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发展史

合集下载

动物疫苗发展史

动物疫苗发展史

动物疫苗发展史
动物疫苗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阶段。

以下是动物疫苗的发展史:
1. 初始阶段:在疫苗的初始阶段,疫苗通常是通过生物传代或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病原体得到的减毒或灭活疫苗。

19世纪末,法国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通过减毒或灭活的方法制备了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疫苗,如炭疽杆菌减毒疫苗、鸡霍乱弧菌减毒疫苗和狂犬病疫苗等。

2. 第一次疫苗革命:第一次疫苗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通过生物传代或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病原体得到减毒或灭活疫苗。

其中,巴斯德的贡献最大。

他的研究奠定了疫苗学的基础,并推动了疫苗的早期发展。

3. 第二次疫苗革命: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疫苗的研究从病原体、细菌体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

20世纪70年代,以基因重组技术和蛋白质化学技术为基础,开创了疫苗研制的第二次革命。

代表疫苗包括基因重组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和多肽疫苗等。

其中,酵母制备的乙肝疫苗的问世标志着第二次疫苗革命的到来。

4. 第三次疫苗革命: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出现了以DNA、RNA为代表的核酸疫苗。

代表疫苗包括5价轮状病毒疫苗、流感活疫苗和新冠疫苗等。

核酸疫苗的出现为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疫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动物疫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不断进步的过程,每一次革命都为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疫苗发展历史

疫苗发展历史

疫苗发展历史疫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

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古代免疫实践:古希腊和古埃及文明中的医学实践表明人们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尝试利用传染病的病人来接触到疾病以获得免疫力。

例如,根据历史记载,古埃及人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使用牛痘涂在人体上,以预防天花。

2. 先驱者爱德华·詹纳:18世纪末的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是疫苗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观察到农民中患有牛痘的人似乎不易感染天花,并将这种观察应用于人类。

1796年,他通过将牛痘接种给8岁的男孩詹姆斯·菲利普斯,成功地预防了天花的感染。

这一发现被称为“接种疟苗”,在19世纪广泛应用于预防天花。

3. 病毒发现和疫苗研发: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科学家们在医学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病毒。

例如,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在1885年成功製作了狂犬病疫苗,这是第一种针对病毒的疫苗。

他使用了从狂犬病病人提取的脊髓液制作了新的疫苗。

类似的方法被用于其他病毒的研究和疫苗的开发,包括麻疹、风疹和流感等。

4. 细菌疫苗的发展:除了病毒疫苗外,细菌疫苗也是疫苗发展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1885年,德国医生艾米尔·冯·贝林汉姆开发出首个细菌疫苗,用于预防类鼻疽。

此后,更多的细菌疫苗被开发出来,包括白喉、破伤风、肺炎等疾病。

5. 疫苗生产技术的改进:20世纪后半叶,疫苗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行性。

例如,1950年代,美国微生物学家约翰·索瓦林成功研究出腮腺炎疫苗的生产方法,利用受感染的鸡胚进行生长和繁殖。

这种方法使得腮腺炎疫苗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6. 现代疫苗研发: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展,新型疫苗的研发进展迅速。

例如,水痘疫苗、乙肝疫苗和HPV疫苗等的研发与推广,大大降低了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总之,疫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古代免疫实践、爱德华·詹纳的发现、病毒和细菌疫苗的开发以及现代技术的改进。

疫苗接种的历史与重要成就回顾

疫苗接种的历史与重要成就回顾

疫苗接种的历史与重要成就回顾引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一直是威胁生命和健康的巨大敌人。

而疫苗接种作为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回顾疫苗接种的历史,并突出其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一、早期疫苗接种的发展随着科学方法和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人类从古时候就开始试图通过感染尸体、半活体或者弱毒株来获得免疫力。

然而,真正系统性地进行疫苗接种还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起的。

当时,他发现乳牛患有牛痘可以使人免于天花之害,并尝试用牛痘感染少年后再通过小儿后院感染天花,在成功保护了这名儿童后,他确立了第一个减毒活菌疫苗的实例。

这项工作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疫苗接种的历史。

二、疫苗接种在传染病控制中的重要性疫苗接种作为预防感染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人类健康和全球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将分别从个体和社会水平来探讨其重要成就。

1. 个体层面上的成就:疫苗接种对于个体来说,能够提供长期免疫,并降低感染风险。

例如麻风疫苗使得患者不再被这一可怕疾病缠绕;百日咳、流感等传染性较强的呼吸道感染也因此可得到有效预防。

2. 社会层面上的成就:疫苗接种对整个社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通过大范围接种,可以迅速形成群体免疫,保护易感人群;其次,通过全球范围内免费或者廉价接种计划,消除了穷困地区人们因经济负担而无法获得应有的免疫保护;此外,在预防爆发流行性传染病方面,如近年COVID-19疫苗的使用,对于阻断传播链条、控制疫情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疫苗接种取得的重要成就长期以来,疫苗接种在人类卫生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成就:1. 灭除天花:尽管天花曾经威胁着全球人口,但通过规模化的全球接种行动,1979年被宣布为全球范围内灭绝。

这是历史上首次通过疫苗接种成功清除一种传染病。

2.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预防:针对这两种新出现的冠状病毒感染,科学家们迅速开展了研究,并在数年后开发出有效且安全的疫苗。

预防接种发展史

预防接种发展史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接种的未来发展方向
创新疫苗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未来将开发出更多新型疫苗,以针对新的病原菌和适应新的疾病防控需求。
数字化和智能化接种
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疫苗接种的智能化管理,包括精准配送、实时监控等,以提高接种效率。
个性化接种计划
基于个体的基因、免疫状态等因素,为每个人制定个性化的接种计划,以提高接种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
针对传染病
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预防针对某些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感等。通过 注射含有病原微生物或其弱毒株,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达到预 防疾病的目的。
针对癌症
部分癌症疫苗如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肛门癌等多种癌症,通 过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特定癌症病毒的免疫力,达到预防效果。
03
免疫计划
政府或公共卫生机构通常制定免疫计划,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
21世纪初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疫苗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02
预防接种的种类和方式
Chapter
疫苗的种类
减毒活疫苗
01
利用减弱的病原体株,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优点是免疫持续
时间长,缺点是部分人可能存在致病风险。
灭活疫苗
02
利用灭活的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优点是安全,缺点是
免疫效果相对较弱。
预防接种发展史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预防接种的起源 • 预防接种的种类和方式 • 预防接种的效果和影响 • 预防接种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 结论
01
预防接种的起源
Chapter
古代预防接种的起源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
最早提出以使用牛痘预防天花的概念。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摘要:疫苗的发展过程和疫苗的发展前景关键词:疫苗前景发展1、生物制品与疫苗定义:1.1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防治和诊断用的制剂。

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

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

1.2疫苗是生物制品中的重要一员,它是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和治疗用的制剂,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用于人或动物体的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

疫苗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免除众多传染病对人和动物生命群体的威胁。

2、疫苗的抗病原理2.1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

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和人类的过敏反应的原理类似。

3、疫苗的诞生与发展3.1疫苗的诞生疫苗的诞生最早要追溯到中国古代时期。

18世纪早期的中国,就已出现以接种天花患者的脓液-这种接种人痘的独创性方法来预防天花。

虽然这种不经任何处理就对人的活体进行接种人痘的医疗手段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该方法却为利用疫苗的手段预防高危恶性传染病开创了先河。

1921年,人痘接种法传入了英国,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也发现接种牛痘病牛的挤奶牛女工不会患天花,琴纳在1976年从一挤奶女工感染的痘胞中取出胞浆,接种于8岁男孩的手臂上,然后让其产生天花脓胞液,结果该男孩并未感染天花,证明其对天花确实有免疫力。

这也是人类通过有意识预防接种来控制传染病的首次科学实验。

而Vaccine,其意为疫苗、菌苗,泛指所有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应用的用牛制备的疫苗-牛痘苗(vaccine),拉丁文中Vacca是指牛的意思。

兽用疫苗发展史

兽用疫苗发展史

一、兽用疫苗发展的早期阶段兽用疫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在西方,疫苗接种的历史始于人痘接种法引入西欧和北美。

人痘接种法虽然危险,但为后来的疫苗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詹纳(Jenner)发现了牛痘接种法,这一发现不仅对人类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动物疫苗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詹纳认识到传染病可以逐渐变化并适应新物种,这种对传染病的认识为后来动物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在动物疫苗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发现了如何将疫苗接种应用于禽霍乱、猪丹毒和狂犬病等动物疾病。

早在1884 年,巴斯德就应用由狂犬病固定毒制成的疫苗给50 多只犬进行预防接种试验,结果发现这些犬能抵抗狂犬病病毒的攻击。

1911 年,Semple 开始应用石炭酸灭活的神经组织疫苗,该疫苗对犬和其他动物都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力,免疫期长达1 年左右,但是疫苗中含有髓磷酯结合的蛋白物质。

接种后有约0.05%的动物出现神经性麻痹。

二、兽用狂犬病疫苗的发展狂犬病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世界各地的狂犬病毒抗原性质是相同的。

当前大部分国家所用的兽用狂犬病疫苗主要有三种,即弱毒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当前我国兽用的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但是随着生物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狂犬病疫苗已经逐渐走进研究者的视野,例如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活载体疫苗及植物疫苗等。

兽用灭活疫苗早在1884 年就由巴斯德开始应用,后来经过不断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不少国家使用石炭酸灭活的神经组织疫苗,但这种疫苗存在一定的风险,约0.05%的动物接种后会出现神经性麻痹。

三、兽用疫苗在畜牧业中的重要意义及现状兽用疫苗在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兽用疫苗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了动物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生。

然而,我国目前在兽用疫苗方面的研究还不完善,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兽用疫苗的作用难以完全发挥。

四、国外兽用疫苗的研究进展国外兽用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中国疫苗史

中国疫苗史

中国疫苗史
中国疫苗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

以下是中国疫苗史的一些里程碑事件:
1. 1907年,中国广东省发生鼠疫爆发,引起了公共卫生方面的关注。

在此之后,中国开始引进疫苗,并建立了第一个疫苗生产厂。

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将疫苗生产纳入国家计划经济体系,并建立了国家疫苗管理机构。

3. 1950年代,中国开始生产和使用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等疫苗,以控制这些疾病的传播。

4. 1960年代,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卡介苗接种计划,以预防结核病的传播。

5. 1970年代,中国开始生产和使用乙肝疫苗,并在1980年代推行了全国范围内的乙肝疫苗接种计划。

6.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开展流感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并在1990年代推行了全国范围内的流感疫苗接种计划。

7. 2000年代,中国开始生产和使用水痘、腮腺炎和人乳头瘤病毒等疫苗,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相应的接种计划。

8. 2019年底至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在中国武汉
爆发。

中国科学家和医疗专家迅速展开疫苗研发工作,并在2020年12月中国首批疫苗获得紧急使用授权。

中国疫苗史的发展经历了不断的进步和创新,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疫苗,并推动疫苗接种计划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国产疫苗发展史

国产疫苗发展史

国产疫苗发展史
中国国产疫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以下是中国国产疫苗的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事件:
1. 1970年代初:中国开始自主研发疫苗。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现中国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感染病研究所)成立疫苗中心,开始研发乙型脑炎疫苗和乙肝疫苗。

2. 1980年代:中国成功研发了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和甲型流感疫苗。

这些疫苗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开始出口到其他国家。

3. 1990年代:中国开始研发其他疫苗,包括白喉、百日咳、麻疹和风疹疫苗等。

中国开始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并建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4. 2000年代:中国研发了流感疫苗、乙肝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等。

中国疫苗产业开始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疫苗制造的重要基地。

5. 2010年代:中国继续研发世界上第一个单价狂犬病减毒活疫苗和世界上第一个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在研发和生产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全球疫苗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力量。

6. 2020年:中国国产新冠疫苗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后,迅速投入研发和生产。

多家中国疫苗企业分别研发了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

中国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为全球
抗击新冠病毒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体而言,中国国产疫苗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疫苗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力量,并在全球抗击疫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历程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引入病原体的部分或者衍生物来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使人体能够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疫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近代才取得了重大突破。

以下是疫苗发展的主要里程碑:1. 古代疫苗实践古代的中国、印度和中东国家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开始使用疫苗来预防天花。

他们采用一种称为“接种”的方法,将痘疱液从病人体内取出,通过划破健康人的皮肤来传播病毒,从而引发轻微的感染,进而让人体产生免疫力。

2. 牛痘疫苗的发现18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了牛痘疫苗,这是疫苗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詹纳观察到,农民在患上牛痘后,不会感染天花。

于是他将牛痘病毒接种到人体上,成功地实现了对天花的预防。

这一发现奠定了现代疫苗的基础。

3. 疫苗的工业化生产20世纪初,疫苗的工业化生产开始兴起。

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在1880年代开创了疫苗的大规模生产方法,他使用培养皿和试管培养细菌,使得疫苗的生产变得更加可靠和高效。

4. 灭活疫苗的研制20世纪20年代,灭活疫苗的研制取得了突破。

灭活疫苗是指通过杀死病原体或者失活其毒性,然后将其注射到人体中,以激发免疫反应。

最著名的例子是葡萄牙科学家卡尔洛斯·费雷拉斯的破伤风疫苗研制成功,这是第一个灭活疫苗。

5. 疫苗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疫苗的研制和应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例如,脊髓灰质炎疫苗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第一个使用培养细胞制备的疫苗。

此外,乙型肝炎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也相继问世,有效预防了这些疾病的传播。

6. 基因工程疫苗的崛起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疫苗的研制更加精确和高效。

基因工程疫苗通过将病原体的基因片段插入载体细胞中,使其产生病原体的抗原,从而激发免疫反应。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成功,如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和新冠疫苗,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

总结:疫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的试验性实践、牛痘疫苗的发现、工业化生产、灭活疫苗的研制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的崛起。

疫苗发展史

疫苗发展史

疫苗发展史早期尝试与发现疫苗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发现某些疾病康复后能对个体产生保护作用。

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通过牛痘预防天花的实验,标志着现代疫苗接种的开端。

他发现接种牛痘病毒能够使人体产生对更为致命的人类天花病毒的免疫。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细菌性疫苗的发展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19世纪末,路易·巴斯德研制出针对炭疽和狂犬病的疫苗。

巴斯德的发现不仅证明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而且开创了使用减毒活疫苗的先河。

此后,更多的细菌性疫苗相继问世,如白喉、霍乱等疫苗,极大地减少了这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病毒性疫苗的突破20世纪中叶,随着病毒学的快速进步,病毒性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例如,乔纳斯·索尔克在1955年研发出了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灭活疫苗,而阿尔伯特·萨宾则在1962年推出了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这两种疫苗的广泛应用,使得脊髓灰质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宣告全球根除的疾病。

重组DNA技术与现代疫苗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重组DNA技术的发展为疫苗的研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科学家能够通过这项技术生产出更为安全有效的疫苗,如乙肝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

重组疫苗不依赖于传统的病原体培养,而是利用遗传工程技术直接生产疫苗所需的抗原蛋白。

疫苗的全球化与未来展望随着全球化的加深,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分发也变得更加国际化。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推动全球疫苗接种计划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如通过扩大免疫规划(EPI)来促进疫苗的普及。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mRNA疫苗技术,在对抗新兴传染病(如COVID-19)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结语疫苗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每一次疫苗的进步都深刻影响着公共卫生和人类的福祉。

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疾病挑战,持续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将是确保疫苗继续保护人类健康的关键。

我国预防接种发展史

我国预防接种发展史

05
我国预防接种的历史成就
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等常 见儿童期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大规模的预防接种,成功消灭了天花和人间 鼠疫。
显著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了传染 病的传播。
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预防接种的普及和实施,提 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
我国开始实施计划免疫 管理,并逐步完善疫苗 接种制度。
我国开始加强疫苗研发 和生产能力,并推广新 型疫苗的接种。
重要人物介绍
伍连德
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事业创始人,发明了中国的第 一个口罩。在1910年东北大鼠疫中,伍连德在疫区中心哈尔 滨傅家甸成功地实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防疫控制,使哈 尔滨免受瘟疫之灾。
中国疫苗的研究与生产,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 逐步向外出口。
全国性预防接种计划的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预防接种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
1950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全国性的预防接种计划,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疫 苗接种工作,有效控制了疫苗可预防的疾病。
随后,中国政府又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免疫规划项目,包括“儿童计划免疫”和 “母婴保健”等,进一步提高了预防接种的覆盖率和效果。
2
1890年,中国开始引进牛痘疫苗,并在一些地 方开展了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模的预防接种工作。
3
然而,由于当时国力衰微,预防接种工作并未 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中国疫苗的研究与生产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开始重视疫苗的研究与 生产。
此后,中国又相继研制出伤寒、霍乱、鼠疫等疫苗, 并广泛应用于预防接种工作中。
1915年,中国成功研制出自己的牛痘疫苗,并逐步推 广应用。

疫苗发展史

疫苗发展史

疫苗发展史一、前言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本文将从疫苗的起源、发展、现状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疫苗的起源1. 中国古代的“种痘”中国古代就有一种称为“种痘”的预防天花的方法。

据《周礼》记载,周朝时期就有将天花患者的皮肤切下来,制成药汁涂在健康人身上以达到预防目的。

宋朝时期,医生王皋在《千金方》中首次提出了用天花病人身上取得的浆液接种来预防天花。

2. 西方世界中最早的接种实验18世纪时期,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斯(Edward Jenner)通过观察农民和奶妈不会感染牛痘而推断出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他于1796年进行了第一次人体接种实验,并成功地使一个8岁男孩免于感染天花。

这是西方世界中最早的接种实验。

三、疫苗的发展1. 疫苗的种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疫苗也不断发展。

目前,常见的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类: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等。

2. 疫苗的生产随着人口增长和传染病爆发的频率增加,大规模生产安全有效的疫苗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化生产线和标准化操作流程使得大量生产高质量的疫苗成为可能。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家级制药公司,并通过GMP认证(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来确保生产过程中符合质量标准。

四、现代疫苗应用1. 世界范围内对传染性疾病控制的作用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常规预防接种包括:百日咳、白喉、风疹、麻腮风、脊髓灰质炎等。

这些接种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大降低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 新型疫苗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疫苗也不断涌现。

例如,基于mRNA技术的COVID-19疫苗在2020年底开始投入使用,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显著的抗疫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正在开发中的新型疫苗,例如DNA、细胞培养等技术。

五、疫苗争议1. 疫苗安全性问题虽然疫苗在预防传染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

疫苗的历史与发展历程PPT课件

疫苗的历史与发展历程PPT课件

.
25
1796年5月14日,英国医生詹纳(EdwardJenner)进行了一项 推动公共卫生革命的试验。他在一名8岁男孩James Phipps 的胳膊上划了2个小口,置人取自感染牛痘(牛奶工人中一种 常见的轻微疾病)妇女皮疹溃疡部位的物质。6周后,詹纳给 这个男孩注射了天花的疱疹液,但孩子并未患天花。2年后。 1798年,詹纳总结了23个临床病例,以证实他最初的实 验.并发表了论文:“对天花,在英国西部一些乡村尤其是 格洛斯特郡发现的一种疾病.也被人们称作‘牛痘’的起因 和后果的调查”。在世界范围内,这篇论文导致免疫学这门
⑧、操作规程:接种时没有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忽略疫苗本身的特 性,如局部消毒的酒精未干而接种活疫苗;接种活疫苗用酒精擦拭针头; 用热开水送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等,都有可能将活疫苗杀死而影响免疫的 效果。
⑨、疫苗的贮运:各种疫苗均应按照规定的温度贮存和运输,尤其是活 疫苗对热比较敏感,因此对它应更严格的冷藏和冷运,做到苗不离冰, 否则疫苗效价下降,将直接影响免疫效果。
.
14
⑤、起始月龄:初次免疫起始月龄由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起始 月龄和疾病威胁的起始月龄两方面因素确定,一般来说,应在 有发病危险性而对疫苗能产生充分免疫应答能力的最低月龄接 种疫苗为宜。因此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如在免 疫起始月龄前接种,由于来自母体抗体的干扰或个体免疫系统 发育不成熟,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二)免疫预防的实验时期
.
23
琴纳 (Edward Jenner)
柯赫(Koch)
巴斯德 (Louis Pasteur)
.
24
1796年5月14日,琴纳(英国医学博士) 1、成爱功德地完华成·琴了纳一和次牛举痘世苗闻的名发的明实验。他把青

疫苗发展史

疫苗发展史
1897年,Haffkine采用70℃lh灭活鼠疫杆 菌,制备成鼠疫疫苗。
1895-1898年,Pfeiffer、Kolle和Wright几 乎同时分别将伤寒疫苗用于人体。
1913年,Behring提倡用白喉毒素和抗毒 素免疫。
1915年,Widal开始使用伤寒副伤寒甲乙 三联疫苗。
1921年,Calmette和Guerin研制成功卡介 苗(BCG)并正式用于人体。
一、免疫预防发展简史
(一)免疫预防的经验时期 (二)免疫预防的实验时期 (三)免疫预防的发展时期
(一)免疫预防的经验时期
“疫”:流行性传染病,免疫即免 于发生传染病。尽管近代才出现“免疫” 这个词,但是人们在远古时代就已认识 了免疫现象。公元前5世纪希借半岛的战 史中,描述了在传染病流行时,由患过 该病的人来护理病人和埋葬尸体的事例。 公元384年,晋朝葛洪在《肘后备急方》 中记载“疗狂犬咬人方,乃杀所咬犬, 取脑傅之,后不复发”
(一)计划免疫概念
1、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 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注入机体。使机体产 生对相应疾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和群 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防制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流 行。
2、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 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 划的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从提高人群的免 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 目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免疫的 方法预防天花的国家。公元10世纪,唐、 宋时代已有接种人痘的记载。当时,有 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4种。 采用痘痂直接放在健康人鼻子内,或把 痂皮先行烘干,研成粉来再吹进鼻内, 也有把天花病人的衣服或涂有天花疤浆 的衣服给小儿穿。
这种人痘苗,有时苗(生苗)与种 苗(熟苗)之分。取其痂为苗是名时苗, 专用种痘痘痂为苗是名熟苗,其苗传种 愈久,则苗力提拔愈精,人工之选练愈 熟,火毒汰尽,精气犹存,所万全而无 患也。若时苗能连种7次,精加选练,即 为熟苗。这种反复地选痘苗的方法,基 本符合现代疫苗选育的科学原理。

人类疫苗发展史

人类疫苗发展史

人类疫苗发展史
人类疫苗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

1.减毒活疫苗: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是巴斯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研究
成果。

他发现,通过连续几代培养鸡霍乱弧菌,其毒力会降低,将这种减
毒菌接种到鸡身上后,鸡不但不致病,还获得了对霍乱弧菌的免疫力。


于这一原理,巴斯德制备了炭疽杆菌减毒疫苗和狂犬病疫苗,这两者都是
减毒活疫苗的代表。

2.灭活疫苗:德国科学家Kolle在1896年发明了灭活疫苗,他在琼脂培养霍
乱弧菌后再将其加热杀死,经过多次改进制成了灭活疫苗。

这种疫苗在制
备过程中,通过加热或其他化学方法将病原体灭活,从而减少其致病性。

3.基因重组疫苗:20世纪80年代,借助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
的发展,疫苗的研究已经从完整的病原体、细菌体水平转移到分子水平。

以基因重组技术和蛋白质化学技术为基础开创了疫苗研制的第2次革命,
以酵母制备的乙肝疫苗的问世标志着第2次疫苗革命的到来。

总的来说,人类疫苗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经历了从减毒活疫苗到灭活疫苗再到基因重组疫苗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型疫苗问世,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国产疫苗发展史

国产疫苗发展史

国产疫苗发展史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疫苗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在中国,国产疫苗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充满坎坷和挑战的过程。

本文将从国产疫苗发展的起源、发展历程、关键技术突破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产疫苗的发展史进行详细介绍。

1. 起源与早期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在疫苗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

随着国际上疫苗相关技术的引进和国内疫苗生产基地的建立,中国开始着手疫苗研究和生产。

1957年,中国成功生产出了我国第一支牛痘疫苗,标志着国产疫苗的发展正式拉开了序幕。

此后,中国陆续开展了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等疫苗的研究和生产,并且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疫苗产业体系。

2. 技术突破与质量提升中国国产疫苗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都遇到了诸多挑战。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工匠们不断努力,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

中国在流感疫苗、乙肝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推出多种高质量的国产疫苗,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中国政府也不断加大对疫苗生产的监管力度,提高了国产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

3. 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能的提升,中国国产疫苗走出国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国产疫苗出口到许多国家,为全球疫苗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国产疫苗填补了原本的疫苗空白,保护了数以亿计的人们免受疾病的侵害。

4. 未来发展趋势在新冠疫情后,中国国产新冠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更是成为国内外的焦点。

中国国产疫苗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控制疫情、恢复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未来,中国国产疫苗将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产能建设,努力推广国产疫苗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提升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产疫苗的发展史是中国医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国产疫苗已经取得了诸多成就,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疫苗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

疫苗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

疫苗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疫苗技术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之一,是人类对于疾病防治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影响着全球卫生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从疫苗技术的历史演进、现代疫苗技术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前景等四个方面,展示疫苗技术的崭新变革与发展趋势。

Ⅰ.疫苗技术的历史演进疫苗技术起源于中国。

公元十六世纪,中国皇帝朱载坤在他的医书中,首次提出痘苗的概念,将牛痘接种于人类,从而使得人类从天花这种致命疾病中得以解脱。

西方文明中,英国医生Edward Jenner在1796年,将猪痘接种于人类,最终制成了痘苗。

这标志着现代疫苗诞生,并成为主流的疫苗接种方式。

在20世纪初期,人类的科技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也使得疫苗技术有了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1921年,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结核疫苗问世,成为第一个生活菌疫苗,之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百日咳疫苗、麻疹疫苗等数据疫苗相继问世。

Ⅱ.现代疫苗技术的现状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疫苗技术也正在经历着一次次的改革和突破。

这其中的众多关键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体外反应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等,使得疫苗接种更加安全和稳定。

目前,现代疫苗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病毒疫苗这种疫苗采用的仍是痘苗制作的模式制造。

将病毒培养在培养基中,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病毒,通过严格的生产和抽查质量流程,才能保证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2.多价疫苗这种疫苗通常是针对几种不同的疾病同时进行预防接种,其中的主要的采用了杂交技术进行疫苗制造。

例如HPV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3.蛋白疫苗这种疫苗采用蛋白表位的抗体,选择病原体的重要表位并将它们聚合,激发免疫反应,从而引起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起到预防的作用。

在目前的疫苗制造过程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4.细胞疫苗目前,科学家们早已了解到病原体能够攻陷人体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可以进入细胞内部,这启发了科学家研究细胞疫苗。

它与蛋白疫苗不同,是通过将病原体纯化,再加以处理和方法改进,使得细胞可以有效调用免疫系统的资源,以便产生更好的免疫反应。

流感疫苗发展史

流感疫苗发展史

流感疫苗发展史
流感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流感的疫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流感疫苗发展史的主要内容:
1. 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导致全球大约5000万人死亡。

当时还没有流感疫苗,人们只能依靠隔离和传统的中药治疗。

2. 1933年:美国研制出第一种流感疫苗,但其疗效不佳,只能对一些轻微的流感症状进行预防。

3. 194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使用鸡胚培养流感病毒,制备出更有效的疫苗。

4. 195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使用鸭子来培养流感病毒,制备出更多样化的疫苗。

5. 1968年:香港流感大流行,导致全球大约100万人死亡。

研究人员迅速制备了相关疫苗,但由于病毒变异频繁,疫苗疗效不佳。

6. 197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使用分离的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疫苗,这种疫苗可以预防多种不同的流感病毒。

7.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研究人员迅速制备了相关疫苗,但由于病毒变异频繁,疫苗疗效不佳。

8. 201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使用DNA技术和其他新技术来制备流感疫苗,这些技术可以更快地制备出更有效的疫苗。

总之,流感疫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病毒培养到现代的DNA技术,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以制备出更有效的流感疫苗,为人类预防和控制流感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产疫苗发展史

国产疫苗发展史

国产疫苗发展史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疫苗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产疫苗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起伏和进步,为了记录和了解国产疫苗的发展史,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国产疫苗发展的历程。

一、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国产疫苗发展的起步阶段。

上世纪50年代,国内开始生产破伤风疫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而在60年代,中国开始在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脑炎等疫苗领域进行研究和生产。

通过有限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国产疫苗产业逐渐开始起步,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跨入现代阶段(80年代-9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是国产疫苗发展的现代化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医药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并在疫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1985年,中国首次自主研制成功乙型肝炎疫苗,这标志着国产疫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在90年代初,中国又相继研制成功了水痘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国产疫苗的品种和质量逐渐得到了提升。

三、新世纪的发展(21世纪初至今)21世纪初至今,国产疫苗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疫苗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了疫苗研发和生产的步伐。

2005年,中国首次获得疟疾疫苗临床试验许可,这标志着国产疫苗进入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检验阶段。

SARS疫苗、H1N1流感疫苗、HPV疫苗等也相继研发成功,国产疫苗在灾难传染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挑战与机遇尽管国产疫苗在发展历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疫苗质量安全问题、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需求、国际竞争等都给国产疫苗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但随着国家对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国产疫苗发展的机遇也愈加明显。

中国医药企业在技术研发、国际合作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未来国产疫苗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五、展望未来未来,国产疫苗将继续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药产业的不断壮大,国产疫苗的技术实力和生产水平将继续提升。

疫苗的发展历史

疫苗的发展历史

疫苗的发展历史
疫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的中国人利用牛痘的免疫原理制成了牛痘痘苗。

以下是疫苗的发展历程:
1.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斯成功制备了天花疫苗,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疫苗,为疫苗科学奠定了基础。

2.1881年,路易·巴斯德成功研制出狂犬病疫苗,并在一名被狂犬病病人体内使用成功,为人类对待疫苗疾病的防治打开了新篇章。

3.1890年,德国病理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了白喉疫苗,进一步提高了疫苗的质量和疗效。

4.1952年,美国疫苗研究人员尤贝尔和萨尔科发现了小儿麻痹症疫苗,大力推动了疫苗制备技术的发展。

5.1967年,人类首次成功制备了脊髓灰质炎疫苗。

6.1974年,英国病理学家道格拉斯·巴恩斯成功研制出乙型肝炎疫苗。

7.1980年,克里斯蒂安·贝尔金成功制备了乙型肝炎疫苗。

8.1984年,法国病理学家雅克·莫星研制成功了莫星氏疫苗。

9.200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赛蒂瑞和克雷格·芬克成功研制出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持续深入,疫苗的质量和种类不断提高和丰富,不断地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列文虎克(Anang Van Leeuwen Hotk)和微生物的发现。

对于传染病的病因过去曾有许多的猜测 和推理。直到荷兰人列文虎克用显微镜 观察微生物后,传染病的生物病因学说 才得到公认。列文虎克(1632-1723)青 年时常到邻近的眼镜工匠处学习磨镜技 术。1676年,他用自己设计的显微镜, 在齿垢、尿、静水和雨水的样品中,发 现“极其微小”游动的小生命,从而成 为全世界第一个看见微生物的人.
二、全球EPI(Eepanded Programmeon Immunization)的 进展
(一)EPI的简要回顾

儿童问题仍是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 一个严重问题。据WHO和UNICEF估计,全球 每年约有1000多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2/3 死于4种主要疾病:即腹泻、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和新生儿破伤风。估计每天有8000名儿童 死于麻疹、百日咳和破伤风。,有7000名儿童 死于腹泻脱水,有6000名儿童死于肺炎。而这 些疾病是能够通过注射廉价疫苗和服用简单药 物加以预防和治疗的。



1、免疫的含义 免疫(Immune)是从拉丁文衍化而来, 原意是指免除“赋税”。在微生物学或 医学中是指对瘟疫的抵抗力。即对传染 病的不感染状态。 2、免疫机能:(1)防御作用;(2)自 身稳定;(3)免疫监督。




3、免疫的分类: (1)按其产生方式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 免疫。 (2)按其作用机理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从临床角度分为正常免疫和异常免疫 (免疫病理)。 (4)从针对抗原性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 异性免疫。



1921年,Calmette和Guerin研制成功卡介 苗(BCG)并正式用于人体。 1923年,Glenny和Ramon提出用白喉类毒 素作人群免疫;同年,Madson首选使用 百日咳疫苗。 1927年,Ramon和Zoeller将破伤风类毒素 (TT)作预防接种。 1930年,Theiler成功地将黄热病病毒在鼠 脑内传代;1932年,他将强毒通过鸡胚组 织培养传代,获得了对猴和对人的弱毒株。 1937年制成17D黄热病减毒活疫苗。
3、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Louis Pasteur)
巴斯德是一位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和免疫 学家,他证明乳酸和酒精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 结果,1878年,他提出了传染病的细菌学说。 1877年他发明了鸡霍乱疫苗,1881年,他利用 高温培养获得炭疽杆菌减素株,并制成炭疽疫 苗。1885年,巴斯德制成狂犬疫苗,巴斯德用 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来减弱微生物毒力, 获得减毒疫苗,为实验免疫学开辟了广阔的前 景。从此以后,各种疫苗应运而生。



1932年,Sellard和Laigret研制成黄热病 疫苗。 1933年,Weigl研制成功虱肠斑疹伤寒疫 苗。1938-1940年则采用鸡胚卵黄囊制 备。 1937年,Salk研制成功最早的流感灭活 疫苗。 1945年,Theiler制造成黄热病疫苗。 1949年后由于组织培养工作的开展,以 及免疫化学、免疫生物学的发展,更多 的疫苗和提纯疫苗开始用于人类。

(二)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性



1、计划免疫在控制和消灭某些传染病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 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保护易感人 群在某些传染病控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甲肝、乙肝、麻疹、天花、脊灰等。 2、计划免疫可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 3、计划免疫在合理、有效使用卫生资源。

(三)免疫预防的免疫学基础

中国的EPI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80、90年代计免达到了辉煌的程度。 “四苗”覆盖率达85%以上,百日咳、 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免疫规划针对的 传染病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但90年代中 期后,计划免疫工作开始滑坡,主要问 题有:
中国EPI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有地区和城乡差别。 2、流动人口接种率无法保证。 3、计免相关政策未完全落实。 4、政府投入太少。
1688年,俄国派人到中国学习种痘 技术,以后人痘法传入俄罗斯并采用针 刺法。18世纪初,爆发俄土战争,人痘 法由俄国传入土耳其。1721年人痘法开 始在英国使用。1743年德国推行人痘接 种,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继使用。1744年 人痘法传入日本,1763年传入朝鲜,并 传入亚洲其它国家。
(二)免疫预防的实验时期
(三)免疫预防的发展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迅速发展,促使更多的免疫预防制品问 世,由于有些微生物不易减毒,有的即 使毒力消失,往往其免疫原性也随之消 失,同时也可能存在着毒力返祖的问题。 于是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灭活疫苗的研 究,大批灭活疫苗相继问世。


1884年,Salmon和Smith用加热灭活的猪 霍乱免疫鸽子,证明可保护活菌攻击。 1890年,Kitasato和Behring用三氯化碘 处理白喉杆菌和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 减弱其毒性,用以注射动物,制成能中 和毒素的抗毒素,建立血清疗法,并为 制备类毒素打下基础。 1892年,Haffkine研制成霍乱活疫苗。
免疫预防基础知识讲座
一、免疫预防发展简史
(一)免疫预防的经验时期 (二)免疫预防的实验时期 (三)免疫预防的发展时期
(一)免疫预防的经验时期
“疫”:流行性传染病,免疫即免 于发生传染病。尽管近代才出现“免疫” 这个词,但是人们在远古时代就已认识 了免疫现象。公元前5世纪希借半岛的战 史中,描述了在传染病流行时,由患过 该病的人来护理病人和埋葬尸体的事例。 公元384年,晋朝葛洪在《肘后备急方》 中记载“疗狂犬咬人方,乃杀所咬犬, 取脑傅之,后不复发”
计划免疫具备的3个基本要素

目的性强,即以控制乃至消灭针对疾病 为目的。 要有科学的免疫规划和免疫策略。 建立有效的监测、评价和疾病控制系统。


3、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的关系: 预防接种于计划免疫是免疫预防的两个发展阶 段,虽然两者通过人工免疫的手段来预防和控 制针对的传染病,但计划免疫的范畴远远超过 预防接种。长期的实践,即使疫苗免疫效果十 分肯定的传染病,如仅靠免疫,还不能达到消 灭传染病的目的。若要消灭某种传染病,必须 指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策略。
(一)计划免疫概念


1、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 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注入机体。使机体产 生对相应疾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和群 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防制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流 行。 2、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 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 划的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从提高人群的免 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 目的。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 丙种球蛋白



4、抗原和抗体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与相 应的免疫应每件事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物质称为抗原。 (1)抗原的性质:A、异物性:是指机体免 疫活性细胞从未接触过,或化学结构与机体自 身成分不同的物质。B、大分子胶体,分子量 大,表面抗原决定簇多,化学结核稳定。C、 特异性,具有与相应抗体发生抗原物质表面的 特殊化学基因,叫抗原决定簇。
1、爱德华· 琴纳和牛痘苗的发明 2、列文虎克(Anang Van Leeuwen Hotk) 和微生物的发现。 3、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1、爱德华· 琴纳和牛痘苗的发明
1796年5月14日,琴纳(英国医学博 士)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举世闻名的实验。 他把青年挤奶女工手上感染的牛痘浆给1 名8岁男孩接种于左臂。接种后孩子感染 良好,种痘部位出了牛痘,结痂留下瘢 痕。同年7月1日(接种后第七周),他 在这个男孩右臂接种天花脓疱液后,未 发生天花,从而证实中痘能预防天花。


1954年,Salk制成脊髓灰质炎灭活 疫苗(IPV)。 1956年,Sabin制成脊髓灰质炎减毒 活疫苗(OPV)。
1960年,Enders研制成功麻疹减毒活疫 苗(MV)。 1962年,Weller研制成功风疹减毒活疫 苗。 1966年Takahashi等研制成功流行性腮腺 炎疫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免疫的 方法预防天花的国家。公元10世纪,唐、 宋时代已有接种人痘的记载。当时,有 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4种。 采用痘痂直接放在健康人鼻子内,或把 痂皮先行烘干,研成粉来再吹进鼻内, 也有把天花病人的衣服或涂有天花疤浆 的衣服给小儿穿。
这种人痘苗,有时苗(生苗)与种 苗(熟苗)之分。取其痂为苗是名时苗, 专用种痘痘痂为苗是名熟苗,其苗传种 愈久,则苗力提拔愈精,人工之选练愈 熟,火毒汰尽,精气犹存,所万全而无 患也。若时苗能连种7次,精加选练,即 为熟苗。这种反复地选痘苗的方法,基 本符合现代疫苗选育的科学原理。

据WHO统计,7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 (不包括中国),每年约出生8000万儿 童,能够接受免疫服务的儿童不到10%。 因此,每年有500万儿童死于脊灰、麻疹、 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等用疫苗可预防 的传染病。

在全球消灭天花和经济发达国家成功地 控制儿童传染病的经验启示下,1974年 第27届WHO要求各成员国“发展和坚持 免疫方法与流行病监督计划,防制天花, 白喉、脊灰、百日咳、破伤风、结核病 等传染病,开始正式提出EPI”。

(二)全球EPI活动的进展

自从7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EPI以来,尽管遇到 了很大困难,但在WHO、UNICEF等国际组织 的支持和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EPI活动在 全球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成为20世纪80年代 公共卫生的一项重大胜利,1990年全球在各成 员国政府首脑的承诺和支持下,实现了所有儿 童都能接种BCG、OPV、DPT、NV的接种率 分别为87%、89%、80%、78%。由于接种率 的提高,EPI针对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均 明显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