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产品标准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地产产品标准准化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房地产企业产品线研究报告

上篇开发模式与产品线

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属于战略层面,反应的是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色认知;开发模式属于策略层面,反应的是企业的业务特点。

无论是哪种开发模式,最终总要呈现出在市场上可交易的产品,例如熟化后的土地,以及各种各样的房地产项目。

1、项目开发的两种方式

项目开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机会导向下的差异化开发模式,一种是战略导向下的标准化开发模式。

所谓差异化开发模式就是在多项目同时开发下,各个项目差异很大。如果各项目在物业类型、市场定位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比如同时开发商业地产、市区高层住宅、郊区低密度住宅项目),那么各项目在报批报建、规划设计、招标采购、营销策划等方面也必然有较大的差异性,这就意味着此前的经验和金钱堆积的大量教训被“归零”了,企业不得不一直在不熟悉的市场上做不熟悉的产品,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要有各方面的、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不同

人才。对于绝大多数开发企业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许多企业在多项目开发时之所以感觉“非常忙”、“非常累”的最主要原因。

事实上,多项目、多区域、多种物业类型的“三多”企业存在的诸多运营问题,大都与未推行标准化开发模式有关:◎开发周期较长,快速开发能力和规模开发能力较弱←没有大范围推行产品标准化

◎设计精度、深度不够,变更较多,质量通病较多←没有大范围推行产品标准化

◎项目成本“实际+预测”的偏差率较大←没有推行标准化的“项目成本定额”

◎组织结构及权责关系经常在授权与“削藩”、合并与分立中游移←缺乏标准化权责体系

◎制度、流程执行力差←缺乏严谨、精细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

◎不同项目、不同人员执行同一工作的绩效结果差异较大←没有标准化的操作规范

◎个人经验、能力、责任心对工作绩效影响过大←没有标准化的输入、输出工作成果

◎……

但是,如果各项目在物业类型、项目规模、市场定位等方面基本相似,即产品模式基本固化,那么各项目的开发流程、工作流程是统一的,就像单项目开发一样单一、轻松。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针对项目的差异性建立差异化流程,同时要尽快推行标准化战略,实行产品线连锁开发模式。

所谓产品模式(产品线)就是基于预测和研发的、适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的、可复制开发的、独特的、相对固化的项目类型。

中篇市场已进入标准化时代

经济学上,M=S﹡f是最普遍适用的一个公式:M-利润额,S-销售额,f -利润率。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其实所有经济管理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追求M最大化。

怎么才能做大M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做大销售额S,二是提高f。在当前市场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要做大S也只有两个途径:一是进行大盘开发,二是实

行多项目开发。提高利润率f也有两个途径:一是控制成本,二是提高利润附加值。就S和f关系而言,S是先导性因素,也就是说,必须先有了项目才能考虑如何提高f的问题。

是做大盘开发,还是进行多项目开发,取决于企业的土地储备情况和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因为,大盘项目往往是“可遇不可求”。即使是做大盘开发,如果不实行多个项目的同时开发,也是不可能做大S的。当然如果能同时进行多项目大盘开发,就更好了,比如阳光100、世纪城等都是进行大盘、多项目连锁开发的。还有的企业实行nA+B模式,A是指连锁开发的项目,B是指零散项目。这种模式以富力集团最为成功,A就是“富力城”,B如富力桃园等零散项目。

从差异化到标准化是多项目开发的必然结果,是企业做大M,实现跨越式、可续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一线企业基本都已标准化

事实上,“第一梯队”企业都基本确立了自己的产品模式,并通过推行标准化产品线复制、连锁开发,在全国“攻城略地”。

例如:万科集团——城市花园系列,四季花城系列,金色系列等; 绿城集团的玫瑰系列,丹桂系列等; 金地集团的“格林”系列(格林小镇/格林春天/格林春晓); 世茂集团的滨江豪宅系列(在上海、福州、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均开发沿江豪宅); 阳光100投资集团的“ 阳光100国际新城”系列;万达集团的“万达商业广场”系列; 龙湖地产的地中海式别墅系列,天街系

列,大城小院系列等; SOHO中国的“SOHO”系列(SOHO现代城/建外SOHO / SOHO尚都); 世纪金源集团的“世纪城”系列; 央企中华侨城地产的“华侨城”系列,中粮地产的“大悦城”系列,中铁房地产的“山语城”系列等等。

可以说,要做大做强,成为“第一梯队”企业,就必须进行多项目连锁开发,而形成标准化产品线是企业进行多项目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

二、中小企业也可以标准化

提及产品线,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线企业的“专利”,或谓之只有一线企业才有条件推行标准化产品线开发。这实属误解。

诚然,中小企业因为已交付和正在开发运作的项目数量少,而且项目差异性较大,很难提炼出相类似的产品系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就没有条件推行标准化产品线开发。

湖北某房地产企业,成立于2008年4月份。成立后主要做了两个项目,一个项目在武汉,是一个面积为8万平方米的高档公寓、写字楼项目,一个项目在某县级城市,规划建筑面积是42万平方米。现在,两个项目都已进入中后期。在对两个项目进行投资效益和市场前景分析后,该公司初步决定,以后以在四线城市开发30-50万平方米的城市新住区为主,并以正在开发销售的现有项目为蓝本,进行标准化复制,使该类项目数量占到整体项目结构比例的70%左右;同时在二三线城市开发30%左右的“短平快”项目,以便为前一类项目的开发供应持续的现金流。

相信很多企业的项目数量比湖北这家企业要多。可见,能否标准化不是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而是想不想的问题。

对中小企业来说,无论项目数量多少,总能找出一两个做得比较成功的项目。这类项目通常具有以下特征:◎项目规模适中;

◎投资效益较好;

◎企业资源、能力优势更利于发挥,操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拓展空间。

如果有这种项目,企业几乎都可以将其形而上为标准化产品线。

下篇如何实现标准化

据了解,受一线企业推行标准化产品线开发成功实践的启发,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产品线的思考和研究。但鉴于对产品线理论、方法论、实践等还缺乏深入了解,许多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都比较缓慢,距离推广应用还遥遥无期。

但市场快速发展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已容不得企业慢慢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