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建筑 三江风雨桥

合集下载

广西名胜古迹

广西名胜古迹

广西名胜古迹广西历史悠久,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争纪念遗址众多。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广西名胜古迹,欢迎大家阅读。

最著名的侗族民族建筑程阳风雨桥又称“永济桥”,是广西最著名的侗族建筑,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以北20公里的林溪乡程阳村,建于1920年。

风雨桥为侗族人民来往憩息、避风雨之佳境,也是侗家青年聚会、恋爱之雅处。

它和鼓楼一样,同是侗乡的特有标志。

大圩古镇大圩古镇是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

大圩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

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不宽的街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

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最。

大圩古镇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

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

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税官;中兴于明,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

扬美古镇扬美古镇,位于南宁市的西南部,距离南宁市区仅36公里,公路、水路、铁路俱通过这里。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繁荣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自建镇到民国年间,一直是近百公里范围的商品集散地,繁荣一时,素有“小南宁”之称。

扬美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遍布全镇,现有二百多处,大多分布在古镇内的各街巷里,特色鲜明的明清民居有的还完好无损,因此今天又得名“扬美古镇”。

以古镇、老街、碧水、金滩、奇石、怪树著称,也是辛亥革命党人黄兴、梁烈亚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

现有700余栋明清建筑。

保留较为完整的景点有:清代一条街、明代民居、魁星楼、黄氏庄园、古埠码头等,扬美江滩以及周围的左江亦风景如画,其青坡怀古、剑插清泉、滩松相呼、雷峰积翠、亭对江流、金沙月夜、龙潭夕影、阁望云霞等八景尤负盛名。

浅谈侗族建筑艺术和技术的结晶——程阳风雨桥

浅谈侗族建筑艺术和技术的结晶——程阳风雨桥

浅谈侗族建筑艺术和技术的结晶——程阳风雨桥发表时间:2020-09-15T08:47:53.18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0年5期作者:王旭[导读] 我国拥有非常悠久的桥梁建筑史,有许多世界著名桥梁,其中程阳风雨桥作为侗族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建筑,建筑技艺高超,建筑艺术内涵深刻。

广西旅发中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500摘要:我国拥有非常悠久的桥梁建筑史,有许多世界著名桥梁,其中程阳风雨桥作为侗族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建筑,建筑技艺高超,建筑艺术内涵深刻。

将建筑功能与建筑艺术紧密结合,能够满足交通修,休息娱乐等多种要求,还能够提供宗教祭祀等公共活动,程阳风雨桥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笔者对程阳风雨桥进行详细介绍,深入探究侗族文化的重要内涵与风俗。

关键词:程阳风雨桥;侗族建筑艺术;技术结晶引言侗族鼓楼、风雨桥、凉亭景亭等木结构建筑艺术,是侗族整体审美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体现,尤其是臻于建筑艺术具有比较高层次的风雨桥获得海内外专家的一致赞赏,认为程阳风雨桥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程阳风雨桥又名永济桥,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内的程阳八寨景区中,是其标志性景点之一,更是广西众多风雨桥中很有名的一座,于 1982 年 2 月 23 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建筑史的瑰宝,更是世界的瑰宝,所以在分析程阳风雨桥建筑技巧时,同样需要对其建筑艺术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够挖掘其隐含的审美品格。

程阳风雨桥的建筑技巧程阳风雨桥在 1912 年至 1924 年修建完成,横跨在河面,由桥墩、桥跨、桥面和屋顶四个部分组成,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整个桥梁全长 64.4m,宽 3.4m,桥亭高 10.6m,2 台 3 墩 4 孔,墩台上建有 5 座塔式桥亭,墩、台之间为桥廊,亭廊相连。

桥亭飞檐高翘,屋顶采用青瓦白栈的设计风格,与当地建筑融为一体。

利用黑白相间的横线进行分割,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整个桥身的装饰不多,非常淡雅与自然环境相生相合,体现出侗族人民的民风淳朴。

风雨桥的卯榫结构特征浅析

风雨桥的卯榫结构特征浅析

风雨桥的卯榫结构特征浅析摘要:古人云:逢山必有路,逢水必有桥。

在我国西南地区,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实地考察对象,发现侗寨随处可见大小不一,古朴精巧的廊亭式木桥——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是一种由桥、廊、亭组合而成的,别具建筑特色,与鼓楼、侗歌并称侗寨三宝。

风雨桥除了基座外,其余全部用杉木穿斗式的处理,不用一铆一钉的卯榫结构贯穿而成,这是三江侗族风雨桥的特色也彰显了桥文化的宏厚。

关键词:风雨桥;卯榫结构;文化内涵1、引言风雨桥的特别之处除了独具侗族特色的廊亭式设计外,全桥的屋顶木构架基本采用穿斗式处理,疏檩与密檩的穿斗式构架形式针对具体情况而灵活的运用,堪称我国传统木屋结构综合应用的典范。

穿斗结构可以使桥梁形成高低错落、凹凸进退、变化丰富的形体,适应于侗族山多溪多的地理环境。

因此,风雨桥的柱、梁、枋、檩构件的接头均用卯榫结构,即不用一钉一铆,靠的是木工精确的嵌槽技艺。

2、风雨桥的整体建筑结构实地考察的风雨桥一般桥长为10—100米,同时也有新建的风雨桥长达150米的。

桥身的长短不一视地理环境和经济有关,但桥的外部结构自上而下分为基座、桥跨与亭廊。

基座也就是风雨桥的桥墩,桥的基础设施,由清条石垒砌而成的桥墩,坚固防洪。

若在溪流较小的风雨桥,桥墩的位置往往是堆砌在溪流的两端,只有跨度大的风雨桥在河中会垒砌多个桥墩。

著名的三江程阳风雨桥河中央就有三座桥墩。

风雨桥的桥跨为木结构,在桥墩上放置的两排杉木是作为托架梁用的,基座上采用悬臂托架来支撑主体桥跨结构。

托臂式的桥跨结构在遇到洪水泛滥时既能排洪又能在天气炎热时透风。

杉木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盛产的木材,既美观又防潮,大大地减少了风雨桥的建造成本。

亭廊,风雨桥的桥廊和亭阁结构。

也是最直接感知风雨桥特色的外部构筑。

桥廊是风雨桥最实用的部分,一般规模的廊面会设一层廊屋,为当地人们遮风挡雨,乘凉休憩提供便捷。

又能保护整个桥面免受风雨的腐蚀,更重要的是后来还发明了人畜两用的风雨桥。

侗族建筑艺术大成─程阳风雨桥

侗族建筑艺术大成─程阳风雨桥

侗族建筑艺术大成─程阳风雨桥程阳风雨桥闻名中外、规模宏大、保存最好、形式独特而富于变化,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位于广西北部与湘黔两省相接的三江县是以侗寨族为主体(占全县人口54%)。

侗族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古朴灿烂。

侗族村寨多建于山麓、溪流河畔,所以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桥。

此地区建筑桥梁的特色是,桥上有廊和亭,能挡风遮雨、供人畜通行,故称为“风雨桥”。

桥梁对于侗族人沟通村寨之间的联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据统计,目前三江县境内10米以上的“风雨桥”有176座之多。

而其中闻名中外、规模宏大、保存最好、形式独特而富于变化的,首推位于广西省三江县林溪乡平岩村林溪河的“程阳风雨桥”。

它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风雨桥通常架设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上,既作交通之用,又有象征飞龙绕寨,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的宗教意含。

故“程阳风雨桥”又称为“回龙桥”、“永济桥”、“普济桥”、“赐福桥”、“盘龙桥”等。

在建筑史上“风雨桥”称之为“廊桥”、“楼桥”或“花桥”。

它是下为桥墩,上为长廊为基础结构的木桥,是侗族建筑的特色,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

“风雨桥”建筑起源于西元3世纪初。

散处于中国西南、西北、华东部分地区,其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趣。

桥的造型是侗族村寨模式的再现,桥亭和鼓楼造型相似,而桥廊则与民居的线条相吻合,整体构成完整的侗族村寨艺术的风貌。

程阳风雨桥是由程阳、马安等村镇50位侗族老人于1916年始建,用了12年时间才完成。

此桥桥面长77.76米,宽3.4米,高10.6米,桥台距离64.70米,河面至桥亭高20.25米。

5个六角形的石砌大桥墩,分为四孔,每孔净距离14·8 米。

风雨桥的结构组成分成三部分:下部为青石垒砌的桥墩,墩底用松木铺垫为底层,以油灰沾合青石砌成菱形的墩座,上面再铺置杉木。

桥墩之间跨度很大,能工巧匠们就在这桥墩之上铺了两层架四五尺直径、下短上长的六根连排大杉木做为“挑梁”(又叫挑枕),而把两层正梁架在挑梁之上,再铺设木板作为桥面。

世界最具民族特色的桥梁——风雨桥(含全套施工图设计)

世界最具民族特色的桥梁——风雨桥(含全套施工图设计)

世界最具民族特色的桥梁——风雨桥(含全套施工图设计)风雨桥,顾名思义是能够挡风遮雨的桥。

'是指在桥梁上加盖廊道,亭子和阁楼等其余建筑物的一种综合建筑形式。

其起源于广西桂北的丘陵地带,即湘黔交界处,此地多为崇山峻岭,地形复杂多变,山岩陡峭,溪流众多,居住于此的侗民出行极其不便。

封闭的环境使得侗族人民与外界接触匮乏,风雨桥在这种环境下顺应而生,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不同类型。

据李长杰在《桂北民间建筑》中阐述,1990年,在桂北仅三江县的独峒,八江,林溪三个乡就有风雨桥112座,风雨桥的造桥者与设计者均为土生土长的侗民,他们运用当地独特建筑手法,融合自然环境,风水观念和功能需求,设计建造出一座座形态各异,美观大方的风雨桥。

经过上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风雨桥在布局、构筑和建筑艺术上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是当地综合建筑技术的高度体现。

作为侗族的传统代表性建筑之一,风雨桥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着侗族人民的经济文化水平、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是研究民族建筑文化及设计手法的又一良好主体。

侗族地区偏僻的环境使得侗族人民在漫长的年月中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留下了大量的风雨桥,为侗族民族建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目前,学界对传统风雨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学,桥梁学和建筑等领域,鲜少对其建筑形制进行研究,本文以广西侗族传统的风雨桥为例,对其形制和分类进行梳理分析。

2广西侗族传统风雨桥的基本建筑形制特点2.1广西侗族传统风雨桥的选址侗寨多分布在崇山峻岭,溪流纵横交错之地,桥梁是出行必不可少对的交通手段之一,基于村寨原有地理环境上对风水因素和侗族人民广西的心理因素的综合考虑,侗族传统风雨桥通常有以下几种选址方式。

大多数侗民选择将风雨桥架设在在寨子的水口处。

侗寨依山傍水而建,水流就成为了侗寨的基本要素之一,入口为村头,出口是寨尾。

寨子水口处的风雨桥是不仅能够满足村民们来来往往的交通需求,也满足风水理论中水口处应该有关卡重镇保平安的要求。

以三江程阳风雨桥为例浅谈侗族风雨桥的美学特征

以三江程阳风雨桥为例浅谈侗族风雨桥的美学特征

以三江程阳风雨桥为例浅谈侗族风雨桥的美学特征作者:周召群来源:《大观》2016年第08期摘要: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侗族传统建筑中的瑰宝,体现出了侗族人高超的建造技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侗族风雨桥是集交通、商业、娱乐、休闲等于一身的复合功能场所,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其造型美观富有民族文化气息,集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于一身,它的美不仅表现在艺术上,还表现在技结构上,更表现在其功能上,是艺术和功能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风雨桥;美学特征;文化价值一、引言在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交界处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建筑物,如鼓楼、风雨桥等,其中,风雨桥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功能成为侗乡的瑰宝,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既是侗族人民过往河溪的交通设施,又是侗民们在劳动之余休憩的场所;它不仅有着极高的使用价值,而且有着独特的美学特征,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及美学结构设计更是令人惊奇,它是侗寨的重要标志。

笔者以风雨桥中最著名的广西程阳风雨桥为例,分别从艺术、结构、功能三个方面浅谈程阳桥的美学特征。

二、美学特征(一)艺术美一座建筑的美首先体现在它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融合上,它的美是侗乡环境美的一部分。

风雨桥横亘在寨前的林溪上,与鳞次节比的民居和高耸挺拔的鼓楼于青山绿树间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如图一)。

程阳桥全长七十六米,宽近四米,五墩四孔,每孔净跨近五米。

桥上建有遮雨的长廊,在每个桥墩上又建有当地侗族风格的楼亭五座。

屋面都是四层塔式重檐,上面铺有小青瓦,戗脊端部均做成弯月形,就像展翅欲飞的鸟翼。

楼亭的最上层屋面有三种形式,中间的是六角攒尖顶,其两边是四角攒尖顶。

攒尖顶部都安置葫芦宝顶,最边上的是歇山顶,这般起伏变化的屋顶,配合整齐有序的廊柱,形成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使变化形成有节奏的韵律感,就像一首美妙动听的的音乐,韵动人心。

侗族人民在久远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念,程阳桥整个桥面的廊楼建筑造型美观、风格别致,他们喜欢古朴淡雅,故程阳桥采用青瓦白檐,形成黑白相间的横线分割,十分协调,给人以完整的艺术美感。

广西三江侗族风雨桥和鼓楼资料讲解

广西三江侗族风雨桥和鼓楼资料讲解

广西三江侗族风雨桥
和鼓楼
广西三江侗族风雨桥和鼓楼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
侗族有三大国宝——鼓楼、花桥和大歌,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为侗族建筑“三宝”之一。

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

由桥、塔、亭组成。

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

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

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其中三江风雨桥为世界上最长风雨桥,该桥不论高度、长度,还是外形设计,都堪称世界之最。

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外来官兵骚扰,均击鼓以号召群众。

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来。

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

| 来自摄影师“左眼睛”的的作品。

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

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

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主持词、发言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祝福语、广播稿、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更多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host speeche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blessings, broadcast articles, other sample article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stay tuned!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1三江风雨桥位于广西柳州三江东自治县浔河,钢筋混凝土月牙形单桥拱与集东特色木结构建筑技术精华为一体,有7座桥亭,其长度和规模均为世界最大,可称为世界第一风雨桥。

广西三江程阳风雨桥介绍

广西三江程阳风雨桥介绍

广西三江程阳风雨桥介绍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位于柳州三江县城古宜镇的北面20公里处。

是广西壮族地区众多风雨桥中最出名的一个。

程阳风雨桥是典型的侗族建筑,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建于1916年,河中有五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

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

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你不得不佩服侗族人巧夺天工的技艺。

桥上有栏杆和屋顶,还有5个多角亭,具有独特的侗族韵味。

景点信息地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马安寨门票:40元。

交通:公路:从桂林乘直达班车到龙胜,中午开车,4小时左右到龙胜,票价10余元。

在龙胜乘到三江的班车,约3小时路程,票价10元左右。

三江有去程阳的班车,票价3元;搭摩托去程阳风雨桥10元钱。

1、桂林—三江(普通车):时间:7:10,11:10。

票价:17元。

车程:4个小时左右。

注意:汽车站的表上的8:40的那趟车以取消。

2、桂林—龙胜(快巴):时间:7:00—18:00每一小时一班。

票价:15元。

车程:2个小时20分。

龙胜—三江(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8元。

车程:2个小时20分。

3、柳州—三江(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20多元。

车程:5个小时左右。

4、融水—三江(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10元左右。

车程:2个多小时。

5、从江—三江(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8元左右。

车程:2—3个小时。

6、三江—程阳(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3元。

车程:40分钟—一个小时。

注意:是乘往林溪方向的车。

7、三江—马胖(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4—5元。

车程:40分钟—1个小时45分。

注意:是乘往八江方向的车。

8、三江—独峒(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6—7元。

车程:2个小时铁路:T5次车柳州下车,换5536次车,19元到三江县。

然后转车去程阳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

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

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三江风雨桥坐落于广西省柳州三江侗彝族自治州浔江河岸,由混凝土结构月牙形单桥拱和集侗特点木结构工程建筑手艺精粹于一体,有七个桥亭,其长短和经营规模均为世界奇观,称得上世界第一风雨桥。

下列是我梳理的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期待可以协助到大伙儿!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一)我是大家今日的导游员,欢迎光临三江风雨桥。

侗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古色古香璀璨,民俗风情浓厚。

侗的村子,别具一格,不同寻常。

大部分的侗寨修在河溪两侧,跨水而居,因而,凡侗人聚居地中地域,有河必有桥,桥上面有廊和亭,既行得通人,又可避风吹雨打,故名风雨桥。

坐落于广西省北边与湘黔两相连的三江,是以侗寨族为行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彝族自治州。

侗占全乡人口数量54%之上。

三江县里,自身十分一般,无甚独特之处,绝佳的景色是在县里周边的侗寨;而最负盛名,促使三江县远近闻名的,是位于在三江县里古宜镇北边20公里砟林溪马安寨林溪河上的程阳桥。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蟠龙桥,始建1916年,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品,是现阶段储存最好是、经营规模较大的风雨桥,是侗乡老百姓聪慧的结晶体,也是我国木工程建筑中的造型艺术佳品。

这座跨过林溪河的木石构造立交桥,有五个干砌石大墩,路面架松木,铺木工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桥的两侧镶有护栏,如同一条木栈道;桥中有五个多角塔形凉亭,廊檐高翘,宛如翅膀伸展;桥的壁柱、瓦檐、镂花描绘,雍容华贵。

这座桥高大雄伟,气候雄浑,好像一道璀璨的七色彩虹。

它的工程建筑令人震惊之处取决于这座公路桥梁无需一钉一铆,尺寸条木,凿木相吻,以榫对接。

所有构造,斜穿直套,蜿蜒曲折,却一丝不低。

桥上两侧还设立长椅供人憩息。

游客坐着凳上向远方环顾,但见林溪河蜿蜒曲折而成,桥的两侧,茶林满坡,翠木拥簇;田园风光农用地,农家辛勤劳动;小河边水利枢纽,缓转浇灌。

1965年作家郭沬若到些一游,激动之外,不仅为程阳桥题名,并且还作诗赞誉:“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

侗族风雨桥建筑赏析

侗族风雨桥建筑赏析

侗族风雨桥建筑赏析
1. 独特的建筑形式:侗族风雨桥通常由桥、廊、亭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

桥身横跨江河,桥墩由巨大的石头砌成,坚固耐用。

廊和亭则建在桥身上,为行人提供了遮阳避雨的场所。

2. 精美的雕刻艺术:侗族风雨桥的建筑装饰非常精美,桥上的廊和亭通常采用榫卯结构,没有一颗铁钉,却十分坚固。

桥的梁柱、栏杆、屋脊等处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既有装饰性,又有寓意,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3. 实用的功能:除了具有审美价值外,侗族风雨桥还具有实用的功能。

它不仅可以供人行走,还可以为行人提供休息的场所,遮风挡雨。

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风雨桥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交流、休息、娱乐。

侗族风雨桥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建筑,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具有实用的功能。

它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江风雨桥社会实践活动(3篇)

三江风雨桥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三江风雨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木结构桥梁。

它横跨融江,连接着两岸的居民,是融水苗族自治县的重要交通枢纽。

为了深入了解这座桥梁的历史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组织了一次三江风雨桥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三江风雨桥的历史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桥梁建筑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日活动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风雨桥四、活动内容1. 历史讲解活动伊始,我们邀请了当地的历史专家为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历史讲解。

专家详细介绍了三江风雨桥的建造背景、历史变迁以及它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同学们认真聆听,对这座桥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地考察随后,我们分组进行了实地考察。

同学们沿着桥体,仔细观察了桥梁的结构和构造,了解了木结构桥梁的独特之处。

在专家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桥梁的各个部分,如桥墩、桥梁主体、桥梁装饰等。

3. 文化交流在活动中,我们还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了交流。

他们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三江风雨桥在当地人民心中的地位,以及他们与桥梁之间的故事。

通过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4. 实践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桥梁建筑的魅力,我们安排了实践体验环节。

同学们分组合作,利用木棍、绳子等简单工具,尝试搭建一座简易的木结构桥梁。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克服了困难,最终成功完成了桥梁的搭建。

5. 总结与反思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总结与反思会议。

同学们分享了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纷纷表示这次实践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

同时,我们也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活动成果1. 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得到增强。

2.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高。

描写三江风雨桥的作文

描写三江风雨桥的作文

描写三江风雨桥的作文示例文章篇一:《神奇的三江风雨桥》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的家乡有一座超级厉害的桥,叫做三江风雨桥!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地方!每次我远远看到它,就忍不住感叹:“哇塞,这桥也太壮观了吧!”它就像一条巨龙横跨在江面上,威风凛凛的。

三江风雨桥啊,那可不光是一座普通的桥。

它就像是我们这儿的大明星,谁来了都得去瞧瞧。

桥的两边有好多好多的亭子,一个接着一个,就好像排着队的小朋友。

这些亭子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奇奇怪怪的,可有意思啦!我和小伙伴们经常跑到桥上玩。

我们在亭子里跑来跑去,大声喊叫着。

风呼呼地吹过,好像在跟我们一起玩耍。

“这风是不是也喜欢咱们在这闹腾呀?”我大声问小伙伴们。

桥上总是有很多人。

有手牵手的情侣,慢悠悠地走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是不是在想着以后的美好生活呢?”有带着孩子的爸爸妈妈,小朋友在前面跑,爸爸妈妈在后面追,“这场景多温馨呀!”还有一些老人,他们坐在亭子里,静静地看着江水流淌,“他们是不是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呢?”记得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外地来的叔叔,他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嘴里还不停地赞叹:“这桥太美啦,真是难得一见的美景!”我凑过去问:“叔叔,你从哪儿来呀?”叔叔笑着说:“我从很远的地方来,就为了看看这座神奇的桥。

”我心里可自豪了,想着:“咱们的风雨桥就是厉害,能吸引这么多人来。

”到了晚上,三江风雨桥就更漂亮啦!桥上的灯都亮起来,五颜六色的,把桥照得像个梦幻的城堡。

江水倒映着灯光,一闪一闪的,“这难道不是天上的星星掉下来了吗?”朋友们,你们说,这么美的三江风雨桥,能不让人喜欢吗?能不让人留恋吗?在我心里呀,它就是世界上最棒的桥!《神奇的三江风雨桥》嘿呀!你们知道吗?在我的家乡,有一座超级厉害的桥,叫三江风雨桥!这座桥啊,那可真是让我喜欢得不得了!每次我去那儿,都会忍不住感叹:“这桥咋这么美呢!”它就像一条巨龙,横跨在江面上,威风凛凛的。

远远望去,那一排排的桥亭,就像巨龙身上的鳞片,闪闪发光。

建筑遗产视角下三江侗族地区风雨桥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建筑遗产视角下三江侗族地区风雨桥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建筑遗产视角下三江侗族地区风雨桥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作者:叶雅欣温玲来源:《美与时代·上》2021年第10期摘要:侗族是百越族系中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他们有着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独特的民族风俗。

传统侗族木构建筑是珍贵的建筑遗产。

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侗族的发展,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生活哲学,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侗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风雨桥。

文章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内的风雨桥为例,分析侗族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建筑遗产;侗族;风雨桥;保护与发展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侗族建筑遗产视角下三江地区风雨桥的保护与传承研究”(2018KY0373)成果。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村寨选址常在背山面水之地,侗族人民喜欢傍水而居,风雨桥便成为了重要的交通设施。

据文献记载,三江县内的风雨桥有198座,有“世界风雨桥之乡”的美誉。

在众多风雨桥中,有些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它的形成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见证了侗族地区的兴衰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是珍贵的建筑遗产。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乡村更新以经济为主导。

近几年,三江地区加大了对旅游的开发力度,许多原生态村寨景观被开发,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传统风雨桥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由此,有的地方便对风雨桥进行主观性改造,加之村民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在改造与修缮的过程中,致使风雨桥遭到了破坏。

现实情况表明,经济的发展对三江侗族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来说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关于风雨桥(一)三江风雨桥的起源从古至今,我国各地廊桥数量众多,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南方地区,如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等雨水较多、河流较多的地区。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之侗族风雨桥——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之侗族风雨桥——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
持续 发展。
3 2 2 做强做大宣传促销 为加 大对 “ 廊 桥之 都 ” 品牌 的宣传 力度 , 扩 大影 响 , 三 江县 政 府每年可召开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廊桥文化论坛会 , 让万人前来参
参 考文 献 :
… 1 范俊 芳, 郑广. 侗 族 传统 木构 建筑 的建造 模 式研 究Ⅱ 】 . 观 点; 中外建 筑, 2 0 0 8 , ( 1 2 ) : 6 8 . 【 2 】梁丽 斐. 浅析侗 族 风雨桥 文 化Ⅱ 】 . 南宁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 2 0 1 1 , ( 1 ) : 9 o 一 9 2 . 【 3 】罗冬 华. 广 西侗 族 传统 木结 构建 筑的结 构设计 手 法探 析 Ⅱ 】 . 中 国新 技 术新 产品, 2 0 1 0 , ( 1 1 ) : 1 5 6 .
观廊桥文化展览( 展影、 展演、 展销等) , 每次可请些社会知名人士 、 舞台明星到场, 搞活旅游 , 促进民族县域经济发展。 3 . 3 筹建侗族生 态博物 馆 三江侗族 自 治县民族文化渊远丰富,留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程阳桥、 岜团桥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胖鼓楼 , 还有怀远 古县城遗址 、三王宫祠等 3 O 多个县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以及 吊脚 楼等极具侗族特色的民族建筑、 民俗活动, 这些都是侗乡生态文化 的优秀代表。政府应加大力度对自然生态景区的保护, 筹建侗族生 态博物馆, 以弘扬侗族民族文化。 目 前, 自 治区文化厅和县政府已拨 款筹建侗族生态博物馆。 在此基础上还应得重视生态博物馆利益相 关者利益关系, 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协调合作, 共美好生活。 3 . 4 建 立保 护地域文 化特色 的视角
尊重 地域特 色 , 也意 味着 尊 重建 筑的维 护方法 , 强调 传 统技 术和 工艺的保护 和使用 , 同时注 意历史信息 的保护 r 7 】 。程 阳风雨

三江风雨桥简介

三江风雨桥简介

三江风雨桥简介
三江风雨桥,融现代建筑工艺与传统工艺于一体。

桥长398米,宽18米,中间为车行道,两旁为人行道,各宽4米。

桥的下半部分为钢筋水泥结构的拱桥,一孔跨越浔江两岸,拱顶距水面高35米,跨长300米,犹如彩虹,桥的上半部分为木质结构的廊桥,七座塔亭,二百九十二间桥廊,穿斗排列,浑然一体,犹如长龙腾空。

七座亭塔,融汇了侗族鼓楼的各种造型及技艺。

最高一亭为八角十一层重檐,双叠攒尖顶,高18.18米;另外六亭,其中三亭为六角九层重檐,攒尖顶,高均为16.18米;两亭为四角九层重檐,歇山顶,高均为15.18米;另一亭为四角九层重檐,攒尖顶,高17.18米。

每两亭中间布列桥廊,各为34间,互相对称。

亭与廊,高低错落,起伏有序,构成侗族木建筑之大观。

桥上装饰有双龙抢宝24对,熬鱼12对,宝葫芦17串,飞檐翘角666个,飞鸟666只,福寿雕刻木格3568块。

全桥落地柱888根,悬柱588根,穿枋4288根。

这些装饰物及其数字,展现了侗族的图腾及宗教信仰,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幸福安康,万代吉昌。

该桥由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企业及各界人士共同集资建造,共计资费四仟六百万元。

钢筋水泥结构部分由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建造,木结构部分由三江县林溪、独峒、八江等乡侗族木匠建造。

戊子动工,庚寅告竣,三载而成。

就木结构部分而言,其规模之宏伟工艺之精巧,可称侗乡之最,也可称世界之最。

三江鼓楼、三江风雨桥、月亮街、鸟巢,为三江县城四大标志性侗族建筑,共同构成了“大侗乡”的独特景观。

看侗乡,游侗乡,三江新城,风光独秀。

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浅析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的保护与利用

浅析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的保护与利用

浅析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的保护与利用作者:曹芳妮刘蒋山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10期摘要: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以下简称程阳风雨桥)是典型的侗族建筑,因独特的建造技术和艺术观赏性在国内外享有高知名度。

随着当地旅游开发的深入,程阳风雨桥的保护和利用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围绕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原因,总结对策,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三江;程阳风雨桥;保护;利用一、程阳风雨桥概况程阳风雨桥,又名永济桥、盘龙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林溪乡程阳村马鞍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阳风雨桥始建于1912年,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十分雄伟壮观。

全桥长77.76米,桥道宽3.75米,桥面高11.52米,横跨于林溪河上。

程阳风雨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它建造技艺独特,全桥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丝毫不差,却不费一钉一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

二、程阳风雨桥保护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截止目前,未针对程阳风雨桥本身编制科学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及利用缺乏科学依据程阳风雨桥是国内外闻明的旅游景点,慕名参观者甚多,每逢节假日,桥上游人如织的场面蔚为壮观。

然程阳风雨桥文物本身是接纳游客的实体,其本身的承重能力和容量是有限的。

伴随着旅游的利好发展,破坏也随之而来。

由于风雨桥本身造型独特,能遮阳、避雨,且所处位置风景优美,游客会选择驻足赏景、休憩纳凉、摄影留念等,如此一来,桥体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加上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程阳风雨桥受破坏的程度在逐年递增。

通过观察了解到,现状程阳风雨桥接纳游客的实际情况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景区、旅游或文物管理部门到目前为止并未对其进行过科学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未对游客容量进行科学测算,以至于在实际利用过程中无法掌握好“度”。

中国第一大风雨桥,长368米,需1800多立方米木材,投资5000多万

中国第一大风雨桥,长368米,需1800多立方米木材,投资5000多万

中国第一大风雨桥,长368米,需1800多立方米木材,投资
5000多万
风雨桥是侗族建筑,为侗族“三宝”之一。

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侗乡非常流行。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最著名的三江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浔江河上,2010年12月底竣工。

整个风雨桥长368米,总投资5000多万元,修建所需要的木材多达1800多立方米。

从长度和规模看均为世界之最,可以说是世界第一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建成后,填补了三江县城没有风雨桥的历史空白,成为了三江的标志和名片。

它与不远处的“侗乡第一鼓楼”——三江鼓楼遥相呼应。

侗族“三宝”风雨桥、鼓楼、侗族大歌全部聚齐,三江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侗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身,全杉木质结构 气势恢宏独特。侗族人民为表达心中美好的 愿望修建风雨桥,从此就在她的庇佑下生息 劳作,风雨桥成为侗族文化象征的同时也是 侗族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 结构美 • 形式美 • 装饰美 • 整体美
•风雨桥桥梁由巨大的石墩、 木结构的桥身、集廊、亭、 桥的特点于一身设计精巧 不用一钉一铆浑然天成, 充分考虑到力学原理采用 中国古代倒塔式全杉木结 构,桥身坚固踏实。
桥亭的设计独具特色, 既体现了少数名族风情又 带有中国传统园林气质, 四面八角,屋檐向上微翘, 造型稳重不失轻盈。回廊 似的桥身将周边景色收入 眼底,通风透气。
•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 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 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 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 楼阁观赏厅、亭、廊、柱枋、 店面门牌等对联、条幅系全国 名家书法精品,由名匠雕刻制 成。 •桥盖黑瓦白墙,形成黑白相间 的横线分割,将桥身装点得秀 丽典雅。
侗族建筑
• 程阳桥始建于1912年长 77.76米宽3.75米高 11.5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 风雨桥,全木质结构端 庄秀丽与赵州桥、 泸定 桥 、罗马尼亚诺娃沃钢 桥、一起被并为世界四 大名桥。
程阳桥始建于1912年长77.76米宽 3.75米高11.5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风雨桥, 全木质结构端庄秀丽与赵州桥、 泸定 桥 、罗马尼亚诺娃沃钢桥、一起被并为 世界四大名桥。
清新秀丽的风雨桥与大自然形成完美的协调与统一, 精湛的民族工艺让风雨桥气质灵动,结合美丽的三江风景, 形成一幅令人震撼的美景。
风雨桥是热心于公益事业侗族人民智慧 的结晶,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难得的 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