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动态监测实践探讨及研究
《2024年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高分遥感监测与动态研究》范文

《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高分遥感监测与动态研究》篇一一、引言南海,作为世界第三大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物和地理资源。
西沙群岛,作为南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其珊瑚岛礁资源,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分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和生态研究。
本文将就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高分遥感监测与动态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二、高分遥感技术及其在珊瑚岛礁监测中的应用高分遥感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遥感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高效率等优点,可以实现对地面物体的精细观测。
在珊瑚岛礁的监测中,高分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珊瑚礁的形态和分布监测:通过高分遥感技术,可以精确地获取珊瑚礁的形态和分布信息,包括珊瑚礁的面积、形状、密度等。
2. 珊瑚礁的生长和变化监测:通过定期的高分遥感监测,可以观察到珊瑚礁的生长和变化情况,包括珊瑚礁的扩张、退化等。
3. 海洋环境监测:高分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如海水的温度、盐度、浑浊度等,以及海洋污染情况。
三、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动态研究南海西沙群岛的珊瑚岛礁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
通过对这些岛礁的高分遥感监测,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动态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珊瑚礁的生态研究:通过分析珊瑚礁的形态、分布、生长和变化情况,可以了解珊瑚礁的生态状况,包括珊瑚的种类、数量、生长速度等。
2. 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的影响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高分遥感数据,可以分析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的影响,包括海水的温度、pH值、盐度等变化对珊瑚礁的影响。
3. 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污染排放等都会对珊瑚礁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高分遥感监测,可以分析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四、研究成果及展望通过对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高分遥感监测与动态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研究成果:1. 了解了珊瑚礁的形态、分布、生长和变化情况,为珊瑚礁的生态研究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土地 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 它的发展 变化 , 一 方面影响全球环境的变化 , 另一方 面是人们赖 以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 。人 们 迫切期望 能快速、 客观 、 准确地监 测土地利用状况 , 因为它可 以间接影响全球环境的变化 。遥感技 术具有宏观性 、 实时性 、 周期性及综 合性等特点 , 可 以实现土地资源科学管理, 及 时掌握 变化信息 , 它的成败与否直接关 系到 国家重大经济规划与政策制订。
・
2 1 6・
价值 工 程
遥感技术在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中的应用研究
Th e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Re mo t e S e n s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i n La n d Us e Dy n a mi c Mo n i t o r i n g
s i t u a t i o n i s i n d i r e c t l y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c h a n g e o f t h e e n v i on r me n t . Re mo t e s e n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wi t l l i t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ma c r o s c o p i c l a q u a l i t y . t i me l i n e s s , p e io r d i c i t y a n d i n t e g r a t e d , i t c a n r e li a z e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ma n a g e me n t o f l nd a r e s o u r c e , ma s t e r t h e c h ng a e i fo n m a r t i o n . I t s S u c c e s s o r f a i l u r e i s d i r e c l t y r e l a t e d t o he t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i c p l nn a i n g a n d p o l i c y ma k i n g .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保护和维护地球生态环境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遥感技术的应用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一、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意义1.1 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态系统的总和,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
当前,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能够及时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面和大气等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能够实现对地表、植被、土壤、水体等环境要素进行快速、高效、大范围的监测,并能够获取环境信息的时空分布特征。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覆盖的信息,并通过遥感图像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
通过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 植被覆盖监测植被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植被覆盖的信息,包括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植被高度等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植被覆盖监测,可以实现对植被的动态监测和评估,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信息支持。
2.3 水体监测水体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水体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的时空分布信息,包括水体的面积、水质、水流方向等信息。
通过遥感技术进行水体监测,可以实现对水体环境的全面监测和评估,为水体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滑坡灾害遥感动态特征监测及其预测分析研究

2、处理和分析
在数据采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处理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如辐 射定标、正射校正、图像融合等)、信息提取(如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和 分类识别等环节。通过这些处理,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以便后续 分析使用。
分析主要包括滑坡识别、形态特征提取、滑动速度估算等。滑坡识别主要根据 遥感影像的变化以及地表形态特征来判断滑坡的存在;形态特征提取包括滑坡 的面积、长度、高度等参数的确定;滑动速度估算主要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 遥感影像,计算滑坡的滑动速度和滑动距离。
预测分析研究
滑坡灾害预测分析是实现滑坡灾害预警和防治的重要手段。目前,预测方法主 要包括基于物理模型的预测方法和基于统计模型的预测方法。
1、基于物理模型的坡灾害发生的物理机制,建立数学模型, 模拟滑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常用的物理模型包括极限平衡模型、应力应变模 型、流动模型等。这些模型能够对滑坡灾害进行较为精准的预测,但需要较为 详细的地质信息和准确的参数设定,实用性受到一定限制。
2、基于统计模型的预测方法
基于统计模型的预测方法主要是利用历史滑坡数据,建立滑坡发生与各种影响 因素之间的统计关系,从而对未来滑坡灾害进行预测。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地形 地貌、地质构造、降雨量、地震活动等。常用的统计模型有回归分析、时间序 列分析、机器学习模型等。这些模型具有易操作、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需要 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合适的训练样本才能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2、动态监测:通过遥感影像的对比和分析,可以监测滑坡灾害发生的动态变 化过程,以及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情况。
3、特征提取:遥感技术可以提取滑坡灾害的形态、规模、滑动速度等特征信 息,有助于进行灾害评估和预测。
滑坡灾害遥感动态特征监测
1、数据采集
土壤侵蚀遥感监测与动态变化研究

土壤侵蚀遥感监测与动态变化研究土壤侵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其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对于植物生长、水源涵养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土壤侵蚀问题愈发凸显。
因此,对土壤侵蚀进行遥感监测与动态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追踪土壤侵蚀的过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便捷而有效的手段。
遥感技术具有无接触、高效率和广覆盖等优势,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土地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人类活动等因素均对土壤侵蚀产生重要影响。
在研究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从而更好地把握土壤侵蚀的规律和特点。
土壤侵蚀的监测与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
除了遥感技术外,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和野外调查等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将这些技术手段结合运用,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土壤侵蚀的情况,为精准规划和有效治理提供支持。
在进行时,要注重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由于土地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只有在确保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为土壤侵蚀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结合实际案例,对土壤侵蚀遥感监测与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尺度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可以揭示土壤侵蚀的共性和特殊性,为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借鉴。
同时,也可以为相关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促进土壤侵蚀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土壤侵蚀遥感监测与动态变化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
只有不断深化研究,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24年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高分遥感监测与动态研究》范文

《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高分遥感监测与动态研究》篇一一、引言南海西沙群岛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资源宝库,其珊瑚岛礁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分遥感技术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高分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动态研究,以期为珊瑚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高分遥感技术概述高分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高时效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地质勘查等领域。
在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监测中,高分遥感技术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地理信息,为后续的动态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三、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高分遥感监测(一)监测方法针对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特点,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进行监测。
通过获取卫星图像,分析岛礁的形态、植被覆盖、水体污染等情况,进而评估岛礁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
(二)监测结果通过高分遥感监测,可以清晰地看到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形态、大小、分布等情况。
同时,还可以监测到岛礁上的植被覆盖情况、水体污染程度等信息。
这些数据为后续的动态研究提供了基础。
四、动态研究(一)研究方法结合高分遥感监测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珊瑚岛礁进行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
通过分析岛礁的形态变化、植被覆盖变化、水体污染变化等情况,了解珊瑚岛礁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变化情况。
(二)研究结果通过动态研究,可以发现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存在一定的变化。
其中,岛礁的形态变化和水体污染变化是主要的变化因素。
这些变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高分遥感监测和动态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分遥感技术为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地理信息。
2. 珊瑚岛礁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存在一定的变化,其中形态变化和水体污染变化是主要的变化因素。
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湿地动态变化及监测方法探析

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湿地动态变化及监测方法探析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湿地的动态变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焦点。
为了科学有效地监测湿地动态变化,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湿地研究中。
本文将对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湿地动态变化及监测方法进行探析。
首先,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和解译地面上的多光谱或高光谱图像来获取地物信息的方法。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湿地的空间分布、植被覆盖度、湿地类型等重要信息,从而准确检测湿地的动态变化。
在湿地动态变化监测中,常用的遥感技术包括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
光学遥感所获取的图像可以用于提取湿地植被信息、水体分布和湿地边界等。
通过监测湿地植被的NDVI指数变化,可以判断湿地的植被覆盖度和植被类型的变化趋势。
此外,通过遥感图像中水体的反射信息,可以检测湿地水体面积和水位变化。
微波遥感则可以用于反演湿地地表高度和水体含水量等参数,进一步监测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
另外,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湿地动态变化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分析和多期遥感影像的比较。
通过对多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可以确定湿地的变化趋势,评估湿地受到的压力和干扰程度。
同时,GIS可以对遥感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生成湿地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图和统计报告。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湿地动态变化还需要考虑数据准确性和时间分辨率。
遥感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监测湿地动态变化非常重要。
因此,遥感图像的获取需要选择高质量的数据源,并且要进行精确的校正和配准。
同时,湿地动态变化的监测通常需要多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因此需要选择具有一定时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源。
总结起来,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湿地动态变化可以提供湿地空间分布、植被覆盖度、水体分布等重要信息。
通过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湿地动态变化的全面监测。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多期遥感影像的比较,可以进一步量化湿地动态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利用遥感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践探讨

内容 , 具体包括新增的建筑物 、 道路和工矿用地。
3 2 技术 路线与 技术流 程 . 技术 路线 主要 是 通 过 预 处 理 , 变化 区域 自动 对 解 译 。然 后将 前 后 两个 时期 的影像 和预 判 图叠加 ,
区, 因此 土地利 用 的变 化程 度很 高 , 化信 息在 卫 星 变
本覆 盖 了整个 杭州 市地 区 , 所涉 及 的县市 区分别 是 : 西湖 区 、 墅区 、 拱 上城 区 、 下城 区 、 干 区 、 江 区 、 江 滨 余
杭区 、 山 区 、 萧 临安 市 、 德市 、 阳市 、 庐 县 、 安 建 富 桐 淳 县 。这些 县 市 区 中绝 大部 分 属 于 较 发 达 的平 原 地
・
8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浙江测绘 2O O8年第 4期
利 用 遥 感 进 行 土 地 利 用 动 态 监 测 的 实 践 探 讨
吴 慧, 刘晓忠
( 浙江省地 理信 息 中心 , 州 30 1 ) 杭 10 2
摘 要 : 于杭 州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 测项 目的实施 , 基 阐述 了如何 利用遥 感影像发 现新增 建设 用地 , 并对影像 预处理 、 变化
依靠计 算 机的 自动解译 来发 现变化 区域 并 不是 一个
可行 的途径 , 于批量 处理来 说既需 要 大量 空 间 , 对 效 果也并不 见 得很 好 。所 以必 须 人 工 加 以干 预 , 目 即
制 图输 出 , 术流程 如 图 1 技 所示 。
图 2 差值运算
譬 、
毋
: : :一
十
.
、 + 一
, 『
图 1 技 术 流 程 图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概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而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经济的手段,以实时监测和评估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本文旨在探讨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土地管理和规划的影响。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定义和重要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通过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它可以提供有关土地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空间模式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
这些信息对于土地管理部门、城市规划者和环境保护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决策价值。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1.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与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土地利用信息并将其分类,比如农田、城市、林地等。
通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变化趋势。
2. 土地利用变化检测与监测: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不同时间点的土地利用数据,并借助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检测和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这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评估:利用遥感技术提供的连续观测数据,我们可以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种评估不仅可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和机制,还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土地利用决策支持:通过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我们可以为土地利用决策提供支持。
利用遥感数据,可以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措施。
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和规划中的意义:1.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可以发现和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分析不同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可以为农业生产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土地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它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影响全球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迫切期望能快速、客观、准确地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因为它可以间接影响全球环境的变化。
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实时性、周期性及综合性等特点,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科学管理,及时掌握变化信息,它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重大经济规划与政策制订。
abstract: the land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means of production, its change and development not only affects the change of global environment, but also is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imely and objective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of the land use situation is in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the 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scopical quality, timeliness, periodicity and integrated, it can realize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nd resource, master the change information. its success or failur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planning and policy making. 关键词:动态遥感监测;解译;变化检测key words: dynamic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interpretation;change detection中图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16-020 引言常规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的周期长而且精度差,无法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信息,主要原因是数据和图件的管理、传输、分析手段落后,往往耗资巨大的调查结果却难以反映当前土地资源现状,再加上每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状况都在变化,应用遥感技术则可快速获得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1. 对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监测生态系统的构成非常复杂,包括生物、土壤、水体等多个要素。
传统的生态环境监测方式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监测结果也难以及时反映生态系统变化。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手段,实现对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连续性的监测,不仅可以监测到大面积的地区,还可以实现对微观细节的监测,为生态环境的评估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2. 针对性强,结果准确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表反射、吸收、辐射等特征的探测,对生态环境中的植被覆盖、土壤湿度、水体质量等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了人为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3. 实现大范围动态监测生态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其变化往往是在长时间尺度上进行的。
而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地区的动态监测,从而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情况,为环境风险评估、环境修复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1. 植被覆盖监测植被覆盖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分析,实现对植被覆盖的定量监测,掌握植被分布、覆盖面积、叶面积指数等信息,从而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2. 水体质量监测水质问题是当前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难题,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水体反射特征的探测,实现对水体的监测。
可以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对水体中的蓝藻、悬浮物等进行监测,实现对水质的定量评估,为水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壤湿度监测土壤湿度是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的重要指标,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热红外遥感影像的分析,实现对土壤湿度的监测。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及时了解土壤湿度的变化情况,为农业生产的合理安排、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估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4. 环境变化监测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对多期遥感影像的比对,实现对环境变化的监测。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城市扩张、森林砍伐、湿地退化等情况进行监测,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遥感的土壤水分动态监测

影响监测精度的因素众多,包括遥感数据的质量、反演模型的适用性、地形地貌的复杂性以及土壤类型的多样性等。不断改进反演模型和优化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提高监测精度。
七、应用领域
基于遥感的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农民可以根据监测结果合理安排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增加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基于遥感的土壤水分动态监测
一、引言
土壤水分是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等领域中至关重要的参数。准确、及时地监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对于优化灌溉策略、评估干旱风险、预测农作物产量以及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往往依赖于有限的地面观测点,难以获取大面积、连续的土壤水分信息。而遥感技术的出现为土壤水分的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宏观且无损的手段。
未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将成为趋势,能够综合利用不同传感器的优势,提高监测精度和时空分辨率。同时,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有望实现更智能、高效的土壤水分监测和分析。
此外,新的传感器和卫星平台的不断发射,将为土壤水分监测提供更多的数据选择和更高的性能保障。
九、结论
基于遥感的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它为我们了解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遥感技术在土壤水分监测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日本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规划研究

日本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规划研究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日本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规划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来自卫星、航空器和无人机等各类传感器的数据,能够对地球表面进行高精度的观测和测量,从而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一、日本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日本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口密集的岛国地理环境使得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在日本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首先,遥感技术提供了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识别和分类。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准确地划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如居住区、工业区、农田和森林等。
这为进行土地规划、用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土地变化监测和分析。
通过获取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可以比较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模式。
这有助于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估和预测,为土地规划和城市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定量评估土地利用的影响和效益。
通过遥感数据的分析,可以对土地资源的价值、利用效率和气候环境效应等进行定量化评估,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日本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日本面临土地资源有限、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挑战,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
通过获取大面积、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价,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估。
通过分析土地的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并结合遥感数据对土地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土地的适宜性和可利用性。
这有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模拟和预测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历史土地利用数据,并结合空间模型和统计方法,可以对未来的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和预测。
河流悬移质泥沙含沙量遥感监测方法的动态和前沿调研

河流悬移质泥沙含沙量遥感监测方法的动态和前沿调研河流悬移质泥沙含沙量的遥感监测方法在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和分析河流中泥沙的含量,可以及时了解水体的污染情况、河床的变化以及河岸的侵蚀状况,为河流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河流悬移质泥沙含沙量的遥感监测方法不断发展和改进。
以下将对该领域的动态和前沿进行调研。
1.传统方法:传统上,监测河流悬移质泥沙含沙量主要依靠野外采样和实地测量的方法,例如沉积物捕捉器、沉积物柱、流速计等。
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样点有限,样本点密度不足,不能实现全面的监测。
2.遥感方法: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使用遥感数据来监测和估算河流的悬移质泥沙含沙量。
遥感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全面的优势,可以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1)基于光学传感器的方法:利用可见光和红外光谱,结合数学模型,对河流水体进行遥感监测,推测其泥沙含量。
例如,通过计算河水的反射率和散射率来估算泥沙的浓度,或者通过光学遥感影像中悬浮颗粒的反射和散射特征来估算泥沙含量。
(2)基于主动和被动微波遥感的方法:微波遥感可以穿透云层,对泥沙信息的获取更加稳定可靠。
主动微波遥感利用雷达技术,通过测量波的散射和回波来推测泥沙含量。
被动微波遥感则是根据微波传感器接收地表发射的微波辐射,通过相应的模型和算法进行泥沙含量的估算。
3.前沿研究:近年来,河流泥沙含沙量遥感监测方法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
(1)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将多个传感器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提高河流泥沙含沙量遥感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如利用Landsat、MODIS、Sentinel等多源数据进行泥沙含沙量的监测。
(2)机器学习方法:机器学习方法在河流泥沙含沙量遥感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建立泥沙含沙量与遥感数据之间的关系,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预测和估算。
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等。
甘肃省农田保护遥感动态监测应用研究

的多时相遥感影像间存在着光谱特征差异的原理, 遥感系统获得,以保证相 同的视场角、空间分辨率
通 过遥 感 检测 方 法 自动 发现 变 化信 息 ,其 本 质 是对 图像 系列 时域 效 果进 行 量化 ,通 过量 化 多 时相 遥感 图像 空 间域 、 时间域 、光谱 域 的 耦合 特 征 ,来 获得 土地 利用 变化 的类 型 、位 置 和数量 等 内容 。 与辐 射分 辨 率 ;③ 多 时相 数据 应 选择 具 有 相 同的季 节 特 征 、相 近 的拍 摄 时刻 和环 境 参 数 的影 像 ,并用 相 同的谱段 进行 变化检 测 。 32数 据 源的选择 .
测绘 技术 装 备
2研 究 区域概 况 遥 感 影像 是 平 面几 何精 度 与 地物 类 别精 度 的统 甘 肃 省地 处黄 河 上游 ,地域 辽 阔 ,地 形 呈狭 长状 , 一 ,主要表 现在 影像 的空 间分 辨率 和光谱 分辨 率上 :
地貌复杂多样 ,山地 、高原、平川、河谷 、沙漠、 ①影像空间分辨率越低 ,反映的空间内容就越宏观。 戈壁 ,交错 分布 。全 省土 地总面 积 4 4 . 7万 公 顷, 空 间分辨 率 越 高 ,反 映 的空 间 内容 就越 精 细 ;② 影 5 22 按地 形特 点大 致 可分 为 六大 区 域 : 陇南 山地 、 陇 中 像 光谱 分 辨 率越 低 , 影像 能识 别 的地 物 类别 越 少 , 黄土高原、甘南高原 、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及河西
为甘 肃 省 农 田 保 护 遥 感 动 态 监 测 的遥 感 影 像 数 据
势平 坦 ,机 耕 条件 好 ,光热 充 足 ,水 资源 丰 富 ,有
《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高分遥感监测与动态研究》范文

《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高分遥感监测与动态研究》篇一一、引言南海西沙群岛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资源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其珊瑚岛礁资源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高分遥感监测与动态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高分遥感监测,对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为保护和管理南海海洋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高分遥感技术及其在南海西沙群岛的应用高分遥感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地球观测技术,它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对地面进行拍摄,获取地表信息。
在南海西沙群岛,高分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珊瑚岛礁的监测。
首先,通过对卫星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提取出岛礁的形态、结构等信息。
其次,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对珊瑚岛礁的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进行详细分析。
最后,结合其他环境数据,如海流、水温等,对珊瑚岛礁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
三、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动态研究通过对高分遥感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通过对历史遥感数据的比对,可以了解岛礁的长期变化趋势。
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卫星影像,可以发现岛礁面积、形状、植被覆盖等方面的变化。
其次,结合实地考察和样本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岛礁动态变化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例如,通过分析岛礁植被覆盖的变化,可以推断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岛礁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保护与管理策略通过对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高分遥感监测与动态研究,我们可以为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海洋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
其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政策,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珊瑚岛礁生态环境。
此外,还应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处理海洋环境问题。
最后,应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结论本文通过对南海西沙群岛珊瑚岛礁的高分遥感监测与动态研究,探讨了其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地下水的开采量和利用率也在不断增加。
而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对于有效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成为当前地下水领域的研究热点。
地下水资源是地球上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的水资源之一,对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和水质环境的恶化,地下水资源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
因此,如何有效监测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可以获取大范围、实时、动态信息的手段,为地下水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信息、土地利用数据以及植被覆盖情况等数据,从而揭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同时,GIS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将遥感数据与地下水数值模型相结合,实现地下水资源的精准监测和预测,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地下水动态监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遥感数据获取地表信息,探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第二,基于GIS技术构建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第三,结合遥感与GIS技术,实现地下水资源的监测与评估;第四,应用案例分析,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将采用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地表信息,包括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形数据、气象数据等,结合地下水监测站点数据,获取地下水位、水质等信息。
同时,基于GIS平台,构建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过程,探索影响地下水资源变化的因素。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将运用统计分析、遥感影像处理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地下水资源的动态监测结果。
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还可以促进遥感与GIS技术在地下水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农业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与监测方法研究

农业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与监测方法研究一、引言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之一,其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为农业的变化检测与监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农业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与监测方法的研究。
二、农业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方法(1)基于像素的方法基于像素的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农业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比较两个时刻的遥感图像像素之间的差异来检测图像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像素差异度量方法有灰度差值法、光谱角度余弦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引入像素的空间上下文信息,提高变化检测的精度。
(2)基于目标的方法基于目标的方法是一种通过提取农业目标的特征信息来进行变化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对农业目标进行分割和提取,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时刻目标的特征差异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变化。
常用的目标特征包括形状特征、纹理特征、颜色特征等。
该方法可以提高对复杂农业区域变化的检测能力。
三、农业遥感图像的变化监测方法(1)基于时间序列的方法基于时间序列的方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农业遥感图像的时间序列变化来监测农业发展状况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利用多期遥感图像的差异来判断农业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有平滑处理、趋势分析、异常检测等。
该方法可以提供农业发展的动态监测信息。
(2)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方法是一种通过训练算法来识别农业遥感图像中的变化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需要准备标注好的遥感图像数据集作为训练样本,然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模型来进行变化监测。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有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卷积神经网络等。
该方法可以提高变化监测的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
四、农业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与监测应用案例(1)农田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利用农业遥感图像变化检测与监测方法可以实时监测农田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耕地面积、作物类型等信息,为农业生产的决策提供依据。
遥感技术在矿山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矿山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环境动态监测是环保工作开展的基础,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等优点,能够为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遥感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其在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环境动态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矿山环境;动态监测;遥感技术;应用引言“十三五”规划的提出,政府及工业企业都加大了环保力度,力求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遥感技术作为环境动态监测工作关键技术支持,其应用能够获取更加准确、及时的环境状态信息,对环保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为了满足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应对日益恶化的环境的需求,环境监测技术需要进行快速准确的优化改进,技术人员应加大对遥感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其应用价值。
1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依据电磁波的理论,利用电磁波的辐射和反射特征,对远距离目标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进行收集与处理的过程。
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电磁波成像理论,对地面的物种进行探测与识别,从而确定地面物种的组成。
遥感按常用的电磁谱段不同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多谱段遥感、紫外遥感和微波遥感。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1.1可见光遥感可见光感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每个物体的反射率的差异性,通过记录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能的反射辐射能,来获取目标物体的信息,关键变量是大气的纯洁度、地物波谱特性和太阳辐射强度。
因此这类技术通常用于检测各种污染,目前发展已经成熟。
下面我们就以美国对地观测为例,了解其技术原理:图1可见光遥感技术原理1.2热红外遥感技术热红外遥感技术原理是一切物体辐射和其自身的温度及种类是相对应的电磁波,针对的是地面电磁波的辐射源,主要探测其辐射性能,包括发射率和温度。
此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面积地表的温度的分布情况进行重复观测。
其原理如下所示:图2热红外遥感技术原理图1.3微波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术是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门遥感技术,其主要是利用微波设备接收被测物体的微波辐射和散射特性,从而识别远距离物体的一种观测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动态监测实践探讨及研究摘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辅助城乡规划督查,通过不同时期遥感影像,辅以违法建设动态监测系统,定期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遥感监测,是现代科学技术应用日常工作的典范,是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和行政监管效能的有效措施,本文总结查违监测的工作流程、分析动态监测系统的实际成效及探讨后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乡规划;遥感;动态监测;违法建设1 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飞速发展,区位优势凸显,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同时,违法建设与城市规划矛盾也呈现井喷式增长,对新的规划观念、管理方法及工作方式产生诉求。
规划监察主要采取城市网格化管理,常规的手段是人工巡查,发现规划违法行为,获取与分析,耗时费力,效率低且不能保障全覆盖,建立违法建设动态监测系统,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辅助城乡规划督察具有全面及时准确,同时可进行空间定位和定量分析,做到“监测有手段、执行有依据、事后有跟踪”,达到违法建设“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的工作目标[1]。
维护了城乡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建立违法建设遥感动态监测系统,采用不同时期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城市建设变化监测,并且与GIS、GPS、移动技术相集成,利用基础空间数据、总规、历史及最新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检测变化、自动和半自动人工比对、空间分析等技术实现对城市建设的监控,第一时间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精确的辅助决策。
既可掌握被督察城市规划的总体情况,如规划管理水平、规划审批情况、违法建设的类型及规模,还可以监督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绿地、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地区的规划执行情况。
是规划研究和管理手段从定性转变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体现。
是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支撑。
2 违法建设遥感动态监测工作流程2.1 遥感监测目标遥感监测目标主要是城市用地类型及变化、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等。
1、城市用地变化重点监测目标:建设工程监测,如建筑物、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监测,包括用地范围、用地布局和用地性质与总规是否一致。
2、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道路红线的保护情况,例如城市绿地资源监测、城市水系监测,城市水厂规模和布局及水源保护区范围等是否侵占保护线、城市禁建区的保护情况等。
一是抓重点建设项目,保“总规”全面实施[2]。
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是督察工作的核心,重点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范围广、影响力深、关注度高等公众效应,同时也是城市名片,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往往会关系到城市总体规划能否得到较好的实施。
需实时监控,避免因投资方强势造成的违法违规。
二是结合本地特色,保护好不可再生的文化自然资源。
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资源、城市水源地和公共绿地等城市的文化与自然资源,一旦被破坏将无法弥补。
2.2 工作流程实践中,由于违法建设查处复杂性,需领导重视并统一协调,各部门齐心协力配合,城市国土、监察、规划、城管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联动机制的通知》。
建立了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保障工作顺利进行,违法建设查处成效明显。
主要工作流程如下:图1 遥感动态监测违法建设工作流程2.2.1 数据处理1、资料收集收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近期和历史时期2个时相数据)、基础地形资料(1:2000及以上矢量地图图)、规划资料(总规、控规、详规等)及DEM、相关文本等辅助资料。
1)遥感数据要求:(1)遥感数据全色波段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应高于2.5m,目前主要使用2米高分一号影像,重点区域辅以0.5米Worldview2真彩色影像。
后期将重点以国产卫星影像为主,如1米的高分二号影像数据。
(2)遥感数据原则为同时具备多光谱和全色波段。
(3)遥感数据每景云量应小于10%,侧视角应小于25度,云、雪、雾不落在新增建设用地多发区。
(4)遥感数据应经过初步预处理,粗校正。
(5)不同景影像需镶嵌的时相差不应超过3个月。
2)基础地形资料要求比例尺大于1:2000;采用地方统一坐标系,如采集不到地形图,可采用高分辨正射影像替代(主要辅助影像几何校正,采集控制点信息);DEM数据。
3)规划资料要求规划基础数据包括总规、控规、详规相关的图纸和文本,DWG或者JPG 格式。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对高分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包括正射校正)、全色和多光谱数据间的配准、融合和镶嵌,同时还包括遥感数据和规划数据等其它数据之间的配准。
几何校正,采集控制点信息,利用多项式纠正的模型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纠正,纠正误差需满足一定的几何精度。
融合是将多光谱和全色波段融合为真彩色影像,影像数据匀光、镶嵌及统一成图。
配准:影像配准是将同一区域里一幅影像(基准影像)对另一幅影像的校准,以使两幅影像中的同名像元配准,配准误差一般小于0.5个像元。
融合:将同一目标或场景的用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或用同种传感器以不同成像方式,或在不同成像时间获得的不同影像,融合为一幅影像,在保持多光谱影像辐射信息的同时提高了影像的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处理方法。
匀光镶嵌:经匀光匀色,影像层次丰富,影像色调均匀、反差适中,彩色色调柔和鲜艳,相同地物的色彩基调一致并将不同景影像镶嵌为一幅作业区完整影像。
2.2.2 动态监测即疑似变化图斑提取,采用结合规划图的信息分类法的自动提取方法和基于目视解译的人工提取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自动变化监测使用了多属性差值扩散变化监测算法,人工提取变化监测信息则主要依赖目视解译。
经过变化监测处理后得到疑似变化图斑,建立变化图斑专题信息库。
在违法建设动态监测处理系统中,细化处理流程,严格规范过程,明确人员分工,对各处理阶段制定质量检验标准。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多用户并发机制,系统将最现势、最准确的数据同时提供的多个用户,自动维护相互间逻辑关系,保证了监测成果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证多个用户同时工作,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2、任务管理监控,大区域违法建设监测任务可分割为各个子任务,并为各子任务配置所需的数据资源(监测任务所需的遥感图像和矢量数据),结合当前的人员和设备工作情况,将子任务划分给若干操作员,进行多个子任务并行处理,同时对各操作员用户进行权限控制,监督各个操作员的任务执行情况[3];3、数据集中管理,将各类监测数据资源(包括遥感图像和各种资源监测矢量数据)纳入数据库,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建立能够容纳海量数据的空间数据中心,为任务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2.2.3 行政核查1、核查流程在实践中,通过违法建设遥感动态监测系统,提取违法建设疑似图斑,成果下发地方规划部门先行核查,将明显不属于违法违章、违规情节较轻、非监测重点、法律界限模糊等差异变化进行剔除,并根据需要对比较难定性的进行实地勘查,部稽查办从中再抽取一部分变化图斑下达给部派规划督察员进行现场复核检查,并写出专题复核检查报告。
以达到明确监测目标,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的目的。
2、实地调查执法人员(督察员、城管等)利用外业专用的GPS导航辅助核查系统,将遥感图像和变化图斑导入系统中,采用GPS导航,指引执法人员前往待核查图斑位置,进行实地核查。
该系统一方面提供路线导航,另一方面参考影像底图和变化图斑,提供核查图斑周边情况,利用GPS导航辅助核查系统大大提高核查效率。
3、调查内容根据《关于建立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联动机制的通知》。
各部门协同核查。
复核图斑的重点是否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城市发展方向、用地规模、禁建区保护及城市绿线、蓝线、红线、紫线等保护内容。
是否违反规划行政许可,一方面,已批建的建设工程未按相关规定是否在有效期内开始施工建设,另一方面是否存在在未经审批地区违规私搭乱建等。
从中发现已编制的城乡规划、已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值得改进完善的问题,找出日常规划管理工作的疏漏之处,不断提升全市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水平。
4、核查结果同时,需要对变化图斑的属性进行确认。
变化图斑的属性包括:变化前后的用地类型、涉及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审批情况、处理方式和处理状态5种属性[4]。
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对变化图斑开展不同层次的核查工作,根据监测的基本情况、反馈的核查结果和实地核查情况,经过汇总整理与分析,形成每期城市规划监测报告。
2.2.4 结果公示根据核查结果,依法行政,对于典型的违法建设案件,该拆除的必须拆除,该问责的问责,责任问责及查办后,进行结果公示。
1、实施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各级主管部门对侵害群众利益、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的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务必一查到底,严肃惩戒,加强集体研判,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
2、实施督查通报,各级主管部门要适时采取内部通报、新闻发布、公开曝光等加大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发挥查办案件惩戒功能,治本功能、警示威慑功能,做到查处一片,教育一片。
3、实施案件移送,对需要由土地、建设、房管或者综合执法部门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也要及时移送。
4、外业核查后,行政问责和违建执法后,整理结果,通过违法建设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出专题图和统计表,进行社会公示。
3 系统设计3.1系统框架根据系统应用需求,系统以现有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等基础设施为基础,采用Oracle大型数据库为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相应空间数据访问引擎分别对基础数据、规划审批数据、业务管理数据等进行建库,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基于C/S 和B/S 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实现监测数据库管理,影像信息提取,违法建设变化图斑提取等系统设计与开发,建立了违法建设遥感动态监测系统[5]。
3.2 系统数据库建设将所采集或收集到的各类数据、文本、图片等数据,按照基础数据库、城乡建设用地现状专题数据库、建设变化专题数据库、专题应用数据库进行分类,并根据各类数据库的不同特点进行组织和管理,满足海量数据存储、关联、分析、挖掘和可视化的要求。
1)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高分遥感数据、数字化后的规划数据、地形图数据和辅助的DEM、DLG和GPS数据。
2)城乡建设用地现状专题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