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之洛神赋图
迁想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
![迁想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https://img.taocdn.com/s3/m/0278351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5.png)
迁想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所创作的一幅国画作品,描绘了女神洛神的形象,被誉为中国古代绘画的杰作之一。
这幅画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与影响,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画作以华山洞天为背景,描绘了洛神静静地置身于山水之间的美丽形象,传递出了恬静宜人、天人合一的意境。
以下将通过对《洛神赋图》的赏析,探讨其中寓意。
画作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法,极富细节和逼真感。
画面中洛神身体的线条流畅,姿态自然,显现出了顾恺之的写实功力。
她的面容秀丽动人,目光含蓄而深邃,展现出女性的美丽与智慧。
顾恺之通过细致描绘衣纹的阴影和光线变化,使得洛神的服饰显得丰富华丽,凸显出她的高贵身份。
画面中山水与人物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画面构图。
山岳奇特,峰壁险峻,悬崖峭立。
与之相映的洛神身姿高贵、婀娜多姿,与山石相互融合,更显得郁郁葱葱的山水景观的壮丽与美丽。
细致的描绘了洛神的发丝和衣裳随风飘动的姿态,使画面呈现出动态的美感。
整幅画面打破了传统的舒展中轴线,给人以横向流动的观感,更加凸显出洛神身体的曲线之美,让观者陶醉其中。
画面通过细致的绘制细节和精确的人物表情,展示了一种雅致淡定的氛围。
洛神的面容表情虽然含蓄深沉,但双眉却轻轻上扬,微微带着微笑,展现出内心的喜悦和柔和的气质。
与之相呼应的是洛神伸展双手,感受清风拂面的姿态,体现了一种自在自得的心态。
整个画面有一种宜人安详之感,使观者的情绪得到舒缓与放松,仿佛也能感受到洛神的宁静自在。
顾恺之在画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迁想妙得”,即摒弃了世俗的纷扰,超越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祥和。
洛神赋是东晋文学家曹操的作品,表达了对洛神美丽形象的赞誉。
通过绘制洛神的形象,顾恺之细腻地表达了对返璞归真、回归本真自然境界的追求,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理想。
《洛神赋图》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于洛神赋图的作文
![关于洛神赋图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b3ca4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8.png)
关于洛神赋图的作文《洛神赋图》篇一《洛神赋图》嘿,你知道《洛神赋图》吗?这可真是一幅超厉害的画呢!我第一次知道它的时候,就像是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宝藏。
我记得那是在一次美术课上,老师在大屏幕上放出了《洛神赋图》的图片。
我当时就被那长长的画卷给震撼到了,就像一条蜿蜒的历史长河在我眼前展开。
画卷里的人物一个个都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精灵。
洛神啊,那身姿就像水中的柳枝,柔软又婀娜多姿。
她的衣服随风飘动,我感觉那风就像是画家手中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就吹出了那种灵动的感觉。
也许在古代,真的有这样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曹植看到她的时候,心里肯定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我在想,这画家顾恺之得多厉害啊!他是不是在画的时候就像着了魔一样,把自己完全沉浸在曹植的那个幻想世界里了呢?你看那些线条,就像有生命似的,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场景。
可是我又有点疑惑,这画里的场景,真的是曹植看到的样子吗?也许他当时因为太激动,把洛神想象得更加美轮美奂了呢?有时候我看着这画,就觉得自己好像也进入到那个故事里了。
我跟着曹植的视角,看着洛神在水上嬉戏,她就像一个水中的仙子,周围的鱼儿都像是她的小跟班。
我仿佛能听到那潺潺的流水声,就像一首轻柔的乐曲。
可是突然画风一转,洛神要走了,曹植那失落的样子,就像我丢了最心爱的玩具一样。
我心里就想,哎呀,这也太虐心了吧!要是我能改写这个故事就好了,我一定要让曹植和洛神幸福地在一起。
不过这也许就是这画的魅力所在吧,它能让我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这《洛神赋图》啊,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每次看都能有新的发现,真的是太酷了!篇二《洛神赋图》《洛神赋图》,这可是个很牛的存在啊!我之前去博物馆的时候,看到过一次《洛神赋图》的仿制品,虽然不是真迹,但也把我给镇住了。
那画卷展开的时候,我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变得不一样了,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古老的梦境。
我站在那,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错过什么细节。
这画里的色彩,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可能没有原来那么鲜艳了,但还是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洛神赋图赏析论文
![洛神赋图赏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c578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3.png)
洛神赋图赏析引言《洛神赋图赏析》一文主要对古代文化经典之一的《洛神赋》进行了细致研究和赏析。
《洛神赋》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篇,作者曹操,是一首描述洛神华胥引的神韵之美的田园诗。
通过对《洛神赋》图画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诗歌背景洛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被誉为华夏的女神之一。
《洛神赋》以文学形式描述了洛神沉醉于洛水之畔的仙女形象,与自然景色相互融合,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古典意境和哲学思考,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图画赏析洛神赋图画是对这首诗的视觉表达,通过图画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洛神形象和洛水的神韵之美。
图画中常以洛神为中心,展现出她的婀娜多姿、优雅动人的仙女形象。
同时,加入了对洛水、花草树木和飞禽走兽等自然景色的绘制,营造出了一个宛如仙境般的场景。
在《洛神赋》的图画中,艺术家们多以精细的线条和色彩来打造洛神的形象。
洛神通常被描绘成身着华服,面带微笑的女子,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她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图画中也强调了洛水清澈见底、风景如画的特点,与洛神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艺术价值《洛神赋》图画凭借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美学价值与哲学思想。
首先,洛神的形象被赋予了仙女般的美丽和高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崇拜和敬仰。
其次,图画中融入了自然山水的描绘,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此外,《洛神赋》图画还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对洛神形象和自然景色进行了刻画,展现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力和技巧。
这些图画不仅是对《洛神赋》诗歌的形象诠释,更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结论通过对《洛神赋图赏析》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洛神赋》诗歌及其相关图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洛神赋图作品赏析800字
![洛神赋图作品赏析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86a17d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4.png)
《洛神赋图》赏析一、作品背景:《洛神赋图》是我国东晋时期顾恺之的作品,根据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而作。
《洛神赋图》将曹植《洛神赋》的主题思想表达的完整而和谐。
顾恺之巧妙的运用各种绘画技巧将辞赋中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悲哀。
画面奇幻而绚丽,真切而感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作品内容:全卷共分三段,画卷的开始便是曹植和他的侍从在洛水之滨遥望,能展现洛神与曹植相遇,最后是洛神无奈离去,曹植充满思念之情的情景。
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一段。
三、艺术特色:1.纵观整幅绘画,画者在忠实于原著故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自身的想象力与绘画本身的特性。
画家根据辞赋中内容展开艺术联想,塑造出画卷中嬉戏的众神仙以及各种奇禽异兽的形象。
这些奇禽异兽的形象穿插在山川、树木、流水等自然景物之间,与众神仙、洛神和岸上的人物形成了动静对比关系,营造出奇异的幻境和优美抒情的浪漫情坏。
2.《洛神赋图》的构图采用了类似于当代的连环画的表现手法,巧妙地利用了山石、林木、河水等背景,使画面首尾呼应,和谐统一。
3.《洛神赋图》的山水作为背景,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烘托了气氛也使得画面很连贯的统一在一起。
而且这种“人大于山”的绘画形式,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点明了主题。
而水的水势、水态、水性用线条表现得千变万化,与画中人物的惊讶、激动、惆怅、流连的情绪和动作连成一体,巧妙地烘托着画中气氛。
4.从表现技法来看,《洛神赋图》中的山石树木风格古拙,结构简单,状物扁平。
山石主要依靠线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面,依靠层次来表现不同的山峦变化,利用俯视的角度来表现纵横的山川,这些都是后来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5.《洛神赋图》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对色彩进行了主观归纳,通过对色彩的明度和冷暖关系进行处理,使人产生丰富的视觉联想。
6.人物衣饰多用平涂手法,通过服饰的不同色彩体现人物不同的地位身份。
使画面主次有致、层次分明。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800字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7697df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c.png)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800字
洛神赋图是中国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楚国人苏秦所创作的历史
文化珍品,记录了楚国女神娥皇传说。
它在美术艺术上有着显著的造型意义,对中国的文化史和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洛神赋图由十六个图构成,每一张图都是一种独特的、细致的表现,绘出了美丽的洛神伊苏的活动场景,将这个神话传说的故事再现在美术作品中,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表现手法上看,整幅洛神赋图犹如一支美妙的咏叹调,以抒情的歌谣表达了洛神女神之神秘、仙骨之细腻、仙姿之灵动,蕴藉着神话传说之温柔,将一段传统文化和历史美术给现代人一种感知和景仰,使人们深深被这种凝练的表现力所震撼。
它的造型细腻,色彩明快,构图严谨,形象生动,表现出一种天马行空的艺术美感,使洛神之美得到最好的展示。
苏秦非常善于捕捉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洛神女神浑然一体的美感。
以伊苏所身着的宝袍、手中拿着的桂郎、神态温婉的容颜等形象,都表现出了它的特质和精美程度。
此外,它也有一种抽象的文化境界,它生动地表现了华夏传统文化的追求,以及清新的艺术表达,以及极具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使人们痴迷于它的精美度和宽广的文化境界。
洛神赋图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表达的淋漓尽致,它的艺术丰满细腻,清新明快,又能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底蕴,是中国古代美术艺术珍品中的宝贵财富。
洛神赋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造型意义,为中国美术史上添加了一抹精彩,成为古代文化遗产的标志,也把楚国传统文化
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顾恺之《洛神赋图》看艺术的自觉
![从顾恺之《洛神赋图》看艺术的自觉](https://img.taocdn.com/s3/m/735639f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f.png)
从顾恺之《洛神赋图》看艺术的自觉顾恺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作品《洛神赋图》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体现了艺术家对艺术的自觉和对时代的深刻把握。
从顾恺之《洛神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自身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自觉,以及对于时代风貌的理解和把握。
从《洛神赋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顾恺之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觉。
在《洛神赋图》中,顾恺之通过笔墨以及表现技巧,生动地描绘了洛神在风中摇曳的美丽形象。
他运用细腻的线条勾勒出洛神的轮廓,表现出其柔美的身姿和优雅的动作。
他通过色彩的运用,将洛神的飘逸和高贵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幅作品既具有传统中国绘画的韵味,又融入了顾恺之个人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个性化。
这表明顾恺之对自己绘画技巧的自觉和自信,他深知自己的创作能力和表现力,能够巧妙地将自己对洛神的理解与感悟融入作品之中,展现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的自觉和自信。
从《洛神赋图》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顾恺之对时代风貌的深刻把握和理解。
顾恺之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社会风气日新月异,各种文化交融碰撞,这也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
《洛神赋图》所表现的不再是传统审美观念下的女性形象,而是更加丰满、更富动感的形象,这与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认知和审美标准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是相符的。
作品中洛神的神态和轻盈的身姿也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都充分展现了顾恺之对于时代风貌的敏锐把握和深刻理解,他能够将时代精神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使得作品更具有普遍的艺术价值和时代特征。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也可以从顾恺之《洛神赋图》中汲取艺术的自觉。
艺术家们应当具备对自身创作能力和表现力的自觉,深知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创作潜力,不断地探索和突破,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具有独特性和时代性。
艺术家们也要具备对时代风貌的敏锐把握和深刻理解,将当代社会的思想和精神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使得作品更具有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洛神赋图赏析800字
![洛神赋图赏析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e0aea1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6.png)
洛神赋图赏析800字《洛神赋图》将曹植《洛神赋》的主题思想表达的完整而和谐。
顾恺之巧妙的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辞赋中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悲哀。
画面奇幻而绚丽,情节真切而感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飘逸浪漫、诗意浓郁的气氛。
《洛神赋图》中顾恺之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力,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形象表现为画面上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洛神赋》中充满诗意幻想的浪漫意境。
随着画卷展开,观者在画家的思路的引导下,思想情绪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物的心情或惊喜或悲痛。
画家根据辞赋中内容展开艺术联想,塑造出画卷中嬉戏的众神仙,鹿角马面、蛇颈羊身的海龙、豹头模样的飞鱼、六龙驾驶的云车等这些综合而成的形象,这些奇禽异兽形象穿插在山川、树木、流水等自然景物之间,与众神仙、洛神和岸上的人物形成了动静对比而又拉开了空间距离,营造出奇异飘渺的幻觉境界和优美抒情的浪漫情怀。
《洛神赋图》中浪漫而凄婉的气氛,顾恺之还通过人物精神的表现营造出来。
画面中凄婉浪漫的气氛通过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和内心深处的心灵变化表现出来,尤其是眼神的描绘。
曹植与洛神饱含感情的对望是二者心灵深处的交流和情感表达。
画面中的洛神形象不论是出现在水面上、还是飞在半空中、还是漫步丛林、还是乘云车离去、大部分形象都是朝向画面左方前行,回头与岸上的曹植对视,眼神或饱含深情、或无奈感伤、或欲言又止、或依依不舍。
在洛神离去之后,曹植目光仍望向空茫的前方追寻洛神的倩影,即使坐在归途的车上离去仍然回头张望。
人物无言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两者一往情深的真切爱情和相恋而不能相守的无奈悲痛,加剧了浪漫悲凄的气氛。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
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
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故宫博物院的两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过景物有一繁一简之分。
论《洛神赋图》艺术鉴赏
![论《洛神赋图》艺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cb6f73abe1e650e53ea992a.png)
论《洛神赋图》艺术鉴赏《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洛神赋》的内容创作而成,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魏晋南北朝以前,绘画发展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但从绘画发展的角度考察,真正的古画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当时涌现了一大批有名气的画家,其中就有顾恺之。
顾恺之又被世人称为“中国水墨画鼻祖”是六朝四大家之一。
今天我主要从《洛神赋图》的线条、设色、构图、传神四个方面去赏析。
线条:线条最能体现作者是否认真对待这幅画,每个画家的线条运用各有千秋,各成一派,但在当时只有顾恺之擅长使用细长繁密的线条来塑造人物形象,他笔下的线已不再是一种装饰性的线条,而成为一种彰显自身魅力的绘画风格。
尤其是他发展了古代的一种特殊绘画技巧,线条看似十分笨拙,实则十分洒脱,如行云流水、刚柔并济。
《洛神赋图》中的人物造型线条有力,柔中带刚,酝酿出一种悲凉气氛。
因为本身是一个凄惨的故事,顾恺之虚实结合的线条从细处着手,或长或短的线条透露出画卷的整体气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格,人物动作面容等等通过线条得以展现,线条在画面中也具有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清代乾隆称赞《洛神赋图》为:“妙入毫巅”。
《洛神赋图》中的山川水石在这幅画中主要以衬托背景为主。
并没有特意描绘出山川水石对整幅画的影响。
画面中树木、枝叶、山石的布置与魏晋时期的壁画非常相似,山峦、柳树多以空勾为主,人物造型大于山川水石,这种画法给后人带来更多的故事感,主要以体现整体故事为主,山川水石只是衬托而已,不至于使画面太过于单调,让观者有突兀的感觉,所以顾恺之在线条描绘整幅画作还是很注意内容结构性的!设色:《洛神赋图》虽不是顾恺之真迹,而是宋代四件摹本,但世人已经认为这是最接近顾恺之真迹的画作。
现如今《洛神赋图》历经时间洗涤,但其艳丽的色彩却丝毫未受影响。
顾恺之在《洛神赋图》中为突出画面的空间感、层次感。
在设色上主要使用了勾勒填色的技法,有的地方使用墨色晕染,有的地方运用凹凸染法,这种设色技法主要受青铜器物铸造艺术的影响。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800字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3bc225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4.png)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800字洛神赋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经典作品。
它的美术表现也很精彩,既体现了古人文人的深邃哲思,又表达了民间普通百姓艺术造诣的豪迈情怀。
洛神赋中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就是洛神赋图。
它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典型代表,拥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受到众多国人的喜爱和崇拜。
洛神赋图由中国古代著名画家花萼创作。
他的作品一直被视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艺术精品。
画中主要描绘的是洛神在洛阳芙蓉园中的逍遥生活,以及她和群鸳鸯的情景。
画中的人物色彩柔和,形态细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幅完美的传统文人画作。
洛神赋图中所构筑出的人物形象也值得细细品味,有如下特点:一是表现出洛神的娴静和知性;二是精致细腻的绘画技法,使画面生动自然;三是鸳鸯群聚,气氛平和,给人以平和舒适的感受。
穿插其中,还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营造出了梦幻般的氛围。
洛神赋图的画面也很有趣,上半部分画面中,洛神与群鸳鸯在芙蓉园里休闲聚会逍遥游玩,下半部分画面则是洛神在清晨出行,披轻纱,款款踏歌,既能体现洛神的秀美和清秀,又能表现出洛神的洒脱和出乎意料的神韵。
最后,画家在洛神赋图上细致考究地记录了中国古代宫廷文人的文化生活,令人不禁惊叹非凡的艺术造诣。
洛神赋图不仅充满艺术气息,而且富有时代性和现代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人画非常重要的文化宝藏。
洛神赋图的精彩绘画技法和精美的花卉、山水构图,既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又可以给人以视觉冲击和审美惬意。
洛神赋图更加巩固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地位,它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积淀,な留给了现代人们苍古而深远的意念。
总而言之,洛神赋图不仅是传统文人画的一个精彩绝伦的艺术佳作,更是中国古代绘画文化的一颗不可多得的宝石。
它不仅能够推动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发展,也能给世人带来无尽的美好想象和视觉冲击,值得细细品味。
从顾恺之《洛神赋图》看艺术的自觉
![从顾恺之《洛神赋图》看艺术的自觉](https://img.taocdn.com/s3/m/6f302a4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1.png)
从顾恺之《洛神赋图》看艺术的自觉1. 引言1.1 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背景介绍顾恺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书画家,他以其精湛的书法和绘画技艺而闻名于世。
《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著名的唐代文学作品《洛神赋》中的故事情节。
顾恺之在创作这幅作品时,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还体现了他对艺术的自觉意识和追求。
这幅作品在当时就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大佳作。
顾恺之生于公元347年,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顾延之的孙子。
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顾恺之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精通金石文,善于模仿古代名家的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顾恺之在《洛神赋图》中运用了精湛的技法和细腻的笔墨,将诗中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纸上,展现了他高超的绘画技艺和对艺术的追求。
2. 正文2.1 顾恺之的艺术风格特点顾恺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他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顾恺之的艺术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顾恺之擅长表现人物形态。
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态各异,表情丰富多样。
他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情和情绪,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和生动。
顾恺之的画风清新淡雅,注重细腻写实。
他善于运用细腻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描绘得细致入微,富有诗意和抒情色彩。
顾恺之在画面构图上极具创意。
他善于运用对比和对称的手法,使画面更加协调和谐。
他还注重画面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
顾恺之的艺术风格以清新淡雅、细腻写实、丰富多彩和具有诗意抒情为主要特点。
他的作品无论在人物形态的表现还是在画面构图的安排上都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特色。
这些特点使他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洛神赋图》的创作意图顾恺之在创作《洛神赋图》时,其主要的创作意图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读。
这幅作品是为了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介绍洛神赋图的作文
![介绍洛神赋图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2d235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12.png)
介绍洛神赋图的作文《洛神赋图》篇一:《洛神赋图》嘿,你知道《洛神赋图》吗?这可真是一幅超厉害的画儿呢。
我第一次听说《洛神赋图》的时候,就觉得这名字特神秘,“洛神”,一听就像那种住在天上或者水里的超级美的仙女。
后来我看到这幅画的图片,哇塞,那画面就像一股魔力一样,把我给吸进去了。
这画就像一部长长的电影,从右往左慢慢展开。
一开始就看到曹植那家伙,站在洛水边上,眼神里充满了那种……怎么说呢,就像是看到了超级无敌美的东西的那种惊喜又有点小紧张的感觉。
也许他当时心里就在想:“哎呀妈呀,这是啥呀,这么好看!”画里的洛神那真叫一个美,她的衣服就像被风吹动的云彩一样,飘飘忽忽的。
我想啊,要是现实中有这么个美女在我面前,我估计也会像曹植一样,眼睛都看直了。
你看这画的细节,那些山水啊,感觉就像是真的一样。
那些树啊,就像是一个个小卫士站在那里,守护着洛水和洛神。
而且画家画人物的时候特别厉害,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
曹植身边的那些随从,有的在惊讶,有的在发呆,就好像他们也被洛神的美貌给惊到了。
我就在想,这画家得是有多厉害,才能画出这么多不同的表情啊。
不过我也有个小疑问哈。
这画里的故事虽然很美,但是曹植和洛神最后也没在一起啊,这是不是有点太可惜了呢?你说要是画家把他们画成在一起了,会不会就破坏了那种美感呢?也许这就是艺术吧,总是有点遗憾才让人更加念念不忘。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一样,有时候有些东西没得到,反而一直在心里挠痒痒。
我记得我小时候想要一个超级贵的玩具,我爸妈没给我买,那时候可伤心了。
但是现在想起来,那种没得到的感觉好像让这个玩具变得更加特别了。
《洛神赋图》可能也是这样,曹植和洛神没在一起的遗憾,才让这幅画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反正不管怎么说,《洛神赋图》在我心里就是一幅超级酷的画,它就像一个宝藏,每次看都能发现新的东西。
篇二:《洛神赋图》《洛神赋图》,这可是个不得了的存在啊。
我呢,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深入了解到这幅画的。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论文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1e19c4d5bbfd0a795673e5.png)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洛神赋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多处,大多为宋代摹本,相传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长卷。
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以“美人香草”爱情的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本是自屈原《离骚》之后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曹植《洛神赋》正是政治斗争失败以后情绪的传达。
《洛神赋图》画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此《洛神赋图》宋代摹本,保留着魏晋六朝的画风,最接近原作。
此画是以魏国的杰出诗人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洛神赋》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洛神赋图》的意境。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原赋中对洛神的描写,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等,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写,在画中都有生动入神的体现。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原作描述的是诗人情场受挫,未能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与洛水边美丽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1000字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87a21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9.png)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1000字
洛神赋图是唐代名画家张萱所作,这幅画以七彩缤纷的颜料表现出了春天的旖旎风光,诗意流露。
画中中央竖立着一个仙女,仙女身穿白色紧身长裙,手持双鞭,脸上写满欣喜之情,似乎正在开始一场快乐的旅程。
右边的小仙童盘腰而立,背靠仙女,脸上半开的笑容,虽然青涩而未成熟,但也透着一种天真的无知和清澈的美丽。
左侧的老仙人,依偎着仙女,他的脸上写满了爱意,似乎在祝福仙女旅行的平安。
整个画面显得旖旎和谐,春意盎然,大地金黄,暖风拂面,柳荫萦绕,湖水荡漾,洛神怡然而行,脚下花瓣纷飞,仙籁清脆,令人精神振奋。
画面中的景象、物体、人物等都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给人以非常清新的视觉冲击。
这幅画表现了洛神在春天翩翩起舞的场景,充分表达了春天的热烈活力和美丽的灵气。
张萱用颜色鲜明,技法熟练的画笔,勾勒出一幅精湛的完美画面,将洛神的神韵和春天的美丽浓缩在一幅画中。
洛神赋图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更有隐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以洛神的传说给人们传递出春天的喜悦,让人们
对春天有着更加浓厚的感情。
它的技巧与精湛,使画面生动多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论《洛神赋图》艺术鉴赏
![论《洛神赋图》艺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a62e4a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f.png)
论《洛神赋图》艺术鉴赏论《洛神赋图》艺术鉴赏《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洛神赋》的内容创作而成,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魏晋南北朝以前,绘画发展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但从绘画发展的角度考察,真正的古画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当时涌现了一大批有名气的画家,其中就有顾恺之。
顾恺之又被世人称为“中国水墨画鼻祖”是六朝四大家之一。
今天我主要从《洛神赋图》的线条、设色、构图、传神四个方面去赏析。
线条:线条最能体现作者是否认真对待这幅画,每个画家的线条运用各有千秋,各成一派,但在当时只有顾恺之擅长使用细长繁密的线条来塑造人物形象,他笔下的线已不再是一种装饰性的线条,而成为一种彰显自身魅力的绘画风格。
尤其是他发展了古代的一种特殊绘画技巧,线条看似十分笨拙,实则十分洒脱,如行云流水、刚柔并济。
《洛神赋图》中的人物造型线条有力,柔中带刚,酝酿出一种悲凉气氛。
因为本身是一个凄惨的故事,顾恺之虚实结合的线条从细处着手,或长或短的线条透露出画卷的整体气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格,人物动作面容等等通过线条得以展现,线条在画面中也具有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清代乾隆称赞《洛神赋图》为:“妙入毫巅”。
《洛神赋图》中的山川水石在这幅画中主要以衬托背景为主。
并没有特意描绘出山川水石对整幅画的影响。
画面中树木、枝叶、山石的布置与魏晋时期的壁画非常相似,山峦、柳树多以空勾为主,人物造型大于山川水石,这种画法给后人带来更多的故事感,主要以体现整体故事为主,山川水石只是衬托而已,不至于使画面太过于单调,让观者有突兀的感觉,所以顾恺之在线条描绘整幅画作还是很注意内容结构性的!设色:《洛神赋图》虽不是顾恺之真迹,而是宋代四件摹本,但世人已经认为这是最接近顾恺之真迹的画作。
现如今《洛神赋图》历经时间洗涤,但其艳丽的色彩却丝毫未受影响。
顾恺之在《洛神赋图》中为突出画面的空间感、层次感。
在设色上主要使用了勾勒填色的技法,有的地方使用墨色晕染,有的地方运用凹凸染法,这种设色技法主要受青铜器物铸造艺术的影响。
洛神赋图赏析论文
![洛神赋图赏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11787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a.png)
洛神赋图赏析引言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辞章,作者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曹植。
这篇辞章以奇特的写作手法,描述了一幅美女图,被后世称为《洛神赋图》。
本文将对《洛神赋图》进行深入赏析,探讨其意境、艺术手法以及文化内涵。
洛神赋图概述《洛神赋图》是一幅描绘了洛神赋的人物形象的绢画。
画中展现了洛树下的洛神,她披着宫装,优雅端庄,面容姣美,身姿轻盈。
洛神的形象呈现出自然与神秘相结合的状态,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洛神赋图的意境与艺术手法意境洛神赋图通过优美的笔触、精湛的构图,将洛神的优雅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画面中,洛神凝视着远方,似乎在追寻某种情感或者境界,给人以沉思的意境。
洛神身边的树木亭台也增添了画面的宁静和浪漫氛围,与洛神形成了交融和谐的关系。
艺术手法在《洛神赋图》中,艺术家采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洛神的美丽和神秘。
首先,画面运用了暖色调,使整个画面散发出温暖而祥和的氛围。
其次,画面通过紧凑的构图,将洛神的形象主体居于画面中央,凸显了她的重要性。
此外,画面中用线条勾勒出洛树、亭台等细节,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洛神赋图的文化内涵洛神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洛神赋图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视美古朴的审美观。
画面中的洛神端庄大方,凝望远方,体现了古代文人笃信清新自然的审美理念。
其次,洛神赋图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崇尚内涵和修养的人生追求。
洛神的形象不仅仅代表了美丽,更寓意着文人追求精神境界和内在修养的深意。
结论洛神赋图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通过赏析《洛神赋图》,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艺术形象,还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追求。
洛神赋图不仅仅是一幅描绘了洛神的图画,更是一种对美、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与赞美。
参考文献•曹植.《洛神赋》.•钱穆.《讲苏轼》.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从顾恺之《洛神赋图》看艺术的自觉
![从顾恺之《洛神赋图》看艺术的自觉](https://img.taocdn.com/s3/m/6986ad5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6.png)
从顾恺之《洛神赋图》看艺术的自觉【摘要】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名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他在绘画领域的卓越技艺与独特风格。
本文从《洛神赋图》中的绘画技巧、艺术自觉的表现方式、顾恺之对艺术的追求与态度、艺术的自觉与个人风格的形成以及顾恺之的艺术观念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分析顾恺之的作品,探讨艺术自觉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并探讨顾恺之的艺术自觉与现代艺术的关联,从而揭示顾恺之《洛神赋图》对艺术的启示。
顾恺之通过他的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必须具备的自觉与创造力,为我们探讨艺术的本质和深刻意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顾恺之,《洛神赋图》,艺术自觉,绘画技巧,个人风格,艺术追求,艺术态度,艺术观念,启示,艺术创作,现代艺术,影响。
1. 引言1.1 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背景介绍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画家顾恺之所绘制的一幅作品,描绘了传说中的洛神舞于潇湘江畔的场景。
顾恺之是中国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他擅长用笔墨表现人物形态和情感,被后人誉为“擅长写情字,无人能及”。
《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艺术上的高超造诣和精湛技巧。
顾恺之在绘制《洛神赋图》时,采用了传统的工笔绘画技法,精细入微地描绘了洛神的身姿、神态和环境细节。
他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线条,使作品着色鲜明、层次分明。
顾恺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极具表现力,展现了他对人物形态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洛神赋图》不仅在绘画技巧上展示了顾恺之的艺术造诣,更体现了他对艺术的自觉追求和态度。
这幅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学作品的再现,更是顾恺之个人审美情趣和对人物形象的艺术表达。
通过对《洛神赋图》的审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顾恺之的艺术风格和个人思想情感。
2. 正文2.1 《洛神赋图》中的绘画技巧展示《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在绘画技巧上展现了顾恺之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在这幅作品中,顾恺之运用了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技法,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化创新,展现出了绘画技巧的独特之处。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之洛神赋图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之洛神赋图](https://img.taocdn.com/s3/m/2e36178b28ea81c759f57814.png)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之洛神赋图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艺术鉴赏结课论文课题:洛神赋图赏析姓名:唐啸龙学号: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海洋科学洛神赋图赏析摘要:东晋着名大画家顾恺之的传世名作——洛神赋图是依据三国时期魏国着名诗人曹植一诗《洛神赋》之内容,以中国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其神奇魅力故事。
描绘了曹植与美丽的洛神在湖边奇遇游玩,最终分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顾恺之以长卷的形式,构思精巧,设色古艳,浓墨重彩的画笔显现了这一奇特的爱情。
关键字“顾恺之,洛神赋”。
顾恺之简介顾恺之是江苏无锡人,东晋着名的画家。
他多才学,工诗赋,善书法,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他尤其擅长人物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顾恺之之所作人物画,善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线条,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
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感情: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
顾恺之本人清瘦俊秀,即所谓的“秀骨清像,线条流畅”,因此他的画风犹如“春蚕吐丝”。
顾恺之着有《画论》和《画云台山记》等三本绘画理论着书。
他在绘画实践中创立了“以形写神”等传世理论。
现今传世的顾恺之作品摹本有歌颂曹植与甑氏爱情的《洛神赋图》,和劝诫妇女德行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洛神赋图》则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曹植的《洛神赋》诗篇名着有感而作,是他的一幅卓越的代表作。
作品介绍与赏析“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花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烁若芙蕖出渌波……”这是传诵不已的千古绝唱,这是流芳万世的人神之恋,优美的文辞掩饰不住内心的伤痛,动人的旋律宣扬着悲婉凄切的故事。
顾恺之针对这篇优美文字的千古名画,意境缠绵,画风古朴,可以说是艺术和文学珠联璧合,是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完美结合的早期典范。
2019年洛神赋图美术鉴赏论文
![2019年洛神赋图美术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e6f38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4.png)
2019年洛神赋图美术鉴赏论文《洛神赋图》为东晋顾恺之所画。
画面内容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而成,描绘的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确无奈离去的情。
分享了洛神赋图美术的鉴赏论文给大家欣赏!摘要:《洛神赋图》是最早的以绘画的方式再现一个文学作品的绘画,将一个浪漫主义题材的名篇转化成了绘画史上的杰作,表达出原文中的似幻似真的场景,将洛神无可名状的美丽描绘的令人神往,带给人以无限的美的享受。
《洛神赋》这一千古名篇的作者,是魏晋时期,三曹之一的曹子建所创作的一篇名篇。
《洛神赋》它的原名其实应该是《感甄赋》,这篇赋文所采用的是一种幻觉效果的形式,所叙写的内容是人神相恋,最终是因为人神道殊,只好含情痛别。
或以为假托洛神,寄心文帝,抒发衷情不能相通的政治苦闷。
全篇赋文中,将洛神的美极力描绘出来,洛神的形象隐隐跃于眼前。
其中的格调显得有点凄艳哀伤、词采华茂。
洛神,相传是洛水的一位女神,是伏羲氏的女儿宓妃,在洛水淹死后的化身。
也有人说他是曹植爱上了自己的嫂嫂,不能表达感情,于是寄情于诗。
关键词:洛神赋;洛神绘画他用这篇美文,形容他心目中的美人,“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这样一篇美文,受到世人的喜爱和追捧。
也激起了当时的绘画奇才顾恺之的创作想象。
因而有了这样一幅美轮美奂的《洛神赋图》。
依照文中描述的场面,转化为视觉的美景。
这幅画卷所描绘的是,曹植从洛阳到他的封地,这段路途中经过洛水的时候看见到洛神女的情景。
虽然说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梦幻境地,但是,画卷所忠于的是赋文的结构顺序,选择比较重要的内容来进行描绘,并且用具体生动的形象,依照赋文来给观者讲述,洛神赋中所要讲述的故事的全部过程,成为了一幅千古流传的佳作。
从顾恺之《洛神赋图》看艺术的自觉
![从顾恺之《洛神赋图》看艺术的自觉](https://img.taocdn.com/s3/m/67d892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9.png)
从顾恺之《洛神赋图》看艺术的自觉1. 引言1.1 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艺术价值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幅经典之作,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该作品描绘了唐代诗人张祜的《洛神赋》中的情节,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描绘。
顾恺之在作品中运用了传统的绘画手法,但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使整幅画面显得充满生气和活力。
这幅作品中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表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探索。
顾恺之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洛神和其他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者面前,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
这种艺术表现力和情感表达力展现了顾恺之在艺术创作中的自觉,他不仅仅是在复制已有的形式,更是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深刻的主题表达,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学和绘画的承袭和创新。
这幅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1.2 引言中的艺术自觉表现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幅重要作品,展现了他在绘画创作中的艺术自觉。
在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顾恺之对传统文学题材的巧妙处理和绘画技巧的精湛运用,展现出他对艺术的理解和掌握。
他在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场景的构图都显示出他的深厚绘画功力和独特风格。
顾恺之在《洛神赋图》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表现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呈现出一种令人动容的艺术魅力。
顾恺之在作品中还展现了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理解,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的自觉性。
通过对绘画题材的精心选择和细致描绘,顾恺之向观者展示了他对文学经典的深刻解读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这种艺术自觉表现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呈现。
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可以看出他在艺术创作中的自觉性和独特见解,这种艺术自觉不仅体现在作品的绘画技巧上,更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上。
顾恺之的艺术自觉使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之洛
神赋图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
课题:洛神赋图赏析
姓名:唐啸龙
学号:
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海洋科学
洛神赋图赏析
摘要:东晋着名大画家顾恺之的传世名作——洛神赋图是依据三国时期
魏国着名
诗人曹植一诗《洛神赋》之内容,以中国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其神奇魅力故事。
描绘了曹植与美丽的洛神在湖边奇遇游玩,最终分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顾恺之以长卷的形式,构思精巧,设色古艳,浓墨重彩的画笔显现了这一奇特的爱情。
关键字“顾恺之,洛神赋”。
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是江苏无锡人,东晋着名的画家。
他多才学,工诗赋,善书法,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他尤其擅长人物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顾恺之之所作人物画,善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线条,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
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感情: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
顾恺之本人清瘦俊秀,即所谓的“秀骨清像,线条流畅”,因此他的画风犹如“春蚕吐丝”。
顾恺之着有《画论》和《画云台山记》等三本绘画理论着书。
他在绘画实践中创立了“以形写神”等传世理论。
现今传世的顾恺之作品摹本有歌颂曹植与甑氏爱情的《洛神赋图》,和劝诫妇女德行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洛神赋图》则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曹植的《洛神赋》诗篇名着有感而作,是他的一幅卓越的代表作。
作品介绍与赏析
“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花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烁若芙蕖出渌波……”这是传诵不已的千古绝唱,这是流芳万世的人神之恋,优美的文辞掩饰不住内心的伤痛,动人的旋律宣扬着悲婉凄切的故事。
顾恺之针对这篇优美文字的千古名画,意境缠绵,画风古朴,可以说是艺术和文学珠联璧合,是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完美结合的早期典范。
那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洛神赋图》的基本信息。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洛神赋》的内容创作而成,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现存的《洛神赋图》画卷虽为宋代摹本,但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顾恺之的若干艺术特点和魏晋六朝时期的画
风,被称为最接近原作的画卷。
《洛神赋》是以曹植与嫂子洛神甄氏之间缠绵而凄凉的爱情为原型而创作出的神人之恋的缠绵凄婉的爱情故事。
赋文通篇言辞美丽,人物描写细腻传神,动人心魄,令读者感动。
顾恺之有感于此,于是便依赋文而作出传世名作《洛神赋图》。
画作一出,便成为千百年来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为世人传颂的名画。
《洛神赋图》,为绢本设色,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长卷,长572.8厘米,宽27.1厘米。
画面通过曹植和宓妃(洛神)形象的反复出现,描绘两人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这幅人物画的线描如"春蚕吐丝",后人称这种技法为"高古游丝描"被列为人物画技法十八描之一,对后世的中国画线造型产生很大影响。
画卷从曹子建初见洛神宓妃起,以一系列极其鲜明的形象,画出了一副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曹植在原诗赋中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形容洛神在水上飘忽往来的情景。
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出关切、迟疑的神情。
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
在“日既西倾,车怠马烦。
尔乃税驾蘅皋,容与乎阳林,流恺乎洛川”之际,忽然遥遥望见一个丽人,疏忽出于岩石之畔。
画家以生动的笔资,将这位使曹植寝食不安.朝思想望的恋人,画的丰神绝世,含情脉脉,回眸顾盼,飘飘若仙,表现出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画家着力刻划了3匹疲惫的马,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体态动静不一。
一卸套之马暂获自由,猛然就地滚尘,惊的驭手慌忙侧身躲让,一马引颈回,一马俯首吃草。
其后画到“冯夷鸣鼓”.“女娲清歌”以及诸神游戏的几段,也都十分细致生动。
与洛神的满腹心事不相同,与曹植的惊疑不定更形成鲜明对照。
用’铁线描”的手法画出曹植与美丽的妃子在洛河游玩的快
乐景象。
仙乐飘飘,歌舞升平,悠然自在,一幅浪漫的的爱情跃然而上。
不知不觉,已到了夕阳西下时。
再后画洛神架六龙乘云车,“文鱼警乘”,“玉鸾偕逝”,“水禽翔卫”,旌旗飞扬,形成画卷的最高潮,这场诗人的梦幻,经过画家的妙笔,把人们引进了神话世界。
最后画曹植回到岸上,坐于洛水之畔,目痴口呆,茫然若失,这时天已破晓,渐渐离去的洛神回过头来,凝神幽思地望着曹植,表情是那么地万般无奈,似带有深重的哀怨和叹息;而曹植则静静地坐在那里,他的侍从也都默默地站着,连同周围的草木也一动不动,似乎曹植是无动于衷,然而透过他那平视的眼神,分明表现出一种“相见争如不见,多情还似无情”的落寞心态,周围的寂静烘托出他的孤独和无奈。
画中借以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先描写洛神的面貌,姿态和装束,而后写诗人的爱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动,把洛神多情的性格刻画的十分突出。
最后写到由于“人神子道殊”,洛神含恨赠珰而去,给人留下失意追恋的心情,有容厚的悲剧色彩,艺术魅力很强。
顾恺之洛神赋一图之艺术成就,堪称绝世之佳作。
它在一方面充分展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它无论在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以及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体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特点,堪称画中一宝!
参考文献:
《顾恺之》《洛神赋图》百度百科
《中国古代艺术精品鉴赏丛书》作者:陈龙海出版社:岳麓书社CNKI文库
希望得分:91
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