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新选

合集下载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来说明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例1 假期旅游有P1 、 P2 、 P3共3个旅游胜地供你选择,试 确定一个最佳地点。 在此问题中,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居住、饮食和旅途 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3个侯选地点。可以建立如下 的层次结构模型。(完全层次关系和不完全层次关系)
丙 1/7 1/7
层次分析法实例
用和积法对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 B
p1 1 1 1 1/4 1 2
6.25
p2 1 1 1/2 1/4 1 2
5.75
p3 1 2 1 1/5 1/3 2
6.53
p4 4 4 5 1 3 3
20
p5 1 1 3 1/3 1 1
7.33
p6 1/2 1/2 例子来说,一块石头重量记为1,打碎分成 各小块, 各块的重量分别记为: w1 , w 2 ,, w n 相互比较可得成对比较矩阵
1 w 2 A = w1 wn w 1 w1 w2 1 wn w2
w w
i j
w1 wn w2 wn 1
= wi w wk w
B2 甲 乙 丙 B 甲 丙
甲 1 4 5 甲 1
乙 丙 1/4 1/5 1 1/2 2 乙 1 1 1 丙 1/5 1 1
乙 1/ 5
口 才
B4 甲 乙 丙 甲 1 1/3 5 乙 3 1 丙 1/5 1/7 B5 甲 乙 甲 1 1 乙 1 1 7 1 丙 7 7 1
p4 政 策 水 平 p5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3、层次单排序 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i)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I =
λmax n
n 1
(ii)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n为1到9,Saaty给 出了的值,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CI (ⅲ)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 = 当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 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AHP(层次分析法)方法、步骤

AHP(层次分析法)方法、步骤
ii. 层次单排序 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和其对应的经
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W= (w1, w2, …,wn) T
AW= λ W max
由此得到的特征向量W= (w1, w2, …,wn) T 就作 为对应评价单元的权重向量。 λmax和W的计算一般采用幂法、和法和方根法
2009.11
方根法
m
bn aibni i 1
2009.11
(4)评价层次总排序计 算结果的一致性
设:CI为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指标: RI为层次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CI m aiCIi i 1
CIi为Ai相应的B层次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m RI ai RIi i 1
RIi为Ai相对应的B层次中判断矩阵随机一致性指标 并取 CR CI
在单层次判断矩阵A中,当
aij
aik a jk
时,称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
进行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a)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 max n ,式中n为判断矩阵阶数。
n 1 (b)计算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R.I.是多次重复进行随机判断矩阵特征值的计算后取算术平均数得到的 ,下表给出1~15维矩阵重复计算1000次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max 4
d3 W23
d4 w24
d5 w25
C.R.=0
C1
C2
C3
d1 d2 d3 d4 d5
2009.11
(3)计算各元素的总权重
准则 权重 方案 d1 d2 d3 d4 d5
C1
0.105
0.491 0.232 0.092 0.136 0.046
C2
0.637
0 0.055 0.564 0.118 0.265

层次分析法——精选推荐

层次分析法——精选推荐

一、层次分析模型和一般步骤1、定义: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因素决策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于数量化,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更为方便,因而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2、层次分析的四个基本步骤:(1)在确定决策的目标后,对影响目标决策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一个多层次结构;(2)比较同一层次中各因素关于上一层次的同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成对比较矩阵;(3)通过计算,检验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必要时对成对比较矩阵进行修改,以达到可以接受的一致性;(4)在符合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计算与成对比较矩阵最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每个因素对上一层次该因素的权重;计算各因素对于系统目标的总排序权重并决策。

二、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问题包含的因素分层:最高层——解决问题的目的;中间层——实现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必须考虑的准则等。

也可称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用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方案等。

把各种所要考虑的因素放在适当的层次内。

用层次结构图清晰地表达这些因素的关系。

例1购物模型某一个顾客选购电视机时,对市场正在出售的四种电视机考虑了八项准则作为评估依据,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如下:〔例2〕选拔干部模型练习:画出下列问题的层次模型评选优秀学校某地区有三个学校,现在要全面考察评出一个优秀学校。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教师队伍(包括平均学历和年龄结构)(2)教学设施(3)教学工作(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统考成绩和教学管理) (4)文体活动三、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比较第 i 个元素与第 j 个元素相对上一层某个因素的重要性时,使用数量化的相对权重aij来描述。

设共有 n 个元素参与比较,则称n n ij a A ⨯=)( 为成对比较矩阵。

成对比较矩阵中aij的取值可参考 Satty 的提议,aij按下述标度进行赋值。

在 1— 9及其倒数中间取值。

对例 2, 选拔干部考虑5个条件:品德x1,才能x2,资历 x3 ,年龄x4,群众关系x5。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通过对比判断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它由匹兹堡大学的数学家托马斯·萨蒙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并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层次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层次结构:首先,需要明确决策问题的层次结构。

将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从总目标到具体的子目标,形成一棵树状结构。

例如,在一个购车的决策问题中,总目标可以是“选择一辆适合自己的车”,下面的子目标可以包括“价格”、“外观”、“安全性”等因素。

2. 构造判断矩阵:在每个层次中,需要对不同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进行判断。

判断可以基于专家经验、问卷调查或实际数据。

对于两两比较,通常采用一个1到9的比较尺度,其中1表示相等,3表示略微重要,5表示中等重要,7表示强烈重要,9表示绝对重要。

如果因素A相对于因素B的重要性大于1,则B相对于A的重要性是1/A。

3. 计算权重向量:根据判断矩阵中的比较结果,可以计算出每个层次中各个因素的权重向量。

通过对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各个因素的权重。

4. 一致性检验:在进行层次分析时,需要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在两两比较中的逻辑关系的一致性。

通常使用一致性指数和一致性比率来判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

5. 综合评价:通过将各层次中因素的权重向量进行乘积运算,并将结果汇总得到最后的评价结果。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对不同的决策方案进行排序或进行多目标决策。

二、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

假设某公司需要选择新的供应商,供应商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交货周期和价格。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决策:1. 确定层次结构:总目标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下面的子目标是产品质量、交货周期和价格。

2. 构造判断矩阵:对于每个子目标,可以进行两两比较。

AHP分析法的详细计算过程

AHP分析法的详细计算过程

供应商的选择一、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供应商的选择多采用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a1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AHP是一种能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

AHP是分析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大系统的有力工具。

它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便、适用面广、系统性强等特点,最适宜于解决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决策问题,便于普及推广,可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将AHP引入决策,是决策科学化的一大进步。

应用AHP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首先, 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 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

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再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

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低层(方案层)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决策方案的依据。

现举例来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假定有n个物体, 它们的重量分别为 W1、W2、……,Wn,并且假定它们的重量和为1个单位,即。

两两比较它们之间的重量很容易得出判断矩阵:显然 aij=1/ aji , aii=1aij=aik/ ajk ; i,j,k=1,2,…,n用重量向量W=[W1,W2,……,Wn]右乘A矩阵,其结果为从上式不难看出,以n个物体重量为分量的向量W是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根据矩阵理论,n为上述矩阵A的唯一非零的,同时也是最大的特征值,而W是该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上面的例子显示,如果有一组物体需要估算它们的相对重量,而又没有称重仪器,那么可以通过两两比较这组物体相对重量的方法,得出每对物体的重量比值,从而形成判断矩阵,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就可以计算出这组物体的相对重量。

AHP层次分析法

AHP层次分析法

AHP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也称层级分析法什么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

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

它的应用已遍及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

不妨用假期旅游为例:假如有3个旅游胜地A、B、C供你选择,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和居住、饮食、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这3个候选地点.首先,你会确定这些准则在你的心目中各占多大比重,如果你经济宽绰、醉心旅游,自然分别看重景色条件,而平素俭朴或手头拮据的人则会优先考虑费用,中老年旅游者还会对居住、饮食等条件寄以较大关注。

其次,你会就每一个准则将3个地点进行对比,譬如A景色最好,B次之;B费用最低,C次之;C居住等条件较好等等。

最后,你要将这两个层次的比较判断进行综合,在A、B、C中确定哪个作为最佳地点。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

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

当准则过多时(譬如多于9个)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2、构造成对比较阵。

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追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2 层次分析法美国著名学者Saaty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一种定量与定性、主观与客观结合的系统层次性的数学分析方法,即层次分析法(AHP)。

算法的核心是权重的计算。

特别适用于多目标问题、复杂系统的决策问题,是将问题转化成定量研究的有力数学方法。

其特点是思路简单、层次分明,使用范围广等,如今层次分析法已经广泛应用与各个领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层次分析法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过程。

即1、建立层次结构,2、构造判断矩阵,3、层次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计算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

Step-1层次结构的建立在层次分析法中一般层次结构有三大层,1、目标层(S),即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或者f),即完成问题的要求和准侧,准则层可以是一层也可最终想要的结果。

2、准侧层(mp),即解决该问题所有的方法。

计算方案层中不同方案权重并且进以是多层。

3、方案层(n行排序,确定最佳的方案.通常实际问题中选取权重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

层次结构的图形如图2.Step-2 构造判断矩阵在层次结构中假设下一层中有n 个因素()n C C C C ,,21=对上一层中的目标或准则造成影响,所有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将比较结果一量化值表示,例如去j i C C ,进行重要性比较结构用ij a 表示,那么所有的因素进行比较之后可以得到判断矩阵A 。

其表示如下。

⎪⎪⎪⎪⎪⎭⎫⎝⎛=ij i i j j a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其中,ij a 的值分别有1~9尺度的数字及其倒数表示,Saaty 研究后认为用1~9尺度表示比较的结构,在心理学上符合人们的判断能力。

数字分别表示的含义如下表一。

表 1~9 尺度的意义尺度 表示的意义1 两个因素对于目标同等重要 3 前一个因素比后一个因素稍微重要 5 前一个因素比后一个因素重要 7 前一个因素比后一个因素比较重要 9 前一个因素比后一个因素及其重要 偶数 表示重要性在两个奇数之间 倒数表示因素正反比较的顺序。

层次分析法(AHP法)

层次分析法(AHP法)
bij= bij 1nbij
(i,j=1,2,….n)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B
p1
p2
p1
p2
p3
p4
p5
p6
1
1
1
1
1
2
4
4
1
1
1/2
1/2
p3
p4 p5
1
1/4 1
1/2
1/4 1
1
1/5 1/3
5
1 3
3
1/3 1
1/2
1/3 1
p6

2
6.25
2
5.75
2
6.53
3
20
层次分析法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层次分析法(AHP) 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本世 纪 70 年 代 提 出 的 层 次 分 析 法 (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 称AHP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是一种 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 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
o计算Mi 的n 次方根Wi
Wi =
nM i
(i=1,2,….n)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o对向量W=( W1, W2…… Wn)t归 一化处理: Wi= Wi 1nWj
(i =1,2,….n)
W=( W1, W2…… Wn)t
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的近似解。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C.I
R.I.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当 C.R.< 0.10 时,便认为 判断矩阵具有可以接受的一致 性。当C.R. ≥0.10 时,就需要调 整和修正判断矩阵,使其满足 C.R.< 0.10 ,从而具有满意的 一致性。

层次分析法重点推荐

层次分析法重点推荐

Wi =
C2 1/5 1 C3 1/3 3
Wi
W
i 1
n
i
B2 C1 C2
C1 1 5
C3
3
1/3
1
1 1 3 1 0.406 0.067 0.067 0.405 1 1/5 1/3 (1) 5 3 (2) 3 15 = 2.466 A= 5 1 3 5 1 3 = 15 =W 3 1 1 3 1/3 1 3 1 1 1 3 n ⑶ n Wi n Wi' 0.405 2.466 1 3.871 (1)按行相乘 i 1 i 1 (2)开n次方 W1 0.405 (3)向量归一化 W1 = n 0.105 3.871 W i
3.使用层次分析法时需注意
如果所选的要素不合理,其含义混淆不清,或 要素间的关系不正确,都会降低AHP法的结果 质量,甚至导致AHP法决策失败。 为保证递接层次结构的合理性,需把握原则: 1.分解简化问题时把握主要因素,不漏不多
2.注意相比较元素之间的强度关系,相差太悬殊 的要素不能在同一层比较
Thank you!
一个典型的层次结构由如下几类层次构成
1、最高层(总体目标层):只有一个要素,一般是 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期望实现的理想结果,是系统 评价最高准则。 2、中间层(准则层、中间层、分目标层、部门层、 约束层等):包括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 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 则等。一般是总目标的分项要求。 3、最底层(指标层、方案层):是评价单元的具体 化,可具体化为定量或定性指标要求的层面,表现为 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措施等,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采取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成对比较矩阵的办法。 采取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成对比较矩阵的办法。即每次取两个因子 x i 的影响大小之比, 和 x j ,以 a ij 表示 x i 和 x j 对目标 Z 的影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
1 A = ( a ij ) n× n 表示,称 A 为成对比较阵。 a ji = a 表示, 成对比较阵 ij
0.587 0.324 = w 0.089
结果:w=(0.587,0.324,0.089)T, 结果
(2)特征值法 特征值法 求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向量并进行归一化 求出矩阵 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向量并进行归一化 即可作为权向量
5. 求各方案的综合得分 计算准则层中各因素在目标层中所占的比重
标度 1 3 5 7 9 2 , 4 , 6, 8 倒数 含义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很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绝对重要 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 因素i 则因素j 因素i与j比较的判断aij,则因素j与i比较的判断 比较的判断a aji=1/aij
是可以接受的。否则要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A 是可以接受的。否则要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A,对 aij 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加以调整。 加以调整。
“选择旅游地”中 选择旅游地” 选择旅游地 准则层对目标的一 致性检验 最大特征根λ=5.0721
准则层对目标的成对比较阵 准则层对目标的成对比较阵
1 2 A = 1/ 4 1/ 3 1/ 3 1/ 2 1 1/ 7 1/ 5 1/ 5 4 7 1 2 3 3 5 1/ 2 1 1 3 5 1 / 3 1 1

(完整版)层次分析法步骤

(完整版)层次分析法步骤

层次分析法实例与步骤结合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

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的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措施层(最低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的元素,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的,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作为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即有些是主要的准则,有些是隶属于主要准则的次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关系将准则元素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组,不同层次元素间一般存在隶属关系,即上一层元素由下一层元素构成并对下一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同一层元素形成若干组,同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隶属于同一个上一层元素(受上一层元素支配),不同组元素性质不同,一般隶属于不同的上一层元素。

在关系复杂的递阶层次结构中,有时组的关系不明显,即上一层的若干元素同时对下一层的若干元素起支配作用,形成相互交叉的层次关系,但无论怎样,上下层的隶属关系应该是明显的。

最后分析为了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措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面(最低层)。

明确各个层次的因素及其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综合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层次分析法步骤范文

层次分析法步骤范文

层次分析法步骤范文1.问题分解:第一步是将决策问题进行合理的分解,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相对简单的子问题。

2.构造层次结构:在层次分析法中,层次结构是由目标、准则、指标和方案组成的。

目标是决策问题的最终目的,准则是评价和选择方案的标准,指标是用于评价和选择方案的具体指标,方案是待选方案。

在构造层次结构时,应该首先确定目标,然后确定相应的准则、指标和方案。

3.确定权重:在确定权重时,需要使用专家判断法或问卷调查等方法。

专家判断法是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给出权重,而问卷调查则是通过收集大量的样本数据来计算权重。

4.计算权重:在层次分析法中,通过对准则两两之间的比较以及指标和方案相对于准则的比较,可以得到一个比较矩阵。

比较矩阵的元素表示准则或指标相对于其他准则或指标的重要程度。

通过对比较矩阵进行一些数学运算,可以得到各个准则和指标的权重。

5.一致性检验:在层次分析法中,一致性检验是为了检查专家判断的一致性。

一致性的检验通常使用一致性指标来衡量,最常用的一致性指标是Consistency Index(CI)和Random Index(RI)。

一致性指标的计算公式为:CI=(λmax-n)/(n-1),其中λmax是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是比较矩阵的阶数。

6.结果分析:在层次分析法中,通过计算得到的权重可以进行分析和决策。

可以比较不同方案的权重,选择最优方案。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比较矩阵中的元素,重新计算权重,来进行灵敏性分析。

总的来说,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结构化的决策方法,它通过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相对简单的子问题,通过构造层次结构、确定权重、计算权重、一致性检验和结果分析等步骤,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种用于多准则决策的定量分析方法,由美国学者Thomas L. Saaty于1970年代提出。

它通过将一个复杂的多准则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的层次结构,然后利用专家判断来确定每个层次的权重以及相对优先级,最终得出最佳决策。

下面将详细介绍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1.确定决策的目标和准则: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准则。

例如,如果我们要决定购买一台新的汽车,目标可能是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汽车,准则可能包括价格、燃油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等。

3.构建判断矩阵:为了确定每个层次之间的重要性比较,需要构建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一种由专家根据经验、知识或直觉所得到的关于准则之间相对重要性的矩阵。

对于每个层次,需要构建一个判断矩阵。

例如,在准则层次,专家需要判断每个准则与其他准则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4.对判断矩阵进行标准化:将判断矩阵进行标准化是为了消除专家主观性的影响。

标准化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每列元素除以该列元素之和,使每列元素之和等于15.计算权重向量:通过对标准化的判断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可以得到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

特征向量的元素表示各个准则相对于目标的权重。

为了保证权重之和等于1,需要将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

归一化的方法是将每个元素除以所有元素之和。

6.一致性检验:进行一致性检验是为了评估专家的判断是否一致和合理。

一致性指标(Consistency Index, CI)是用来度量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的指标,其计算方法为CI=(λmax-n)/(n-1),其中λmax为最大特征值,n为准则数目。

为了验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还需要计算一个随机一致性指标(Random Index, RI)作为对照。

如果CI<0.1,则认为判断矩阵是一致的。

7.一致性修正:如果判断矩阵不一致,可以通过进行一致性修正来提高一致性。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用于解决决策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分层结构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比较和权重分配,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较为科学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层次分析法的步骤主要包括问题定义、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1. 问题定义在使用层次分析法前,首先需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明确问题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可以确定出适合使用层次分析法的决策问题。

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问题定义的基础上,需要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整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并确定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通常,层次结构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目标层表示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准则层表示实现目标所需的评价因素,方案层表示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

3. 构建判断矩阵构建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步骤。

判断矩阵用于比较和评价不同层次的因素,确定它们之间的重要性。

通过专家判断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将各个因素两两进行比较,并赋予相应的重要性权值。

根据专家判断或调查结果,可以构建出一个全排列的判断矩阵。

4. 计算权重通过计算判断矩阵,可以获取各个因素的权重值。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特征向量法、层次递推法和最大特征值法等。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到每个因素的相对权重值,从而进行比较和排序。

5. 一致性检验为了确保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指标主要包括一致性比率和一致性指数。

一致性比率用于评估判断矩阵的不一致程度,一致性指数用于判断判断矩阵是否满足一致性要求。

如果一致性比率超过一定阈值,表明判断矩阵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二、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下面以选择旅游目的地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假设你准备进行一次旅行,有三个备选目的地:A、B和C。

层次分析法步骤介绍

层次分析法步骤介绍

层次分析法步骤介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多因素决策分析的常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决策问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步骤一:构建指标体系题目所涉及的各种因素需要先确定一个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就是一些可以考核、量化和评分的指标,它可以用于衡量问题的不同方面。

例如,如果你要进行人才选拔的决策,可以设置以下几个指标:知识技能水平、工作态度、适应能力等。

步骤二:建立判断矩阵在确定好指标体系后,我们需要通过对指标两两之间的比较,建立一个判断矩阵。

这个矩阵表示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关系。

每一列都代表一个指标,每一行则代表这个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的权重值。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根据经验、专业知识或实测数据来确定各项因素之间的权重。

步骤三:计算加权平均值一旦确定了判断矩阵,接下来我们需要将判断矩阵中的值代入计算公式。

这一步需要计算每一列的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是指在各指标权重下,各行的值的加权总和。

步骤四:计算一致性检验指标在计算加权平均值后,我们还需要计算一致性检验指标。

一致性检验指标代表了矩阵的整体一致性程度。

如果一致性检验指标达到一定要求,则认为该判断矩阵具有较高的精度。

否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步骤五:反复调整以获取最优矩阵如果一致性检验指标低于要求,我们需要反复调整权重值和比较两两指标,直到一致性检验指标达到要求为止。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基于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需要经过多次计算和比较。

步骤六:应用结果最后,我们需要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决策分析。

根据得出的本质指标,我们可以比较各选项的差异,以选择最佳的因素组合或最优的决策方案。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决策问题。

当然,该方法的应用需要基于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需要注意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2)构造成对比较阵
用成对比较法和1~9尺度,构造各层对上一层每一因素的 成对比较阵。
3)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对每一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作一致性 检验,若通过,则特征向量为权向量。
4)计算组合权向量(作组合一致性检验*)
组合权向量可作为决策的定量依据。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1)
• 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目标的权重,及各方 案对每一准则的权重。
• 将上述两组权重进行综合,确定各方案对目标的 权重。
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完成以上步骤,给出决策问题的定量结果。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有关因素自上而下分层(目标— 准则或指标—方案或对象),上层受下层影响,而层内 各因素基本上相对独立。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2)
成对比较阵 和权向量
设要比较各准则C1,C2,… , C5对目标
O的重要性
C :C a
i
j
ij
A (aij )nn , aij
0,
a ji
1 a
ij
选 择
1 1/ 2 4 3 3
2
1
7
5
5
A~成对比较阵
旅 A 1/ 4 1/ 7
游 地
1/ 3
1/ 5
1/ 3 1/ 5
1 2
1/ 2 1
1/ 3
1
A是正互反阵
3 1 1
要由A确定C1,… , Cn对O的权向量
O(选择旅游地)
1 1/2
2
1
A 1/4 1/7
1/3
1/5
1/ 3 1/ 5
4 3 3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计算过程详解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计算过程详解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计算过程详解写在前面:层次分析法是一个很早的决策算法了,它能够处理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问题,思维方式却很简单。

由于其系统性等优点,后续很多算法都有借鉴,所以这里写一写。

网上关于该方法的讲解很多也很详细,所以本篇都是在前辈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

文章尽量详细,然后加上一些我自己的理解,希望后面看到的人能够读起来更轻松,更容易接受。

注意:文中说的判断矩阵,又称成对比较阵目录:1.层次分析法概论1.2什么是决策1.3 决策分析法原理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2.1 层次分析法步骤2.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3 构造判断矩阵2.4 计算单层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2.5 计算组合权向量(层次总排序)并做一致性检验2.6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归纳3.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3.1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4.注意事项5.可应用的领域6. 完整例子分析6.1 旅游问题6.2 干部选择问题1.层次分析法概论1.1 什么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 Saaty)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的课题时提出。

它是一种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是对社会、经济以及管理领域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时,面临的经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层次分析法则为研究这类复杂的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的、实用的决策方法。

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因素决策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决策目标:明确决策的目标,确定需要选择的方案或选项。

2. 列出准则:对于每个可选方案,列出与目标相关的准则或要素。

这些准则应该是可以量化的,例如成本、效益、质量等等。

3. 构建层次结构:将需要比较的准则按照层次结构排序。

通常情况下,决策目标位于最高层,准则位于下一级,再下一级是具体的备选方案。

这种结构可以用一个树状图表示。

4. 建立判断矩阵:对于每个准则与备选方案之间的重要程度或权重,依据专家意见和实际情况构建判断矩阵。

5. 计算权重向量: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得到每个准则和备选方案的权重。

6. 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个准则和备选方案,验证其在判断矩阵中的数值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则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重新计算权重向量,直至满足一致性要求为止。

7. 得出结论:根据各个备选方案的权重值,确定最优解或多个备选解,并进行评价和比较以做出最终决策。

总之,层次分析法可以帮助人们在复杂的多因素决策过程中,合理地评估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2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运用AHP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将所包含的因素分组,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这些层次大体上可分为3类
1、最高层:在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又称目标层;
2、中间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又称为准则层;
3、最底层: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又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层次分析结构中各项称为此结构模型中的元素,这里要注意,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不一定是完全的,即可以有元素(非底层元素)并不支配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而只支配其中部分元素。

这种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所形成的层次结构,我们称之为递阶层次结构。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可不受限制。

为了避免由于支配的元素过多而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每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地不要超过9个,若多于9个时,可将该层次再划分为若干子层。

例如,大学毕业的选择问题,毕业生需要从收入、社会地位及发展机会方面考虑是否留校工作、读研究生、到某公司或当公务员,这些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如图8.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8.1
再如,国家综合实力比较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6 .2:
图6 .2
图中,最高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应用AHP所要达到的目标;中间层表示采用某种措施和政策来实现预定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一般又分为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表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政策(即方案)。

然后,用连线表明上一层因素与下一层的联系。

如果某个因素与下一层所有因素均有联系,那么称这个因素与下一层存在完全层次关系。

有时存在不完全层次关系,即某个因素只与下一层次的部分因素有联系。

层次之间可以建立子层次。

子层次从属于主层次的某个因素。

它的因素与下一层次的因素有联系,但不形成独立层次,层次结构模型往往有结构模型表示。

二、构造判断矩阵
任何系统分析都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

AHP的信息基础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就是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AHP工作的出发点,构造判断矩阵是AHP的关键一步。

当上、下层之间关系被确定之后,需确定与上层某元素(目标A或某个准则Z)相联系的下层各元素在上层元素Z之中所占的比重。

假定A层中因素Ak与下一层次中因素B1,B2,…,Bn有联系,则我们构造的判断矩阵如表8.16所示。

Ak B1 B2 …Bn
B1
B2
Bn b11 b21 ┇ bn1 b12 b22 ┇
bn2


┇ …
b1n b2n ┇ bnn
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填写判断矩阵的方法是:向填写人(专家)反复询问:针对判断矩阵的准则,其中两个元素两两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

对重要性程度Saaty 等人提出用1-9尺度赋值,见下表8.17
重要性标度 含 义
1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3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5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2,4,6,8 表示上述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
若元素i 与元素j 的重要性之比为ij b , 则元素j 与元素i 的
重要性之比为ji b =
ij
b 1 设填写后的判断矩阵为()
n
n ij ⨯,则判断矩阵具有如下性质:
(1) ij b >0,(2) ji b =
ij
b 1
,(3) ii b =1 .,.2,1n i Λ= 根据上面性质,判断矩阵具有对称性,因此在填写时,通常先填写ii b =1部分,然后再仅需判断及填写上三角形或下三角形的n(n-1)/2个元素就可以了。

在特殊情况下,判断矩阵可以具有传递性,即满足等式:
ik jk ij b b b =⋅ ,
当上式对判断矩阵所有元素都成立时,则该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

采用1~9的比例标度的依据是:(1)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大多数人对不同事物在相同属性上差别的分辨能力在5~9级之间,采用1~9的标度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判断能力;(2)大量的社会调查表明,1~9的比例标度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和采用;(3)科学考察和实践表明,1~9的比例标度已完全能区分引起人们感觉差别的事物的各种属性。

因此目前在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中,大多数都采用尺度。

当然,关于不同尺度的讨论一直存在着。

三、层次单排序
所谓层次单排序是指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

它是本层次所有因素相对上一层而言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的基础。

层次单排序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问题,即对判断矩阵B ,计算满足
BW =m ax λ W (8. 18)
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

式中,m ax λ为B 的最大特征根;W 为对应于m ax λ的正规化特征向量;W 的分

i
w 即是相应因素单排序的权值。

为了检验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 ,CI 的定义为
CI =
1
max --n n λ (8.19)
显然,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

n -max λ越大,CI 越大,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差。

注意到矩阵B 的n 个特征值之和恰好等于n, 所以CI 相当于除m ax λ外其余 n-1个特征根的平均值。

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要找出衡量矩阵B 的一致性指标CI 的标准,Saaty 引入了随机一致性指标表8.18。

表8.18 1~9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2阶判断矩阵总是完全一致的。

当阶数大于2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 ,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的指标RI 之比RI
CI
称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记为CR 。

当CR=
RI
CI
<0.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四、层次总排序
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就可以计算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因素重要性的权值,这就是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需要从上到下逐层顺序进行,设已算出第k-1层上n 个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排序为
T
k n k k w w w
),,()1()1(1)1(---=Λ, 第k 层
k
n 个元素对于第1-k 层上第j 个元素为准则的单排序向量
T
k j n k j k j k j
k u u u u ),,()()(2)(1)
(Λ= .,.2,1n j Λ=k n k ,,2,1Λ=
其中不受第j 个元素支配的元素权重取零,于是可得到
n
n k ⨯阶矩阵
)(k U =)()
()(2)(1,,,k n k k u u u Λ=⎪⎪
⎪⎪⎪⎭⎫ ⎝⎛)()(21)(2)(22)(21)
(1)(12)(11k n n k n n k n k k k n k k k k k
u u u u u u u u u ΛM
M M M ΛΛ 其中)
(k U 中的第j 列为第k 层k n 个元素对于第1-k 层上第j 个元素为准则的单排序向量。

记第k 层上各元素对总目标的总排序为:
T
k n k k w w w ),,()()(1)(Λ=

=)(k w )(k U =-)
1(k w ⎪⎪⎪⎪⎪⎭⎫ ⎝⎛)()(21)(2)(22)(21)(1)(12)(11k n n k n n k n k k k n k k k k k
u u u u u u u u u ΛM M M M ΛΛ⎪
⎪⎪⎪⎪⎭⎫ ⎝⎛---)1()
1(2)1(1k n k k w w w M = ⎪⎪⎪⎪
⎪⎪⎪⎪⎭
⎫ ⎝⎛∑∑∑=-=-=-n j k j k j n n j k j k j n j k j k j w u w
u w u k 1)1()(1)1()(21)1()(1M
即有
∑=-=n
j k j k ij k i
w u w
1
)
1()()
(,k n i ,,2,1Λ=
五、一致性检验
为评价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如何,需要计算与单排序类似的检验量。

由高层向下,逐层进行检验。

设第k 层中某些因素对k-1层第j 个元素单排序的一致性指标为)
(k j CI ,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k j RI ,(k 层中与k-1层的第j 个元素无关时,不必考虑),那么第k 层的总排序的一致性比率为:
∑∑=-=-=
k
k
n j k j k j n j k j k j k RI w
CI w CR 1)
()1(1)
()1()(
同样当)
(k CR ≤ 0.10时,我们认为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