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耳听觉特性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数字音频编辑与处理

第二章 数字音频编辑与处理

定俗成的整个电脑音乐的统称。
● 特点:文件不记载声音本身波形数据,可以理解为一个乐队的“总谱”
:上边记录的是有哪些乐器、每种乐器的音高、节奏、强弱等;通过声卡将
这个乐谱识出来,并用已经存放在声卡或者软件中的音色库把对应的声音播 放出来。 ● 应用:适合应用在对资源占用要求苛刻的场合,比如多媒体光盘、游戏 制作、背景音乐等。主要用于计算机声音的重放和处理。
● 声音的三要素
代表声音的快慢,与频率有关;使
● 音调 — (快慢)
用音频处理软件对声音的频率进行
调整时,其音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慢) (快) 声音的强度 (响度或音量),与声波振幅成
● 音强 — (强弱)
正比;唱盘、CD 盘等声音载体中的音强
不变,通过播放设备的音量控制可改变聆 (弱) (强) (停) 听时强度;音频处理软件可提高声源音强 声音的特色,主要影响因素是复音;复
主讲:韩立华
信息学院基础教研室
目标
• • • • • • 掌握声音的概念、特点和三个要素; 理解模拟音频转换为数字音频的过程; 掌握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了解音量调整、声音录制等基本知识; 掌握音频处理软件CoolEdit的基本用法。 会用CoolEdit制作自己的音频作品。
数字音频编辑处理
数字音频编辑处理
(1)采样
采样是采集声音模拟信号的样本,然 后再转换成数字信号。
数字音频编辑处理
(1)采样
采样是采集声音模拟信号的样本,然后再转 换成数字信号。
采样用两个参数来衡量:
采样频率 采样分辨率
又称:采样位数、 采样精度、量化 位数、量化精度
单位时间内 采样的数量
记录每次采样值大 小的数值的位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二 声音的特性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二 声音的特性知识点汇总

二、声音的特性
1。

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

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4.音调: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
5.响度: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响度的。

6.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第二章 人的听觉感知与声音信号-现代多媒体通信技术-阮秀凯-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二章 人的听觉感知与声音信号-现代多媒体通信技术-阮秀凯-清华大学出版社
N 0.063100.03L
L 33.33lgN 40
图2-4 响度级和响亮的关系
• 2.2.2 听阈与痛阈
听阈即人耳能感受的声音频率和强度的范围,人耳刚 好能感觉到其存在的声音的声压就是听阈,听阈对于不同 频率的声波是不相同的。听阈是由某声音信号在多次实验 中能引起的听觉的最小有效声压,听阈应根据许多正常常 青年的耳朵测试结果求平均。试验求得的等响曲线中最低 的一条零方(Phon)曲线就是听域曲线,它是纯音的最低 可听声压的频率响应。
2.2 人耳的听觉特性
3 2.2.3 听觉定律
(2)听觉驻留
研究表明,人听到一个脉冲不是和它的强度有关,而 是和强度与时间的乘积有关。直到时间相当长了(几 十毫秒或一百多毫秒以上),才感觉声音还是那样响, 只是时间延长而已。例如,一个短促的脉冲声,若强 度不变,长度由1ms变为2ms,人昕起来不是长度变 了,而是更响了。国际上已根据这个现象规定了测量 脉冲声的电表响应应具有35ms的时间常数。
1距声源1m处的平均声压级65691520语言扩声演唱8011008080003040管风琴的频率范围更宽名族乐器的基频范围为1002000hz乐器1640003016000单个乐器0011003050交响乐能量集中范3020000大型交响乐10w1518件乐器乐队演出离乐队10m处的平均声压级951054060件大型交响乐队为100听觉2020000痛阈值1wm痛阈值120120hifi系统40160005055数字音频系统2020000709023声音信号表22语言和音乐的一些重要特性23声音信号图215其它声信号及其谱图24声音质量评价方法图215声质量涉及的因素
2.2 人耳的听觉特性
1 2.2.1 声强级和响度 2 2.2.2 听阈与痛阈 3 2.2.3 听觉定律 4 2.2.4 人耳的听觉效应

声学基础知识

声学基础知识

声学基础知识添加时间:2008-11-28 9:32:07 文章来源:中国吸音隔声降噪网声音听觉理论--------------------------------------------------------------------------------由于人耳听觉系统非常复杂,迄今为止人类对它的生理结构和听觉特性还不能从生理解剖角度完全解释清楚。

所以,对人耳听觉特性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在心理声学和语言声学。

人耳对不同强度、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范围称为声域。

在人耳的声域范围内,声音听觉心理的主观感受主要有响度、音高、音色等特征和掩蔽效应、高频定位等特性。

其中响度、音高、音色可以在主观上用来描述具有振幅、频率和相位三个物理量的任何复杂的声音,故又称为声音"三要素";而在多种音源场合,人耳掩蔽效应等特性更重要,它是心理声学的基础。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以上问题。

一、声音三要素1.响度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声音的响度一般用声压(达因/平方厘米)或声强(瓦特/平方厘米)来计量,声压的单位为帕(Pa),它与基准声压比值的对数值称为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

对于响度的心理感受,一般用单位宋(Sone)来度量,并定义lkHz、40dB的纯音的响度为1宋。

响度的相对量称为响度级,它表示的是某响度与基准响度比值的对数值,单位为口方(phon),即当人耳感到某声音与1kHz单一频率的纯音同样响时,该声音声压级的分贝数即为其响度级。

可见,无论在客观和主观上,这两个单位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除1kHz纯音外,声压级的值一般不等于响度级的值,使用中要注意。

响度是听觉的基础。

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也有人认为是-5dB-130d B)。

固然,超出人耳的可听频率范围(即频域)的声音,即使响度再大,人耳也听不出来(即响度为零)。

但在人耳的可听频域内,若声音弱到或强到一定程度,人耳同样是听不到的。

人耳的听觉特征

人耳的听觉特征

人耳得听觉特征1、振动产生声波,声波传播至耳,耳膜受到声压变化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传入大脑中枢,形成声音得存在感觉。

声音得传播过程(自然状态):当一个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一个往复得弹性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声波,经过介质(物体、空间或水)向四面八方传播。

当人耳接受声波得振动,通过听觉神经传达给大脑。

2、声音得产生就是物理现象,人对声音得感觉就是生理、心理活动。

①构成人耳听觉特性得要素构成声音产生与存在得客观因素就是:振幅、频率、谐波构成人耳对声音得听觉特性得要素就是:响度、音调、音色⑴响度:就是人耳对声音强弱得感觉程度。

它首先决定于声音得振幅,其次就是频率。

声学中把描述响度、振幅、频率之间得关系曲线叫等响度曲线。

单位:分贝(dB)与振幅得关系:a、声压级越高,人耳感觉声音响度越大b、人耳得声压范围就是:0——120 dB 与频率得关系:a、4—5KHz附近得声音最响,因外耳道与其产生共鸣b、低声压时,低频区得音响度大于高频音得响度c、常见声源得声压级dBλ窃窃私语:20——35女高音:35——105 男λ高音:40——95λ小提琴:40——100 交响乐:80 dB小鼓:55——105 打雷:120λ dBλ教师讲话:50——60 飞机起飞(3m处):140 dB⑵音调(音高):就是人耳对声音高低得感觉,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声音频率得对数值,其次就是取决于声音得振幅。

频率越高,人耳感觉得音调随之升高,频率增加一倍,声学中称之增加一个“倍频程”,音乐上叫“提高一个八度”。

音调单位:美(mei)音调与频率得关系:a、人耳听觉得频率范围:20Hz——20KHz,其中700——3000Hz为最灵敏区b、语言得频率范围范围就是100——10 KHz音乐得频率范围就是50——15 KHz音调与声压(振幅)得关系:a、1K——2 KHz 以上得高音区,声压增大感觉音调提升b、500 Hz以下得声音,声压增大,感觉声音低沉,音调下降⑶音色(音品):指声音得音调与响度以外得音质差异。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二章 声音广播的基础知识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二章 声音广播的基础知识

(2)声强级
设某点的声强为I,则该点的 声强级为: 10lgI/Ir (dBW/m2) 式中,Ir=10-12(W/m2) 为参考声强。
2.3
2.3.1 传声器的作用及种类
传声器
传声器是一种换能器件,其作用是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 通常人们称之为话筒或麦克风。 传声器的分类
根据它们接收声 波的原理分为 声压式 压差式
波长 、声速 v 及频率 f 之间的关系为:
v f
2.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源的 方向性
当辐射出来的声波波长比声源的尺寸大很多倍时,声波 比较均匀地向各方向传播; 当辐射出来的声波波长小于声源的尺寸时,声波集中地 向正前方一个尖锐的圆锥体的范围内传播 。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遇到长和宽都比声波波长大的坚硬 障碍物(如平面墙),会产生反射现象 。 化,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第二章
声音广播的基础知识
2.1
2.1.1
声音的基本知识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波通过听觉器官所产生的印象 。
声音必须通过空气或其他的媒质进行传播形成声波,才能被 我们听到。没有空气或其他媒质,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声 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导。
2.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波的
我们把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钟变化的次数,即每秒钟内 空气压力由最大变化到最大,或由最小变化到最小的次 数称为声波的频率,常用符号f 表示,单位是赫兹(Hz) 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空气压力由最大变化到最大, 或由最小变化到最小)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用符号 T 表示,单位通常为秒(s)
P I 2 R U2 P R
所以,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增减量,同样可以用分贝来表示, 但这时系数变为20,即

语音信号处理-第02章 语音信号的产生、特征与人耳的听觉特性

语音信号处理-第02章 语音信号的产生、特征与人耳的听觉特性

语音信号处理Speech Signal Processing长春工业大学图像工程研究所 史东承教授dcshi@ 2010.8第二章 语音信号的产生、特征 与人耳的听觉特性§2.1 语音信号的产生鼻腔 软腭 口腔 鼻子嘴巴气管 声带人类发音器官示意图发音器官:产生语音的器官1)肺和气管:能源与能量传输; 2)咽喉:振动源,包括声带和声门; 3)声道(声门到嘴唇的呼气通道):谐振腔 (包括口腔、鼻腔等); 4)其他发音器官:包括嘴唇、齿、舌、面颊 等,使谐振腔改变形状。

1发音机理• 喉位于气管的上端,实际 上是气管末端一圈软骨构 成的一个框架,前方稍高 处的软骨称为甲状软骨, 前后方环成一圈的称为喉 部环形软骨,喉中两片肌 肉称为声带,声带之间的 空隙为声门。

• 当声带张开时,声门打 开,空气可自由呼出,正 常呼吸就处于这种情况; 当声带闭合,声门关闭。

当说话时,声带在软骨的作用下相互靠 近但不完全闭合,声门变成一条窄缝,当气 流通过窄缝时压力减小,外界压力大,从而 两片声带完全闭合使得气流不能通过,当气 声带靠拢 流阻断时压力恢复正常,推开两片声带,声 门再次打开,气流再次流过。

声带的开启和闭合称 为振动。

这一振动过程周 而复始,形成了一串周期 性脉冲气流送入声道。

这 个过程发出的音称为浊音。

如汉语发音的[a]、[i]、 [u]和[o]等。

Tp 基音周期男声发音“我的语音”的时域波形和语谱图2第二章 语音信号的产生、特征 与人耳的听觉特性§2.2 语音信号的分类 声学语音学,根据激励方式划分:(1)浊音(Voiced Speech),又称为有声语音基音(pitch): 声道打开,声带在先打开后关闭,气流经过使声带要发生张 驰振动,变为准周期振动气流。

浊音的激励源被等效为准周 期的脉冲信号。

(2)清音(Unvoiced Speech),又称为无声语音:声带不振 动,而在某处保持收缩,气流在声道里收缩后高速通过产生 湍流,再经过主声道(咽、口腔)的调整最终形成清音。

数字音频知识点

数字音频知识点

数字音频知识点1、音频信号来源:携带声音信息的机械波;通过机器合成、模拟的自然声2、声音的两属性:音调:频率高、音调高响度:响度大、声音大人耳频率20HZ~20kHZ语音由声带振动男声带长厚、频率低 150HZ 女 230HZ3、人耳听觉特性:人耳判断响度,与声压级和频率有关4、与音质有关的听觉特效双耳效应:双耳距离20cm,因此有时间差、强度差、相位差,能分辨位置方向(立体声)掩蔽效应:噪音对语言的妨碍程度低音调对高音调遮掩明显高音调对低音调遮掩甚微遮掩与被遮掩声,频率接近。

遮掩效果越好哈斯效应:回声的感觉规律直达、反射声延迟超过100ms。

都能感觉到回声直达、反射声延迟超过70ms。

一半人感觉到回声直达、反射声延迟超过50ms。

都能分辨出两个方向声音直达、反射声延迟超过30ms。

一般人区分不出来直达比反射强度高10dB以上。

没人感受到回声1、数字化相比模拟化的优越性高效编码、低存储空间抗干扰强、便中继传输差错控制、传输可靠性便于加密、保密及版权便于计算机管理易于集成化和大规模生产与其他系统配合使用,控制系统功能2、PCM是数字化基本技术:步骤:取样、量化、编码。

3、数字音频存储技术类别磁存储:数字磁带录音机、硬盘录音机光盘存储:LD、CD、DVD半导体存储:RAM、Flash4、数字音频传输技术:带宽要求和传播形式带宽要求:普通语音:频率带宽<=3.4KHZ,8KHZ取样,8bit量化,数据率64kb/s高质量语音:频率带宽50HZ~7KHZ。

压缩数据率48~64kb/s CD-DA双声道立体声:频率带宽20KHZ,22.1KHZ取样,16bit 量化,压缩数据率192kb/sAC-3 5.1声道环绕立体声:频率带宽3KHZ~20KHZ,48KHZ取样,22bit量化,压缩数据率320kb/s传输延时要求:网络延迟>24ms时,应消除可听见回声干扰延时抖动要求:CD质量音频,网络延迟抖动不应超过100ms电话质量语音,网络延迟抖动不应超过400ms虚拟现实语音,网络延迟抖动不应超过20ms~30ms流媒体:流式传输的媒体称为流媒体或流式媒体流式传输方法:顺序流式传输:顺序下载,在线观看。

语音信号处理

语音信号处理

第一章
声音信号的分类与数字化
§1.1 声音信号的分类 语音(speech) 自然语音 窄带语音, 又叫电话频带语音 宽带语音 非语声音频信号(audio) CD质量声音 高 保 真 HiFi(High Fidelity) 和 环 绕 (Surrounded Effect)声音
听 音 室
(2)短时平均幅度 Mn
(3)短时平均过零率 Zn
(4)短时自相关函数 Rn (5)短时傅立叶变换 Fn (6)基于参数模型的模型参数 。。。。。。
第三章 语音信号的分析方法
一、短时能量En和短时平均幅度Mn
浊音:大
清音:较小
静默:最小
第三章 语音信号的分析方法
二、短时平均过零率Zn
浊音:较小
清音:大
4 3
1.0
0.8
2
0.6
1
度 幅
0 -1 -2 -3
0.4
度 幅
0 50 100 150 200 250
0.2
0.0
-0.2
-4
序列 号n
-0.4 0 50 100 150 200 250
序列 号n
第三章 语音信号的分析方法
四、短时傅立叶变换分析 Fn (e jw )
1、反映了短时间内激励和声道的频谱特性, 声道特性主要由频谱的包络特性来描述 2、浊音:频谱能量集中在低频率区,衰减较 快,呈现锯齿状 清音:频谱能量分布在整个频率段内,无 明显衰减 静默:频谱能量很小 3、可以求基音频率
//编码方式的标记;
//信道数;单声道等
//每秒采样数 //每秒平均字节数 //数据块的偏移量
作业
• 1、利用计算机,任选一个语音信号进行观 察,然后描述你观察出的语音信号主要特征;

2-3耳和听觉(解析版) - 副本

2-3耳和听觉(解析版) - 副本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知识点分析】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与功能(1)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也有一部分加强的功能)(2)中耳:鼓膜---随着声波的振动而引起振动,将振动传到听小骨鼓室---与耳道一起引起共鸣,并且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耳蜗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3)内耳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前庭---感觉头部位置变动,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维持姿势和保持平衡。

2.听觉的形成:(1)正常的听觉形成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即: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2)还可以通过骨传导,比如万年贝多芬可以通过牙咬筷子听钢琴声。

3.助听器与失聪:听觉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

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觉不灵敏的人来提高听力。

但是,有些人由于听觉感官某一部分受到损伤,即使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失聪。

4.耳对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就越高。

因此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量,它决定着声音音调的高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高。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到1100赫之间。

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声音的特性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 ,响度越大.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 ,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5.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 Hz 到20000 Hz 之间。

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 ,低于20Hz 叫次声波 。

,考查声音特性考题出现频率很高。

在声音特性三个主要知识点中,考查音调和音色较多,主要关注点是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物体的结构有关,同一物体,当其结构发生变化时,其振动频率也相应跟着变化,也就是说音调也会发生变化(如乐器的演奏、瓶中水量多少等);对于音色,音色是不同物体所独有的特征,相同材料和结构的两个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会相同,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辨别不同物体声音靠的是音色,在中考考题中此类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

至于响度也会出现在考题中,但相比前两个考点,响度出现的概率稍低。

对于音调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人耳所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 ~20000Hz;二、超过20000Hz 叫超声波(蝙蝠发出的声波);三、低于20Hz 叫次声波(地震波);四、不同动物听觉范围不同。

1.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和音调有关词语有:歇斯底里、尖叫、男高音、女高音、声音低沉等等。

在中考题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活动、现象、诗词与声现象知识点结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的题目,出现的较多,属于高频考点,在复习中应多搜集这类问题。

2.声音的响度:响度也就是声音的大小,响度是由物体振动振幅决定的,物体振动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也就是说声音越大。

和响度有关的描述词语,常见的有:声音洪亮、高声、大声、声如洪钟、低声(响度)细语(音调)等。

第二章-人耳听觉特性

第二章-人耳听觉特性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六、德·波埃效应 德·波埃效应是一种利用声音
到达听音者时的声级(强度) 差和时间差来确定声音方位的 听觉效应。它描述的是人耳同 时倾听数个声源时引起的方向 性感觉。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将两扬声器对称地放在听者的前方,听着感觉“声像” 只有一个,且在正前方。
当两个扬声器辐射的声压级有一定差别时,则声像向 声压级高的扬声器方向移动,偏移量大小与声压级之 差有关,当声压级差大于15dB时,则感觉声音完全 来自较响的那只扬声器。
23立体声的听觉机理s声源声音在听音者正前方s声源声音不在听音者正前方23立体声的听觉机理如果声源不在听音人的正前方而是偏向一边那么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就不相等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与相位就有差异人头如果侧向声源对其中的一只耳朵还有遮敝作用因而到达两耳的声压级和音色也有不同
第二章 人耳听觉特性
人耳听觉与听觉特性 人耳听感基本特征
2.3 立体声的听觉机理
低频信号(频率低于300以下)的定向以两耳 的时间差为依据;
高频信号的定向取决于两耳的声级差 对于瞬态声,可以有效的利用时差来辨别声
音的方位。这种定位作用取决于声音传来的 最初瞬间,这也是人耳对打击乐、语言等瞬 态声更以辨别方向的重要原因,对于持续声, 由于它们分别先后到达两耳所引起的掩蔽效 应,致使定位效果变差。
2.1 人耳听觉与听觉特性
2、中耳-放大
作用:
耳膜接收到的声波压力在听小骨传导的过程 中得到放大。
对外耳的空气与内耳的淋巴液起着阻抗匹配 的作用。
2.1 人耳听觉与听觉特性
3、内耳-信号分析 作用: 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生物电信号,传导至大脑。 对声波信号做初级分析,对声音的响度、音

音响技术基础

音响技术基础
5 DAT(digital audio tape) 数字录音带
6 DCC 数字盒式磁带录音机
与普通模拟盒式录音机兼容
国产电容传声器--124dB
传声器与声源距离:最大声压级
传声器位置
拾取环境声:现场气氛--混响半径以外,高处
拾取直达声:清晰度--混响半径以内
4 传声器的使用与选择
梳状滤波效应
反射声
r2
直达声
r1
频率特性 在乐器的共振区域要求频响均匀,否则会产生“声染色”
1
2
3
4
5
6
(3) 了解声源特性-辐射方向特性
失真度
第二章 人耳听觉特性
响度 等响曲线
计权声级 A计权 (dBA)
声像与立体声
人耳定位实验:半自由场中
自由场-削声室(哈佛大学1947年)
小于3000Hz 定位准确
低频纯音或>4000Hz定位准确
2000Hz-4000hZ 困难
强度分辨率:>50dB 为 1dB
<40dB 为 2 - 3 dB
1887年-E.Berliner 采用镀锌圆盘代替圆筒-沿用至今
20世纪20-30年代--电子技术发展改进了信号的刻录和重放的方法,出现了专门的驱动机构和拾音头
存储媒质-唱片
1898年-丹麦V.POULEN 申请专利:声音记录和重放的方法。 实现用磁的形式重放和记录
2. 发展历史:
80年代--提出音频数字化
声调:频率随时间的变化
01
02
03
04
05
06
(1)语声
3.语言和音乐的特性
语声功率
耳语 10-3μw
谈话 10-30μw

声音如何影响人的生活——声音的应用教案

声音如何影响人的生活——声音的应用教案

声音如何影响人的生活——声音的应用教案第一章:声音的认知与感知1.1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1.2 人耳的听觉范围和听觉特性1.3 声音的传播与衰减1.4 声音的感知:声音的分辨与识别第二章:声音与情绪的关系2.1 声音与情绪的关联性2.2 不同情绪下的声音特点2.3 情绪调节与声音应用2.4 声音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第三章:声音与语言的运用3.1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3.2 语音的产生与识别3.3 语言的沟通技巧与影响力3.4 声音在演讲和辩论中的应用第四章:声音与音乐的欣赏4.1 音乐的基本元素:旋律、节奏和和声4.2 音乐的情感表达与声音美感4.3 音乐的风格与流派4.4 音乐欣赏的方法与技巧第五章:声音在日常生活与环境中的应用5.1 声音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5.2 声音在社交场合的应用5.3 声音在职场中的应用5.4 声音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第六章: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6.1 声音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6.2 声音识别技术的发展6.3 声音合成与虚拟6.4 声音在智能家居技术中的应用第七章:声音与艺术的交融7.1 声音在传统艺术中的角色7.2 声音在现代艺术中的创新应用7.3 声音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7.4 声音艺术家的工作与创作方法第八章:声音在教育领域的应用8.1 声音在教学设计与方法中的应用8.2 声音辅助学习工具与资源8.3 声音在语言教学中的特殊作用8.4 教师的声音表现与教学效果第九章: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9.1 声音与听力健康9.2 声音对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9.3 声音治疗与音乐疗法9.4 噪声污染与声音健康的保护第十章:声音在商业与市场营销中的应用10.1 声音品牌与识别10.2 声音在广告与宣传中的作用10.3 声音营销策略与案例分析10.4 声音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第十一章:声音在媒体与新闻传播中的应用11.1 声音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11.2 声音剪辑与音频制作技巧11.3 声音在广播与播客中的运用11.4 声音传播与媒体影响力第十二章:声音在游戏与虚拟现实中的应用12.1 声音设计在游戏体验中的重要性12.2 虚拟现实中的声音互动与沉浸感12.3 游戏音效与配乐的制作流程12.4 未来游戏声音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十三章:声音在电影与剧场艺术中的应用13.1 电影声音设计的原则与技巧13.2 剧场演出的声音设计与实现13.3 声音与视觉艺术的融合13.4 电影与剧场中的声音艺术创新第十四章:声音在人与动物交流中的作用14.1 动物的声音沟通方式与行为14.2 人与动物声音交流的案例分析14.3 声音在动物保护与研究中的应用14.4 声音信号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声音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15.1 与声音技术的融合15.2 增强现实与声音的互动体验15.3 声音识别与技术的进步15.4 声音在未来的创新应用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声音如何影响人的生活——声音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涵盖了声音的认知与感知、声音与情绪的关系、声音与语言的运用、声音与音乐的欣赏、声音在日常生活与环境中的应用、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声音与艺术的交融、声音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声音在商业与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声音在媒体与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声音在游戏与虚拟现实中的应用、声音在电影与剧场艺术中的应用、声音在人与动物交流中的作用以及声音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等十五个章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二、音高 音高是听觉系统对声音音调高
低的一种主观感觉。
音调的高低主要决定于频率。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人耳对声音频率的主观感觉
音高的单位为美(mel),它以1khz、40dB的纯音 为标准,定为1000mel.
音高虽与声音的频率有关,但不是呈线性关系,音调 大体上与频率的对数成线性关系,即音高=klgf(K: 常数;f:音高的物理量简谐频率)
第二章人耳听觉特性
2.1 人耳听觉与听觉特性 一、人耳的构造 人耳有双重感觉功能,听觉器官、位置 和平衡感觉器官。
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 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 枢(形成听觉)。
2.1 人耳听觉与听觉特性
1、外耳-拾音 作用: 耳廓可以将声音进行聚焦并传至中耳。 利用耳廓进行声源定位。 利用耳道对声波进行共鸣放大。
人们对来自自然空间的声音位置进 行判断,是对声源的距离和方位进 行判断,时一种空间真实的听感。 如果把这种有真实听感的效果用电 声系统模拟重放就是立体声系统。
2.1 人耳听觉与听觉特性
2、中耳-放大
作用:
耳膜接收到的声波压力在听小骨传导的过程 中得到放大。
对外耳的空气与内耳的淋巴液起着阻抗匹配 的作用。
2.1 人耳听觉与听觉特性
3、内耳-信号分析 作用: 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生物电信号,传导至大脑。 对声波信号做初级分析,对声音的响度、音
高、音色的分析。
大小的主观感觉. 单位:“宋”(son)
决定响度的主要因素是:声压或声强的 大小,在同样的声压而不同频率时,感 觉的响度不同。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响度级:以1KHZ纯音 为基准声音,将其他频率 的声音与它比较,当响度 一样时,1KHZ声音的声压 级就是该声音的响度级。 单位:“方”(phon)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五、哈斯效应
相同的几个声音在时间上先后 到达人耳时,听觉对先后到达的声 音的延时能做出分辨的特性称为延 时效应,即哈斯效应。(对回声的 感觉规律)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哈斯效应:
延迟小于30ms时,几乎没有人能感觉到回声。 延迟大于70ms时,差不多一半人能感觉到回
音高与频率的对数关系只是限定在一定音区范围内, 一旦超过其对数关系就会偏离。其规律是:在低音区, 客观量要比正常值偏低才能与主观感觉量相符;高音 区,客观量要比正常值偏高才能与主观感觉量相符。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三、音色 音色主要由声音的波形或它的频谱
结构决定。 人耳在主管感觉上区别相同响度和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六、德·波埃效应 德·波埃效应是一种利用声音
到达听音者时的声级(强度) 差和时间差来确定声音方位的 听觉效应。它描述的是人耳同 时倾听数个声源时引起的方向 性感觉。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将两扬声器对称地放在听者的前方,听着感觉“声像” 只有一个,且在正前方。
当两个扬声器辐射的声压级有一定差别时,则声像向 声压级高的扬声器方向移动,偏移量大小与声压级之 差有关,当声压级差大于15dB时,则感觉声音完全 来自较响的那只扬声器。
音高的两类不同声音的主观听觉特 性称为音色。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四、掩蔽效应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掩蔽效应的特性:
被掩蔽声的频率越接近掩蔽声时,掩蔽 量越大,即频率相近的纯音掩蔽效果显 著。
掩蔽声的声压级越高,掩蔽量越大,且 掩蔽的频率范围越宽。
掩蔽声对比其频率低的纯音掩蔽作用小, 而对比其频率高的纯音掩蔽作用大。
2.1 人耳听觉与听觉特性 二、我们如何感知声音
2.1 人耳听觉与听觉特性
2.1 人耳听觉与听觉特性
三、听觉极限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无论是频率或声压都 有一定的界限,称为听觉极限。
闻阈:声压由零逐渐增大直至人耳刚好能听到声音 时的声压。
痛阈:将声压再逐渐增大,直到使人耳感到疼痛。
2.1 人耳听觉与听觉特性 三、听觉极限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1、等响度曲线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2、有关响度的特性 有等响度曲线可以得出一下
结论:
响度级与声压级有关。低声压 时,等响度曲线上的各频率声 音的声压级相差很大。
声压级很高时,等响度曲线较 为平坦,各频率等响基本相同。
低频声压级的微小变化会导致 响度的较大变化。
2.1 人耳听觉与听觉特性
三、听觉极限
2、音差分辨阈: 人耳对最小音高差异的识别能力。
2.1 人耳听觉与听觉特性
三、听觉极限
2、音差分辨阈: 美国心理学家西肖尔的实验: 以一个435hz的纯音为基准音,取另一纯音为 比较音,然后不断改变比较音的音高,使其与 基准音构成一系列由小到大的音差供受试者辩 听。以80%受试者刚刚能分辨的音差作为最小 可变音差,结果为3hz,其中听觉最敏锐者可分 辨的最小音差为0.5hz.
2.1 人耳听觉与听觉特性
三、听觉极限
2、音差分辨阈: 结论: 人耳音差的分辨能力与智力水平能力无关 年龄因素对音差分辨能力影响不大 人耳对音差最敏感的频率在1khz左右 人耳的音差分辨阈与遗传有关 音差分辨与音的强弱无关
第二节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一、响度 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弱
当两只扬声器辐射的声压级相等,但有一定时间差, 听者感到声像向声音先到达的那只扬声器移动,当时 间差大于3ms时,声像就好像完全来自声音先到的那 只扬声器。
时间差和声级差产生的效果类似,并且在声级差小于 15dB,时间差小于3ms时,两者呈线性关系。
第三节 立体声的听觉机理
2.3 立体声的听觉机理
声。 延迟超过100ms时,几乎所有人都能觉察到
回声。 反射声强度减弱到直达声以下10dB时,延迟
时间很长,也几乎没人能感觉到有回声。 如果两者延迟时间很短,则反射声即使声压
级高出直达声10dB,也不会有回声的感觉。
2.2 人耳听感的基本特征
利用哈斯效应,可以在常规条 件下模拟厅堂效果,分析出厅 堂中直达声、前期反射声、混 响声等各类成分后,可用人工 延时混响技术,采用延时器、 混响器等各具需要调整、合成 声音,以达到模拟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