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差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绪论➢测量平差理论➢4种基本平差方法➢讨论点位精度➢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近代平差概论✧绪论§1-1观测误差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测量仪器;2. 观测者;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1. 偶然误差定义,例如估读小数;2. 系统误差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 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知识点的不完全归纳
第一章绪论1、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核心课程。
2、测量数据或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他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
3、任何观测数据总是包含信息和干扰两部分(有效信息和干扰信息)。
采集数据就是为了获取有用的信息,干扰也称为误差。
4、观测数据总是不可避免带有误差。
5、误差即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6、当对某个量进行重复观测时就会发现,这些观测值之间往往存在差异,这是由于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
7、误差来源于观测条件,观测条件包括测量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
8、偶然误差即总是假定含粗差的观测值已被剔除;含系统误差的观测值已经过适当改正。
在观测误差中,仅含偶然误差或是偶然误差占主导地位。
9、在测量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0、根据观测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偶然误差(Δ)、系统误差和粗差()三类。
【】11、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看,该列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但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然,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如估读不准确)12、系统误差包括常差、规律差、随机性系统误差。
13、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或者在个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为某一常数,那么,这种误差就称为系统误差。
(如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仪器下沉、水准尺下沉、水准尺竖立不垂直)14、系统误差的存在必然影响观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累加性,是影响巨大的。
15、粗差即粗大误差,是指比在正常观测条件下所能出现的最大误差还要大的误差。
(误差=错误,消除粗差的方法:多余观测进行发现、剔除粗差。
测量数据中一旦发现粗差,需要舍弃或重测)16、属于经典测量平差范畴。
17、如何处理由于多余观测引起观测值之间的不符值或闭合差,求出未知量的最佳估值并评定结果的精度是测量平差的基本任务(研究路线)。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绪论➢测量平差理论➢4种基本平差方法➢讨论点位精度➢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近代平差概论✧绪论§1-1观测误差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测量仪器;2. 观测者;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1. 偶然误差定义,例如估读小数;2. 系统误差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 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第5章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础知识
5.1 测量误差概述 5.2 衡量精度的指标 5.3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5.4 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 5.5 不等精度观测的最或然值及其中误差
§5.1 测量误差概述
大量实践表明,当对某一未知量进行多次 观测时,无论观测仪器多么精密,观测进行得
多么仔细,观测值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例如,
2 2 2 2 mZ A12 m12 A2 m2 An mn
§5.3.2 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
例1 量得某圆形建筑物得直径 D=34.50m, 其中误差mD 0.01m,
求建筑物得圆周长及其中误差。
解:圆周长:
P D 3.1416 34.50 108.38 中误差:
将以上各式两边平方、取平均,可得
Z 2 x12 x22 xn 2 n f2 f 2 ... f 2 xi x j 1 fi f j k 1 2 n k k k k i, j
i j
因 x 的观测值 l 彼此独立,则 xi x j 在 i j 时亦为偶 i i 然误差。根据偶然误差第4特性,上式末项当 k 时趋近于 零,故:
测量某一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其观测值之
和常常不等于理论值180°。这说明测量结果
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
§5.1.1 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作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外界环境、观 测者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因,都 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通常把测量仪器、观测者 的技术水平和外界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 条件。观测条件不理想和不断变化,是产生测量误差 的根本原因。通常把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 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 度观测。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0
令
N bb
BT
N
1 aa
B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则
xˆ
N
1 bb
(C
T
K
S
We )
(5)
将(5)式代入(1)式的第二式,得
CN bb1C T K S
CN
W 1
bb e
Wx
0
因为
Ncc
CN
C 1
bb
T
为满秩方阵,所以
KS
N
1 cc
(Wx
CN
W 1
bb e
)
将(6)式代入(5)式,得
(6)
xˆ
(
N
1 bb
N bb1C T
N
cc1CN
1 bb
)We
N bb1C T
N
W 1
cc x
(7)
按(7)式求出参数估值后,将(4)式代入(2)式,得
V
P
1
AT
N
1 aa
(W
Bxˆ)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三、精度评定
LL
ˆ
2 0
V T PV r
V T PV cus
N
cc1CN
1 bb
B
T
N
1 aa
A
QLL
AT
N
cc1CN
1 bb
B
T
QKS Xˆ
N
cc1CN
1 bb
BT
N
1 aa
AQLL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错误理论是测量平差中的重要理论,主要作用是分析测量数据的误差特性,确定数据
的可信性以及求解测量平差参数。
测量平差把原始测量数据通过数学模型进行优化,以消
除测量数据中的误差,得到更靠近实际状况的测量结果,了解测量数据中误差特性,对测
量平差有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误差理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潜在误差分析,即测量误差的性质及其
影响;二是测量误差的匹配,即推算出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幅度,同时考虑测量误差和设
计误差的叠加效应。
若测量误差在某种程度上已知,为了有效地求解平差过程,相应的应
该选择平差方法,也就是要精确解算测量误差。
因此,利用错误理论,可以分解原始的测量数据,以及测量误差的不同影响因素。
为
复杂的测量问题提出更适当的解法,从而减少测量平差中可能引起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此外,错误理论还研究多参数的优化方案,及其偏差的估计,以便于设计更具拟合力的测
量数据优化方案。
误差理论是测量平差基础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测量前对误差作出足够重视,测量
过程也应精确,意义重大。
正确掌握误差理论及其应用,对测量精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测量平差复习资料
PLL
Q1 LL
P Q LL LL E
a、当L相互独立时;
b、当L不相互独立时
注:权、权阵、协因数阵的概念 权阵P与权Pi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当P为对角阵时,P中对角线元素恰为权Pi; 2、当P不是对角阵时,P中对角线元素不等于权Pi
side10
例1:
L
( L1 ,
L2
)T
,
QLL
side22
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数学模型
A W 0 W F (L)
D
02Q
2 0
P
1
V T PV 最小
A V W 0
rn n1 r1
V QAT K
A V W 0
rn n1 r1
K ( AQAT )1W Naa1W
法方程式
side23
side25
五、附加参数的条件平差
基础方程:
A V B x W 0
cn n1 cu u1 c1
V T PV 最小
法方程式: AQAT K B xW 0 BT K 0
side26
算例6
在下图所示测角网中,A、B、C 为待定点,同精度观测了 L1、L2、 L3和 L4共四个角度观测值。设平差后BAC 为参数 Xˆ ,指出采用何 种平差模型,并写出函数模型和法方程。
以上项:
side19
算例4:
下图所示三角网中,A,B 为已知点,FG 为已知边,观测角 Li (i 1,2, ,20),观测边 S j ( j 1, 2),则 ①在对该网平差时,共有几种条件?每种条件各有几个? ②用文字符号列出全部条件方程,将其中的一个极条件和一个 边长条件线性化。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绪论➢测量平差理论➢4种基本平差方法➢讨论点位精度➢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近代平差概论✧绪论§1-1观测误差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测量仪器;2. 观测者;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1. 偶然误差定义,例如估读小数;2. 系统误差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 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绪论➢测量平差理论➢4种基本平差方法➢讨论点位精度➢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近代平差概论✧绪论§1-1观测误差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测量仪器;2. 观测者;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1. 偶然误差定义,例如估读小数;2. 系统误差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 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引言在现代工程领域中,测量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从航空航天、机电制造、地质探矿、土建工程到工业品质检验,无不需要借助科学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实现质量控制。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误差影响测量结果,以及不同种类的测量值必须得到平差处理,所以测量技术的水平不但与测量精度直接相关,而且涉及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就必须依赖误差理论、测量平差等基础理论与技术。
一、误差的分类一般地,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在实际测量中会受到多种误差的影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误差进行分类。
1. 按照产生原因分类ⅰ.人为误差如主观猜度、读数信号模糊、操作错误等。
ⅱ.仪器误差如仪器精度规定、系统灵敏度、温度、湿度、机械磨损、杂散噪声等。
ⅲ.环境影响如电磁辐射、磁场干扰、大气折射率、风吹雨打、光照变化等。
2.从系统设备模型分类ⅰ.常规误差该类误差是由于测量设备的设计或框架固定导致的。
如仪器设备误差、辅助公差、环量仪误差、补偿和漂移误差等。
常规误差可以在测量前后校正和补偿,通过校准手段,消除了常规误差的影响。
ⅱ.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由于测量操作或非控制因素引起的。
如个人读数误差、抖动、瞬时环境修正等。
因为这种误差的出现不能事先预测,也无法校准和补偿,主要采取多次测量和配对测量方法,来降低其影响。
二、测量值的平差原理平差(Adjustment)即按照特定条件对各个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使其满足特定准则的过程。
该过程可以消除任何类别的误差,不同平差方法所制定的平差原则在基本假设和方法运作上存在不同。
平差的目的是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将各个测量值之间保持合适关系,或将测量值与真值接近(最小二乘法)。
测量平差分为绝对平差和相对平差,其中绝对平差侧重于改正单个点的误差,而相对平差则侧重于改正一组数据测量中产生的各种误差。
1.多项式平差多项式平差是一种对多项式函数进行拟合的方法,常用于测量数据处理的多项式平滑,通常被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图校正。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
参数估计可采用最小二乘法或加权最小二乘法。在选择方 法时,需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权衡。
算法性能评估指标选取
精度指标
精度指标是衡量算法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精度指标包括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 中误差等,可用于评估算法的估计精度和稳定性。
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指标用于评估算法在复杂环境和噪声干扰下的性能表现。常用的可靠性指标包括失 败率、误警率、漏警率等。
误差传递规律探讨
误差传递概念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观测值会存在一定 的误差。这些误差在传播过程中会遵循一定的规律,即误 差传递规律。
线性函数误差传递
对于线性函数Z=aX+bY(其中a、b为常数),其误差传 递公式为D(Z)=a^2D(X)+b^2D(Y)+2abcov(X,Y)。可以 看出,误差传递与观测值的方差和协方差有关。
的线性相关程度。
对称性
Cov(X,Y) = Cov(Y,X)
加法性
Cov(aX+b, cY+d) = acCov(X,Y)
独立性
若X与Y独立,则Cov(X,Y) = 0
传播律意义与作用
传播律意义
协方差传播律描述了随机变量经过线 性变换后,其协方差矩阵如何变化。 这对于理解和分析复杂系统的误差传 递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权重因子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测量任务的要求进行,要综合考虑观测值的 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等因素。
使用方法
在平差计算中,应根据所选权重因子对观测值进行加权处理,以充分利用观测 值的信息并提高平差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加权或欠加 权的情况,以免对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04
基于协方差传播律和权的平差算法设
(完整版)测量平差知识大全汇总
➢绪论➢测量平差理论➢4种基本平差方法➢讨论点位精度➢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近代平差概论✧绪论§1-1观测误差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测量仪器;2. 观测者;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1. 偶然误差定义,例如估读小数;2. 系统误差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 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一、名词解释1、测量平差:依据某种最优准则(最小二乘法),对一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消除它们之间的不符值,求出未知数的最估计值与精度的理论方法。
2、偶然误差:即从单个误差看,该列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但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3、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做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现出系统性,或者在观测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为某一常数,那么,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4、粗差:明显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是指比在正常观测条件所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还要大的误差。
5、平均误差:在一定观测条件下一组独立的偶然误差的绝对值的数学期望称为平均误差。
6、或然误差:当观测误差出现在(—,+)之间的概率等于1/2时,称为或然误差。
7、条件平差:一个几何模型中有r个多余观测,就产生r个条件方程,以条件方程为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称为条件平差。
8、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在平差问题中多选择了u个独立量为参数(而0<u<t)参加平差计算,就可建立含有参数的条件方程作为平差的函数模型,称之为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9、间接平差:在平差问题中,当所选的独立参数个数等于必要观测数t时,可将每个观测值表达成这t个参数的函数,组成观测方程,这种以观测方程为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称为间接平差。
10、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在平差问题中,多余观测数r=n-t,所选参数u>t个,其中包含t个独立参数,则参数间存在s=u-t个限制条件。
平差时列出n个观测方程和s个限制参数间关系的条件方程,以此为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称为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11、秩亏自由网平差:如果网中不设起始数据或没有必要的起算数据,而且又设所有网点坐标为参数,这样的平差问题称为秩亏自由网平差。
12、精度: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
13、准度:随机变量的真值与数学期望之差。
测量平差方法及误差分析技巧
测量平差方法及误差分析技巧引言:测量平差在各个领域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土地测量、工程测量还是地理测量都离不开精确的测量平差。
本文将介绍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误差分析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1.1 测量平差的定义测量平差是指在测量中,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用数学方法将观测值修正为比较可靠的数值,并确定其精度和可靠度的过程。
1.2 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是以观测数据为基础,通过适当的计算和修正方法,使测量结果达到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条件。
二、测量平差的方法2.1 误差的分类误差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根据产生误差的原因,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2.2 测量平差的方法2.2.1 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平差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建误差方程,使误差的平方和最小化,从而得到最优的修正数值。
2.2.2 加权最小二乘法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在最小二乘法的基础上,引入权重因子,对观测值进行加权处理,以更好地反映各个观测值的可靠性。
2.2.3 置信椭圆法置信椭圆法是一种通过误差椭圆的几何性质,结合观测弥散矩阵,进行测量平差的方法。
通过确定椭圆的长轴、短轴和倾斜角度,可对误差进行合理的修正和分析。
三、误差分析技巧3.1 误差的传递规律误差在测量过程中具有传递性,即观测结果的误差会随着计算过程的推进而逐渐增大。
因此,在进行误差分析时,需要考虑不同环节中误差的传递规律,以准确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2 概略误差与精确误差概略误差是指由于设备精度、人为操作等因素导致的测量误差,通过一些常见的公式和方法可以进行较为粗略的估计。
精确误差是在概略误差的基础上,通过更加精细的计算和分析得到的误差值,更贴近实际测量结果的误差。
3.3 误差理论和误差估计误差理论是关于误差发生的规律的理论体系,包括误差分类、误差分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0.014
2
0.006
0
0
177
0.495
误差绝对值
个数 (k)
相对个数(k/n)
91
0.254
81
0.226
66
0.184
44
0.123
33
0.092
26
0.073
11
0.031
6
0.017
0
0
358
1.000
①在一定的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 过一定的限度;(有界性)
②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 会要多;(密集性)
极限误差的作用: 区别误差和错误的界限。
第四节 误差传播定律及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未知量 不是直接观测的,而是通过观测值 计算出来的,观测值中误差与观测 函数中误差之间的关系定律,称为 误差传播定律。
倍数函数
函数形式:
Z=kx
式中Z为观测值的函数,k为常数(无误差),x为观测值
中误差关系式:
3.2
m1 ,m2说明第一组的精度高于第二组的精度。
说明:中误差越小,观测精度越高
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K 是中误差的绝对值m与相应 观测值D之比,通常以分子为1的分式 来表
示,称其为相对(中)误差。即:
m
K
1
D
D
m
一般情况 :角度测量没有相对误差,只有距 离测量才用相对误差来评定。
[ 例 ] 已 知 : D1=100m, m1=±0.01m , D2=200m, m2=±0.01m,求: K1, K2 解:
因为A、B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各测站的观测 高差之和,即:hAB=h1+h2+…+hn
则有:
mhAB nm站
水准测量高差的中误差,与测站
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
当水准路线通过平坦地区时,各测站 的视线长度大致相等,每公里的测站数也 接近相等,因而每公里的水准测量高差中 误差可以认为相同,设为mkm。当A、B两 点间的水准路线为S公里时,A、B两点间
m 21 22 2n []
n
n
例:试根据下表数据,分别计算各组观测值的中 误差。
式中:
解:第一组观测值的中误差:
m1
02 22 12 (3)2 42 32 (2)2 (1)2 22 (4)2 10
2.5
第二组观测值的中误差:
m2
(1)2 22 (6)2 02 (1)2 72 12 02 (3)2 (1)2 10
函数形式:
一般函数
Z f (x1, x2 xn )
中误差关系式:
mz 2
f x1
2 m12
f x2
2 m22
f xn
2 mn2
例题: 设有某函数:z S • sin
式中观测值:S=150.11m±0.05m, 1194500 20.6 求z的中误差mZ。
解:应用误差传播定律的一般公式得:
则: 故:
m x2
1 n2
m2
1 n2
m2
1 n2
m2
m mx n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观测值中误差的
1 n
倍
设有线性函数:
z
1 10
x1
3 10
x2
7 10
x3
其中x1、x2、x3中误差分别为m1=±5mm、 m2=±6mm、m3=±4mm,求z的中误差。
解:根据前式得:
=±3.4mm
z 1 52 3 62 7 42 10 10 10
评定精度的标准
中误差 容许误差 相对误差
中误差
标准差的平方σ2为方差,为了统一衡 量在一定观测条件下观测结果的精度, 取标准差σ作为依据是比较合适的。但是,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不可能对某一个量 作无穷多次观测。因此,在测量中定义, 按有限观测次数的偶然误差求得的标准 差为“中误差”,用m表示,即:
2.仪器的原因 测量工作是需要用测量仪器进行的,而每一种测量仪
器具有一定的精密度,使测量结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3.外界环境的影响 测量工作进行时所处的外界环境中的空气温度、气压、
湿度、风力、日光照射、大气折光、烟雾等客观情况时 刻在变化,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观测条件:
1. 仪器误差 2. 观测误差 3. 外界条件的影响
观测条件
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不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
第二节 测量误差的种类
测量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对观测 结果影响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1.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 3.粗差
一、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 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 值上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 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例如,用名义长 度为30m,而实际正确长度为30.004m的 钢卷尺量距,每量一尺段就有使距离量短 了0.004m的误差,其量距误差的符号不 变,且与所量距离的长度成正比。因此, 系统误差具有积累性。
三、粗差
由于观测者的粗心或各种干扰造成 的大于限差的误差称为粗差,如瞄错 目标、记录错误、读数错误等。
有粗差的观测值应该舍弃并重测
为了防止错误的发生和提高观测成果的 精度,在测量工作中,一般需要进行多于
必要的观测,称为“多余观测”。
第三节 偶然误差特性及精度指标
真误差
误差区间 (3″)
0-3 3-6 6-9 9-12 12-15 15-18 18-21 21-24 24以上 ∑
m 10.4
在ˆ 1 式中,由于和 不是相互独立的,它
们之间存3在函数关系,不能直接利用误差传播定
律,而必须将函数式右边化为各个独立的观测值, 才能使用误差传播定律。 因此:
ˆ 1 1 180 2 1 1 60
3
3
333
mˆ
2 62 1 62 1 62 4.9 3 3 3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加改正数以抵消或削弱
二、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 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 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 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偶然误 差是由人力所不能控制的因素或无法估计 的因素(如人眼的分辨能力、仪器的极限精 度和气象因素等)共同引起的测量误差,其 数值的正负、大小纯属偶然。
取值是随机的 取具体值的概率是确定的
正态分布数学表达:
正态分布曲线的数学方程式为:
f ()
1
2
e 2 2
2
为标准差,标准差的平方2为方差 :
lim lim 2
21 22 2n
[2 ]
n
n
n n
lim n
lim [2 ]
n
n
[] n
评定精度的指标
精度:指在对某量进行多次观测中,各 观测值之间的离散程度。
真误差
测量中真值与观测值之差称为误差,严 格意义上讲应称为真误差。
即:△i=Li-X
在实际工作中真值不易测定,一般把某 一个量的测量值与其最或是值之差也称为 误差。
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 :
1.观测者的原因 由于观测者感觉器官的辨别能力存在局限性,所以,
对于仪器的对中、整平、瞄准、读数等操作都会产生误 差,另外,观测者技术熟练程度也会给观测成果带来不 同程度的影响。
观测值与理论值之差
负误差
个数 (k)
相对个数 (k/n)
45
0.126
40
0.112
33
0.092
23
0.064
17
0.047
13
0.036
6
0.017
4
0.011
0
0
181
0.505
正误差
个数 (k)
相对个数(k/n)
46
0.128
41
0.115
33
0.092
21
0.059
16
0.045
13
0.036
mZ=kmx
即:观测值与常数乘积的中误差,等于观测 值中误差乘常数。
例题:在1:500比例尺地形图上,量得A、B
两点间的距离d=163.6mm,其中误差
md=±0.2mm。求A、B两点实地距离D及其 中误差mD。
解:D=kd=500×163.6(mm)
=81.8
(m)(k为比例尺分母)
mD=kmd=±500×0.2(mm) =±0.1 (m)
同理可得:mˆ 4.9, mˆ 4.9
第五节 等精度观测值的直接平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个未知量进行 n次观测,其观测值分别为l1,l2,…ln,将这 些观测值取算术平均值x,作为该量的最可靠 的值,称为“最或是值”。即:
x l1 l2 ln [l]
n
n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mx
③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可相互抵消;(对称性)
④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
均值,随
0
(抵偿性)
频率直方图
用概率论解释偶然误差特性
按概率论的观点,符合上述特性的误差服从
正态分布 概率论研究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 随机变量取某个值就相当于某个随机事件。 随机变量的特征
当使用量距的钢尺长度相等,每尺段 的量距中误差都是m,则每公里长度的量 距中误差mkm也是相等的。当对长度为S公 里的距离丈量时,全长S的中误差将为:
mS S mkm
在距离丈量中,距离S的量距中误差 与长度S的平方根成正比。
为了求得A、B两水准点间的高差,从A点 开始进行水准测量,经n站后测完至B点,已 知每测站的高差中误差均为m站,求A、B两 点间高差的中误差mh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