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空气和生命 复习课件 (共30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空气和生命  复习课件 (共30张PPT)

物质
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
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的质
量/g
16 x 5 24
D.x的值为28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8+32+5+4)-(16+5+24)=4;乙质量减 少,是反应物,甲、丁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丙质量 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 质量变化之比为(16-8) g∶(24-4) g=2∶5。
典例1 如图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 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 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换成细铁丝 D.红磷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变式] 下列方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①__③____。 ①加入足量的红磷 ②反应结束立即打开弹簧夹 ③红磷点燃后迅速放入集气瓶中100443.2 g
x
14040=3.2x g x=1.408 g
答:这些贝壳最多可制得为 1.408 g 二氧化碳。
考点五 光合作用
考点分析: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探究题的方式,以实验过程 图、图表等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及实验过程的改进等。
典例5 2019·嘉兴模拟 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罗兰的新鲜叶片放 在无色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不同颜色的光照条件下 (其他条件均适宜并相同)。经过8小时后,测量容器中氧气的增加 量,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本章考法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本章考法
考点建构 考点透视
考点建构
物理性质:通常为 无 色 无 味的气体,密度 比空气 略 , 大 溶于水
性 质

新教材八下科学空气与生命知识点

新教材八下科学空气与生命知识点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一节空气一空气的组成氮气: %(分数)氧气: % :检验用稀有气体其他气体:二氧化碳:检验用水蒸气和其它杂质:水蒸气检验用1.拉瓦锡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内大约1/5体积处。

2.实验时注意点:①红磷要;②要等后再打开止水夹;③红磷不能用C、S、Fe、Mg代替。

3.实验后若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红磷量过少、装置气密性不好。

实验后若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有:止水夹没有夹紧、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盖紧瓶塞过慢。

4.、其他常见变形装置如下图:2.证明空气中有CO2实验:利用CO2能使变浑浊。

3.证明空气中有H2O实验:利用H2O能使变蓝。

二空气的利用1.氧气O2:①提供呼吸;②帮助燃烧(性)2.氮气N2: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

用途:①填充灯泡、食品包装;②制造化肥、炸药;③用作冷冻济(利用液氮汽化时要吸热);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①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时用于隔绝空气);②用作电光源(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③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三氧气的性质(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法闻气味);2.不易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略大4.标况下,-183℃为色液体,-218℃为状色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S硫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生成具有气味的气体。

2.Fe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实验:将细铁丝绕城螺旋状,目的瓶底装少量,目的。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

3.C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放出大量热。

4.P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现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放出大量热。

四氧气的制取(一)工业制法(物理变化):法(利用)、膜分离技术。

(二)实验室制法1.加热KMnO4和KClO3固体制取氧气:(1)化学方程式:加热KMnO4固体:加热KClO3固体:(2)实验仪器发生装置:A__________ C_________收集装置:B D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3)实验步骤:(以加热KMnO4为例)A.检检查装置气密性: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将双手移开,过一会看导管口是否形成;B.装在试管中装入约7克KMnO4固体:用送入并将固体平铺。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一节:空气与氧气1、说说检验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方法??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参见书本P71页图3-2)(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是体(固或液),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减小或不变或增大)(2)等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的现象是,集气瓶内水位最终约上升剩下容积的。

(3)此实验说明:。

(4)此实验中,会导致测得的结果偏大的因素有:;会导致测得的结果偏小的因素有:。

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现代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中还有氦、氩、氙等这些,此外还有少量的、,及其它杂质。

大量实验测定表明,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大约是:。

4、空气中各成分有重要的利用,请选择。

属于利用氧气的是,属于利用氮气的是,属于利用二氧化碳的是,属于利用稀有气体的是①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②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③固态叫干冰,是一种良好的致冷剂;④是工业制汽水的一种原料之一;⑤充入灯泡可延长使用寿命;⑥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⑦供给生呼吸;⑧燃料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高温火焰5、氧气的物理性质主要有:①常温下色味态;②(易或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法收集氧气);③氧气的密度为,密度比空气密度(所以也可以采用法收集氧气)(空气的密度为);④液化时呈色,凝固成状蓝色固体。

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说说上述一些实验中的注意事项??7、氧气的制取:请写出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其中MnO2只起改变反应速度的作用,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

8、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实验中,结合书本图3—16思考:①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的目的是什么?③何时开始收集氧气?9、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是:。

①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②加固体药品;③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④当气泡连续出现后收集氧气;⑤先移出导管,再灭酒精灯。

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与氧气一、空气的成分 1.主要成分氮气 78%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3%二氧化碳 0。

04% 气体杂质 0。

03% 2.空气的测定方法 (1)测定原理燃烧法: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3)如果失败,它的原因是①漏气②红磷量少氧气没烧完 二、空气的利用1。

氧气 ①供给呼吸 ②支持燃烧 (助燃性)2.氮气:①无色无味 难溶于水 性质较不活泼的气体②灯泡中充氮气延长使用寿命③食品包装充氮防腐保鲜④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⑤液态氮做冷冻剂3.稀有气体①性质不活泼 ②保护气 ③霓虹灯【小知识】烟:固体小颗粒(如白磷燃烧) 雾:小液滴(开水冒白气,棒冰冒白气) 三、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不易溶于水③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④液态时淡蓝色,固态时蓝色 2.化学性质①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②支持燃烧(助燃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氧气与物质的反应1。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反应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并放热。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粉末】 硫+氧气二氧化硫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 四氧化三铁 【①铁丝是银白色的 ②实验时系上火柴 引燃 ③铺上细沙和水: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占主要成分相对固定成分 其他气体可变成分点燃点燃3.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二氧化碳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4.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浓的白烟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四、氧气的制取1。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1%)和水汽组成。

氮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它对维持大气层的稳定性和生物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元素,它是人类、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必需气体,同时也是许多化学反应不可缺少的原料。

二、空气的重要性1. 生命的基础:空气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没有空气,地球上的生物无法生存。

2. 维持生物呼吸:氧气是维持生物生命的重要成分,没有足够的氧气,我们无法进行呼吸。

换句话说,没有空气,我们无法存活。

3. 保护地球:空气中的氮气可以阻止太阳辐射直接到达地面,保护地球表面不受过度加热。

4. 维持气候:空气对于地球的气候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和温度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空气污染的影响1. 健康影响:空气中的污染物对我们的健康有害,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

2. 生态影响:空气污染对植物生长和动物生态系统也有着负面影响,严重的空气污染会导致植物凋零,动物死亡,生态系统失衡。

3. 经济影响:空气污染导致工业、农业生产受到限制,同时也增加了医疗和环境修复的成本,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四、空气污染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大量的废气排放直接影响了空气质量。

2. 交通排放:车辆和船舶的排放也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城市交通拥堵时,排放尾气对空气质量影响更大。

3. 生活垃圾: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处理也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如果垃圾无法得到适当的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4.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的农药和化肥会产生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五、保护空气质量的措施1. 减少工业排放:采取更加环保的工业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降低能源消耗造成的污染。

3. 治理交通排放: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低碳出行,控制车辆排放,减少交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 本章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 本章复习

第 3 章 空气与生命
(3)你认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意义?
[答案]为生物提供有机物(或氧气)
解析 乙同学“将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 分别滴在各组叶片上”,他的猜测是碘液的浓度过大造成了“棕黑色”。 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证明他的猜想,因为他提供的碘液的浓度不合适,所 以应该改为用合适浓度的碘液再进行实验。光合作用主要是合成有机物, 储存能量。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生物 结构和气体交换 肋间肌的收缩与舒张等
气 的呼
肺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与 吸和
生 命
呼吸 作用
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和氧气转化为无机 物,并释放能量
动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 3 章 空气与生命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需要光和叶 绿体,产生有机物和氧气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和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第 3 章 空气与生命
例2 如图3-1 所示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试管 。
第 3 章 空气与生命
(2)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则发生和收集装
置分别选 B
、D
(填编号),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CaCO3+2HCl==== CaCl2+H2O+CO2↑。
第 3 章 空气与生命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气 与
自然界中的氧 循环和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温室效应

空气污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臭氧及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污染 如何防治空气污染

(版)(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版)(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第一节:空气与氧气1.常见气体和物质的检验①二氧化碳〔CO2〕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氧气〔O2〕的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水〔H2O〕的检验: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2.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拟稳定的。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3.空气的成分空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成分和杂质体积78%21%0.93%0.04%0.03%分数特点相对固定成分可变成分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测量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红磷〔P〕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O2〕,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广口瓶参加少量水,将剩余瓶子容积用记号笔分成5等份。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并观察现象。

③分燃烧后〔等火焰熄灭〕,振荡广口瓶直至冷却后,翻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①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冷却后翻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5〕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6〕考前须知:〔1〕装置不漏气〔2〕红磷应足量〔3〕冷却后再翻开弹簧夹7〕思考与讨论:1〕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红磷,用木炭代替红磷是否可行?为什么?答:不可以。

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而红磷燃烧生成的是固态的五氧化二磷〔P2O5〕,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2〕在这个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①红磷的量缺乏或燃烧不充分,没有完全消耗掉氧气。

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翻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4-8节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4-8节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第三章复习提纲(5~8节)五、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9、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10、人呼吸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鼻: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温暖、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呼吸道咽: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气管支气管(管壁覆盖有纤毛的粘膜,分泌粘液粘住灰尘和细菌)肺:有很多肺泡(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使肺具有弹性,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人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交换后气体与空气比较二氧化碳、水汽明显增多,氧气减少。

1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是由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的。

膈肌横隔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骨胸腔体积胸腔压力气流方向吸气收缩下降变扁平收缩舒张向上升向外移增大减小进入肺部呼气放松恢复拱形放松收缩向下降向内移减小增大离开肺部1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13、呼吸作用: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场所:体内所有活细胞,属于缓慢氧化。

葡萄糖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C6H12O6 O2CO2 H2O14、呼吸作用过程:进入血液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

同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运送到肺部,进入肺泡内再排出体外。

15、动物的呼吸作用:和人一样,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16、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个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注:①植物有呼吸作用,不能用呼吸来形容;②适当的水分,能增强呼吸作用;③微生物等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四、光合作用人体的呼吸系统酶17、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 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注:(1)主要场所有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也能进行。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复习
2、验满方法: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 如果复燃,说明已满
氧化反应
氧 物质跟 发生的化学反应。
注意:可以是氧原子、氧气、臭氧等。
提供氧的具有氧化性,称为氧化剂
一、燃烧
定义:可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注意:
在一般情况下,燃烧指的是可燃物和氧气发生的反应 一切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
1、燃烧条件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5、蜡烛(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1)实验现象:
火焰明亮,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反应表达式:
石蜡+氧气 点 燃 二氧化碳+水
氧气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 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1、实验装置和操作原理 2、如何鉴定氧气 3、如何收集气体
书写步骤:
A、左边反应物,中间连短线,右边生成物
B、配平(根据反应前后
不变)
C、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点燃
4 P + 物,中间连短线,右边生成物
B、配平(根据反应前后
不变)
C、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D、生成沉淀或气体,箭头来分明(

写出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解:200g× 90﹪=180g
设得到x g氧化钙,同时生成y g二氧化 碳。
高温
CaCO3
100
180
CaO + CO2↑
56
44
x
y
第四节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1、平静希奇和呼吸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产生的 2、气体交换的原理 3、呼吸、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 4、植物呼吸作用与动物呼吸作用相似 5、植物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复习考点归纳(教师版)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复习考点归纳(教师版)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考点题型归纳思维导图:【空气组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空气组成】“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刻熄灭C.可以利用燃烧铁丝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氧气的性质】1、现有①木炭②硫粉③红磷④镁带⑤铁丝,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3)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的是;(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6)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的是.答案:②;③;④;①;②;⑤;【测定氧气体积】在按书本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当装置内的氧气低于一定含量时,红磷就不再与氧气反应,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有老师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

在一容器中倒人刚拆封的“暖宝宝”黑色粉末,再在上面放足量的白磷,迅速扣上烧杯,随后白磷自燃,利用这一装置可更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黑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对此同学们做出了以下两种猜想:猜想一:该粉末可能是木炭粉;猜想二:该粉末可能是铁粉。

根据学过的科学知识,(1)有同学认为猜想一肯定是错误的你认为的理由是;(2)实验证明加入的黑色粉末是铁粉。

加入铁粉后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原因是。

答案:(1)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结果(2)铁粉能进一步与烧杯中的氧气反应【解析】(1)由于木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进入的水的量也就不多,故用图B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结果会偏低;(2)铁生锈需要水和氧气,铁粉能进一步与烧杯中的氧气反应,使结果更准确。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第1节空气与氧气A.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空气的各成分体积组成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可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等B.空气的利用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动植物呼吸、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依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C. 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的气体2) 氧气不易溶于水3)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在压强1.01×105Pa 、—183℃时,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2.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中的气体为氧气3. 硫、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1)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得很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硫的用量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②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体 2) 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想象 铁丝只能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铁丝不能生锈②铁丝盘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③下端系火柴引燃④要等火柴将要熄灭时再伸入氧气中⑤集气瓶中预先保留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D. 氧化物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铁+ 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1.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 说明: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并不都是氧化物。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有哪些途径?
2.碳循环的途径: CO2
光 合





植物呼吸作用
动物吸收
体内氧化
动植物残体
微生物分解
煤、石油 天然气
燃烧
实验探究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 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大幅升高,破坏自然界的碳 平衡,带来温室效应等一系列巨大的自然灾害。
O2
大自然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但涉及氧气,还涉及 二氧化碳。CO2是碳元素的气态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碳以单 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知识讲解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随动
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腐烂分解等过程,被重 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 释放出的数量大致相等。
金鱼呼吸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水草需要二氧化 碳,产生氧气。因此在金鱼缸环境中进行氧循环。
实验探究
1.取两个封闭的玻璃钟罩, 在A中放入蜡烛;在B中放入 植物和蜡烛,然后将两个钟 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2.观察A钟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为
烛熄灭的时间为

;而B钟罩内蜡
3.B钟罩内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来自于 植物光合作用 。 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 。
起着保温的作用,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3.“温室效应”的利弊。 利: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 植物生存。
冬季利用温室效应,使蔬菜具有合适的生长环 境,增强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⑴海平面上升,直接淹没沿海城市和良田; ⑵破坏食物和淡水资源,以各种难以预测的方式传播 疾病;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

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与氧气1、空气、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1)用红磷燃烧,是因为生成物是固体P2O5,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减小(2)等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的现象是水倒吸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约占总容积的1/5(3)此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4)实验时,气体减少体积少于1/5有可能是因为○1红磷量不足○2装置漏气○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3、空气的利用(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的用途○1提供呼吸○2助燃(2)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氮气的用途○1填充灯泡,延长寿命○2食品包装防腐保鲜○3制化肥、炸药、染料等○4液态氮可作冷冻剂(汽化吸收大量热量)(3)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也称惰性气体稀有气体的用途○1保护气○2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3激光技术 4、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S+O 2=====点燃SO 2,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 2=====点燃Fe 3O 4,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3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 2=====点燃2P 2O 5,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5、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1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H 2O 2或加热高锰酸钾KMnO 4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2O2====2H2O +O2↑2KMnO4====K2MnO4+MnO2+O2↑2KClO3 =======2KCl +3O2↑○2收集方法: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3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它的作用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4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定:将药品装入试管中,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收:等气泡连续均匀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撤离导管熄:熄灭酒精灯○5氧气验满的方法: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经满了(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第3节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C(2)分解反应:A→B+C2、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要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要点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要点1.气体的检验:O2:带火星的木条。

CO2:澄清的石灰水。

水蒸气:硫酸铜粉末。

2.重要实验及现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红磷在氧气(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P2O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瓶底铺一层细沙或盛少量的水),生成黑色固体(Fe3O4);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4.氧气的物理性质①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氧气);③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1.429克/升,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④1标准气压下,—183℃液化为淡蓝色的液体,—218℃时凝固成雪花状蓝色固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5.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式及装置图1)分解双氧水(图1) 2)加热高锰酸钾(图2)3)加热氯酸钾(图2 )6.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7.燃烧的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与助燃剂(氧气)充分接触8.氧化、燃烧、自燃和爆炸的区别与联系9.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0.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11.空气质量的检测等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配套练习】()1.霓虹灯是利用A 氧气B 不同颜色的玻璃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气2.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瓶中装一部分水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要装过量的红磷?3).红磷在瓶中熄灭后,将瓶内温度冷却到室温,瓶内气压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不待瓶内温度降到室温就打开止水阀,进入瓶内的水将____1/5。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5).红磷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3节化学方程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3节化学方程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 三章空气与生命第3节化 学方程式
• 引言 •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与意义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 总结与回顾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文字表 达形式,用于描述反应物和生成 物之间的变化关系。
02
本节将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 则、意义以及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总结词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语言,它能够描述反应的本质和过 程。
详细描述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数学模型,它能够描述反应物和生 成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质量关系、能量关系和体积关系。通 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的条件、反应速度和反应 机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
0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问题和不足。
04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01
02
03
质量守恒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 变,即反应物的总质量等 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原子守恒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 数不变,即反应物的原子 总数等于生成物的原子总 数。
电荷守恒
对于离子反应,反应前后 各离子的电荷数不变,即 反应物的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C2H2 + O2 → CO2 + H2O
练习二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Fe2O3 + CO → Fe + CO2
练习三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H2SO4 + NaOH → Na2SO4 + H2O
05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描述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方程式能够准确描述化学反应的 过程,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 数量。

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空)

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空)

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总结【第1节空气与氧气】一、空气的成分1.主要成分氮气 % 氧气 %稀有气体 0.93%二氧化碳 % 气体杂质 0.03%2.空气的测定方法(1)测定原理燃烧法: 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 的体积。

(2)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3)如果失败,它的原因是① ②二、空气的利用1.氧气 ①供给 ②支持燃烧 ( 性)2.氮气:①无色无味 难溶于水 性质较不活泼的气体②灯泡中充氮气延长使用寿命③食品包装充氮防腐保鲜④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⑤液态氮做冷冻剂3.稀有气体①性质不活泼 ②保护气 ③霓虹灯【小知识】烟:固体小颗粒(如白磷燃烧) 雾:小液滴(开水冒白气,棒冰冒白气)三、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① 色 味的气体② 溶于水③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 ④液态时淡蓝色,固态时 色2.化学性质①化学性质比较 的气体②支持燃烧( 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氧气与物质的反应1.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产生 火焰。

反应生成一种具有 气味的 气体,并放热。

【硫是一种 色的固体粉末】硫+氧气 二氧化硫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放热,生成一种 色的固体物质【①铁丝是银白色的 ②实验时系上火柴 引燃 ③铺上细沙和水: 】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占主要成分 相对固定成分 其他气体 可变成分 点燃 点燃3.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气体(二氧化碳)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4.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浓的白烟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氧化物:是指有 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 的 】四、氧气的制取1.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空气法)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②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 氯化钾 +氧气③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 水 + 氧气3.收集氧气的方法(气体密度和溶解性)①排水法(原理: )验满: ,证明瓶内氧气已收集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第一节:空气与氧气1.常见气体和物质的检验①二氧化碳(CO2)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氧气(O2)的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水(H2O)的检验: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2.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3.空气的成分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测量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红磷(P)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O2),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广口瓶加入少量水,将剩余瓶子容积用记号笔分成5等份。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并观察现象。

③分燃烧后(等火焰熄灭),振荡广口瓶直至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①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5)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1)装置不漏气(2)红磷应足量(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7)思考与讨论:(1)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红磷,用木炭代替红磷是否可行?为什么?答:不可以。

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而红磷燃烧生成的是固态的五氧化二磷(P2O5),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2)在这个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①红磷的量不足或燃烧不充分,没有完全消耗掉氧气。

②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3)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答:①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②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4)此实验说明剩余气体有哪些性质?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5.空气的利用氧气O2氮气N2稀有气体主要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支持燃烧、供呼吸,化学性质活泼。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性质稳定、不供呼吸、不支持燃烧。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性质极稳定(惰性)用途1、支持燃烧(助燃性:物质燃烧、炼钢、气焊、航天等)2、供给呼吸(如登山、潜水、宇航、医疗急救等)制硝酸、化肥、炸药、作保护气(食品袋内充气防腐、灯泡内充气延长使用寿命)、致冷剂(液氮冷冻麻醉)、超导材料在液氮环境中显示超导性保护气(如焊接时、灯泡充气)、电光源(霓虹灯)、激光技术、氙气可用于医疗中的麻醉剂,氦气能制造低温环境6.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氧气为淡蓝色,固态氧气为蓝色雪花状。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现象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氧气二氧化碳(C+O2CO2)点燃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体,放热硫+氧气二氧化硫(S+O2 SO2)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并放出热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并放出热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Fe+2O2 Fe3O4)(3)几点注意事项: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砂?答: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而炸裂瓶底②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氧中可以燃烧。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答:氧气的浓度不同。

③同种物质,反应条件不同,实验现象不同;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反应所需条件不同。

7.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表达式:A+B=C)8.氧气的制备(1)氧气的工业制法①空气冷冻分离法(原理: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②膜分离技术分离法(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常用原料:1、高锰酸钾(KMnO4) 2、氯酸钾(KClO3) 3、双氧水(H2O2)(2)原理:利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方法:①2KMnO4△K2MnO4+MnO2+O2↑加热分解高锰酸钾②2KClO3 2KCl+3O2↑加热分解氯酸钾③H2O2=======H2O↑+O2↑分解过氧化氢④2H2O通电O2↑+2H2↑电解水⑤2HgO△2Hg+O2↑加热分解氧化汞点燃点燃点燃MnO2MnO2(3)发生装置①固体加热型②固液(液液)不加热型(4)收集装置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③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5)实验步骤【1】固体加热型: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1)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捂法)装----装药品(高锰酸钾制氧气还要塞一团棉花)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收----收集气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后再收集)移----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2)注意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⑦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把空气排尽【2】固液不加热型: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①实验步骤:查—装—定—开—收—关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液差法)装----装药品(先装固体,在倒液体)定----把烧瓶固定到铁架台上开----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开关)收----收集气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后再收集)关----关掉分液漏斗的活塞(6)验满:①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说明已满。

②排水法收集:当集气瓶口有气泡溢出,说明已满。

(7)检验: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复燃,证明是氧气。

9.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工业上也叫触媒。

常见催化剂:MnO2特点: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加快或减慢)反应速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作用:只改变反应速度,不影响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

10.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表达式:A=B+C)第2节:氧化和燃烧1.氧化反应: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是常用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2.氧化反应分类:塑料、橡胶的老化缓慢氧化金属锈蚀氧化反应自食物的腐坏燃呼吸作用剧烈氧化燃烧爆炸3.燃烧: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4.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①是具有可燃物;②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③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影响燃烧的因素:①可燃物不同,性质不同,燃烧现象也不同②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关系7.灭火:可燃物燃烧时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有助燃剂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灭火的措施只要使其中的一个条件不成立即可。

灭火的方法:①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②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几点注意:①水是常用的灭火材料,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水灭火。

如油类着火、电器着火等就不能用水来浇灭。

②一般火灾可用水来灭火,是利用水易吸热降低温度,从而使可燃物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8.火灾自救的方法:(1)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正确位置,然后报警求助。

(2)楼内失火时,要关好门窗,以降低火势及烟雾的蔓延速度。

(3)发现时因电造成的失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4)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面上爬行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

(5)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

(6)打开窗户,在窗口呼救。

9.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伴有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即吸热或放热反应。

化学能与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光、电)可以相互转化。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金属与酸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高锰酸钾、氯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等第3节:化学方程式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适用范围: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如1克水加热后变成了1克的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虽然质量相等,但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①强调的是“质量守恒”,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总和保持不变,但其体积不一定相等。

②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已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不包括没有参与反应的(反应剩余的)那部分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因为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

(1)五个不变:宏观:①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微观:②元素种类不变③原子种类不变④原子数目不变⑤原子质量不变(2)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3)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4.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式子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结为五步:⑴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右边,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用“+”相连。

⑵配: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通常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