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证据法之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资料可编辑全文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资料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701a4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f.png)
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
是指一切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以及证据的 取舍和运用,法律不预先作出规定,而 是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性,即 “人类普遍认知能力”进行自由判断, 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来认定案件事 实的一种证据制度。
(2)自由心证制度的缘起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发展, 强烈反对以刑讯逼供为特征的法定证
——(南宋)郑克
(一)中国古代证据制度
1、奴隶制时期的证据制度
虽有“神证”色彩,但神判方法适用较少 法官判断证据,认定案情,主要根据审判实践
中形成的经验,以察听五辞的方法进行
认定刑民事案件,除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 外,法律还要求审讯需要参照其他证据进行证 明
对于疑罪,实行有罪推定、“疑罪惟轻”原则
(2)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及特点
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 断证据的规则,证据的证明力大小完全 是定量的
刑讯逼供是取得被告人自白-----“证据 之王’所普遍采用的合法方式
不同等级的提供的证言具有不同效力 法律对证据证明力和判断证据规则的规
定是审查判断证据绝对性的依据
(3)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
1、神誓法:面对神灵宣誓来证明案件事实。 2、神判法:通过接受某种肉体折磨或考验
来证明案件事实。包括:
• 水审法 • 火审法 • 决斗 • 十字型证明 • 面包奶酪审判法
(三)神示证据制度消亡的原因
随国家权力的膨胀,统治阶级开始 要求司法人员在审判中行使更大的 决定权
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人类认识能力的 提高
------古希腊人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
神示证据:是指司法人员用一定形式邀 请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 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作为裁判的依 据。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773fc9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4.png)
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制度 (1)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我国证据制度的特征 ①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是国家专门机关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的目的。 ②依靠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取得确实、充分的证据,是国家专门机关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的方法和要求。 ③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是国家专门机关运用证据,认定案情所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④国家专门机关运用证据,认定案情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必须依法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 ⑤在刑事诉讼中贯彻疑罪从无的人权理念
不完全证据
︽ 俄 罗 斯 帝 国 法 规 全 书 ︾
受审人坦白
书面证据
亲自勘验
专门知识的人的证明
受审人相互间的攀供
询问四邻得知的受审人情况
表白自己的宣誓
折 半
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
1
2
3
4
5
法定证据制度
法定证据制度是指法律根据各种证据的不同形式,对其证明力的大小以及如何审查判断和运用预先明文规定,法官审理案件必须依照法律的明文规定作出判决,而不得自由评判和取舍的一种证据制度。
概念 产生:混合式诉讼制度 立法:法国,杜波尔 理论: 理性和良心 心证达到确信 盖然性理论
自由
理 性
良 心
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自由心证制度是指一切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以及证据的取舍和运用,法律不预先作出规定,而是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性自由判断,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法律制度。 自由心证制度最早是由法国的杜波尔提出的。1790年12月26日他向宪法会议提出一个革新方案,强调赋予法官自由判断证据的权力,才能保证法官有最大可能性查清案情。1791年1月18日杜波尔的这一提议得到宪法会议的通过。自此在法国确立了自由心证制度。法国1808年的《刑事诉讼法》中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进行了详尽的规定。继法国之后,在欧洲大陆以及许多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确立了自由心证制度。
中国政法大学_民事证据法_课件
![中国政法大学_民事证据法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0acb0bad02de80d4d8409e.png)
h
33
二、当事人陈述的效力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陈述分别产 生以下效力:
1、无需对方当事人证明的效力。 2、 具有证据效力。 3 不具有证据效力。
h
34
三、当事人陈述的分类
当事人的确认性陈述 当事人的否认性陈述 当事人的承认性陈述 当事人的不知陈述
h
35
四、当事人陈述的审查与判断
h
36
h
32
第五节 当事人陈述
一、当事人陈述的概念与特征 (一)当事人陈述的概念 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就与案件有关的事实,
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二)当事人陈述的特征 一方面,当事人是案件的知情人,他们对案件的实际
情况最了解,因此,如果当事人能够客观地陈述案件 事实,往往能够对事实的认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当事人由于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 因此在诉讼过程中往往只陈述对自己有利的事实,不 陈述对自己不利的事实,甚至有可能虚构、篡改事实, 歪曲真相。
h
30
2、如实陈述的义务。
3、保守秘密的义务。 四、证人证言的审查与判断 (一)对证人证言真实性的审查与判断 (二)对证人证言关联性的审查与判断 (三)证人证言合法性的审查与判断
h
31
证人作证的实务问题
1、关于悬赏证人 2、关于单位作证 3、关于法院或律师的调查笔录 4、关于证人出具的两份内容相反的证言
4.1993年9月17日,全国打假办公室组织专案调查组 对封存在绥芬河的“邱氏鼠药”进行取样检验。
h
44
5.1995年7月18日,中华预防医学会控制学会 受国家爱卫会委托,在北京举行的灭鼠技术研 讨会上进行使用诱鼠剂对比观察试验
6.1993年5月14日,由一审法院组织的在河北 涿州市郊进行的邱满囤现场诱杀老鼠演示活动 中,法庭将当场提取原、被告共同签封的邱氏 鼠药样品及现场诱杀的老鼠4只,送公安部二 所进行定性分析,测试结果为:老鼠死因系该 鼠药毒杀,鼠药中含氟乙酰安。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ppt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d18723daef5ef7ba0d3cd7.png)
2、社会的流动性增大。神誓 法失去了作用。
根据1201年至1219年之间记录 的判例,神明考验方法最终都 导致了对被告的无罪判决。
3、司法成为国家统治者控制民 众行为和镇压反社会活动的工 具,统治阶层开始对那些难以 预料的神示方法感到不满,要 求司法者在审判中享有更大的 发言权。这导致了新的证明方 式的产生。
法律一般都明确规定了各种 誓词的内容
(三)神明裁判
有火审、水审,接受考验的 一般都是被指控者;有决斗 法,是一种双方证明方法, 一般只有贵族和自由民才有 资格选用。
法庭决定让某一方当事人宣誓 或接受考验,实际就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了审判的结果。
古代西方国家司法证明方式 的基础是当时人们对神的无 可争议的信仰和崇拜。
发展:“野蛮酷刑法”
不知情陪审团:“知识不足” 的难题
1303年休果强奸案
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
1、犯罪被认为是侵犯了国家的 利益;
2、罗马法的影响,抽象性思维。
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
1、法律预先规定了证据的证明 力和机械的证据规则;
2、口供成为“证据之王”,刑 讯逼供泛滥。
四、自由心证的兴起:
但我们仍然无法摆脱“口供” 情结。
2)据众证定罪的制度。
唐律:必须三人以上明证其罪, 始告定罪。
清邓廷桢审郑魁谋杀案
3)继承和发展了“以五声听 狱讼,求民情”的审判方式。
4)重视勘验检查。 宋慈《洗怨集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证据 制度仿效德国,成为一种封建 的、资本主义的、法西斯的混 合型的诉讼制度。
4、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 1)严禁刑讯逼供;2)无罪推 定;3)重证据,重调查研究, 不轻信口供;4)证明标准是案 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第二讲证据法与证据制度的沿革
![第二讲证据法与证据制度的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ca84db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d.png)
第二讲证据法与证据制度的沿革证据法是指判断案件事实的依据,是法律界重要的一环。
证据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于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等方面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下面我们将介绍证据法与证据制度的沿革。
证据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
早在商代和周代,已有一些对证据的认识和运用。
但是,古代的证据法主要以经验和宗教迷信为依据,法律性质不明确,容易被滥用。
直到唐宋时期,随着法治观念的兴起和司法制度的健全,证据法才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宋代刑事诉讼,就有了要求证据真实、充分和合法的原则,并且规定了很多证据的种类和运用方式。
近代以来,随着法律制度的现代化进程,证据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法律制度,法律思想也开始更新。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清洁法式条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明确规定证据收集和运用的法律。
此后,台湾、香港等地也开始接受西方的法律制度,发展了一些现代的证据法规则。
近年来,随着开放的进行,中国的证据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2024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了证据收集、审查和运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这一规定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证据的使用和保护,提高了证据的法律效力。
总的来说,证据法与证据制度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
古代的证据法以经验和迷信为依据,发展较为缓慢。
近代以来,随着国家法制建设和法律现代化的推进,中国的证据法不断完善和发展。
目前,中国的证据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规定了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这为确保司法公正和维护当事人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
《证据学》考试题库练习题部分答案
![《证据学》考试题库练习题部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0623d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a.png)
《证据学》考试题库练习题部分答案《证据学》考试题库练习题部分答案第⼀章绪论第⼆章证据的历史沿⾰⼆.辨析题有⼈说,外国现存的⾃由⼼证证据制度是唯⼼主义的,不可取。
你怎么看待?参考答案:要对⾃由⼼证证据制度做出正确和公正的评价,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其进⾏全⾯的分析。
第⼀,它的建⽴,导致了诉讼结构的变⾰,否定了法定证据制度的形⽽上学的形式主义,抛弃了封建特权,废除了刑讯逼供的证明⽅法,确定了举证责任由控诉⽅担任的原则,使被告⼈获得了辩护权;第⼆,它的实施,是对诉讼制度的重⼤⾰新,推动了诉讼制度的民主化进程。
第三,由于它在评价证据制度上及其价值的选择上,给法官和陪审团以很⼤的⾃由裁量权。
因此,诸多国家在⽴法上或理论上设定⼀定的规则限制,使其更具有合理性。
第三章证据法原则⼆.辨析题有⼈说,依据我国现⾏的三⼤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直接⾔词证据原则属于有限的直接⾔词证据原则,你认为此话正确吗?为什么?参考答案:此话正确。
依据我国现⾏的三⼤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原则上要求在庭审中,所有提供⾔词证据的⼈员必须出庭作证。
但是证⼈与鉴定⼈确有正当理由也可以不出庭接受质询。
被害⼈⼀般也不出庭。
这种例外就说明了我国⽬前属于有限的直接⾔词证据原则。
第四章证据的概念和意义第五章证据的种类⼆.辨析题1.我国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五⼗条规定:“审判⼈员.检察⼈员.侦查⼈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被告⼈有罪或者⽆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法⽅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证实⾃⼰有罪。
”有⼈说是赋予了被告⼈的沉默权,你怎么看待?参考答案:这属于默⽰沉默权或有限的沉默权,被告⼈有“零⼝供”的权利,如果如实供述,法定从宽。
2.2013年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得到了改变,修订后的刑诉法和民诉法均将“电⼦数据”单独列为⼀项证据类型。
“这是我国法律⾸次正式将‘电⼦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的⼀种。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5d93f9a031126edb6e1a1028.png)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一、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就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判案情,并且用一定的形式把神的意志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二、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1、政治上实行神权统治2、全民族科学文化技术落后三、神示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1、对神宣誓2、水审3、火审4、决斗四、对神明裁判的评价1、在一定情况下能够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2、提高了人类司法判决的权威性,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3、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4、不仅表现为对违法犯罪的惩罚,而且表现为对人们的行为引导和规范能力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一、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
二、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封建社会专制度三、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1、刑讯逼供是基本的证明方法2、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做法有利防止法官主观擅断,维护法律统一实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4、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
四、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1、积极性,比神示证据制度有进步性2、消极性---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一、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是指一切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已的良心、理性进行自由判断,关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度。
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产生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1、资产阶级崇尚人的理性和良心,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观点,要求废除法定证据制度的束缚2、资产阶级认为法定证据制度只能达到形式上的真实不能达到实质上的真实。
3、资产阶级提出人权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生平等有观念要求废除法定证据制度三、自由心证下马制度的理论和立法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1791年法国杜波尔法案的通过后,为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所采用2、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①是法官的理性和良心;②心证达到确信的程度③证据证明的“盖然性”—即法官不可能完全准确判定证据的证明力,因而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查明案事实,法官对案件事实作出的决定,只具有一定的概然性。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80d9840d767f5acfa0c7cd16.png)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一、了解:1、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2、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领会:1、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2、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
三、掌握:1、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和特点;2、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和评价。
四、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神示证据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一种证据制度。
它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判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神示证据制度曾普遍存在于亚欧各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对神宣誓、水审、火审、决斗、卜筮是神示证据制度中典型的神意表达方式。
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所谓法定证据制度,又称为形式证据制度,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
它在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之间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
法定证据制度是对神示证据制度的否定。
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1、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
2、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做法如防止法官专断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意义。
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4、法定证据制度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
法定证据制度是适应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建立的,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潮流,取代了神示证据制度,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它在运用证据上摆脱了宗教迷信,使之服从法律。
一方面限制了法官在判断证据及其证明力问题上的专横武断,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法官在采证问题上的专横武断。
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指一切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的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良心、理性进行自由判断,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度。
它是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d335910e4b35eefdc9d3330a.png)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P22 现代证据制度可以分为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
以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为依据,参照欧洲大陆证据制度的发展模式,可以将证据制度划分为:(1)神示证据制度;(2)法定证据制度;(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一、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 P23神示证据制度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一种证据制度。
神示证据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
就是“借助”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神证”的方法通常包括“神誓法”或“神判法”。
二、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1、政治上实行神权统治。
2、科学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缺乏战胜自然的力量。
三、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神灵本身是不存在的,是一个虚拟的抽象之物,所以神意只能通过人的意志或人所确定的方式表现出来。
对神宣誓、水审、火审、决斗、卜筮等方法是神示证据制度中典型的神意表示方式,由于各民族、各个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的不同,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也各有不同。
(一)对神宣誓:又称神誓法,就是当诉讼双方的陈述相互矛盾、冲突时,裁判者要求双方分别对神灵发誓,以证明其陈述的真实性。
P24对神宣誓的使用有两种方式。
P24(二)水审: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当事人接受水的考验,显示神意,借以裁定当事人对案情的陈述是否真实、刑事被告人是否有罪。
水审又分为冷水审和沸水审两种。
P25(三)火审:用过一定的方式要被告人接受火或者烧红的铁的检验,显示神意,借以判定当事人的陈述是否真实以及刑事被告人是否有罪。
(四)决斗: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也被用在诉讼中,借以确定当事人双方对案情的陈述的真伪,以及谁是犯罪人。
四、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大约在12世纪末,“神明裁判”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其原因有二:一是在知识世界的怀疑论;二是社会环境的变迁。
第一讲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讲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fab43183aef8941ea66e0529.png)
1878年,法国人亚历山大·拉卡圣出版了《法医学论文集》, 并在两年后成为里昂大学的第一位法医学教授。
与此同时,法国巴黎大学的医用化学教授马蒂尔乌·奥菲拉通 过自己的著作和成功的鉴定而终于使法官们承认了毒物学检验 结论的证据价值。
指纹分类法
• 英国的弗朗西斯·高尔顿、爱德华·亨利 • 阿根廷的胡安·沃塞蒂希、德国的罗希尔
近现代西方国家——笔迹鉴定法
1609年法国人弗兰科尼·迪麦尔关于笔迹鉴定的论文 法国神甫米尚和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布罗梭为代表的笔相
学派 以德国人格罗曼和英国人科利特为代表的书法家鉴定派 以贝蒂隆为代表的特征描述派 以创建欧洲第一个警方犯罪侦查实验室的洛卡德为代表
子 视 , 不 直 则 眊 然 )
) ; 五 曰 目 听 ( 观 其
( 观 其 听 聆 , 不 直 则
)
, 不 直 则 喘 ; 四 曰 耳
(
)
; 三 曰 气 听 观 其 气
观 其 颜 色 , 不 直 则 赧
直 则 烦 ) , 二 曰 色 听
曰 辞 听 ( 观 其 出 言 ,
五 声 听 狱 讼 , 求 民 情 :
早期的办案实践:
姓名 墨刑(黥刑、黥面)—
—刺配、刺字 烙印 体貌特征
• “海捕文书”、“张挂榜文” • “画影图形”
笔迹辨认
近现代西方国家
1720年法国巴黎警察局的罪犯卡片档案
英法“检阅罪犯”法
1840年法国巴黎警察局的照相方法
1879年阿方斯·贝蒂隆( Alphonse Bertillon,1853— 1914 )的人体测量法
证据制度与证据法学的发展历史-PPT文档资料
![证据制度与证据法学的发展历史-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711565ca417866fb84a8e60.png)
在阿拉伯国家中,以《古兰经》为代表的伊斯兰法律也把 宣誓作为一种重要的证据调查手段。在他们心目中,真主 安拉是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的。如果谁在宣誓时欺骗了安 拉,那他就永远得不到安拉的宽恕。在案件审理过程中, 法官一般先让被告人宣誓。如果被告人拒绝宣誓,那么原 告人只要宣誓即可胜诉;如果原告人也拒绝宣誓,或者双 方都宣誓,法官则要进一步判明案情曲直。
封建社会:人断
中国古代之所以不能产生西方式的法律体系的原因有二: 一是没有独立的社会集团,中国古代“士”的依附性和商人的屈从性; 其次是没有超验的观念和与之相连的神法体系,也就是说,缺乏一种 超出实在法之上的更新的法——自然法,因而不具备西方式法律体 系的思想条件。 换言之, 是谓中华法系的形成乃是在宗教外部产生的,中国法中的 “礼”,如果说它与宗教有什么关联的话,那仅仅是形式上的,在 完全世俗化和经验化为特征的中国法中并不存在西方式的超验自然 法。在天、人、神、俗的格局中,中国法的准据便是在人心,即 “天道、天理、人情”的贯通性。而西方自然法乃是纯然外在、形 式化的准据,人与上帝永远存在距离,神法、假想自然法总是能作 为赋予法以神圣性的抽象理念而存在。 ——昂格尔
证据制度:从非理性到经变化, 于是法律也必须变化。
——柏拉图
理性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
1、事件和事态发生并存于人们的观察之外;真实的陈述是同事实相 符的陈述,也就是同外在世界中的真实事件或事态相符的陈述; 2、对过去事件的当下认识原则上是有可能的;在此背景下,认识意 味着有保障的确认,它满足了与真实世界地事实性相联系的特定的证 明标准; 3、对过去事实的当下认识,典型地看只能基于不完全的证据。由此 派生对所主张的过去事实真实性的证明,典型地看只能是一个盖然性 或可能性的事情,而缺乏完全的确定性; 4、对过去事实主张的真实性的盖然性判断,一般来说,必须基于对 外在世界中事件通常过程的“库存知识”来进行,在任何一个给定的 社会中,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期,“库存知识”依次包括盖然性、为 科学界所确立和接受的一般定理、专家意见以及基于社会成员经验而 形成的“普通意识”定论。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c0bbca19fc4ffe473368abd2.png)
客观真实
分权主义
(二)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
证据制度 反
作 用 决
定 诉讼制度
二、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证据 存在 制度 时期
诉讼 制度
存在 地区
审查判断 证据标准
神示证 据制度
奴隶 社会
控诉式
亚欧各国 神示
法定证 据制度
封建 社会
纠问式
大陆法系
形式主义 法律规定
自由心 证证据 制度
资本主 义社会
A
练习
9.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法官的理性和良心 B.心证达到确信的程度 C.盖然性优势 D.自由判断
AB
练习
10.疑罪唯轻兼从赎,实行有罪推定,是我国 ()证据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原始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B
思考题
有人说,“我国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就是自由心 证证据制度”,这种说法对吗?
二、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证据 存在 制度 时期
诉讼 制度
存在 地区
审查判断 证据标准
神示证 据制度
奴隶 社会
控诉式
亚欧各国 神示
法定证 据制度
封建 社会
纠问式
大陆法系
形式主义 法律规定
自由心 证证据 制度
资本主 义社会
混 合 式
职权主义 当事人
主义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自 证据力、证 由 明力均自由
判 证据力法定, 断 证明力自由
完全证据
书面证据 亲自勘验
斯证
帝 国
据
专门知识的人的证明 受审人相互间的攀供
法 规
不完全证据 询问四邻得知的受审人情况
论中国证据制度
![论中国证据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d499d2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8.png)
论中国证据制度摘要:中国证据制度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确保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中国证据制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证据收集难、证据不全面等。
本文将从中国证据制度的发展、目的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中国证据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证据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法律制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一些证据制度,如“以言为准”、“以身试法”等。
然而,这些证据制度往往不够科学或公正,容易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与法治意识的增强,中国证据制度逐渐得到了完善。
1954年,中国颁布了《刑事诉讼法》,该法首次明确了我国的证据制度,规定了证据的收集、审查和使用等程序。
此后,在司法体系改革的推动下,中国证据制度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版的证据规则和证据规则标准。
二、中国证据制度的目的与意义中国证据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证据制度的存在使法官能够以客观、公正的标准来判断案件事实,避免主观臆断或歧视性判决。
其次,证据制度能够规范证据的收集、审查和使用,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司法效率,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最后,证据制度也能够增加诉讼的公平性和可预见性,使当事人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行使其权利。
然而,在中国证据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迫在眉睫。
三、中国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1. 证据收集难:由于证据的获取途径有限、证据的采集过程存在难度等原因,往往导致证据收集的困难。
例如,一些证据需要通过其他机构或个人配合获取,涉及隐私或商业秘密的证据也较难获得。
这给提供充分证据的当事人带来了困扰,也影响了证据制度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2. 证据不全面:在一些案件中,由于证据不全面或缺乏必要的证据,导致事实无法真实呈现,影响了法官的判断和公正裁决。
一些证据可能由于过时、遗失、销毁或人为破坏等原因无法获得,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f3d1227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4.png)
第⼆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第⼆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第⼀节神⽰证据制度⼀、神⽰证据制度的概念----就是⽤⼀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判案情,并且⽤⼀定的形式把神的意志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来判断诉讼中的是⾮曲直的⼀种证据制度⼆、神⽰证据制度产⽣的原因1、政治上实⾏神权统治2、全民族科学⽂化技术落后三、神⽰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1、对神宣誓2、⽔审3、⽕审4、决⽃四、对神明裁判的评价1、在⼀定情况下能够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2、提⾼了⼈类司法判决的权威性,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3、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4、不仅表现为对违法犯罪的惩罚,⽽且表现为对⼈们的⾏为引导和规范能⼒第⼆节法定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和判断证据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种证据制度。
⼆、法定证据制度产⽣的历史条件。
--封建社会专制度三、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1、刑讯逼供是基本的证明⽅法2、法定证据制度的⼀些做法有利防⽌法官主观擅断,维护法律统⼀实施,具有⼀定的合理性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4、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和判断规则。
四、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1、积极性,⽐神⽰证据制度有进步性2、消极性---唯⼼主义、形⽽上学第三节⾃由⼼证证据制度⼀、⾃由⼼证证据制度的概念----是指⼀切证据的取舍和证明⼒的⼤⼩,以及案件事实认定,均由法官根据⾃已的良⼼、理性进⾏⾃由判断,关根据其形成的内⼼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种证据制度。
⼆、⾃由⼼证证据制度的产⽣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建⽴1、资产阶级崇尚⼈的理性和良⼼,提出⼈是⽣⽽⾃由的观点,要求废除法定证据制度的束缚2、资产阶级认为法定证据制度只能达到形式上的真实不能达到实质上的真实。
3、资产阶级提出⼈权和法律⾯前⼈⼈平⽣平等有观念要求废除法定证据制度三、⾃由⼼证下马制度的理论和⽴法1、⾃由⼼证证据制度的⽴法—1791年法国杜波尔法案的通过后,为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法所采⽤2、⾃由⼼证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①是法官的理性和良⼼;②⼼证达到确信的程度③证据证明的“盖然性”—即法官不可能完全准确判定证据的证明⼒,因⽽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查明案事实,法官对案件事实作出的决定,只具有⼀定的概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证据法学
研究司法、执法、仲裁、公证、监察等活动 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或其它相关事实的 规律、方法以及证据法律规范的学科。
(二)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1. 与法律事务有关的证明方法 2. 各种法律法规中的证据规则 3. 古今中外的证据法律制度
优点
赋予法官和陪审团以审查判断证据的自由,克 服了法定证据的弊端
规定一系列的证据规则,有利于法官指导陪审 团产生内心确信,限制法官的专断。
局限性
证据规则庞杂,诉讼成本提高 规则和例外的混合体
当代世界各国证据制度发展变化的一 般趋势
两大法系的证据制度彼此借鉴和吸收 人权保护观念的增强 自由心证由绝对走向相对
证人特权规则 证明责任规则
英美证据规则产生的原因
陪审审判
防止无用或不适当的证据出现在法庭上,致使 陪审员对事实的判断出现偏差。
当事人主义
传闻证据规则
保护被告人的权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禁止强迫作不利于已的陈述以及禁止使用违法 收集的证据规则
保护其他重大的社会利益
特权规则
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的历史地位
封建等级观念强烈
证据的形式决定了证据证明力的大小、强弱 以及证据规则
刑讯逼供成为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
自由心证制度
概念
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由法官根据自己的理性 和良心自由判断,形成内心确信,并依此认 定案情的一种证据制度。
产生的历史条件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理念在证据制度中的 反映
适应混合式诉讼形式的要求 符合三权分立的政治需要
历史演进
恪守法律传统,注意保留保留古老的证据规 则
证据规则来源于长期积累的判例法实践 陪审制和当事人主义是证据规则产生的重要
原因
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证据规则
相关性规则 可采性规则
以偏见、混淆或浪费时间等为动机而提出的证 据不具有可采性。
品格证据一般不具有可采性
证据排除规则
意见规则 传闻证据规则 最佳证据规则 非法取证的排除规则
钩距问案
侧面迂回、类比推论
定罪重视被告人的供述
“断罪必取输服供词” “无供不录案” “凡罪囚供款,必须事事著实,方可凭信。”
刑讯逼供是获取被告人口供的法定手段
《唐律》:“诸应讯囚者,必先以情审查辞 理,反复参验犹未能决,事须讯问者,立案 同判,然后拷讯。”
宋代:荆条,30/次,200/总数
在历史上有矫枉过正之嫌
乔纳森科恩:“自由证明所依据的不再是 少数已实现规定好的标准,而是范围更广 的关于我们可能会因之改变意见的具体情 况的标准,而这些标准都具有客观性,包 括逻辑和概率标准、自然规律标准、人类 行为标准及其他普遍真理标准。”
英美法系证据法律制度
特征
既赋予法官以审查判断证据证明力的自由, 又给法官审查判断证据设置了许多证据规则。
生产力和认识能力低下 与弹劾式诉讼刑事密切相关 符合奴隶主统治阶段”神权统治“的需要
显示神意的方式
宣誓 水审 火审 决斗 卜卦和十字形证明
神示证据制度的历史评价
是非科学的司法证明制度 有助于提高司法判决的权威性 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起到查明案件事实的作用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制度 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证据制度 现代中国的证据制度
中国古代证据制度
早期的“神示”色彩
占卜
甲骨卜辞:“贞:‘王闻唯辟’,贞:‘王闻 不唯辟’
宣誓
《周礼》”有狱讼者,则使盟诅。”
神判法
神羊 捞热油、捞开水 嚼米
中国古代证据制度的特点
以有罪推定为原则 以人证为主要证明手段
以五声听狱讼
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证据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法律法规中与证据有关的 规定和规则的总称。
5.古今中外的证据法学理论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性质及其与 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证据法学的性质
证据法学的性质是证据法的性质决定的。 证据法是指有关诉讼中证明活动的法律规范。 法律的基本分类是实体法和程序法,所以证
据法的性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它究竟应该属于 实体法还是程序法的问题。
法定证据制度
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
一切证据的证明力,以及对其的取舍和运用, 均由法律预先加以明文规定,法官无权依照 自己的认识和思维自由地判断证据。
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背景
罗马-教会法的影响 经济-政治制度的影响 科学哲学思潮的影响
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征
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及证据收集均由法律预先 明文规定,法官不得自由评断。
自由心证制度的内容
法官拥有对证据证明力的自由判断权
法官对证据证明力的判断必须基于良心和理 性并形成对案件事实的内心确信
自由心证的历史地位
强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维护拉法官的独立 地位。
最求的是案件的实质真实。
司法权威建立在对法官的良心和理性信赖基 础上。
局限性
法官的良心和理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纠问 式诉 讼早 期的 自由 证明 制度
12-15 世纪
法 定 证 据 制 度
16-18 世纪
自 由 心 证 证 据 制 度
18世纪末 开始~
纠问式诉讼早期的自由证明制 度
1215年,天主教拉特兰大教会开始在其法 院中推行“纠问式”诉讼制度
预审
审讯秘密进行; 调查权广泛且不受 监督;
审判
证据无需出庭即书面审; 法官在审判前已形成判 决意见
二、证据法学与相关法学的关系
第一章 证据制度之历史演进
人类社会早期的神示证据制度 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 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 我国证据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神示证据制度
依据神意判断案情的一种证据制度 西方奴隶制度社会及欧洲封建社会前期
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法国
法官必须对其决定作出解释 法官形成内心确信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依法取
得的,而且不侵犯辩护方的权利
内部制约
常识、经验 法律对某些证据证明力的直接规定(政策的
考虑超出了事实追求的目的)
外部制约
证据裁判主义 司法的独立性 司法的中立性 司法的公开性
过程、结果、理由公开 上诉
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自由证明是认证的基本模式
物证技术发展较早
中国现代证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