从农学院毕业,来到湖南一所偏远的农校工作。

在这里,他不光教书,还带学生们做实验,为了帮农民提高粮食产量,他们研究红薯和南瓜。

有一回,竟然种出了一个超级大红薯。

1959----1961年是困难时期,全国闹饥荒。

袁隆平也挨了不少饿,靠吃野菜、树皮活命,由于营养不良,还得了水肿病。

看着人们挨饿,袁隆平非常难过。

他下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土豆是世界上五大主要粮食作物。

当时,只有水稻在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上停滞不前。

而南方又主要以水稻为主食,急需提高水稻产量。

袁隆平想啊想,满脑子都是高产水稻,有一天晚上,他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乡。

他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美好的“禾下乘凉梦”,给了袁隆平很大的鼓励。

为了水稻增产,袁隆平不停地查资料、搞水稻直播试验。

他还去向农民请教,当听说他们要翻山跃岭去别的村庄换稻种时,他十分好奇:“为什么要换种子呢?”农民说:“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呀!袁老师,你要是能帮我们培育高产种子,那该多好呀!”袁隆平立即意识到了农民们的迫切需求,那就是高产的水稻种子,他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水稻是自花授粉的农作物,不需要外来的花粉,自己就能授精、结实。

袁隆平的故事概括五篇

袁隆平的故事概括五篇

袁隆平的故事概括五篇袁隆平,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袁隆平的故事概括,欢迎品鉴!袁隆平的故事概括篇1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今北京),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2021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世界科学院院士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

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中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截止2021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中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

202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1年4月29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800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800

篇一《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本书讲述了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领域的卓越贡献。

我深深地被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毅力和执着精神所感动。

书中详细描述了袁隆平先生如何将一粒普通的种子改变为能够带来高产量的杂交水稻的过程。

这不仅仅是一个科技突破,更是一个人类对自然界的挑战。

袁隆平先生的努力不仅让中国人民的餐桌上有了足够的粮食,也为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艰辛和挑战。

袁隆平先生和他的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但他们从未放弃。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对科学的热爱让我深受启发。

此外,书中还提到袁隆平先生对于农民和农业的关注。

他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的需求,努力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这种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总的来说,《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是一本充满激情和奉献精神的书。

它让我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农业工作者充满了敬意。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从袁隆平先生的故事中汲取更多的力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二《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本书讲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研历程,以及他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让杂交水稻技术走出国门,造福全世界的。

我被袁隆平先生的毅力和坚持所深深感动,他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更是对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于袁隆平先生的执着精神深感敬佩。

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从选育单株优良到找到雄蕊不育的“野败”,再到找到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一路探索,一路突破。

他的坚持和毅力,使得杂交水稻的研究之路充满了挑战和坎坷,但最终走向了成功。

此外,我也对于袁隆平先生的国际主义精神感到敬佩。

他毫无保留地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帮助那些粮食短缺的国家提高粮食产量,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个有着广阔胸怀和高度责任感的人。

在书中,我最为感动的是袁隆平先生对于科研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弘扬2021袁隆平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精选)

弘扬2021袁隆平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精选)

袁隆平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一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而感动中国袁隆平是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

1930年出生,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著名农业科学家。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从1964年开始,他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

现在,他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亩地粮食,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

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

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他因此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满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奋力跋涉,把绿色的梦想书写在大地之上;在布满荆棘的实验丛林中踯躅前行,呕心沥血。

历经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并在200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4月,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

2009年9月14日,他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体常委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怀化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怀化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怀化《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是“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之一,讲述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怀化的工作和贡献,以及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通过这本书,我深入了解到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巨大贡献,也看到了他那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

袁隆平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研究的杂交水稻成功培育出了第一粒杂交水稻种子,解决了很多人吃不饱饭的问题。

杂交水稻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帮助许多贫困地区的人们脱贫致富。

他的研究成果为全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先生的研究精神和品质,如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在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成就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断追求卓越和进步。

作为一名怀化人,我为有这样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感到骄傲。

怀化是“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袁隆平先生在怀化安江农校从事教学和杂交水稻研究长达37年。

他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怀化人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砥砺前行。

读完《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科学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决心。

我希望自己能够学习和继承袁隆平先生的精神,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了解袁隆平先生的贡献和精神,以此激发更多人的科技报国热情。

最后,我要向袁隆平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他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敬佩他的科研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将铭记袁隆平先生的功绩,学习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绿色革命
1960年7月,下课之后,袁隆平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 ,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仔细 数了数穗数和粒数,足有10余穗,每穗有壮谷160~170粒,比其他 稻穗要多。对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有了较深研究的袁隆平,对这 一无意的发现兴奋异常,他来不及多想,立即进行研究,从理论上 进一步论证了“鹤立鸡群”水稻植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且杂 交稻存在明显的优势,他由此预见,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十分光明 的前景,并开始了研究杂交水稻的探索之路。
爱“鼓捣”的教书匠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袁隆平已然成为一名优秀的
农校专业课教师。可是袁隆平并不满足于在课堂里讲农 业技术,他喜欢把学生带进田野里,获取直接经验,增 强动手能力,他认为知识要在观察和实践中获得,而不 是仅仅从书本获得。
在袁隆平的组织下,安江农校成立了第一个科研小组 。他和学生一起鼓捣起了农业科研。他们把西红柿嫁接 到马铃薯上,希望地下长出马铃薯,茎上结满西红柿; 把西瓜嫁接到南瓜上,希望得到新型的瓜种。嫁接的作 物成活了,长势也不错。
了解袁隆平爷爷
苦难的少年时期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在北京(平)协和医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袁隆平一家和全国 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向后方逃难。1938年底,8岁的袁 隆平随父母一家七口从汉口动身,逆江而上至湖南。逃难 途中,历尽艰难,时刻担心敌机轰炸,饥饿和死亡在威胁 着全家。1938年冬抵达宜昌,这年的除夕,全家挤在北 风呼啸的木船上度过。1939年春天,在滚滚的长江上经 过长途颠簸之后,他们终于到达重庆。
绿色革命
1970年的一天,他们在海南岛上一片沼泽地的小池塘边发 现了雄性败育的野生水稻——“野败”,为杂交水稻科研打开了突破 口,成为杂交水稻材料探索中的一个重要转折。1973年第一个具 有较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南优2号”获得了成功。

袁隆平如何改变了世界的饭碗

袁隆平如何改变了世界的饭碗

袁隆平如何改变了世界的饭碗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杰出贡献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他通过无数的实验和辛勤的努力,成功推动了水稻品种的改良和农业生产的革新,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水稻之父的奋斗历程袁隆平出生于农民家庭,对于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早年接受西南农学院的教育,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长期从事水稻育种和农业科研工作,投身于改善农民生活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工作。

二、杂交水稻的突破袁隆平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成功地培育出了水稻的“三系杂交”品种,解决了传统水稻杂交路径长、效率低的难题。

这种新的品种不仅增加了水稻的产量,还具有抗病虫害、抗倒伏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三、粮食安全的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推动了全球粮食生产的革新。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成功,不仅在中国,也在许多亚洲和非洲国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革命性的进展使全球范围内粮食生产有了一个新的起点,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袁隆平的国际影响力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高度认可和赞誉,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他的杰出贡献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承认,并成为国际杂交水稻研究网络(IRRI)的顾问。

他参与了全球50多个国家的水稻技术合作项目,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帮助其他国家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

五、未来的展望袁隆平的成功经验为未来的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他的努力和突破不仅是为了中国,也是为了整个世界。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解决全球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疫病等不可预见的挑战。

结语:袁隆平先生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创新,改变了世界的饭碗。

他的杂交水稻为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农业生产。

我们应该向袁隆平学习,继续努力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9篇】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9篇】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9篇】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篇1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

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制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

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了全球60%人口的粮食问题,袁隆平的贡献前所未有,“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学术态度影响深远。

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历经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的身上永远流淌着家国天下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所以他依然孜孜不倦地攀登着超级杂交水稻的高峰。

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败和挫折。

他一直保持着埋头苦干、不怕吃苦的基本科研技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他的那句“科研怎么可能不失败?”一直激励着无数的科学家去角逐科学。

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青年学生勇闯创新殿堂。

高尚的情操受到尊重。

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做一个踏实的人。

他拒绝了许多来自国外的高薪工作,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在中国。

在他的名气之下,不忘初心的他一直记得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梦想,以及对杂交水稻更上一层楼的不懈追求。

待遇,他很人性化,永远心存感激,杂交水稻给党和人民的功劳。

在生活中,他既不追求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财富当成负担。

有一次,因为看过几次豪车上的新闻,他还是选择了普通车试驾。

“如果总想乐在其中,怎么会想着做科研呢?”这就是他的人生态度。

人走了,精神永存。

袁隆平杰出的一生,就像他最喜爱的种子一样,深深地埋藏在后人的心中,人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

种子好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草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奋斗,未来大有可为。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阅读理解六年级下册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阅读理解六年级下册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阅读理解六年级下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①1953年,23岁的袁隆平从农学院毕业,来到湖南一所偏远的农校,开始了他热爱的农业教学和研究。

1959年至1961年,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闹饥荒。

袁隆平也挨了不少饿,靠吃野菜、树皮活命。

看着人们挨饿,袁隆平非常难过,他下决心研究水稻,让人们吃饱饭。

通过查找资料、搞试验、向农民请教,袁隆平发现农民最需要高产的水稻种子。

可是,到哪里去寻找那样的种子呢?只能向大自然这个神奇宝库求助了。

袁隆平不顾风吹日晒,常常只带点馒头和水,蹲在稻田里寻找长势特别好的水稻。

②1961年7月的一天,在观察了上万株水稻后,袁隆平发现了一株有230粒稻谷的稻子!他高兴极了,给它取名“鹤立鸡群”。

但是“鹤立鸡群”的种子长出的稻株表现并不好,高高矮矮,参差不齐,这是为什么呢?袁隆平反复琢磨,查找各种资料。

有一天,他灵感突现,意识到那株“鹤立鸡群”是天然杂交水稻。

“天然杂交水稻属于偶然现象,我可以研究人工杂交水稻!”想到这里,袁隆平充满了干劲。

③既然大自然中存在天然杂交水稻,那就一定存在天然雄性败育株(指雄蕊不能发育的植株)。

只要找到它,就能解决水稻杂交的难题。

可是,天然雄性败育株长什么样?当时全世界都没有相关记载,只能靠专业判断和想象。

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袁隆平没有退缩。

④1964年6月下旬,正是早稻吐穗扬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妻子在湖南安江农校周边的稻田里开始了寻找之旅。

因为在强光下观察效果最好,所以袁隆平总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走进蒸笼一样的稻田,他肩上斜挎着一只标本夹,右手一只镊子,左手一个放大镜,一朵一朵地观察稻花。

串串汗珠不断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身上的白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变得有些发黄。

只见他不时用衣袖胡乱擦一把脸,接着又低头沉入放大镜下的微观世界。

在他眼里,除了田野里那些正开得洋洋洒洒的稻花,世间其他的一切仿佛都已不复存在。

⑤一天,两天,三天……十三天过去了,袁隆平大海捞针般的寻觅毫无进展。

袁隆平的非凡贡献 杂交水稻改变世界

袁隆平的非凡贡献 杂交水稻改变世界

袁隆平的非凡贡献杂交水稻改变世界袁隆平的非凡贡献:杂交水稻改变世界袁隆平先生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通过多年辛勤的努力和不懈探索,他研发出了一种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

这项突破性的成果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粮食生产现状,也对世界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从袁隆平的贡献、杂交水稻的优势以及其在全球推广应用等方面来探索杂交水稻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一、袁隆平的贡献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的研究贡献卓著,他不仅提出了多种育种方法和栽培技术,还研发出了多个种植适应性强、产量高且品质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

这些品种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稻谷的产量,还具有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等优点。

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育种过程中,通过增加稻谷的株高、穗长、穗重和每穗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来提高产量。

他还通过选择亲本、合理控制杂交降低自交系固定度,使杂交水稻具有了更好的遗传稳定性。

这些研究成果为杂交水稻的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杂交水稻的优势杂交水稻相比传统自交系水稻有许多显著的优势。

首先,杂交水稻的产量远高于自交系水稻。

袁隆平先生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具有更多的穗、更多的稻粒,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

其次,杂交水稻具有更好的抗病虫害能力,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等常见病害的抗性较强,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此外,杂交水稻还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等特点,可以适应不同地区和种植环境的需求。

三、杂交水稻的全球推广应用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不仅对中国的粮食生产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也被推广到了其他许多国家,对其他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中国,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过大规模种植杂交水稻,中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

这为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除了中国,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也被推广到了其他亚洲国家和世界各地。

在印度、越南等亚洲国家,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对当地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袁隆平科学伟人事迹故事

袁隆平科学伟人事迹故事

袁隆平科学伟人事迹故事【5篇】袁隆平科学伟人事迹故事(篇1)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外界对袁隆平爷爷最动人的一句评价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粒种子是怎么找到的,14天,14万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拿镊子,弯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终于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爷爷发现一株稻株结出了230多粒稻子,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的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在袁隆平爷爷的努力坚持下,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研发,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水稻亩产从700公斤突破到1200公斤,袁隆平爷爷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

这样的辉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我们可以坐在稻穗下乘凉。

我想他的这个梦,已经快要实现了。

回忆曾经缺粮的苦,他一字一句严肃地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而今天,他的所作所为,不正是一个国家的拯救者吗?袁隆平爷爷的另一个梦想:是让全天下都能吃饱饭。

他在湖南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来自80多个发展中国家14000多个学生跟他学习最先进的育苗技术,亲切地喊他“爸爸”。

是的,他不愧被称为世界人民的“爸爸”。

袁隆平爷爷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长不出庄稼的马达加斯加开荒,去仙人掌都种不出的迪拜种水稻,不仅是我,许多的外国专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隆平爷爷的事迹时时刻刻鼓舞着我:他造福世界的技术,攻坚克难的勇气,乐观豁达的心态,低调谦逊的美德,没有一项不令我佩服,而最让我钦佩的,却是他那专注、坚持、毕生逐梦的信念。

2021年5月22日,91岁的袁隆平爷爷离开了我们。

巨星会陨落,光芒永不灭!袁隆平爷爷一定变成了天上的恒星,正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大地的五谷丰登吧。

记得您曾说:人生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而我想对您——我最最崇敬的人说:我会好好吃饭,也会努力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科学伟人事迹故事(篇2)这位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伟大院士袁隆平,有人评论说他的身价只有1000亿元,但他的月收入,连工资补贴都只有几千元。

袁隆平爱国事迹

袁隆平爱国事迹

袁隆平爱国事迹袁隆平爱国事迹1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

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

“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

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

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

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

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实验田里,突然发现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之下,继续潜心研究。

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袁隆平爱国事迹2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

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

关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演讲稿800字作文四篇

关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演讲稿800字作文四篇

关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演讲稿800字作文四篇时刻关心人民,袁隆平爷爷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下面是WTTWTT整理的关于袁隆平演讲稿800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袁隆平演讲稿800字第一篇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处在不同国度,不同疆域,却拥有着同一个亘古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

当历史的刻度停留在2第一篇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0亿的眼下,却依然有第八篇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平均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饥饿。

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国度,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的第一人口大国。

面对冷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不仅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 时事造英雄,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绿色革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第三篇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英雄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英雄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英雄的名字从此响彻天际,被百姓们爱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回眸奇迹的诞生,竟自儿时的一次郊游。

第6篇岁在武汉园艺场时,当他看到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立即被这派美景所吸引。

心想长大以后也去学农。

谁也不知道,那时命运已经开始悄悄安排奇迹的发生。

袁隆平沿着儿时单纯的梦想一步步走着,195第三篇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一教便是1第九篇个春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一颗种子改变世界
【前言】
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导读】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

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40多年。

从《诗经》慨叹的“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到清朝《履园丛话》描写的“蝗旱不登,饿殍载道”,饥饿曾经长时间和中国人如影随形。

2005年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从2006年起停止对华粮食援助。

这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

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其中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

失败中诞生的灵感火花
上个世纪60年代,湖南省安江农校早稻品种试验田,青年教师袁隆平被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吸引了:株型优异,穗大粒多。

他蹲下身子仔细地数了数稻粒数,竟然有160多粒,远远超过普通稻穗。

兴奋的袁隆平给这株水稻做了记号,将其所有谷粒留做试验的种子。

第二年的结果却让人很失望,这些种子生长的禾苗,长得高矮不一,抽穗的时间也有的早,有的迟,没有一株超过它们的前代。

袁隆平百思不得其解,根据蒙德尔遗传学理论,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应该不会分离,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

灵感的火花来了:难道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而当时权威看法是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不具有杂交优势。

从这时开始,袁隆平下定决心不为权威所限,通过科学的研究揭示出水稻杂交的奥秘和规律。

1966年,他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述了水稻具有雄性不孕性,并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带来大幅度、大面积增产。

这就是袁隆平首创的“三系法”杂交水稻。

方向找到了,并不代表研究就一帆风顺。

从纸上理论到田里的累累稻穗,杂交水稻研究走过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之路:他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人为的毁禾、地震的死亡考验,以及试验技术上的数次重大失败等。

袁隆平和助手尹华奇、李必湖轮流到气候温暖的海南、云南等地育种,用1000多个品种的常规水稻与最初找到的雄性不育株及其后代进行了3000多个试验,但能保持不育特性的比例不但没有提高,而且不断下降。

袁隆平静下心来阅读国外有关高梁杂交试验的论著:杂交高梁不育系是用西非做母本,南非高梁做父本的远缘杂交成功的。

灵感再一次显现:利用野生稻走远缘杂交之路。

在袁隆平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

袁隆平确认后,将这株珍贵的野生稻命名为“野败”。

1971年,袁隆平无私地将“野败”材料提供给全国各地的研究者,大大推进了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研究。

失败并没有就此离开。

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成功的杂交水稻,试验的结果只表现在禾苗长势上,除了稻草比常规稻多一倍之外,稻谷没有表现出增产优势。

当时,杂交水稻怀疑论者嘲讽地说:“可惜人吃的是饭,不吃草。

”袁隆平顶住巨大压力,认真分析试验后判断:这次失败,恰好证明了杂交水稻具有优势,
关键是将这种优势向稻谷发展。

在他的指导下,研究人员改进品种组合,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公斤,比常规水稻增产30%。

袁隆平拉得一手好提琴,他说:“艺术创作要有灵感,灵感来了,一首曲子哗哗哗就流出来了。

我们科研也有灵感,一定不能害怕失败,恰恰在失败中会产生灵感的火花。


77岁的科研跳高运动员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

”这是挂在袁隆平家中的一首自作诗。

“三系法像包办婚姻,两系法是自由恋爱,超级稻是独身主义”,这是袁隆平对杂交水稻演变过程的形象比喻。

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从亩产400公斤到600公斤再到800公斤,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1973年10月,在全国杂交水稻会议上,袁隆平发表论文《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全国达到208万亩,增产全部在20%以上。

1981年,袁隆平被授予新中国第一个、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首次公认: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在对杂交水稻的一片赞扬声中,袁隆平自揭其短:杂交水稻“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孽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他决心开展新的研究攻关,在1986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方法从三系向两系再向一系迈进的战略设想。

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出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16个单位协作攻关。

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了5%~10%。

当全国农业界的兴奋还没有离开“两系法”,袁隆平又提出超级杂交稻分阶段实施的战略目标:把塑造优良的株叶型与杂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选育技术路线。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公斤目标实现;2004年,800公斤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第三期小片试验田达到900公斤。

“我是一个从小喜爱跳高运动的人,现在搞科研,也是像跳高一样,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

如果不跳,早晚要落在后头;即使跳不过,也可为后人积累经验。

”袁隆平说。

世界的袁隆平
全世界有超过8亿饥饿人口,全球平均每天有两万人多人死于饥饿,其中近一半是儿童。

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袁隆平将目光投向了全世界为饥饿所困的人。

从1979年首次走出国门、在美国开花结果开始,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公顷。

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1995年开始,菲律宾把发展杂交水稻作为解决粮食和发展经济的战略决策来抓。

2005年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37万公顷,平均每公顷6.5吨,比其全国水稻平均单产高80%。

尝到甜头的菲律宾政府,计划到2007年发展杂交水稻300万公顷,实现粮食自给。

印度尼西亚粮食多年不能自给,是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

2001年,首批
中国杂交稻在印尼5个省10个试验点展开,单产普遍达到每公顷8吨以上,最高达12吨,而原来的常规水稻每公顷只有4.5吨。

马来西亚稻米产量多年来增长缓慢,造成大米短缺,自给率只有60%左右,每年需花费巨额外汇进口大米。

引进“超级杂交水稻”为马来西亚实现稻米自给带来了希望。

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杂交水稻外交”成为我国重要的外交品牌。

包括“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

“我有两个愿望:一是2010年超级杂交水稻能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二是将杂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广到1500万公顷,多养活1亿世界人口。

”自称拥有“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更有20多岁的肌肉弹性”的袁隆平对此信心十足。

到那时,他正好80岁。

( 中国青年报:甘丽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