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2c452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b.png)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31
目录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国际合作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挑战与未
来发展
0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 善环境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发生的 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司法机关应依法审理涉及环境与 资源保护的案件,保障当事人的 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司法机关应加强对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律的解释和适用,为行政机 关和公民提供法律指导和支持。
司法机关应积极推动环境公益诉 讼,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依法维护环境权益。
社会监督
社会公众应积极参与环境与资 源保护工作,对违法行为进行 监督和举报。
战。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 护,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选择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科技创新助力环保
利用科技创新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如 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
培养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 识和责任感,形成人人关心、爱护环 境的良好氛围。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地球生物圈正常运转 的基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通过 调整人类行为,减少对生态平衡 的干扰和破坏,维护地球生物圈
的正常运转。
发展历程
起源阶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 期,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 性,一些原始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措施开始出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ae090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f.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部关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文件,它旨在建立一套有效的环境和资源保护制度,保护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
一、环境保护理念《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首先宣示了环境保护的理念,即:“以保护人民身心健康为目标,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表明了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种政策,而是一种人类道德责任,也是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保障。
二、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有力地规范了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主要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源,开展清洁生产,完善环境监测,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建立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按照法定程序处理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实施适当的环境补偿等措施。
三、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也明确了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即:“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节能减排为手段,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为原则,遵循资源供给者保护原则和技术进步原则。
”这表明了资源开发利用应当结合环境保护,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前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资源管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还明确了资源管理的原则,即:“资源的管理应当以节约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为根本,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公平、科学、可行的政策为基础,建立合理、有效的资源管理机制。
”这表明了资源的管理要坚持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社会责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明确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即:“国家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落实社会责任,加强社会管理。
”这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应当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健全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落实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https://img.taocdn.com/s3/m/12f1dc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2.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主管的一部立法性法律。
该法旨在维护环境和资源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明确的界定和规范。
它规定了各地区和各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加强了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了环境保护能力。
该法要求各地区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对大气、水、土壤和噪声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同时,法律规定了排污许可制度,强调了环境治理的全过程。
凡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履行排污许可申请程序,合理管理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环境保护法还强调了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措施。
各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或减轻潜在的环境风险。
与环境保护相伴而生的是资源保护。
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过度的开发和浪费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于资源保护给予了相应的规定。
该法明确规定了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它规定了各地区和各部门必须建立资源管理制度,推广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和替代性资源的使用。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对重点资源的严格保护和管理,如水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为了达到资源保护的目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还强调了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追求短期利益为目的,滥用和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生态平衡。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指导下,我国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各地区和各部门加强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和污染治理工作。
同时,社会各界也逐渐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然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执法和监管力度不够强大,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对法律的执行不够重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五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五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e99cf5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2.png)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 乡村等。
环境的分类
①根据是否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②根据人类的视野或人类活动所及的空间范围,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许 多层次,如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地面环境、地质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 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宇宙环境等。 ③环境的定义不一定必须以人类为中心,一些国际文件和外国法律就摒 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出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的观念。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目录 CONTENTS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何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法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环境法的目的何作用 环境法律关系 环境法的体系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一节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 伟蓝图,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正 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 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法的目的和作用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54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54张)](https://img.taocdn.com/s3/m/280879ee0c22590102029d33.png)
在我国,包括国家、国家机关、企业 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
可分为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
返回
1998年初,王女士租用新建居民楼门市房从事 餐饮业,在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未履行环保 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开张营业。随着居民先后 入住,油烟、噪声等环境问题引起的店群矛盾和纠 纷日趋突出。从2000年初开始,该楼住户多次向县 政府、县环保局、县工商局等单位投诉,强烈要求 取缔该饭店的违法经营活动。接到投诉后,环保局 会同工商等部门数次责令该饭店进行整改,并帮助 解决店群纠纷,但成效不明显。
返回
1995年7月,富运渔业公司所属的渔轮“远龙”号 在黄海某渔场作业时接到台风警报,即返港避风。在 离港口3海里处,“远龙”号遭到台风袭击沉没。富运 渔业公司闻讯后立即展开了救援工作,“远龙”号船 员全部获救。这次事故造成该船配载的30多吨柴油泄 漏,污染了邻近的滩涂水产养殖场。受影响的个体养 殖户李某等人要求富运渔业公司清除污染并赔偿损失 ,富运渔业公司以这种损害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 成的为由加以拒绝。
行为: 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与管
理等有关行为则是环资法律关系中的“行为” 客体。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返回
下列可以纳入环资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 大气 B. 太阳 C. 动物园里饲养的濒危动物中华白暨豚 D. 植树造林 E. 工厂排放的污水 F.人工培育的新品种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老虎,咬死了耕牛,会 引发什么样的法律关系?这里其后又有两种情况:
章环资法概述
节环资法的概念与特征 节环资法的调整对象 节环资法的法律关系 节环资法体系 节环资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节环资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
思考题
第一节 环资法的概念与特征
新环境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新环境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a1d35436bec0975f565e233.png)
行为:指参加法律关系的主体行为,包括作为(积极的行为)和不作为(消极的 行为)。
第2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1)外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法的产生阶段(18世纪60年代~20世 纪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2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
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 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 的社会关系。
思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与社会关系哪 一个的范围更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存在的两个必备条件:一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律规范的存在(前提);二是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即法律事实的出现
第2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法律关系是受自然因素制约的思想社会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体现在环境与资源法律关系主体的 广泛性(上至国家机关,下至普通公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 不同的种类(种类不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不同)
第2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法的完备阶段(20世纪70年代~)
这一阶段在环境危机深刻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国 家对环境实行更加全面、严格的管理。环境立法趋向完备化, 并形成独立的法律部门。这一时期的环境立法有如下特点: 第一,为了提高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地位,很多国家在宪法里 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有的国家把环境保护规定为国家的 一项基本国策;第二,60年代末70年代初,不少国家制定 了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第三,各国环境政策和环境立 法的指导思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生了根本改变,采 取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政策措施;第四,把环境保护从 污染防治扩大到对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加强自然资源与自 然环境保护立法;第五,法律生态化的观点在国家立法中受 到重视并向其他部门渗透;第六,环境立法的完备化和对环 境保护这一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使环境法从传统法律部门 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cd4bfe9a6c30c2258019eb4.png)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7. 721.7.7 10:39:0 810:39: 08July 7,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7月 7日星 期三上 午10时3 9分8秒 10:39:0 821.7.7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 边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达到了触目惊 心的程度
1973年至1978年,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起 步,但在当时政治形势下,无力阻挡污染加剧 的趋势。中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处于加剧期。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得到迅速发 展,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使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有所控制。但由 于过去的环境资源问题历史欠账太多,加之在 近期内中国的经济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许多 地方和部门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问题,因此,环境资源问题不容乐观。
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和草原法1985年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使全球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法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1993年3月全国人大成立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简称环资委标志着我国进入第二次环境资源立法高潮从1994年起环资委在加速制定新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同时开始对原有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进行整理修改和完善第三环境法治已经成为环境法制建设的目标环境民主和公众参与正在成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第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越来越多地采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第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采用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和技术规范第六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国外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以及地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协调性日益增强三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趋势二推进循环经济的立法为树立科学发展观搭建政策平台五进一步加强国际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第三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作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指国家希望通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而实现的目标或结果是国家在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之前必须明确的立法意图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问题的范畴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07c68a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8.png)
国际合作增强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的执行力度
国际合作可以增强各国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方面的执 行力度,通过跨国合作、国际援助等方式推动全球环 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未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可能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例如 ,新兴产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概念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历史发展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主要原则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践应用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的重要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是当前全球面临的 重要议题之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的制定和实施是保 障人类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
地方环境保护规划
地方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定环保规划,以降低环境污染 和资源浪费。
地方资源利用与管理
地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了地方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以 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企业日常运营层面的应用
企业环保责任与义务
企业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主体,需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和义务,遵守环境与 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0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概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环境保护法
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促进环境与经济、 社会的协调发展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资源保护法
是指调整因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水、森林、草原、 生物等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海洋、矿产、能源等资源而产生 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3c9752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e.png)
0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概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自然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 源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旨在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人类活动,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和资源的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主要特点和原则
综合性
预防为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涉及广泛,包括环境保护 、资源利用、能源节约等多个方面。
环境义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遵守环境 保护法律法规,履行相应的环境义务。
0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与监督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机构与机制
政府环境保护部门
负责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监督和管理环境违法行为,组 织协调环境应急事件等。
环保督察机构
负责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督察,推动各级单 位落实环境保护责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概念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历史发展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与监督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引言
主题的重要性
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当前全球面临环境问题日 益严重的情况下越来越重要的主题。
06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面临的挑战
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短缺加剧
国际压力增大
法律法规不完善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速,环境污 染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加大治理 力度。
全球范围内,资源短缺现象日益 严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 理利用和保护。
第十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十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83bdf56294dd88d0d26b6b.png)
(三)公众参与原则
——环境保护民主原则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2) 保证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3) 召开各种形式的环境论证会、听证会,保护公 众对有关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权 (4) 大力发展各种民间环境保护团体和组织
(四)污染者负担原则
包括:(1)污染者付费
(2)利用者补偿
(3)开发者保护
(四)“三同时”制度的执行
有关单位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规定的职责执行,从而保证了“三同时”制度的 顺利实施。
有关单位包括建设单位、建设项目的主管部 门、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
四、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一)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概念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排污者根据法律法规 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 其排放污染物的情况,提供防治污染的有关资料 以及在排放污染物有重大改变时的申报制度。
(二)预防为主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基本含义: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把防止产生 生态问题放在首位,事先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在生产、 生活等人类活动中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造成污染、 破坏,防止生态失衡,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不可避免 的或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应积极采取措 施进行治理。
主要包括: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申报登记 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和污 染事故报告制度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将环境影响评价、编 制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和程序依法进行审批 的制度。
《环境保护法》第13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 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 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 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知识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529a9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d.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①基本定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呢,简单说就是为了保护环境还有资源,国家制定的一堆规则。
保护环境包括像空气、水、土地这些,资源呢,像森林、矿产之类的资源都涵盖在里头。
它规定了人们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就是要在发展的同时让环境和资源不被过度破坏。
②重要程度:在现在这种全球环境问题很严重的情况下,它可太重要了。
要是没有这个法,那企业就会为了挣钱无限度地排污、乱开采资源,咱们的生活环境会变得超级糟。
在这个学科里,它也是核心内容之一,就像房子的承重墙一样,整个环境学科的规则性都靠它撑着呢。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基本的环境知识,像是自然界里哪些东西是宝贵的资源,像水对万物的重要性这种。
还有对社会基本运行规律的了解也很必要,毕竟这个法得在社会里执行。
比如知道企业是怎么运作的,人们平时的生活方式对环境有啥影响等。
④应用价值:实际中用处可多了。
像咱们常见的禁止工厂乱排污水到河里,靠的就是这个法。
又比如森林被乱砍乱伐,执法部门能依据它来处罚。
要是有这个法,环境就有人撑腰,子孙后代也能有好的环境生活。
就好比家里订了规矩才能井井有条,地球这个大家也需要这个法来维护秩序。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整个环境学科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处在规范整个环境相关事务的核心位置。
周围串连着像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环境影响评价这些周边的知识点。
②关联知识:和环境生态学相关,因为保护法得根据生态学原理来制定规则,什么样的生态平衡需要维护这些都有关。
和资源管理学也有关联,毕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得靠它来规范。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说实话有点难。
首先,它的条文特别多,而且还得理解每个条文背后的立法目的。
比如说对于一些处罚条款,为啥要这么定,这需要理解很多相关知识。
- 关键点:要重点理解不同环境要素和资源对应的各种保护规定。
像土地保护和海洋保护规则差别就很大,要搞清楚到底咋回事。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特别重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ba39b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c.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一、导言环境与资源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珍贵的资源,各国都纷纷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变得越来越突出。
各种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退化,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状况。
同样,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无序利用也使得地球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例如水资源的短缺和森林的减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相继出台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旨在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规范,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容1.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法规定了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限制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加强大气、水和土壤质量的监测,以及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还规定了对环境犯罪行为的处罚措施,以确保法律的执行和环境的改善。
2. 资源保护资源保护也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法律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规划和限制,以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对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管理办法,以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资源保护的核心理念是“节约、循环利用和保护”,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意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颁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有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提高环境质量,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
其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法律规定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最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有助于减少环境犯罪行为。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21c54a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2.png)
汇报人: 2023-11-24
contents
目录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概念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历程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与内容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践与问题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对策与建议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分析
0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概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参与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和协议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和协议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范 和约束力。
加强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项目合作
加强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项目合作,共同开展环境保护项目,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 展。
06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总结词
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重要案例,旨在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加强了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了开发建设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 程序。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重要性和作用
01
02
03
04
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旨在保护生 态环境,确保人类与自然和谐
共生。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强调在经济 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 资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意义在于,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 的体现。通过规范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行为,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促进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优先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时,必须将环境保 护放在优先位置,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 36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 36张)](https://img.taocdn.com/s3/m/ede2adec6137ee06eef91812.png)
11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念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
(1)综合性环境保护法的目的 (2)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立法目的 (3)国际环境法的目的
12
第二节 主要知识点
1 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要素
13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念
定义包含三点主要内涵: 第一,调整对象是人类在从事环境与资源利用 行为中形成的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 第二,目的是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与资源,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破坏; 第三,范畴既包含直接确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 护环境与资源行为准则的法律规范,也包括其 他部门法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
20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行为:指参加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行为,包括作为 和不作为。 作为(又称积极的行为):
指要求从事一定的行为。
不作为(又称消极的行为):
指不能从事一定的行为。
21
第三节 主要知识点
1 外国环境法的产 生和发展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 法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成 为独立法律部门
18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客体: 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也称“权 利客体”或“权义客体”。一般法律关系的客 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而这 里一般只有物和行为。
19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物:指可作为权利、义务对象的物品或其他物质。 民事法律关系的物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物或其他 物质财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的物是指表现为自 然物的各种环境要素,且人们可以影响和控制、 具有环境功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概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3702201b90d6c85ec3ac697.png)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环境:包含自然因素、社会和经济等因素1、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指人群周围的境况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既包含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和经济因素。
2、立法上一般将环境的范畴确定在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利用行为范围之内,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使用了“人类环境”的概念。
3、目前各国环境立法给环境下定义的方法包括三类:①概括式,例1991年保加利亚《环境保护法》、1987年葡萄牙《环境基本法》;②列举式,例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93年日本《环境基本法》③概括加列举式,例中国1989年《环境保护法》的环境定义:【简答】我国环境保护法给环境下的定义及其理解: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该定义包含3方面含义:①环境的范畴限定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素范围内,不包括社会、经济等因素;②自然因素包括各种天然的环境要素与自然资源,也包括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③历史遗迹与自然状态也属于环境范畴。
(二)自然资源:大多已包括在环境概念中1、1987年《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的定义: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物种、陆地水资源、河流、湖泊和水库、沼泽和海涂、海洋矿产资源、大气及区域性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等。
例: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2、我国宪法和物权法对自然资源的规定:宪法9条,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植物。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宪法还对自然资源的权属做了规定,物权法做了细化。
根据物权法规定,①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d71414767f5acfa0c7cd1e.png)
三、环境资源保护
(一)环境资源保护的概念
所谓环境资源保护是指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 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证自然资源 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行政、经 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 动的总称。
(二)人类环境观与环境资源保护
人类环境观是人们对环境的知识、心理、观念 和思维的总和,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并 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环 境观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种:即传统的环境观和 现代环境观。
另一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 类自身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 ,又称人为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根据具体的表现形式,第二类环境问题又可分 为两类:
一是环境污染,也称投入性损害或污染性损害,即由 于人类不适当地向环境排入污染物或其他物质、能量 所造成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 源等;狭义的资源则仅指自然资源。学术界对 资源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人们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空间,将其分为地下 资源和地表资源;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再生, 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三)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环境与自然资源既密不可分又相互依存,两者 关系非常紧密。自然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是构成环境的要素之一,破坏了自然资源就是 破坏了环境。但破坏了环境不一定破坏了自然 资源,如噪声污染、光污染等,虽说污染了环 境但并没有对资源造成破坏。
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是一种 包含和被包含的逻辑关系
二、环境资源问题
(一)环境资源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资源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 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 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 第三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作用 •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 •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作用
• 第四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 •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 •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二)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阶段,环境资源问题的萌芽阶段,即从人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 第二阶段,环境资源问题急剧发展、局部恶化的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 • 第三阶段,环境资源问题全面发展和局部被抑制的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
今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 第五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概念 •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类型 •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的几个主要的行业部门体系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重点问题
• 1 环境资源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 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与特征 • 3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趋势 • 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作用 • 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 • 6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 根据具体的表现形式,第二类环境问题又可分为两类: • 一是环境污染,也称投入性损害或污染性损害,即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向环境排入 污染物或其他物质、能量所造成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 二是自然生态破坏,也称取出性损害、开发性损害或非污染性损害,即由于人类 不适当地从环境中取出或开发出某种物质、能源所造成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危 害。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二、环境资源问题
• (一)环境资源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 环境资源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 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 环境资源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 的一切有害影响,如火山、地震、洪水等,这被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 题,也叫自然灾害; • 另一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类自身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 ,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又称人为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 现代环境观要求人类必须在研究自然资源再生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的基础上,有限制 地、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 提下,正确行使环境权利,切实履行环境义务;必须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的关系,以长辈的责任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环境遗产。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 1973年至1978年,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开始 起步,但在当时政治形势下,无力阻挡污染加 剧的趋势。中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处于加剧期。
•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得到迅速发 展,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使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有所控制。但由 于过去的环境资源问题历史欠账太多,加之在 近期内中国的经济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许多 地方和部门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问题,因此,环境资源问题不容乐观。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主 编 曹明德 副主编 张志辽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一节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 一、环境资源 • 二、环境资源问题 • 三、环境资源保护
•第二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概念及特征 • 二、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概况 • 三、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趋势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二)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 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等;狭义的资源则仅指自然资源。学 术界对资源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 人们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空间,将其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 再生,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三)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三、环境资源保护
• (一)环境资源保护的概念 • 所谓环境资源保护是指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证自
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取的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 环境与自然资源既密不可分又相互依存,两者关系非常紧密。自然资源是环境的组成 部分,是构成环境的要素之一,破坏了自然资源就是破坏了环境。但破坏了环境不一 定破坏了自然资源,如噪声污染、光污染等,虽说污染了环境但并没有对资源造成破 坏。
• 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是一种包含和被包含的逻辑关系
(三)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
• 在“大跃进”时期,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工 业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小钢铁”遍地开花,在许多城市的 工业区烟雾弥漫、污水横流、渣滓遍地。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乱挖滥采,对植被 的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达到了 触目惊心的程度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 资源保护
• 一、环境资源 • (一)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 “环境”一词在不同的学科里具有不同的含义 • 我国的环境立法对“环境”的概念采用了概括式、列举
式的方法进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 • 环境是指作用于一个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 。环境总是以某一对象为中心而言的,人们把这个中心 对象称为主体,把围绕着中心对象的周围世界称为环境 • 根据是否经过人类加工改造,可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二)人类环境观与环境资源保护
• 人类环境观是人们对环境的知识、心理、观念和思维的总和,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 上的并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环境观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种:即传 统的环境观和现代环境观。
• 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以反自 然为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