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产业竞争力分析和建议

合集下载

银行竞争分析报告

银行竞争分析报告

银行竞争分析报告1. 引言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动,银行的竞争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当前银行竞争状况的分析,为银行业务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市场概况目前,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市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我国银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银行业的总资产规模逐年增长。

大型银行在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小型银行也在不断努力迎头赶上,市场份额逐渐扩大。

2.2. 金融科技的崛起金融科技对银行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支付的普及,非银行机构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在金融领域崭露头角。

这些公司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对传统银行的市场份额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2.3. 金融产品多样化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业务的多样化也成为了竞争的焦点。

传统的储蓄、贷款、信用卡等业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银行开始推出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如理财、基金、保险等。

这些新产品进一步增加了银行之间的竞争。

3. 竞争对手分析3.1. 大型国有银行大型国有银行在银行竞争中一直起到主导作用。

这些银行拥有庞大的资金储备和广泛的分支机构网络,具备强大的市场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然而,由于其体制性质和管理层次相对较高,这些银行在创新和响应市场变化方面相对较慢,这给了其他竞争对手以机会。

3.2. 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大型国有银行的补充,也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这些银行通常规模较小,更加灵活迅捷,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不过,由于资源有限,城市商业银行在与大型国有银行的竞争中仍然面临一定的压力。

3.3. 互联网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用户。

这些公司通常采用线上平台进行业务操作,与传统银行相比,它们的运营成本更低,服务更加个性化。

中国本土银行业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

中国本土银行业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

中国本土银行业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中国的银行业在近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市场,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界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竞争的重要角色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中国本土银行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了我们关注的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本土银行业的优势。

中国的银行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具有以下的优势:1. 相对完善的网络体系和覆盖率:中国的银行业网络体系较为完善,网络覆盖率也较高。

尤其是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其网络体系的覆盖率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2. 强大的资本实力:由于中国国内的预存款和储蓄率较高,加上外资尚未对中国银行业形成威胁,使得中国的银行业资本实力比较强大。

3. 高效的贷款业务:中国的银行业在提供借贷业务上效率很高。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各行各业的投资需求都非常强烈。

中国银行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为客户提供了高效、稳定的贷款服务。

以上三个优势可以说是中国本土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几个方面,中国的银行业优势明显,这也是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上难以与其抗衡的原因之一。

不过,中国本土银行业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

如果不加以改变,这些局限性将会影响到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

1. 监管不严:作为一家银行,要想在市场上获得优势,其监管力度也必须加强。

在中国,银行监管方面存在不足,对一些违规行为的处理也存在不少问题。

2. 产品创新不足:相对于外资银行和其他行业企业来说,中国本土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缺乏创新的产品会降低银行的竞争力,这也是银行业发展的困境之一。

3. 人才储备不足:中国银行业人才储备不足也是其竞争力不足之一。

目前中国银行的大部分员工尚未接受过专业的金融培训,对于一些高端的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能力相对欠缺。

为了提高中国本土银行业的竞争力,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以实行的改革意见:1. 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旗下银行的资本实力。

《中国银行某分行发展的PEST分析及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分析6100字》

《中国银行某分行发展的PEST分析及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分析6100字》

中国银行某分行发展的PEST分析及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分析目录(1)政治和法律环境分析 (1)(2)经济环境分析 (2)(3)社会环境分析 (3)(4)技术环境分析 (4)竞争模型分析 (5)(1)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5)(2)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6)(3)购买者议价能力 (6)(4)替代品的威胁 (6)(5)同业竞争对手 (7)(1)政治和法律环境分析一是鼓励银行业开放竞争。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全球化与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间竞争日益加剧,监管政策频繁调整,客户需求不断升级。

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尤其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新的市场规则及竞争形态的形成,给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

经济增长保持韧性,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中国银行业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监管规则更为完善、防范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双向开放进程加快、金融创新向纵深发展。

中国银行枣庄分行立足枣庄当地进一步发挥银行集团国际化、多元化优势,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二是金融监管不断强化。

近年来,商业银行监管政策整体趋严,先后出台关于委托贷款、流动性风险管理、资产业务管理、大额风险暴露、高管履职回避、及互联网类金融管理等一系列文件办法与指导精神,规范银行业务经营,限制广义同业资金吸收,提高了商业银行对核心资本及流动性要求,回归银行经营本源,通过银行业协会等引导银行强化自律管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提高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市场行为监管,落实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强化监管协调,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存款风险规避机制和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以完善商业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形成立体化、多层次银行监管体系。

银行竞争分析揭示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和市场份额

银行竞争分析揭示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和市场份额

银行竞争分析揭示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和市场份额在当今快速发展的金融行业中,银行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银行需要了解自身的竞争对手,并对市场份额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将通过分析各种竞争因素,揭示银行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和市场份额。

一、竞争对手分析1. 银行规模银行规模是评估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型银行通常具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可以打造更完善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银行业中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

这些银行在市场份额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2. 客户群体不同银行的客户群体各有特点。

一些银行专注于个人客户,提供个人储蓄、贷款和借记卡等服务;而另一些银行则专注于企业客户,提供企业贷款、融资和国际结算等服务。

通过分析客户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银行可以制定相应的市场推广策略,提高竞争力。

3. 产品和服务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吸引客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银行推出了创新的金融产品,例如互联网银行、移动支付和智能理财等,这些产品的推出使得银行能够以差异化的方式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此外,良好的客户服务也是吸引客户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市场份额分析1. 市场份额计算计算银行的市场份额是了解银行在业内的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

市场份额可以通过计算银行的总资产、净利润、存款规模、贷款规模等指标来确定。

同时,还需结合行业整体数据进行对比,这样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2. 趋势分析通过对市场份额的趋势进行分析,可以预测银行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一些银行在市场份额上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这表明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不断增强。

而对于其他银行而言,市场份额可能存在下滑的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改变现状和提高市场份额。

三、竞争策略分析1. 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银行可以通过设计与客户需求相符的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同时,关注市场的变化和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组合,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商业银行行业竞争五力分析

商业银行行业竞争五力分析

商业银行行业竞争五力分析商业银行行业竞争五力分析一、引言1.1 本文档旨在对商业银行行业进行竞争五力分析,为行业内的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二、行业概况2.1 行业定义:商业银行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以经营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等业务为主,为居民、企事业单位等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2.2 行业规模:商业银行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最具规模的组成部分。

截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众多,总资产较大,业务范围广泛。

三、竞争五力分析3.1 供应商议价能力3.1.1 主要供应商:商业银行的主要供应商包括存款客户、借款人、中央银行等。

3.1.2 方法:供应商对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较弱,因为其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度较高,商业银行相对能够对供应商进行压低利率、限制提款等方式进行控制。

3.2 顾客议价能力3.2.1 主要顾客:商业银行的主要顾客包括个人客户、企事业单位等。

3.2.2 方法:顾客对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强,因为商业银行同质化的金融服务相对较多,顾客可以选择其他商业银行提供的更有利条件的金融产品。

3.3 替代品的威胁3.3.1 替代品:商业银行行业的主要替代品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等。

3.3.2 方法: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替代品的威胁逐渐增大。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抵御替代品的威胁。

3.4 新进入者的威胁3.4.1 新进入者:商业银行行业的新进入者包括新设立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

3.4.2 方法:商业银行行业对新进入者来说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如监管要求、资本实力等。

此外,现有商业银行行业巨头的品牌影响力和客户资源也会对新进入者形成一定的威胁。

3.5 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3.5.1 主要竞争者:商业银行行业的主要竞争者包括各大银行机构。

3.5.2 方法:商业银行行业内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利率竞争、产品创新等方面。

银行行业分析报告:竞争状况与创新战略

银行行业分析报告:竞争状况与创新战略

银行行业分析报告:竞争状况与创新战略一、市场竞争激烈,银行行业面临挑战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银行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传统的银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新一轮的创新浪潮正在银行业展开。

然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银行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二、数字化技术的崛起,引领银行业转型数字化技术的崛起为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许多传统银行开始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的力度。

通过建立在线渠道和移动应用程序,银行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创新业务模式,打破传统束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银行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业务模式。

传统的银行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但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这一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银行需要通过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

四、个性化金融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也成为银行业的一大挑战和机遇。

传统银行的服务往往标准化,无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银行需要通过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五、传统金融与科技公司的协同合作,共享资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传统银行与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传统银行具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和金融经验,而科技公司则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和用户数据。

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有序创新,加强风险管理在追求创新的同时,银行也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金融稳定。

创新往往伴随着风险,银行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预测和防范各类风险。

只有保持有序创新,才能在竞争中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银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的力度,并通过创新业务模式、个性化金融服务、协同合作等方式来应对挑战。

然而,在追求创新的同时,银行也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金融稳定。

中国商业银行全球化竞争力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全球化竞争力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全球化竞争力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的全球化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在全球市场上,中国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全球化竞争力。

一、财务实力首先,财务实力是衡量一家商业银行全球化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在这方面,中国商业银行表现出色。

根据最新的财务数据显示,在2019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达到314.8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

同时,中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也在逐年增加。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19年净利润为3150亿元,同比增长5.1%。

这都表明,中国商业银行具有雄厚的财务实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开拓业务,提高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其次,技术创新也是一家商业银行全球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这方面,中国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科技投入持续增加。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2019年科技投入达到97.2亿元,同比增长33.3%。

同时,中国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推动智能化转型,不断探索新的金融科技应用,提高客户体验。

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的“农银智投”平台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资产配置、投资组合管理等服务,进一步提高客户粘性。

三、全球化布局最后,全球化布局是衡量中国商业银行全球化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至2019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已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设置了超过400家机构。

这样庞大的全球化布局不仅提高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影响力,而且也可以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商业银行的全球化竞争力在不断提高,财务实力、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是中国商业银行能够取得全球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虽然全球竞争形势不断变化,但是中国商业银行将会继续加大全球化布局和技术投入,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自身竞争力。

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与策略

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与策略

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与策略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形势的日益激烈,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对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

一、市场竞争力的定义和测量市场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中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具有优势的能力。

在银行业中,市场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客户基础、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等。

测量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市场份额、盈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二、银行业市场竞争力的现状分析1. 客户基础:银行业在客户基础上的市场竞争力表现为吸引和保持客户的能力。

目前,一些大型银行通过广告宣传、持续创新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客户。

然而,中小型银行在客户基础方面存在相对不足,需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2. 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衡量银行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银行需要提供具有差异化和高附加值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目前,一些银行已经推出了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个性化产品,但仍有一些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亟待提高。

3. 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是衡量银行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客户对银行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银行需要提供方便、高效和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目前,一些银行已经通过开设智能柜员机、在线咨询和手机银行等方式提供便捷的服务,但仍有一些银行在服务水平方面需要加强。

4.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银行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银行需要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新技术改进业务流程,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

目前,一些银行已经开始投资和合作金融科技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

5. 风险管理能力:银行业作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银行业竞争分析

银行业竞争分析

银行业竞争分析银行业竞争分析银行业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竞争激烈的行业。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银行业竞争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以下是对银行业竞争的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首先,银行业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

不同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所不同,竞争的焦点在于谁能够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

例如,一些银行推出了更灵活的贷款产品,更方便的支付方式以及更高效的理财服务,这些都是吸引客户并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其次,银行业竞争还受到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的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的金融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银行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政府的金融政策和监管也会对银行业竞争产生重要影响。

合规经营和符合监管要求将成为银行争夺市场份额的基本前提。

再次,金融科技的兴起对银行业竞争产生了深刻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经营模式的出现,使得许多新型金融科技公司进入了银行业,与传统银行展开竞争。

这些新兴公司通常具有更高效、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模式和更先进的技术应用能力。

因此,传统银行面临着来自金融科技公司的直接竞争压力,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提高竞争力。

最后,银行业竞争还受到品牌和信誉的影响。

作为金融服务提供商,银行的品牌形象和信誉是吸引客户和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产。

一家拥有良好品牌形象和信誉的银行往往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并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巩固市场地位。

因此,银行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信誉管理,以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银行业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金融科技以及品牌和信誉等方面。

银行需要不断调整策略和业务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努力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金融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加快数字化转型以与金融科技公司竞争,注重品牌建设和信誉管理,将是未来银行业竞争的重要发展方向。

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与效率分析

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与效率分析

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与效率分析银行业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服务行业,其竞争与效率对整个经济体系都具有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与效率进行分析。

一、市场竞争对银行业的影响市场竞争是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它可以促使银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

市场竞争还可以激发银行创新能力,推动行业的进步发展。

1.1 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市场竞争迫使银行不断努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银行之间的竞争促使它们推出更多样化的贷款、储蓄和投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竞争还催生了各种创新的金融科技应用,如移动银行、电子支付等,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1.2 降低金融风险市场竞争迫使银行更加注重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银行需要加强对贷款和投资的风险评估,降低违约和亏损的风险。

竞争还可以通过分散银行间的风险,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1.3 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市场竞争可以促使银行降低自身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面对竞争压力,银行会不断寻求运营效益的优化,通过技术进步、业务创新等手段降低成本。

这将使得银行业务更具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市场的竞争。

二、效率分析与提升途径银行业的效率与市场竞争密切相关,提升效率需要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提升银行效率的途径。

2.1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是提高银行效率的关键。

银行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系统,如核心银行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业务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支持客户服务的在线化,提高服务质量和便利性。

2.2 优化组织结构与流程银行需要优化其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精简决策程序、优化岗位设置、优化内部协作等方式,可以减少冗余和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运营效能。

2.3 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银行可以通过专业化和多元化经营来提高效率。

专业化可以使银行更加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一、本文概述1、背景介绍中国银行业市场发展状况中国银行业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业也实现了从单一的国有银行体系向多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中国的银行业已经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体系。

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发展状况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

在国内方面,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但近年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金融体制改革等。

这些挑战和问题也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在国际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和监管的挑战。

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也对中国银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说,中国银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中国银行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创新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2、目的和意义a) 理解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银行业的格局、业务范围以及竞争态势都在发生变化。

本报告的目的之一即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包括行业规模、业务结构、经营效率等方面的情况,同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新兴业务领域、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国际竞争的态势等。

b) 分析主要问题和挑战在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业务结构单一、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有限、金融科技应用不够广泛等问题。

本报告将对这些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这些问题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

c) 探索潜在的发展策略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国银行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

本报告将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能的策略,包括业务创新、技术升级、风险管理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

希望通过这些策略的探讨,为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整个银行业的整合和重组、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全面普及、金融监管越来越严格,这些因素都对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分析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概述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主要竞争者包括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

其中,五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是全国所有银行中市场份额最大的银行,拥有着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各种新型金融机构不断涌现,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企业、网上银行、P2P平台等。

同时,由于金融行业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也在进入中国市场。

这些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在某些领域比国内银行更加强大,主要表现在客户服务、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科技应用等方面。

总体来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从单一的国内银行竞争向国内外多元化银行竞争转变。

未来,在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复杂化。

二、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的特点1. 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在中国银行业开放之前,国有银行独享市场垄断地位,因此其市场份额领先于其他银行。

2019年末,五大行市场份额约为44.5%。

2.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银行在客户信息、产品创新、渠道建设等方面的传统优势,为新型金融机构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2020年末,数字货币研发进入冲刺阶段,数字化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3. 监管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行业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从过去的放任市场到现在加强监管,这种转变所带来的局势也洋溢于银行业加强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消费者保护等各个方面。

4. 外资银行的进入市场。

随着美国、日本、欧盟等国际金融巨头的陆续进入,外资银行在金融科技、风险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竞争格局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复杂化。

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品牌产品和服务

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品牌产品和服务

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品牌产品和服务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品牌、产品和服务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银行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巩固对于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

品牌、产品和服务作为影响银行业市场竞争力的三大要素,将在本文中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品牌品牌是银行业在市场中竞争的重要标志和竞争优势的体现。

一个强大的品牌能够在市场上赢得更多的认可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为银行创造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

为了提升品牌竞争力,银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定位和定价:银行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目标受众,确定合适的市场定位和定价策略。

不同的品牌定位可以吸引到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而实现市场份额的增加。

2. 品牌形象:银行需要注重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包括标志、广告、口号等。

品牌形象应与银行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一致,并能够传递给客户一个明确的信号,提升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

3. 品牌忠诚度:银行可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起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和黏性,进而提高品牌忠诚度。

同时,银行还可以开展会员计划、推出特殊活动等措施,激励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二、产品产品是银行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创新和差异化的产品,银行可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以下是银行在产品方面应关注的重点内容:1. 产品多样性和个性化:银行应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设计并推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同时,针对特定客户群体,可以推出个性化的产品,满足其特定需求。

2. 产品创新:银行需要重视产品的创新能力,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和理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通过投入研发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

3. 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高品质和安全的产品是客户选择银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银行应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包括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三、服务良好的服务体验是银行吸引和留住客户的关键所在。

提供优质的服务不仅能够吸引新客户,还能够促进老客户的复购和忠诚度提升。

中国银行竞争力分析

中国银行竞争力分析

4、计算各被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 令各指标的权重向量为wk,wk=(w1,
w2,…,wm),各被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计算 如下:
m
Si=
( X ki wk )
k 1
银行业竞争力指标的分解
市场占有 能力
成长性
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
安全性
市场占有能力分解为四个指标
总资产
净利润
市场占 有能力
总负债
主营业 务收入
行内部产品陈旧,变通极少。而国企惰性也导致其在新兴的个 人信用卡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上较其他跨国银行起步晚,发展 慢,难以拥有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6.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窄 同国外各大银行相比,中国银行的融资途径仍然主要集中
在境内上市和在美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融资范围区域化,手段 单一。
四、中国银行的主要机会(O)
灰关联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构造参考(或理想)向量 把各评价对象中每一个评价指标值的最佳
值作为参考向量各指标的对应数值,参考向量 记为V0,V0=(V10,V20,…Vm0)',这里,正 向(或效益型)指标的最大值为最佳值,负向(或 成本型)指标的最小值为最佳值。 3、指标数值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不同,指标量纲也 不统一,为了消除不同量纲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需要对初始评价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的 方法主要是效果测度变换法,即: 正向(或效益型)指标:Xki=Vki/MAXi(Vki) 负向(或成本型)指标:Xki=MINi(Vki)/Vki
二、中国银行的主要优势(S)
3. 大市值溢价 大市值银行具有影响指数、调节相关衍生产品价值的溢价
,而且可能成为首批发行备兑证的品种。维持对中行的“增持 ”评级。

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现状和发展趋势(上)近年来,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蓬勃发展,互联网银行、移动金融服务等新型金融业务层出不穷。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银行业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模式,寻求更好的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竞争力。

本文对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国银行业现状中国银行业是一个井喷式发展的业态,其市场已高度竞争。

尽管制约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因素较多,政策、法律法规及行业自身调整和发展等,中国银行业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各大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市场的扩张,对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越来越多样化。

如今,中国银行业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传统卖钱服务模式,而是要在产品创新、服务质量、行业地位等方面迎头赶上世界银行业先进水平。

对于老用户和新用户,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传统渠道的重要性,如线下网点等,仍需对服务和营销渠道继续加强。

二、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局面在中国,个人及企业金融服务市场是商业银行分润最高的业务之一。

而且,金融服务市场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市场。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外资银行的加入,本土银行需要加强创新,打破原有的模式,走向多元化业务。

竞争对于银行业是一种促进发展的力量,也是一种推动创新的源动力。

随着中国银行业正在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本土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这些外资银行往往拥有较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更强大的资产优势,他们也更有能力挑战中国本土银行业。

同时,因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扩大及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将会有更多的新兴银行挑战传统银行。

三、发展趋势1. 金融科技的运用将更加平民化随着人们对金融服务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金融科技行业将成为银行业最重要的竞争力。

金融科技的运用能够让银行更加高效地处理客户问题,优化客户体验,提高营销效率。

同时,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将有力地促进银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 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中国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元化,银行业除了传统的存款、借贷、理财、信用卡等服务之外,还应该研发移动支付、医疗保险等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竞争力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市场份额、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首先,市场份额是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主要体现在存款和贷款规模上。

目前,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在市场份额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中小型银行也开始逐渐提升其市场份额。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迅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其次,金融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例如,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推出了智能理财产品、移动支付产品等,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来吸引客户并提升竞争力。

此外,商业银行还注重与科技公司的合作,通过技术创新来改进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最后,服务质量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提供高效、便捷、个性化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加大了对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提升力度,通过推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供在线银行服务等方式来提高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受到市场份额、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在未来,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以保持其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同时,政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的监管和政策环境,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

只有这样,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壮大,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银行业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分析doc13(1).doc

中国银行业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分析doc13(1).doc

中国银行业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分析一、战略转型2005年中国银行业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战略转型"。

虽然目标一致,但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推进经营战略转型的重点上则各有侧重、各有所长。

传统上片面追求"大而全",粗放式、外延型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道路越走越窄,发展战略急需调整。

围绕更新观念、完善体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的思路,以交通、招商、民生、中信、光大等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找到了五大方向作为重点出击点。

首先,以降低资本占用为中心,大力调整资产结构。

在总资产中,适当提高本外币债券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票据贴现的比重,逐步提高个人信贷比重,逐步提高贸易融资比重。

其次,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为核心,积极调整负债结构。

商业银行积极发行一定量的金融债,提高主动负债的比重,以增强商业银行对负债的整体调控能力。

第三,以提高服务能力为基点,主动调整客户结构。

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努力实现从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向大中小型客户并重的客户结构转变。

第四,以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为重点,加快调整业务结构。

顺应批发业务逐渐萎缩的发展态势,股份制商业银行明显加快了发展零售业务。

第五,以扩大非利息收入为基础,逐步调整收入结构。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占比高达90%以上,非利息收入比重一直偏低(见图 1)。

二、公司治理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体制所造成的,打破金融垄断、放松金融压抑、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必然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光明之途。

(一)股东性质视角按控股股东性质分析,中国的银行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中央政府控股(工农中建交)、央企控股(中信、光大、招商)、地方国企控股(浦发、华夏)、地方财政控股(兴业、广发、以及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民企控股(民生、浙商)、外资控股(深发展)。

国有商业银行国有银行体系固有"条块结合"的金融产权安排仅靠银行内部所有权结构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

银行业竞争分析评估当前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银行业竞争分析评估当前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银行业竞争分析评估当前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各大银行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创新产品,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在这个快节奏的市场环境下,了解和评估当前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银行业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对当前市场上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分析评估,以期为银行业的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一、竞争对手一:工商银行作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之一,工商银行一直以来都是银行业竞争中的重要角色。

工商银行以其庞大的网点覆盖和深厚的实力,成为了当前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该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和多元化的金融产品,能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竞争力不可小觑。

然而,尽管工商银行底蕴深厚,但其在面对新技术和创新产品时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成为了其发展中的一大瓶颈。

二、竞争对手二:建设银行建设银行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在银行业竞争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该银行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创新技术和提升服务质量,提升了客户黏性和满意度。

此外,建设银行注重企业金融和小微金融领域的发展,通过定制化金融产品和差异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然而,建设银行在产品创新和营销推广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加大力度提升自身竞争力。

三、竞争对手三:农业银行农业银行作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之一,在农村金融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

该银行通过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了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

同时,农业银行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然而,农业银行在网络渠道和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仍有差距。

四、竞争对手四:招商银行招商银行作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以来以其灵活的经营模式和高效的服务质量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该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方面不断追求卓越。

招商银行在零售业务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方面表现出色,成功塑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

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
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适用于结构复杂、决策准则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
详细描述
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根据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 将因素按不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中 ,层次分析法可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为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提升客户满意度
核心竞争力能够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 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 忠诚度。
促进可持续发展
核心竞争力是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发展 的基础,能够帮助银行实现可持续发 展。
抵御风险
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国有商业银行抵 御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保障银行的 稳健发展。
02
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法
总结词
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降维技术把多 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
详细描述
通过对原有变量的少数几个线性组合来解释 原有变量绝大多数信息,并实现数据的简化 。在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中,主成 分分析法可用于提取影响核心竞争力的主要 因素,降低评价的复杂性,提高评价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法
总结词
一种非参数的效率评价方法,通过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来对决策单元进行评价 。
详细描述
基于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通过数学规划方法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将各决策单元 投影到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决策单元离生产前沿面的距离来评价其相对效率。在 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中,数据包络分析法可用于评估各银行的相对效率,识别
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 价及提升对策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述 • 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
指标体系 • 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1前言‐‐‐‐‐‐‐‐‐‐‐‐‐‐‐‐‐‐‐‐‐‐‐‐‐‐‐‐‐‐3第一章产业组织理论综述‐‐‐‐‐‐‐‐‐‐‐‐‐‐‐‐‐‐‐‐5 第一节传统的产业竞争力理论‐‐‐‐‐‐‐‐‐‐‐‐‐‐‐5第二节现代产业竞争理论‐‐‐‐‐‐‐‐‐‐‐‐‐‐‐‐‐6第二章银行业的产业组织理论综述‐‐‐‐‐‐‐‐‐‐‐‐‐‐‐‐8 第一节银行业的SCP分析框架‐‐‐‐‐‐‐‐‐‐‐‐‐‐‐8第二节市场结构‐‐‐‐‐‐‐‐‐‐‐‐‐‐‐‐‐‐‐‐‐10第三节银行业的市场行为‐‐‐‐‐‐‐‐‐‐‐‐‐‐‐‐‐12第四节银行业的市场绩效‐‐‐‐‐‐‐‐‐‐‐‐‐‐‐‐‐14第三章国际银行业新寡头主导市场结构‐‐‐‐‐‐‐‐‐‐‐‐‐‐15第四章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17 第一节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率测定‐‐‐‐‐‐‐‐‐‐‐‐18第二节对HHI指数的测定‐‐‐‐‐‐‐‐‐‐‐‐‐‐‐‐‐20第三节目前我国银行业市场问题‐‐‐‐‐‐‐‐‐‐‐‐‐‐22第五章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绩效分析‐‐‐‐‐‐‐‐‐‐‐‐‐24 第一节 DEA模型使用‐‐‐‐‐‐‐‐‐‐‐‐‐‐‐‐‐‐‐24第二节实证研究结果分析‐‐‐‐‐‐‐‐‐‐‐‐‐‐‐‐‐26第六章政策建议‐‐‐‐‐‐‐‐‐‐‐‐‐‐‐‐‐‐‐‐‐‐‐‐28 第一节降低进入壁垒,抑制行业垄断‐‐‐‐‐‐‐‐‐‐‐‐28第二节完善产业退出机制、防放松管制过程中的风险‐‐‐‐29第三节大力发展中小商业银行‐‐‐‐‐‐‐‐‐‐‐‐‐‐‐30结论‐‐‐‐‐‐‐‐‐‐‐‐‐‐‐‐‐‐‐‐‐‐‐‐‐‐‐‐‐‐31参考文献‐‐‐‐‐‐‐‐‐‐‐‐‐‐‐‐‐‐‐‐‐‐‐‐‐‐‐‐33摘要产业组织学理论中的产业竞争理论研究的是在特定的产业环境企业之间竞争的程度以及寻求最大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主要从结构、行为和绩效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在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与银行规模经济正相关,银行的发展则取决于经济发展所提供的“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银行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银行的MOS(Minimum Optimal Scale最小最佳规模)大于经济落后国家银行的MOS水平。

选用CRn和HHI指标衡量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可知,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正在经历从高度垄断到竞争程度不断增强的变化过程,但到目前为止,市场的垄断程度仍然较高。

同时,中国金融发展水平偏低的重要方面在于金融组织结构的不合理。

另外,从市场结构和绩效分析来看,中国商业银行的集中度、市场份额与绩效呈负相关,这主要在于现有市场集中度和国有银行的巨大规模是来自于传统的计划体制,而非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银行绩效考核时,强调的应当是效率,而非银行规模和市场份额。

为了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绩效,必须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发挥市场结构对绩效的积极促进作用:降低进入壁垒,抑制行业垄断;完善产业退出机制、防放松管制过程中的风险;大力发展中小商业银行。

AbstractIndustry Competition Theory, which is one branch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 Theory, researches the extent of competition in special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the measure of how to get the maximum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is mainly based on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structure、conduct and performance. In commo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scale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Minimum Optimal Scal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Using indexes of CRn and HHI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we know the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s in the case of turning from highmonopolization to enganced competition, but at present, the level of monopolization is still high. Meanwhile, the low level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mainly due to the irrational structure of financial organization. In addition, the concentration and market shar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performance. This is mainly because of the high concentration and big scale of state owned banks com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planed system, not market system. Therefo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commercial banks is efficiency, not bank scale or market sha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we must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bank market and exert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market structure to performance.前言产业竞争力理论着重描述的是在特定的产业环境企业之间竞争的程度、企业竞争力的强弱,追寻的是在一定的产业状况中寻求最大化发展的企业路径选择。

产业企业竞争发展的竞争性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由伯伦(E.Chambeilin)和罗宾逊夫人(J.Robinson)成型,并最终完成于梅森(E.S.Masson)和贝恩(J.S.Bain)等人,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竞争理论,也即所称的SCP(结构一行为一绩效)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化一体化浪潮、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和新型的博弈分析工具的出现,使原本属于静态单向以经验分析为主的产业竞争力分析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型的现代产业竞争力理论开始创立,也即通常所说的以行为主义、个体主义为特征的现代产业竞争理论,它将企业在非完全竞争和非完全垄断的市场框架中的战略互动选择作为研究对象,是在传统的SCP理论基础上发展出的新型的动态产业竞争研究,将银行业纳入产业组织学的研究畴起始于60年代(Berger,1995;Gilbert,1984)。

其早期研究多从实证出发,根据寡占产品市场理论提出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但很少涉及为什么该理论可以无条件地适用于银行业这一核心问题。

到了80年代,不完全市场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促进了金融中介微观理论的发展。

从90年代开始,银行业的分析框架被建立在银行微观经济理论基础之上(Hannan,1991;CalemandCarlino,1991)。

从此,银行微观经济理论开始采用产业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即将单一产业的实证分析与产业组织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BresnahanandSchmalensee,1987;Martin,1993)。

从实践看,90年代银行业放松管制后,银行业的竞争与策略性行为成为研究的前沿课题。

本文就是在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竞争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运用数理模型,对我国银行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了提高我国银行业绩效的建议。

在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与银行规模经济正相关,银行的发展则取决于经济发展所提供的“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银行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银行的MOS(Minimum Optimal Scale最小最佳规模)大于经济落后国家银行的MOS水平。

本文选用CRn和HHI这两个操作性较强的市场集中率衡量指标,分别对中国商业银行业1996—2000年期间的资产、资本、存款、贷款、利润、机构和人员等主要项目的市场集中率进行测定。

实证结果为,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正在经历一种从高度垄断到竞争程度不断增强的变化过程,但到目前为止,该市场的垄断程度仍然较高。

同时,我国金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数理型的金融增长,金融发展水平偏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金融组织结构的不合理。

以银行业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市场结构呈现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政型的高度垄断;2.目前我国金融寡头更大意义上是旧体制下的行政寡头延续,市场绩效不高。

3. 银行密度低于可比较的国际平均水平,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水平低。

4. 中小银行市场份额和机构数量比重过低,生存困难。

从市场结构和绩效来进行分析,同时运用DEA模型进行检验,可知,共谋假说与有效结构假说在我国银行业并不存在,但同时发现我国银行业的集中度、市场份额与绩效负相关,这主要在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较高的集中度不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而是具有很强的历史背景和政策因素,而且国有银行巨大的规模也并非是由规模收益长期累积转化而来的,大的银行规模并不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回报。

可见,我国银行集中度和绩效之间不存在结构理论中所假设的因果关系,银行业市场结构对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有效结构假说和共谋假说目前在我国不能成立。

所以,在建立和完善我国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时着重强调的应该是效率,而非银行规模和市场份额。

为了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绩效,就必须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发挥市场结构对绩效的积极促进作用:降低进入壁垒,抑制行业垄断,完善产业退出机制、防放松管制过程中的风险,大力发展中小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业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建议第一章产业组织理论综述竞争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排他性行为,竞争力则描述的是竞争性企业之间生存力的强弱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