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病理诊断

合集下载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诊断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诊断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是肾细胞癌的一种,属于肾上皮性肿瘤的一种。

其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症状并不特异,常见的症状包括腰部疼痛、腹部肿块、血尿、腹部不适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症状并非一定全部出现,而且有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至关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脏器间的关系以及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界等。

肾透明细胞癌常表现为单发、边界清晰、不规则形状的肿块,密度均匀或有出血、坏死表现。

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与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进行鉴别,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三、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肾透明细胞癌的金标准。

通过肾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观察组织形态学特点,才能明确诊断。

肾透明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包括肿瘤细胞大小不等、质地软、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浆清晰透明,并且核分裂象较多。

还需排除肾透明细胞癌的其他亚型,如肾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实质肾透明细胞癌等。

四、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检查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染色技术可以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常用的标记物包括CK7、CK20、VIM、CD10、CA9等。

肾透明细胞癌通常表现为CK7强阳性、CK20阴性、VIM强阳性、CD10弱阳性、CA9强阳性等特征。

免疫组化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肾透明细胞癌与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并指导进一步的治疗方案选择。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等多个方面。

肾癌的CT诊断与病理表现(附10例分析)

肾癌的CT诊断与病理表现(附10例分析)
9 0 充盈 胃肠 道 .先 行 螺旋 C 0 ml T双 肾或上 腹 部平 扫. 然后行 螺旋 C T双 肾多期增 强扫 描 增 强对 比剂
2 . 理表 现 : 2病 肾癌好 发 于肾上 极 , 其大 小多 数为 5 ~
1 e 形 状不 规则 , 5m, 常呈分 叶状 。由于肿瘤 与周 围组 织常有 一层 隔膜相 隔 . 瘤 的边缘 较清楚 瘤可发 肿 肿 生局部 变性 、 液化 、 坏死 。 瘤表 面 的血管往 往扩 张 、 肿 充血 , 常有 出血坏 死 。出血可导 致钙 化或 骨化 。 的 有
2结 果
21C . T表现 :0例均 为 单 侧发 病 , 肾 4例 , 肾 6 1 右 左
例 : 块最 大 1 . 60 m. 肿 1 ̄. 6 e 最小 1  ̄ . r 局 限 于 . 08 n 2 c 肾轮 廓 内 2例 , }其 外 8例 。 1平 扫 : 灶呈 等密 凸f { () 病 度 2例 。 密度 7例 . 例 为 囊 实性 占位 . 现 为 囊 低 1 表 壁 内软组 织影 。其 中 5例病 灶 中出现囊 变 坏死 区 。 2
具 有 完整资料 的肾细胞 癌病例 l 0例 . 均经 手术病 理
显 , 对低 密 度 6例 . 度高 于 正 常 肾实质 1例 . 相 密 有
囊变 坏死 者静脉 期见 实质部 分强 化囊 变坏死 区强化
证实。 4例透 明 细胞癌 , 颗粒 细胞癌 , 2例 l例囊性 肾
不 明显 3例 , 周边 环形 强化 1 : 迟期 病灶 多血 供 例 延
胞排列 呈腺 管状 , 胞浆 富含脂 质 、 原而淡 染 呈空泡 糖 状。 间质血 窦丰 富 。1例囊性 细 胞 癌 . 理 大体 标本 病
期f 分泌期 ) 描 。所 有患 者 均应 嘱其 深 吸气 后 屏气 扫

肾癌的诊断和治疗医生指南

肾癌的诊断和治疗医生指南
手术标本病理检查
在手术切除肾肿瘤后,对标本进行详 细的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病理 分期和预后评估。
03
CATALOGUE
肾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
根治性肾切除术
手术完全切除肾脏、肾上腺和周 围脂肪组织,是肾癌治疗的首选
方法。适用于早期肾癌患者。
部分肾切除术
仅切除肿瘤及其周围一定范围的正 常肾组织,保留剩余正常肾脏。适 用于小型、单发的肾癌。
每次随访应进行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腹部B超或CT等影像 学检查,以及必要的骨扫描、胸部X线等检查。
注意事项
随访过程中,患者应及时向医生反映自身症状变化,以便医生调 整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
复发和转移的监测
监测方法
通过定期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密切关注肾 癌复发和转移的迹象。
常见复发部位
肾癌复发通常发生在肾脏原发部位、肾周围组织 或淋巴结等。
心理教育
医生应向患者提供关于肾癌的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疾病的 本质和治疗过程。这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认知,减少不 必要的恐慌。
应对技巧培训
医生可以指导患者学习一些有效的应对技巧,如深呼吸、 放松训练和积极思考。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应对治疗过 程中的不适和情绪困扰。
症状管理和姑息治疗
症状缓解
除了疼痛,肾癌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恶心、 呕吐、疲劳等。医生应根据症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缓解。
淋巴结清扫术
在治疗肾癌的同时,切除可能பைடு நூலகம்累 的淋巴结,有助于准确分期和减少 局部复发风险。
靶向治疗
VEGF抑制剂
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舒尼 替尼等,可抑制肾癌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肾细胞癌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价值分析

肾细胞癌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价值分析

184张广辉目的:分析肾细胞癌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价值。

方法:时间段以2017年5月—2018年10月为止,选取患者为肾细胞癌60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石蜡切片与冷冻切片病理诊断。

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及鉴别诊断情况。

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45例石蜡切片与快速冰冻切片分型与定性一致,占比为75.0%;9例分型不一致,定性正确,占比25.0%;无法确良恶性2例,占比5.0%;因组织出血导致阅片受影响,且报告延迟者2例,占比5.0%。

在无良恶性诊断错误下,定性诊断总符合率90.0%(54/60);与石蜡切片相比,分型诊断的总符合率75.0%(45/60)。

结论:临床上,肾细胞癌形态多样,亚型较多,为提升冰冻切片病例诊断符合率,则需注意与其他类型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疾病中,肾癌占据第二位,且发病率仅次于膀胱肿瘤。

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临床上发生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逐渐增多,其中肾恶性肿瘤发病群体趋向于女性化和年轻化。

作为一种恶性肿瘤,肾细胞癌属于恶性程度较高的泌尿系统肿瘤,其发生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且属于常见肿瘤。

在诊断此类患者的过程中,由于肾脏肿瘤具有较多种类,因而精确诊断的难度较大。

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对送检组织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则可为其下一步处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因此本文时间段以2017年5月—2018年10月为止,选取患者为肾细胞癌60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即分析了肾细胞癌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价值,现阐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时间段以2017年5月—2018年10月为止,选取患者为肾细胞癌60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患者年龄为41~66岁,年龄均值为(50.3±2.7)岁;其中女18例,男52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石蜡切片与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具体为:术中送检全部标本均为新鲜组织,且行光镜诊断、HE染色、冰冻切片,30 min后得出冰冻报告,分为延迟报告、性质待定、不分型或分型、定性等。

肾癌的鉴别诊断

肾癌的鉴别诊断

肾癌的鉴别诊断背景肾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误诊或延误诊断。

因此,准确的鉴别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肾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1. 血尿:血尿是肾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不是肾癌特异性症状,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

2. 腰痛:腰痛是肾癌早期症状,但也常见于其他疾病,如肾结石、肾盂肾炎等。

3. 腹部肿块:肾癌患者常在体检或体格检查中发现腹部肿块,但这也可能是其他良性肿瘤或囊肿。

4. 乏力、体重下降:这些症状在晚期肾癌中更常见,但不具特异性。

辅助检查1. 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能够明确肾脏的肿块性质、大小、位置等情况,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

2. 肾动脉造影:可了解肾脏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3. 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A125、CEA等,虽然不是肾癌特异性标志物,但对辅助诊断肾癌具有一定价值。

组织学检查1. 细针穿刺活检:对可疑肾癌病灶进行组织学检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2. 手术切除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的分期和浸润情况。

鉴别诊断除了肾癌,以下疾病也可能引起类似的症状和体征,需要进行鉴别诊断:1. 肾囊肿:良性肾脏疾病,多无症状,B超或CT检查可确诊。

2. 肾结石:尿路感染引起的腰痛、血尿等症状,B超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

3. 肾盂肾炎:常由尿路感染引起,伴有发热、腰痛、尿频等症状,尿液检查和CT可明确诊断。

4.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可能导致腰痛、血尿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诊断。

总结肾癌的鉴别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对于确诊非常重要。

在进行鉴别诊断时,应注意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肾囊肿、肾结石等。

对于可疑患者,应及早进行组织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准确的鉴别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肾癌的诊断标准

肾癌的诊断标准

肾癌的诊断标准嘿,今天咱们来聊聊肾癌的诊断标准,这事儿可重要啦,就像给身体里的“小坏蛋”找证据一样。

我有个亲戚,就叫他王叔吧。

王叔本来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可那段时间他总觉得腰那儿有点不得劲儿,不是那种疼得要死要活的,就是隐隐约约的,像有个小虫子在那儿捣乱。

一开始他没当回事儿,觉得可能是干活累着了,歇歇就好。

但是过了一阵子,这腰啊,越来越不对劲。

他就去了医院,这一查,可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大盒子”。

医生先是详细地问了王叔的情况,从啥时候开始不舒服啦,到这不舒服有没有啥变化呀,那是问得特别仔细,就像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

然后就是检查。

血常规这一项,看着就挺神奇。

那一小管血,里面可藏着不少秘密呢。

医生通过看血里面红细胞、白细胞这些家伙的数量和状态,来初步判断有没有问题。

如果红细胞少了,或者白细胞变得不正常,那可能就是身体在报警啦。

王叔的血常规结果出来后,医生就皱着眉头看了半天,虽然有些指标不太正常,但还不能确定就是肾癌。

再就是尿常规,这就像是检查身体里的“下水道”情况。

王叔拿着装尿的小杯子,那表情可搞笑了,就像拿着个什么奇怪的宝贝。

尿液的颜色、透明度,还有里面有没有红细胞、蛋白质啥的,都很关键。

要是尿液里有血,那可就是个大信号,就像在黑暗里突然看到了一点火光一样,得好好研究研究。

王叔的尿里就有点红细胞,大家的心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还有个重要的检查是影像学检查,像B 超、CT 这些。

王叔做 B 超的时候,就躺在床上,医生拿着那个探头在他肚子上划来划去,那画面就像在找宝藏一样。

B 超可以看到肾脏的大小、形状,如果有肿瘤,就能看到一个和正常组织不一样的“小疙瘩”。

王叔的 B 超显示肾脏上有个可疑的地方,这时候大家都紧张得不行。

CT 就更厉害了,它能把肾脏一层一层地看得特别清楚,就像把一个蛋糕切成一片片看里面有没有坏东西一样。

CT 结果出来,发现那个可疑的地方好像不太妙。

最后,还有一种检查叫病理检查,这就是给肿瘤“定罪”的关键啦。

肾细胞癌 MRI 表现病理分型 VS 鉴别诊断(叶慧义 )

肾细胞癌 MRI 表现病理分型 VS 鉴别诊断(叶慧义 )

病例简介
• 27 岁男性,查体发现右肾 病变, 无血尿,腰痛等症状
Axial T2WI
Coronal T2WI
In-phase & Opposed-phase
预扫
皮质期
髓质期
延迟期
术前影像诊断
• 右肾少血供实性肿瘤,恶性 肿瘤,以肾癌可能性大
病 理 诊 断
乳头状肾细胞癌
肾乳头状癌
病例简介
• 36
岁女性,查体发现左 肾病变, 无血尿,腰痛 等症状,血压正常
Axial T2 WI
Coronal T2WI
In-phase & Opposed-phase
预扫
皮质期Leabharlann 髓质期冠状位延迟期
术前影像诊断
• 左肾实性肿瘤,恶性肿瘤, 以肾癌可能性大
左肾乳头状肾细胞癌,2型,高级别, 肿瘤大小为3.8×3.8×2.8cm。癌组 织未侵破肾被膜,肾组织切缘未见癌。
预 扫
皮质期
肾脏病变 ?
皮质期
髓质期
肾脏病变 ?
髓质期
延迟期


• 术前诊断:左肾含丰富脂质脂肪 多血供病变,考虑恶性,以小肾 细胞癌(透明细胞癌)可能性最大 • 病理:肾透明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病例简介
•男性 37岁,查体发 现左肾囊性病变
肾囊性占位 ?
T2WI
DWI
肾囊性占位 ?
T2WI
肾囊性占位?
同反相位
3D LAVA 预扫
肾囊性占位?
皮质期 髓质期
肾囊性占位?
髓质期 延迟期


• 术前诊断:左肾囊实性(囊 性为主)肿块,恶性肿瘤, 以肾细胞癌(透明细胞癌) 的可能性最大 • 病理:左肾囊性透明细胞癌

who肾癌诊断标准

who肾癌诊断标准

who肾癌诊断标准
肾癌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病理学表现。

根据2004年WHO对肾癌的分类修订,多房囊性肾癌被明确为一种特定的病理类型,其诊断标准为:由界限清晰的且大小不等的多个囊腔组成的肿瘤,直径从25~130mm不等,囊液内含有浆液性或血性的液体,且往往有纤维性的囊壁与肾脏分割。

肿瘤的囊壁包含与I级透明细胞癌不能区分的透明细胞团,大于20%的囊壁可有钙化,这些囊壁内有衬单层上皮细胞或是缺乏上皮细胞,偶而可有数层细胞内衬,但不包含实性结节,具有紧密的染色体。

对于其他类型的肾癌,如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腺癌等,也有相应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然而,具体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肾癌的诊断标准可能会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而不断更新。

因此,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来制定具体的诊断标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专业医学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病理学肾癌PPT课件

病理学肾癌PPT课件
筛查肾癌的重要手段。
CT或MRI检查
CT或MRI检查可以进一步明 确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范 围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04 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治疗肾癌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切除肿瘤和部分或全部肾脏来达到治疗 目的。
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和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患者情 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切除的优点是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肿瘤,减少肿瘤负荷,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并 发症和后遗症。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肾癌的重要手 段之一,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
免疫治疗等。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可以全身性治 疗,对转移性肾癌和晚期肾癌效
果较好。
药物治疗的缺点是可能会有副作 用和耐药性问题,需要定期评估
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发灶或周围淋巴结。
转移
肾癌细胞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 统转移到其他器官,如肺、肝、
骨等。
预防复发和转移
术后定期复查,早期发现复发或 转移病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康复指导
饮食指导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 入,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运动指导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增强体质 和免疫力。
病理学肾癌PPT课件
目录
• 肾癌概述 • 病理学特征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方法 • 预后与康复
01 肾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癌是起源于肾脏实质的恶性肿 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 瘤之一。
分类
根据组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点,肾癌可分为透 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 癌、集合管癌等。
发病机制
01
02
病理分期与分级

肾癌确诊标准

肾癌确诊标准

肾癌确诊标准
肾癌的确诊标准主要依赖于病理诊断,这是诊断的金标准。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病理诊断:
1. 外科手术:通过将肿瘤完整切除或进行根治性肾切除,然后对切除的肿瘤进行病理检查,可以确诊肾癌。

2. 细针穿刺活检:对于一些早期且性质不明确的肾肿瘤,可以采用细针穿刺活检的方式获取病理组织,但这种情况需要病理专科医生水平较高。

3. 转移灶活检:对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肾癌患者,有时可以通过对转移灶进行活检来确定病理类型。

实验室检查也是肾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可以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和预后。

此外,影像学诊断(如超声、CT和MRI)可以提供肿瘤的位置、大小、形
态等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疑虑请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特征与治疗进展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特征与治疗进展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特征与治疗进展简介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最常见的肾癌类型之一,占据了肾脏恶性肿瘤的大部分比例。

RCC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病理特征和治疗进展对于肾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特征1.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呈现多形性,常见的形态有多角形细胞和梭形细胞。

2.肿瘤细胞核特征: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细胞核呈现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核浆比例正常或略大于正常。

3.细胞膜特征: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细胞膜常常呈现清晰的透明特征,因此得名。

4.细胞器结构特征: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胞质和线粒体,且线粒体结构常常异常。

5.血管侵犯特征: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可通过血管侵犯的方式扩散到其他器官和组织。

分期与预后肾透明细胞癌的分期非常重要,通常使用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其中T代表原发肿瘤的侵犯程度,N代表淋巴结转移,M代表远处转移。

根据分期的不同,预后也会有所差异。

1.早期肾透明细胞癌(T1或T2N0M0):这些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手术切除常常能够完全去除肿瘤,5年生存率超过90%。

2.晚期肾透明细胞癌(T3或T4或N+或M+):这些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肿瘤常常具有侵犯性,不易完全切除。

术后辅助治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对于延长生存期具有一定作用。

治疗进展1.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可通过肾脏切除术(部分肾切除或全肾切除)或肾脏保留术(肿瘤切除、肾乳头部分切除等)进行。

2.辅助治疗:对于高危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可以考虑术后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的方式包括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式可以减少术后的复发和转移风险。

3.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靶向药物通过干扰特定信号通路的活动,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mTOR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等。

肾癌病理报告

肾癌病理报告

肾癌病理报告病理报告格式:病理报告是一份医学文献,包含病人的病理检查结果和医生对这些结果的分析和诊断。

病理报告通常被用来为医生提供治疗建议,并为研究人员提供有关各种疾病和诊断方法的信息。

下面是一份肾癌病理报告的样本:病历号码:XXXXXX患者姓名:XXX性别:女年龄:XX岁临床诊断:左肾癌检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检验单位:XXX医院肾脏切除标本:标本大小:5.0×4.5×2.5cm,重量40g。

切缘距肿瘤最近点2.0cm。

形态学表现:组织形态学:镜下见肾癌,肿块直径3.8cm,分别位于肾集合管和皮质交界处。

肿瘤细胞排列呈不同程度的腺管状和团块状,核分裂象达到15/10个高倍视野。

肿瘤有星形区分界,浸润肾包膜,切缘未见癌细胞侵犯。

肿瘤周围肾实质呈炎性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Keratin(+)、E-cadherin(+)、Vimentin(-)。

诊断:左肾癌,T1bN0M0,肥大细胞型。

病理意义:肾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肾癌为肾细胞癌,也有其他的类型。

肾癌的治疗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分期和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来决定。

本例患者为T1bN0M0,即肿瘤直径在4-7cm,未累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手术是治疗早期肾癌的主要方法,本例患者已完成肾脏切除术,进一步的治疗和随访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总结:以上是XXXX年XX月XX日在XXX医院为XXX女士做的肾癌病理报告。

该报告显示患者的肾癌为肥大细胞型、早期、未累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患者已完成手术治疗,需要医生进一步的随访和治疗建议。

肾透明细胞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

肾透明细胞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

肾透明细胞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肾透明细胞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一种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占据所有肾癌的85-90%。

它通常起源于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具有不同的亚型和临床病理特征。

了解肾透明细胞肾癌的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相关因素,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病理特征1.1 组织学类型肾透明细胞肾癌有多种组织学类型,包括清细胞型、颗粒细胞型、峡细胞型等。

其中,清细胞型是最常见的亚型,占据肾透明细胞肾癌的大部分病例。

1.2 组织学分级肾透明细胞肾癌的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学和细胞核异型性程度来划分的。

常用的分级系统是Fuhrman分级系统,将肿瘤分为I至IV级,级别越高,预后越差。

1.3 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肾透明细胞肾癌的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是衡量该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肿瘤越大,浸润深度越深,预后越差。

1.4 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肾透明细胞肾癌的特点之一就是早期的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

这些指标对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预后相关因素2.1 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是影响肾透明细胞肾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年龄较大和男性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

2.2 肿瘤分级和分期肿瘤分级和分期是预测肾透明细胞肾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高分级和晚期分期的患者通常有较差的生存率。

2.3 细胞学特征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核异型性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高度异型的细胞和异常的细胞形态通常与不良预后相关。

2.4 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是肾透明细胞肾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患有这些特征的患者通常有较低的生存率。

2.5 基因变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肾透明细胞肾癌的预后与一些基因的变异有关。

比如,VHL基因的功能失调会导致清细胞型肾癌的发生,并与预后不良相关。

总结肾透明细胞肾癌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具有多种组织学类型和临床病理特征。

肾癌病理等级报告模板

肾癌病理等级报告模板

肾癌病理等级报告模板
引言
肾癌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病理学表现不同,可以分
为不同的类型和等级。

病理检查是肾癌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肾脏组织的形态、结构、组织学类型等指标,可以确定肾癌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本文将介绍一个肾癌病理等级报告的模板,旨在规范病理学医生的病理报告撰写,为肾癌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指导。

肾癌病理等级报告模板
根据国际上肾癌的病理分类标准,肾癌可以分为以下不同类型:
•透明细胞癌(清细胞癌)
•集合管癌(肾盂型细胞癌)
•乳头状肾癌
•嫌色细胞瘤
•混合型肾癌等
每一种类型的肾癌都有各自的病理学特点和严重程度等级,下面我们介绍一个
肾癌病理等级报告的模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病例信息
•病患姓名:
•年龄:
•性别:
•住院号:
•术前诊断:
•术后诊断:
标本信息
•标本编号:
•标本来源:
•镜下检查时间:
病理检查结果
病变范围
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肾血管等是否有病变?
病变类型
•肿瘤类型:
•病理分级:
•边缘情况:
•阴性/阳性:
肿瘤特征
•肿瘤大小:
•肿瘤形态:
•肿瘤颜色:
•肿瘤形态分级:
•肿瘤侵犯程度:
•组织结构特征:
其他发现
•炎症情况: -:
•远处转移情况:
结论
根据上述病理检查结果,得出对该患者肾癌病变情况的结论和建议。

\r \r ## 总结。

肾癌

肾癌
需要和一下疾病鉴别: 1.透明性肾细胞癌囊性变:透明性肾细胞癌的背景上,癌组
织液化坏死形成液性区,无囊壁形成,在囊性变周围总能见 到残留的实性癌组织 2.肾囊肿壁的组织细胞反应:肾囊肿常因炎症反应而有组织 细胞和泡沫细胞浸润,但这种细胞CK阴性,而CD68阳性。
乳头状肾细胞癌
集合管癌
集合管癌,预后差 约1/3诊断时已有转移 转移至骨为成骨性 2/3诊断后2年内死亡
辅助检查结果:AE1/AE3(++),VIM(++) CD68(-)
病理诊断:囊性肾细胞癌
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囊性肾细胞癌(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是肾细胞癌中的 特殊类型,常呈多房性,囊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囊内衬 覆透明细胞,有时脱落,极易漏诊。可由肾囊肿恶变而来, 有的则为透明性肾细胞癌的特殊类型,两者的形态相同,有 多年的肾囊肿的历史或多发性肾囊肿中的部分恶变,方能证 明为肾囊肿恶变而来。
chromophobe 3
chromophobe 1 oncocytoma 2
chromophobe 2 granular 5
clear cell 3** clear cell 12 clear cell 2 clear cell 9
clear cell 4 clear cell 1 clear cell 27
TCC 1
TCC 2 TCC 3 W ilms 1 W ilms 3 W ilms 4
W ilms 5 W ilms 2 sarcomatoid 1
clear cell 10
clear cell 29 clear cell 36 granular 2 oncocytoma 1 chromophobe 4 chromophobe 5

肾癌的影像诊断

肾癌的影像诊断
❖ 肾转移瘤或淋巴瘤:表现可类似多灶性乳头状细 胞癌,但转移瘤常看发现原发瘤和(或)其他部 分转移灶,而淋巴瘤多伴有腹腔和腹膜后多发显 著肿大或融合成团的淋巴结。
鉴别诊断
❖ 复杂性囊肿:其壁和分隔薄而均一,无确切强化 的壁结节或明显的实性部分。
治疗
❖ 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还有肿瘤内 科治疗,另外还有一些支持治疗等
LOGO
肾癌的影像诊断
概述
➢ 肾细胞癌(RCC)约占全部肾恶性肿瘤的85%,占全 身恶性肿瘤的2-3%
➢ 常发生在40岁以后,男女比例约3:1
➢ 肿瘤通常为单发,但也可为遗传,后者发病年龄较 轻、男女比例类似且肿瘤常为多发
➢ 病理上,根据已知的基因突变及组织学表现,RCC分 为透明细胞癌(占70%)、乳头状细胞癌(占1020%)、嫌色细胞癌(占5-10%)、集合管癌(占 1%)、未分化癌(罕见)五种主要亚型
❖ 肾细胞癌(RCC)相互鉴别: ❖ 坏死、囊变: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
胞癌 ❖ 强化程度: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细胞
癌 ❖ 强化方式:透明细胞癌呈“快进快出”型;乳头
状及嫌色细胞癌“缓慢升高”型 ❖ 嫌色细胞癌:肾髓质,钙化相对多见,中央瘢痕
鉴别诊断
❖ 乏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呈稍高密度 影,钙化少见,瘤肾界面可见“劈裂征”,MR呈 长T1短T2信号,增强后皮髓质交界期明显强化, 实质期强化程度减弱呈相对低密度影,表现为“ 快进快出”。MRI有利于肿块内脂肪成分的鉴别。
影像学表现(CT)
❖ 平扫:多表现为肾实质内单发肿块,少数为多发 ,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常造成局部肾轮廓外突, 部分肿块内可见钙化;肿瘤比较小时密度常较均 匀,呈等或稍低密度影;肿瘤较大时,密度常不 均,内有代表陈旧性出血和坏死的不规则低密度 影,偶呈囊性表现。

肾癌CT诊断及鉴别精品PPT课件

肾癌CT诊断及鉴别精品PPT课件
30
CT表现:
①肾盂内软组织肿块:密度高于尿液而低于肾实质及肾盂内血凝块, 常居于肾盂中央部,呈离心性膨胀生长,可侵犯肾窦及肾实质; ②不引起肾脏外形改变,为特点之一; ③轻度增强,呈相对低密度。 ④增强扫描有时见条带状肾实质相,与对侧比较易发现;有时肾实质 延迟增强; ⑤延时增强扫描造影剂充填肾盂肾盏时,可见充盈缺损; ⑥肾盂肾盏梗阻时,出现肾积水表现。
19
Robson分期(Ⅲa)T4b
20
21
Robson分期( Ⅲb)T N1---N3
22
Robson分期( Ⅳb)N4M1
23
肾小肾癌(Ⅰ期)
24
肾小肾癌(Ⅰ期)
25
肾癌(Ⅱ期)
26
肾癌肾静脉瘤 栓(Ⅲa期)
27
右肾门淋巴结 转移伴坏死 (Ⅲb期)
28
29
肾盂癌
病理:
①较少见,是单纯输尿管癌的2-3倍,而膀胱癌50倍于肾盂原发癌; ②来源于泌尿系统上皮细胞,85-91%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10%为 肾盂鳞状细胞癌;③全泌尿系统上皮肿瘤概念:强调泌尿系统上皮肿瘤 存在多器官发病趋向。 临床表现:无痛性全程血尿,有血凝块可致肾绞痛;大的肿瘤或有肾积 水时,可触及肿块。
cell carcinoma) , 乳 头 状 肾 细 胞 癌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 嫌 色 细 胞 肾 细 胞 癌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 Bellini 集 合 管 癌 (carcinoma of the collecting-
1
病理:
①最常见的肾恶性肿瘤; ②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 ③无包膜或由纤维组织构成假包膜,略呈球形,可囊变,出血, 坏死或钙化; ④晚期肾癌发生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肾静脉内瘤栓; ⑤为癌瘤直径<3cm时,一般局限于肾包膜内,称为小肾癌。

肾癌的诊断方式有哪些呢

肾癌的诊断方式有哪些呢

肾癌的诊断方式有哪些呢肾癌属于泌尿系统疾病,自然会对患者的排尿造成一定影响。

排尿困难、尿频、尿痛、尿急都是比较常见的症状。

想要确诊肾癌还必须进行一些专业的检查,通过这些检查不仅可以确定病灶范围,及时了解肿瘤的信息。

肾癌的一般检查看是否有血尿、红细胞增多和进行性贫血等症状。

那么,肾癌的诊断方式有哪些呢?1、X线造影术:X线造影术是肾癌诊断的主要手段,其X线平片可见到肾外形增大,轮廓改变,偶有肿瘤周围成为钙化线;静脉尿路造影是常规检查方法,单独使用时无法鉴别肿瘤是否肾癌,只有结合超声或CT检查,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肾动脉造影可发现泌尿系统造影未变形的肿瘤,当肿瘤坏死、囊性变时肾癌可不显影。

2、超声扫描:B超检查简便易行,通过肾脏内的团块状回声判断肾癌,对受检者不造成痛苦和创伤,是常规体检的一部分。

肾脏内超过1cm肿块能被超声扫描发现,对肿瘤敏感性较高,B超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3、磁共振成像:专家介绍说,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较理想,可查明肾癌侵犯范围、周围组织包膜,尤其是肾癌出现肾静脉、下腔静脉内癌栓和淋巴结转移。

肾癌病理复杂,当晚期时预后不良,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并有血尿、肿块、腰疼及不明原因发热者,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肾癌诊断,尽早确诊,抓住手术的最佳时机,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4、CT扫描:CT对肾癌诊断有重要作用,可发现未引起肾盂肾盏改变和无病状的肾癌,可准确测定肿瘤密度。

肾癌的发病率较其他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并不是很高,但是因为肾癌是常见的肾实质性肿瘤,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有统计表明可能与吸烟和遗传因素有关,特别多见于男性。

肾癌诊断可以有效提高肾癌检出率,使患者及早接受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肾癌患者确诊后要及时诊治。

上述内容由总结发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海医院病理科 郑建明肾细胞癌病理●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一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

●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各地区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异较大。

●男女患者比例约为2:1,高发年龄50~70岁。

●病因未明,其发病与遗传、吸咽、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等有关,遗传性或家族性肾癌占肾癌总数的2~4%。

非遗传因素引起的肾癌称为散发性肾癌。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Jemal A,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11;61;212-236肾癌的流行病学●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在美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肾癌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均位居前十以内●男性死亡患者数位居第十位2011年美国发病和死亡患者数最高的十大恶性肿瘤中国肾癌患者样本的病理分型分布情况 病理分型 例数 百分比 透明细胞癌 1522 84.46% 乳头状肾细胞癌 98 5.44% 嫌色细胞癌 58 3.22% 集合管癌 4 0.22% 未分类肾细胞癌 17 0.94% 其他 103 5.72% 合计1802100%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0, 31(2):77-80BHD = Birt-Hogg-Dubé FH = fumarate hydratase VHL = von Hippel-Lindau不同组织学类型肾细胞癌的比例和驱动基因透明细胞 75% 类型 发生率 相关突变VHL乳头状I 型 5% c-Met乳头状II 型 10% FH嫌色细胞 5% BHD嗜酸细胞 5% BHDLinehan WM et al. J Urol . 2003;170:2163-2172.●绝大多数肾癌发于单侧,常为单个肿瘤。

●10%~20%为多发病灶,常见于遗传性肾癌以及乳头状肾癌患者。

●肿瘤多位于肾脏上、下两极,瘤体大小差异较大,直径平均7cm ,常有假包膜与周围肾组织相隔。

●双侧发病者(先后或同时)仅占散发性肾癌的2%~4%。

大体肾细胞癌的WHO (2004)组织学分类肾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1型乳头状肾细胞癌 2型乳头状肾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Bellini 集合管癌 肾髓质癌 Xp11.2易位性癌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 黏液性小管状及梭形肾细胞癌 未分类的肾细胞癌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8,13(1):65-69.● 将传统分类中的颗粒细胞癌归为低分化(高级别)的透明细胞癌●对各亚型中的肉瘤样癌成分在肿瘤组织中所占比例进行描述。

●将Fuhrman 分级中的Ⅰ、Ⅱ级合并为一即高分化、Ⅲ级为中分化、Ⅳ级为低分化或未分化。

●分期:推荐采用2002年AJCC 的TNM 分期。

●评价N 分期,要求所检测淋巴结数目至少应包括8个被切除的淋巴结,如果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或仅有1个阳性,被检测淋巴结数目<8个,则不能评价为N 0或N 1。

但如果病理确定淋巴结转移数目≥2个,N 分期不受检测淋巴结数目的影响,确定为N 2。

●2004年WHO 制定的肾癌病理分类中,透明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肾癌的70%,总的5年生存率约为55%~60%。

●乳头状癌是第二种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肾癌的15%~20%,其5年生存率约为80%~90%。

●嫌色细胞癌约占肾癌的6%~11%,预后最好,5年生存率接近90%。

●乳头状和嫌色细胞癌5年生存率高于透明细胞癌。

一、透明细胞癌●是一种由胞浆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

●大体上呈结节状,金黄色,伴出血坏死时呈彩色。

●组织学上透明状肿瘤细胞排列成泡巢状、腺泡状结构,瘤细胞富含脂质和糖原。

肿瘤内由薄壁血管构成的网状间隔。

Fuhrman等(1982)提出的肾癌形态分级系统已为世界上多数学者接受并采用:10倍物镜下●1级: 细胞核小,大小如成熟的淋巴细胞,染色质增多,无核仁,难以看清染色质的微细特点;●2级: 细胞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不明显;●3级: 细胞核核仁易见;● 4级: 细胞核具有多形性,核染色质增多,有一个或多个大的核仁。

肾细胞癌Fuhrman分级的一个简便记忆方法●1.Small, round, uniform nuclei with inconspicuous orabsent nucleoli1级: 小的细胞核,看不见核仁或不明显;●2. Larger nuclei with irregular outline and smallnucleoli2级:10X40下可以看到核仁;●3. Larger nuclei with irregular outline and prominentnucleoli3级:10X10下可见核仁;●4. Grade 3 features with bizarre, multinucleated cells,with or without spindle cells4级:在3级的基础上,出现奇形核、多核的细胞,伴有或不伴有梭形细胞。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完全由囊腔构成的肿瘤,囊腔间隔内见小灶性透明细胞。

二、乳头状肾癌●是一种具有乳头状或小管乳头状结构的肾实质恶性肿瘤。

●大体上常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组织学上恶性上皮构成多少不等的小管和乳头状结构。

可见呈乳头状生长的囊腔。

乳头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其中可有泡沫状巨噬细胞和胆固醇结晶等。

●分为两种类型:1型:乳头表面被覆小细胞,胞浆稀少,单层排列。

多灶性病变常见。

2型:肿瘤细胞核分级高,胞浆嗜酸性,细胞核呈假复层排列。

两种类型均可以发生肉瘤样分化。

乳头状肾癌Ⅰ型乳头状肾癌Ⅰ型乳头状肾癌Ⅱ型乳头状肾癌Ⅱ型三、嫌色性肾癌●癌细胞大而浅染,细胞膜非常清楚。

●大体上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物,表面略呈分叶状。

未固定的标本切面呈均一的浅棕色或褐色,固定后呈浅灰色。

●组织学上癌细胞大、多角形,胞浆透明略呈网状,细胞膜非常清晰,常与嗜酸性颗粒状细胞混合存在,胶体铁染色阳性,另一与透明细胞癌不同的是血管为厚壁血管,并伴偏心性玻璃样变性。

四、集合管癌●Bellini集合管癌是来源于Bellini集合管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大体上常位于肾脏中心部位,发生于肾锥体。

●切面灰白色,边界不规则,可见坏死和卫星结节。

●组织学上由小管和小管乳头状结构,纤维化间质,也可有肉瘤样成分。

此型分级往往较高。

五、肾髓质癌●罕见,生长迅速,几乎均伴有镰刀状细胞性血液病。

●大体上常位于肾脏中央区,边界不清。

●组织学上为低分化癌,常见网状分布和密集排列的腺样囊性结构。

细胞嗜酸性、核仁明显,常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预后很差。

六、其他类型1、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大体上呈黄褐色,常伴有坏死和出血。

●组织学上由透明细胞构成的乳头状结构,常伴有嗜酸性颗粒状瘤细胞●免疫组化特征性表达TFE3蛋白。

●遗传学上有几种易位,导致TFE3基因融合。

2、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发生于长期存活的儿童肾母细胞瘤患者,结构多样。

●目前报道有18例,4例同时发病,以实性或乳头状癌为主,胞浆丰富,嗜酸性。

●遗传学分析有多个染色体位点缺失,最常见于20q133、粘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具有粘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特点,属于低级别多形性肾脏上皮肿瘤。

●大体上肿瘤边界清楚,灰或浅褐色●切面质地均一。

●组织学上,由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的小管构成,间质为粘液样。

部分区域见梭形瘤细胞。

预后较好。

4、家族性肾细胞癌许多遗传综合征可累及肾脏,引起相应类型的肾癌,通常双侧肾脏受累,呈多灶性。

诊断要点:⑴患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有/无家族史;⑵肾肿瘤常为双侧、多发,影像学上具有肾癌的特点;⑶有上述综合征的其他表现,如VHL 综合征可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及视网膜成血管母细胞瘤、胰腺囊肿或肿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睾乳头状囊腺瘤、肾囊肿等改变⑷检测证实相应的染色体和基因异常。

●许多遗传性癌症综合征可累及肾脏引起肾癌。

家族性肾癌(familial renal cell carcinoma, FRCC )综合征基因/蛋白染色体肾脏皮肤其他组织VHLVHL/pVHL3p25多灶、双侧,透明细胞癌,肾囊肿。

-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胰腺囊肿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内耳内淋巴囊肿,附睾及阔韧带囊腺瘤遗传性乳头状肾癌 C-MET , HGF-R 7q31 多灶、双侧,1型--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RCC FH 1q42-43 乳头状RCC ,非1型多发结节(平滑肌瘤) 子宫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 Birt-Hogg-Dube BHD 17p11.2 多灶嫌色细胞癌,经典RCC ,混合性嗜酸细胞瘤,乳头状肾癌,嗜酸细胞肿瘤面部纤维性毛囊瘤肺囊肿,自发性气胸结节性硬化TSC1,2,Hamartin,Tub erin 9q34,16p13多灶,双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淋巴管血管平滑肌瘤病皮肤血管纤维瘤,草样皮肤,指/趾甲下纤维瘤心脏横纹肌瘤,十二指肠和小肠腺瘤性息肉,肺和肾囊肿,大脑皮质硬化和室管膜巨细胞星形细胞瘤3号染色体易位 不清多灶、双侧透明细胞肾癌-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血管母细胞瘤、透明细胞肾癌、嗜铬细胞瘤、胰腺和内耳肿瘤。

●3p25-26区的VHL 抑癌基因突变所致,其蛋白参与细胞周期调节和血管形成,约25%的血管母细胞瘤伴有VHL 。

●诊断标准:有中枢神经系统或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出现神经系统外与典型的VHL 相关肿瘤或有相关的家族史。

在VHL 病患者常检测到VHL 基因突变。

●临床特点:多灶性并累及双侧肾脏,发病年龄平均37岁。

VHL 亚型:根据无嗜铬细胞瘤(1型) 和有嗜铬细胞瘤(2型);根据有无肾细胞癌分为2A 和2B ,2C (仅有嗜铬细胞瘤)Von Hippel-Lindau 病●HPRC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综合征,起病晚,多灶性发生,累及双侧肾脏。

●诊断标准:基于肾脏瘤体多灶性,累及双侧肾脏。

形态学与1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相似。

●机制:MET 基因突变导致HPRC 。

遗传性乳头状肾癌(HPRC )●HLRCC 是一种FH 基因(延胡索酸水化酶基因)突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患者好发皮肤和子宫平滑肌瘤,某些家族好发肾细胞癌和子宫平滑肌肉瘤。

●诊断标准:有赖于FH 基因突变的检测,可出现皮肤多发性平滑肌瘤,2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和早期发生的子宫平滑肌肉瘤。

●机制:85%的HLRCC 家系中存在FH 基因突变,导致HLRCC 。

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HLRCC )●BHD 综合征包括良性皮肤肿瘤和多发性肾脏肿瘤和自发性气胸的一组疾病组成的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