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体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力学基础知识
工程单位制
大小
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
物理量
类别
量纲
英
制
基本量纲
导出量纲 量纲幂次式
常用量 速度,加速度 体积流量,质量流量 密度,重度 力,力矩 压强,压力,弹性模量
粘度,运动粘度
其他量 角速度,角加速度 应变率
第三节 变形体力学基础
一、材料力学的任务 二、关于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三、内力、截面法、轴力及轴力图
光滑辊轴而成. 约束力:构件受到垂直于光滑面的约束力.
5.平面固定端约束
=
=
≠
=
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二节 平面力系和平衡方程
一.平面力系的简化 二.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三.力学单位制与量纲 物理量的量纲
基本量纲dim m = M , dim l = L , dim t = T
导出量纲:用基本量纲的幂次表示。
二、关于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1.可变形固体
关于变形的基本概念和名词 弹性 ––– 物体在引起变形的外力被除去以后,
能即刻恢复它原有形状和尺寸的性质。
弹性变形 ––– 变形体在外力被除去后能 完全消失的变形。
塑性变形 ––– 变形体在外力被除去后不能 消失的变形。
2. 基本假设
• 连续性假设
认为组成物体的物质毫无空隙地充满了整个 物体的几何体积。
•小变形 假设物体产生的变形与整个物体的原始尺寸
相比是极其微小的。
PP
L
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在模型上的区别。 理论力学:刚体 材料力学:变形固体完全弹性体
三.内力、截面法、轴力及轴力图
(一)内力的概念 它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使物体的各部分之间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F1 r r r
F1 + F2 = FR
F1
4、推论,平面三力平衡时的汇交定理:当刚体受到同平面 内作用线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这
三个力的作用点必定汇交于同一点。简称三力汇交定理。
F1 F1
F2
F3
F3
F R1 F2
4、公理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任何两个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大小相等,作用线 相同,而指向相反,同时并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 体上。这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公理四是普遍适用原理。 5、公理五,刚化原理:当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 用下处于平衡时,如果把变形后的变形体换成刚 体(刚化),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力系的分解:把合力换成各个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系的分解。
荷 载 的 概 念
集 中 荷 载
汽车通过轮胎作用在桥面上的力
5、平衡力系:如果物体在某力系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则称该力系为平衡力系。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或者说,其中一个力系是另一个力系的等效力系。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这两个力必定沿作用点的连线。
力的外效应: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效应。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原两个力的力矢为邻边组 汽车通过轮胎作用在桥面上的力
分
4、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组力,或作为特定研究对象的一组力。
而力系中的各个力都是其合力的分力。
布 3、公理三,力平行四边形定律: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合力也作用在该点,
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 直线上(等值、反向、共线)。
条件:只适用于刚体,对刚体系统、变形体不适用。 细长杆两端受压可能产生失稳
《工程力学》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及物体受力分析
• 在工程实际中,为求未知约束反力,需依 据已知力应用平衡条件求解。为此,首先 要确定构件(物体)受有多少力的作用以及 各作用力的作用位置和力的方向。这个确 定分析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
• 四、作用与反作用原理
• 任何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等值、 反向、共线的,并同时分别作用在这两个 物体上。这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这就是作用与反作用原理。
• 五、刚化原理 • 当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
若把变形后的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则其 平衡状态保持不变。这个结论称为刚化 原理。
合力,其合力作用点在同一点上,合力的方向 和大小由原两个力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 对角线决定(图1-4)。这个性质称为力的平 行四边形原理。其矢量式为
• 即合力矢R等于二分力F1和F2的矢量和。
图1-4
图1-5
• 推论: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 若其中二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 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力的作用线必定 通过汇交点。这个推论被称为三力平衡汇 交定理。
• 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三个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 用点。
• 力的作用点是指物体承受力的那个部位。两个物体间相互接触时 总占有一定的面积,力总是分布于物体接触面上各点的。当接触 面面积很小时,可近似将微小面积抽象为一个点,这个点称为力 的作用点,该作用力称为集中力;反之,当接触面积不可忽略时, 力在整个接触面上分布作用,此时的作用力称为分布力。分布力 的大小用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来度量,称为载荷集度,用 q(N/cm2)表示。
02第二章 刚体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4 受力图
(b)
例 2.4 球G1、G2置于墙和板AB间,BC为绳索。画受力图。
FK
C
G2
FK G2 FH FD
A
FT
FT FD
K
FD
B
G1 FE
G1
FAy
G2
FAx
B (d)
G2
H
D
G1
FD
G1
FH …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 E FAx 注意FK 与 FK、 FE与 F E (c) A FE FAy 还要注意,部分受力图中约束力必须与整体受力图一致。 FAx (e) (a) A FAy 未解除约束处的系统内力,不画出。
FE
FH
FT
B
2. 4 受力图
例 2.5 连杆滑块机构如图,受力偶 M和力F作用, 试画出其各构件和整体的受力图。 解: 研究系统整体、杆AB、BC及滑块C。
B
FBC
C B F
B
FAy
M
A
FAy
M
FCB
FAx
FBC
C
F
C
FC
A FAx
FCB
FC
注意,若将个体受力图组装到一起,应当得到与整体受力图相 同的结果。力不可移出研究对象之外。
My
A Mx
A
FAz FAz A
Mz
FBz
一对轴承
固定端
空间球铰: 反力是过球铰中心的FAx、FAy、FAz 3个分力。 一对轴承: 共5个反力。允许绕 x 轴转动;x方向有间隙。 固定端: 限制所有运动,有6个反力。
4. 几种常见的约束
空间:
FBy FAy M Ay Ay 约束力方向与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y A Mz 指向不能确定的约束反力,可以任意假设。 FAx FAx Mx B F F A FAz 若求解的结果为正,所设指向正确;为负则指向与假 Az A Az FBz 设相反。 一对轴承 球铰 固定端 F F
建筑力学-单元1 刚体静力学
体约束的中心线且背离物体(为拉力)。这种约束反 力通常用T表示。
(2)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如果接触面上的摩擦力很小
而略去不计,那么由这种接触面所构成的约束,称为 光滑接触面约束。
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反力通过接触点,其方向沿着接 触面的公法线且指向物体。通常用N表示(图1.15)。
和活荷载; 3、按作用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可分
为静荷载和动荷载。 主要讨论集中荷载、均布荷载问题。
集 中 荷 载
汽车通过轮胎作用在桥面上的力
分 布 荷 载
桥面板作用在钢梁的力
均布荷载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3.1 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概念
在工程结构中,每一构件都根据工作要求 以一定的方式和周围的其他构件相互联系着, 它的运动因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个物体的运 动受到周围物体的限制时,这些周围物体称为 该物体的约束。
推论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任一 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证明:设力F作用在刚体的A点,如图1.6所示。 在实践中,经验也告诉我们,在水平道路上用水平 力F推车(图1.7(a))或沿同一直线拉车(图1.7(b)),两者对 车(视为刚体)的作用效应相同。
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外
效应。而力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称为力的内
效应。
•
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必须分清哪个是
受力物体,哪个是施力物体。
1 .力的三要素
•
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于三
个要素:(1) 力的大小;(2) 力的方向;(3) 力的
作用点。这三个要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工程力学第二章基本理论
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可求,力
沿一轴上的分量不可定。
8
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 力在该轴上之投影的代数和。
由合力投影定理有:
ac-bc=ab FRx=F1x+F2x+…+Fnx=Fx
FRy=F1y+F2y+…+Fny=Fy
正交坐标系有: FRx = FRx ; FRy = FRy
FR
非自由体: 运动受到限制的物体。
吊重、火车、传动轴等
FT
。
W
约束:
限制物体运动的周围物体。如绳索、铁轨、轴承。
约束力: 约束作用于被约束物体的力。
是被动力,大小取决于作用于物体的主动力。
作用位置在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接触面上。
作用方向与约束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0
返回主目录
约束力方向与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1
一般问题
(复杂问题)
抽象与简化 分析求解
验证
基本问题:
(1)受力分析—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力 弄清被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2)平衡条件—建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作用在其上各力组成的力系 所应满足的条件。
(3)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工程中的各种问题。
2
返回主目录
第二章 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1 力 2.2 力偶 2.3 约束与约束反力 2.4 受力图 2.5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G
返回3主0目录
3)可确定作用点的约束
固定铰链: 约束反力FRA,过铰链中心。
大小和方向待定,用FAx、FAy表示
y
FAy
FA FAy
A
FAx
刚体的静力学与动力学
刚体的静力学与动力学刚体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指一类在力的作用下没有形变的物体。
刚体的运动可以通过静力学和动力学来描述。
本文将对刚体的静力学和动力学进行探讨。
一、刚体的静力学静力学研究的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的力学性质和规律。
对于刚体的静力学分析,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和定律。
1. 力矩力矩是刚体静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力对刚体产生转动的效应。
力矩等于力乘以作用点到旋转轴的距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M = F × d其中,M表示力矩,F表示力的大小,d表示作用点到旋转轴的距离。
2.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刚体静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描述了力矩的平衡条件。
根据杠杆原理,如果一个杠杆系统在平衡状态下,力矩的总和为零:ΣM = 0即所有力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3. 平衡条件在刚体的静力学中,平衡条件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条件。
根据平衡条件,刚体在平衡状态下,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力的合力为零,即ΣF = 0;(2) 力矩的总和为零,即ΣM = 0。
二、刚体的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学性质和规律。
对于刚体的动力学分析,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和定律。
1. 动量和角动量动量是刚体动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对于一个刚体,其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p = mv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
角动量是刚体动力学中与转动相关的物理量,对于一个刚体,其角动量等于惯性矩乘以角速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L = Iω其中,L表示角动量,I表示惯性矩,ω表示角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刚体动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力对物体的加速度产生的影响。
对于一个刚体,其受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3. 动力学定律刚体的动力学定律包括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
刚体静力学基础
工程力学
第一章 刚体静力学基础
刚体静力学以刚体为研究对象。所谓刚体,是受力时不变形的物体。刚体 静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和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 及其应用。刚体静力学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其它力学分支的基础。
本章介绍刚体静力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和力矩的概念,静力学公理 和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
6
哈尔滨师范大学-通用技术
工程力学
态保持不变。若拉力改成压力,则柔绳不 能平衡,就不能将其刚化。
公理五表明,变形体的平衡条件包括 了刚体的平衡条件。因此,可以把任何已 处于平衡的变形体看成是刚体,而对它应 用刚体静力学的全部理论。这就是公理五 的意义所在。
图1–13 刚化公理
1.3 力偶及其性质
● 力偶
图1–10表示了力的可传性的证明思路,其中 F2 F1 F 。显然,公理二及 其推论也都只适用于刚体而不适用于变形体。对于变形体,力将产生内效应, 当力沿作用线移动时,将改变它的内效应。
● 公理三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1–1)
Fx F k F cos
其中 、 和 是力 F 与各坐标轴的正向夹角,如图1–1所示。显然,力在轴上
的投影是代数量。
如已知力在各轴上的投影,则可将力沿直角坐标轴分解
F Fxi Fy j Fz k
(1–2)
如图1–2所示,计算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也可以使用二次投影法。 Fx Fxy cos F sin cos
平衡时,此三力的作用线必然交汇于同一点。简称三力汇交定理。
刚 体 静 力 学
刚体静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的普遍规律,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的普遍规律,即研究物体平衡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应该满足的条件。
即研究物体平衡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应该满足的条件。
在本篇的静力学分析中,我们将物体视为刚体。
在本篇的静力学分析中,我们将物体视为刚体。
刚体静力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 静力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 (1)刚体的受力分析;刚体的受力分析;(2)力系的等效与简化;力系的等效与简化;(3)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第一章刚体的受力分析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力的概念人用手拉悬挂着的静止弹簧,人用手拉悬挂着的静止弹簧,人手和弹簧之间有了相互作这种作用引起弹簧运动和变形。
运动员踢球,用,这种作用引起弹簧运动和变形。
运动员踢球,脚对足球的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和形状都发生变化。
的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和形状都发生变化。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使地球不断改变运动方向而绕着太阳运转。
力使地球不断改变运动方向而绕着太阳运转。
锻锤对工件的冲击力使工件改变形状等。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冲击力使工件改变形状等。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观察分析,逐步形成和建立了力的科学概念:观察分析,逐步形成和建立了力的科学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力的外效应,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力的外效应,物体形状的改变是力的内效应。
体形状的改变是力的内效应。
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内外效应决定于三个要素: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内外效应决定于三个要素:(1)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点。
;(;(力的作用点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位置。
力的作用位置,力的作用点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位置。
力的作用位置,实际中一般不是一个点,实际中一般不是一个点,而往往是物体的某一部分面积或体积。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B
A F
B
A F
BA
BA
A FCACF NhomakorabeaGG
C F
CA
10
公理2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 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论1: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 推论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 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三、平衡 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
线运动的状态。建立在地球上,并相对于地球不动的参
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它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7
四、静力学公理
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反复的 公理 实践所验证,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
解:以联轴器为研究对象。联轴器上的力有力偶矩M,四个螺栓的约束反 力,假设四个螺栓的受力均匀,则F1=F2=F3=F4=F,如图所示。由平面力偶 系平衡条件可知,F1与F3 、F2与F4组成两个力偶,与电动机传给联轴器的 力偶矩M平衡。据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
M − Fd − Fd = 0 M 2.5 F= = kN = 8.33kN 2d 2 × 0.15
26
§1–4 力的平移定理
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平移至刚体上任意一点,但同时 必须增加一个附加力偶,该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对该点之 矩。
M=?
揭示了力对刚体产生移动和转动两种运动效应的实 质。
27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用线汇交 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同一点,且 三力的作用线共面。(必共面,在特殊情况下, 力在无穷远处汇交——平行力系。)
考研复习—工程力学——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
解:取碾子为研究对象,取分离体并画简图。 画主动力。主动力有重力G和杆对碾子中心的拉力F。 画约束力。因碾子在A和B两处受到石块和地面的约束, 如不计摩擦,则均为光滑面约束,故在A处受石块的法向 力NA的作用,在B处受地面的法向力NB的作用,它们都沿 着碾子上接触点的公法线而指向圆心。 碾子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第1章 1.2 静力学公理 1.2.2 公理2 二力平衡公理
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 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 同一直线上,如图1-6所示,即 F1=-F2 (1-1)
图1-6
第1章 1.2 静力学公理
1.2.3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推论1:力的可传递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 用效果。如图1-7 推论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图1-20
第1章 1.6 约束与约束力 1.6.2 光滑接触面约束
不考虑物体间地摩擦,认为是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对物体的约束力作用在 接触点处,作用线沿接触面公法线方向指向物体。通常用N表示。如图所示
图1-21
第1章 1.6 约束与约束力 1.6.3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圆柱铰链约束包括中间铰链约束、固定铰链支座和活动铰链支座。 1.中间铰链约束 在机器中,经常用圆柱形销钉将两个带孔零件连接在一起,这种铰链只能称中间铰链 约束。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
训教 重点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和推论。 工程中约束类型及其受力特点。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
工程力学复习提纲
绪论一、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其效应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形状发生改变(即变形)。
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效应,叫做力的外效应。
(理论力学研究)力使物体发生变形的效应,叫做力的内效应。
(材料力学研究)。
第1章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理论一、基本概念刚体:不变形的固体(理想化的力学模型)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力的性质:力是矢量;力可沿其作用线滑移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果,所以力是滑移矢。
力的合成满足矢量加法规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静力学公里P-121. 二力平衡公里: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中,加上或减去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作用效应。
推论一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力是滑移矢。
)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作用于该点的一个合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由以这两个力的矢量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原理4.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它们的大小相等,指向相反,并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三、约束与约束反力P-21约束:限制物体运动的周围物体。
约束力:约束作用于被约束物体的力。
约束力性质:作用方向应与约束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约束类型(特点、约束反力的画法):柔性约束;光滑面约束;滚动支座;固定铰链;固定端(插入端)约束※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物体的受力分析包含两个步骤:(1)把该物体从与它相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解除全部约束,单独画出该物体的图形,称为取分离体;(2)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反力,这称为画受力图。
例题:P25-27 例4、例5、例6※练习:力的投影、合理投影定理P-15力的合成:力的多边形法则;投影解析法力矩及其性质:P17力偶:作用在同一平面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互平行而不重合的两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此公理揭示了最简单的力系平衡条件。 ·只在两力作用下平衡的刚体称为二力体或二力构件。
1.2.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The action of a given force system on a rigid body remains unchanged if another balanced force system is added to, or subtracted from the original system.
M o F = xFy - yFx =
2 m 5 3 kN- 0 m -5 kN = 17.32 kN m
例1-2 作用在齿轮上的啮合力Fn =1000N,节圆半径D=160mm, 压力角α=200,求啮合力Fn对轮心的力矩。
解法一 力臂 :
h Rcos Dcos / 2 M O( Fn ) = Fn h = PRcosa = 75.2(Nm)
和作用点如图所示。
解法一 力臂 : a 2 sin600 3m
Mo F = F a = 10 kN 3 m
= 17.32 kN m
解法二
计算力F的投影
Fx = - Fcos 600 = -5 kN
Fy = Fsin600 = 5 3 kN
作用点A坐标为(2,0),则由力对点的矩的解析表达式
解法二:利用合力矩定理
MO( Fn )= MO( Fr )+ MO( Ft ) = 0+( Ft R)= Ftcosa R = 75.2(Nm)
力解析表达式:
F Fx Fy
这里 Fx Fxi Fy Fy j 因此 F Fxi Fy j
------力解析表达式
空间力的解析表达式:
1.3.2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X h
X h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力的分 量是不相同的,如:
当坐标轴相互垂直时,力在坐 标轴上的投影与力的分量的大 小是相同
1.2 静力学公理 静力学公理是建立静力学理论的基础。
1.2.1 二力平衡公理 (principle of equilibrium of two force)
A free rigid body subjected to the action of two forces can be in equilibrium if, and only if, the two forces are equal in magnitude, collinear, and opposite in direction .
MO( F1 ) F1 OB F1 OAsin F1 sin OA Y1 OA
MO( F2 ) Y2 OA MO( R ) Ry OA
Ry Y1 Y2 MO( R ) RyOA= (Y1+Y2 )OA= Y1OA+Y2OA
MO( R ) MO( F1 ) MO( F2 )
说明: 1、此公理概括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表明作用 力与反作用力成对出现,并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无论物体做何种运动,该定律都适用。
1.2.5 刚化公理(principle of solidification)
If a freely deformable body subjected to the action of a force system is in equilibrium, the state of equilibrium will not be disturbed if the body becomes rigid.
1.4.3 力对点的矩的解析表达式
Mo Fx = - yFx
Mo Fy = xFy
Mo F = Mo Fx + Mo Fy
= xFy - yFx
此式即为力对点的矩的解析表达式。 在已知力的两个分量,和力作用点的坐标时,可以由上式进 行计算。
例1-1 求图中力F对O点的矩,已知F=10kN,方向
吊车梁的弯曲变形
1.1.2 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作用效应: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产生变形。
力的运动效应
力的变形效应
B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A
F
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牛顿(N) 千牛顿(kN)
1.1.3 刚体的平衡状态 是指刚体相对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推理 力的可传性
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 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
=
=
力的三要素可描述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力是有固定作用线的滑动矢量。
1.2.3 力的平形四边形法则 (the parallelogram law)
Two forces applied at one point of a body have their resultant a force applied at the same point and represented by the diagonal of a parallelogram constructed with the two given forces as its sides.
Rx F1x F2x
合力在坐标轴上的分量等于各力在同一坐 标轴上的分量之和。也可以描述为合力在
Ry F1y F2 y 某一轴上的投影等于。
1.4 力矩
1.4.1 力对点的矩
作用在扳手上的力使螺母绕轴转动 的效果完全由力F的大小F与力臂d 的乘积决定。
第一篇 刚体静力学(statics)
刚体静力学:研究刚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及其应用。
1 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
1.1 刚体与力的基本概念
1.1.1 刚体:在力的作用下任意两点的距离始终不变的物体, 称之为刚体。
例如,吊车梁的弯曲变形一般不超
过跨度(A、B间距离)的1/500,水
平方向变形更小。因此,研究吊车 梁的平衡规律时,变形是次要因素, 可略去不计。刚体静力学是研究变 形体力学的基础。
F2
F1
FR
F1
FR
F2
矢量表达式表为 FR=F1+F2
推理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当刚体受到同平面内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平
衡时,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
说明:1、此公理给出了力系简化的基本方法。 2、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力的合成法则,也
是力的分解法则。
例如,拉力F作用在螺钉A上,按此法则可将 其沿水平及铅垂方向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
3、力的合成是唯一,力的分解不是唯一
的。
1.2.4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the law of action and reaction)
To any action of one material body on another, there is always an equal and oppositely directed reaction.
说明:
1.此公理提供了将变形体看作刚体的条件。 2.刚体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 非充分条件。
1.3 力的合成、分解与投影 1.3.1 力的合成与分解
F1 F2 R 合成是唯一的
F1 F2 R
R F1 F2 F1 F2 分解不是唯一的 力沿指定方向分解 力沿垂直方向分解 ------正交分解
1.1.4 力系与平衡力系 力系:是指作用在刚体上的一群力。 平面力系:力的作用线分布 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称为 平面力系。
平衡力系:物体在力系作 用下处于平衡,我们称这 个力系为平衡力系。
在刚体静力学中,将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1. 刚体的受力分析。 2. 力系的简化:将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系用另 一个力系代替,而不改变原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则称此两力系等效或互为等效力系。用一个简单 力系等效地替换一个复杂力系对物体的作用,称为 力系的简化。 3. 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1.3.3 二力合成的解析表达
R F1 F2
F1 F1x i F1 y j F2 F2 x i F2 y j R Rx i Ry j
Rx i Ry j F1x i F1y j F2x i F2 y j F1x F2x i F1y F2 y j
定义力F对O点的力矩为:
Mo( F ) Fd O点称为力矩中心,简称矩心,d称为力臂。
力矩的符号规定为:力F绕O点逆时针转动为正,顺时针为负。
力矩的单位是牛·米(N·m)或千牛·米(kN·m)。
1.4.2 合力矩定理 汇交力系的合力矩定理:
Mo R Mo F1 Mo 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