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原创获奖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
“比”出精彩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坚持“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学语文”的理念,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整合”思想为策略,坚持“一课一得”的做法。抓住本课在表达上最显着的特点——使用了对比手法,创新性地展开教学,让学生习文悟法,提升语文能力。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
3.认识对比手法,并了解其作用。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学习运用对比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设计先学单,让学生自主学习。
2.课前,学生阅读两篇文章:一是六下主题丛书四《海那边的故事》第2-10页《雏菊》;二是学生作品《绽放的幸福之花》。
(设计意图: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把要学习的内容首先布置给学生自己去学习,课堂教学时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这就是“先学后教”。)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提出“对比”
1.先写一个中等大的“对”字,问学生这个字是大还是小,再写一个很小的“比”字,问“对”字是大还是小。
2.师: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方法,作家就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文学创作,使人物形象鲜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着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就是运用对比法的高手。今天我们就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学习了解这
种奇妙的方法。
(设计意图:能形象直观的形式快速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节约了时间,体现了高效课堂的思想。)
二、整体感知,指向“对比”
1.检查先学,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汇报,指名回答。
3.思考:读了这个童话故事后,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预设一:“幸福”的女孩。(师:你已进入了美妙的童话世界了。还有不同意见吗?)
预设二:“可怜”的女孩。(师:你一定是个爱脑筋的孩子,文中明明说这位小女孩“多么幸福”,你却认为她可怜,其中必有原因。)(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大处着眼,板块着手,避免细枝末节的繁琐提问与分析讲解。)
三、理解感悟,认识“对比”
1.师:作者既写了小女孩的可怜,又写了她的幸福,小女孩到底是幸福还是可怜呢?我们先来看看文中所写的幸福是什么。
2.投示,读一读: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小女孩“曾经的幸福”是什么呢?咱们先来找一找她的第一次“幸福吧”。
3.理解第5自然段,引导思考:这幸福是真的吗?不是的,这是幻象,是在头脑中出现的虚幻的景象。然而小女孩的幻象就是她内心的独白,就是她的渴望。聪明的同学们,从幻象中可以看到小女孩想得到什么?现实是怎样的呢?
小结:这里作者用美好的幻象与悲惨的现实进行了对比,使读者更明白小女孩内心的需求,在幻象与现实的比照中激发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板书:美好的幻象、残酷的现实
4.指导感情朗读。
师:这段话非常生动感人,请按你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吧。
(1)投示内容: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指名读,教师范读。对比点评。
(因势利导:A.头脑中要有“画面感”,不宜读得像抒情诗一样,因为这是在讲故事。B.幻象的内容是惊喜的、快乐的、美好的;现实的内容要读得清楚明确,如同人清醒过来了一样。)
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语文的课堂不能没有琅琅的读书声,但也不能盲目地读。这里进行读的训练,把理解文章中心、掌握朗读技巧、体会对比的好处融为一体,四两拔千斤,简约而不简单。)
5.总结学法
师:刚才同学们的学习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抓关键句,找出幻象的内容。
(2)结合上下文,把幻象与现实进行对比,体会作者的意图。
(3)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6.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1)各人自学
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美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进行对比的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先学情况。
(2)检查展示
指名出来展示。
7.感情朗读
(1)学生自选一段练习朗读。
(2)抽签选一位同学读,点评。
(设计意图:正如前面所述,学生通过课文的例子,目的是要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这里体现了重视学法指导的思想,同时又紧扣一课一得的目标“对比手法”进行。)
8.体会对比法的作用。
质疑启思:假如这篇文章不写幻象的内容,只写现实的内容,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预设:没有童话的味道,读者印象不深刻,读者有同情心没那么强。作者巧妙的设置了美好的想象作为对比,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9.了解对比法的种类:
(1)自比法
师:刚才我们发现作者是把小女孩自己的幻象,与小女孩自己的现实进行对比的。自己与自己比,你们能给这种对比方法起个名字吗?(如:自比法、纵向对比法。)
投示:(资料袋)
自比法: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或者同一方面的前后不同表现列举出来,形成对照,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的创作手法,也叫纵向对比法。
(2)他比法
师:除了这种“自比法”外,本文还有没有别的对比手法呢?
提示:前面部分写到,大年夜,小女孩“又冷又饿”,其他人都是这样的吗?
师:对了,有钱的人家,正吃着喷香的烤鹅呢。这里把小女孩与别人进行了对比,取个什么名字?
投示:(资料袋)
他比法:把不同的两个事物进行对比,形成对照,让读者在比较中凸现形象、辨别是非,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的创作手法,也叫横向对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