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下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
县域国土空间用途结构模拟与低碳优化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例
县域国土空间用途结构模拟与低碳优化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例邢洋瑞;沈丽娜;张方媛【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年(卷),期】2024(42)6【摘要】国土空间用途结构优化是实现城镇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章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例,估算并分析2011—2020年的碳排放量,利用Markov-PLUS模型模拟自然发展情景下2025年的国土空间用途结构,并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以经济利益最大化、碳排放最小化、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对所模拟的国土空间用途结构进行优化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1)澄城县碳排放量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近10年碳排放量峰值为84.8170万t。
2)模拟自然情况下2025年澄城县碳排放量将达到73.6808万t。
3)通过优化,只考虑碳排放效益,对比优化前2025年碳排放量可减少1.0991万t,生态效益增加4954万元;统筹考虑碳排放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对比优化前2025年碳排放量仅减少5578t,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别增加9098万元和346万元。
基于此提出以低碳为目标的国土空间用途结构优化策略。
【总页数】10页(P70-79)【作者】邢洋瑞;沈丽娜;张方媛【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X22【相关文献】1.低碳视角下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渭南市为例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例3.面向低碳生活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研究4.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县域规划建设低碳评价方法研究——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5.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市域村庄规划思考与实践——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的方向着力点及对策建议
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的方向着力点及对策建议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西安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推动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需要深入探讨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的方向着力点及对策建议。
一、方向着力点1. 转变发展理念,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立足于转变发展理念,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西安要更加注重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2. 加强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必须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城市功能区域,实现城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
3. 加强城市治理,优化城市功能加强城市治理,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打造宜居城市。
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4. 推动城市国际化,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推动城市国际化,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实现城市的对外开放。
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打造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在西安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1. 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城市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打造宜居城市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
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应该着力于转变发展理念,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治理,优化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国际化,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城市空间形状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35个城市的分析
水平 , 计算 公式 为 : 人均 G D P=市辖 区 G D P / 市 辖 区 人 口; 单位 G D P能 耗 由于 缺 少 部 分 统计 数 据 , 各 城
市均采 用 所 在 省 的 平 均 指 标 , 计 算公 式 为 : 单 位 G D P能耗 =能 源消费 总量/ G D P, 根 据 中 国能 源统 计 年鉴 中数据 计算 得 出。
的生 态环 境和 碳 排放 效 率 。 因此 , 定 量 测 度城 市 空 间形 状特 征及 时空 变 化 、 碳 排 放特 征 及 时 空 变化 是 非 常有 意义 的 , 尤 其是 利 用 城 市 空 间形 状 指 数测 算
空 间形 态结构 与碳 排 放 的 关 系 , 研究 不 同 的城 市 空
低嘲绺 翻
【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3 8 6 2 ( 2 0 1 3 ) 0 6— 0 0 0 8— 0 8
城 市 空 间形 状 与碳 排放 强度 的相关 性 研 究
— —
基于我国 3 5个城 市 的分 析
王 志远 郑 伯 红 陈祖 展 ( 1 .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湖南 衡阳, 4 2 1 0 0 1 ; 2 .中南大学建
研究 首先 基 于 B o y c e — C l a r k方法 对 我 国 3 5个 城
2 城 市 空 间形 状 特 征及 其 时 空 变化
2 . 1 城 市 空 间 形 状 的 形 状 指 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城市 空 间 形 状 定 量 测 度 方 法 有 多 种 , 包 括
B o y c e 和 C l a r k在 1 9 6 4年 提 出 的半 径 形 状 指 数 ,
省会及副省级城 市) 2 0 0 0年 和 2 0 0 9年 建 成 区形 状 指 数进 行 测 算 ; 再 采 用碳 排 放 计 算 模 型 对 3 5个 城 市建 成 区碳 排 放 量 进 行 计
公园城市背景下碳汇提升的景观规划路径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公园城市背景下碳汇提升的景观规划路径研究——以成都市
为例
何昕;尹飞;王珺茜
【期刊名称】《环境生态学》
【年(卷),期】2024(6)2
【摘要】城市作为碳排放产生的主要空间以及进行“碳中和”核算的主体,承担着增加碳汇、减少碳排的生态使命。
在当前“双碳”目标的规划发展思路下,以景观生态专业视角,结合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实践,对碳汇提升响应公园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提出城市碳汇提升可以在直接路径、间接路径2个方面,通过优化景观生态系统布局、增加城市绿化总量、推进城市生态修复、提高生态碳汇质量、完善碳汇监测体系、健全碳汇市场、构建引导机制等多种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实现。
以期为城市低碳规划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31-36)
【作者】何昕;尹飞;王珺茜
【作者单位】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宜宾市城市和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的滨水景观规划研究——以乌龙江湿地公园为例
2.“双碳”目标背景下公园城市实践研究——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公园为例
3.发展城市碳汇提
升生态系统碳汇量的路径选择研究4.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研究——以成都市6个公园为例5.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以合肥
市蜀峰湾公园(北湖)景观提升项目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为例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为例孙宏生;苏钠【摘要】城市公共空间,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和宜人的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公共空间对人的使用价值及人对公共空间环境的感受.通过公共空间内活力要素的运用,发挥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与启示作用,塑造与活动、交往等行为呼应的城市公共空间.该文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环境与人的行为的相互关系,结合实例阐述环境行为对公共空间的影响作用,剖析城市公共空间中人的活动特征,探讨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构筑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服务生活品质的特质.【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环境行为学;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作者】孙宏生;苏钠【作者单位】西安航天神舟建筑设计院;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51 环境行为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行为研究是对人与周围各种尺度的物质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科学。
它通过将环境设计与人类行为关系的分析,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空间环境的反应,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目标是强调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过程,寻找并通过空间营造,构建环境设计理论系统。
丹麦学者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将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中提出城市空间的五要素,即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
他认为,“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通过城市中意向要素,提高环境设计质量和识别过程,使空间感更清晰。
图1 环城公园南门—朱雀门段区位图2 环城公园南门—朱雀门段图3 一般日公共活动意愿调查图图5 公共空间活动模式分析图图4 节假日公共活动意愿调查图城市公共空间是人居环境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趋强烈,更强调生活的高质量和高品位,城市的公共空间成了人们利用频率最高的环境空间之一,文化休闲广场、滨江景观带、琳琅满目的步行街等等城市公共空间越发成为城市重要的场所。
综合施策强管理低碳目标或可期——西安北站能源管理专题分析
综合施策强管理低碳目标或可期——西安北站能源管理专题分析发布时间:2021-11-10T07:25:41.57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3期作者:焦养林1 王炜2 [导读] 西安北站2011年1月11日开通,是目前国内站台和股道最多的高铁站,随着徐兰、大西、西成、银西高铁相继运营,西安北站已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
作为运营十年的高铁大型客站,其作业模式、服务流程已基本稳定,对其能源管理、消耗及节能工作进行分析和思考,探索铁路客运车站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西安局集团公司统计和节能环保所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2.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站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西安北站2011年1月11日开通,是目前国内站台和股道最多的高铁站,随着徐兰、大西、西成、银西高铁相继运营,西安北站已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
作为运营十年的高铁大型客站,其作业模式、服务流程已基本稳定,对其能源管理、消耗及节能工作进行分析和思考,探索铁路客运车站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安北站能源消耗基本情况作为高铁大型客站,西安北站照明、采暖、空调、新风、引导系统以及电梯、热水器、餐饮、商业、休闲等直接为旅客服务的设施设备种类数量多,品质要求高,能耗需求大。
1.能耗费用年均2300万元分析2018-2020年西安北站能耗情况,平均每年费用2325万元,按旅客发送量计算,人均0.72元。
人均能耗费用随旅客发送量增加而递减,旅客发送量越高,人均能耗越低。
2.能耗费用电费占比85%西安北站能源消耗品类相对单一,只有电和外购热力。
从能量结构看,平均每年用电换算折标煤4432吨,占比71%;外购热力1767吨,占比29%。
从费用结构看,平均每年电费1983万元,占比85%;外购热力342万元,占比15%。
冬季采暖使用外购热力经济性更好,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力。
基于低碳视角下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其 中 : 。为两 个 系 统 的 耦合 度 ;U , :和 1 C u . 1 。 分别 为城 市经 济 系 统 、 游 系统 和生 态 环境 系统 旅
进 行 计 算 , 北 京 市 为例 , 其 2 0 ~ 2 1 以 对 0 1 0 0年 经 济 ~旅 游 一 生 态环 境 耦 合 协 调 状 况 进 行 分 析 。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京 市 经 济 一旅 游 一 生 态 环 境 耦 合 协 调 度 总体 呈上 升 趋 势 , 仍 属 于 濒 临 失调 类 型 。主 要 受 区域 经 济 系 北 但
调 、 互促进 的 动态 关 联 关 系 l 。耦 合 度 就是 描 相 _ 1 ]
述 系统 或要 素彼 此相 互作 用影 响 的程度 。区域 经
济 、 游产业 和 生态 环境 存在 着互 动发 展关 系 , 旅 它 们之 间相互影 响 、 相互 制 约 。将 区域 经 济 、 游产 旅 业 和生 态环境 作 为 三 个 相 互耦 合 的 系统 , 时 间 用 序列 的相关指 标 , 量 测 量 这 三 个 系 统 的耦 合 关 定
…
1 区域 经 济 一 旅 游 产 业一 生 态环 境
耦 合 模 式 的构 建
区域经 济 和旅游 产业 的发展需 要 生态环 境 的
, 是 各子 系统 综合 评 价 函数 。 由此 可推 理 出 m)
三个 系统 的耦 合度 函数 , 即
c{ 。 =
) 告
基 础保 障 , 游 产业 的发 展 和 生 态 环 境 的保 护 又 旅 需要 经 济为 其提 供 完 备 的基 础设 施 和资 金 保 障 , 区域 经 济 的发展 也需 要旅 游产 业 的推动 。区域经
有序推进小城镇城市更新的思路与举措——以云浮市为例
有序推进小城镇城市更新的思路与举措——以云浮市为例摘要:城市化的更新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本身是城市这个生命有机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需要。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部分存量空间的功能品质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建设,逐渐暴露出来了很多短板弱项,因此,要不断更新城市,使其更加健康宜居。
本文结合云浮市低效用地的规划实践,针对小城镇城市更新探索低效用地开发利用的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小城镇;城市更新;思路;举措引言:2020年云浮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明确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积极推进中心城区首位度建设,加快打造连接大湾区的重要城市平台。
”现阶段,云浮市城市更新主要以满足人民宜居的需要为主,以高质量发展作为基本目标,对城内功能偏离需求,对环境品质较差的存量片区进行不断挖潜,对城区内的“失落空间”进行不断复苏,释放出更多的活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在相应的实践探索中都要面临一定的挑战。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方向节约集约用地是整个城市改造和更新的基本核心和目标,对国家新增用地指标要求进行不断落实,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充分利用,对存量土地进行充分利用,对立体空间进行合理利用[1]。
城市要对公众利益有更多的关注,更新城市项目,对公益性设施用地进行更多鼓励,并做到同步竣工和验收。
将部分土地的出让金用在公共服务设施上,保证其能满足改造片区的相关需求。
对生活环境进行综合改善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直接体现了城市的改造成效。
在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中,要保证绿化率,相关项目临近水源的,要能结合滨水条件对其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在此基础上开展改造工作。
2云浮市中心城区存量低效用地挖掘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的重要手段。
以“三调”用地为基础,衔接“三旧”标图建库及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成果,并结合2009年历史影像数据修正存量图斑,结合现状用途与城镇功能布局、产业发展方向等预判更新潜力,精准识别云浮市旧村、旧城、旧厂等低效存量用地资源。
低碳视角下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
低碳视角下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摘要: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研究综合考虑城市布局、综合交通、建筑节能、公园绿化和居民参与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优化策略,以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提高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低碳视角;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策略一、引言近年来,全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
城市作为人口集聚和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内部和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空间组织方式和结构布局,它对城市的交通、能源、水资源利用以及环境质量等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
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1]。
然而,目前的城市空间形态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城市不合理扩张、交通拥堵、能源浪费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加剧了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
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制定低碳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策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关系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密切相关,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会对碳排放产生不同的影响。
首先,城市的布局和交通系统对碳排放有直接的影响。
分散型的城市布局会导致居民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生活,增加交通需求,增加汽车使用,进而增加碳排放。
相比之下,集中型的城市布局可以减少交通需求,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减少碳排放。
其次,建筑物的密度和高度也会对碳排放产生影响。
高密度和高层建筑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减少建筑物的外墙面积,进而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相对而言,低密度的城市建筑会占用更多的用地,增加建筑物外墙面积,增加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第三,交通出行方式也会对碳排放产生影响,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可以通过改变居民的出行方式降低碳排放。
如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使用,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降低碳排放。
低碳视角的城市空间形态优化路径研究
黄 斌 ,吕 斌
( 1 .国务院发展研 究 中心 - 东方文化与城 市发展研 究所 ,北京 1 0 0 0 1 0 ; 2 .北京大学 城 市与 区域 规划系 ,北 京 1 0 0 8 7 1 )
[ 摘 要 ]低碳 城 市 空间形 态是低 碳城 市研 究 的重要 领域 。本 文基 于城 市 中碳 流动和 影 响低 碳城 市空 间形 态 的主要
随着 我 国低碳 城市 的进一 步发 展 ,低碳 城市 空 间形态
( 集中式供电)相结合 ,既能有效利用能源,还能平滑能 源的波峰波谷需求曲线 ,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 ,并更好 的保 障城 市 能源安 全 . 。
广义 的城 市碳 源还包 括交 通和跨 界交 通 ,以及城 市必 需品 ( 食物 、燃 油 、水 和 建 材 ) 生 产 过 程 中产 生 的温 室 气体 。基 于美 国 8 城市 的混 合型 生命周 期碳 足迹模 型研 究 发现 ,跨 界 温室 气 体 排 放 ( 即跨 界 交 通 和 必需 物 生 产 过 程温 室气 体 排放 ) 占总排 放 的 4 7 % ,使 用绿 色 建 材 ,倡 导减 少 肉类 比重 的饮 食结 构将 显著 降低城 市温 室气体 排放 量 。反 映到城 市 空 间形 态 则 应 保 持城 市农 业 用 地 ,并
[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6 4 3 2( 2 0 1 3 )4— 0 0 5 1 — 0 6
1 引 言
最 新 的研究 进一 步证 实 自 2 0世 纪 中 叶 以来 ,大 部 分 已观测 到 的全 球 平 均 温 度 升 高 很 可 能 ( 9 0 % 以上 ) 是 观 测 到 的人 为温 室气体 浓度 ( 主要 是 C O )增 加所致 。城 市 是 人类 活动 强度 最大 的 区域 ,其 温室 气体 排放 占全球 总 量 的7 5 % … 。我 国 2 8 7 个 地 级 以上 城 市 C O , 排 放 量 占 中国 总量 的 5 8 . 8 4 % ,统计 到城 镇更 高达 8 0 % 以上 。发 展 低 碳 城市 已经 成 为世界 和我 国城 市发展 的共 识 。 建设 低碳 城 市 的前提是 找 到城市 碳排 放 的构成 、影 响 要 素及其 影 响机 制 。西方发 达 国家 的城市 碳排 放主要 源 于 交 通和建 筑 耗 能 ( 纽 约 、东 京 、伦 敦 等 全 球 城 市 的 能 源 消 费 中建 筑 和交 通 的 比值 占到 近 9 0 %[ 3 1 ) ,而建 筑 、交 通
绿色西安空间规划的模式与策略
绿色西安空间规划的模式与策略史晓成;董青;卓文淖【摘要】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孕育悠久历史的基础,如何保护好西安的生态特色,基于生态特色视角下挖掘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绿色西安,是当下西安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文章基于西安城市特色提出了"宏观塑格局、中观筑系统、微观出亮点"的空间规划模式,构建了"生态格局分区控制,绿色空间分体系,落实低碳技术"的规划措施.以绿色西安规划为例,详细分析规划中对城市特色的塑造,探索在绿色规划中对城市特色营造的坚守.【期刊名称】《住宅科技》【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8页(P28-35)【关键词】城市特色;绿色西安;空间规划;绿色规划体系【作者】史晓成;董青;卓文淖【作者单位】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四所;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城市特色是城市发展的产物,是由城市的物质形态、历史底蕴、文化传统、自然风貌等多方面因素经过长时间的积淀综合形成,是每一座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最本质的、身份识别的重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经济发展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在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下,我们的城市特色塑造越来越弱,千城一面、城村一体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原来颇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城市,也湮没在经济增长的长河中。
当下西安的城市建设也面临着发展过快,特色不足的问题。
本文就是立足西安发展,在尊重城市历史和客观发展的情况下,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探索西安城市特色规划和布局。
西安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是西安城市的最大特色。
从周代的丰京镐京到汉长安城,再到后来的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西安孕育了中国历史上13个王朝,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提到西安,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历史文化遗产。
西安城市形象空间传播策略--以大唐不夜城为例
西安城市形象空间传播策略--以大唐不夜城为例
曲风和
【期刊名称】《中国地市报人》
【年(卷),期】2024()4
【摘要】城市会因风土人情、历史渊源等因素而相互区别,又会基于其上述自身条件展示出各自独特的形象,从而促进城市形象的产生。
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陕西西安以文物古迹、文化传统享誉世界。
而作为唐文化展示和体验首选之地的大唐不夜城,正是西安展示城市形象的一扇窗口。
本文以西安旅游景点大唐不夜城作为研究案例,借助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理论,通过对实景环境的构建、对人的心理影响以及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展开论述。
揭示了西安城市形象宣传的传播策略,旨在为传播优秀城市形象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曲风和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论文旅品牌传播策略的优化路径——以西安大唐不夜城为例
2.城市微度假消费趋势下商业步行街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安大唐不夜城为例
3.公共艺术设计与城
市形象塑造研究——以西安大唐不夜城为例4.发展型城市政体主导的城市游憩商业区空间生产研究——以西安大唐不夜城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间视角下国际大都市低碳交通模式对西安的启示
、
低碳 交通 与城 市 形态
活应以步行为主, 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 用。 这种理论认为并不是现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于 瘫痪 , 而是城市的机 能组织不善 , 迫使在市 民每天
耗 费 大量 时 间 、 精力作往返旅行 , 造 成 城 市 交 通拥
挤堵塞。这种形态的特点是在大城市郊区发展若干
个相 对 独立 的组 团 , 这些 组 团 内 的中心 逐 步发 展 成 为 城 市 的 副 中 心 ,并 与 城 市 中心 区互 相 补 充 与 竞
争 ,这种结构形态既避免 了土地利用过分集中 , 又 有利于轴向的轨道交通发展 , 并抑制以小汽车为主 的城市的过度蔓延 。 按 照 城市 的用地 形 态 , 可 以把 城市 空 间 形 态分
关键词 : 国际大都市 低碳交通 西安 启示 中图分类号 : D 6 3 1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2 2 1 8 ( 2 0 1 4 ) 0 1 — 0 0 4 8 — 0 5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衡量国际化大都 市的重 要标志 , 构建以低碳 、 绿色 、 环保 、 高效、 低耗 、 安全 为特征 的低碳交通模式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对 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 、 建设 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选 择。合理的城市布局和精明的土地利用是提高交通 效率 , 实现低碳交通模式的关键。目前 , 国内的低碳 交通模式 尚不够完 善 , 需要探析世界国际大都市低 碳交通模式的经验 , 提出适合 自身 的发展策略。随
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
交通 与 土 地 利 用 小汽车 引导发 展模式 ,慢行 交通 和 的关系 公共交通发展程度低 公共交通模式
《2024年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安为例》范文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安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仅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更与城市的文化传承和生态发展紧密相连。
本文将就西安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设计理念、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西安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背景及意义西安作为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应体现西安的历史文化特色。
通过合理的公园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城市的生态美感,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西安的历史文化。
三、西安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如植被的多样性、水体的自然流动等。
2. 文化传承原则:结合西安的历史文化特点,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体现城市的文脉。
3. 功能性原则:公园应具备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4. 可持续性原则:设计应考虑长远发展,注重公园的可持续利用和未来扩展的可能性。
四、西安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践1. 植被设计:在植被选择上,应注重多样性和本土化,通过合理的配置,形成多样的生态群落。
同时,结合西安的历史文化,选用具有历史意义的植物种类,如古槐、柏树等。
2. 水景设计:水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人工湖、喷泉等形式,营造出宜人的水景。
同时,应注重水体的自然流动和生态净化。
3. 文化元素融入:在公园的布局和建筑设计中,融入西安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古建筑风格、历史雕塑等,使公园成为展示西安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4. 功能分区:根据公园的规模和市民的需求,合理划分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区域,使公园能够满足市民的多种需求。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西安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将朝着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基于低碳城市理念下的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策略——以沈阳市为例
【 bt c】 h ae t k r n r n pc s ma s d j t u m d p h r li w cro netf ra en pc A s at T e pro b e ae yt uy b c sm e e o e tn fo—a n ocp ou n re ae r p o u a g e s s e st o e, u t c rao ol b c b g s
s se f m h e s e t e o w— a b n u b n d v lp n n h a i h r ce it so e g e n s a e s se b s d o o — a b n y tm r o t e p rp c i fl — r o r a e e o me t d t eb sc c a a trsi ft r e p c y tm a e n L w— r o v o c a c h c
21固碳 释 氧 .
是 指城市 在经济发 展的前提下 ,保 持能源消耗 和二氧化碳 排放
处 于较低 水平 。低 碳城市 的主要 思路包 括减排 和碳 汇 ( 即收集 和固定大气 中的温 室气 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城市绿地 系统作 为城市中最主要 的碳 汇 ,必然成为低碳城市 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低碳城 市理念 的绿 地 系统 的基本特 征 ,并 以沈阳市为例 ,从城 市空 间结构布局 、城 市绿地 空间布局 以及绿 地生态功能等 角度探 讨 构建低碳 型城 市绿 地 系统的规划策略 。
【 关键词 】 低碳 ;生态 ;城 市绿地 系统 ;规 划策略 【 中图分类号 】 3 1 P 3 【 文献标识码 】A
通 过 城 市 绿 地 的合 理 的 布 置 和 管 理 ,可 以 间 接 减 排 ,减 少 城 市
低碳生态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
低碳生态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个城市的建设数量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部分城市的建设规划较为粗放,对城市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社会绿色健康良性循环发展。
因此,本文以低碳生态城市设计理念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了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优化改进策略,使城市的格局变得更具合理性与先进性。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引言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快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资本资源争相涌动,城市万丈高楼平地而起,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气候变化已逐步成为当下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国家双碳目标提出以后,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考验城市管理者和设计师智慧的一张重要考卷。
1.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的特点1.1循环性。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包含多个理念,人们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应遵循循环利用设计理念。
城市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且这些内容并不存在独立性,往往具有一定的互动关系,应认识到其环环相扣的特点再进行设计。
也就是说,相关部门在规划设计城市时,要想获得最终可行的设计方案,必须强化不同行业之间的关联,转换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
要强调的是,相关部门应提高可应用资源的性价比,并对部分物品进行废物再利用。
很显然,循环利用设计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力与物力的消耗程度,并调动起行业与企业参与城市规划的积极性。
实际上,循环利用设计理念并不是要求参与城市规划的企业或组织改变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而是要求参与城市规划的企业或组织在传统生产模式的基础上使用绿色环保技术,将留存下来的附属物品转化为可以进行再利用的能源。
立足于宏观角度,相关部门在利用循环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现实条件,确保资源再利用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
《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篇一一、引言西安,古称长安,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自近代以来,特别是自1840年以来的近百年间,随着国家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本文旨在梳理和探讨这一时期内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和原因,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及影响因子。
二、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1. 旧城中心区域自清朝晚期至民国初期,西安的旧城中心区域一直以城墙为界,以宫殿、庙宇、商业街区为主。
城市发展相对稳定,但受到传统建筑和空间的限制。
2. 城市扩展与新区域崛起随着洋务运动、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商贸的兴起,城市逐渐开始从中心向郊区扩散。
同时,部分新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也开始在新开辟的区域中出现。
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推动力1. 经济因素贸易繁荣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尤其是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外国资本的进入,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和新的功能区的形成。
2. 政治因素政治局势的变动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辛亥革命后,政府对城市规划的重视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为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政策支持。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的变迁也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如新式学堂的建立、传统庙宇的改造等,都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革和空间再造。
四、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1. 旧城中心的重新定义与扩张在经历一系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西安的旧城中心从单一的结构开始转型,并逐步扩展为更为复杂的网络体系。
新的建筑和设施的出现使中心区变得更加多元化。
2. 新功能区的崛起与空间重构新的工业区、居住区以及商业区的崛起和重构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显著特征。
这些新功能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城市的整体布局,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五、影响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分析1. 外部因素:如国际环境的变化、外来资本的流入等都对西安的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内部因素:如政府政策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转变等也是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关键因素。
低碳视角下大城市地区空间理性增长实现途径探析——以西安为例
中 目 分 妻 { TU9 1 8
史鼓标识码 B
文章■母
辅 妻
lB 79 ( l )7 l 1 ¨ 3 X _ 1 一_ 3 f l I / 1 5
交织 .走向低 碳的城 市发展和 规划 ,邀成为
遏 制 ± 球 增 温 、 生 环 境 恶 化 白 然 选 撵 勺必
f 圉1 。 】
0脚 1 7 j
Ⅲ }
I C T
t
l3 _
目前 .我 目城市 空间 增长 表现 出两 大 特 一是城 市规 模迅 遗扩大 , 同时也建 成 大量 土地潦 费和 恋 环境幂 虢 力T降 . =是城 市内部 问结构 逐步 调整 ,但也 带 来 7城 市功 能结构 失衡 、社会 加剧 等
o c Iw-c ̄ o pai f ns t sⅢctr s d lw- a b r a l nn ombie wi os l yof i nt eho al u e an o c r onu b n pan ig c n d t h0 c e s ud ’ x an i h peof r iig a b ssorc ̄ t c ovdn a if p s f i
问 题 , 城 市 发 展 成 本 急 剧 ● 升 。 中 目
1 内 涵i 知 :低 硪 槐 角 下 的 城 市 空 同 三方面 简 单增长—— ±要是描进城 市的规 L
雀晨 的 再 认 识 由于 长期以来城市 空间发展 调控过 模增长 ,一般从^ 口 长和用地增 长两 增 来反跳 . 程 中存在 的急功 近利 、軎 自* 政、祝 舟缺 碰 、费 流失 、公 A蚨位 、 境 透支 尊现 象, 城市 i间的增长一 直是 高能耗、高 碳排放 、高速度 为成长特征的 。现实中城 布增长—— ±要描进城市 各组成 要素 ( 市中0B、 I业 ( 城 产业 ) 、±活 居住 、 路空 目络 、开放空间 、漕在 道 目) 随着时 间的变化 、城市的发展 而 起的
空间生态价值评价方法在城市蔓延控制中的运用——以陕西省西安中心市区为例
Chn ia
孙燕红 宗跃 光 柯丹 王波 王燕军
S N Y n—o g Z N e—un E D n W AN o W A G Y n—u U a —h n O G Yu—g ag K a G B N a— n j
摘要 :
城市化正在逐渐成为全球的趋势 .尤其在发展 中国家城市化更加显著。如何控制城市蔓延成为 城市规划者的主要任务。西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中国城市形态.但是 目前不合理的城市 蔓延 .尤其是 中心市区的快速建设 ,导致城市景观退化,并且导致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 式。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为城市蔓延控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结合生态价值评估模型和 GS技术评 I 价西安中心市区的水域、林地 草地和农田的自然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损益 通过网格划分的方 式 比较 18 8年和 20 年经济价值的变化,选出不合理的城市蔓延区域 。最后 根据空问生态 9 08 价值评价制订星形绿地概念规划 ,维持西安市中心市区合理的城市蔓延
t e r pd c n tu t n i e ta a e fXi n ct , a e o t e d tro a in o r a a d c p n h a i o sr ci n c n r l r ao ’ iy h s ld t h ee i r t fu b n ln s a ea d o a o
H w t c nrl ra r e ao ts r ra l n r. ’ i d w dw t a o g i oy o t b n pa i t jr ak b np n esXinc y s n o e i n s r oo ou s wl h m f u s o a a tie h l h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Low Carbon Economy 低碳经济, 2015, 4(3), 21-27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5 in Hans. /journal/jlce/10.12677/jlce.2015.43004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Urban Spatial For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ow Carbon—A Case Study of Xi’an cityQianqian Tang, Kaiyu Li*, Meiyue Liu, Yan Li, Lei WangSchool of Tourism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 Geography,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ShaanxiEmail: 734176161@, *381672007@Received: Jul. 14th, 2015; accepted: Jul. 31st, 2015; published: Aug. 4th,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c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world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With the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Xi'a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land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it brings more challeng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city. Ur-ban spatial form of city operation and all elements of the city with a certain lock-in effect are the core means of the planning of low carbon city. Low carbon urban spatial for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of low carbon city. Taking Xi'an city as an example, we discus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urban spatial form on carbon emissions, and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low carbon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KeywordsLow Carbon, Urban Spatial Form, Xi’an低碳视角下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唐倩倩,李开宇*,刘美月,李彦,王垒*通讯作者。
唐倩倩等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陕西西安Email: 734176161@, *381672007@收稿日期:2015年7月14日;录用日期:2015年7月31日;发布日期:2015年8月4日摘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降低碳排放的重要内容。
随着西安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增加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给低碳城市的构建带来更大的挑战。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运行及城市各要素具有一定锁定效应,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手段,低碳城市空间形态已成为低碳城市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探讨城市空间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低碳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策略。
关键词低碳,城市空间形态,西安1. 引言作为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是碳排放的最主要的地域单元。
最新研究显示:自20世纪中叶以来,大部分已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很可能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所致。
城市是人类活动强度最大的区域,其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75% [1]。
因此,城市是实现全球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所在。
构建“低碳城市”已成为政府部门以及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2]。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运行及各城市要素有一定锁定效应[3],对提升城市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有重要作用[4],逐渐成为城市碳排放的研究热点。
城市规划与空间形态优化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政策手段[5] [6]。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西安市人口不断聚集,造成用地紧张、交通堵塞、碳排放增加等问题,给低碳城市的构建带来极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西安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策略对其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发展2.1. 低碳城市随着全球变暖形势日益严峻,国内外学者对低碳城市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入,对低碳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宽。
许多学者都对低碳城市概念进行界定,其中,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7]。
尽管学者对低碳城市概念的界定表述不一致,但实质内涵基本相同,都要求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减排。
随着工业低碳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碳排放比重将持续下降,城市交通碳排放将成为碳排放构成的核心。
2.2. 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形态的理解主要基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视角,认为城市空间形态是以城市用地为功能空间,以城市交通为载流空间,以城市组织结构为空间肌理的结构体系[8]。
城市空间形态分为外部唐倩倩等物质轮廓形态和内部功能结构空间形态。
外部形态可运用Goolgeearth遥感影像绘制,直观反映城市空间外部轮廓形态;城市内部功能结构空间形态可通过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多样性、功能混合、城市密度、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等指标来衡量。
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城市空间形态,且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认为,城市空间形态是指由城市用地的结构、功能及其空间关系所决定的城市的空间布置方式。
2.3. 城市空间形态理论发展阶段城市空间形态理论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城市密度、土地利用多样性、公共通勤度是测度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指标。
低碳城市的构建与城市空间形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城市密度越大,人口越集中,适宜发展公共交通体系(公交、地铁、轻轨等),从而减少私家车出行量,进而减少碳排放;城市布局越紧凑,城市内部功能空间越集中,从而缩短人们出行距离,可通过步行代替私家车出行,使得碳排放量降低;土地功能的混合利用,居住、工作、购物、医疗、教育、文娱中心布局紧凑,同样也能减少碳排放,进而实现低碳城市的构建。
3. 国内外相关研究3.1. 国外相关研究国外学者对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研究大多属于实证分析范畴。
1989年Newman通过对世界100多个大型城市实证研究指出,城市密度与人均能耗量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即城市密度越低的城市能耗量越高,相反密度越高的城市,如香港却产生了较少的能耗[9]。
Valle & Niemeier基于工具变量统计分析法对美国加州进行研究表明,居住密度增加10%能够减少1.9%的机动车使用里程[10]。
Gleaser & Kahn采用回归分析法对美国66个都市区进行研究表明,土地利用规制强度与家庭碳排放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11]。
Banister & Watson通过对英国和荷兰6个城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密度、就业分布和私人汽车拥有量可以对碳排放产生影响[12]。
国外学者已经意识到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对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
高密度、公交导向的紧凑型城市能有效地减少城市居民私家车出行量,提高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从而降低碳排放。
3.2. 国内相关研究国内对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从实证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较少。
韩笋生、秦波认为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是我国城市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13]。
郝寿义认为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土地混合利用能够减少居民的通勤时间和距离,从而减少交通成本和能源消耗[14]。
连玉明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紧凑多中心空间形态、公交主导空间形态、生态主导空间形态是符合低碳发展理念的城市空间形态[15]。
吕斌选取我国近百个不同规模类型的城市,运用GIS 及遥感影像对交通通勤度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指出组团城市的功能空间形态紧凑度最高,片状其次,带状最低,可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促进城市低碳化发展[16]。
功能混合、土地开发利用多样性的城市空间形态能减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平均服务半径,从而缩短居民出行距离,实现低碳化发展。
4. 低碳视角下西安市空间形态优化背景与动因4.1. 西安市空间形态优化的背景4.1.1. 全球变暖的威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有90%以上来源于由人类活动排放的等温室气体,城市居民日常唐倩倩等生活、工业、交通等引发的碳排放已占到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5%左右。
从末端使用的角度来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部门为工业、交通和建筑;随着工业结构不断调整,工业碳排放比重不断下降,而交通碳排放比重不断提升。
全球碳排放结构中,交通部门占到23%左右(图2),且该比例将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别达到50%和80% [17]。
由于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运行及各城市要素有一定锁定效应,对降低碳排放水平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城市空间形态对于降低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的意义。
4.1.2. 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挑战近年来,陕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012年陕西省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0.02%。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集聚,特别是在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资料来源:作者整理Figure 1.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theory of urban spatial form图1.城市空间形态理论发展阶段资料来源:参考文献[18]Figure 2.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tructure图2.全球温室气体碳排放结构唐倩倩等高的背景下,私家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对处在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阶段的西安而言,如果不通过有效的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来引导居民交通选择,必然造成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这都将导致西安市区与区域空间格局的调整和城市内部空间的重构,从而给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带来更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