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嫉妒心理及引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的嫉妒心理及引导
摘要】 本文从工作中发现学生嫉妒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从各方面阐述了中学生嫉妒的表现形式。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学生产生嫉妒的心理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中学生;嫉妒;心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G 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09)2-0148-02
嫉怨。面对自己的失败和别人的成功,满怀怨气,认为自己的不成功是别人的成功阻碍了自己风采的展示,对方的存在是威胁或造成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超过自己的人怀恨在心,采取敌对手段,为此对他人或集体造成伤害。“既生渝何生亮”就是这种心态最明显的表露。具体表现为:故意冷淡对方、疏远对方,希望看到别人的失败,并感到幸灾乐祸。中学生常表现为:“成绩好的同学间互相封锁自己的资料,怕‘肥水流到外人田’,损害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当平时成绩与自己相当或比自己差的同学超过自己时,更是无法忍受,认为他们凭什么会比我考得好,因此,对那些同学不是友善地鼓励,而是无法忍受别人的进步和成功,采取挖苦的方式对他们说,‘你们不过是死猫逮着死老鼠,有什么了不起的’;成绩不好的同学,不是积极地去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却去拉拢一帮人孤立学习比自己好的同学,讽刺挖苦比自己好的同学,想方设法的让对方生气。”对嫉怨过深的人,如不及时自我调节,会演变成嫉恨,甚至会产生变态的暴力行为。
从学生咨询的情况看,中学生嫉妒心理的教育引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识嫉妒存在的必然性
通过主题班会或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对嫉妒心理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嫉妒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人是社会性的,人际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人际关系由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决定其特点。人际关系中具有强烈的竞争性,而今天的市场经济特点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性更加激烈,更加错综复杂,这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面对社会上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不可避免。如同学们竞选班干部、评选三好,学业成绩上的排名次,同学关系的亲疏,体育比赛等各方面,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人与人之间存在差距和竞争,自然会产生嫉妒心理。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洛杉矶,一位美国人开车带一个中国人去看富人区。美国人最爱陪客人看富人区,好似观光。客人问他:“你们看到富人们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会不会嫉妒?”
美国朋友惊讶地看着客人,说:“嫉妒?为什么?他能住在这里,说明他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将来我也遇到好机会,我会比他做得还好!”
实践表明,嫉妒心理经自我调节与有效的控制,能形成强大的奋斗动力,变羡慕、怨恨为鼓劲、打气,能勇敢地接受现实,汲取他人的长处,扬长避短,用实际行动去缩小和赶超对方的优势,不断发展和实施自我完善。
在多年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发现中学生的嫉妒有如下几种表现:嫉慕、嫉怨、嫉恨。
嫉慕。对别人的成功或成就产生羡慕之情,心理体验表现为自我羞愧、心里不是滋味。嫉慕是嫉妒心理的第一步,中学生常常表现为:言谈话语中流露出对某同学的佩服、欣赏;自己成绩平平觉得很难为情,不愿家长到校开家长会;集体活动时,羡慕别人能歌善舞,讨厌自己五音不全,因而逃避班集体的活动等。嫉慕会产生两种可能性,积极的可能性是,善于理性思考和自我调节的学生会很快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嫉慕变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把别人的成功和优点变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榜样,“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消极的可能性是,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学生会死钻牛角尖,认为别人不仅比自己聪明,而且运气比自己好,自己无论如何是不能超过对方了,从而郁郁寡欢,丧失了斗志和进取心。
二、正确认识嫉妒的利与弊
嫉妒心理的存在是必然的,嫉妒对我们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嫉妒是一把双面刃,嫉妒有它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它无法避免的危害性。它的有利在于,它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它将会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性。它的危害在于,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卑劣的、可耻的心态,如任其发展,轻则出现心情烦闷、神经衰弱、失眠;重则产生消极的、破坏性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失衡、变态或出现暴力行为。“‘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巴尔扎克语”。如:春秋战国时庞涓与孙膑同学兵法,庞涓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用砍去两腿的酷刑加害于孙膑,最后被孙膑设计射死,为天下人耻笑。三国时期,周瑜与诸葛亮同为军事奇才,但周渝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在“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哀叹“既生渝何生亮”,吐血而死。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嫉妒心过分滋长是十分有害的。因此科学全面地认识嫉妒,将嫉妒心的拥有及时科学的转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毫无嫉妒心的人是缺乏活力的,所以,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成功时,应以他人的成功为自己前进的目标,把嫉妒变为赶超的行为,才是正确、科学的解决办法。
嫉恨。指嫉妒心理极度膨胀而采取报复性的侵害嫉妒对象的错误行为。中学生的嫉恨行为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他虐,一种为自虐。他虐是指对嫉妒对象采取造谣、诽谤、诬陷等形式来达到破坏性的目的,如造谣某人成绩好是作弊所得,鼓动大家与他对着干,在别人学习时,故意捣乱,在选班干部或评优时一致不选他等等;个别性情粗鲁的同学虽明知要受处分,还故意找碴打、骂自己的嫉妒对象;某些心胸狭窄的同学把其他同学的钱、物塞到嫉妒对象的书包里,造成偷钱物的假象以进行报复等。自虐指因痛恨自己无能和不争气,自己虐待自己,一般是成绩较好、性格文静、内向的学生。如每次考试未达到自己定的超过某同学的目标,就惩罚性地抽自己的耳光;成绩考得不及嫉妒对象,就惩罚自己每天加班加点地学习,想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来达到自己的目标,结果反而弄得身心疲惫,学习效率低下。对自己造成更重的心理压力,自卑心理的出现,导致心理失衡,。
嫉妒是自我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这种情绪通常是在条件相当的人中间发生。
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面对紧张的学业和升学压力,嫉妒心理往往表现突出、偏激。嫉妒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转化和自我调节,会给自己带来极Fra Baidu bibliotek的心理压力和严重的心理疾病,科学地、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嫉妒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与调整,塑造健全的人格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摘要】 本文从工作中发现学生嫉妒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从各方面阐述了中学生嫉妒的表现形式。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学生产生嫉妒的心理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中学生;嫉妒;心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G 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09)2-0148-02
嫉怨。面对自己的失败和别人的成功,满怀怨气,认为自己的不成功是别人的成功阻碍了自己风采的展示,对方的存在是威胁或造成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超过自己的人怀恨在心,采取敌对手段,为此对他人或集体造成伤害。“既生渝何生亮”就是这种心态最明显的表露。具体表现为:故意冷淡对方、疏远对方,希望看到别人的失败,并感到幸灾乐祸。中学生常表现为:“成绩好的同学间互相封锁自己的资料,怕‘肥水流到外人田’,损害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当平时成绩与自己相当或比自己差的同学超过自己时,更是无法忍受,认为他们凭什么会比我考得好,因此,对那些同学不是友善地鼓励,而是无法忍受别人的进步和成功,采取挖苦的方式对他们说,‘你们不过是死猫逮着死老鼠,有什么了不起的’;成绩不好的同学,不是积极地去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却去拉拢一帮人孤立学习比自己好的同学,讽刺挖苦比自己好的同学,想方设法的让对方生气。”对嫉怨过深的人,如不及时自我调节,会演变成嫉恨,甚至会产生变态的暴力行为。
从学生咨询的情况看,中学生嫉妒心理的教育引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识嫉妒存在的必然性
通过主题班会或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对嫉妒心理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嫉妒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人是社会性的,人际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人际关系由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决定其特点。人际关系中具有强烈的竞争性,而今天的市场经济特点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性更加激烈,更加错综复杂,这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面对社会上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不可避免。如同学们竞选班干部、评选三好,学业成绩上的排名次,同学关系的亲疏,体育比赛等各方面,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人与人之间存在差距和竞争,自然会产生嫉妒心理。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洛杉矶,一位美国人开车带一个中国人去看富人区。美国人最爱陪客人看富人区,好似观光。客人问他:“你们看到富人们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会不会嫉妒?”
美国朋友惊讶地看着客人,说:“嫉妒?为什么?他能住在这里,说明他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将来我也遇到好机会,我会比他做得还好!”
实践表明,嫉妒心理经自我调节与有效的控制,能形成强大的奋斗动力,变羡慕、怨恨为鼓劲、打气,能勇敢地接受现实,汲取他人的长处,扬长避短,用实际行动去缩小和赶超对方的优势,不断发展和实施自我完善。
在多年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发现中学生的嫉妒有如下几种表现:嫉慕、嫉怨、嫉恨。
嫉慕。对别人的成功或成就产生羡慕之情,心理体验表现为自我羞愧、心里不是滋味。嫉慕是嫉妒心理的第一步,中学生常常表现为:言谈话语中流露出对某同学的佩服、欣赏;自己成绩平平觉得很难为情,不愿家长到校开家长会;集体活动时,羡慕别人能歌善舞,讨厌自己五音不全,因而逃避班集体的活动等。嫉慕会产生两种可能性,积极的可能性是,善于理性思考和自我调节的学生会很快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嫉慕变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把别人的成功和优点变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榜样,“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消极的可能性是,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学生会死钻牛角尖,认为别人不仅比自己聪明,而且运气比自己好,自己无论如何是不能超过对方了,从而郁郁寡欢,丧失了斗志和进取心。
二、正确认识嫉妒的利与弊
嫉妒心理的存在是必然的,嫉妒对我们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嫉妒是一把双面刃,嫉妒有它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它无法避免的危害性。它的有利在于,它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它将会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性。它的危害在于,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卑劣的、可耻的心态,如任其发展,轻则出现心情烦闷、神经衰弱、失眠;重则产生消极的、破坏性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失衡、变态或出现暴力行为。“‘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巴尔扎克语”。如:春秋战国时庞涓与孙膑同学兵法,庞涓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用砍去两腿的酷刑加害于孙膑,最后被孙膑设计射死,为天下人耻笑。三国时期,周瑜与诸葛亮同为军事奇才,但周渝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在“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哀叹“既生渝何生亮”,吐血而死。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嫉妒心过分滋长是十分有害的。因此科学全面地认识嫉妒,将嫉妒心的拥有及时科学的转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毫无嫉妒心的人是缺乏活力的,所以,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成功时,应以他人的成功为自己前进的目标,把嫉妒变为赶超的行为,才是正确、科学的解决办法。
嫉恨。指嫉妒心理极度膨胀而采取报复性的侵害嫉妒对象的错误行为。中学生的嫉恨行为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他虐,一种为自虐。他虐是指对嫉妒对象采取造谣、诽谤、诬陷等形式来达到破坏性的目的,如造谣某人成绩好是作弊所得,鼓动大家与他对着干,在别人学习时,故意捣乱,在选班干部或评优时一致不选他等等;个别性情粗鲁的同学虽明知要受处分,还故意找碴打、骂自己的嫉妒对象;某些心胸狭窄的同学把其他同学的钱、物塞到嫉妒对象的书包里,造成偷钱物的假象以进行报复等。自虐指因痛恨自己无能和不争气,自己虐待自己,一般是成绩较好、性格文静、内向的学生。如每次考试未达到自己定的超过某同学的目标,就惩罚性地抽自己的耳光;成绩考得不及嫉妒对象,就惩罚自己每天加班加点地学习,想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来达到自己的目标,结果反而弄得身心疲惫,学习效率低下。对自己造成更重的心理压力,自卑心理的出现,导致心理失衡,。
嫉妒是自我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这种情绪通常是在条件相当的人中间发生。
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面对紧张的学业和升学压力,嫉妒心理往往表现突出、偏激。嫉妒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转化和自我调节,会给自己带来极Fra Baidu bibliotek的心理压力和严重的心理疾病,科学地、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嫉妒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与调整,塑造健全的人格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