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土壤温度取值及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分析
混凝土地下室内环境标准
混凝土地下室内环境标准地下室作为建筑的一部分,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需求,需要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地下室内环境的标准,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噪声和照明等方面。
一、空气质量标准混凝土地下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以下标准:1.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应超过1000ppm;2.空气中甲醛浓度不应超过0.1mg/m³;3.空气中苯浓度不应超过0.01mg/m³;4.空气中氨浓度不应超过0.02mg/m³;5.空气中TVOC不应超过0.5mg/m³;6.空气中PM2.5浓度不应超过75μg/m³;7.空气中PM10浓度不应超过150μg/m³。
二、温度标准混凝土地下室内温度应符合以下标准:1.夏季室内温度不应高于26℃;2.冬季室内温度不应低于18℃;3.春秋季节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6℃之间。
三、湿度标准混凝土地下室内湿度应符合以下标准:1.夏季室内相对湿度不应高于60%;2.冬季室内相对湿度不应低于30%;3.春秋季节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30%-60%之间。
四、噪声标准混凝土地下室内噪声应符合以下标准:1.室内噪声不应超过50dB;2.室外噪声不应超过55dB。
五、照明标准混凝土地下室内照明应符合以下标准:1.室内照度不应低于50lx;2.室外照度不应低于20lx。
六、其他标准除上述标准外,混凝土地下室内应符合以下要求:1.室内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2.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和防水措施;3.应有合适的消防设施和安全疏散通道;4.应有适当的垃圾处理设施。
总之,混凝土地下室内环境标准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建议在建设地下室时,严格按照上述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以达到最佳的室内环境质量。
靠山窑冬季室内热环境实测研究
靠山窑冬季室内热环境实测研究导言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热岛效应加剧,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改善室内外热环境。
其中很多被动式建筑技术的研究将目光放到传统乡土建筑上。
传统乡土建筑通常是千百年适应地域气候的技术结晶,应用地域材料达到对地域气候和地形的适应性。
在乡土建筑中,覆土建筑技术已十分成熟。
通过充分利用地下热能和土壤的蓄热能力,作为天然节能建筑的黄土窑洞住宅可实现冬暖夏凉。
这种建筑对环境适应性极强,可实现舒适的室内热环境,减少建筑能耗,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是我国绿色建筑的典型案例。
为达到建筑低碳节能的目的,有必要研究窑洞冬暖夏凉的机理。
国内已有的关于窑洞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4类。
(1)关于窑洞建筑文化的研究,主要研究包括窑洞建筑产生的原因、窑洞及其建筑技术的发展历程、窑洞与农耕文化发展等方面。
(2)关于窑洞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从编制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措施等方面为窑洞建筑的保护提出意见,研究窑洞建筑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
(3)关于窑洞建筑结构技术的研究,对窑洞的结构特点、材料性能等进行研究,分析窑洞建筑传统营造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关于窑洞内部物理环境的研究,从生态建筑的角度研究窑洞建筑,分析其内部的热环境、光环境、风环境等物理特征,探索改善其居住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学者们虽从文化、结构、物理环境等方面对窑洞进行了研究,但仍需进一步深入地定量研究窑洞的热环境及其传热机理。
本文通过实地测试定量研究窑洞冬季室内热环境,为学习窑洞的设计思路,提升现有绿色被动式建筑技术,降低建筑能耗提供数据支撑。
研究方法1.调查地点测量地点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贾里村(图1),该村处于北纬34°04',东经109°06',属我国建筑热工分区中的寒冷地区,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天气炎热。
根据建筑形态及构造特征,我国窑洞主要可分为独立式窑洞、下沉式窑洞和靠山式窑洞3种。
土暖气原理
土暖气原理土暖气,又称地热,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供暖的方式。
它是一种环保、节能的供暖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那么,土暖气的原理是什么呢?土暖气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地下深处的恒定温度来进行供暖。
地下深处的温度通常比地表温度要高,这是由于地热作用和地球内部的热量导致的。
地下深处的温度大约在5-20摄氏度之间,具体温度会根据地理位置和深度而有所不同。
土暖气系统主要由地热换热器、地热管道和室内换热器等组成。
地热换热器埋入地下,通过地热管道与室内换热器相连接。
当室内换热器需要供暖时,地热换热器会将地下的热能传递到室内,从而实现供暖的效果。
土暖气的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利用地下的恒定温度进行热交换。
地下深处的温度不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因此在冬季可以为室内提供温暖的热量,而在夏季则可以为室内提供凉爽的空气。
与传统的供暖方式相比,土暖气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清洁、环保的供暖方式,不会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
其次,土暖气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率,可以节约能源成本。
此外,土暖气还可以提供稳定的室内温度,不会受外界气温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土暖气系统需要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建筑结构进行设计和施工。
在选择地热换热器的位置和深度时,需要考虑当地的地质情况和地下水情况,以确保地热能够有效地传递到室内。
此外,地热管道的敷设和室内换热器的安装也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以确保土暖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土暖气的原理是利用地下恒定温度进行供暖,它是一种清洁、环保、节能的供暖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信随着人们对环保节能的重视,土暖气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生土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研究
生土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研究生土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研究简介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开始受到重视。
生土建筑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特点的土建筑形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然而,由于生土建筑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室内热湿环境方面,如何提高其舒适性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生土建筑的基本特点生土建筑是使用土壤和植物等活体材料搭建的建筑形式,其具有以下特点:(1) 良好的保温性能。
由于土壤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对热量有较好的阻隔效果,因此生土建筑在保温方面较为突出。
(2) 良好的调湿性能。
土壤和植物能够吸收和释放水分,从而调节室内湿度,使人们更舒适。
(3) 独特的设计风格。
生土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环境,常常追求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效果,给人以舒适和和谐的感觉。
2.生土建筑室内热湿环境问题分析尽管生土建筑在保温和调湿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现实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夏季过热问题。
生土建筑在夏季由于土壤传热引起室内温度过高,造成不适。
(2) 冬季保温问题。
生土建筑在冬季夜晚由于土壤的低导热性和无法快速加热,导致室内温度下降。
(3) 湿度调节问题。
生土建筑的湿度调节主要依靠土壤和植物的吸湿和释湿能力,但其效果可能不稳定。
(4) 耐久性问题。
由于生土建筑材料的特殊性,其耐久性较差,需要进行维修和保养。
3.生土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改善方法为了提高生土建筑的室内热湿环境舒适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加强保温措施。
通过增加土壤层的厚度、改进墙体细节等方法提高保温能力,减少夏季过热和冬季保温问题。
(2) 提高通风效果。
通过设计合理的窗户和通风口,增加自然通风,有效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3) 改进湿调措施。
可以在土壤中添加湿度调节材料,如竹炭、红砖块等,增强湿度调节能力。
(4) 强化维修和保养工作。
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损坏的部位,提高生土建筑的耐久性。
4.生土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实践案例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实践研究。
地下建筑的热工环境与节能策略
地下建筑的热工环境与节能策略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地下建筑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地下建筑不仅要满足安全性需求,还要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
地下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有着一些特殊之处,施工难度更高,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地下建筑的主要能耗分为3部分:采光能耗、空调能耗、动力能耗。
该文主要针对地下建筑的能耗问题与节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下建筑热工环境节能策略中图分类号:TU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2(b)-0083-02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类在地下建筑中的活动日益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地下建筑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但是地下建筑又不同于地面建筑,为了让其和地面建筑有一样的舒适度标准,不但要改善地下环境,使其正常运行,也要控制成本,并进行节能设计。
1 地下建筑热工环境分析地面建筑受地面环境的影响,而地下建筑则受到土壤或岩石的影响,这些物质对维护其结构和热工性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室外和室内的双重热湿作用对地下建筑的影响。
地下建筑室外热湿环境:地下建筑受到无限厚岩石或土壤的包围,就像地面建筑被室外空气和气候包围一样,这些物质对围护其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土壤或岩石的温度作用:与地面建筑不同,地下建筑主要靠土壤进行传热。
热量对土壤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还随昼夜及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具有局限性。
但土壤蓄热量大、隔热性好,因此热稳定性好,这对一些特殊建筑是非常重要的;土壤或岩石的湿度作用:地下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潮湿,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缺少阳光,通风不畅等,还会受到地下水位和土壤岩石的影响。
2 地下建筑室内湿热环境进入室内的阳光、空气温湿度、生产和生活所散发的热量和水分是影响地下建筑结构的气候因素。
(1)进入室内的阳光。
地下建筑处在地面以下,无法像地面建筑那样通过侧窗来获取阳光,以致采光不足,容易使地下建筑阴暗潮湿。
触地建筑地面对室内热环境影响实测研究
触地建筑地面对室内热环境影响实测研究一、引言当今社会,建筑物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建筑设计中,对室内热环境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而地面作为建筑的基础和室内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面温度和热传递特性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
因此,对地面热环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地面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1. 地面的温度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据研究表明,地面表面温度的高低对室内热舒适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夏季,地面表面温度较高时容易导致室内热不舒适,甚至影响人体健康。
在冬季,地面表面温度过低会导致室内温度下降,增加室内供暖的负荷。
2. 地面热传递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地面的热传递特性对建筑的能耗有着重要影响。
建筑的地面热传递特性决定了建筑的热传递路径和热传递关系,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形成。
因此,对地面的热传递特性进行研究对于建筑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实测研究方法为深入理解地面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测研究方法,对一栋建筑内不同地面材料的温度和热传递特性进行测试并分析。
1. 实测参数本研究选择了地板材料常用的瓷砖和木地板,以及新型地板材料UV发泡地板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采用舒适度PMV指数和热传递系数U值作为测试参数,通过测试数据对地面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2. 实测结果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地面材料的表面温度和热传递特性存在着较大差异。
瓷砖因其较高的热导率和散热能力,其表面温度较低,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
UV发泡地板由于其较低的热导率和较好的保温性能,其表面温度较高,有助于保持室内温度。
而木地板因其较低的热导率和散热能力,其表面温度较高,有助于保持室内温度。
四、结论地面是建筑内热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表面温度和热传递特性对室内热舒适性和建筑节能减排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实测研究不同地面材料的温度和热传递特性,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实用的参考和建议,有助于提升建筑内部热环境的质量和节能减排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地面热环境的实测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应引起更多的重视和应用。
气象因素对建筑物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评估
气象因素对建筑物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评估建筑物的室内热湿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而气象因素直接影响着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因此对建筑物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评估非常关键。
首先,气温是影响室内热湿环境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在夏季,高温会导致建筑物内部的温度升高,增加室内热量的积聚,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舒适度。
而在冬季,低温则会导致室内温度过低,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建筑物的气温调控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可以减少外界气温变化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其次,湿度也是影响室内热湿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湿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
在湿度过高的环境中,人们容易感到闷热和不适,同时还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对健康造成威胁。
而湿度过低则会导致室内干燥,引发皮肤干燥、喉咙不适等问题。
因此,保持室内湿度的适宜水平是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空气湿化或者干燥设备,可以调节室内湿度,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另外,气象条件还会对建筑物室内的通风情况产生影响。
风的方向和强度会影响到建筑物外部空气流动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室内空气的流通。
好的通风可以使室内空气清新,并排去室内异味和有害气体。
然而,在高风速和风向不利的情况下,通风可能会导致室内温度和湿度剧烈变化,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建筑物的通风系统,以达到优化室内舒适度的目的。
此外,气象条件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太阳辐射和阴影情况,进而影响到室内的采光效果。
充足的自然采光可以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规划中,需要根据气象因素合理设计建筑物的朝向和窗户位置,以获得最佳的采光效果。
综上所述,气象因素对建筑物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建筑物的结构、通风系统以及采光方案,可以更好地适应气象条件,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评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土暖气的原理
土暖气的原理土暖气是一种利用地热能源进行供暖的系统,它利用地下土壤中的热能来达到供暖的目的。
土暖气系统是一种环保、节能的供暖方式,它不仅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还可以降低供暖成本,对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
土暖气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地下土壤的恒定温度来进行供暖。
地下土壤的温度一般在5-15摄氏度之间,这个温度是相对恒定的,不会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
土暖气系统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管道来进行热交换,将地下的热能传递到室内,从而达到供暖的目的。
土暖气系统中的管道一般是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比如聚乙烯管、聚丙烯管等。
这些管道埋设在地下,通过管道与地下土壤进行热交换。
在冬季,地下土壤的温度高于室内温度,土暖气系统通过管道将地下的热能传递到室内,从而提高室内温度;而在夏季,地下土壤的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土暖气系统则可以将室内的热量传递到地下,起到降温的作用。
土暖气系统的运行原理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有效。
它利用了地下土壤的恒定温度来进行热交换,不仅可以实现供暖,还可以实现降温的效果,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的供暖方式相比,土暖气系统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消耗,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利于保护环境。
除了供暖效果好以外,土暖气系统还具有比较长的使用寿命。
由于土暖气系统的管道埋设在地下,受到地下土壤的保护,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
而且土暖气系统的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只需要定期检查管道的运行状态,保证管道的畅通和密封性即可。
总的来说,土暖气系统是一种环保、节能、稳定的供暖方式,它利用地下土壤的恒定温度进行热交换,不仅可以实现供暖,还可以实现降温的效果。
它的运行原理简单而有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供暖方式。
日光温室内地气温度间及土壤深度与地温间关系的探讨
日光温室内地气温度间及土壤深度与地温间关系的探讨
日光温室是一种特殊的温室结构,与一般的温室有着较大的不同,它专门设计
了具有通风,空气换气及储藏空间等功能,这就是它与一般温室的最大区别所在,
它不仅可以吸收、积聚及储存日光,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日光室内及地下地温的温度差,为植物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
日光温室的空气温度受室内及地下地温的影响非常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当
复杂的,根据实验,当室温低于地表温度时,室温会先升高,而当室温超过地表温度时,室温会迅速降低;而且当地温高于室温时,室温升高速率越来越慢。
实际上,室内外温度差越大,降温时间越长,不仅会延长温室空调设备的使用周期,也会延缓蒸发冷却气体带来的温度衰减。
在日光温室内,地温的深度对空气温度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其中以浅层土
壤的地温变化最大,而0.5m及以内土壤的平均温度涨落两度以内;在厚层土壤
0.2m以上,0.7m以下,温度涨落幅度较大,但总体来讲室内空气温度仍受室外地
温的影响很大。
因此,在建筑和设计日光温室时,应该仔细考虑其对地温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以减弱室温升高所带来的影响,让室内环境更加宜人、更易于管理。
严寒地区农村土坯房室内热环境研究
严寒地区农村土坯房室内热环境研究严寒地区农村土坯房室内热环境研究Abstract本文就严寒地区农村土坯房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土坯房的结构特点和建筑材料进行分析,以及对室内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了测量,得出了土坯房室内温度偏低、湿度高的结论。
同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建议,包括对土坯墙体的加固和保温、加装高效暖气设备等。
关键词:严寒地区;土坯房;室内热环境;改善建议Introduction严寒地区的农村地区多数使用土坯房作为住房形式。
与现代化的建筑相比,土坯房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之一就是室内热环境不佳。
研究室内热环境对于改善土坯房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严寒地区农村土坯房的室内热环境进行研究,旨在探究该住宅形式的热环境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Materials and Methods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对严寒地区某农村地区土坯房的调查。
调查所用的仪器包括温湿度计、探针等,数据采集时间为2019 年1 月至3 月。
在调查过程中,对于土坯房的结构特点和建筑材料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室内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了测量。
Results土坯房的特点和建筑材料分析土坯房是一种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土坯墙体;2、木质结构;3、屋面使用小苇或稻草覆盖,再涂上一层泥土。
土坯房建造成本低廉,但是在遇到极端天气时,其内部的热环境很难维持。
这主要是由于土坯墙体的热导率较高,不具备保温效果。
室内温度、湿度等指标测量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土坯房室内的温度、湿度等指标。
结果表明,土坯房的室内温度明显偏低,多数低于10℃,室内湿度相对较高,多数达到70%以上。
同时,由于土坯墙体的热导率较高,夜间室内温度进一步下降,导致居住不舒适。
Discussion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严寒地区农村土坯房的室内热环境状况不佳,主要是由于土坯墙体的热导率较高,不具备保温效果。
建筑设计中的气候条件与环境要素分析
建筑设计中的气候条件与环境要素分析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气候条件与环境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不同,建筑设计师需要对特定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环境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设计出更加适合当地的建筑。
一、气候条件分析气候条件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需要考虑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风力。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建筑形态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温度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设计师需要研究当地的气候数据,了解温度的季节变化,以便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
在北方寒冷地区,建筑必须使用具有保温性能的材料,并且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采暖和通风的问题。
在南方湿热地区,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需要具备抗湿性和防潮性。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建筑形态和通风方式来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
湿度也是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必须能够抵御潮湿环境的侵蚀,并且设计需要考虑到通风和排湿的问题,以便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降雨量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建筑必须具备良好的排水设施和高效的防水处理,以便保证建筑的结构和室内环境不会受到潮湿和滋生霉菌的影响。
风力是建筑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之一。
在部分地区,气候的变化会伴随着强风和台风的袭击。
因此,建筑材料和结构必须具备抗风性能,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风向和风速的问题,以便降低建筑受到风灾的风险。
二、环境要素分析环境要素也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考虑环境要素可以提高建筑的环保性,降低建筑的能耗,使建筑更加适合自然环境。
土地利用是环境要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利用土地可以降低建筑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并且可以提高建筑的环保性。
自然资源是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另一个环境要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便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减少建筑的能耗。
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关系
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关系
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方面,土壤温度受到空气温度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升高,土壤温度也会逐渐升高;另一方面,土壤的物理性质、含水量、覆盖情况等因素也会影响着土壤温度的变化,这些因素又会受到空气温度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因此,要全面了解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研究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关系对于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及土壤温度变化特性分析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及土壤温度变化特性分析张占辉;王恩宇;耿磊;陈宇朴;齐承英【摘要】以天津某办公楼地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土壤温度、地源侧取热量、负荷侧供热量、机组耗电量、水泵耗电量等实测的数据,初步分析了热泵设定温度(ST),水泵频率(PF)等因素对于土壤温度、机组性能系数(COP)及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满足室内热负荷的前提下,当热泵设定温度从42℃降低至40℃范围内,每降低l℃,可以减小地下取热量7.80%,系统性能系数提升3.66%;当水泵频率从40 Hz降低至30 Hz范围内,每降低5Hz,可以减小地下取热量7.72%,系统性能系数提升2.64%.对于热负荷占优的公共建筑,可以通过调节地源热泵机组的设定温度或循环水泵频率,来促使土壤温度向着有利于机组高效运行的方向改变,并保证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期刊名称】《河北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5)004【总页数】7页(P68-74)【关键词】地源热泵;土壤温度;热泵设定温度;水泵频率;性能系数【作者】张占辉;王恩宇;耿磊;陈宇朴;齐承英【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津300401;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津300401;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津300401;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津300401;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津3004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51;TK52地源热泵作为一项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型的空调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下土壤作为取热和排热的场所,其温度场直接影响机组的能耗和系统性能指标,因此地源热泵在实际运行中,地下土壤温度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1-4].地源热泵系统一旦建成,其地埋管形式、地下热湿迁移、土壤的导热系数等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就不能改变.对土壤温度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全年累积冷热负荷[5-6],土壤温度场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地下排热量和取热量的相对平衡[7].为了缓解土壤的热失衡问题,对冷负荷占优的建筑常采用热回收、辅助冷却塔等技术将多余的冷凝热合理利用或者直接排入大气[8-9];而对于热负荷占优的建筑采用太阳能作为辅助热源,既可以弥补地源热泵地下取排热不平衡问题,又可以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10-11].在地源热泵系统实际运行管理中,采用可控间歇运行方式,有利于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快速恢复,有效提高浅层地热能利用率[12-15].但是如何控制系统的间歇运行及运行参数设定与调节问题,鲜有文献给出实验研究结果.本文将对热负荷占优的公共建筑,在地源热泵实际运行中通过调节设定温度和水泵频率来合理的减少地下取热量,实时控制土壤温度的变化,以期获得比较高的系统性能.为保证地源热泵系统高效及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指导.本项目为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节能楼,建筑面积为4 953.4m2,建筑高度22m,地上4层,朝向为南北向且偏东21°.该空调系统为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在设计时将第4层的热负荷由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SAGSHPS)来承担,1~3层热负荷由地源热泵机组(GSHPS)来承担;而夏季冷负荷全部由地源热泵机组来承担[10].地源热泵系统由一台螺杆式地源热泵机组、地源侧和负荷侧循环水泵、地埋管换热器以及定压装置和水处理装置组成[16].为更加全面地掌握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性能,在地源热泵地源侧和负荷侧各装一块CRL-G型超声热量表.热量表数据通过无线远程传输到空调系统数据采集中心服务器上,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为10 m in,数据采集包括:累计热量、累计流量、供/回水温度和瞬时流量.地源侧和末端侧循环水泵均为变频泵,可实现25~50Hz变频.机组耗电量和水泵耗电量由多功能电力仪表测得,电量表数据通过Siemens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并自动保存到数据采集室的PC机上.地埋管换热器由66口120 m深的换热孔组成.根据地质勘查结果,本项目的地埋管热交换器周围的岩土以粉质粘土、粉土和部分细砂为主.热响应测试结果得出,其导热系数为1.46W/m℃,120m范围内土壤的初始平均温度为14.1℃[10].为监测地源热泵系统土壤温度的变化,在地埋管换热器管壁上绑定热电阻传感器,其位置如图1中黑色圆点所示.热电阻传感器型号为Pt1000,测温精度为0.1℃.由于在土壤中热量的传递是持续而缓慢的,为了获得土壤温度的真实变化规律,减少换热过程对温度的影响,此外还布置了2个测温孔,如图1中M 1#、M 2#所示[7].由于钻孔的困难,测温孔相邻管群间距拉大到6m.为了研究热泵设定温度(ST)对土壤温度以及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试验测试时尽量选取了室外环境相近、水泵频率、供热前土壤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具体参数设置如表1,其中室外温度指运行时间段内的平均温度,辐照量是指全天的总辐照量.2.1 性能变化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热泵设定温度的升高,室内供热量、地下取热量均随之增多.这是由于在末端侧水泵频率不变的情况下,热泵设定温度升高,冷凝器出口水温升高,导致末端风机盘管的进水温度升高,风机盘管的换热水管与室内换热空气的温差t增大.由于室内的供热量Q与温差t成正比,即式中:为对流换热系数,W/m2℃;F为末端风机盘管换热面积,m2.所以,室内供热量随着热泵设定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另一方面,对于地源热泵而言,负荷侧热量(供热量)的增大,主要依赖于地源侧热量(取热量)的增大,因此,地下取热量也会随之热泵设定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热泵设定温度为40℃、41℃和42℃时,对应的取热量分别为1 300 kW h、1 430 kW h和1 510 kW h.热泵设定温度每降低1℃,可以减小向地下取热7.80%.由图2也可以看出,随着热泵设定温度的升高,系统总的能耗增大.在地源泵、末端泵频率(30Hz)均不变的情况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机组的耗电量,机组的耗电量随着热泵设定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热泵设定温度升高,冷媒的冷凝温度升高,由逆卡诺循环可知,压缩机的耗电量增大.机组耗电占系统总耗电的百分比会随着热泵设定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当不考虑末端风机盘管的耗电时,系统总耗电等于地源泵耗电、末端泵耗电和机组耗电3项之和.试验测试结果分析得出,在3种设定温度下机组耗电占系统总耗电的百分比分别为 91.95%、92.74%、93.12%.可见,机组耗电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机组耗电对系统耗电的影响至关重要.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热泵设定温度为40℃、41℃和42℃时,系统总耗电分别为471.5 kW h、547.7 kW h和603.5 kW h.热泵设定温度从42℃变为40℃的过程中,每降低1℃,可以降低13.17%的耗电量.由图3可知,在相同的热泵设定温度下,由于持续向地下取热,换热区域土壤温度逐渐下降,导致机组(或系统)COP降低;总的看来,随着热泵设定温度的升高,机组(或系统)COP减小,对应设定温度为40℃、41℃和42℃,机组COP 分别为3.85、3.68和3.55;系统COP分别为3.54、3.41 和3.30.由此可见,随着设定温度的提高,机组耗电量的增加幅度要比供热量增加的幅度要大.试验工况下,热泵设定温度每降低1℃,机组性能系数提升4.48%,系统性能系数提升3.66%.2.2 土壤温度场分析换热孔管壁处的温度传感器所测的温度波动大,在实际运行中换热区域(地埋管换热器管壁周围)的温度变化与GSHPS的运行工况有直接的联系,土壤温度随着流体的换热而迅速降低,换热结束后又迅速升高,主要反映短期的土壤温度变化.由于土壤中热量的传递是持续而缓慢的,测温孔的土壤温度没有大的波动,与孔间距和热导率等因素有关,主要反映了中长期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从图4可以看出,3种设定温度工况下,供热前换热区域土壤温度几乎相同,土壤温度变化趋势相同,但设定温度越高,GSHPS换热区域温度在每1天的变化幅度越大.在热泵设定温度40℃时,取热结束时土壤温度下降1.59℃.在热泵设定温度41℃时,换热区域土壤温度下降1.65℃,比前1天幅度增加0.06℃;在热泵设定温度42℃时,换热区域土壤温度下降1.68℃,比前1天幅度增加0.03℃.该结果与前面所述随设定温度增大土壤取热量增加的结果一致.从房间温度来看,当设定温度为40℃时,空调房间温度能维持在20℃左右,设定温度超过40℃时,房间温度可达到更高.因此在能满足室内热负荷的前提下,在地源热泵实际运行时,管理者合理的降低热泵设定温度,可以减少向地下的取热量,减缓土壤温度的下降幅度,并能提高机组和系统的运行能效.在进行水泵频率(PF)对土壤温度以及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研究时,尽量选取了室外环境相近、机组启停比、热泵设定温度、供热前土壤温度一定的情况,具体参数设置如表2.3.1 性能变化由图5可知,随着水泵频率的升高,向室内供热量、地下取热量均随之增多.水泵流量与频率成正比关系,所以,水泵频率越高,流量越大.在热泵设定温度(40℃)不变的情况下,末端循环流量增大,末端风机盘管与室内空气的传热系数K增大.室内的换热量Q与传热系数K成正比,即式中:F为末端风机盘管换热面积,m2;tm为风机盘管内热水与室内空气换热的平均温差,℃.所以,室内换热量随着末端泵频率的增大而增加.同样地,蒸发器侧向地下取热量也随着地源泵频率的增大而增加.水泵频率分别为40 Hz、35 Hz 和30Hz时,取热量分别为1 450 kW h、1 320 kW h和1 250 kW h.水泵频率每降低5Hz,可以减小向地下取热7.72%.由图5可知,随着水泵频率的升高,系统总的能耗增大.由水泵的相似定律可知,水泵流量与耗电功率成三次方关系,所以随着水泵频率的升高,耗电功率急剧升高.水泵的耗电量占比分别为8.56%、13.12%、19.42%,水泵的耗电量随着水泵的频率升高而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大.系统总的能耗分别为522.7 kW h、559.6 kW h、627.2 kW h.水泵频率每降低5Hz,可以降低9.58%的耗电量.由图6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水泵频率下,由于持续向地下取热,换热区域土壤温度逐渐下降,导致机组(或系统)COP降低;总的看来,随着水泵频率的升高,机组COP增大,而系统COP减小.这是由于在热泵设定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机组的耗电量相对变化不大,末端供热量随着水泵频率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导致机组COP增大;但是水泵的耗电量随着水泵频率的升高而急剧增大,导致系统COP减小.当水泵频率为40Hz、35Hz和30Hz时,机组COP分别为3.64、3.55和3.49,系统 COP分别为3.04、3.13和3.21.水泵频率每降低5 Hz,机组COP降低2.12%,但是系统COP提升2.64%.3.2 土壤温度场分析水泵频率试验的典型土壤温度变化与热泵设定温度试验的结果相类似,其结果如图7所示.3个试验工况下,开始试验时的换热区域土壤温度基本相同,约为13.55℃.这是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不是连续的,当天21:30至转天7:30期间,热泵机组不运行,由于土壤具有的温度恢复能力,当前1天的取热量比地温恢复能力小时,土壤温度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上[17].换热区域土壤温度在1 d内的变化幅度随着水泵频率设定值的增大而增大.GSHPS水泵频率为30Hz时,经过取热后土壤温度下降1.53℃;当GSHPS水泵频率升高到35Hz时,地源侧流量增大,地下取热量增大,经过取热后土壤温度下降1.58℃;比前1天幅度增大0.05℃;当GSHPS水泵频率升高到40Hz时,土壤温度下降更加严重,最终换热区域温度下降1.67℃,比前1天幅度扩大0.09℃.可见水泵频率越大,土壤温度下降幅度越大.从图7同时看出,在水泵频率为30Hz时,室内温度可以达到20℃左右,随着水泵频率设定值的增大,室内温度可达到更高水平.所以在满足室内负荷的情况下,在地源热泵实际运行时,管理者合理的降低水泵频率,可以减少向地下的取热量,减缓土壤温度的下降幅度,并能提高系统运行性能系数.从试验测试结果来看,水泵频率从40 Hz变为30 Hz的工况下,每降低5 Hz,可以减小向地下取热7.72%,降低9.58%的耗电量,系统性能系数提升2.64%.通过进行设定温度和水泵频率试验测试,获得了热泵设定温度及水泵频率对土壤温度场及机组(或系统)COP的影响关系,得出结论如下:1)在满足室内热负荷的前提下,合理降低热泵的设定温度,有助于土壤温度的下降幅度减缓,系统性能系数升高.对本文所研究的系统来说,当热泵设定温度从42℃降低至40℃范围内,每降低1℃可以减小从地下取热7.80%,降低13.17%的耗电量,机组性能系数提升4.48%,系统性能系数提升3.66%.2)随着水泵频率的升高,土壤温度下降幅度增大.在满足室内热负荷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降低水泵频率,减缓土壤温度的下降幅度;水泵频率降低会使机组性能系数降低,但是系统性能系数会升高,因此应在兼顾土壤温度和机组性能系数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水泵频率.对本文所研究的系统来说,水泵频率从40 Hz变为30 Hz的工况下,每降低5 Hz,可以减小地下取热7.72%,降低9.58%的耗电量,系统性能系数提升2.64%.3)本文所述的地源热泵系统,在试验环境条件下,设定热泵设定温度为40℃,末端和地源侧水泵频率为30Hz时,可以达到室内温度要求,系统运行性能系数可达到3.2以上.【相关文献】[1]K jellsson E,Hellström G,PerersB.Optimizationofsystemsw ith thecombinationofground-sourceheatpump and solarcollectorsin dwellings[J].Energy,2010,35(6):2667-2673.[2]LiX,Chen Z,Zhao J.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on the thermalperformanceof U-verticalground coupled heatexchanger[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6,26(S14-15):1564-1571.[3]Stevens JW.Coupled conductionand interm ittentconvectiveheattransfer from aburied pipe[J].HeatTransferEngineering,2002,23(4):342-343.[4]李钰楠,杜震宇,姜振涛.寒冷地区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热平衡分析 [J].可再生能源,2015,33(11):1679-1684.[5]于玮,樊玉杰,方肇洪.负荷特性对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的影响[J].暖通空调,2008,38(8):73-77.[6]王勇,付祥钊.影响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的负荷特性与特征参数[J].暖通空调,2008,38(5):48-51.[7]陆游,王恩宇,杨久顺,等.地源热泵系统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44(1):66-72.[8]杨燕,翟晓强,余鑫,等.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热平衡及土壤温度分布实验研究 [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32(11):1819-1822.[9]李恺渊,王景刚.冷却塔辅助冷却地源热泵技术经济分析 [J].建筑节能,2017,35(191):58-61.[10]Wang E,Fung A S,QiC,etal.Performancepredictionofahybrid solarground-sourceheatpump system[J].Energy and Building,2012,47:600-611.[11]Ozgener O,HepbasliA.A review on theenergy and exergy analysisof solar assisted heatpump system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7,11(5):482-496.[12]尚妍,李素芬,代兰花.地源热泵间歇运行地温变化特性及恢复特性研究 [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52(3):350-357.[13]董艳芳,王磊,曾召田,等.连续与间歇运行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特性研究 [J].可再生能源,2014,32(11):1687-1693.[14]茅靳丰,李超峰,李永,等.地埋管换热系统中土壤温度恢复特性分析[J].暖通空调,2015,45(11):86-90.[15]杨卫波,施明恒,陈振乾.非连续运行工况下垂直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特性 [J].东南大学学报,2013,43(2):328-333.[16]王玉凤.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供热空调系统的性能测试及长期运行预测 [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2.[17]王恩宇,齐承英,杨华,等.太阳能跨季节储热供热系统试验分析 [J].太阳能学报,2010,31(3):357-361.。
土暖气的原理
土暖气的原理
土暖气是一种利用地下土壤温度进行室内供暖的环保节能技术,其原理是利用
地下深层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特点,通过地下管道将地热输送至室内,实现冬季取暖、夏季降温的效果。
土暖气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下土壤温度相对稳定。
地下深层土壤温度受到地球内部热量的影响,
一般在1米深度以下,土壤温度就相对稳定,不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这为土暖气提供了可靠的热源。
其次,地下管道的散热传热原理。
土暖气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管道,将地热传递
至室内。
地下管道的散热传热原理是利用地下土壤的导热性,通过管道与土壤进行热交换,使得土壤的热量传递至管道,再通过管道输送至室内,实现供暖的效果。
再次,土暖气的循环利用原理。
土暖气系统中的地下管道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循
环系统,地热通过管道输送至室内后,再通过循环系统将冷却的地热回输至地下进行再次加热,实现了地热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最后,土暖气的温控原理。
土暖气系统通过管道输送地热至室内后,通过温控
系统对地热进行控制,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温控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地热的供应,保持室内温度的舒适度。
总的来说,土暖气的原理是利用地下深层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特点,通过地下
管道将地热输送至室内,实现供暖和降温的效果。
其核心是地下土壤的热传导和地热的循环利用,再通过温控系统对地热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土暖气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节能环保,还能够降低能源消耗,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供暖技术。
建筑场地气象分析报告
建筑场地气象分析报告一、报告背景是对特定建筑场地的气象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以评估建筑设计、材料选取和施工计划的可行性,确保建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本报告分析的场地为某城市的一个商业中心项目,旨在提供关于该场地气象条件的综合评估。
二、气象参数1. 温度:本场地所在城市属于温暖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湿,冬季相对较冷。
根据过去五年的气象记录,最高温度为40摄氏度,最低温度为-5摄氏度。
2. 降水:年均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主要以夏季为主,降水强度较大;秋季也属于多雨季节,冬季和春季降水相对较少。
3. 风向:本场地周围建筑较高,影响了风向的变化。
夏季常见的风向为西南风和西风,冬季常见的风向为东北风和东风。
4. 风速:夏季平均风速为2-3米/秒,偶尔会出现瞬时风速达到6-8米/秒的强风天气;冬季平均风速为1-2米/秒。
三、建筑设计与气象分析1. 热环境评估:考虑到本场地夏季气温较高,需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降温措施,如合理选择建筑朝向、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以降低室内温度。
同时,在通风设计中也要考虑到周围风向和风速的影响,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2. 雨水管理:本场地降水量较大,需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规划雨水排放系统,以避免水浸情况发生。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应考虑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的可行性。
3. 防风措施:考虑到冬季风速较低,需在建筑设计中采取相应的防风措施,如合理布局窗户和开口,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减少风险。
4. 光照设计:根据夏季高温多湿的特点,建议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光,降低人工照明的使用频率。
同时,应考虑遮阳措施,减少太阳辐射对室内的影响。
四、施工计划与气象分析1. 施工时间计划:由于夏季降雨较多,施工计划应合理安排,尽量避免在降雨频率较高的季节进行主要施工工作。
同时应考虑借助天气预报提前安排工程物资和人力,确保施工进度不受气象影响。
2. 施工安全:夏季高温环境下,施工人员需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提供充足的饮水和休息设施。
泥土的保温效果
泥土的保温效果泥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当使用泥土进行保温时,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地减少热量的流失,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本文将探讨泥土在保温方面的效果以及其原因。
首先,泥土具有很好的热传导性,这意味着泥土可以迅速吸收和释放热量。
当室内温度较高时,泥土可以吸收这些热量,并且在温度下降时释放出来。
相反,当室内温度较低时,泥土可以吸收外部的热量,并将之传导到室内,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
这种热传导性使得泥土成为一个优秀的保温材料。
其次,泥土具有较高的热容量。
热容量是指物质在单位质量下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
泥土的高热容量意味着它可以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从而实现温度的稳定。
当室内温度变化较大时,泥土可以吸收并储存热量,然后在室温变冷时释放出来,起到平衡温度的作用。
这种稳定性可以使室内保持较为恒定的温度,减少能源的浪费。
此外,泥土还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
保湿是指保持物体周围的湿度。
泥土可以吸湿并保持湿度,从而防止空气过于干燥。
当空气湿度较低时,泥土可以释放水分,增加室内的湿度。
相反,当空气湿度较高时,泥土可以吸收多余的水分,起到调节湿度的作用。
适宜的湿度可以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减少皮肤和呼吸道的不适感。
此外,泥土还具有隔热性。
泥土的颗粒间隙可以形成空气层,阻止热量的传导。
这种空气层可以阻挡外部的冷空气进入室内,从而减少室内热量的损失。
同时,空气层还可以阻挡室内的热量向外流失,保持室内的温暖。
这种隔热性使得泥土成为一个有效的保温材料,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节能效果。
与其他保温材料相比,泥土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泥土是一种天然材料,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无害。
其次,泥土是一种易获取和低成本的材料,适用于各种建筑和装饰工程。
此外,泥土还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可有效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然而,泥土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泥土的保温效果相对较低,不如一些专业保温材料效果显著。
其次,泥土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受潮,失去保温效果。
场地设施对居住区热环境的影响综述及其规划策略研究
场地设施对居住区热环境的影响综述及其规划策略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的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场地设施是居住区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住区的热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场地设施对热环境的影响、影响机理以及规划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和研究。
场地设施对居住区热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场地设施的形状、位置和高度等因素会改变居住区的风向和风速,从而对热环境产生影响。
高大的建筑物或者密集的建筑群会阻挡气流的流动,导致建筑物周围温度升高,形成热岛效应,影响人们的舒适度。
场地设施的材料、颜色和绿化率等因素也会影响居住区的热环境。
建筑物使用的材料和颜色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程度,从而影响周围的气温。
针对场地设施对居住区热环境的影响,规划策略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需要优化建筑物的布局和高度,减少阻挡气流的建筑物,降低热岛效应的发生。
应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和颜色,减少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降低周围的气温。
需要增加绿化设施,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率,降低气温,提供舒适的绿色环境。
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
监测点7~12位于地下停车开发区域之外,对比方案A和方案B,各测点温度分别降低0.1,0.2,0.1,0.2,0.2,0.2 ℃。由3套方案对比发现,方案C的温度值最低,相比方案A,方案C中各监测点区域温度平均降低0.5,0.5,0.5,0.3,0.6,0.4 ℃。这表明地下停车开发增加的绿化发生的蒸腾作用以及高大乔木对太阳直射遮挡形成的阴影作用,对开发区域周边的能量平衡产生了影响,并且随着开发规模的增加,对温度的降低作用也越明显。
2.3 相对湿度指标
279土壤温度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分析
土壤表面温度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分析*罗庆,李楠,丁勇,刘红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摘要:本文针对城市化过程中非透水性材料的使用,加速了室外热环境恶化的情况,研究了典型的天然透水性材料-土壤在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动态温度分布情况,实验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含水土壤的表面温度要比干燥土壤温度低3-5℃,充分证实了透水性材料对室外热环境的温度调节功能。
关键词:土壤;含水率;传热机理;室外热环境;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镇逐步被钢筋混凝土房屋、大型基础设施、各种不透水的场地和道路所覆盖,构成城市不透水下垫面。
根据美国芝加哥、洛杉矶等10个大城市的统计,市内不透水下垫面占全市总面积的72.7%,北京不透水下垫面比例约为77%,上海不透水下垫面更是高达80%以上,世界上的主要城市不透水下垫面大都在50%以上【1】。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不透水下垫面,给城市室外热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1)不透水下垫面缺乏透水性,雨水不能渗入地下,致使不能直接给下垫面降温;(2)不透水下垫面缺乏透气性,极大地减少了水在下垫面中的蒸发空间,减少了与空气的热量的交换,缺乏对城市地表温度的调节能力;(3)不透水下垫面面积较大,降雨后雨水很快从排水管道流失,因此在城市中可供蒸发的水分少,其获得的净辐射用于蒸发的潜热源少,所以用于城市地表和空气升温的热量增多,这些都会严重损害室外热环境【2】。
目前,对透水性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透水性能方面,国内外的许多学者【3-7】从透水性材料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影响透水性材料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材料的孔隙率、孔隙大小和孔隙的连通情况等,并针对透水性材料对地下水体、生态环境、道路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但是,这些研究工作缺乏透水性材料对温度调控能力方面的研究。
本文针对建筑室外广泛存在的透水性材料─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土壤含水率情况下,土壤表面温度分布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a l y s i s o f S oi l Te mp e r a t u r e Va l u e o f Un d e r gr Ou n d B u i l d i n g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e t o t h e l n d oo r Th e r m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朱江鹏 1 7 周
( 1 . 西安 建筑科 技大 学 , 西安
敏 , 刘艳峰
7 1 0 0 1 8 )
7 1 0 0 5 5 ; 2 - 中国建筑西 北设计 研究 院 , 西安
摘要: 分析 了地 下建筑 的热工特 性 , 建立 了土壤 温度 的计算模 型 , 并对模 型进行 了验证 。根 据上 述所
Z HU J i a n g - p e n g , Z HO U Mi n 2 , L I U Y a n - f e n g
( 1 . X i ’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Xi ’ a n 7 1 0 0 5 5 , C h i n a ; 2 . C h i n a No r t h we s t Ar c h i t e c t u r e De s i g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X i ’ a n 7 1 0 0 1 8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t h e r m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b u i l d i n g w e r e a n l a y z e d ,a n d t h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m o d e l f o s o i l t e m p e r a t u r e W C 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n d v e r i i f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a l c u l t a i o n m o d e l ,t h e s o i l
建立的土壤温度计算模型计算 出不 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值 , 以某地下建筑为模拟对象, 对其基
础 室温进行 了模 拟计 算。分 别分析 了不 同土壤 温度输 入值 与不 同埋深 深度对 地 下建筑基度取值提供 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 键词 : 地 下建 筑 ; 土壤 温度 ; 基础 室温 ; 模 拟 中图分 类号 : T U9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 7 2 3 7 ( 2 0 1 6 ) 0 1 — 0 0 1 8 — 0 4
2 0 1 6 年第 1 期 ( 总第 4 4 卷 第2 9 9 期)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3 — 7 2 3 7 . 2 0 1 6 . 0 1 . 0 0 5
建 筑 节 能
一 暖通与空调
地 下建筑 土壤温度取值 及 对 室 内热 环境 的影 响分 析
0 引 言
敬 源等 人 【 ] 在 分析 深 埋地 下 建 筑 的热工 特 性 时 , 引入 了壁体 反 应 系数 , 以此 建 立 了相 应 的数学 模 型 , 并 以
地下建筑 , 即建造在 岩层或土层 中的建 筑。地面建
v lu a e f o t h e u n d e r g r o u n d b u i l d i n g s o i l t e m p e r a t u r e .
K e y wo r d s:u n d e r g r o u n d b u i l d i n g ; s o i l t e mp e r a t u r e ; r o o mb a s e t e mp e r a t u r e ; s i mu l a t i o n
t e m p e r tu a r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d e p t h i s c l a c u l te a d ,w i t h a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b u i l d i n g a s t h e s i mu l ti a o n o b j e c t ,
s i m u l ti a n g i t s r o o m b a s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t h e e f f e c t f o u n d e r ro g u n d b u i l d i n g r o o mb a s e t e m p e r tu a r e f o d i f f e r e n t s o i l t e m p e r t a u r e i n p u t v l a u e a n d d f i f e r e n t d e p t h w e r e a n l a y z e d , p r o p o s i n g s o me a d v i c e o n t h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