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陶艺玩具教学大纲模板

陶艺玩具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陶艺玩具设计与制作二、课程性质:实践性课程三、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掌握陶艺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和制作陶艺玩具。

四、课程内容:1. 陶艺基础知识- 陶土的种类及特性- 陶艺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 陶艺工具及材料2. 陶艺玩具设计- 陶艺玩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陶艺玩具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陶艺玩具设计案例欣赏3. 陶艺玩具制作- 陶艺玩具的成型方法- 陶艺玩具的装饰技巧- 陶艺玩具的烧制工艺4. 陶艺玩具的创新与改良- 陶艺玩具的创新思路- 陶艺玩具的改良方法- 陶艺玩具的创意实践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陶艺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和制作技巧。

2. 演示法:现场演示陶艺制作过程,使学生直观了解制作步骤。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陶艺玩具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陶艺玩具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陶艺基础知识及工具材料介绍2. 第3-4周:陶艺玩具设计原则及方法3. 第5-6周:陶艺玩具制作实践(成型)4. 第7-8周:陶艺玩具装饰及烧制工艺5. 第9-10周:陶艺玩具创新与改良实践6. 第11-12周:课程总结及成果展示七、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40%2. 陶艺玩具制作:30%3. 设计作品:20%4. 期末论文:10%八、教学资源:1. 教材:《陶艺基础教程》、《陶艺设计与制作》2. 网络资源:陶艺相关网站、论坛、视频等3. 实践材料:陶土、釉料、工具等九、课程安排:1. 每周2次课,每次2学时2. 实践课程安排在实验室或陶艺室进行十、课程要求:1. 学生需按照教学进度完成陶艺玩具的制作,并保证作品质量。

2. 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提高自己的陶艺技能。

3. 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并认真完成期末论文。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陶艺是一门古老而富有艺术性的手工艺术,通过塑造、雕刻、装饰等技术,创造出各种精美的陶瓷作品。

陶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陶艺创作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陶艺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水平;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创作项目促进交流与合作。

三、课程内容1. 基础知识a. 陶艺历史与文化:介绍陶器的发展历史、陶瓷文化的代表作品等;b. 陶艺材料与工具:学习不同陶瓷材料的特点与用途,以及常用的陶艺工具;c. 陶艺技术与工艺:掌握基本的陶瓷制作技术,包括手拉坯、胎型制作、装饰等。

2. 创作实践a. 手拉坯技法:学习使用拉坯工具和掌握不同造型技巧,创作各种形态的陶器;b. 装饰技法:学习使用绘画、雕刻、压花等技术,装饰陶器表面,增加艺术感;c. 烧制工艺和窑炉操作:了解不同烧制温度与窑炉类型的关系,掌握基本的烧制工艺。

3. 艺术欣赏a. 陶艺名家作品赏析:学习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陶艺作品,培养审美能力;b. 参观陶艺展览:在课程外延伸学习,观摩真实的陶艺展览,提升艺术鉴赏水平;四、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通过陶艺制作示范,展示技巧和创作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学生实践:提供充足的创作空间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陶艺作品;3. 艺术讲座:邀请陶艺名家或艺术专家讲解和分享经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思考;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合作完成集体创作项目,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5.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陶艺工作室、陶艺博物馆等,亲身感受陶艺的魅力。

五、评价与考核1.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促进成长;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创作态度等;3.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书面作业,包括知识总结、艺术评论等;4. 考试与测试:通过定期的考试和测试,检验学生对陶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Credits
1.5
Semester
3rdSemester
Institute
School of Design
ProgramOriented
Art,Design
Teaching Language
Chinese
Prerequisites
Design Basis, etc.
Student Outcomes
实验教学(包括上机学时、实验学时、实践学时)

教学方法
1.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论讲授、教师示范操作;
2.拉胚成型、加大练习力度;
3.充分利用拉胚工具,让同学熟悉泥性;
4.按照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并和大师零距离对话;
5.扩大手工成型、增加作品欣赏的范围、使用多媒体教学。
考核方式
本课程注重过程考核,成绩比例为:
6.设计与社会:能够基于产品设计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产品设计中复杂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审美、生活品质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产品设计问题的专业设计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产品设计的创新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设计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0.沟通:能够就复杂产品设计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制作设计文本和撰写设计说明、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
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Special Training Ability)

2014级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2014级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2014级陶艺课程教学大纲《陶艺》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1300124634学分:5学时: 160 (其中:讲课学时:60 实践或实验学时:100 ) 先修课程:适用专业:美术学(师范类)建议教材:开课系部:美术与设计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美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介绍培养学生对陶瓷这种材料工艺的认识以及在创作和制,讲授陶艺的特点、技法与制作步骤。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特点和制做原理,基本掌握陶艺的概述:起源、发展、掌握陶瓷材质的特性。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了解陶艺的概述基本内容:讲授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学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他们把陶土掺水湿润后朔造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温度,烧成坚硬的陶器。

陶器的发明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由于地域性的差异有了以素陶、彩陶、黑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彩陶、黄河流域)、马家窑文化(彩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黑陶)、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等。

由于陶窑的改进和新粘土的使用,在商代便烧制了原始瓷器。

秦汉的陶朔——秦始皇兵马俑,汉代青瓷的烧制成功,唐代的“南青北白”(唐三彩),宋代的五大名窑,元代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颜色暗),明代景德镇瓷器的繁荣,清代继续向前发展。

基本要求:1、重点:使学生对陶艺的概念、特点、材料有基本的认识。

2、难点:使学生对陶艺的审美有基本的认识。

第二章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基本内容:手捏法:手捏法是用手直接对泥进行创作的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

泥条法:泥条法是通过泥条来构筑成型的一种盘筑技法。

泥条可以是经手搓成,也可以通过压泥条工具挤压成型。

泥板法:泥板成型,顾名思义就是将泥块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造。

挖空法:挖空法是在做好的实心泥塑基础上再进行挖空成型的一种方法。

压摸法:压摸法也叫印坯法,是利用摸具来进行成型的一种方法。

拉坯法:拉坯法是利用拉坯机,配合双手的动作,将拉坯机上的泥团拉成各种形状的成型方法。

陶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3二、课程性质:职业技能必修课三、教学目标:了解陶艺发展简史,通过对陶艺理论知识、基本的制陶工艺知识和技术手段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陶艺鉴赏能力和创作意识,为进一步创作出个性化的陶艺作品打下基础。

四、学分:2分五、教学内容:第一章陶艺产生发展概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对陶艺产生与发展历程的学习,让学生对陶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陶艺的基本知识(三)教学难点:陶艺的造型特点(四)教学内容:1、陶艺的起源与发展2、陶艺造型基础(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解与多媒体图片展示相结合(六)思考与练习题:陶艺造型的种类第二章陶艺制作工艺(一)教学目的:通过系统的工艺环节实践练习,使学生认识体会陶艺创作所面临的工艺条件制约因素,解决陶艺创作中引发的工艺问题,并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成型方法、装饰手段和施釉、烧成知识,以更好地为创作服务。

(二)教学重点:陶艺制作过程中的泥条盘筑、筑浆、泥板成型、拉坯成型、印坯成型;浸釉、浇釉、喷釉法,烧成温度的控制。

(三)教学难点:陶艺成型技法、施釉工艺、烧成工艺(四)教学内容:1、系统讲述陶艺发展历史及各种工艺知识,了解材料和工艺特点。

2、了解国内外陶艺的发展动态。

3、基本成型技法练习。

4、基本的施釉与装饰技法练习。

5、烧成工艺的温度控制。

6、各工艺过程可能发生的技术缺陷与解决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解与多媒体图片展示相结合;以教师创作示范形式讲授各个工艺过程的特点。

(六)思考与练习题:、1、异形器皿造型练习作品一件,限用泥条盘筑法,装饰手法自选。

2、任意造型练习作品一件,限用泥板成型法,施釉装饰。

3、印坯成型作品练习作品一件,装饰手法自选。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世界现代陶艺概论》《欧洲陶艺家教程》《外国当代陶艺经典》《现代雕塑》《中国陶艺史》《陶艺技法》。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国内外环境陶艺设计和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掌握环境陶艺的概念、分类、形式和应用发展概况,了解环境陶艺课程于环境设计专业的作用,能够对环境陶艺作品以及应用案例从环境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备环境陶艺设计与制作的能力,掌握环境陶艺常用的技术和工艺流程,能够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项目实践的意义和方法,将环境陶艺课程蕴含的创意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以项目实践作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较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能够了解环境陶艺作品的艺术美感和设计美感,对环境陶艺材料、表现形式等体现出的意味有较好的感知,并能够进行较为专业的评析。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地域文化和工艺特色,了解地域文化和工艺特色于环境陶艺设计应用的意义和重要性,能够将地域文化和工艺特色与环境陶艺实践案例相结合进行创作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1.张玉山著.环境陶艺设计,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8。

2.黄焕义编.论环境陶艺的审美特征.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5。

2.主要参考书1.邓白、杨永善、秦锡麟编.《现代陶瓷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1998。

2.陈进海编著.《世界陶瓷艺术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

3.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4.何兆聦著.《现代陶艺创作》,天地陶艺社,2003。

5.孙晶、邬烈炎编著.《现代陶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初中《陶艺艺术》校本课程纲要

初中《陶艺艺术》校本课程纲要

初中《陶艺艺术》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陶艺艺术技能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了解陶艺的历史背景、工艺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陶艺的历史与文化:介绍陶艺的起源、发展和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陶艺在人类文明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陶瓷工艺与技巧:研究陶瓷的制作工艺和各种技巧,包括捏塑、拉坯、魔轮成型、上釉和烧制等,培养学生的陶艺实践能力。

3. 艺术创作与设计: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设计能力,引导他们在陶艺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个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陶艺作品鉴赏:研究欣赏和分析优秀的陶艺作品,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陶艺风格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5. 安全与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在陶艺过程中要注重安全操作,了解陶艺对环境的影响,并推广环保的陶艺工艺和材料。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陶艺技巧和工艺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2. 实践操作:学生将亲自动手进行陶艺制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3. 个性化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个别指导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和表达。

4. 团体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并展示合作成果。

5. 艺术鉴赏讲解:教师将选取优秀的陶艺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

四、评价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方式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成果、作品展示、参与度和评价活动等因素。

通过平时表现和期末评估,全面评价学生在陶艺艺术方面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上为初中《陶艺艺术》校本课程纲要,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未来的艺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陶艺课程是针对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和追求而设计的一门艺术教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陶艺的历史、发展以及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在陶艺领域的表现和思维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增强对陶瓷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掌握陶艺的基本工具、材料和技巧,并能够运用于陶艺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4.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和文化素养,使其获得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三、教学内容1. 陶艺基础知识a) 陶瓷艺术的起源和发展b) 陶艺工具和材料的介绍及使用方法c) 陶艺的基本构造和造型原理2. 陶艺基本技巧a) 揉捏技法:常见造型方法和手法的练习,如挤压、拉抻、揉扭等。

b) 陶轮技法:掌握基本的陶轮使用技巧,如拉坯、拉胎、粘坯等。

c) 刻划技法:学习陶艺刻划的方法和技巧,如雕刻、印花、划线等。

d) 装饰技法:掌握陶艺装饰的方法,如彩釉、釉上彩、贴花等。

3. 创作实践a) 个人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个人作品创作。

b)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作品创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作品鉴赏a) 陶瓷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

b) 学习解读作品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陶艺知识和技巧。

2. 示范演示:教师进行陶艺技巧的示范演示,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模仿。

3. 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陶艺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记忆。

4. 个别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

5.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展示个人作品或团队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并互相交流。

特色课程《陶艺》校本课程纲要

特色课程《陶艺》校本课程纲要

特⾊课程《陶艺》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开发背景:陶艺是我们民族的⽂化瑰宝,它历史悠久、扬名寰宇,并以物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化精神。

我们⽇照有着古⽼的制⿊陶历史,蕴涵着深厚的⽂化积淀,优秀的技艺在陶⽂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有着“中国⿊陶城”之美称,⽇照历史悠久,陶⽂化源远流长。

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龙⼭⽂化遗址,其出⼟的⽂物主要是陶类。

陶器多以表⾯透⿊的砂质陶和乌⿊光亮的细泥质陶为主,有部分磨光⿊陶,器表以素⾯为主,有的饰弦纹、划纹和缕孔,各类⿊陶制品均制作精细、美观,特别是蛋壳⿊陶⾼柄镂孔杯,⽆釉⽽乌⿊发亮,胎薄⽽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最薄处仅0.2毫⽶,重仅22克,制作⼯艺之精,堪称盖世⼀绝,系珍贵⽂物,现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在过去5年的时间⾥,我校凭借各⽅优势,在领导和专家的帮助和校内师⽣的共同努⼒下,从兴趣⼩组的活动形式,发展到全校的美术课堂中,深受各年级学⽣的喜爱。

在国际上,美国、⽇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陶艺教育⼗分发达,⼏乎从⼩学⾄⼤学都有⼀套完善的陶艺教育体系。

⼈们之所以对此热忠和重视,是因为陶瓷艺术教育对⼈的各⽅⾯发展有促进、调节、培养、发展的作⽤,具特有的魅⼒。

21世纪是知识的创新和应⽤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是教育和学习起核⼼作⽤的时代。

我国也开始了具划时代意义的课程改⾰。

陶艺教学活动可充分启发学⽣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的动⼿能⼒,提⾼审美能⼒,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活⽅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化,促进学⽣全⾯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硬件⽅⾯,我校已经建⽴⼀间陶艺专⽤教室、⼀间作品展⽰廊和烧窑室,并且还有很⼤的发展空间,计划逐步扩充。

在师资⽅⾯,我校有专职美术教师,都⼗分热爱美术教育,并积极投⾝于教改实验。

从社区到社会各界、从校领导到校外专家、从教师学⽣到家长,齐⼼协⼒开发我校的陶艺校本课程,我们坚信在这个开发的过程中,学⽣和教师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理论和实践都能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绘画本科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陶瓷文化,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陶瓷的产生和制作有系统的了解。

陶艺是传统美术课程的拓展和延伸。

本学科分“欣赏与评述”和“造型与表现”两个学习模块,欣赏与评述注重通过感受、表达等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造型与表现是陶艺学习的基础,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学生的情感和认知。

由于陶艺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较大的比重。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陶瓷文化,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陶瓷的产生和制作有系统的了解,结合现代陶瓷创作工艺方式,能够有效的进行设计创作,能对传统陶瓷的创作和现代陶瓷的创作形式进行分析理解, 进行设计创作。

同时能认识到中国陶艺发展的历史和中外陶艺的艺术特点,掌握陶艺的基本技法、造型语言和表现手法。

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通过对传统陶艺、现代陶艺理解和分析。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在陶艺创作和设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掌握工艺技能。

主要技能有拉坯的训练、用手工及模具成型的方式,装饰、施釉、烧成;系统地讲解陶艺的发展历程、主要风格与流派及其经典的艺术家和作品。

演示并讲解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了解中国陶瓷的产生极其发展规律,掌握传统陶瓷和现代陶瓷之间的区别。

掌握陶艺造型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各种成型方法,丰富造型艺术语言;掌握创造陶瓷的基本条件及如何制作和如何拉坯成型。

课程难点:学生的自我个性的发挥,探索不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能够体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感受成功和乐趣,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秦锡麟.陶艺技法.上海书店出版社,()张福康.中国古陶瓷的科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黄焕义.陶艺技法.江西美术出版社,六、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分配表第一章陶瓷概述、绪论、传统陶瓷、现代陶瓷实验一陶艺成型技法1、泥条盘筑成型技法、泥板拼接成型技法、捏塑造型成型技法、拉坯成型技法、模具成型技法实验二陶艺装饰技法、贴塑装饰制作、压印装饰制作、刻花装饰制作、镂空装饰技法5、彩绘装饰技法实验三造型创作技法、创作草图绘制、综合成型制作、施釉技法、烧制作业内容及要求:、内容:陶艺作品、规格样式:平时作业件、考试作业件、时数要求:学时、质量要求:造型、装饰、施釉等陶艺制作流程正确,作品造型美观,制造精细,能够大胆地探索不同的表现手法,作品能够体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具有个性和创意。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陶艺课程教学大纲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它以泥土为材料,通过捏、拉、压、切等手法,经过烧制而成。

陶艺作品既具有实用性,又富有艺术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陶艺,制定一份完善的陶艺课程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程目标陶艺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学习陶艺,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陶艺的基本技巧和工艺流程,还能够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此外,陶艺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基础知识:介绍陶艺的历史渊源、发展概况以及不同地域的陶艺特色。

学生需要了解陶土的种类、特点和采集方法,以及陶艺工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2. 技巧训练:学生需要学习陶艺的基本技巧,包括捏、拉、压、切、粘接等。

通过不同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手部灵活性和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触觉和手感。

3. 创作实践:学生将通过自由创作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不同形状的陶艺作品,如杯子、碗、花瓶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尝试不同的装饰技法,如彩绘、刻画等,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4. 烧制工艺:学生需要学习陶艺的烧制工艺,包括烧制温度的控制、烧制时间的安排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亲身体验烧制的过程,了解不同温度对陶艺作品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观察力。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老师通过示范展示陶艺技巧和工艺流程,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实践操作: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陶艺制作,通过实践中的反复练习,逐渐掌握陶艺的技巧和工艺流程。

3. 个性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展现自己的想法和风格,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4.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

通过合作制作陶艺作品,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帮助,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陶艺工教学大纲

陶艺工教学大纲

陶艺工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陶艺工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在陶瓷制作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创造力而设立的课程。

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学生将学会从基础技巧到高级工艺的全面陶瓷制作知识和技术。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陶瓷制作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2.培养学生具备陶艺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基础;3.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基础技能训练:陶瓷材料和工具使用、陶胎制作、手工造型、粘接和打磨等;2.装饰技巧训练:上釉和着色、图案绘制、雕刻、贴花等;3.高级工艺学习:陶艺艺术创作、窑炉操作和控制、珐琅瓷制作等;4.实践项目:通过课堂作业和课外实践项目,学生将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制作过程中。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教学和多媒体展示,讲解陶瓷制作的基本理论和技巧;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掌握陶瓷制作各个环节的具体技术;3.个性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4.课外拓展:组织学生参观陶瓷艺术展览、实地考察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五、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作品评估:对学生制作的作品进行技术和艺术性评估;3.学术报告:学生需提交关于陶瓷制作相关主题的学术报告;4.学期总结:学生需撰写学期总结报告。

六、参考教材1.《陶艺工艺与技术教程》2.《陶器设计与制作》3.《窑炉操作和控制》七、备注陶艺工教学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手工操作能力。

同时,由于部分操作过程涉及到陶瓷材料的使用和烧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陶艺工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出专业的陶艺工人才。

《陶艺设计制作》课程标准

《陶艺设计制作》课程标准

《陶艺设计制作》课程标准
《陶艺设计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陶艺设计制作
学分:3 计划学时:48 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
.前言 课程性质 《陶艺设计制作》是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专业拓展课程。此课程主要拓展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2设计思路 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以实践性教学为主,教授基本的陶艺方法,向学生系统的介绍陶艺造型设计、陶艺制作、 陶艺装饰、陶艺烧制、陶艺欣赏等知识。培养学生创意性思维和空间造型能力,在创意文化产业中具有较好的就业 前景和市场潜力。 .课程目标
②课程评分体系,除了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参与外,加入学生互评,可以是全部学生参与,也可以是学生 代表参与。作'也的最终以教学成果展示的形式在展厅或校外展出,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校外交流。
④充分发挥拓展课程的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④课程设计:按照教学要求,教师布置相应的实践课题,让学生分组合作、独立完成,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理 论知识的重要,巩固、提高,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每个项目学生要做好项目报告,做好项目的自 查。
.1总体目标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和景德镇、龙泉等周边的陶艺体验,使学生了解陶艺设计理念、陶艺造型及装饰、陶 艺烧
制技艺等知识,能基本掌握陶艺设计的方法,并能结合创意设计开发出有设计感的陶艺工艺品。 .2具体目标 .2.1知识目标 ①了解陶艺历史发展概况; ②了解陶艺造型方法和烧制流程; ③了解陶艺设计作品的赏析; ④了解陶艺创意知识。 .2.2能力目标 ①掌握陶艺造型能力②掌握陶艺装饰能力③掌握陶艺烧制能力 ④掌握综合创意造型能力。 2.2.3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对工艺品造型的把握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工艺造型艺术的认识。 ②通过“陶艺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引导学生培养陶艺蕴含的崇高精神和高雅品格。 ③在教授陶艺技艺时介绍中国陶艺文化,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民族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级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1300124634
学分:5
学时: 160 (其中:讲课学时:60 实践或实验学时:100 )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美术学(师范类)
建议教材:
开课系部:美术与设计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美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介绍培养学生对陶瓷这种材料工艺的认识以及在创作和制,讲授陶艺的特点、技法与制作步骤。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特点和制做原理,基本掌握陶艺的概述:起源、发展、掌握陶瓷材质的特性。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了解陶艺的概述
基本内容:讲授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学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他们把陶土掺水湿润后朔造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温度,烧成坚硬的陶器。

陶器的发明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由于地域性的差异有了以素陶、彩陶、黑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彩陶、黄河流域)、马家窑文化(彩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黑陶)、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等。

由于陶窑的改进和新粘土的使用,在商代便烧制了原始瓷器。

秦汉的陶朔——秦始皇兵马俑,汉代青瓷的烧制成功,唐代的“南青北白”(唐三彩),宋代的五大名窑,元代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颜色暗),明代景德镇瓷器的繁荣,清代继续向前发展。

基本要求:1、重点:使学生对陶艺的概念、特点、材料有基本的认识。

2、难点:使学生对陶艺的审美有基本的认识。

第二章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
基本内容:手捏法:手捏法是用手直接对泥进行创作的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

泥条法:泥条法是通过泥条来构筑成型的一种盘筑技法。

泥条可以是经手搓成,也可以通过压泥条工具挤压成型。

泥板法:泥板成型,顾名思义就是将泥块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造。

挖空法:挖空法是在做好的实心泥塑基础上再进行挖空成型的一种方法。

压摸法:压摸法也叫印坯法,是利用摸具来进行成型的一种方法。

拉坯法:拉坯法是利用拉坯机,配合双手的动作,将拉坯机上的泥团拉成各种形状的成型方法。

综合法:通过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型方法来塑造成型。

基本要求:1、重点:使学生掌握陶艺的各种基本成型方法等方面的表现技巧。

2、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成型方法的制作。

第三章陶艺的几种基本装饰方法
基本内容:
刮画法:是通过用针状的竹尖、锯条、牙刷、梳子等工具,在尚未干透的坯上划出纹样与肌理或各种纹饰效果。

压印法:压印法也称印纹法,是用带纹的印戳或绳子和摸子在陶艺坯体上印出纹饰。

粘贴法:是指将捏塑的纹饰或摸印的纹饰部件用泥浆粘贴在器型上坯体上的一种方法,也可用泥料在器型上直接捏塑出各种纹饰粘贴。

刻坯法:是指以刀代笔在坯体上刻划出装饰纹样。

绞胎法:是在制作陶艺之前,用白色或渗有其他色剂的泥料相互糅合在一起,然后拉
坯成型。

彩绘法:彩绘分釉下装饰和釉上彩绘两种。

釉下彩绘即在生坯上绘好装饰,施
釉覆盖后入窑高温烧成,包括青花、釉里红、铁锈花等。

釉上彩绘也称釉上装饰,是指在烧好的陶瓷上进行彩绘,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包括新彩、古彩、粉彩等。

其特点是绘画感强。

施釉法:施釉的方式是否得当,也关系到一件陶艺作品的釉面效果。

施釉法主要是指颜色釉作品。

此法通过吹、刷、荡、滴、洒等手法,使釉粘在生坯上,经烧成后,显示出釉色特质。

综合法:是把刻坯、釉下彩绘、釉下彩绘、(高、中、低)温釉等多种方法综合使用的一种方法,可使作品产生层次丰富、对比强烈、变化多彩的视觉效果。

是当今陶艺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基本要求:1、重点:使学生掌握陶艺的各种基本装饰方法的表现技巧。

2、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装饰方法的制作。

第四章陶艺的设计及运用
基本内容:讲授1.器型(主要指日用瓷)的设计、装饰部位的安排同样要符合人
机工程学。

2.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区别:传统陶艺强调实用功能第一,审美第二;而现代陶艺主要讲究其审美功能。

3.陶瓷的分类:
(1)、日用陶瓷(茶具、咖啡具、酒具等) (2)、陈设瓷(花插、壁挂、家庭装饰品等) (3)、环艺(建筑)陶瓷(瓷砖、室内外装饰等)
基本要求:1、重点:使学生独立完成陶艺的创作及设计。

2、难点:能综合运用陶艺的各种技法,创作出艺术感染力作品。

三、实践教学要求
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要素与应用原则及工具制作材料,了解和掌握陶艺的基本制作技法,并通过练习,提高同学对陶艺的学习兴趣,拓展创作思路,使陶艺能够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

四、课程学时分配
实验
理论教 (实
教学内容实践内容课外实践
践)学学学时

1 陶艺的概述 10 10 陶艺的基本概念
2 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 10 10 手捏法泥条法挖空法
3 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 5 15 压摸法泥板法
4 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 10 10 拉坯法综合法
5 陶艺的基本装饰方法 5 15 陶艺的基本装饰方法
6 陶艺的设计及运用 10 10 陶艺的设计制作
7 陶艺的设计及运用 5 15 陶艺的设计制作
8 陶艺的设计及运用 5 15 陶艺的设计制作
合计 60 100 五、大纲说明
1、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1(学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
2(媒体介绍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3(专业教学与基础美术教育相结合
4(绘画造型观念与综合材料相结合
5(配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典作品赏析
6(对学生的作业参与、启发、点评,及时解决作业问题
在强调基本制作技法训练的同时,把握现代设计前沿,坚持发展眼光。

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形式多样,力除僵化。

2、考核方式建议
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对作业进行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美术学全体任课教师评定课程考核成绩,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考核成绩,平时成绩 30,(作业 10,,学习态度及出勤 20,),考试70, 3、教材使用建议
使用教材: 《陶艺制作(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高等院校艺术类教材) 吕波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版
本教材性质属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教材。

4、其它必要说明,
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六、参考书目
1、教学参考: <<陶艺技法>> 秦锡麟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
2、 <<陶艺技巧百科>> 彼得.康逊迪诺编著五
七、制定人:陈智勇审定人: 批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