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复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如 “币”古代指礼物,现代指“钱”; “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 相对;“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 “快”相对。
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转移、动作的转 移、范围的转移和词性的变化等。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2.颜色不少变
6.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 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锻炼”,古代除 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 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谤”古义为 议论、批评别人的过错,中性词,现在表示诽 谤,贬义词。
1.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 关系的成员。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 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有的表示范围缩小了,如“丈夫”,古代指 “男子”,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 有的词语义项减少了,如“劝”,古代有“鼓 励”、“劝说”之义,如今只有“劝说”之义。 “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 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 1.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 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指“头和颈”,喻指“某个集团的领导人”。
2. 草菅人命,纵横乡里 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二)古今异义
1. 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 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天下云集响应
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
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2.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 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3.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6.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古义:跑。今义:行走。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 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 怨、责备。
(一)多义实词(一词多义)
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 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 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 其它意义。如“道”的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 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 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 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 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 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 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文 言 文 实 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这一考点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 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 较普遍,绝大部分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 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义”。所谓理解“在文中的含义”,一方面要把 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 语境对其含义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 来判定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现象。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 禹之王 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自己”“自身”
(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性命”
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 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古代指大腿,现在指臀部。 ② 愿为市鞍马
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现指城镇、集市。 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义指告诫、告诉,现已不用,现用于指感谢。
7.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 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 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 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 “寡”现已换用“少”了,“足” 现已换用“脚”了。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
“读书人”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士兵”
3.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辅助、辅佐” ( 无物以相之)
(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选择”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辅佐帝王的人”
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 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 “手和脚”,喻指“兄弟”“党羽”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 在泛 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 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 词义扩大的方法和种类: ①利用通感方法扩大。 例:
②由只表示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事物的整体。 例:
③专有名称扩大到通用名称。 例: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②吾羞,不忍为之下 。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 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 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 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 “杀戮”的意思。
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转移、动作的转 移、范围的转移和词性的变化等。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2.颜色不少变
6.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 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锻炼”,古代除 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 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谤”古义为 议论、批评别人的过错,中性词,现在表示诽 谤,贬义词。
1.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 关系的成员。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 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有的表示范围缩小了,如“丈夫”,古代指 “男子”,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 有的词语义项减少了,如“劝”,古代有“鼓 励”、“劝说”之义,如今只有“劝说”之义。 “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 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 1.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 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指“头和颈”,喻指“某个集团的领导人”。
2. 草菅人命,纵横乡里 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二)古今异义
1. 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 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天下云集响应
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
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2.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 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3.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6.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古义:跑。今义:行走。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 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 怨、责备。
(一)多义实词(一词多义)
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 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 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 其它意义。如“道”的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 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 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 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 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 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 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文 言 文 实 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这一考点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 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 较普遍,绝大部分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 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义”。所谓理解“在文中的含义”,一方面要把 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 语境对其含义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 来判定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现象。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 禹之王 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自己”“自身”
(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性命”
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 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古代指大腿,现在指臀部。 ② 愿为市鞍马
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现指城镇、集市。 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义指告诫、告诉,现已不用,现用于指感谢。
7.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 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 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 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 “寡”现已换用“少”了,“足” 现已换用“脚”了。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
“读书人”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士兵”
3.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辅助、辅佐” ( 无物以相之)
(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选择”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辅佐帝王的人”
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 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 “手和脚”,喻指“兄弟”“党羽”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 在泛 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 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 词义扩大的方法和种类: ①利用通感方法扩大。 例:
②由只表示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事物的整体。 例:
③专有名称扩大到通用名称。 例: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②吾羞,不忍为之下 。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 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 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 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 “杀戮”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