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牛顿第二定律与整体法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2
F 12
F 1
F 21 2
1
1 2 3
...)a 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与整体法详解
在静力学、动力学问题中,涉及到系统外力时,我们往往采用整体法处理,但是很多资料并没有讲清 楚整体法的适用条件,以及背后的理论基础,甚至限定只允许在几个物体相对静止时使用整体法,使得整 体法的适用范围大大缩小。

本文则从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入手,奠定整体法解决静力学、动力学问题的理 论基础,并通过实例展示整体法的广阔应用空间。

一、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 1、推导
如图所示,两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外界对系统内物体有力的作用(系统外力),系统内物体之间也 有相互作用(系统内力),则
对 1: F 1 + F 21 m 1a 1 对 2: F + F =
2 12
m 2a 2
其中, F 21 = -F 12
联立,得: F 1 + F 2
= m 1a 1 +
m 2a 2
这个方程中,等式左边只剩下系统外力,等式右边则是各个部分的质量乘以相应的加速度然后矢量相 加。

上述推导中,研究对象只有两个,但是很容易将上述结论推广到任意多个研究对象,方法仍然是分别 对各个物体列动力学方程,然后相加——由于内力总是成对出现,且每对内力总是等大反向,因此相加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只剩下系统外力,等式右边则是各个部分的质量乘以相应的加速度然后矢量相加。

这个结论就是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其通式为:
或者: ∑ F = ∑ F 外 = m 1a 1 + m 2a 2 + m 3a 3 + ...
, ∑
2、理解
外x
m 1a 1x + m 2a 2 x + m 3a 3 x + ... F 外y = m 1a 1 y + m 2a 2 y + m 3a 3 y + ... 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左边只有系统外力,因此它只适用于处理系统外力相关问题,一旦涉及系 统内力,则只能用隔离法。

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右边为“各个部分的质量乘以相应的加速度然后矢 量相加”,因此并不要求各个部分相对静止——各个部分有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时,仍然可以选系统为 研究对象,使用整体法处理问题。

如果系统内各个部分是相对静止的——即各个部分的加速度、速度均相同,则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方 程可以简化为:
∑ F = (m + m + m +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几个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整体动力学方程。

对于这个方程,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任何物体都是有内部结构的,组成物体的各个部分之间都存在 相
互作用和相对运动,但是,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当内部运动相对整体运动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 近似的认为各个部分是相对静止的,把物体当作一个“质点”来处理,从而只需要考虑整体所受外力的影 响。

比如人站在地面上不动,求地面支持力的大小——这个问题中,人体内心脏在跳动、血液在流动、肺 部在呼吸、肠胃在蠕动……但是,在大部分问题的处理中,我们往往并不考虑这些,而直接把人体当作一 个质点来处理了。

不过,上述推导过程中,将系统内力进行了相加,并且依据一对内力总是等大反向(牛顿第三定律), 认为内力总和为零。

实际上,内力作用对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是有影响的,一对内力的效果是无法抵
= 外
消的——毕竟它们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因此,内力总和为零是从数学意义角度处理的,系统的牛顿第二 定律是一个有用的数学结论。

有些学生无法理解明明是作用在 1 物体上的力,如何会在 2 物体上产生加速度,其原因就在这里——因此,没必要把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看成是一个因果关系方程,仅仅看作一个有用的数学结论即可。

二、整体法的应用举例
因为不涉及系统内力,所以用整体法处理问题往往来得比隔离法分别处理各个物体要简洁、迅速得多, 因此,审题时要敏锐的把握住题意——是否涉及的是系统外力,或者只需要考虑系统外力即可,如果是, 优先考虑使用整体法(系统牛顿第二定律)。

1、静力学中的应用 (1) 系统内几个物体相对静止的情况 【例 1】(2010·山东理综)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 1、m 2 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 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 1 在地面,m 2 在空中),力 F 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 m 1 所受支持力 F N 和摩擦力 F f 正确的是( )
A .F N =m 1g +m 2g -F sin θ
F N B .F N =m 1g +m 2g -F cos θ
F C. F f =F cos θ
D. F f =F sin θ F f
【分析】地面对 m 1 的支持力、摩擦力,是“m 1、m 2、轻弹簧整体”的系统外力,因此本题用整体法较快。

【解析】选 m 1、m 2、轻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则有:
竖直方向:F N +F sin θ-(m 1+m 2)g =0 水平方向:F f -F cos θ=0 解得:F N =m 1g +m 2g -F sin θ,F f =F cos θ。

选 AC 。

【例 2】(2014·济宁模拟)如图所示,两个光滑金属球 a 、b 置于一个桶形容器中两球的质量 m a >m b ,对于图中的两种放置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左壁的弹力大小相同
B .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右壁的弹力大小相同
C .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底部的弹力大小相同
D .两种情况两球之间的弹力大小相同
(m 1+m 2)g
【分析】容器壁和容器底部对球的弹力都是系统外力,因此可以使用整体法分析;不过本问题中,系 统在水平方向所受外力均为未知力,因此仅仅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是无法求解的。

因此需要先选上面的物 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出左壁对球的弹力后,再用整体法才可。

【解析】以上面的金属球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 1 所示,将三个力按顺序首尾相接,得如图 2 闭合
三角形,则有:F N1=m g tan θ, F = m 上g
,由于两种情
F N 地 N
cos θ 况下θ不变,则 m 上减小时,F N1、F N 均减小。

选两球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 3 所示,则有: 竖直方向:F N 地-(m 1+m 2)g =0
水平方向:F N1-F N2=0
解得:F N 地=(m 1+m 2)g 不变,F N1=F N2=m 上 g tan θ均变化。

本题选 C . (2) 系统内个别物体匀速运动的情况
m 上 g F N1 m 上 g F N1 F N2 m 总 g F N1 【例 3】(2013·北京理综·改编)倾角为α、质量为 M 的斜面体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桌面上,质量为 m 的木块恰好能沿斜面体匀速下滑。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mg cos α
B. 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 mg sin α
C. 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 mg sin αcos α
D. 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 +m )g
【分析】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是系统外力,可以选木块、斜面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两 个力。

θ F N F N θ

2μg 3L
. 【解析】选木块为研究对象,易知 A 应为 mg sin α、B 应为 mg cos α;选木块、斜面体系统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如图所示,由题意,木块、斜面体加速度均为 0,故有: 竖直方向:F N 地-(M +m )g =0
水平方向:F f =0
解得:F N 地=(M +m )g 。

本题选 D 。

2、动力学中的应用
(1) 系统内几个物体相对静止的情况 F N 地
F f
(M+m )g
【例 4】(2012·江苏高考)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 F 作用下向上提升。

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 m 、M ,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 f 。

若木块不滑动,力 F 的最大值是( )
2f (m +M ) A . M
2f (m +M ) . m 2f (m +M ) . M -(m +M )g D 2f (m +M ) m +(m +M )g 【分析】力 F 是系统外力,可用整体法分析;但是,整体加速度取最大值时——即临界点——是在夹子与木块的接触面上静摩擦力最大时,这是系统内力,因此需先用隔离法——选木块为研究对象——求出 整体加速度的最大值。

【解析】设系统允许的最大加速度为 a 。

选木块为研究对象,有:2f -Mg =Ma
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 -(M +m )g =(M +m )a
联立,解得: 2f (m +M ) F = M
.选 A 。

【例 5】如图所示,水平转台上放有质量均为 m 的两个小物块 A 、B ,A 离转轴中心的距离为 L ,A 、B 间用长为 L 的细线相连。

开始时,A 、B 与轴心在同一直线上,细线刚好被拉直,A 、B 与水平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 当转台的角速度达到多大时细线上开始出现张力? (2)当转台的角速度达到多大时 A 物块开始滑动?
【解析】(1)转台角速度取值逐渐变大的过程中,B 所受静摩擦力先达到最大值,此时对 B ,有:
μmg = m ω2 ⋅ 2L ,解得:ω =
1
1
角速度取值再增大时,B 有离心运动趋势,绳中出现张力。

(2) 转台角速度取值进一步增大,A 所受静摩擦力也逐渐增大到最大值,此时,对 A 、B 系统,有:
μmg + μmg = m ω2L + m ω2 ⋅ 2L ,解得:ω =。

2
2
2
(2)系统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的情况 ①直线运动
【例 6】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
与杆的质量为 M ,环的质量为 m ,如图所示。

已知环沿杆以加速度 a 匀加速下滑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 A .Mg B .Mg -ma C .Mg +mg D .Mg +mg -ma 【分析】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的支持力,地面是“箱、 环系统”的外面,因此分析地面对箱的支持力时可用整体法。

【解析】选箱、环系统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由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有:
(M +m )g -F N =M ×0+ma 解得:F N =(M +m )g -ma 。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箱对地面压力 F’N =F N =(M +m )g -ma 。


F N
(M+m )g D.
【例 7】如图所示,滑块 A 以一定初速度从粗糙斜面体 B 的底端沿 B 向上滑,然后又返回,整个过程 中斜面体 B 与地面之间没有相对滑动,那么滑块向上滑和下滑的两个过程中( )
A .滑块向上滑动的时间等于向下滑动的时间
B .滑块向上滑动的时间大于向下滑动的时间
C .斜面体 B 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 .斜面体 B 受地面的支持力大小始终等于 A 与 B 的重力之和
μg
2L
B C
【解析】滑块上滑时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a
1
=g sinθ+μg cosθ,下滑时做加速运
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a
2
=g sinθ-μg cosθ。

由于上滑、下滑位移相同,且最高点速度均为零,易知上滑时间短。

选滑块、斜面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将滑块加速度水平、
竖直分解,则有:
竖直方向:(M+m)g-F N

=M×0+ma y
水平方向:F f=M×0+ma x F f
解得:F N

=(M+m)g-ma y,F f=ma x。

由于a
1 >a
2
,故有a
1 y
>a
2 y
、a
1x
>a
2 x
,则下滑过程相对上滑过程,有
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左,大小减小;支持力总是小于系统总重力,并且增大。

选C。

F N

a x
a i a y (M+m)g
【例8】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 的两物块A、B 中间用轻弹簧相连,A、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A、B 一起向右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突然撤去推力F 的瞬间,A、B 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2a、a B.2(a+μg)、a+μg
C.2a+3μg、a D.a、2a+3μg
【解析】撤去F 瞬间,由于惯性,A、B 来不及发生明显位移,则弹簧弹力不变,B 受力情况不变,即B 的加速度仍为a;选A、B、轻弹簧系统为研究对象,有:
-μ(m + 2m)g =ma
A
+ 2ma
解得:a
A
=-3μg - 2a ,即A 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2a+3μg。

选C。

【例9】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

已知木块的质量m =1kg,木板的质量M=4kg,长L=2.5m,木板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3,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g 取10 m/s2。

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对木板施加的拉力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当木板从木块下抽出时,木块加速度为:
a = 11 m 1
要使木板能从木块下抽出,则抽出时木板加速度a2 需满足:a2 >a1 ;选木块、木板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
2(M+m)g=ma
1
+Ma
2
联立,解得:F>(μ1+μ2)(M+m)g=25N。

②曲线运动
【例10】(2015·山东省桓台模拟)如图,质量为M 的物体内有光滑圆形轨道,现有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沿该圆形轨道在竖直面内作圆周运动。

A、C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B、D 点是与圆心O 同一水平线上的点。

小滑块运动时,物体M 在地面上静止不动,则物体M 对地面的压力F N 和地面对M 的摩擦力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滑块在A 点时,F N>Mg,摩擦力方向向左
B.小滑块在B 点时,F N=Mg,摩擦力方向向右
C.小滑块在C 点时,F N=(M+m)g,M 与地面无摩擦
D.小滑块在D 点时,F N=(M+m)g,摩擦力方向向左
【解析】小滑块在A 点时,加速度竖直向下,在C 点时,加速度竖直向上;在B 点,竖直加速度向下为g,水平加速度向右指向圆心,在D 点,竖直加速度向下为g,水平加速度向左指向圆心。

选M、m 系统为研究对象,其竖直方向受重力(M+m)g 和地面支持力F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地面支持力等于物体M 对地面的压力),水平方向可能受到地面摩擦力,则由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有:
在A 点:(M +m)g -F
N =M ⨯ 0 +ma
A
,F f=0;则F
N
= (M +m)g -ma
A

在C 点:F
N - (M +m)g =M ⨯0 +ma
C
,F f=0. 则F
N
= (M +m)g +ma
C

在B 点:(M +m)g -F
N =M ⨯0 +mg ,F f=ma x;则F
N
=Mg ,F f 水平向右;
在D 点:(M +m)g -F
N =M ⨯0 +mg ,F f=ma x。

则F
N
=Mg ,F f 水平向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