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贵州旅游景点布局规划方案
贵州旅游景点布局规划方案引言贵州是中国的一个风景秀丽、人文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为了更好地发展贵州旅游业,对贵州旅游景点的布局进行规划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本文将提出贵州旅游景点布局规划方案,以支持贵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总体规划思路1.1 宝地利用贵州是一个地貌复杂多样的省份,山川河流、湖泊溪谷等资源丰富。
总体规划思路是充分利用贵州的自然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旅游景点,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
1.2 各地区协同发展贵州地区辽阔,各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
规划方案要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实现协同发展,让游客在贵州各地区都能找到各具特色的旅游体验。
2. 各地区布局规划2.1 贵阳市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贵阳拥有先进的城市设施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规划方案需要在贵阳市建设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景区、休闲娱乐设施等,以满足游客对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
2.2 遵义市遵义市地处贵州中部,自然风光独特,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规划方案将在遵义市建设红色旅游景点,如红军长征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等,让游客深入了解红色历史。
2.3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拥有众多的水域和乡村风光。
规划方案将在黔南地区建设休闲度假村、人文村落等旅游景点,提供乡村旅游体验,让游客感受到贵州的宁静与田园风光。
2.4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东南部,民族文化瑰宝众多。
规划方案将在黔东南地区建设民族文化村、风情小镇等旅游景点,让游客领略苗侗文化的魅力。
2.5 其他地区贵州还有很多其他地区,如安顺、毕节、铜仁等,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
规划方案将在这些地区开发相应的旅游景点,展示各地的特色和魅力。
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支持贵州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方案还需要建设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
包括交通网络的改善,加强各地之间的交通连接;提升旅游接待设施的质量,建设更多的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水平。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可编辑ppt
17
三、理论基础
3.4 增长极理论
在旅游布局规划中,应注意对旅游发展增长极的培 植,借此带动整个旅游地区的发展。在旅游发展布局中, 往往对那些旅游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好、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较高的旅游风景区或中心城镇作为旅游增长极来 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进行重点开发,并以此带动其它旅游风景区、旅游景点 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旅游地的旅游发展。
47
七、空间布局案例
选择中心依托城市:增长极 选择骨干型旅游景区:基本骨架 选择重要旅游节点:旅游城镇 形成旅游片区:明确主题、主导产品 选择主要发展轴线:旅游廊道 确定以上要素的发展战略思路
可编辑ppt
48
可编辑ppt
49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课后作业
1. 什么是旅游地域结构或空间结构? 2. 旅游空间布局旨在解决什么问题? 3. 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4. 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5.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6.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策略是什么?
空间布局是指产业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分布与组合。 具体来说,是指企业组织、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在 地域空间上的集中和分散情况。
产业空间布局是一种全面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经 济布局,是人类从事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空 间体现。
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有利于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合 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 态效益。
主题定位主导产品资源整合三层相互关系二二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二二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三三理论基础理论基础3131区位理论核心思想核心思想11指因为地理上的靠近性而拥有的某些斱面优势这种地理上的靠近性可以指交通便利接近客源市场戒其他斱代表性理论代表性理论22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威尔逊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三三理论基础理论基础3131区位理论区位理论的应用区位理论的应用33应用亍指导选择有利的开发建设中心以构建优化的区域空间布局结构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引言旅游业是各国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地区发展和人口流动的重要推动力。
在旅游地的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的合理安排是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的概念、意义以及实际操作过程。
功能分区的概念与意义功能分区是根据旅游地的不同功能需求和特点,将旅游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拥有着独特的功能和定位。
旅游地的功能分区可以有效地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体验和管理效果。
常见的功能分区包括景点区、住宿区、商业区、休闲区等。
功能分区的意义在于:1.优化旅游资源利用:通过功能分区,可以更好地规划旅游资源的利用,使各个区域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
2.提升旅游体验:不同的功能区域可以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旅游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引导游客流动: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引导游客在旅游地内有序流动,减少拥挤和交通压力,提升游客的流畅度和满意度。
4.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功能分区,可以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和协调发展。
空间布局的概念与要素考虑空间布局是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布局进行合理的安排。
合理布局可以优化旅游地的空间效益,提升旅游地的形象和品质。
在空间布局过程中,以下要素需要被考虑:1.地理环境:考虑旅游地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水文、气候等,以确定最佳的空间布局方案。
2.交通便利性:旅游地的交通便利性对游客的流动和体验有着直接影响。
合理布局应考虑到交通节点的分布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
3.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资源的分布是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之一,区域应根据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划分和安排。
4.环境保护:在空间布局中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的实践操作实际操作中,旅游地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调研和协调。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Chapter 4 旅游空间布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了解旅游规划空间布局有关理论;2.掌握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模式。
4.1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内涵1.定义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分区划分,各区背景分析,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设计以及项目选址,从而将旅游六要素的未来不同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合适的区域,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2.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两个环节空间布局包括两大环节: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
3.旅游地空间布局三个层次空间布局分成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4.2旅游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4.2.1 发展理论1.增长极理论(1)增长极理论的内涵增长极又称发展极或增长中心,最先是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具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
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现点状分布,增长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引起周围地区经济增长。
增长中心不仅本身迅速发展,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
该理论最先用于解释工业部门的发展,后来逐渐用于区域研究和区域规划。
(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在对区域旅游进行发展布局时,将那些旅游资源价值大、区域条件好、社会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或旅游城镇作为旅游增长极来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旅游点的发展。
简言之,就是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努力培养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借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
也称为据点式开发。
2.梯度理论(1)梯度理论的内涵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现象。
梯度理论认为,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的规划布局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的规划布局乡村旅游在近年来逐渐兴起,成为人们放松身心、感受自然的热门选择。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的规划布局至关重要,不仅关系着游客的体验感受,还涉及到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形象的塑造。
本文将从景观规划、设施建设、交通配套等方面探讨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的规划布局。
一、景观规划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淳朴的人文风情。
在规划乡村旅游设施时,首先要考虑保护原有的自然景观,将设施融入自然环境中,不破坏生态平衡。
同时,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文化,设计独具地方特色的景观元素,吸引游客,提升乡村的知名度。
二、设施建设乡村旅游设施的建设包括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等。
住宿设施可以考虑建设民宿、农家乐等,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餐饮设施要提供当地特色美食,让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乡村味道;娱乐设施可以设置农耕体验、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乡村生活。
三、交通配套交通配套是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
保障游客的交通便利性,可以考虑在周边设置公交站点、停车场等设施,方便游客前往;同时,可以引导游客选择环保出行方式,鼓励步行、骑行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文化传承乡村旅游设施建设也是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可以设置文化展示馆、民俗表演等项目,向游客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受,同时也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宣传推广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后,宣传推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向游客展示乡村旅游的魅力;同时可以举办各类活动、推出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六、生态环保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必须注重生态环保,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可以开展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乡村的美丽环境。
七、配套设施乡村旅游设施建设还需要配套设施的支持,如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
在规划布局时,要考虑好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确保游客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Chapter 4旅行空间布局【学习目标】经过本章的学习,要修业生掌握:1.认识旅行规划空间布局有关理论;2.掌握旅行规划空间布局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模式。
旅行地空间布局的内涵旅行地空间布局的内涵(书P41)1.定义是经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行资源、旅行设备分区区分,各区背景剖析,确立次一级旅行地区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行功能、打破方向、规划设计以及项目选址,进而将旅行六因素的将来不一样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适合的地区,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2.旅行地空间布局的两个环节空间布局包含两大环节: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
3.旅行地空间布局三个层次空间布局分红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旅行空间布局的有关理论发展理论1.增加极理论( 1)增加极理论的内涵增加极又称发展极或增加中心,最初是指环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拥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
增加极理论以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加不是平均发生的,而是以不一样强度体现点状散布,增加中心经过各样渠道惹起四周地区经济增加。
增加中心不单自己快速发展,并且经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余经济部门的增加。
该理论最初用于解说工业部门的发展,以后渐渐用于地区研究和地区规划。
( 2)在旅行规划中的应用在对地区旅行进行发展布局时,将那些旅行资源价值大、地区条件好、社会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行地或旅行城镇作为旅行增加极来培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要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余旅行地、旅行点的发展。
简言之,就是在地区旅行发展过程中,努力培养旅行发展的增加极,借此带动整个地区旅行的发展。
也称为据点式开发。
2.梯度理论( 1)梯度理论的内涵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散布在必定方向上体现有规律的递加或递减现象。
梯度理论以为,极化效应,促进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涨,辐射效应在必定程度上促进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回程效应截止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举例:北京,极化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上海,辐射效应大于极化效应。
新洲旅游区域规划布局
新洲旅游区域规划布局(一)总体布局旅游区总体布局为“一心四区十二景”。
一心:旅游区综合服务中心。
包含道观古镇、游客中心、运动公园和度假酒店区四大板块。
范围:西起主入口广场,东至游客中心,北连王家河村。
面积为155公顷。
四区:四个功能各异的旅游景区,分别是道观河旅游度假区、将军山乡村休闲区、少潭河原生态艺术体验景区和儒家文化旅游景区。
道观河旅游度假区:道观河水库境内水域及周边山脊线为界环库一侧山体范围。
西接主入口广场,东北向紧靠将军山。
面积为664公顷。
将军山风景区:含将军山村、长岗山村和县林场,面积为928公顷。
少潭河风景区:东北接道观河旅游度假区,西南至少潭河水库南岸山脊线为界邻库一侧。
面积为335公顷。
儒家文化旅游景区:主要为问津书院所在地和孔子河村村域范围,面积为83公顷。
以上各区范围面积含旅游用地区和景观控制区,总范围中其余4100公顷面积为待开发区域。
十二景:重点打造十二个特色景点,分别是道观古镇、运动公园、报恩湖(道观河水库)、保安古寨、报恩禅寺、宝玉石博览园、将军寨(将军山金盆寨)、将军山森林公园、将军峡(长岗山峡谷)、狮峰岩、艺术村、问津书院。
(二)各景区规划要点、旅游项目创意1.主出入口综合服务区功能:是道观河旅游区主出入口,提供度假旅游的各种服务,是集入口接待、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和运动休闲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天候服务区。
含入口古镇、游客中心、运动公园和度假酒店区四大板块。
2.道观河旅游度假区(1)主要景点:报恩湖(道观河水库)、报恩禅寺、世界宝玉石博览馆、保安古寨。
(2)资源特色道观河水库山水相映,库岸线曲折有致。
其内部历史文化遗迹与优美自然风光良好结合,在保安寨可俯瞰道观河水库全貌。
报恩禅寺闻名遐迩,是禅宗临济宗正宗,玉卧佛湖北第一,“世界宝玉石博览馆” 萃集世界宝玉石。
(3)功能定位主导功能:山水休闲,滨水度假;辅助功能:佛教文化观光、宝玉石及加工工艺的参观、学习、水上游憩等。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Chapter 4 旅游空间布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了解旅游规划空间布局有关理论;2.掌握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模式..4.1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内涵1.定义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分区划分;各区背景分析;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设计以及项目选址;从而将旅游六要素的未来不同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合适的区域;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2.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两个环节空间布局包括两大环节: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3.旅游地空间布局三个层次空间布局分成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4.2旅游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4.2.1 发展理论1.增长极理论1增长极理论的内涵增长极又称发展极或增长中心;最先是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具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现点状分布;增长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引起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增长中心不仅本身迅速发展;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该理论最先用于解释工业部门的发展;后来逐渐用于区域研究和区域规划..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在对区域旅游进行发展布局时;将那些旅游资源价值大、区域条件好、社会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或旅游城镇作为旅游增长极来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旅游点的发展..简言之;就是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努力培养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借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也称为据点式开发..2.梯度理论1梯度理论的内涵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现象..梯度理论认为;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举例:北京;极化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上海;辐射效应大于极化效应.. 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递增或递减现象;其表现往往是由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地向周围呈递减分布..这就要求我们在旅游规划布局时;考虑到旅游发展的梯度;遵循其发展规律..举例:桂林旅游发展的辐射效应;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阳朔旅游区的极化效应..3.点-轴系统模式1点-轴系统模式的内涵该理论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认为;在发展出去两点之间寻呼现居民点或城镇;由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联系;两点之间继而建立交通线;在集聚因素的作用下;资源和经济设施继续在两点集中;并在沿线出现一些经济设施;交通线延伸..这种模式进一步发展;两点间的交通干线成为一个发展线;大量人口和经济单位往沿线集中;成为一个产业带;其交通支线也成为次一级发展轴..4.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就是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既满足当地人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发展..核心是从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来考虑规划对象的整体布局;明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考虑整个系统的优化配置..也即将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4.3空间布局原则及影响因素1.突出主体;以点带面即对增长极理论和点-轴模式的应用..资源特点、游览空间、使用功能和方向的一致性;结合游览方便、利于管理的原则;进行旅游空间布局..2.合理开发;加强保护空间布局必须有利于保护资源;使之能永续利用..3.适度分散;均衡布局空间布局过于集中;旅游活动就会超过环境承载力;出现负效应..所以;规划要适度分散..但是;同时要考虑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4.尊重习惯;科学冠名原则景区的命名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以山名、地名、景观特征、历史古迹等予以冠名;使旅游区繁杂的信息;浓缩于便于识别的名称;同时有利于旅游区形象的传播;但要注意禁忌..5.分工协作;烘托主题要考虑各个分区不同功能;使旅游区内部具有一定同一性;而各个旅游区之间具有差异性;从而形成自己的优势和主体;并以此为分工导向;配置该区的相关旅游设施和娱乐项目;并使各区的专业化发展服从于上一层次的总体方向即旅游地的发展方向..1.资源基础景区的旅游资源品位、丰度、集聚度是构成景区吸引力的首要条件 .. 2.经济特征经济特征包括收入、消费习性、区域经济状况以及企业关系;同业竞争行为..3.交通条件景区可进入性是衡量交通条件基本标准..4.市场范围市场范围大小是影响景区定位的又一个因素..5.城镇依托关系城镇依托关系涵盖有上述四种因素;但又是一个独立的影响要素..6.旅游点、旅游区、旅游地的空间分异旅游景区空间分异是由地形、地表物质、地下水等自然因素和社区历史、文化、习俗引起的载体的空间差异..旅游区划分和布局就是根据旅游景区环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自上而下的区域合并或自下而上的区域划分..因此;景区的空间定位主要依据就是旅游区空间的分异规律.. 4.4空间布局的方法1.国家森林公园根据分成:森林旅游区、生产经营区和管理、生活区..其中;森林旅游区又分为游览区、游乐区、修养区、接待服务区和生态保护区..生产经验区从事木材生产、林副产品等非森林旅游业的各种林业生产区域.. 2.自然保护区根据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三定”法1.定位明确位置1含义定位就是确定旅游功能区和旅游建设项目的位置2理论依据地理空间理论和经济区位论:空间分异规律P47..3定位方法根据旅游景区内地形、水体、地质、动植物等自然因素演化的突变区位;人类社会事件、历史遗存的聚集点位置;以及现代游乐活动的适宜性指向等诸多因素;进行旅游点、旅游项目定位..2.定性明确性质1含义定性就是对已经定位的旅游规划地域系统旅游地、旅游区、旅游点进行分类、命名、定功能、定级别;以明确各自特色、主题、功能和发展方向..2理论依据以旅游市场需求、旅游资源的性质和旅游活动适宜性位依据..3定性方法在命名分类工作完成后;要对各区的功能进一步阐述;这实际上就是功能分区..功能分区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是资源和旅游活动适宜性原则;反映不同区域的区位和资源差异;二是一致性原则..总体上;功能分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功能区之间的差异性;二是功能区内部的形似性;三是旅游资源类型的相邻性..3.定量明确数值1含义定量是指确定旅游地域系统和旅游项目的位置、边界和占地面积..2有关要求在总体规划中;除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地等特殊的旅游地之外;一般不要求精确的界定各级、各类旅游地域系统和旅游项目的位置、边界和占地面积..对于旅游项目;只是象征性的标示在地图上..详细规划时;才精确地控制其位置和范围;确定各项目用地的控制性坐标和标高..4.5几种主要的空间布局模式1.同心圆空间布局模式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的困惑:核心保护区的保护与核心资源的开发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开展旅游活动及建设任何生产设施;保护区实验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依法履行审批手续;妥善处理保护区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2.社区-吸引物空间布局模式3.游憩区-保护区空间布局模式4.三区布局模式5.双核空间布局模式6.核式环布局模式7.环旅馆布局模式8.草原旅游布局模式9.山岳旅游区布局模式10.海滨旅游空间布局模式。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娱乐区
自然保护区
图9.7 三区结构布局模式 11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7
区域旅游布局在中、微观上主要是旅游功能区科学安 排,内容有二:第一,为各功能区选定空间区位,第 二,对各功能区开展空间优化组合,形成系统的相互 促进的整体空间结构。此方面形成了一些布局模式:
⒈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
在自然风景魅力突出的旅游区,通过此布局模式能进 一步提高自然风景点的吸引力、布局重点 是娱乐,其 次是住宿。
4
三、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布局
㈠功能分区
图9.3 国家公园旅游模型,据甘恩1988
功能分区是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的一项 重要技术方法,也是一项重要的规划内 容。功能分区是根据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景观质量等级和集聚状况、自然环境的 保护等级、游客利用的重要性与方式等 指标,对旅游目的地土地划分出各有侧 重的类型空间。一般认为功能分区模式 是美国景观建筑师Richard Forster于1973 年最早提出,他将国家公园以同心园模 式从里到外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游憩缓 图9.3 国家公园旅游模型,据甘恩1988 冲区和密集游憩区。加拿大国家公园较 广泛地采用了甘恩于1988年提出的五圈 层模式:重点资源保护区、荒野低利用 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服务社 区(见图9.3)。
2
一、旅游开发的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是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两大 主题,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理性的区位选择,导致经济 活动在某一优势区位的聚集和扩散,在中观和宏观上 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现代区位论的区位决策目标不 仅包括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而且包括消费者的效用最 大化,同时区位论从微观的企业区位论发展到宏观区 位论——空间经济结构分析。旅游各要素及其集聚的 景观集合体在空间上分布是不平衡的,而旅游活动的 重要空间运动规律是旅游者受旅游吸引物的吸引产生 空间位移,形成旅游流。所以,旅游开发中针对目标 市场选择旅游开发区是一项重要工作。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本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本1. 引言旅游区是指依托自然和人文资源,以满足人们休闲、观光、度假需求为主要目的,开展旅游服务活动的特定区域。
为了合理、有序地开发和管理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制定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本,帮助开发者和管理者制定规划方案。
2. 规划目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规划措施,达到以下目标:•保护旅游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和管理措施,保护旅游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通过规划合理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区域,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需求。
•提高旅游区的竞争力:通过有序规划和合理开发,提升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提高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 规划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1.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各类、各功能区域的用地范围和用途。
2.交通规划:规划交通网络布局和交通设施,确保旅游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畅通。
3.旅游设施规划:规划旅游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规模,包括酒店、景点、游乐设施等。
4.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质保护、垃圾处理、植被保护等。
5.人文景观保护和开发规划:规划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升旅游区的文化内涵。
4. 规划原则在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性原则:规划应兼顾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效益等因素的综合利益。
2.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合理性原则:规划应符合地理、气候、气象等自然条件,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民主参与原则:规划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保证公众参与,形成共识。
5. 规划步骤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规划前期调研:对旅游资源进行调研,包括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交通状况等方面。
2.规划范围确定:确定规划范围,明确需要制定规划的区域范围。
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
东部滨海旅游圈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以旅游 产业为主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型滨海综 合旅游度假胜地;
其理论基础是地理空间的理论和经济区位论,基本依 据是旅游规划区背景分析结论、市场分析成果和旅游 资源评价结果。
认知绘图法
弗里更(1983)提出,主要是通过综合旅游者对旅游地域形象的 认知,计算旅游位置分数,以此为空间布局的依据。
步骤:
1、选择抽样调查方法,以确保获得具有代表性的随机样本。
4、汇总TSL分数,并标注在地图上,积分最高处,即为旅游区的 位置中心,然后沿低谷处画线,可得出各区之间的界限。
降解区划法
史密斯(L.J.Smith,1986)提出,是一种 大尺度地域范围区划定位方法。
该方法从较大区域范围入手,逐渐按两分法 分解成越来越小的区域。
最初地域单位
第二层次区域单位 第二层次区域单位
第6章 旅游空间布局
第一节 旅游空间布局的界定及影响因素
词义 旅游空间布局,在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有
关风景名胜区规划内容要求中,相当于景区 划分。 有些教材或文章中又以“旅游区划”出现。 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管理办法”中用词 “空间布局”。
一、概念及作用
(一)定义
旅游空间布局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 资源、旅游设施分区划片,对各区进行背景 分析,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 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 设计、项目选址,从而将旅游六要素的未来 不同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合适的区域, 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最
最
最
最
最
最
初
初
初
初
初
初
地
地
地
旅游景点规划设计规范
旅游景点规划设计规范1. 介绍旅游景点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其规划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游客的体验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旅游景点规划设计的一些规范和标准展开论述,包括景观规划、设施设计、交通组织等方面,为旅游景点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景观规划2.1 景观特色景点的景观特色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景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色等,打造独特的景观风貌。
2.2 空间布局景点的空间布局应合理规划,考虑游客流线、设施分布等因素,避免拥堵和冲突。
同时,景区内的绿化、水体及其他景观元素应有机地融入其中。
2.3 建筑设计景区的建筑设计应与景观相协调,保持一致的风格和体验。
同时,建筑物的规划设计要注重功能合理性和符合安全标准,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息和服务场所。
3. 设施设备3.1 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是景区的重要枢纽,应满足游客的信息咨询、安全保障、休息餐饮等需求。
其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功能的分区和流线的合理性,同时要提供便利的设施和服务。
3.2 娱乐设施景区的娱乐设施是增加游客体验和参与度的重要手段,其规划设计要考虑游客的兴趣、年龄分布等因素,提供多样化的娱乐选择。
3.3 停车场和交通设施景区的停车场和交通设施是游客的重要接触点,其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交通组织的合理性、停车位的数量和配套设施的便利性。
4. 生态环保4.1 资源保护景区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对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合理规划道路、游步道等,减少对景区内生态环境的破坏。
4.2 节能环保景区的规划设计要注重能源的节约和利用,选择绿色环保材料,优化建筑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3 垃圾处理景区的规划设计要考虑垃圾处理的合理安排,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系统,确保景区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5. 安全管理5.1 隐患排查景区的规划设计要注意对潜在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例如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景区内的道路状况等,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旅游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中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能够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提高游客的体验满意度,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一、功能分区的意义与原则功能分区是将旅游区域按照不同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组织旅游活动和管理旅游资源。
其主要意义在于:1、提高旅游体验质量通过将相似功能的区域集中在一起,游客能够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空间混乱,从而提高旅游体验的满意度。
2、优化资源配置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和开发潜力,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最优化配置。
3、保护环境与文化遗产将生态敏感区、文化遗产保护区等与游客活动区进行有效隔离,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破坏。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功能分区,实现旅游区域内不同地区的协同发展,避免过度竞争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旅游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背景和旅游资源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分区方案。
2、主题突出原则每个功能分区应具有明确的主题和特色,避免功能模糊和主题不突出的问题。
3、动静分离原则将活动强度较大、噪音较高的区域(如游乐设施区)与安静休闲的区域(如疗养度假区)分开,以保证游客在不同区域都能获得相应的氛围和体验。
4、游客需求导向原则以游客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为出发点,合理安排功能分区,方便游客的游览、休息和消费。
二、常见的功能分区类型1、核心景区这是旅游目的地最具吸引力和标志性的区域,通常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或文化景观。
例如黄山的莲花峰、张家界的天门山等。
核心景区应重点保护,限制游客数量,以确保其生态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2、休闲度假区为游客提供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场所,通常包括温泉浴场、海滨沙滩、森林木屋等设施。
这些区域环境优美,氛围宁静,能够让游客摆脱日常的压力和疲惫。
旅游度假区规划中的休闲娱乐设施布局策略
旅游度假区规划中的休闲娱乐设施布局策略引言:旅游度假区作为人们放松身心、享受休闲娱乐的场所,其规划与布局对于提升游客体验、吸引人流、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旅游度假区规划中休闲娱乐设施的布局策略,旨在为相关规划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考虑目标群体需求在规划旅游度假区的休闲娱乐设施布局时,首先需要考虑目标群体的需求。
不同类型的度假区可能吸引不同的游客,如家庭度假区、情侣度假区、青少年度假区等。
因此,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应根据其喜好和需求合理布局相应的休闲娱乐设施,以满足他们的期望和期待。
二、多元化的休闲娱乐设施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度假区的休闲娱乐设施应该具备多元化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游泳池、健身房等设施外,还可以考虑引入更具创意和互动性的项目,如水上乐园、主题公园、儿童乐园等。
这些设施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元的娱乐选择,增加他们在度假区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金额。
三、布局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规划休闲娱乐设施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度假区所处的自然环境,并将其与设施布局进行有机融合。
例如,对于山水风景区,可以设置观景台、步行道等设施,让游客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对于海滨度假区,可以建设沙滩浴场、海上运动设施等,让游客能够充分享受海洋的魅力。
通过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还能够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
四、分区布局与交通便利为了提高游客流动性和设施利用率,旅游度假区的休闲娱乐设施应进行合理的分区布局。
根据设施的类型和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水上区、陆地区、室内区等,并在每个区域内合理布置相应的设施。
同时,要保证各个区域之间的交通便利,例如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观光小火车等,方便游客在度假区内的移动和参观。
五、设施与服务的协调旅游度假区的休闲娱乐设施布局与服务的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提供各类设施外,还应考虑到游客的其他需求,如餐饮、购物、住宿等。
在设施布局时,应合理安排相关服务设施的位置,以便游客能够方便地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
旅游规划 旅游功能分区及布局
国家公园分区
公区制是国家公园管理的主要手段,用以保证 公园内的土地及自然资源保持在野生状态,把 人为设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国家公园规划的核心是把公园作为科研与教育 中心,作为人与环境关系的课堂,对公园进行 保护性低密度的利用。 一般将国家公园分为3-5个不同的功能区,如生 态保护区、特殊景观区、历史文化区、中心区 和一般控制区。
Lue,Crompton,Fresenmai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出的几个
旅游布局模式
2沿途
2
3基地
4
3
4区域周游
1
旅游中心
1单一旅游地
5
5短途环游
双核布局模式
1974年Travis提出 “双核原则”。这种 方法为游客需求与自 然保护区之间提供了 一种商业纽带,通过 精心设计,服务集中 在一个辅助型社区内, 处于保护区的边缘
旅游发展的梯度
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 空间上呈递增或递减现象,其表现往往是 由旅游中心城市或重点向周围呈递减分布。 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种梯度进 行适度的布局。
增长极理论
所谓增长极,是指在不发达区域布若干个点,资 源、人口 向点上集聚,迅速形成体制、科技、人 力资本和其他资源的优势,使之成为不发达区域 的 “领头”和支柱。这样,既有发达地区梯度推 进的“线”的延伸,又有不发达地区培育增 长极 的“点”的支撑,以点线结合的双向互动,牵引 不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进而缩小区 际差距。
第四讲 旅游功能分区及 布局
旅游空间结构与布局
区域旅游规划进行空间结构的组织过程中, 涉及到规划区域本身的空间组织与其上一级 空间组织的关系分析以及其下的次级活动空 间的组织和设计。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是加强区域旅游系统 形成的地理工程之一,有利于进行全局与局 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关系的协调,并为构建 高效的空间组织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规划
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规划旅游度假区的用地类型虽然很多,但是在规划时,可以将它们按功能进行组团分区,每一个组团分区(地块)常被称为功能区。
正如动植物是由细胞组成一样,一个大的旅游度假区也是由若干功能地块和许多度假单元组成的。
世界上那些知名的旅游度假区,从开始建设到初具规模再到形成气候,一般都经历了10-20年的时间,有的甚至长达40、50年的形成时间。
一、核心理念:“服务社区——吸引物集聚体”美国冈恩提出了“旅游地功能分区”理论,核心概念是“服务社区——吸引物集聚体”。
他认为旅游度假区就是由两类功能组团(功能分区)和线状连接通道构成的,一类组团是服务社区,一类组团是吸引物集聚体,二者之间通过道路连接系统贯穿起来,整个旅游度假区与外界的连通是通过服务社区作为枢纽实现的。
服务社区一般规划在旅游度假区对外交通最便捷的地方,通常在旅游度假区的入口处。
对于吸引物集聚体的规划设计,冈恩提出了“3段论”概念,主张规划设计旅游景点时,应将该景点及其周围环境分成核心圈、中间地带以及外围地带来规划。
●核心圈是该旅游吸引物所在的地方。
●在核心圈的外围,必须设立不受破坏的中间地带,以便保护核心圈;中间地带可宽可窄,根据核心圈的规模大小而定,以符合保护缓冲地带的功能。
中间地带的设计与维护也会影响到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其设计以能衬托旅游吸引物为主,而不能喧宾夺主。
●外围地带是具有围墙功能的地带,是外界接近旅游吸引物的通道,对旅游者的接待服务以及当地居民的社区都坐落在外围地带内。
可以说支持该旅游吸引物的所有人事财务都集中于此。
用“3段论”概念来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要比一提到开发就想到要设停车场、游乐区或是旅游地点更清楚。
二、具体分区要素我国学者对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进行了一定的总结,按功能将旅游度假区分为入口区、度假中心区、康体健身区、户外活动区、文娱活动区、度假别墅区、维修区,每个区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如下:1、入口区:接待、管理、停车、行李搬运、安全检查;2、度假中心区:信息中心、会议中心、商店、快餐厅、餐厅;3、康体健身区:运动场、游泳池、海滩、户外体育比赛场;4、户外活动区:通常是具有风景优美的环境、视点和游览步道;5、文娱活动区:厅、夜总会、酒吧、剧院和晚间娱乐场所;6、度假别墅区:安静区,不受噪声的影响,在视野开阔的风景优美区;7、维修区:储藏、机械、设备设施、工作人员住房。
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是对一个旅游景区进行综合规划,包括景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空间布局、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的范例: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一、背景分析某地位于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发展旅游景区的潜力。
根据市场调研,该地区周边人口基数大,游客对山水、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较高。
因此,我局拟规划建设某地旅游景区,旨在打造一个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生态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二、功能定位1. 休闲度假:提供高品质的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满足游客的休闲度假需求。
2. 文化体验:展示地区的历史文化,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3. 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绿色出行、环保意识,推动景区建设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
三、发展思路1. 突出特色:以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特色为基础,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2. 引进优质资源:与区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引进一流的酒店、餐饮和娱乐设施,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3. 发展可持续:将环保意识融入景区建设的方方面面,推广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等环保措施。
四、发展目标1. 旅游接待量:在五年内达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的目标。
2. 旅游收入:五年内年旅游收入达到1亿元。
3. 旅游满意度: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提高游客满意度至80%以上。
五、空间布局1. 景区门区:设置入口、广场、停车场等设施,提供方便快捷的入园体验。
2. 休闲度假区:布置高品质酒店、民宿等,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
3. 文化体验区:建设文化广场、博物馆、剧院等,举办各类文化展览和演出。
4. 生态保护区:设立生态景观带、生态步道等,保护和展示地区的自然生态。
六、资源保护1. 生态保护:制定景区生态保护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2. 文化保护:加强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保护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
七、实施步骤1. 招商引资:邀请有经验和实力的企业参与景区建设,并签署合作协议。
城市旅游景点规划的空间布局与文化价值
城市旅游景点规划的空间布局与文化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城市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旅游景点规划的空间布局与文化价值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城市旅游景点规划的空间布局与文化价值,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旅游景点规划的空间布局城市旅游景点规划的空间布局是指在城市中规划和布置旅游景点的位置和分布。
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提高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而城市旅游景点规划的空间布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位置: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是决定其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旅游景点应该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地方,方便游客的到达和游览。
同时,景点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也需要考虑,以便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2. 空间布局:城市旅游景点规划的空间布局需要合理安排景点的位置和分布,避免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
过于集中的景点容易造成拥堵和人流过大,影响游客的体验;而过于分散的景点则可能导致游客流失和资源浪费。
因此,景点之间的距离和分布应该适度,以便游客可以顺利地游览多个景点。
3. 设施配套:城市旅游景点规划的空间布局还需要考虑景点周边的设施配套。
这包括交通设施、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设施。
一个完善的设施配套能够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游览体验,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二、城市旅游景点规划的文化价值城市旅游景点规划的文化价值是指景点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一个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的景点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并为城市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城市旅游景点规划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文化遗产:城市旅游景点规划的空间布局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文物、遗址等,它们代表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合理规划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能够提高景点的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2. 艺术表现形式:城市旅游景点规划的空间布局还应该考虑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入。
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方案
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及目标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追求日益提高。
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本方案旨在打造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通过科学的规划与设计,使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目的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景区定位1. 自然生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2. 人文历史:挖掘景区内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独特的地方文化魅力。
3. 休闲娱乐: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项目,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三、规划设计原则1. 尊重自然: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突出特色:充分挖掘景区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3. 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景区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4.以人为本:关注游客需求,提升游客体验,让游客在景区流连忘返。
四、空间布局1. 入口区: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换乘站点,方便游客咨询、停车和换乘。
2. 生态观光区:包括自然景观、生态农业、科普教育等板块,让游客亲近自然、了解生态。
3. 人文体验区:展示景区历史文化,设立主题博物馆、民俗演艺、特色商业街等,让游客感受地方文化魅力。
4. 休闲娱乐区:设置亲子乐园、户外拓展、水上乐园等娱乐项目,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5. 住宿餐饮区:提供不同档次的住宿和餐饮服务,满足游客住宿和餐饮需求。
五、景观系统规划1. 视觉景观: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觉通廊和观景点,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享受到移步换景的视觉盛宴。
重点打造日出日落观赏平台,以及四季变换的景观大道。
2. 植被规划:根据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本土植物进行绿化,形成四季分明、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
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
3. 水系规划:充分利用景区内自然水系,打造生态湿地、湖泊景观,提供亲水平台和游船体验,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水之美。
六、交通组织规划1. 内部交通: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确保游客便捷、安全地到达各个景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布局模式
所谓模式是旅游业空间布局的方式,它 是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规律的综合体现。
1 2 3 4 5
增长极布局模式 点轴布局模式 圈层布局模式 网络布局模式 其他典型的布局模式
六、布局模式
6.1 增长极布局模式
增长极布局模式是增长极理论在区域 开发中的运用。 一般说来,增长极是指中心城市,是 主导推进型产业和相关产业在空间上的 集聚体,其扩散机制是以主导产业对周 边地区产业的支配、连锁、推动作用带 动周边地区发展。
六、布局模式
6.2 点轴布局模式
“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 散 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实践中运用,是经 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模式。
六、布局模式
6.2 点轴布局模式
点—轴渐进扩散示意图
六、布局模式
6.2 点轴布局模式
常州旅游点—轴空间规划布局模式示意图
六、布局模式
6.3 圈层布局模式
圈层布局模式以中心城市(城镇)为核心,各旅游地由 内向外分布在扩散的圈层中,形成了市场与资源为一体的 旅游地体系。
二、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
二、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
三、理论基础
3.1 区位理论
1 核心思想
指因为地理上的靠近性而拥有的某些方面优势,这种 地理上的靠近性可以指交通便利、接近客源市场或其他方 面。
2 代表性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威尔逊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三、理论基础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课后作业
1. 什么是旅游地域结构或空间结构? 2. 旅游空间布局旨在解决什么问题? 3. 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4. 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5.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6.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策略是什么?
779.262
633.4
607.8487 602.6599
安徽
6159
3876315
629.3741
三、理论基础
3.6 旅游空间行为模式理论
1 旅行模式是早期的一种旅游活动空间
的描述模式。
对旅行的描述研究涉及到三个基本概念: 节点(通常为客源地-目的地的一对概念) 联结节点的路径
沿路径移动的旅行方式
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旅游地的旅游发展。
三、理论基础
3.4 增长极理论
旅游增长极作用示意图
三、理论基础
3.5 旅游地系统理论
旅游地系统是旅游发展
的物质载体。Gunn认为,
旅游地系统模型是由吸引物
组团、服务社区、对外通道
和区内连结通道四要素组成。
三、理论基础
3.5 旅游地系统理论
旅游地系统模型
三、理论基础
六、布局模式
大连市环城游憩带圈层地域空间结构
六、布局模式
6.4 网络布局模式
在布局框架己经形成,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区 域,进一步开发就可以采用网络开发模式,进而构 造现代产业布局结构。
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区域,其布局结构必须同时具备 三大要素: “节点”,即各级城镇
“域面”,即节点的吸引范围
“网络”,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 产 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网、通信网
本章难点
旅游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的重要模式
第六章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内容框架
一、旅游地域结构 二、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 三、理论基础 四、现实依据 五、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的原则 六、布局模式
一、旅游地域结构
旅游空间要素
吸引物:景观系统和节事活动
旅游通道:对外、对 内的交通设施和工具
博 学 济 世
旅游规划学
负责人:王艳平
旅游规划学
第六章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第六章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旅游地域结构和旅游 空间布局的内涵,掌握旅游空间布局的理论基 础和现实依据,掌握区域空间布局的原则和空 间布局的模式。
本章重点
旅游空间布局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旅游空间布局的现实依据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的原则和主要模式
三、理论基础
3.4 增长极理论
在旅游布局规划中,应注意对旅游发展增长极的培
植,借此带动整个旅游地区的发展。在旅游发展布局中,
往往对那些旅游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好、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较高的旅游风景区或中心城镇作为旅游增长极来 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进行重点开发,并以此带动其它旅游风景区、旅游景点
直游-周游式(Partial Orbit)
周游式(Full Orbit) 飞行/驾驶式(Fly Drive)
四、现实依据
吸引物空间结构 城镇体系结构 旅游交通网络 社会经济基础 旅游发展现状 政策及其它因素
五、区域旅游空间布局原则
重点突出与适度均衡 合理分工与相对独立
发挥优势与协同发展
立足现实与放眼未来
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有利于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合 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 态效益。
二、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
骨干型景区(核心旅游产品、重点项目) 旅游发展轴线或带:线路组织的重点通道
中心依托城市:发展极核和综合服务中心
重要旅游城镇:面向骨干景区的设施和服务配套 出入口及对外的联结通道:区域中转站 旅游区:主题定位、主导产品、资源整合 三层相互关系
进行圈层布局的区域应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规模大、辐射力强增长极或中心旅游地 中心旅游地位于区域中心或附近,其他旅游地在区域内大 致均匀分布 具有腹地或域面,即要有吸引地带 城市体系基本形成,交通发达;要形成网络,不仅要形成 旅游接待网络,还要形成有资金、人才、信息、物质等构 成的流通网
六、布局模式
成都市都市旅游开发“三圈组合”空间功能分布
3.5 旅游地系统理论
旅游系统理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旅游空间布局和旅游发展,不能仅仅关注 旅游产品或旅游吸引物,而要关注旅游系统的 基本要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快速发展;只有 这样才能获得增量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持续稳定的发展。
江西省旅游资源类型在总部及周边省、布局模式
6.5 其他典型的布局模式
单节点、多节点及链状节点旅游空间规 划布局模式 旅游增长极空间规划布局模式
冈恩目的地地带模型
七、空间布局案例
选择中心依托城市:增长极 选择骨干型旅游景区:基本骨架 选择重要旅游节点:旅游城镇 形成旅游片区:明确主题、主导产品 选择主要发展轴线:旅游廊道 确定以上要素的发展战略思路
三、理论基础
3.3 发展理论
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理论基础
旅游地生命周期
游 客 量
复 苏
A B C D E
停 滞
接 待 容 量 饱 合 域
巩 固
发 展 参 与
探 查
引 自 R.W. Bulter,1980
时 间
三、理论基础
3.4 增长极理论
主要思想
经济增长不是在每个区域都以相同的速度增加,相 反,在一定时期增长的势头往往集中于某主导经济部门 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这些行业部门由于追求外部经 济效果,一般趋于向最佳区位聚集,通常是区域的大中 城市。因此,这些大中城市往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 长极,并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所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
3.1 区位理论
3 区位理论的应用
应用于指导选择有利的开发建设中心,以构建优化的区域 空间布局结构。 应用于合理确定旅游中心地规模;既注重旅游地在一定程 度上集聚,充分享有规模效益,又要防止超过限度的过分集 聚,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应用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利用等多因子相互作用机 制的研究,揭示旅游业空间布局结构变迁的动因机制,为 区域旅游布局的集中与分散、旅游增长与区域平衡发展等 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决策依据。
空间要素
旅游设施和服务:主要旅游 产业要素(接待设施、康娱 设施、购物设施等)
依托的中心城市或城镇: 服务社区
旅游区:旅游活动得以 实现的基本空间单元
一、旅游地域结构
旅游空间要素
:吸引物
:旅游城镇 :中心城市 :旅游通道 :旅游区 :旅游区域 :旅游区相互作用
二、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
空间布局是指产业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分布与组合。 具体来说,是指企业组织、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在 地域空间上的集中和分散情况。 产业空间布局是一种全面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经 济布局,是人类从事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空 间体现。
三、理论基础
3.2 地域分工理论
1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 2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3 区域主导产业理论
三、理论基础
3.2 地域分工理论
4 地域分工理论的应用
区域旅游布局中,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地应重点开发利用现有资 源,在旅游需求旺盛而资源不足的旅游地则可适当建造人造景观 (静态比较优势:发挥优势生产要素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区域旅游空间布局时,可以选择那些旅游业所占比重 暂时较小,但具备发展前景的城镇作为中心旅游地加以培育,使其 逐步发展成为旅游中心;(动态比较优势:发展带动力强的依托中 心城镇!)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涉及到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旅游地若选 择旅游业作为其主导产业,则应优先重点发展,使其有效地增强带 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配套发展关联产业,尽可能延长产业 链,以提高产业素质。(区域主导产业理论:优先发展主导产业, 强化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
国内旅游收入
15197400
收入/人数
1408.601
浙江
云南 山西
16149
7721 7517
15196000
4471017 4147500
940.9871
579.0723 551.7494
河南
江西
湖北 湖南
13063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