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监测工程概述

1.1工程范围

本标段共两个区间和1座车站,即国金中心站~塔子山公园站、塔子山公园站~沙河堡站区间和塔子山公园站。隧道起于国金中心站东端,止于沙河堡站西端。

区间段内线路隧道轨面最大埋深约31.52m,最小埋深12m。线路长度情况分别为:1)国金中心站~塔子山公园站区间:隧道右线639.6m,左线636.655m,线间距13~13.5m。

2)塔子山公园站~沙河堡站区间:隧道右线1457.2m,左线1460.812m,线间距13~18m。

1.2地质条件

1)地理、地貌

⑴盾构区间

场地地处川西平原岷江Ⅱ级阶地与Ⅲ级阶地交界处,Ⅱ级阶地为侵蚀~堆积地貌,Ⅲ级阶地为山前台地地貌,区间内地形有一定起伏,总趋势为由东向西倾伏,地面高程相对高差23.76m。

⑵车站

塔子山公园站位于已经建成的秀水园小区以西和规划的经一路和纬四路交叉路口以东的地块里,地处成都平原区与龙泉山低山丘陵区过渡带的成都东部台地区,处于川西平原岷江Ⅲ级阶地,为山前台地地貌。站区地形有一定起伏,由东向西倾伏,地面多为民房及农田。

车站基本上呈东西走向。车站北侧500米左右为塔子山公园,车站的南侧及西侧为沙河村民居建筑群,多为一至二层砖混结构房屋。车站的西端为沙河,车站西侧距离车站端头约50米左右为一条宽约8.5米深为3米左右的秀水河,车站的东侧为秀水园居住小区,小区建筑为六层钢筋砼框架结构。车站所处位置现状为一片绿化林地、菜地和几处很浅的鱼塘,地势较平坦,没有控制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2)工程地质

⑴盾构区间

根据钻孔揭示,段内上覆第四系土层,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红色泥岩。场地除粉土、细砂和中砂为液化土层外,无其他不良地质作用。隧道施工时,粘土、粉质粘土、含卵石

粘土和含粘土卵石的自稳能力较差,且粘土或泥岩均具有膨胀性,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施工安全。膨胀岩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对隧道施工极为不利,围岩因开挖而产生变形,或者因浸水而膨胀,或因风化而开裂等现象,使隧道的顶部及两侧向内挤入,底部鼓起,随着时间的增长导致围岩失稳,支撑、衬砌变形和破坏,特别在地下水发育、地表降水渗透的条件下,隧道土体极易失稳,具体表现在收敛急剧扩展、拱顶下沉加大,甚至坍塌。因而膨胀土围岩隧道施工中,应做好施工监测。

⑵车站

站区范围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 4ml );其下为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粘土、含卵石粘土、含粘土卵石(Q 2-1fgl );下伏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 2g )泥岩。站区内无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为膨胀土、膨胀岩。

3)地质构造

标段位于成都东部边缘构造带。成都市区距龙泉山褶皱带20km ,距龙门山隆褶带50km ,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弱,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强烈地震,不具备产生滑坡、崩塌、陷落等地震地质灾害的条件,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工程场地稳定。

4)水文地质 ⑴盾构区间

场地地下水为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水,大气降水和区域地下水为其主要补给源。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厚度约为5.4~9.6m ,具强渗透性,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渗透系数为15~20 m/d 。场地内粘土为微透水层,透水性、富水性均较差。岩石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局部可能赋存少量裂隙水,但其岩石透水性、富水性均较差。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孔隙潜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2.0m 。丰水期最高水位埋深约3.00m 左右。

区间隧道穿越的沙河、秀水河属川西平原岷江水系,具丰富的地表径流,丰水期河水流量大,流速快,水压大,河水对地下水和本工程施工有一定影响。隧道穿越河流地段应保证预留一定厚度,并应尽量少抽排地下水,避免造成掌子面的坍塌引起沙河河水涌入。

⑵车站

本站区地处川西平原岷江Ⅲ级阶地,为山前台地地貌,无地表水系流过。场地内粘土为微透水层,透水性、富水性均较差。岩石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局部可能赋存少量裂隙水,但其岩石透水性、富水性均较差。

1.3周边环境

国金中心站~塔子山公园站区间线路下穿沙河及秀水河下游,塔子山公园站~沙河堡站区间下穿秀水河上游及东风支渠以及东郊房屋群。本标段区间既有房屋大部分为郊区民房1~2层,其中秀水园小区为6层房屋,区间隧道下穿房屋多位1~2层,房屋基础大部分为扩大及条形基础。区间隧道上方可能存在地下管线,施工阶段详查。

2 监测目的

鉴于区间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差,地铁周边环境相对简单情况,并针对膨胀岩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在施工中除通过隧道衬砌的环向闭合受力来遏止围岩变形外,施工中还需加强监测,不允许有大的地层变形,从而保证施工安全以及隧道地上和周边的建构筑物安全和稳定。

在盾构区间、盾构吊出井以及车站基坑施工中均应加强监测,从各个施工环节上严格控制地面沉降和围护侧移,通过合理的监测手段和信息化管理,必要时辅以预注浆和跟踪补偿注浆等措施,从而达到安全监控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3. 监测依据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2)《地下铁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城市测量规范》(CJJ13-87);

7)《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9)国家或行业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10)成都地铁2号线土建15标《招标文件》及技术要求。

4. 监测项目

成都地铁2号线土建15标盾构区间监测项目表表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