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而言之就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约条件, 形成不同的城市布局。
.
17
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作者提出了目标:发展一套范围有限而一 般性的理论,尽可能囊或所有形态问题,这将会成为我们讨论 什么是一个好城市时,除了僵化教条之外的另一个可选准则。
.
18
城市形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城市由村落—镇—小城
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自然渐变规律;②城市内部形态;③
.
12
.
13
.
14
.
15
.
16
城市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 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 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城 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 如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形成的 城市社会精神面貌、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 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分层现象和社区的地理分布特 征,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城市生态结构。
.
25
环境行为研究(environmental behavior studies) 乔尔(Gehl, 2000),林奇(Lynch, 1958),拉波波特
.
23
康泽恩对城市形态研究的贡献可概括为五点:(1)建立了基本的市 镇规划分析体系;(2)第一次在英文地理文献中使用完全的过程演 变的方法;(3)确立以独立的基本地块为研究单位;(4)使用详细 的地图配合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5)发展了城镇景观 的概念(Whitehand, 1987)。1980年代初成立于英国伯明翰大学 地理系的城市形态研究组(Urban Morphololgy Research Group), 继承和发展了康泽恩的思想,是目前这一领域最为活跃的学术组 织之一。近年来,他们的影响已逐渐由欧谷凯 城市形态的理论 洲扩展到了整个西方的城市研究学术领域。尽管市镇规划分析研 究发展出许多分支,例如对建立城市“规划控制”和“发展管理” 原则的应用,但它对旧城保护实践的意义依然最为重要。
.
21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提出了城市形态的理论,这个理论基于 “城市活动的空间围度”, 在这里最为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五个 重要指标: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管理。
1、 活力: 一个聚落形态对于生命的机能、生态的要求和人类能力的支持程度,而最重要的是,如 何保护物种的延续。这是一个人类学的标准,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考虑到使我们的环境 标准也支持其他生命物种的延续,虽然这些生命体可能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并没有帮助。 2、 感受: 一个聚落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被其居民感觉、辨识和建构的程度以及居民的精神构造与 其价值观和思想之间的联系程度,即:空间环境、我们的感觉和精神能力以及我们文化 和建构之间的协调程度。 3、 适宜: 一个聚落中的空间、通道和设施的形态与其居民习惯从事的活动和想要从事的活动(也 就是说,对于居民行为提供恰当的设施、也包括对未来行动的适应能力)的形式和质量 协调程度。 4、 可及性: 一个聚落居民接触其他的人、其他的活动、资源、服务、信息、或其他地方的能力,并 包括能够接触到的元素的数量和多样化的程度。 5、 管理: 聚落居民使用和接近场所和活动的程度,以及对这些地方的创造、整理和修改是否是由 那. 些使用、居住和工作与此的人来管理与控22制的。
.
7
书的第一部分是为陈述后面理论做准备 的历史背景,是关于城市形态本质的讨论以 及对于形态的价值标准的争论。
.
8
西方著名城市研究学者培根(Baken, 1976)、吉尔德恩(Giedion, 1971)、科斯托夫(Kostof, 1991)、芒福德(Mumford, 1961)、拉姆 森(Ramussen, 1969)和斯乔伯格(Sjoberg, 1960)等对传统城市研 究作出了主要贡献。他们的著作除了详尽的描述了西方城市历史 形态演变过程之外,亦讨论了引起其变化的原因。如斯乔伯格在 《工业化之前的城市》(1960)中叙述到:“城市和文明不可分离, 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人类最终出离了原初的状态。城市的发 展同时又使人可以建造更加复杂的能满足不同生活方式需求的物 质环境,人们从而相信,可以有更多的生存方式。正如许多学者 所认为,城市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生产之后的第二个意义重大的 创造。
.
5
城市形态广义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
.
6
圣马可广场
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 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 组织和面貌等。后者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 分布形式,如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形成的城 市社会精神面貌、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社 会分层现象和社区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城市生 态结构。狭义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事实上它 们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城市形状(urban form)、 城市型式(urbanpattern)和城市形态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 们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城市形状主要指城市外部轮廓所呈 现的图形,是城市形态的低层次研究内容;城市型式主要指城 市各物质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移动的特点。城市形态 则是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 反映。
的基础性贡献,其中索尔在“景观的形态”一文中指出:形态的
方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归纳和描述形态的结构元素,并在
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恰当的安排新的结构元素。
.
20
城市形态的概念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等学 科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广义的城市形态研究包括社会形态和 物质环境形态两个主要方面。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与层面 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认识,在本文中城市形态可以被定义为 一门关于在各种城市活动(其中包括政治、社会、经济和规划 过程)作用力下的城市物质环境演变的学科。
市形态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城市规划学分支学科。
.
19
形态的概念(environmental concepts)根植于西方古典哲学性的
研究框架论与方法思维和由其演生出的经验主义哲学
(empiricism),其中包含两点重要的思路:一是从局部
(components)到整体(wholeness)的分析过程,复杂的整体被认
市镇规划分析(town plan analysis) 古典市镇规划分析起源于欧洲中部,以德国的斯卢特
(Schlter, 1899)为代表的“形态基因”研究(Morphogenesis)是 其最早的理论基础。“形态基因”在康泽恩(M.R.G.Conzen, 1960)的著作中被进一步发展,通过分析欧洲中世纪城镇,规 划设计元素被划分为街道和由他们构成的交通网络;用地单元 (plots)和由它们集合成的街区;以及建筑物及其平面安排。依 靠创立并运用以下概念方法:“规划单元”(plan unit)、“形态 周期”(environmental period)、“形态区域”(environmental regions)、“形态框架”(morphological frame)、“地块循 环”(plot redevelopment cycles)和“城镇边缘带”(fringe belts),康泽恩的研究在英国形成了康泽恩学派。在上述的概念 方法中,“城镇边缘带”的影响最为广泛,这一概念指城镇边 缘由混合用地构成的动态带型区域,其存在是城镇历史发展的 普遍现象,对这一“不稳定”区域的研究有助于对城镇发展演 变的理解,并进一步为规划管理提供建议。
.
9
.
10
.
11
传统中国城市同样吸引了广泛的研究(董鉴泓, 1982; 贺业锯, 1985; Sit, 1995;Wu; 1993; Xu, 2000)。两种城市形态思想影响 了传统中国的城市格局,第一是《周礼》(西周)的最后一章“考 工记”,其中所强调的“围合城墙”、“南北轴线”、“宫城居 中”和“对称布局”反映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中国传统的伦 理与哲学思想。第二是《管子》(周和西汉),这部古典地理著作 倡导自然的哲学,人类的居住环境应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城市 建设中,人们可以利用环境条件达到理想的居住目的。“理性” 和“自然”的原则反映在《周礼》和《管子》中,互相补充构成 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城市形态理论,并且影响了古代城市的主要特 征。这些思想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占有显著的位置。尽管上述城 市历史理论著作较少直接提及传统经验对现代城市建设的意义, 但是它们已经并将会继续对现代学术及实践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形态》
.
1
书的作者试图回答一个也许很天真的问 题——“什么能造就一个好的城市?”
.
2
基本概念
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 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
3
.
.
4
北京这样地势平坦、依据“理制城市”规划的整齐划一的城市, 我们也能体会到“三山三海五园”独特的山水空间气息,并由 此形成清晰的城市空间意向和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北京城西 北依燕山山脉,东南为华北平原,潮白河与永定河从东西两面 夹城而过。规划中充分利用了水面多的优势,将什刹海、北海、 中南海三大湖面圈入城市中心区。故宫紧邻水侧,并用人工堆 积成景山,利用山和水组织城市主要轴线,布置城市宫殿建筑 群和至高点,并严格按照中轴对称,在东西南北布置天、地、 日、月坛等建筑与中心建筑群相呼应。以四合院为主的大量民 居掩映在浓郁的绿荫中。城西建设有大批园林:如颐和园、圆 明园等,与城中“三海”贯穿的自然园林区相衔接,使人工环 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得天衣无缝。
城市形态演化规律。
城市形态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用地地形等自然条件、城
市用地功能组织和道路网结构等因素,其基础骨架是交通轴线
和水系轴线,空间轴线对城市形态的规划也具有重要影响。按
城市交通轴线分类、城市形态具有放射型、坏型、环状放射型、
方格型、树枝型、平行型、扇型、星型、卫星型、星座型、连
环型、环绕型、带型等多种型式;按城市水系轴线分类,具有
带型、分流型、合流型、放射型、分散型、中央岛型、中央分
离型、树枝型等型式。
城市形态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宏观区域内城镇群的
wk.baidu.com
分布形态;第二层次是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即城市的平面型
式和立面形态;第三层次是城市内部的分区形态。通过城市形
态的研究,可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比较探讨城市自身的发展
规律,解释城市发展中的多种现象,并预测城市未来发展。城
为是由特定的简单元素构成,从局部元素到整体的分析方法是适
合的并可以达到最终客观结论的途径;二是强调客观事物的演变
过程(evolution),事物的存在有其时间意义上的关系(chain of
being),历史的方法可以帮助理解研究对象包括过去、现在和未
来在内的完整的序列关系。作为西方社会与自然科学思想的重要
.
24
城市功能结构理论(theories of urban functional structure) 形成于美国的形态理论有两个主要分支:第一是20世纪20
年代出现的被称作文化形态研究的伯克利学派,它的主要研究对 象是民居聚落而非城市;第二是形成于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芝 加哥学派,这一学派运用折衷社会经济学理论强调城市用地分析。 在社会学家伯吉斯(Burgess, 1925)创立了同心圆理论的基础上, 霍伊特(Hoyt, 1939)发展出扇形区理论,哈里斯(Harris, 1925)和 尤曼(Ullman, 1945)发展出多核心城市理论。20世纪50、60年代 以后,他们及其追随者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城 市功能结构理论作为城市形态研究的一部分是因为它关注城市用 地,而规划和建筑设计仅被视为城市用地的载体。另外,相对于 解释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分布的城市功能结构理论,克里斯托尔 (Christall)的“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分析了城市之 间的空间及规模关系。城市功能结构理论反映了从社会经济学角 度研究城市用地发展关系的城市形态方法。
部分,形态的概念广泛的被应用于传统历史学、人类学和生物学
研究。形态的方法用以分析城市的社会与物质环境可以被称为城
市形态学,在英文文献中以urban morphology、urban form或
urban landscape表达。斯卢特(Schlter, 1899)、索尔(Sauer,
1925)、和康泽恩(Conzen, 1960)对城市形态的研究作出了重要
.
17
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作者提出了目标:发展一套范围有限而一 般性的理论,尽可能囊或所有形态问题,这将会成为我们讨论 什么是一个好城市时,除了僵化教条之外的另一个可选准则。
.
18
城市形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城市由村落—镇—小城
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自然渐变规律;②城市内部形态;③
.
12
.
13
.
14
.
15
.
16
城市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 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 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城 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 如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形成的 城市社会精神面貌、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 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分层现象和社区的地理分布特 征,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城市生态结构。
.
25
环境行为研究(environmental behavior studies) 乔尔(Gehl, 2000),林奇(Lynch, 1958),拉波波特
.
23
康泽恩对城市形态研究的贡献可概括为五点:(1)建立了基本的市 镇规划分析体系;(2)第一次在英文地理文献中使用完全的过程演 变的方法;(3)确立以独立的基本地块为研究单位;(4)使用详细 的地图配合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5)发展了城镇景观 的概念(Whitehand, 1987)。1980年代初成立于英国伯明翰大学 地理系的城市形态研究组(Urban Morphololgy Research Group), 继承和发展了康泽恩的思想,是目前这一领域最为活跃的学术组 织之一。近年来,他们的影响已逐渐由欧谷凯 城市形态的理论 洲扩展到了整个西方的城市研究学术领域。尽管市镇规划分析研 究发展出许多分支,例如对建立城市“规划控制”和“发展管理” 原则的应用,但它对旧城保护实践的意义依然最为重要。
.
21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提出了城市形态的理论,这个理论基于 “城市活动的空间围度”, 在这里最为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五个 重要指标: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管理。
1、 活力: 一个聚落形态对于生命的机能、生态的要求和人类能力的支持程度,而最重要的是,如 何保护物种的延续。这是一个人类学的标准,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考虑到使我们的环境 标准也支持其他生命物种的延续,虽然这些生命体可能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并没有帮助。 2、 感受: 一个聚落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被其居民感觉、辨识和建构的程度以及居民的精神构造与 其价值观和思想之间的联系程度,即:空间环境、我们的感觉和精神能力以及我们文化 和建构之间的协调程度。 3、 适宜: 一个聚落中的空间、通道和设施的形态与其居民习惯从事的活动和想要从事的活动(也 就是说,对于居民行为提供恰当的设施、也包括对未来行动的适应能力)的形式和质量 协调程度。 4、 可及性: 一个聚落居民接触其他的人、其他的活动、资源、服务、信息、或其他地方的能力,并 包括能够接触到的元素的数量和多样化的程度。 5、 管理: 聚落居民使用和接近场所和活动的程度,以及对这些地方的创造、整理和修改是否是由 那. 些使用、居住和工作与此的人来管理与控22制的。
.
7
书的第一部分是为陈述后面理论做准备 的历史背景,是关于城市形态本质的讨论以 及对于形态的价值标准的争论。
.
8
西方著名城市研究学者培根(Baken, 1976)、吉尔德恩(Giedion, 1971)、科斯托夫(Kostof, 1991)、芒福德(Mumford, 1961)、拉姆 森(Ramussen, 1969)和斯乔伯格(Sjoberg, 1960)等对传统城市研 究作出了主要贡献。他们的著作除了详尽的描述了西方城市历史 形态演变过程之外,亦讨论了引起其变化的原因。如斯乔伯格在 《工业化之前的城市》(1960)中叙述到:“城市和文明不可分离, 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人类最终出离了原初的状态。城市的发 展同时又使人可以建造更加复杂的能满足不同生活方式需求的物 质环境,人们从而相信,可以有更多的生存方式。正如许多学者 所认为,城市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生产之后的第二个意义重大的 创造。
.
5
城市形态广义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
.
6
圣马可广场
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 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 组织和面貌等。后者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 分布形式,如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形成的城 市社会精神面貌、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社 会分层现象和社区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城市生 态结构。狭义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事实上它 们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城市形状(urban form)、 城市型式(urbanpattern)和城市形态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 们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城市形状主要指城市外部轮廓所呈 现的图形,是城市形态的低层次研究内容;城市型式主要指城 市各物质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移动的特点。城市形态 则是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 反映。
的基础性贡献,其中索尔在“景观的形态”一文中指出:形态的
方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归纳和描述形态的结构元素,并在
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恰当的安排新的结构元素。
.
20
城市形态的概念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等学 科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广义的城市形态研究包括社会形态和 物质环境形态两个主要方面。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与层面 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认识,在本文中城市形态可以被定义为 一门关于在各种城市活动(其中包括政治、社会、经济和规划 过程)作用力下的城市物质环境演变的学科。
市形态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城市规划学分支学科。
.
19
形态的概念(environmental concepts)根植于西方古典哲学性的
研究框架论与方法思维和由其演生出的经验主义哲学
(empiricism),其中包含两点重要的思路:一是从局部
(components)到整体(wholeness)的分析过程,复杂的整体被认
市镇规划分析(town plan analysis) 古典市镇规划分析起源于欧洲中部,以德国的斯卢特
(Schlter, 1899)为代表的“形态基因”研究(Morphogenesis)是 其最早的理论基础。“形态基因”在康泽恩(M.R.G.Conzen, 1960)的著作中被进一步发展,通过分析欧洲中世纪城镇,规 划设计元素被划分为街道和由他们构成的交通网络;用地单元 (plots)和由它们集合成的街区;以及建筑物及其平面安排。依 靠创立并运用以下概念方法:“规划单元”(plan unit)、“形态 周期”(environmental period)、“形态区域”(environmental regions)、“形态框架”(morphological frame)、“地块循 环”(plot redevelopment cycles)和“城镇边缘带”(fringe belts),康泽恩的研究在英国形成了康泽恩学派。在上述的概念 方法中,“城镇边缘带”的影响最为广泛,这一概念指城镇边 缘由混合用地构成的动态带型区域,其存在是城镇历史发展的 普遍现象,对这一“不稳定”区域的研究有助于对城镇发展演 变的理解,并进一步为规划管理提供建议。
.
9
.
10
.
11
传统中国城市同样吸引了广泛的研究(董鉴泓, 1982; 贺业锯, 1985; Sit, 1995;Wu; 1993; Xu, 2000)。两种城市形态思想影响 了传统中国的城市格局,第一是《周礼》(西周)的最后一章“考 工记”,其中所强调的“围合城墙”、“南北轴线”、“宫城居 中”和“对称布局”反映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中国传统的伦 理与哲学思想。第二是《管子》(周和西汉),这部古典地理著作 倡导自然的哲学,人类的居住环境应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城市 建设中,人们可以利用环境条件达到理想的居住目的。“理性” 和“自然”的原则反映在《周礼》和《管子》中,互相补充构成 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城市形态理论,并且影响了古代城市的主要特 征。这些思想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占有显著的位置。尽管上述城 市历史理论著作较少直接提及传统经验对现代城市建设的意义, 但是它们已经并将会继续对现代学术及实践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形态》
.
1
书的作者试图回答一个也许很天真的问 题——“什么能造就一个好的城市?”
.
2
基本概念
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 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
3
.
.
4
北京这样地势平坦、依据“理制城市”规划的整齐划一的城市, 我们也能体会到“三山三海五园”独特的山水空间气息,并由 此形成清晰的城市空间意向和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北京城西 北依燕山山脉,东南为华北平原,潮白河与永定河从东西两面 夹城而过。规划中充分利用了水面多的优势,将什刹海、北海、 中南海三大湖面圈入城市中心区。故宫紧邻水侧,并用人工堆 积成景山,利用山和水组织城市主要轴线,布置城市宫殿建筑 群和至高点,并严格按照中轴对称,在东西南北布置天、地、 日、月坛等建筑与中心建筑群相呼应。以四合院为主的大量民 居掩映在浓郁的绿荫中。城西建设有大批园林:如颐和园、圆 明园等,与城中“三海”贯穿的自然园林区相衔接,使人工环 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得天衣无缝。
城市形态演化规律。
城市形态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用地地形等自然条件、城
市用地功能组织和道路网结构等因素,其基础骨架是交通轴线
和水系轴线,空间轴线对城市形态的规划也具有重要影响。按
城市交通轴线分类、城市形态具有放射型、坏型、环状放射型、
方格型、树枝型、平行型、扇型、星型、卫星型、星座型、连
环型、环绕型、带型等多种型式;按城市水系轴线分类,具有
带型、分流型、合流型、放射型、分散型、中央岛型、中央分
离型、树枝型等型式。
城市形态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宏观区域内城镇群的
wk.baidu.com
分布形态;第二层次是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即城市的平面型
式和立面形态;第三层次是城市内部的分区形态。通过城市形
态的研究,可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比较探讨城市自身的发展
规律,解释城市发展中的多种现象,并预测城市未来发展。城
为是由特定的简单元素构成,从局部元素到整体的分析方法是适
合的并可以达到最终客观结论的途径;二是强调客观事物的演变
过程(evolution),事物的存在有其时间意义上的关系(chain of
being),历史的方法可以帮助理解研究对象包括过去、现在和未
来在内的完整的序列关系。作为西方社会与自然科学思想的重要
.
24
城市功能结构理论(theories of urban functional structure) 形成于美国的形态理论有两个主要分支:第一是20世纪20
年代出现的被称作文化形态研究的伯克利学派,它的主要研究对 象是民居聚落而非城市;第二是形成于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芝 加哥学派,这一学派运用折衷社会经济学理论强调城市用地分析。 在社会学家伯吉斯(Burgess, 1925)创立了同心圆理论的基础上, 霍伊特(Hoyt, 1939)发展出扇形区理论,哈里斯(Harris, 1925)和 尤曼(Ullman, 1945)发展出多核心城市理论。20世纪50、60年代 以后,他们及其追随者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城 市功能结构理论作为城市形态研究的一部分是因为它关注城市用 地,而规划和建筑设计仅被视为城市用地的载体。另外,相对于 解释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分布的城市功能结构理论,克里斯托尔 (Christall)的“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分析了城市之 间的空间及规模关系。城市功能结构理论反映了从社会经济学角 度研究城市用地发展关系的城市形态方法。
部分,形态的概念广泛的被应用于传统历史学、人类学和生物学
研究。形态的方法用以分析城市的社会与物质环境可以被称为城
市形态学,在英文文献中以urban morphology、urban form或
urban landscape表达。斯卢特(Schlter, 1899)、索尔(Sauer,
1925)、和康泽恩(Conzen, 1960)对城市形态的研究作出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