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社会课后作业辅导2
人类与社会课后作业辅导2
第三章婚姻、家庭的产生与发展一、填空题1.婚姻能够分为两种类型,分为是功利型婚姻和内涵型婚姻;婚姻形态能够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无生气的婚姻、消极同趣味的婚姻、有生命的婚姻、全盘的婚姻、冲突性的婚姻。
2.婚姻的基础存有于生理基础、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3.婚姻的本质主要表现为其社会属性,是自然属性. 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4.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种社会组织,是通过男女结合而成的一种生活组织和血缘组织。
5.一夫一妻制的现代家庭是人类家庭发展的第四种形式,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存有的家庭形式,它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
二、选择题1.功利型的婚姻,男女之间是一种(D )。
A.交易关系 B.交换关系 C.平等关系 D.平行关系2.内涵型的婚姻,男女之间是一种(C )。
A. 交易关系B.交换关系C.互动关系D.平行关系3.血缘家庭是人类社会(B)社会组织。
A.第二个B.第一个C.第三个D.第四个4.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关系变化的根本动因是(C)。
A.人的思想道德观点B.人的生活条件变化C.生产方式的变化D.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三、名词解释1. 婚姻:P65婚姻是基于性爱基础之上的,为社会或国家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维持适合和解体的过程,即婚姻过程。
这样一个过程一般包括:择偶过程、嫁娶(男女结合)过程、维持适合过程、解体过程(离婚或自然解体)。
这个过程通过一定的仪式以及由婚姻所衍生的社会关系具体表现出来。
2. 普那路亚家庭:P73普那路亚家庭是人类的第二种家庭形式,产生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是群族婚制最发展、最典型的阶段——族外群婚制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绝对禁止集团成员之间的性交关系、婚姻关系,人们只能在集团外寻找性伴侣或婚姻配偶。
3. 一夫一妻制:P76一夫一妻制的现代家庭是人类家庭发展的第四种形式,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存有的家庭形式,它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
其产生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其特点是男子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和婚姻不可离异较牢固。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类与社会》练习题答案
《人类与社会》自测练习1-10第一章1.宇宙大爆炸是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推断出来的一个假设。
(F)2.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它占整个系统总质量的 99.9%。
(T)3.地球表层不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的区域空间。
(F)4.地球表层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五大要素构成。
(T)5.最古老的原始地壳大约出现在 37 亿年前。
(T)6.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近亲关系。
(T)7.猿与人都有A、B、O、AB等血型。
(T)8.劳动在猿变成人的过程中没有起到作用。
(F)9.爪哇猿人是白色人种的祖先。
(F)10.有人认为 20 万年前非洲的一个妇女是现今全世界人的祖先。
(T)11.据估算,一万年前,地球上原始人类约有一千万。
(T)12.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差异上。
(T)13.“农民工潮”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F)14.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域上是民族唯一最稳定的特征。
(F)15.中国汉语在历史地理条件影响下形成七大方言体系。
(T)第二章1.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T)2.狭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与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物质要素,即自然资源。
(F)3.资源具有社会效应性和稀缺性的两个重要特征。
(T)4.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技术如何进步,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总是固定不变的。
(F)5.社会资源是指人类创造的、除自然资源之外的其它所有资源的总称。
(T)6.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相对于地质年代而言不能再生的各种资源。
(F)7.人的需求可分为生存需求、享乐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三个层次,其中自我发展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
(F)8.当今世界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加得更快。
(F)9.控制人口的增长有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人口素质尤其是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人口的控制。
(T)10.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积极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策略。
人类与社会_国开学习网形考作业流程与答案
<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同学们,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共50分,考核项目包括:一、形考作业:共2次,各折合为形考成绩40分,总共折合成80分计入形考成绩;二、专题讨论:每章1次,共10次,要求你每2章完成1次,5次讨论共折合为形考成绩的20分。
也可以点击左侧任务栏中“形考任务”:一、形考作业(80分)形考作业为2次。
第1章至第5章1次,在第5周发布,开放6周,第10周关闭。
第6章至第10章1次,在第13周发布,开放6周,第18周关闭。
二、专题讨论(20分)本课程共提供了10个话题供讨论,要求你每2章完成1次,共5次,5次专题讨论共折合课程考核总分10分。
以下为各章的讨论主题,请点击进入讨论。
附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1. 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A. 伽莫夫B. 哈勃C. 康德D. 爱因斯坦2.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英语B. 阿拉伯语C. 汉语D. 俄语3. 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动荡B. 瘟疫流行C. 文化上的不适应D.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4. 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A. 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B. 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C.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D. 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5. 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
A. 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B. 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C. 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D. 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6. 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A. 廉价性、实用性B. 再生性、广泛性C. 社会效应性、稀缺性D. 可获得性、可交换性7. 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A. 人力资源B. 土地资源C. 矿产资源D. 森林资源8.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人类与社会课后作业辅导1 共5页
2、民族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产生的,一个民族也会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第一章人类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 1、哈勃定律揭示:对于我们地球观点来说,离我们愈遥远的星体远离我们而退行的速度 越快 ,也即星体背离地球逃离的速度与其距地球的远近成反比 2、太阳系星云假说”认为:太阳系是由空间弥漫的星云物质 相互聚集而形成 太阳行星 等各种不同的天体的。
在引力作用之下, 3、在原始大气圈中,由于受火山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 的含量却非常低,生命的过程受到极大抑制,但在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先锋植物如蓝藻 出现后,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合成碳水化合物而释放氧气 ,为后期高等生物的出现创造了一个必要的富氧环境。
的浓度很高,而氧气4、经人类学家多年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从猿到人的发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六个阶 段。
第一步骤,经历了 腊玛古猿、南方古猿 两个阶段;第二个步骤经历了 早期直立人 、晚期直立人 、 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四个 阶段。
5、工业革命爆发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对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了深刻 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人口死亡率下降、诱发人口出生率下降6、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显示,世界人口的第一个 10亿用了 100万年 年;第二 个10亿用了 100多年;第三个 10亿用了 30 年;第四个10亿 用了 15 年;第五个 10亿用了 12 年; 第六个10亿用了 12 年。
7、自黑龙江的瑷珲 (今黑河市)到云南 腾冲 人口分布区域差异的一条最基本分界线。
一线,是显示我国 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 交流 劳动 是语言产生的惟一源泉, 汉语8、语言是人们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 ,特别是 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
一般认为, 语音、意义 是语言的两大组成部分。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是 二、选择题 1、日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C )o A 、英语B 、阿拉伯语C 、汉语D 、俄语下趋于消亡。
人类与社会答案
B、几十万千克/立方厘米—几百万千克/立方厘米
C、几千亿千克/立方厘米—10000亿千克/立方厘米
D、 200000亿千克/立方厘米以上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C
4、()是一种质量很小的星体,俗称扫帚星。(难度系数:1.00)
A、行星
B、卫星
C、彗星
D、 流星体
A、正确
B、错误
C、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
9、现在智力资源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资源。()(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
5、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存发展将逐渐拜托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
A、正确
B、错误
C、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B
6、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难度系数:1.00)
A、正确
B、错误
C、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
三、多项选择
2、太阳系的构成主要包括()。(难度系数:1.00)
A、太阳
B、恒星
C、行星和卫星
D、 彗星和流星体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D
A、扩大环保宣传
B、切实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
C、加大环境治理投入
D、 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技术
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D
一、单项选择
11、自家庭产生以来,存续时间最长、实行范围最广、对社会影响最大的家庭形式是()。(难度系数:1.00)
保定电大人类与社会课后练习题答案1
《人类与社会》综合复习题一填空1.“哈勃定律”揭示:对于我们地球队观测点来说,离我们愈遥远的星体远离我们而退行的速度越快,也即星体背离的速度与其距地球的远近成正比。
---退行的速度越快--------------------距地球的远近2.太阳系“星云假说”认为:太阳系是由空间弥漫的原始星云物质在引力作用之下,相互聚集而形成太阳、行星等各种不同的天体的。
--------------天体的形成3.工业革命爆发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对人口的增长也带来的了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人口死亡率下降、诱发了人口出生率下隆。
------------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下降4.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显示,世界人口的第一个10亿用了100年;第二个10亿用了100多年;第三个10亿用了30年;第四个10亿用了15年;第五个10亿用了12年;第六个10亿用了12年。
-----每增长十亿人所用的时间在缩小5.语言是人们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的外壳。
----------可以用记号,姿势,手势,符号。
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
它的作用是交流思想,感情。
它的本质是人类思维的物质的外壳。
劳动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人们通过语言来更好地交流劳动经验,它是由马克思决定的,声音和意义是语言的两大组成部分。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是汉语。
-----音译结合体6.地球被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圈层7.地球表层环境的构成从要素上看,有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五大要素。
-----------五个要素是地貌,气候,生物,土壤,水文8.地球表层环境在空间位置上正处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这四大圈层的交界之处,它的物质构成也就包括了四大圈层的物质成分。
-----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9.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国开《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形考任务2辅导资料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形考任务2说明:形考任务2是“第七章社会政策与人类行为”教学结束后的形成性考核。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著名的概念是:()。
A.自我C.生理需要D.超我2.在现代工业社会中,O家庭越来越普遍,扩大家庭越来越少。
A.核心家庭8.联合家庭C.单亲家庭D.丁克家庭3.就我国而言,正式的学校产生于()。
A.夏朝B.唐朝C.明朝D.清朝4.人的行为有很多种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
按照是否合乎(),可以将人的行为划分为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
A.需要B.规范C.逻辑D.规律5.赋权理论是一个比较激进的流派,认为案主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的制度性隙碍8.案主的个体性错误C.案主的社会地位低D.案主的无意识6.性别歧视者常犯的错误是以偏盖全,过分强调:OA.生理性差别B.心理性差别C.社会性差别D.环境差别7.社会政策研究的正式渊源始自于1837年()学者组织的“社会政策研究会”。
A.美国8.德国C.英国D.中国8.美国社区研究中的代表人物一一林德夫妇的代表作是:()。
A.《社区与社会》B.《小城镇研究》C.《人文区位学》D.《中镇》9.优势视角的核心概念是:()。
A.机遇B.赋权C.优势D.生态10.在对正式结构组织的研究中,()是一种核心研究对象。
A.科层制B.公司制C.首长负责制D.非政府组织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晏阳初B.梁漱溟C.费孝通D.吴文藻2.“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目标可以解析为:()。
A.强化性别意识B.注重性别分析C.维护性别公正D.推动性别发展3.美国社会学家伊恩•罗伯逊将学校的主要功能归纳如下:()。
A.传播文化C.发展自我4.以下各项中体现自然环境对人类影响的有:()。
A.愚公移山B.南方人细腻,北方人豪放C.沙尘暴令“北雁南飞”D.精卫填海5.男性歧视的主要表现有:()。
人类与社会 国开学习网形考作业流程及答案
<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同学们,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共50分,考核项目包括:一、形考作业:共2次,各折合为形考成绩40分,总共折合成80分计入形考成绩;二、专题讨论:每章1次,共10次,要求你每2章完成1次,5次讨论共折合为形考成绩的20分。
也可以点击左侧任务栏中“形考任务”:一、形考作业(80分)形考作业为2次。
第1章至第5章1次,在第5周发布,开放6周,第10周关闭。
第6章至第10章1次,在第13周发布,开放6周,第18周关闭。
二、专题讨论(20分)本课程共提供了10个话题供讨论,要求你每2章完成1次,共5次,5次专题讨论共折合课程考核总分10分。
以下为各章的讨论主题,请点击进入讨论。
附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1. 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A. 伽莫夫B. 哈勃C. 康德D. 爱因斯坦2.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英语B. 阿拉伯语C. 汉语D. 俄语3. 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动荡B. 瘟疫流行C. 文化上的不适应D.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4. 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A. 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B. 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C.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D. 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5. 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
A. 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B. 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C. 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D. 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6. 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A. 廉价性、实用性B. 再生性、广泛性C. 社会效应性、稀缺性D. 可获得性、可交换性7. 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A. 人力资源B. 土地资源C. 矿产资源D. 森林资源8.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人类与社会课后作业辅导3
人类与社会课后作业辅导3第五章城市化、工业化与乡村社会一、填空题1、以渔牧业、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为标志,人类先后开始了历史上两次社会大分工。
2、早期的城市主要有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业贸易等功能。
3、如果城市的离心扩展,一直与建成区保持接壤,并连续渐次的向外推进,这种城市化类型为_外延型城市化__。
4、_西亚__、中美洲____和_中国___是人类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
5、一般来说,乡村社会中的习俗风情,总是在特定的_农业文明___中孕育产生的。
6、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人口的比重下降到_20%___以下,农业投入占农业净产值的比重上升到40%____,就属于现代农业范畴。
7、在封建社会中,手工业主要以分散的个体家庭为生产单位,我们称之为_家庭手工业___。
8、工场手工业是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主要形式,是以_劳动分工___和_手工技术___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
9、工业革命首先在十八世纪的_英国___发生。
二、选择题1、下列时段中,(C)是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
A.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4500年B. 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C.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D. 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200年2、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这种情况被称为(A)A.离心型城市化B.向心城市化C.职能城市化 C.外延型城市化3、“难道你不知道田地是国家的生命吗?”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B)。
A.土地应该属于国有B.农业是国家的最根本产生C.应该发展国有农业 C.农田赋税是国家收入的唯一来源4、第(C)次社会大分工后不久,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商人开始出现了。
A.一B.二C.三D.四5、资本主义历史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B)的英国。
A.1823B.1825C.1936 C.1847三、名词解释1、城市:P127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为前提,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类与社会(本)》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类与社会(本)》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形考作业2
(一)选择题(选出下列备选项中的一项,把字母填在括号内。
每题1分,共25分)
题目1
1. 与封建时期的中国不同,16世纪以来的西欧通常奉行()政策。
选择一项:
a. 重商主义
题目2
2.对世界商业与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引起了所谓商业革命的是()。
选择一项:
a. 地理大发现
题目3
3. 人类实现从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的突破性变革。
选择一项:
a. 动力系统
题目4
4.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自由飞行的是美国人()。
选择一项:
c. 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
题目5
5.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自主性的根本条件和主要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独立的产权
题目6
6. 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最原始的宗教是()。
选择一项:
b. 崇拜自然
题目7
7. 世界三大宗教是()。
选择一项:
b.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题目8
8. 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的宗教是()。
专题二教育与人社会课后作业习题二
1.社会生产力在哪些方面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又在哪些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之根,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他影响着社会其他要素的发展水平。
教育也不例外,无论是举办教育所需要的物质资源,还是精神资源,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基础,同时又对教育的发展提出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越高,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越好,对教育的要求也就越高。
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的发展要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为依据。
一方面,已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教育得以发展的现实基础,任何教育的发展都无法脱离生产力这一现实基础。
但生产力是处于动态变化发展中的,任何阶段生产力所达到的水平都只是暂时的。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也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教育只有根据生产力发展所提出的要求进行发展,才能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剂”,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已有的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要求之间,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着现实的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
生产力为教育发展所提供的基础和可能的双重影响,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1)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规格;(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的发展也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化。
教育的生产力发展功能: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可以通过三个层次:(1)通过普通教育的层次,包括中小学教育;(2)专门的、职业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3)职后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对科学技术的生产主要通过两个方面:(1)教育传播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技术,实现科学文化和技术的再生产;(2)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人类与社会课后作业辅导4
第七章宗教、民俗与社会生活一、填空题1、宗教产生和发展一般经历了自然宗教、古典宗教和现代宗教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2、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人类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只是发展到新人阶段之后,才出现了宗教的萌芽。
3、自然宗教是人类处于恶劣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自然界的沉重压迫之下,将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
4、古典宗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出现,社会分工的扩大和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则是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5、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6、民俗指的是文化积淀,他是在社会中“约定成俗”的。
7、使用工具获得产品的习惯、社会生活的习惯、语言交流的习惯的形成,是个体习俗化的三个主要方面。
8、在社会生活中,民俗提供了人们所要遵守的一般性的行动规范,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加以控制。
9、节庆民俗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历史积淀。
10、游艺民俗的范围很广,包括民间舞蹈、民间体育竞技、民间工艺美术等。
他的最大特征是娱乐性。
11、衣、食、住、行等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既满足了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交互作用,就造成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的较大差异。
二、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最原始的宗教是(A)。
A.崇拜自然B. 崇拜偶像C. 崇拜神灵D. 崇拜祖先2、古典宗教产生的更本原因是(C)A.阶级的出现B.社会分工的扩大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人类抽象思维力的提高3、世界三大宗教是(D)。
A.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B.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C.神道教、佛教、伊斯兰教 C.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名词解释1、自然宗教:P188 自然宗教是人类处于恶劣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自然界的沉重压迫之下,将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
电大《人类与社会》网上形考二参考答案电子教案
电大《人类与社会》网上形考二参考答案形考二参考答案二、简答题1、简述现代交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每一项进步必然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世界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变革性进步。
(3)现代交通的进步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2、“雅尔塔体制'"对于世界政治有何意义?雅尔塔体制是战后大国之间达成的对世界政治秩序重新安排的协议和谅解,这一体制虽让奠定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的基础,客观上减弱了美苏之间激烈对抗的程度,使战后的世界政治秩序获得了相对稳定。
但是,这一体制又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严重地侵犯了广大中小国家的主权,损害了中小国家的利益,成为战后世界政治局勢紧张和动荡的根源。
3、什么是民俗?它是如何形成的?民俗,一般指由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民情风俗或民间习俗。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情风俗都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在人们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而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在俗民群体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一种行为习惯经过社会生活实践的陶治,逐步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和接受,取得了俗民群体的“共识”,从而成为大家有意无意所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这样,民俗就得以生成。
民俗生成后,就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俗规则,反过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制约作用,并成为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
4、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和基本原则。
世界置易组织主要有三大职能:(1)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2)组织多边贸易谈判(3)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
为了履行这三大职能,世界贸易组织确定了以下基本原则:(1)非歧视原则;(2)市场开放原则;(3)公平贸易原则:(4)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
5、如何认识文化冲突的意义?文化冲突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类与社会课程平时作业(1)
上交时间:收缴人:班主任(第1-4章)第一章人类的产生与发展人类一直在探索自己起源的奥秘。
地球是人类诞生摇篮,要了解人类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应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地球表层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其次,要了解人类起源演化的脉络。
本章的重点是地球的生态环境、生态平衡、人口的发展和迁移。
本章的难点是种族问题和民族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下列名词:宇宙大爆炸、大气圈、地壳、民族、种族简答题:1.同一个民族应具备哪些特征?民族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2.简述地表环境的演化历史。
论述题:1.地球表层环境在物质组成和要素组成上包括哪些内容?2.地表环境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3.世界人口及我国人口的分布具有哪些规律?原因是什么?第二章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一、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本章的主要内容涉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问题,了解资源的内涵、外延、分布、分类,了解社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影响,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必要性,以及我们的对策。
本章的重点应掌握资源的含义、分布,我国资源的概况,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所存在的资源问题。
本章的难点是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下列名词:人力资源、气候资源、赤潮、沙尘暴简答题:1.人口的过度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哪些不利的影响?2.什么是资源?为什么资源的外延是不断扩展的?3.我国21世纪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目标和对策措施是什么?4.我国21世纪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目标和对策措施是什么?论述题:1.为什么说,在当今世界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问题中,人口问题是最根本的?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第三章婚姻、家庭的产生与发展一、本章的重点、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婚姻、家庭的基本含义和它的本质,了解婚姻、家庭的历史发展情况,知道人类的婚姻与家庭是不断发展的,婚姻和家庭的模式也是不断变化的,以利确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
国开人类与社会第2章章节自测试题及答案
国开人类与社会第2章章节自测试题及答案本文将为您提供《国开人类与社会》第二章节的自测题及答案。
请注意,为了保证全文表达流畅和节省篇幅,题目不会重复出现。
下面是自测题及答案:自测题:1.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简要介绍每个阶段的特点。
2. 什么是社会演变?列举三个社会演变的例子。
3. 解释社会的组成要素是什么?4. 什么是社会制度?举例说明。
5.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6. 什么是社会生活?它包括哪些方面?7. 人类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请列举至少三个方面。
8. 解释社会的功能是什么?至少列举三个社会功能。
9. 什么是社会结构?它包括哪些层次?10. 解释社会变迁是什么?列举三个社会变迁的例子。
答案:1.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简要介绍每个阶段的特点。
答: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分为狩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等主要阶段。
狩猎采集社会是最早的社会形态,人们依赖自然环境采集食物,并居无定所。
农业社会是农业兴起后的社会形态,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并养殖动物,社会经济逐渐发展。
工业社会是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形态,以机械化生产为特征,工业成为经济的主要动力。
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形态,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2. 什么是社会演变?列举三个社会演变的例子。
答:社会演变是指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社会演变可以包括政治制度变迁、经济结构变迁和文化观念变迁等方面。
举例来说,中国的社会演变可以包括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发展等。
3. 解释社会的组成要素是什么?答:社会的组成要素包括人口、利益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人口是社会的基础要素,没有人口就没有社会。
利益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中相互联系的一种关系,通过利益关系可以形成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
社会结构是社会中人们的相互关系和地位分配的总体组织,它包括社会层次、社会角色和社会组织等方面。
人类与社会形考二
《人类与社会》形考二一、单选1.与封建时期的中国不同,16世纪以来的西欧通常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2.对世界商业与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引起了所谓商业革命的是(地理大发现)。
3.人类实现从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动力系统)的突破性变革。
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自由飞行的是美国人(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
5.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自主性的根本条件和主要标志是(独立的产权)。
6.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最原始的宗教是(崇拜自然)。
7.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8.15世纪前后,(黄金)是当时国际间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全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10.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1.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12.1968年,苏联以保卫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为借口,公然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阵营最终解体。
13.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是在(1990)年10月。
14.早在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基础,获得印度方面的赞同。
15.当今世界,随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激化,(恐怖主义)已成为危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16.在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中,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欧洲联盟)。
17.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式、防御性的现代化,它的起点是(洋务运动)18.人类社会出现现代化变革的前提条件最早是在西欧、主要是在(英国)出现的。
19.(2001)年11月11日,在阿联酋的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对“知识经济”首次给予了明确的定义。
国家开放大学河北01233《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二作业资料
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二复习题(带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号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号后再下载!
【题号】
1. 与封建时期的中国不同,16世纪以来的西欧通常奉行()政策。
a. 重商主义
b. 重本轻末
c. 闭关锁国
d. 抑商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重商主义
【题号】
2.对世界商业与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引起了所谓商业革命的是()。
a. 地理大发现
b. 贵金属的开采
c. 殖民扩张
d. 商品流通量的扩大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地理大发现
【题号】
3. 人类实现从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的突破性变革。
a. 自动化装置
b. 动力系统
c. 蒸汽机
d. 转向装置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动力系统
【题号】
4.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自由飞行的是美国人()。
a. 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
b. 季雯
c. 杜蒙
d. 齐柏林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
【题号】
5.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自主性的根本条件和主要标志是()。
a. 成为市场主体
b. 独立的产权。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2)
一、期末复习相关问题的说明(一)有关考试形式:半开卷1.操作方式:一张A4纸,手写上你考试需要的内容。
不能复印,不能打印。
进入考场只能带上这张自己整理好需要内容的A4纸。
2.这种考核形式要达到的目的:(1)使同学们能自己学会整理所学内容,下面的期末复习指导是在做引领。
自考学生的启示。
(2)引导同学们制作(这张A4纸)学习卡片。
在读以后书籍的过程中,能把主要内容摘录下来。
3.请老师不要做标准答案(这是对学生学习和思考权利的剥夺),同学们应该自己动手。
若发现某考点的答卷雷同,学校将以作弊论。
(二)期末复习指导的解读:1.试卷设计依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
囿于考试形式的限制,一门学科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时难以全部设置在试题中。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课程期末考试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线,适度考核学生对该学科知识和理论的应用能力。
试题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命题,期末考试形式为半开卷,卷面100分,以70%记入总成绩。
希望同学们认真、全面复习。
2.题型如下: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辨析题:5题,每题4分,共20分;论述题:2题,每题16分,共32分;案例分析题:1题,共18分。
3.针对性应试策略及答题方法解析:基本解读是,通过容易得高分难。
好在练习题都在网上了,如果平时认真学习,期末考核不会陌生。
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核基础知识。
网络课程的每章后面,都有练习题及答案,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这类问题。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考试时看题目要仔细,练习题中出现的题目,在试卷上可能会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备选答案ABCD的顺序可能会换一下。
辨析题:考核的是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基本思路是先判断正确与否,然后说明理由。
基本上每套试卷从判断这一个环节,以错误居多,每套试卷中也都有正确的。
无论正确错误,都要说明理由。
由于采用的是半开卷,没有专门设置名词解释题,而任何课程的基本名词都应该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婚姻、家庭的产生与发展一、填空题1.婚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为是功利型婚姻和内涵型婚姻;婚姻形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无生气的婚姻、消极同趣味的婚姻、有生命的婚姻、全盘的婚姻、冲突性的婚姻。
2.婚姻的基础存在于生理基础、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3.婚姻的本质主要表现为其社会属性,是自然属性. 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4.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种社会组织,是通过男女结合而成的一种生活组织和血缘组织。
5.一夫一妻制的现代家庭是人类家庭发展的第四种形式,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形式,它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
二、选择题1.功利型的婚姻,男女之间是一种(D )。
A.交易关系 B.交换关系 C.平等关系 D.平行关系2.内涵型的婚姻,男女之间是一种(C )。
A. 交易关系B.交换关系C.互动关系D.平行关系3.血缘家庭是人类社会(B)社会组织。
A.第二个B.第一个C.第三个D.第四个4.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关系变化的根本动因是(C)。
A.人的思想道德观念B.人的生活条件变化C.生产方式的变化D.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三、名词解释1. 婚姻:P65婚姻是基于性爱基础之上的,为社会或国家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维持适应和解体的过程,即婚姻过程。
这样一个过程一般包括:择偶过程、嫁娶(男女结合)过程、维持适应过程、解体过程(离婚或自然解体)。
这一过程通过一定的仪式以及由婚姻所衍生的社会关系具体表现出来。
2. 普那路亚家庭:P73普那路亚家庭是人类的第二种家庭形式,产生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是群族婚制最发展、最典型的阶段——族外群婚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绝对禁止集团成员之间的性交关系、婚姻关系,人们只能在集团外寻找性伴侣或婚姻配偶。
3. 一夫一妻制:P76一夫一妻制的现代家庭是人类家庭发展的第四种形式,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形式,它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
其产生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其特点是男子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和婚姻不可离异较牢固。
四、简答题1.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P65答:婚姻的本质上是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性是婚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但非全部,婚姻除了她的自然属性还有其他的规定性。
这些规定性主要表现为有法律和习惯所固定下来的夫妻关系和姻亲关系等表现为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的统一是男女双方的人格的同一化过程。
婚姻的本质主要通过她的社会属性表现出来。
2. 家庭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家庭功能特征是什么?P71答:家庭的主要功能有:(1)满足性生活的需要和性生活的社会控制功能。
(2)生育子女繁衍后代。
(3)为家庭成员提供经济的支持。
(4)为家庭成员提供感情的保证。
(5)消磷的功能。
(6)社会稳定的功能。
家庭功能的特征有:(1)家庭功能的多面性。
(2)家庭具有满足个人和社会最基本需要的功能。
(3)家庭可以独立地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
3. 现代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有哪些特征?P76答:现代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是人类家庭发展的第四种形式,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形式,它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
其特点是(1)男子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
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中,丈夫在家中掌握了经济大权,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夫权”。
(2)婚姻不可离异。
一夫一妻制的家庭较之对偶家庭牢固得多,持久得多。
4. 当代社会婚姻家庭主要出现了哪些变化?P78答:(1)当代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如结婚年龄普遍推迟不婚族增加;同居试婚更为常见;配偶双方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年龄外貌不在有模式;婚姻双方关系更为平等;离婚率增高等。
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核心家庭比率上升,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并存,单亲家庭、不完整家庭大量增加,家庭结构简单化规模小型化。
家庭功能发生变化:家庭功能的社会化,部分家庭功能强化,部分家庭功能弱化,家庭功能向社会转移。
五、论述题面对当代社会婚姻家庭的变化,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婚姻家庭观?答: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组织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人类的婚姻家庭出现了多种形式,并表现出不同特点。
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关系变迁的根本动因。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婚姻家庭关系呈现多种变化我们认为因该树立这样的正确的婚姻家庭观:l、独立、弹性的夫妻角色规范。
中国女性(主要是城市女性)在家庭中所享受的民主、平等地位,标准曾经令许多发达国家的妇女羡慕。
在职业流动频繁、社会变动剧烈的今天,社会更应推祟角色的独立和弹性、夫妻角色不固定化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对换”或“反串”。
性别角色的双性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潮流。
已婚男女只有不拘泥于传统、不为固定的两性角色规范所束缚,在顺应社会变革的进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性别角色,增加独立自主性和角色的弹性,才能真正实现夫妻的平等伙伴关系和两性的全面发展。
2、多元、开放的生活方式和态度随着文化市场的全面开放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余暇追求和生活方式趋向多元、开放。
政治对个人私生活行政干预的减少,也使个人生活开始和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相分离。
个人的隐私权为社会所逐渐认可,人们对自己的人生设计更多样、生活方式的选择更自由,夫妻双方的相互关系也更具独立空间、更宽松。
婚前财产公证或约定制、试婚同居、独身不婚、周末夫妻、“丁克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同性恋、婚外恋和家庭内离婚等已为众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和文化程度较高者所宽容、接受或实践。
社会态度趋向宽容和理性,道德不再成为束缚个性、压抑人性的政治教条、纪律棍子,这无疑是社会文化开明、进步的演绎。
然而,新时期的婚姻家庭道德在注入了以个体本位为特征的现代价值的同时,不可忽视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无论是追求个人幸福、张扬个性自由还是保留个人隐私,都有一个“度”的界限,即不能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
拐卖婚、婚外性关系、重婚纳妾和家庭暴力等就不属于应保护的个人隐私或无须法律、道德干预的范畴。
当然,道德、法律建设不仅在修订规范时要注入新价值,使道德、法律规范不仅警示人、制约人,更要发展人、完善人。
并通过强化灌输力度和改善灌输艺术来唤起和培养人们内在的道德、法律意识,逐渐便道德、法律规范的遵循更多地依赖个人的自觉履约。
3、幸福主义为主导的婚姻价值观以往家庭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婚姻伦理文化更强调夫妇的家庭和社会责任。
爱情并非是婚姻的本质要求,性快乐更是与资产阶级享乐主义和性欲至上同义。
离婚则不仅被视作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且影响当事人的职业前程和声名。
随着政治因素对婚姻影响的消弥、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姻的爱情含量递增,爱的承诺不仅是同一个屋檐下的经济保障和性义务,而且是感情专一的心理承诺,是个人感受的满足和幸福。
以幸福主义为导向的婚姻价值观的推祟,将使社会更关注婚姻的内在品质而并非仅是它的完整外壳,婚姻质量才是婚姻稳定最重要的前提和保障。
只有婚姻质量提高了,婚姻当事人的自我感觉幸福了,夫妻关系才可能稳定长久。
随着性科学的普及和性文化环境趋向现代、开化性在个人身心和夫妻生活中的价值己为越来越多的已婚男女所肯定,正在日益恢复其本来的、自然的生命存在。
性快乐的原则使更多的婚姻当事人从以往违反人性的禁欲主义文化中解放出来,更坦然自如地追求生命乐趣和个人幸福。
越来越多的已婚男女日渐意识到性在促进身体健康、享受生命乐趣、体验异性关爱和增添婚姻凝聚力方面无可替代的独特功用。
而只有在性快乐和幸福主义原则被社会所普遍认同,更多的婚姻当事人不再忌讳自己的“性”趣盎然和“性”致勃勃,并自然放松地投入性互动,营造、体悟和享受性快乐,才能不断改善夫妻的性生活质量,让婚姻生活更具生命力、更幸福美满。
此外,夫妻的冲突和战争无疑对孩子的福利和心理具有负面影响;父母婚姻的不幸福也将降低子女的幸福感。
与其让子女在父母唇枪舌战、视同路人的完整家庭中战战兢兢地度日,不如在宁静、温馨的单亲或再婚家庭中放松、愉快地生活。
感情破裂的婚姻从形式上看是完整、稳定的,但实际上却潜伏着矛盾、隐藏着危机,不稳定的系数更大。
上述观点将获得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同社会对离婚的否定评价和法律限制也将减少,当事人出于经济、舆论等考虑或惩罚、报复等心态而苦守围城的凑合意识不断淡比。
因此,有责主义和限制离婚的立法建议,无疑与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相悖。
而无过错离婚原则、让婚姻更自由的制度以及好聚好散的文明离异方式将日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认同。
第四章阶级、阶层与国家一、填空题1.马克思指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阶级消亡首先必须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3.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分配(收入)结构、文化结构、及管理结构是决定阶层划分的主要经济和社会因素。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
5.国家职能是由国家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一般可以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6.根据国家经济基础和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人类有史以来的国家划分为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基本类型。
7.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资本主义法律体系得以在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
这一法律在形式上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大法系。
8.法律的作用可以区分为法律对人的作用和法律对社会关系的作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9.战争的正义性___与_非正义性__是判断战争性质的基本依据。
二、选择题⒈阶级产生的前提条件是(B)。
A.生产关系的变化B.生产力的发展C.道德关系的破坏D.私有制的产生⒉社会阶层划分的基础是(A)A.职业划分B.收入水平C.社会地位D.经济地位⒊国家的本质是(B)A.公共事物的管理B.阶级统治C.调和阶级关系D.保护国民安全4.判断战争性质的基本依据是(B)A战争的结局B.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C.战争的力量对比D.战争各方军事力量对比三、名词解释1. 阶层:P87 阶层通常指同一阶级中因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的不同或谋生方式不同而区分的社会集团。
阶层是随着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
不同阶级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
2. 国家:P97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
3. 法律:P105 法律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它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它应当是通过利益调整从而实现社会正义的工具。
4. 英美法系:P109英美法系又称英吉利法系、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的普通法、平衡法和制定法为基础,融入罗马法、教会法以及中世纪商法的若干原则而逐步形成的一个世界性的法律体系,是在英国对外贸易、军事侵略、殖民统治和强制推行英国法的过程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