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长隧道专项施工组织2016年

合集下载

高原高寒特长隧道施工人员及机电设备配置

高原高寒特长隧道施工人员及机电设备配置

Zhang Lizhong,Zhang Jianying,An Ting
( The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the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Bureau of CCCC,Beijing 101102,China)
Abstract: For Lajishan tunnel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hows worker and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进行了对比,并针对隧道通风、电力供应及喷射混凝土、高压空气供应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对类似的特长隧道施工
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隧道工程; 高寒地区; 钻爆法; 机电设备配置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8498( 2012) S1-0086-04
Worker and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During Super-long Tunnel Construction in Alpine Region
2012 增刊
张立忠等: 高原高寒特长隧道施工人员及机电设备配置
87
表 1 空气含氧量对比
海拔高度 / m 气压值 / Pa 氧气含量对比
0 ~ 100
1 010
100%
1 370 850 ~ 860
84. 2%
2 400 760 ~ 770
75. 2%
3 200 660 ~ 670
65. 3%
4 000 570 ~ 580
拉脊山隧道隧址区属于高海拔严寒地区,海拔 3 200 ~ 4 041m,隧道进口海拔高度为 3 200m。山脊走向 与隧道方向近直交,进口处山坡较陡,坡度 45° ~ 50°。 拉脊山隧道右线全长 5 565m,全洞无斜井、竖井,采用 两端掘进的方 式,在 国 内 实 属 罕 见。 我 部 承 建 右 线 进 口 段,起 讫 桩 号 为 YK17 + 182—YK19 + 850,长 2 668m。隧道单洞隧道限宽 10. 25m,净高 7. 2m,建筑 限界高度 5. 0m。设计行车速度为 60km / h。 2 气象水文条件

高原隧道项目总结汇报

高原隧道项目总结汇报

高原隧道项目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和调试,我司承建的高原隧道项目顺利完成,现在向大家汇报一下项目的总体情况。

一、项目背景该项目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高原地带,全长约10公里,隧道纵坡较大,地质情况复杂,存在地层变化、断层、冻融等问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程。

二、工程进展1.施工进程经过多次勘察和试掘,我们终于找到了最佳的建设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采用先进的隧道开挖、支护和防水措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技术难点解决在隧道纵坡较大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特殊的掘进机械,实现了隧道全线的高效开挖。

同时,在地质情况复杂的区域,我们对支护系统进行了改进,增强了其稳定性和承载力。

此外,我们还针对地层变化、冻融等问题,采用了相应的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三、质量控制在本项目中,我们高度重视质量问题,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进行建设。

通过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有效地保证了项目的质量。

四、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安全作为第一要素。

我们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安全体系,还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了详细的风险分析,并分配专门的安全负责人进行监督和管理。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我们保证了工程的安全施工。

五、经济效益该项目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我们在采购材料和设备、施工方案设计等各方面进行了精细的规划和管理,有效地控制了成本和费用,最终实现了预期的经济目标。

六、社会效益该项目的顺利完成不仅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认可,还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这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形象和业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项目的圆满完成得益于我们的专业团队、完善的管理体系和高度负责的态度。

我们将继续秉承科学、精细、高效的精神,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工程服务。

谢谢!。

某高原特长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某高原特长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隧道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方案报审单承包单位:*** 合同号:**监理单位:******* 编号:监表2省道303线**隧道工程TJ1标项目经理部***道进口端洞身开挖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五月目录一、工程总概况 (3)1.1编制依据 (3)1.2工程概况、地质情况 (3)1.3工期安排及工程数量 (3)二、人力资源配置 (4)三、设备计划 (5)四、施工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及施工设计 (5)五、施工技术措施 (12)A、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5.1、开挖方法及其工艺流程........................................5.2、施工步骤 ...................................................B、台阶法施工 ...................................................5.3、开挖方法及其工艺流程........................................5.4、施工步骤 ...................................................5.4.1、施工顺序 .................................................5.4.2、开挖方法和要求............................................5.4.3、开挖循环进尺..............................................六、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8)6.1一般性安全保证措施...........................................6.2洞身开挖安全保证措施.........................................七、环境、水土保持措施 (21)7.1环境保护措施.................................................7.2水土保持措施.................................................7.3组织保证措施.................................................八、应急预案 (24)8.1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8.2各工作小组...................................................8.3 高空坠落应急措施.............................................8.4围岩大变形应急措施...........................................8.5突泥涌水应急措施.............................................8.10大雪、大雾应急措施..........................................8.11应急资源配置................................................8.12外援联系电话................................................8.13应急响应及报告程序..........................................巴朗山隧道工程进口主洞洞身开挖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总概况1.1编制依据(1)省道303线巴朗山隧道土建工程施工TJ1标工程招标文件。

某高原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某高原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某高原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况隧道位于陕北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地表植被一般,第四系覆盖层较厚,地势陡峻,地形起伏较大,高程范围563~683m,最大埋深10m.隧道起讫里程为里程DK678+221~DK680+448,隧道总长2223m,为双线隧道。

隧道进口单面掘进1111.5米,起讫里程为里程DK678+221~DK679+332.5.全隧道除出口1020.11m位于R=5000的曲线上外其余均位于直线段上,线路分别为5.4和5.2的下坡。

隧道按喷锚构筑法技术要求设计,均采用曲墙带仰拱复合式衬砌;Ⅲ级围岩初期支护采用喷锚支护,Ⅳ、Ⅴ级围岩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水泥浆加固围岩,拱墙设型钢钢架。

1、工程地质特征隧道范围内地层只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黏质黄土和下伏的二叠系砂岩、砾岩。

黏质黄土():灰黄色、土黄色,广泛分布于地表,层厚10~25m,具水平层理,垂直性良好,孔隙度一般,表层1m含较多植物根系,硬塑-坚硬,○Ⅱ级普通土,0=150Kpa.砂岩夹泥质、砾岩(PSs+Ms+Cg):青灰色,泥质胶结,中-粗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质一般,岩体尚完整,产状近于水平,节理较发育,产状零乱不可测量;强风化;风化层一般2~5m,○Ⅳ级软石,0=400Kpa,完整岩层为Ⅳ级软石,0=800Kpa.2、水文地质特征隧道范围内地表水主要为岩基裂隙水渗出形成的沟内地表径流以及降雨和冰雪融化期的季节性地表漫流。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该隧道岩体比较完整,但勘察表明,隧道围岩裂隙水较丰富,山沟内均有基岩裂隙水渗出形成的地表径流,水量一般。

3、气象资料及地震烈度据白水气象站资料显示:该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25.2℃,年平均降降雨量为555.7mm,平均风速3.5m/s,风向NNW、E,最大积雪厚度16cm,最大冻结深度47cm.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通风关键技术研究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通风关键技术研究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通风关键技术研究摘要:高海拔地区的隧道施工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和一般的隧道施工有明显的差别。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通风,尤其是涉及到高海拔隧道施工时,一定要高度重视通风,通风能给隧道内提供新鲜的空气,排出隧道内有毒气体,保障人员的安全,维护机器的正常运行。

在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中,通风技术被称作是整个工程安全建设的生命线。

本文围绕着现阶段跑马山1#隧道设计、施工等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研究,针对高海拔地区特长隧道施工通风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以求推动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通风关键技术的完善。

关键词: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通风;关键技术伴随着国家对经济的关注,交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要先富先修路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高速公路的干线已经深入到了我国的西北地区,例如新疆和西藏,但这些地区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受到特殊地质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在川藏高海拔地区修建较长的公路时涉及到了隧道,隧道内的低压缺氧,施工条件恶劣,需要应用通风技术。

通风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但是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造成施工通风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快速的排除爆破开挖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和炮烟,快速排除喷浆支护后产生的粉尘。

在通风线路较长和管道曲折的情况下,提升通风效率,保障洞内的新鲜空气供应,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这些都是需要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中,围绕着通风关键技术展开详细研究。

隧洞施工通风方式主要有管道式通风(即独头通风)和巷道式通风两大类,超过2km的隧洞较多采用巷道式通风,凡长隧道用管道式通风比较困难的都可以采用巷道通风。

1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的基本理论1.1理论结合现行的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规定,隧道施工作业环境一定要结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如图一所示,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的容许浓度一定要达到相关的标准,一旦超过这个标准,可能会给施工人员带来伤害[1]。

图一: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容许浓度示意图除此之外,要求隧道内空气中含氧量应当始终大于19.5%,严禁使用纯氧、通风换气。

高原高寒地区隧道施工技术

高原高寒地区隧道施工技术

高原高寒地区隧道施工技术摘要:新建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工程新疆段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东衔青藏线西格段、格拉段和规划中的格成铁路,中连规划和田至若羌至罗布泊铁路,西接南疆线土库段、库阿段和规划伊宁至库尔勒铁路,在铁路网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中重点控制工程阿尔金山隧道全长13195m,隧道进口轨面高程3300.01m,斜井进口3600m,是南疆范围海拔最高、最长的隧道。

关键词:高原高寒戈壁滩隧道施工1.前言阿尔金山特长隧道横跨索尔库里盆地、阿尔金山主山脊两个次级地貌单元,洞身大角度与近东西走向的阿尔金山主峰相交,是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的重点控制工程之一,隧道全长13195m,隧道进口轨面高程3300.01m,是南疆范围海拔最高、最长的隧道。

为顺利施工高原高寒地区隧道施工存在的问题,我们仔细研究图纸、借鉴东北吉图珲高铁、青海省共玉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成立QC质量攻关小组,在隧道防排水、防寒保温施工、低温环境混凝土施工、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解决了相关难题,经过2年时间的施工验证达到了安全质量可控、快速施工的目标,为南疆后续高原高寒地区隧道施工提供了先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工程概述2.1隧址所在区域自然环境隧址区北临塔里木盆地,南靠柴达木盆地,属青藏高原寒带气候区。

降水稀少、空气湿度极低(有时甚至为零),气温变化剧烈、大风和沙尘暴活动频繁。

其气候特点主要为:干旱少雨,四季温差大;冬季漫长酷寒,夏季短暂,多风、干燥。

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已超过纬度位置作用,春冬季节山区常有降雪。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34.1℃,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7.5℃。

年平均气温5℃,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大量降水集中于夏季的7月。

9月中旬至次年5月底为积雪期,冰雪期长达9个月。

海拔4000m左右的山地年降水200mm~400mm,年平均风速在3m/秒左右,月平均最大风速5m/秒。

最大冻结深度为2.5m。

隧道横跨索尔库里盆地、阿尔金山主山脊两个次级地貌单元,洞身大角度与近东西走向的阿尔金山主峰相交。

公伯峡隧道总体施工方案最终版 - 图文 - 教育文库

公伯峡隧道总体施工方案最终版 - 图文 - 教育文库

公伯峡隧道总体施工方案最终版图文教育文库一、工程概述公伯峡隧道位于青藏高原,全长12.6公里,是我国高海拔特长隧道之一。

隧道地处复杂的地质条件,施工难度大,风险系数高。

此次施工方案,旨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实现安全、高效、环保的目标。

二、施工总体布局1.施工分区隧道施工分为三个区段,分别是进口、出口和斜井。

进口和出口采用双向掘进,斜井作为辅助施工通道,实现四个工作面的同步施工。

2.施工顺序按照“先主体、后附属”的原则,先进行隧道主体施工,再进行附属工程。

主体施工分为四个阶段:洞口段、浅埋段、深埋段和出口段。

三、施工关键技术1.洞口段施工洞口段施工采用明挖法,结合地形地貌,合理设置施工平台。

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洞口段岩体稳定,防止坍塌。

2.浅埋段施工浅埋段施工采用暗挖法,采用小导管注浆、大管棚预支护等工艺,确保施工安全。

同时,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险情。

3.深埋段施工深埋段施工采用钻爆法,结合TBM掘进。

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爆破震动,减少对围岩的损伤。

同时,采用帷幕注浆、冻结法等工艺,提高围岩稳定性。

4.出口段施工出口段施工采用明挖法,结合地形地貌,合理设置施工平台。

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洞口段岩体稳定,防止坍塌。

四、施工安全措施1.安全防护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网、警示标志等。

同时,加强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风险评估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安全。

3.监测监控加强施工现场的监测监控,实时掌握工程进展和围岩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五、施工环保措施1.扬尘治理施工现场采取湿法作业、封闭施工等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2.废水处理施工现场设置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3.噪音治理采用低噪音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噪音污染。

六、施工进度计划1.施工准备阶段:1个月2.主体施工阶段:10个月3.附属工程施工阶段:3个月4.工程验收阶段:1个月注意事项一:隧道施工安全注意事项二:爆破控制爆破这事儿,震动太大可能会影响周围岩体稳定,甚至影响到地上建筑。

高原特长隧道专项施工组织 2016

高原特长隧道专项施工组织 2016

第一章编制的范围、原则及依据一、编制的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省道S303线*隧道工程以及附属工程内的全部土建工程,包括:隧道正洞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附属工程和临时工程等。

二、编制的原则(1)以满足本标段工程施工需要为目的,根据本工程特点合理配置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工程材料等资源。

(2)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组织连续均衡施工生产,做好工序衔接,确保按工期完成工程建设。

(3)突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确保本合同段工程质量达到部颁标准优良工程。

(4)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做到文明施工。

(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6)优化资源配置,施工中充分贯彻“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动态管理”的理念,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作为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管理,并贯穿于隧道施工全过程。

(7)严格执行现行的《规范》、《验标》和《施工技术手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积极推广增产节约,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8)树立环保意识,严格按国家和合同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做到文明施工。

三、编制的依据1、《省道S303线*隧道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本单位进场后现场勘察、调查及实际测量所了解的实际情况。

3、本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采用的标准和规范:(1)《公路工程主要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10)(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6)《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7)《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41—2008(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G/TD 70/2-01-2014)(1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D 70—201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04(1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4)《煤矿1安全规程》(15)《公路水泥混凝士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1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18)《省道S303线*隧道工程地质详勘报告》4、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高海拔特长隧道修建关键技术研究

高海拔特长隧道修建关键技术研究

(3)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关键工序的供氧方法
供氧方案 供氧方案
个体式供氧 弥散式供氧
供氧效果现场测试
血氧浓度 心率
个体式不弥散式供氧血氧浓度变化对比
个体式不弥散式供氧心率变化对比
不同工序下供氧方案的确定 雀儿山隧道施工各工序供氧方式
施工工序 打孔钻眼阶段
供氧方式 弥散式
出渣阶段
4L氧气瓶置于车上
架钢拱架阶段
弥散式
喷射混凝土阶段
氧吧车补氧或弥散式
挂防水板、绑钢筋、二次模筑阶段 洞外工作生活区
氧吧车补氧或弥散式 临时应急措施
(二) 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通风综合关键技术
1 风管漏风率随海拔高度变化的修正方法 2 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通风CO浓度控制标准 3 高海拔特长隧道风机效率修正方法
(1)风管漏风率随海拔高度变化的修正方法
能量代谢率随海拔增长系数
0
1
2
3
4
5
1
1.04
1.08
1.16
1.2
1.24
工序
钻爆 模板衬砌 喷射混凝土 铺设防水板
装渣 出渣
平原地区隧道施工主要工序劳动强度分级
劳动强度指数
22.6 17.5 16.2 15.7
14.7 13.8
劳动强度级别
III(重) II(中) II(中) II(中) I(轻) I(轻)
铺设防水板
5.2
4.3
装渣
5.5
4.5
时间减少率
17.5% 17.5% 17.5% 17.5% 17.5%
施工人员增加率
21.2% 21.2% 21.2% 21.2% 21.2%
出渣
6.9

山区高原特长隧道施工过程通风施工工法(2)

山区高原特长隧道施工过程通风施工工法(2)

山区高原特长隧道施工过程通风施工工法山区高原特长隧道施工过程通风施工工法一、前言在山区高原地区,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山区高原地形复杂,地质条件较差,施工过程中通风问题成为一大难题。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山区高原特长隧道施工的通风施工工法,以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采取分段施工的方式,逐段完成隧道通风系统的建设,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效果。

2、利用推进机设备自带的通风系统,辅助隧道内的空气流动和排风。

3、结合山区高原地形特点,合理布置通风井和风管,形成通风循环系统,提高通风效率。

4、采用先进的通风设备和技术,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安全和效果。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山区高原地区特长隧道的施工。

特长隧道一般指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隧道,其中包括山区高原隧道、高速公路隧道等。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布置通风井和风管、采用推进机设备自带的通风系统和先进的通风设备,形成通风循环系统,实现隧道内的空气流动和排风。

这样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通风安全和效果,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五、施工工艺1、准备工作:确定通风施工工法和方案,进行施工图纸的编制和设计。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机具设备和材料。

2、通风井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在隧道两侧设置通风井,并进行开挖和支护施工。

确保通风井的稳定和通风效果。

3、风管布置:根据通风井的位置和隧道长度确定风管的布置方案。

采用合适的材料和设备进行风管的制作和安装,确保通风系统的畅通。

4、通风设备安装:安装通风设备,包括风机、风管连接件、通风口等。

进行设备的调试和试运行,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工作。

5、隧道推进和施工:使用推进机设备进行隧道的推进和施工过程中,保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对通风井和风管进行临时调整和维护。

6、施工结束:隧道施工完成后,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测和调试,确保隧道的通风效果符合要求。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组织具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施工人员,分工合作,确保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

浅谈高海拔高寒公路隧道施工难点

浅谈高海拔高寒公路隧道施工难点

浅谈高海拔高寒公路隧道施工难点摘要:本文以国道214线香德二级公路白茫雪山1#特长隧道施工为依托,针对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隧道施工的难点及解决方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高寒地区;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施工难点一直以来,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建设隧道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在高原缺氧以及冻胀问题、冻融问题一直都是技术难题。

为了解决施工难题,需要从洞内通风、机械配套、防寒保温、防排水等方面着手,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达到安全、高效、优质的建设目标。

1.工程概况及地质特点国道214线香德二级公路白马雪山1#特长隧道主洞全长5180m,平行导洞5160m,隧址区域内海拔4075.65~4363.34m之间,总体地势北高南低,自然横坡较陡,横沟发育,切割较深,沟谷纵横,地形复杂。

隧道处于F1断层(德钦~中甸~大具断层)西南250~800m,受该断裂影响隧址区三条次级断层F4、F5、F8,分别于K126+700、K128+070、K127+440处与隧道大角度相交,破碎带宽约120m、80m、50m,直接影响白茫雪山1#隧道围岩等级及涌水状况;围岩为熔岩~流纹岩、红褐色千纹岩、页岩及板岩为主,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风化速度非常快,特别遇水后,岩体变为泥状,受挤压影响,侧压力大,围岩的稳定性差。

2高原缺氧状态下改善洞内空气质量方案高海拔地区隧道施工最大的难题是高原缺氧,由于隧道施工是在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期间,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隧道打钻、喷浆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工作产生的尾气、扬尘等容易造成洞内空气污浊。

在高原缺氧状态下,如何改善洞内空气质量,保证人员、机械正常工作是高原隧道施工首先面临的最大挑战。

2.1洞内通风是改善洞内空气质量的关键,白马雪山1号隧道通风采用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洞口至掘进1.2Km处,采用常规的洞外压入式通风,第二阶段采用巷道通风,导洞为新鲜风进口,主洞为污风出口,形成通风回路。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隧道施工技术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隧道施工技术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隧道施工技术任少强周海平党永义王安军摘要详细介绍了世界第一高遂—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技术,包括施工机械配套技术、供水技术、仰拱开挖技术、自发电技术、通风供氧技术、冻岩光爆技术、初支防水保温层施工技术以及坚持以人为本的措施,为以后高原多年冻土区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1 概述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隧道起讫里程为DIK1159+000~DIK1160+338,全长1338M,为青藏铁路重点控制工程。

隧道位于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线路行走于风火山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

隧道最大埋深约100M,隧道经过处山坡自然坡度平缓,一般10~15°,隧道通过部位山顶最高海拔4996M,属低高山区,自然条件恶劣。

隧道进口路肩设计高程为4904.35M,隧道出口路肩设计高程为4888.62M。

其洞身全部位于冻岩之中,含土冰层、饱冰、富冰冻土发育,多年冻土上限1.2~1.8M。

受地形限制,隧道无辅助坑道,采取进出口相向施工。

其工程特点:⑴高原缺氧,气候寒冷。

隧道处在海拔49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6.11℃,最低气温-37.7℃,气压低,冻结期为九月到次年四月,含氧量仅10.78Kpa,低于人类生存极限含氧量,洞内更低。

高原缺氧、严寒、强紫外线给施工给水、通风、机械设备保障、人员工效、医疗卫生及保护等带来许多困难。

⑵机械设备故障率高,保障困难。

隧道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无人区,离后方供应基地格尔木350KM,且隧道施工期间正值青藏公路改造,唯一的运输通道经常受阻,加大了保障的困难。

⑶独头掘进距离长。

在海拔近5000M的地方,用钻爆法独头掘进近700M,是目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⑷可借鉴经验少,科研项目多。

为验证多年冻土地区隧道结构设计、防排水措施、支护技术及隔热保温技术的合理性,指导现场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支护和隔热保温层的施工工艺,并动态调整多年冻土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建立一套寒区隧道工程冻融范围的计算理论,获得相应的实验成果和温度场的计算结果,为寒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养护提供理论依据,为冻害整治提供指导,风火山隧道安排了以下项目的测试及试验研究:①隧道洞内外气温变化对围岩冻融圈影响研究;②隧道施工机械性能及配套技术研究;③隧道施工通风技术及施工温度场研究。

阿尔金山隧道施工设计方案

阿尔金山隧道施工设计方案

1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阿尔金山特长隧道位于新疆与的界山-阿尔金山的巴什考贡垭口,行政区划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

分属高原亚干旱青南区、南温带干旱南疆区两个气候大区。

人烟稀少,气候异常干旱、寒冷、多风少雨,昼夜温差大。

在戈壁沙漠中,风的频率高,风力强,一经起风,沙尘遮天蔽日,能见度极低。

新疆段约有161km(DK508+600-DK669+300)海拔高度在2000~3500m 之间,属高原缺氧区。

阿尔金山特长隧道起迄里程为DK568+910~DK582+105,全长13195m,隧道最大埋深650m。

洞身线路采用人字坡设计,洞身坡度依次为5‰(4390m)、-7‰(350m)、-13.6‰(8000m)、-13‰(450m)和-15.4‰(5m)。

1.2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阿尔金山隧道位于新疆与的界山-阿尔金山的巴什考贡垭口,隧道变形变质强烈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共穿越11条断层断裂带、1处褶皱、1处节理密集带,多处高地应力、岩溶、膨胀岩等不良地质。

1.3水源沿线水源稀少,地下水含盐量较高,咸而苦涩,无法饮用和用于生产。

DK512+400左侧石棉矿电厂处有一水源,可以饮用和生产,须26元/吨购买;依吞布拉克镇有一处泉水管路,水质较好,可以饮用和生产,须28元/吨购买(买水价格均不含运费)。

315国道1360km处有一泉水,水质一般,盐量高;阿尔金山隧道出口附近28km处也有一水源,水质稍好,10m3/天,暂无人看管,但两处水源位于保护区,为保护区动物饮水,不允许使用。

1.4电力地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附近无可用电源,管段设计有永临结合专线,可从该线路T接供电。

各工区前期施工生产、生活采用自发电。

1.5 材料1.5.1 钢材若羌县无大型的钢材市场,均需在库尔勒和乌鲁木齐采购,库尔勒距工地约650公里,所售建筑钢筋主要为八钢和合钢,型钢主要来自等地。

由于钢材运输至我项目工地穿越无人区,无返空货物装运。

特长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特长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特长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背景某地区计划建设一条全长10公里的特长隧道工程,该隧道是连接两个城市的重要交通通道,将极大地缓解周边道路拥堵情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由于隧道长度较长,地质条件复杂,存在一定的施工难度,因此需要对施工组织进行详细设计,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二、项目概况1. 隧道工程概况:本隧道工程全长10公里,采用双洞双向六车道设计,设计最大横断面高度为8米,宽度为15米,设计速度为80km/h,预计日交通量约为10万辆。

2. 地质情况:隧道穿越的地质层主要为石灰岩、砂岩和泥岩,存在一定的节理和断裂带,局部有水平和倾斜地层。

3. 设计要求:隧道设计要求坡度不超过5%,纵向坡度不超过2%,横断面准确、平整,保证车辆通行安全畅通。

三、施工组织设计1. 项目管理组织1.1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设立项目部,由总工程师、项目经理、施工经理、质量工程师和安全工程师组成,明确各自职责,建立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1.2 施工管理措施:制定施工计划、进度计划、质量控制计划和安全生产计划等,确保工程按时、高质量完成。

2. 人员组织2.1 人员配置: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包括机械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和安全人员等,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2 岗位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

3. 施工方法3.1 掘进方法:采用钻爆法进行掘进,根据地质情况合理选择钻机、爆破剂和起爆方式,确保施工安全。

3.2 支护方法:采用钢支撑和混凝土喷射支护结合的方式进行隧道支护,保证隧道结构稳定。

4. 设备管理4.1 设备选型: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包括钻掘机、挖掘机、装载机、喷浆机等,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

4.2 设备维护: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运行良好,减少故障发生。

5. 安全管理5.1 安全规章制度:制定施工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安全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穿越断层带安全施工管理

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穿越断层带安全施工管理

运营维护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穿越断层带安全施工管理独云龙(敦煌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部,甘肃敦煌736200)摘要:针对高海拔特长隧道穿越断层带面临的技术难题,以敦煌—格尔木铁路当金山隧道为工程依托,系统梳理总结该隧道穿越F5活动断裂带所采取的安全施工管理对策及经验。

分别从动态设计方案、超前地质预报、安全施工技术措施、管理经验及对策等方面针对大变形的应对措施、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平导安全施工、注浆排水、安全风险管理、应急事故组织管理及信息化平台进行了阐述,形成了成套安全施工管理技术经验。

该管理经验可为长大铁路隧道穿越该类地质条件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复杂艰险山区铁路;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断层破碎带;安全施工;管理经验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1)06-0074-05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1.06.0740引言隧道工程隐蔽性大、作业面窄、工序复杂、施工环境恶劣,相对于其他建构筑物,其特殊的工程地质赋存环境与动态施工过程使得建造过程具有影响因素多、安全风险高、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艰险山区铁路的大量修建,给隧道工程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海拔山区隧道工程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

高海拔复杂艰险山区,由于强烈的地势起伏、急剧的气象变化、复杂的地质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特点[1],面临强烈的板块运动、活动断裂多等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海拔地区长大铁路隧道的建设,复杂艰险山区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板块运动活跃、高原地形起伏剧烈、活动断裂带多、建设条件困难等难题和多项挑战,建设过程中如何克服上述难题尤为值得关注[2-4]。

结合敦煌—格尔木铁路当金山隧道建设实践,针对隧道建造过程中穿越活动断裂带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及管理经验,确保隧道及平导安全快速穿越活动断裂带,系统阐述与总结技术措施、管理经验及应对策略,对相关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高海拔特长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高海拔特长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文章编号:1009-4539 (2021) 02-0127-05隧道/地下工程高海拔特长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技术张文坤(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摘要:高海拔特长山岭隧道由于其特殊的环境条件,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恶劣,给施工通风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依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勿角乡境内山岭隧道工程,通过理论研究与现场施工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高海拔特长山岭隧道通风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对高海拔地区隧道通风方式进行 对比论证,确定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方式;(2)通过对高海拔山岭隧道施工各项通风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制定出高 海拔山岭隧道通风专项技术方案;(3)通过在施工现场对隧道爆破施工后的粉尘与风速进行监测,验证了通风专项 技术方案通风效果。

关键词:高海拔山岭隧道通风技术中图分类号:U455.4; U459.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j. issn. 1009-4539. 2021.02.029Construction Ventilation Technology of Extra-long Mountain Tunnel inHigh-altitude AreaZHANG Wenkun(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2n d Engineering Co. Ltd., T ai'an Shandong 271000, China)Abstract :Due to the speci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uch as thin air, cold and harsh climate in high-altitude area,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ventilation technology of extra-long mountain tunnels. Based on the mountain tunnel project located within Wujiao Town, Jiuzhaigou County, Tibetan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Ngawa,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ventilation technology of extra-long mountain tunnel in high altitude area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field construction,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findings are obtained:( 1 ) by comparing and demonstrating tunnel ventilation mode in high altitude area,it is determined to adopt single-head compression ventilation mode. (2)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various ventilation paramet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altitude mountain tunnel, the special technical scheme for the ventilation of high-altitude mountain tunnel is fonnulated. (3 ) By monitoring the dust and wind speed of the tunnel after blasting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the ventilation effect of the special technical scheme for ventilation is verified.Key words:high altitude;mountain tunnel;ventilation technology1引言近年来,我国建设项目逐年增多,隧道建设处 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其中山岭隧道的数量在不断 增加,建设规模也不断增大。

高原长、大隧道施工

高原长、大隧道施工

高原地区长大隧道综合施工技术研究一、工程简介大理(平坡)至保山(大官市)段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上海—昆明—瑞丽中云南境内的一段,是云南省列为“八五”和“九五”期间改造的六条干线之一。

它东连省会昆明,西连滇西边境经济区,是与东南亚各国贸易往来的交通要道。

该工程由云南大保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投资兴建。

我局通过投标承揽了第7-1合同段K394+957—K396+569段的施工,全长1612米。

二、工程概况万宝山隧道位于云南省永平县龙街乡右富村,隧道设计为上下行分离式双线单向行驶双车道隧道,隧道净高7.2米、净跨为10.9米。

行车速度按60km/h标准设计,设计交通量:远景交通量(2020年)为29116辆/昼夜。

线路由K395+109.35分幅进入万宝山隧道,穿过海拔2638米的万宝山后至上行线K397+999、下行线K398+025处合拢;上、下行线隧道测中线的距离,大理端间距约为110米,保山端约为40米,其中:下行线隧道位于下行线K395+385~K397+745之间,全长2360米,其进口段长87.17米,位于R=500m,出口端长87.17米,位于R=500m,L S=90m,I=4%的右转曲线上;其余1942.06m为直线。

为有利于进口排水,增加行车的舒适性,在进口段设置2.099%的上坡,至K395+560后变坡,(设R=10100米的竖曲线)下-0.75%的坡至出口。

隧道最大埋深为316米,上行线隧道位于上行线K395+326~K397+738之间,全长2412米,其出口段长169.58m,位于R=500m, L S=90m,I=4%的左转曲线上,其余2246.42m为直线,纵坡-0.77%,最大埋深317m。

1、地形地貌大保公路横穿著名的三江深大断裂带,隧道区位于金沙江~红河断裂与澜沧江断裂所夹持的一个长期沉降带,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下俯冲,经喜山运动后形成了众多的二、三级构造形迹,邻近本区的主要有热水塘断裂、永平断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编制的范围、原则及依据一、编制的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省道S303线*隧道工程以及附属工程内的全部土建工程,包括:隧道正洞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附属工程和临时工程等。

二、编制的原则(1)以满足本标段工程施工需要为目的,根据本工程特点合理配置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工程材料等资源。

(2)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组织连续均衡施工生产,做好工序衔接,确保按工期完成工程建设。

(3)突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确保本合同段工程质量达到部颁标准优良工程。

(4)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做到文明施工。

(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6)优化资源配置,施工中充分贯彻“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动态管理”的理念,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作为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管理,并贯穿于隧道施工全过程。

(7)严格执行现行的《规范》、《验标》和《施工技术手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积极推广增产节约,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8)树立环保意识,严格按国家和合同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做到文明施工。

三、编制的依据1、《省道S303线*隧道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本单位进场后现场勘察、调查及实际测量所了解的实际情况。

3、本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采用的标准和规范:(1)《公路工程主要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10)(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6)《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7)《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41—2008(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G/TD 70/2-01-2014)(1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D 70—201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04(1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4)《煤矿1安全规程》(15)《公路水泥混凝士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1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18)《省道S303线*隧道工程地质详勘报告》4、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5、上级有关部门在工程工期、施工安全、工地治安、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标准。

6、我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和现有的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从事公路建设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

7、国家和地方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要求。

第二章 *隧道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隧道位于省道303线巴朗山路段为九环线映秀至日隆旅游公路的瓶颈路段,是四川九寨黄龙、大草原、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四姑娘山构成的“黄金旅游环线”的重要路段,是通往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及“东方圣山”四姑娘山的交通要道(省道S303线的一段);也是通往留下红军长征足迹的夹金山、红原及若尔盖大草原,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路线;同时也是川西北小金、丹巴等县与省会成都最便捷的通道。

*隧道进口段主洞和平导长均为4120m 。

平导起始里程为 PK99+180~PK103+300,进口PK99+180~PK99+273.646段位于直线上,PK99+273.646~PK100+138.919进口位于R=1300m 的平曲线上,PK100+138.919~PK103+300段位于直线上。

主洞起始里程为K99+180~K103+300,进口K99+180~K99+262.851段位于直线上, K99+262.851~K100+128.124段位于R=1300m 的平曲线上,K100+128.124~PK103+300段位于直线上。

平导明暗交接处里程为PK99+200,明洞长20m ;主洞洞口里程为K99+180 ,无明洞。

平导位于两个坡上,从进口至PK99+760位于1.44%的上坡段, PK99+760~PK103+300位于0.63%的上坡段;主洞也位于两个坡上,从进口(K99+180)至K99+750位于1.44%的上坡段, K99+750~PK103+300位于0.63%的上坡段。

二、主要地质状况1、地形地貌项目位于川西高原东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高差悬殊,西高东略低,温差变化大,植被分布受气温控制,垂直分带明显。

测区属深切高中山峡谷冰川地貌。

隧道穿越的巴朗山属高原草甸灌丛区,海拔3200~5900米,4400米以上常年积雪或积雪时间较长,冰蚀地形发育,槽谷宽缓呈“U ”形,周边为坡堆积块石,外围为基岩裸露的山峦,陡峻、挺拔。

场地岩层为砂岩互层或砂岩夹板岩,不同地层由于岩性差异常形成不同的地貌景观。

2 、地层及岩性隧址区新生届、中生届及古生届地层均有出露,岩性较杂,主要出露地层有:三迭系西康群(T 1b 、T 2z 、T 3zh ),均遭受变质作用,而成板岩、片石,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

3、地质构造及地震测区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以茂汶断裂为边界,以东横跨龙门山构造带,以西为金汤弧形构造的小金弧形褶皱带。

在漫长的地史时期中,形成一系列紧密线状、弧形褶皱,并伴有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隧址区位于小金弧形构造带东段,该构造带呈东西向展布,由一系列彼此协调紧密排列的弧顶朝南的线状弧形褶皱组成,断裂构造不发育。

项目区经历了多期地质构造运动,自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大面积抬升。

与项目区毗邻的龙门山构造断裂带为活动性,是我国地震活动区之一。

最近的是发震于龙门山断裂带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8.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7km,震中烈度11度,现龙门山断裂带仍余震不断。

该强烈地震震源距隧址区直线距离约35km,巴朗山地表未见变形、错动、位移等活动迹象。

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第I号修改单,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值为0.40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

4、水文地质项目区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向西部高原山地气候的过渡部位,巴朗山为项目区气候和地表水、地下水的分水岭。

受气候影响,区内地表径流季节性变化明显,由于降雨量在时间上分配不均,地表径流集中于6~8月。

区内各支流、邻近的沟谷控制着各块段的地下水排泄,并为测区地表、地下水汇集、排泄通道,渔子溪及达维河为地表水侵蚀和地下水排泄的基准面。

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基岩裂隙水又有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两类。

三、气候水文状况1、气候条件项目区总的气象特征为由东向西,随地面高程的递增气温降低,降水量由多至少,垂向温差大,高程3200~4400m,积雪期半年以上,4400m以上常年冰雪覆盖(但近年因全球气温的升高,在夏季山顶已少见冰雪覆盖),多年平均气温5℃以上,年降水量最高1225mm,多年平均降水量827.6mm。

白天多为晴天,傍晚多风,夜间多雨,雨期集中于6~8月,11月开始降雪,直至次年4月底开始解冻。

测区附近的东部映秀至卧龙保护区一带,潮湿多雨,植被繁茂(森林区);随着高程的不断增加,植被由森林区过渡到灌丛区(邓生至塘房)、高原草甸区(塘房至日隆)。

而测区巴朗山气候条件最为恶劣,期南东坡大雾日为18.1天,冬天的雾天能见度很低。

其气象要素资料见表下表巴朗山气象资料表。

巴朗山气象资料表1、公路等级:两车道二级公路。

2、隧道主洞建筑界限9.0×5.0m。

3、隧道平导建筑限界为4.5×5.0m。

4、隧道路面横坡:双向坡2%(直线段)。

5、隧道纵向通风卫生标准:CO设计浓度δ:250ppm。

烟雾设计浓度K:0.009m-1。

换气频率:每小时3次。

6、线路最大纵坡:2.5%/390m/处。

五、地震烈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隧址区处于地震反映特征周期0.35s、地震动峰加速度值0.05g,其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第三章隧道施工组织及平面布置一、隧道施工安排总体布置1、施工组织目标(剩余工程量及工期安排见后附隧道工程施工计划)1.1工期目标1.1.1施工准备: 2015年2月至2015年3月。

1.1.2开工日期: 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

1.1.3交工日期: 2016年7月至2016年8月。

2.、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5%。

项目争创优质工程。

3、安全目标3.1“三无”:无工伤死亡和重伤事故、无交通死亡事故、无火灾、水灾事故。

3.2“一控”:全工期内负伤频率控制在2‰以下。

3.3“三消灭”:消灭违章指挥、消灭违章操作、消灭惯性事故。

4、文明施工目标不污染环境,不造成水土流失,创文明施工样板及安全标准工地。

二、施工组织方案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见图3-1)本合同段设立一个项目经理部,其职能是依据合同规定内容对承担的全部工程项目按计划进行有序的施工组织,对工程中的各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充分保证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和进度目标顺利完成。

经理部内设七个部室,各自承担部门机构职能(详见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另外经理部下设两个隧道施工队,分别负责本隧道主洞、平导施工任务。

2、劳动组织2.1劳动力准备本工程的施工将从曾经施工过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到现场进行管理,同时招聘部分劳工人员,经过严格培训合格后补充施工力量。

为便于管理、方便考核、形成积极的劳动竞赛局面,将主洞、平导隧道各设一个施工队;为保证各道工序施工的连续进行,每个施工队分别设1个开挖班、1个支护班和1个混凝土施工班;同时,隧道施工设1个木工班、1个钢筋班、1个运输班、1个混凝土搅拌站等7个专业班组。

开挖支护班:主要负责洞身开挖、超前支护、系统锚杆、初喷混凝土等工作。

运输班:主要负责洞身出渣、混凝土、钢构件和其他现场材料运输。

木工班:主要负责台车模板的调试安装、仰拱及填充、中心水沟和电缆槽等部位的模板制作和安装、混凝土浇筑。

钢筋班:主要负责钢筋和钢构件的加工与安装,包括挂钢筋网、型钢拱架(格栅钢拱架)、纵向连接筋、锁脚锚管、二衬钢筋、预埋件、沟(槽)钢筋、防水材料安装等。

混凝土施工班:主要负责隧道仰拱、填充、二衬砼浇筑等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