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宝玉挨打》导学案(无答案)粤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相关文学常识。

2、理清全文思路,体会情节设计的巧妙性。

3、欣赏小说人物的塑造方法,领悟小说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小说主题。

学习重点:

1.把握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挖掘宝玉挨打这个矛盾冲突的根源。

学前预习

一、查看《名师金典》P37,了解曹雪芹与《红楼梦》,重点内容如下:

曹雪芹,名,字,号。其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生活奢靡,晚年却穷困潦倒,尝尽人间冷暖。

《红楼梦》,又名,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清代高鹗所著。作品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热情讴歌青年男女呼唤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民主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2、了解宝玉挨打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习过程:

一、故事简概

吴功正先生概括《红楼梦》起伏跌宕的情节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表面风平浪静,内则暗流涌动;二是“惊涛大作”,矛盾白热化;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

故事情节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潜流暗滚(1-4)

第二部分:惊涛大作(5-8)

第三部分:余波涟漪(9-11)

宝玉的神情变化贾政的神情变化

宝玉见贾雨村思欲愁闷,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不高兴

听闻金钏儿自尽恼怒

宝玉撞见父亲倒抽了一口气,垂手一旁站着,惶悚

忠顺府索人又惊又气

贾环诬陷 ----

三、宝玉挨打真相探究

1、直接原因:

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二是;

三是。

2、根本原因是:宝玉和父亲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同,是封建社会里进步思想和腐朽思想的冲突。

四、作业:完成《名师金典》P38:一、基础积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及细节描写来深层透视人物性格。

2、探究人物的矛盾冲突,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学习重点:

1、通过重点分析“哭”这一动作来透视人物性格。

2、把握人物间的矛盾,理解小说主题。

学习过程:

一、故事细析之“惊涛大作”——宝玉挨打

(一)贾宝玉

1、被打的宝玉有何反应?可见怎样的性格?

(1)软弱面(“温柔富贵之乡”的宠儿):

(2)反抗面(封建贵族家庭中的“逆子”):

归纳宝玉性格:

(1)软弱:金钏的自尽,他只会伤心痛苦,没有悲愤,更不敢控诉和抗争;面对父亲的紧逼,他既不敢辩解、不敢反抗,连逃跑的念头都没有;

(2)反抗:同情下贱的奴婢,与不入正流的戏子倾心相交,骂朝廷命官为“国贼禄鬼”

(二)贾政

1、严厉的贾政打宝玉时流了几次泪,为何而流?

(1)“”——“”——“”,“三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厉害、伤心。

(2)原因:

2、由此可见贾政的形象:

(三)王夫人

1.王夫人以什么方式救宝玉?具体怎样?

王夫人的表现:

语言:

行动:

3、她护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可见王夫人性格:地位尊贵,保护宝玉的同时也在保护她自己。善用心机,维护自身利益的“慈母”形象(四)贾母

语言:

行动:

可见贾母形象:最高地位的贵族老太太,希望宝玉将来能光宗耀祖,为官作宰。痛爱宝玉却并非真心要让宝玉张扬个性,追求率真的生活。

二、文章主题探究

1、本章节突出体现了哪些人的主要矛盾?

贾政施暴

矛盾一:父子矛盾:

宝玉受打

贾环诬陷宝玉

矛盾二:

王夫人救宝玉

贾政打子

矛盾三:母子矛盾:贾母溺爱孙子

贾母救孙

2、主题归纳

《宝玉挨打》表现了以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和以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展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同时表现了这个封建大家族之内的矛盾。

三、探究拓展

1、探究:宝玉该不该打?

2、拓展阅读:细读第二单元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更深一层欣赏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性。

四、课后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纤.弱(xiān) 翩跹.(qiān) 庇.荫(bì) 先妣.(bǐ)

B.蹊.跷(xī) 恣.肆(zì) 罹.难(lí) 拜谒.(yâ)

C.狙.击(jū) 踽.踽(jǔ) 巨擘.(bî)薄.暮(bó)

D.氛.围(fēn) 分.外(fèn) 朔.风(shù) 溯.流(sù)

2、《名师金典》P38:二、课内阅读;三、拓展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