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古诗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我仿佛看到了………………
0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真是一个____的村居! 这更是一个____的村居!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小学生必背古诗》PPT课件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水 村 山 郭 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3
44.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4
45.蜂 〔唐〕罗隐
不 论 平 地 与 山 尖, 无 限 风 光 尽 被 占. 采 得 百 花 成 蜜 后, 为 谁 辛 苦 为 谁 甜?
41.山 行 <唐> 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1
42.清 明 <唐>杜牧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2
43.江南春 <唐> 杜牧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10
5
46.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 上 往 来 人, 但 爱 鲈 鱼 美. 君 看 一 叶 舟, 出 入 风 波 里.
6
47.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7
48.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 钟 山只 隔 数 重 山.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3
44.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4
45.蜂 〔唐〕罗隐
不 论 平 地 与 山 尖, 无 限 风 光 尽 被 占. 采 得 百 花 成 蜜 后, 为 谁 辛 苦 为 谁 甜?
41.山 行 <唐> 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1
42.清 明 <唐>杜牧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2
43.江南春 <唐> 杜牧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10
5
46.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 上 往 来 人, 但 爱 鲈 鱼 美. 君 看 一 叶 舟, 出 入 风 波 里.
6
47.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7
48.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 钟 山只 隔 数 重 山.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之枫桥夜泊》教学课件(共14张PPT)

愁
课后作业
背诵这首古诗。
感谢聆听
解释古诗
乌鸦啼鸣。
月落乌啼霜满天,
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句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渔船上的灯火。
解释古诗
江枫渔火对愁眠。
伴愁眠之意。
句意: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解释古诗
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 姑苏山而得名。
姑苏城外寒山寺,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句意: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
解释古诗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Hale Waihona Puke 敲钟。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古诗赏析
全诗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 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 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欲抒情,先绘景, 情随景发,是这首古诗显著的艺术特点。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看到:月落 枫桥 渔火 霜满天
听到:乌啼 钟声
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
《枫桥夜泊》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人。唐代 诗人,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他的诗爽朗 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 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多。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愁 绪的古诗吗?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会写字
泊愁寺
初读感知
1.这首古诗介绍了什么内容? • 愁绪
2.根据古诗词内容填空。
《枫桥夜泊》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___深___秋__夜___景____的观察和感受。
课文解读
朗读古诗,展示古诗。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小学语文课件古诗词ppt

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
韵律
古诗词讲究韵律,通过平仄、押韵等 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 悦耳。
节奏
古诗词具有鲜明的节奏感,通过音节 和停顿的安排,形成独特的韵律和节 奏感。
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古诗词中常常使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出生动、具体的意象,表达作者的 情感和思想。
意境
古诗词追求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场景,表现作者的情感和心境,使 读者产生共鸣和联想。
古诗词教学评价与反思
评价标准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是否能够理解诗意 和主题,是否能够进行拓展阅读和运用。
反思与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反思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 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对学生学 习情况的了解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知识。
04
CATALOGUE
扬中华文化。
培养审美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小学
生的审美能力。
丰富语言
学习古诗词可以丰富小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语言水
平。
情感教育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小学生 的情感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03
CATALOGUE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与手段
开展古诗词表演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舞蹈、音乐等形式表现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组织古诗词创作与分享活动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简 单的古诗词,培养他 们的创造力和文学素 养。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创 作的古诗词,提高他 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 力。
开展古诗词创作比赛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 情。
THANKS
感谢观看
21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61张PPT).ppt

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诗中描写的画面有哪些景物?
看到
月、江枫、渔火 (静)
听到
乌啼 (动)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夜
诗意: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半夜里 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听到
钟声 (动)
以动衬静,表现出诗 人孤苦忧愁的心情。
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出诗人 怎样的情感?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明月
松林
清泉
石头
竹林中笑语喧哗。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洗衣物的女子。
诗意:竹林里传来喧笑声,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 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竹喧 莲动
浣女归来 渔船顺流而下
动态描写
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任凭。 尽
随意春﹏芳﹏ 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花草。
指诗人自己。
四时景物皆成趣。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21 古诗词三首
山中的居所。点明地点。
日落时分,天
山居秋暝
色将晚。点明
▲
具体时间。
[唐] 王 维 点明季节。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 [jié],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 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著有《王 右丞集》等。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 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 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左右结构,“子”加“小”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ppt课件

第
一
江南
首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 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第
二
首
长歌行
【北宋】郭茂倩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
二十五 首 Nhomakorabea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第 二 十 六 首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第 十 三 首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 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 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第
十
首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借
助
图
片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借
助
图
片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小学生古诗课件ppt课件ppt

VS
详细描述
读者在欣赏古诗时,需通过对意象的解读 和分析,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 受诗中的意境。同时,读者还需结合自己 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对诗中的意境进 行再创造,从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和人 生感悟。
古诗的创作方法
05
起承转合的结构
起
承
转
合
开篇点题,引起读者兴 趣。
承接上文,展开主题。
通过对农民的辛勤劳动的描述,表 达了作者的同情和感慨。
《早发白帝城》
通过描绘清晨出发的景色,表达了 作者对旅途的期待和兴奋。
古诗的朗诵技巧
03
停顿与重音
总结词
停顿和重音是古诗朗诵中的重要技巧,能够突出诗句中的重点,增强表达效果。
详细描述
在朗诵古诗时,适当的停顿能够给听众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同时强调诗句中 的重点内容。重音则能够突出诗句中的关键词汇,使诗句的表达更加鲜明有力。
小学生古诗课件ppt
目录
• 古诗简介 • 小学古诗选篇 • 古诗的朗诵技巧 • 古诗的意境理解 • 古诗的创作方法 • 古诗的拓展学习
古诗简介
01
古诗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诗人用高度凝练的语言 ,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 感和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点
古诗讲究平仄和韵律,注重意境 的创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语 言含蓄、精炼,往往借助比喻、 象征等手法,表达深层含义。
《望庐山瀑布》
通过对庐山瀑布的壮丽景 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 惊叹和赞美。
叙事诗
总结词
《登鹳雀楼》
通过叙述故事或事件,表达作者的思 想感情。
通过登楼所见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壮 志豪情。
小学古诗大全PPT优秀课件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32
24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5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26
《兵车行》
[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唐]杜甫
西岳岭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13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14
《观书有感 》
(一)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4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2
24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5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26
《兵车行》
[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唐]杜甫
西岳岭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13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14
《观书有感 》
(一)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4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PPT课件

4.咏鹅
(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CHENLI
19
5.风 (唐)李 峤qiáo
❖解 落 三 秋 叶,
❖能 开 二 月 花。
❖过 江 千 尺 浪,
❖入 竹 万 竿 斜。
CHENLI
20
6.咏柳 (唐)贺知章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37.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一 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远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孙 去, 萋 萋 满 别 情。
CHENLI
52
38.池 上 (唐) 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CHENLI
6
目录
❖ 31、游子吟 ❖ 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33、渔歌子 ❖ 34.塞下曲
CHENLI
7
目录
❖ 35.望洞庭 ❖ 36.浪淘沙 ❖ 37.赋得古原草送别 ❖ 38.池 上 ❖ 39.忆江南 ❖ 40.小儿垂钓
CHENLI
8
目录
❖ 41.悯 农(锄禾日当午) ❖ 42.悯 农(春种一粒粟) ❖ 43.江 雪 ❖ 44.寻隐者不遇 ❖ 45.山 行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CHENLI
53
39.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 南 好,
❖风 景 旧 曾 谙ān。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春 来 江 水绿 如 蓝。
❖能 不 忆 江 南。
CHENLI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三首教学课件(共38张PPT)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 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 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 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画了广阔的画面。它不 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风景,故题为 《江南春》。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 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 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溺,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 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就是长庆二年春(公元822 年)作者在夔州被贬时所作。
赏析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 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园约 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公元1079年—公元1082年)之间,这首诗应当是 元丰前期的作品。本首诗是其中一首。
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 金陵(今江苏南京)紫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净:一说“静”。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排闼(tà):推开门。 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色。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 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广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 飘动。
小学古诗教案ppt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小学古诗教案ppt课件ppt课件ppt 课件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作业与要求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 奏,了解古诗的基本 特点。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 读古诗,培养阅读和 朗诵能力。
学习古诗中的生字和 词汇,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
收集相关古诗资料
总结词:拓展知识
详细描述:学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古诗资料,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关于古诗的知识和文化背景。
06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课堂参与度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专注度,判 断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和课后作业 ,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情 况,评估他们对古诗知识的掌握程 度。
明确目标
清晰地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帮助他们了解学 习的方向。
深入解析
逐句解释
对古诗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释,包括词语的含义、修辞手法等。
情境模拟
通过情境模拟或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情境和情感。
总结反馈
要点一
回顾重点
对本节课学到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 解。
要点二
探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存在局限 性,是否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尝试 ,以提高教学效果。
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建议
教学内容的调整
根据教学效果评估和学生反馈,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
教学方式的改进
针对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对 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 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作业与要求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 奏,了解古诗的基本 特点。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 读古诗,培养阅读和 朗诵能力。
学习古诗中的生字和 词汇,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
收集相关古诗资料
总结词:拓展知识
详细描述:学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古诗资料,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关于古诗的知识和文化背景。
06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课堂参与度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专注度,判 断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和课后作业 ,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情 况,评估他们对古诗知识的掌握程 度。
明确目标
清晰地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帮助他们了解学 习的方向。
深入解析
逐句解释
对古诗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释,包括词语的含义、修辞手法等。
情境模拟
通过情境模拟或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情境和情感。
总结反馈
要点一
回顾重点
对本节课学到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 解。
要点二
探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存在局限 性,是否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尝试 ,以提高教学效果。
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建议
教学内容的调整
根据教学效果评估和学生反馈,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
教学方式的改进
针对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对 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 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课件(共6张PPT)

9 古诗三首
暮江吟①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②
半江瑟瑟半江红。 ③
可怜九月初三夜, ④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①[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瑟瑟] 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
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③[可怜] 可爱。 ④[真珠] 珍珠。
①
②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高下。 ⑥[逊] 不及;比不上。
mù sè yuán xiáng sāo xùn shū
暮瑟缘降骚 逊 输
暮 吟题 侧峰 庐缘 降 阁费 须逊 输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③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①[题] 书写,题写。 ②[西林] 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
下。 ③[缘] 因为。
①
雪梅
[宋]卢钺
②
梅雪争春未肯降,
③④
⑤
骚人阁笔费评章。
⑥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①[雪梅] 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组 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②[降] 服输。 ③[骚人] 诗人。 ④[阁] 同“搁”,放下。这里读gē ⑤[评章] 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日
2023 课件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
暮江吟①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②
半江瑟瑟半江红。 ③
可怜九月初三夜, ④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①[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瑟瑟] 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
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③[可怜] 可爱。 ④[真珠] 珍珠。
①
②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高下。 ⑥[逊] 不及;比不上。
mù sè yuán xiáng sāo xùn shū
暮瑟缘降骚 逊 输
暮 吟题 侧峰 庐缘 降 阁费 须逊 输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③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①[题] 书写,题写。 ②[西林] 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
下。 ③[缘] 因为。
①
雪梅
[宋]卢钺
②
梅雪争春未肯降,
③④
⑤
骚人阁笔费评章。
⑥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①[雪梅] 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组 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②[降] 服输。 ③[骚人] 诗人。 ④[阁] 同“搁”,放下。这里读gē ⑤[评章] 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日
2023 课件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
小学古诗教学ppt课件ppt课件

古诗教学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
文化传承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 学习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古代 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有助 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
语言能力培养
古诗的语言优美、精炼,学习 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增强对语言的感知和 理解。
审美教育
古诗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意境, 学习古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 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朗读法
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 感。
想象法
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 主题和情感。
背景分析法
根据诗中的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场景 和意境。
比较法
将不同风格的古诗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鉴 别能力。
经典古诗鉴赏
《静夜思》
感受李白笔下的月夜之 美,体会思乡之情。
《春晓》
领略孟浩然笔下的春日 晨景,感受春天的生机
讲解法
总结词
通过讲解,理解古诗的背景和含义。
详细描述
讲解法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 以及诗中蕴含的意义和哲理。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抽象的古诗内容更加形 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
情境法
总结词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古诗基础知识
古诗特点
意境深远
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 景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引人深思。
文化底蕴深厚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 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 等。
01
语言精练
古诗通常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远 的意境和情感,强调语言的优美 和含蓄。
02
1《古诗三首》课件(共55张PPT).ppt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 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 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冰心
《古诗三首》
图片忆童年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图片忆童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图片忆童年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图片忆童年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 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 闪烁的美丽景象。
横坐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诗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 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曲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 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拓展积累
范成大为官期间,尽己 所能,兴除利弊,不遗余力。
退隐家乡后,十年时间, 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 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 所闻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
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 首田园杂兴中,他向世人展 示着未泯的童心。
交流诗评
作家钱钟书先生: 范成大是“中国
古代田园诗人的集大 成者。”
交流诗评
杨 万 里 一 生 作 诗 两 万 多 首 , 传 世 作 品 有 四 千 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代 表 作 有 : 《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 小 池 》 《舟过安仁》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初寻儿童
童孙 稚子
牧童
《古诗三首》
图片忆童年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图片忆童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图片忆童年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图片忆童年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 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 闪烁的美丽景象。
横坐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诗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 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曲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 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拓展积累
范成大为官期间,尽己 所能,兴除利弊,不遗余力。
退隐家乡后,十年时间, 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 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 所闻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
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 首田园杂兴中,他向世人展 示着未泯的童心。
交流诗评
作家钱钟书先生: 范成大是“中国
古代田园诗人的集大 成者。”
交流诗评
杨 万 里 一 生 作 诗 两 万 多 首 , 传 世 作 品 有 四 千 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代 表 作 有 : 《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 小 池 》 《舟过安仁》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初寻儿童
童孙 稚子
牧童
小学课文古诗ppt课件ppt课件

语言特色
简练明快
古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能够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涵。例如,“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仄工整
古诗讲究平仄和韵律,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感。例如,“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05
古诗鉴赏与感悟
情感表达
总结词
通过古诗的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知识目标
通过PPT课件,让学生了 解古诗的背景、作者、诗 意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对 古诗的理解。
能力目标
通过PPT课件,培养学生 的阅读、理解、表达和创 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情感目标
通过PPT课件,引导学生 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 化素养。
02
古诗背景介绍
诗人简介
小学课文古诗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古诗背景介绍 • 古诗内容解析 • 古诗艺术特色 • 古诗鉴赏与感悟 • 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介绍
• 小学课文古诗PPT课件:介绍小学课文中的古诗,通过PPT课件 的形式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意义。
教学目标
01
02
03
主题分析
深入分析古诗主题,探讨其思想内涵 和艺术价值。
03
古诗内容解析
诗句解释
解释古诗中每个词的 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整首诗的内容。
结合图片和动画,形 象生动地展示诗句所 描述的场景和事物。
逐句解释,让学生更 好地理解诗句的内涵 和意义。
重点词汇解析
挑选出古诗中的重点词汇,进 行详细解释和辨析。
文化传承
总结词
通过古诗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必背古诗75首内容(课件)PPT课件

第8页/共76页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9页/共76页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10页/共76页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11页/共76页
第27页/共76页
28.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 师 塔 前 江 水 东, 春 光 懒 困 倚 微 风。 桃 花 一 簇 开 无 主, 可 爱 深 红 爱 浅 红。
第28页/共76页
29.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第53页/共76页
5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54页/共76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5、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第55页/共76页
56、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21页/共76页
22.早发白帝城 (唐)李 白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第22页/共76页
23.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9页/共76页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10页/共76页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11页/共76页
第27页/共76页
28.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 师 塔 前 江 水 东, 春 光 懒 困 倚 微 风。 桃 花 一 簇 开 无 主, 可 爱 深 红 爱 浅 红。
第28页/共76页
29.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第53页/共76页
5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54页/共76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5、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第55页/共76页
56、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21页/共76页
22.早发白帝城 (唐)李 白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第22页/共76页
23.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就是作品中一个个蕴含着诗人情感的 景、物。意象是构成诗歌的最小单位,由意象 的组合形成统一的场景画面----意境。 意境----是诗歌情感的载体,感悟意境应从感 悟意象开始。 捕捉诗歌的意象,品味其特点,进行联想和想 象,感悟内在情韵。这就是对诗歌进行情感体 验的过程,也是人和文本对话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意象, 想象画面,并与生活经验联系,体会心中的感 觉,揣摩作品的情感。(案例)
3
关于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以读者的心灵去感受体会 作品内在的情感,是读者和作 品情感发生共鸣的过程。
课标修订组成员方智范教授曾说:“过去我 们的文学理念对人的感情往往简单化。我们归纳 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表现了什么精神,体现什 么思想,其实不是人的丰富的心灵反映,人的内 心非常复杂。哪一位老师上小学语文课能把孩子 的情绪调动起来,能把孩子的体验过程拉长,能 让他和作品里的情绪发生共鸣、沟通,那么这位 老师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小学语文老师。”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
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
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 优秀诗文60篇(段)。 第四学段: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 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 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6
二 小学古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 以阅读、记诵为主的教学原则
1 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 2 重视对作品的“密咏甜吟”与默读 3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4 注意课堂与课外诵读相结合
(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教学原则
1 拓展教材 2 从作品本身入手 3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渲染意境
7
从作品入手的方法:从作品的意象入手
关于小学古诗教学
1
前言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是个难点,特别是那些情景浑然一体、 字词句浅显易懂的古诗更觉无从下手。 如何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兴 趣盎然的学习古诗,是大家一直探讨 的问题。
2
一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目标解读
古诗学习的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朗诵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
5
诵读对欣赏、领悟诗歌情感至关重要
三个学段都强调要通过诵读来体验作品情感。诵 读训练是一种感性的直觉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 生对诗歌的直觉感悟能力。 儿童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形式、声音、色彩这 些形象直观的元素,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小学生学习古诗就是要通过感性的直觉教育,培 养他们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审美感受能力,从中 得到心灵的愉悦。诵读正是培养感受能力的有效 方法。
8
案例:白居易《忆江南》教学实录(节选)
(在初读整体感知,以及疏通词义后,教学重点为“细读,想象画面体会情 感”):
师:请大家再读这首词,有几句话?找出哪句话是直接描写春景的?(生自由读) 师:(请生读,回答问题)合上书,能写出这句话的举手。(请两名学生上黑板
写,其他在笔记本上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共同评议, 齐读。) 师:这句话展现的是什么画面?想想它的色彩,请小声读,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 绘一下想象到的画面。看谁说得好。 生:我读这一句仿佛看到太阳出来时,江边的花草披上了红艳艳的衣裳。每一朵 花艳得比火还红。让人感觉非常热烈。江水非常绿,绿得象一块翡翠。 生:日出时,太阳的光芒把江边的花草映得更加红艳,像火一样。江水很绿,绿 得像一块晶莹的翡翠。 师:绿与红互相映衬显得怎样?再读读,想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读) 师: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生:美丽。 师:还不足以表现它的美。 生:艳丽。 师:有点味道。 生:绚丽。 师:非常好。绿红相互映衬,显出绚丽明艳之 景。红与绿两种鲜明的色彩和在一起非常亮丽。带着这种感觉再读。(生齐 读) 师:这样的美景让我们的诗人忍不住说了------生:能不忆江南?
4
学习古诗要以情感体验为主
我国古典诗歌往往借景传情,以象寓意, 其显著的形象性特征使诗歌内在情意常常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内在意义具有无限 的丰富性。只有用身心去体会品味,才能 获得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感。对诗歌进行情感体验的过 程中,学生的心灵将会变得丰富充盈,对 社会和人生的感受也会越来越深刻、细腻, 这是古诗教学也是语文教学所应达到的最 终目的。
9
3
关于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以读者的心灵去感受体会 作品内在的情感,是读者和作 品情感发生共鸣的过程。
课标修订组成员方智范教授曾说:“过去我 们的文学理念对人的感情往往简单化。我们归纳 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表现了什么精神,体现什 么思想,其实不是人的丰富的心灵反映,人的内 心非常复杂。哪一位老师上小学语文课能把孩子 的情绪调动起来,能把孩子的体验过程拉长,能 让他和作品里的情绪发生共鸣、沟通,那么这位 老师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小学语文老师。”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
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
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 优秀诗文60篇(段)。 第四学段: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 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 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6
二 小学古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 以阅读、记诵为主的教学原则
1 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 2 重视对作品的“密咏甜吟”与默读 3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4 注意课堂与课外诵读相结合
(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教学原则
1 拓展教材 2 从作品本身入手 3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渲染意境
7
从作品入手的方法:从作品的意象入手
关于小学古诗教学
1
前言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是个难点,特别是那些情景浑然一体、 字词句浅显易懂的古诗更觉无从下手。 如何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兴 趣盎然的学习古诗,是大家一直探讨 的问题。
2
一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目标解读
古诗学习的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朗诵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
5
诵读对欣赏、领悟诗歌情感至关重要
三个学段都强调要通过诵读来体验作品情感。诵 读训练是一种感性的直觉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 生对诗歌的直觉感悟能力。 儿童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形式、声音、色彩这 些形象直观的元素,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小学生学习古诗就是要通过感性的直觉教育,培 养他们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审美感受能力,从中 得到心灵的愉悦。诵读正是培养感受能力的有效 方法。
8
案例:白居易《忆江南》教学实录(节选)
(在初读整体感知,以及疏通词义后,教学重点为“细读,想象画面体会情 感”):
师:请大家再读这首词,有几句话?找出哪句话是直接描写春景的?(生自由读) 师:(请生读,回答问题)合上书,能写出这句话的举手。(请两名学生上黑板
写,其他在笔记本上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共同评议, 齐读。) 师:这句话展现的是什么画面?想想它的色彩,请小声读,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 绘一下想象到的画面。看谁说得好。 生:我读这一句仿佛看到太阳出来时,江边的花草披上了红艳艳的衣裳。每一朵 花艳得比火还红。让人感觉非常热烈。江水非常绿,绿得象一块翡翠。 生:日出时,太阳的光芒把江边的花草映得更加红艳,像火一样。江水很绿,绿 得像一块晶莹的翡翠。 师:绿与红互相映衬显得怎样?再读读,想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读) 师: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生:美丽。 师:还不足以表现它的美。 生:艳丽。 师:有点味道。 生:绚丽。 师:非常好。绿红相互映衬,显出绚丽明艳之 景。红与绿两种鲜明的色彩和在一起非常亮丽。带着这种感觉再读。(生齐 读) 师:这样的美景让我们的诗人忍不住说了------生:能不忆江南?
4
学习古诗要以情感体验为主
我国古典诗歌往往借景传情,以象寓意, 其显著的形象性特征使诗歌内在情意常常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内在意义具有无限 的丰富性。只有用身心去体会品味,才能 获得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感。对诗歌进行情感体验的过 程中,学生的心灵将会变得丰富充盈,对 社会和人生的感受也会越来越深刻、细腻, 这是古诗教学也是语文教学所应达到的最 终目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