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血液循环-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抢先占领:由于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4期自动除极的速 度最快,所以在潜在起搏点4期自动除极到达阈电位水平之 前,窦房结传导来的兴奋已促使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故正 常时潜在起博点自律性无法表现出来。 超速抑制:窦房结对于潜在起博点还可以产生一种直接的 抑制,潜在起博点受到其自身固有自律性更高的节律性所激 动时,其自身的节律性就受到抑制。这就是超速驱动抑制, 简称超速抑制。这种抑制的程度与两个起搏点之间自动兴奋 的频率差呈平行关系,频率差越大,抑制效应越强;频率差 越小,抑制效应越弱。
.
(一)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理:
1.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心室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处于内负外正的极化状 态,静息电位约为-90mV,主要由K+向细胞外扩散产生的 电-化学平衡电位形成。
2.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全过程包括除极过程的0期和复极过程的 1、2、3、4等四个时期。
.
(2)最大舒张电位大小: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小,离阈电 位近,自动除极达阈电位的时间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 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大,离阈电位远,自动除极达阈电位 的时间延长,自律性降低。
(3)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下移 (绝对值增大),与最 大舒张电位的差距减小,自动除极达阈电位的时间缩短, 自律性增高;反之阈电位水平上移(绝对值减小),与最 大舒张电位的差距加大,自动除极达阈电位的时间延长, 则自律性降低。
.
(三)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的跨膜电位及产生机理 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理与心室肌细胞基本
相似,但其有4期自动除极化。4期自动除极化是膜对Na+通 透性随时间进行性增强(If内向电流)的结果。 If通道与快Na+通道的主要区别是:
①If的通道对离子的选择性不强,虽然主要选择的是 Na+,但还有K+参与。而快Na+通道的选择性强,主要允许Na+ 通透。
0
3
4
.
0 3
4
.
2. P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及离子流的活动 (1)0期除极的形成:0期除极的内向电流主要是由钙离子
内流形成的。 (2)3期复极的形成:0期除极后,慢钙离子通道逐渐失
活。3期是由钙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3)4期自动除极的形成:目前研究与三种离子流有关。
0
3
4
.
A:钾离子外流的进行性衰减;(IK离子通道的激活和逐 渐增强的K+外流是窦房结细胞复极的原因。IK通道在膜复 极达到-40mV时便开始逐渐失活,K+外流因此逐渐减少, 导致膜内正电荷逐渐增加而形成4期除极。)
.
图 细胞AP及其机制的比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 心肌细胞分类 .
二、心肌电生理特性 (Myocardial Electrophysiologic Properties)
心肌具有: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兴奋性(excitabil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收缩性(contractility)
6、优势传导通路(preferential pathway)---右心房卵圆窝前 方等部位,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结构整齐,传导较其它心房 肌快,将窦房结兴奋快速传导房室交界处。
.
.
一、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 (Myocardial Bioelectric Activities)
心肌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基础: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取决于 离子的跨膜电-化学梯度; 膜对离子的选择性通透。
.
图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二)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产生机理 1. P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4期膜电位不稳定,可发生 自动除极,这是自律细胞(autorhythmiccell)动作电位 最显著的特点。
0
3
4
.
图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此外,(1)除极0期的峰值较小,除极速度较慢,约为 10V/s,0期除极只到0mV左右。 (2)复极由3期完成,基本没有1期和2期。 (3)复极3期完毕后进入4期,这时可达到的最大膜 电位值,称为最大舒张电位(或称最大复极电位),约为 -70mV。
3期:此期心室肌细胞膜复极速度加快,膜电位由0mV左 右快速下降到-90mV,历时约100-150ms。主要由K+的外 向离子流形成。
.
4期:4期是3期复极完毕,膜电位基本上稳定于静息电位水 平,心肌细胞已处于静息状态,故又称静息期。 Na+、Ca2+、K+的转运主要与Na+-K+泵和Ca2+泵活动有关。 关于Ca2+的主动转运形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Ca2+的逆浓度 梯度的外运与Na+顺浓度的内流相耦合进行的,形成Na+Ca2+交换。
.
.
0期:心室肌细胞兴奋时,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 上升到+30mV左右,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称为除极过 程(0期)。它主要由Na+内流形成。
1期:在复极初期,心室肌细胞内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 0mV左右,主要由K+外流形成。
.
2期:0mV左右开始,此时的膜电位下降非常缓慢,它主 要由Ca2+内流和K+外流共同形成。
慢反应细胞
自律细胞---窦房结、房结区、结希区细胞 非自律细胞---结区细胞
.
.
(一)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组成分布 1、窦房结---右心房和上腔静脉连接处,P细胞、过渡细胞。 2、P细胞--位于结中,自律细胞。过渡细胞(transitional cell)--位于结周边,传导P细胞产生的兴奋。P细胞(苍白细胞, pale cell,pacemaker cell, 起搏细胞)---比普通细胞小,直 径5-10um卵圆形, 胞质苍白,内少肌原纤维,线粒体,和肌管 系统。 3、房室交界(房室 结区)---房室间特殊传导组织。心房兴奋 传入心室。 (1)房结区:心房和结区间,有传导性和自律性。 (2)结区:房室结。有传导性,无自律性。 (3)结希区:结区和希氏束之间,有传导性和自律性。
0
3
4
.
B:钠离子内流的进行性增强; (If是一种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主要为Na+)流,在浦 肯野细胞起搏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IK衰减的作用很小。 与此相反,窦房结细胞4期中虽也可记录到If,但它对起搏 活动所起的作用不如IK衰减。)
C:生电性Na+-Ca2+离子交换。 (窦房结细胞4期中还存在一种非特异性的缓慢内向电流, 在膜除极达-60mV被激活,可见它在自动除极的后1/3期 间起作用。这种缓慢内向电流是生电性Na+-Ca2+离子交换 的结果。)
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的其他部分,借以调节有机体的生长 发育。 身体各部分含水量和体温,也借血液循环而得到调节。 血液也是重要的免疫系统,能抵抗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 等异物,并能修复创伤。
.
.
定义---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 复始,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
(二) 心肌的兴奋性 心肌与其它可兴奋的组织一样,具有兴奋性,其兴奋
性的高低通常采用阈值作为衡量指标。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肌细胞与神经细胞相似,当受到刺激产生一次兴奋
时,兴奋性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与膜电位的 改变、通道功能状态有密切联系。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为以 下几个时期:
.
1 2
0 阈电位 膜电位
3 4
Na+ K+
Ca++
生物电示意图
.
.
锋电位---0除极和1复极组成的尖锋状电位图。 外向电流,内向电流---以正流动方向来表示电的变化。 阈电位(快通道Na+-70mv,慢通道Ca++-50- -35mv)---动作电位 起动的最低电位。 膜电位---膜两侧正负电荷分布不同所产生的电位差。 自动除极---3期末最大复位电极后,4期膜电位并不稳定在此 一水平,立即自动除极,达到阈电位后,出现另一动作电位。
.
§1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 2 心脏的泵血功能 § 3 血管生理 § 4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5 器官循环
.
§1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
兴奋传导的基础---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1、工作细胞---执行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丰富的胶原纤维。 2、自律细胞---除有兴奋性和传导性外,具有自动产生节律
.
2.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期自动除极是自律性形成的基础。因此,自律性的高低取 决于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和最大舒张电位和阈电位 (threshold potential)的差距。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如果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从最 大舒张电位到阈电位所需的时间缩短,单位时间内产生兴 奋的次数增多,自律性增高;反之,4期自动除极速度慢, 从最大舒张电位到阈电位的时间延长,单位时间内产生兴 奋的次数减少,则自律性降低。
.
离子通道开放时间:
0期---快Na+通道开放 1期---K+通道开放,快Na+通道关闭 2期---慢Ca++通道,K+通道开放 3期---K+通道开放,Ca++通道关闭 4期---慢Na+通道开放, K+通道开放, Na-K泵,恢复静息
膜电位。
.
Fig Myocardiac cell bioelectricity, heart contraction and ion trans
②If的通道在复极达-60mV左右被激活,而快Na+通道在 膜内电除极达-70mV左右被激活。
③If的通道可被铯(Cs)所阻断,而快Na+通道可被河 豚毒TTX阻断。
.
图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递增性净内向电流(If)的可能原因
① 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 ② 外向电流的逐渐减弱 ③ 两者兼有
+
+
.
(四)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分类 心肌细胞除了根据解剖生理特点分为工作细胞 working cell(非自律细胞)和自律细胞 autorhythmic cell外, 还可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电生理特征(特别是0期除 极速率),把心肌细胞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分为两类:快反 应电位和慢反应电位,而把具有这两种不同电位的细胞分 别称为快反应细胞(fast response cell)和慢反应细胞 (slow response cell)。 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心室肌和浦肯野细胞,其动 作电位特点是:除极快、波幅大、时程长。 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S-A node)和房室交界区细 胞,其动作电位特点是:除极慢、波幅小、时程短。
性兴奋能力的心肌细胞。 P细胞和Purkinje cell。肌原纤维少,收缩功能丢失。 3、非收缩非自律细胞---位于传导系统中,传导性很低,控 制心脏节律性活动的作用。
.
心肌细胞类型 根据生物电特征---0除极速度 快反应和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
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 自律细胞---浦氏细胞
.
.
4、房室束(希氏束,His bundle)---房室束走行于室间隔内-室间隔膜分为左右两支,右束支较细---分布于右心室,左束 支呈带状,分支多,布于左心室。房室束由蒲氏细胞组成。
5、Purkinje 氏纤维网---左右束支的最后分支,形成网状, 布于心内膜至心外膜,与普通心肌细胞相连。将心房传来的兴 奋迅速传至全心室。 Purkinje cell比普通心肌细胞粗,传导 兴奋速度快,4M/s:0.4M/s。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
.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
淋巴管系统
心脏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血液 淋巴器官 淋巴管道
.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的机能
把外界吸收来的养料和氧气输送到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 把有机体生命活动所形成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
素、尿酸等输送到有关器官; 同时把内分泌器官所分泌的特殊代谢产物,如激素等通过
前三者为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收缩性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 性。它们共同决定着心脏的活动。
.
(一)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1.窦性节律和异位节律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 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和心室肌, 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由于窦房结是正常心脏兴奋的发源地,又是统一整个 心脏兴奋和收缩节律的中心,故称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为窦性节律。 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以外的心脏自律组织因受窦房 结兴奋的控制,不表现其自律性,故称为潜在起搏点。窦 房结对其它潜在起搏点的控制作用,一般是通过抢先占领 和超速抑制两种方式实现的。
抢先占领:由于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4期自动除极的速 度最快,所以在潜在起搏点4期自动除极到达阈电位水平之 前,窦房结传导来的兴奋已促使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故正 常时潜在起博点自律性无法表现出来。 超速抑制:窦房结对于潜在起博点还可以产生一种直接的 抑制,潜在起博点受到其自身固有自律性更高的节律性所激 动时,其自身的节律性就受到抑制。这就是超速驱动抑制, 简称超速抑制。这种抑制的程度与两个起搏点之间自动兴奋 的频率差呈平行关系,频率差越大,抑制效应越强;频率差 越小,抑制效应越弱。
.
(一)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理:
1.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心室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处于内负外正的极化状 态,静息电位约为-90mV,主要由K+向细胞外扩散产生的 电-化学平衡电位形成。
2.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全过程包括除极过程的0期和复极过程的 1、2、3、4等四个时期。
.
(2)最大舒张电位大小: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小,离阈电 位近,自动除极达阈电位的时间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 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大,离阈电位远,自动除极达阈电位 的时间延长,自律性降低。
(3)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下移 (绝对值增大),与最 大舒张电位的差距减小,自动除极达阈电位的时间缩短, 自律性增高;反之阈电位水平上移(绝对值减小),与最 大舒张电位的差距加大,自动除极达阈电位的时间延长, 则自律性降低。
.
(三)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的跨膜电位及产生机理 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理与心室肌细胞基本
相似,但其有4期自动除极化。4期自动除极化是膜对Na+通 透性随时间进行性增强(If内向电流)的结果。 If通道与快Na+通道的主要区别是:
①If的通道对离子的选择性不强,虽然主要选择的是 Na+,但还有K+参与。而快Na+通道的选择性强,主要允许Na+ 通透。
0
3
4
.
0 3
4
.
2. P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及离子流的活动 (1)0期除极的形成:0期除极的内向电流主要是由钙离子
内流形成的。 (2)3期复极的形成:0期除极后,慢钙离子通道逐渐失
活。3期是由钙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3)4期自动除极的形成:目前研究与三种离子流有关。
0
3
4
.
A:钾离子外流的进行性衰减;(IK离子通道的激活和逐 渐增强的K+外流是窦房结细胞复极的原因。IK通道在膜复 极达到-40mV时便开始逐渐失活,K+外流因此逐渐减少, 导致膜内正电荷逐渐增加而形成4期除极。)
.
图 细胞AP及其机制的比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 心肌细胞分类 .
二、心肌电生理特性 (Myocardial Electrophysiologic Properties)
心肌具有: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兴奋性(excitabil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收缩性(contractility)
6、优势传导通路(preferential pathway)---右心房卵圆窝前 方等部位,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结构整齐,传导较其它心房 肌快,将窦房结兴奋快速传导房室交界处。
.
.
一、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 (Myocardial Bioelectric Activities)
心肌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基础: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取决于 离子的跨膜电-化学梯度; 膜对离子的选择性通透。
.
图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二)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产生机理 1. P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4期膜电位不稳定,可发生 自动除极,这是自律细胞(autorhythmiccell)动作电位 最显著的特点。
0
3
4
.
图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此外,(1)除极0期的峰值较小,除极速度较慢,约为 10V/s,0期除极只到0mV左右。 (2)复极由3期完成,基本没有1期和2期。 (3)复极3期完毕后进入4期,这时可达到的最大膜 电位值,称为最大舒张电位(或称最大复极电位),约为 -70mV。
3期:此期心室肌细胞膜复极速度加快,膜电位由0mV左 右快速下降到-90mV,历时约100-150ms。主要由K+的外 向离子流形成。
.
4期:4期是3期复极完毕,膜电位基本上稳定于静息电位水 平,心肌细胞已处于静息状态,故又称静息期。 Na+、Ca2+、K+的转运主要与Na+-K+泵和Ca2+泵活动有关。 关于Ca2+的主动转运形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Ca2+的逆浓度 梯度的外运与Na+顺浓度的内流相耦合进行的,形成Na+Ca2+交换。
.
.
0期:心室肌细胞兴奋时,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 上升到+30mV左右,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称为除极过 程(0期)。它主要由Na+内流形成。
1期:在复极初期,心室肌细胞内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 0mV左右,主要由K+外流形成。
.
2期:0mV左右开始,此时的膜电位下降非常缓慢,它主 要由Ca2+内流和K+外流共同形成。
慢反应细胞
自律细胞---窦房结、房结区、结希区细胞 非自律细胞---结区细胞
.
.
(一)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组成分布 1、窦房结---右心房和上腔静脉连接处,P细胞、过渡细胞。 2、P细胞--位于结中,自律细胞。过渡细胞(transitional cell)--位于结周边,传导P细胞产生的兴奋。P细胞(苍白细胞, pale cell,pacemaker cell, 起搏细胞)---比普通细胞小,直 径5-10um卵圆形, 胞质苍白,内少肌原纤维,线粒体,和肌管 系统。 3、房室交界(房室 结区)---房室间特殊传导组织。心房兴奋 传入心室。 (1)房结区:心房和结区间,有传导性和自律性。 (2)结区:房室结。有传导性,无自律性。 (3)结希区:结区和希氏束之间,有传导性和自律性。
0
3
4
.
B:钠离子内流的进行性增强; (If是一种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主要为Na+)流,在浦 肯野细胞起搏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IK衰减的作用很小。 与此相反,窦房结细胞4期中虽也可记录到If,但它对起搏 活动所起的作用不如IK衰减。)
C:生电性Na+-Ca2+离子交换。 (窦房结细胞4期中还存在一种非特异性的缓慢内向电流, 在膜除极达-60mV被激活,可见它在自动除极的后1/3期 间起作用。这种缓慢内向电流是生电性Na+-Ca2+离子交换 的结果。)
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的其他部分,借以调节有机体的生长 发育。 身体各部分含水量和体温,也借血液循环而得到调节。 血液也是重要的免疫系统,能抵抗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 等异物,并能修复创伤。
.
.
定义---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 复始,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
(二) 心肌的兴奋性 心肌与其它可兴奋的组织一样,具有兴奋性,其兴奋
性的高低通常采用阈值作为衡量指标。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肌细胞与神经细胞相似,当受到刺激产生一次兴奋
时,兴奋性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与膜电位的 改变、通道功能状态有密切联系。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为以 下几个时期:
.
1 2
0 阈电位 膜电位
3 4
Na+ K+
Ca++
生物电示意图
.
.
锋电位---0除极和1复极组成的尖锋状电位图。 外向电流,内向电流---以正流动方向来表示电的变化。 阈电位(快通道Na+-70mv,慢通道Ca++-50- -35mv)---动作电位 起动的最低电位。 膜电位---膜两侧正负电荷分布不同所产生的电位差。 自动除极---3期末最大复位电极后,4期膜电位并不稳定在此 一水平,立即自动除极,达到阈电位后,出现另一动作电位。
.
§1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 2 心脏的泵血功能 § 3 血管生理 § 4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5 器官循环
.
§1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
兴奋传导的基础---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1、工作细胞---执行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丰富的胶原纤维。 2、自律细胞---除有兴奋性和传导性外,具有自动产生节律
.
2.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期自动除极是自律性形成的基础。因此,自律性的高低取 决于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和最大舒张电位和阈电位 (threshold potential)的差距。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如果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从最 大舒张电位到阈电位所需的时间缩短,单位时间内产生兴 奋的次数增多,自律性增高;反之,4期自动除极速度慢, 从最大舒张电位到阈电位的时间延长,单位时间内产生兴 奋的次数减少,则自律性降低。
.
离子通道开放时间:
0期---快Na+通道开放 1期---K+通道开放,快Na+通道关闭 2期---慢Ca++通道,K+通道开放 3期---K+通道开放,Ca++通道关闭 4期---慢Na+通道开放, K+通道开放, Na-K泵,恢复静息
膜电位。
.
Fig Myocardiac cell bioelectricity, heart contraction and ion trans
②If的通道在复极达-60mV左右被激活,而快Na+通道在 膜内电除极达-70mV左右被激活。
③If的通道可被铯(Cs)所阻断,而快Na+通道可被河 豚毒TTX阻断。
.
图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递增性净内向电流(If)的可能原因
① 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 ② 外向电流的逐渐减弱 ③ 两者兼有
+
+
.
(四)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分类 心肌细胞除了根据解剖生理特点分为工作细胞 working cell(非自律细胞)和自律细胞 autorhythmic cell外, 还可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电生理特征(特别是0期除 极速率),把心肌细胞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分为两类:快反 应电位和慢反应电位,而把具有这两种不同电位的细胞分 别称为快反应细胞(fast response cell)和慢反应细胞 (slow response cell)。 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心室肌和浦肯野细胞,其动 作电位特点是:除极快、波幅大、时程长。 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S-A node)和房室交界区细 胞,其动作电位特点是:除极慢、波幅小、时程短。
性兴奋能力的心肌细胞。 P细胞和Purkinje cell。肌原纤维少,收缩功能丢失。 3、非收缩非自律细胞---位于传导系统中,传导性很低,控 制心脏节律性活动的作用。
.
心肌细胞类型 根据生物电特征---0除极速度 快反应和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
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 自律细胞---浦氏细胞
.
.
4、房室束(希氏束,His bundle)---房室束走行于室间隔内-室间隔膜分为左右两支,右束支较细---分布于右心室,左束 支呈带状,分支多,布于左心室。房室束由蒲氏细胞组成。
5、Purkinje 氏纤维网---左右束支的最后分支,形成网状, 布于心内膜至心外膜,与普通心肌细胞相连。将心房传来的兴 奋迅速传至全心室。 Purkinje cell比普通心肌细胞粗,传导 兴奋速度快,4M/s:0.4M/s。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
.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
淋巴管系统
心脏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血液 淋巴器官 淋巴管道
.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的机能
把外界吸收来的养料和氧气输送到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 把有机体生命活动所形成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
素、尿酸等输送到有关器官; 同时把内分泌器官所分泌的特殊代谢产物,如激素等通过
前三者为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收缩性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 性。它们共同决定着心脏的活动。
.
(一)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1.窦性节律和异位节律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 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和心室肌, 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由于窦房结是正常心脏兴奋的发源地,又是统一整个 心脏兴奋和收缩节律的中心,故称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为窦性节律。 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以外的心脏自律组织因受窦房 结兴奋的控制,不表现其自律性,故称为潜在起搏点。窦 房结对其它潜在起搏点的控制作用,一般是通过抢先占领 和超速抑制两种方式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