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

合集下载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护理PPT课件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护理PPT课件
防止抓挠
提醒家属注意防止孩子抓挠穿刺部位,以免造成感染或损伤血管 。
衣物选择
建议家属为孩子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过紧的衣物压迫留 置针。
异常情况识别及时就医建议
异常情况识别
指导家属识别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等异常情况 的表现。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处理。
联系方式
向家属提供医院或科室的联系方式,方便其在需 要时及时咨询。
关节活动处
如手腕、脚踝等,用绷带 将留置针与肢体缠绕固定 ,以减少活动时导管对皮 肤的摩擦。
易出汗部位
如额头、颈部等,绷带固 定可吸收部分汗液,保持 穿刺部位相对干燥。
躁动不安的患儿
用绷带将留置针固定于肢 体上,可避免患儿抓扯导 致的导管脱落。
避免导管脱落或移位措施
加强宣教
向家长及患儿讲解留置针的相关知识 ,取得合作,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导管 脱落。
密切观察
定期观察穿刺部位及导管固定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妥善固定导管
除敷贴和绷带固定外,还可使用胶布 将导管尾端固定于皮肤上,以减少导 管移位。
定期检查并更换敷料
穿刺后24小时内更换敷料
01
穿刺后应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及局部炎症反应,24
小时内应更换一次敷料。
以后每3天更换一次敷料
02
确定穿刺部位和消毒处理
选择相对较大、较直、弹性好的血管 进行穿刺,如手背静脉、头皮静脉等 。
穿刺前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消 毒范围应大于敷料面积,避免污染。
穿刺角度、深度及速度控制
穿刺时以15-30度角进针,见 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少许, 确保导管尖端进入血管。
控制穿刺深度,避免过深或过 浅,以免穿破血管或导致导管 打折。

不同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操作要点及优势

不同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操作要点及优势

不同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操作要点及优势第一种:先退后送法
操作要点:穿刺前皮肤要保持绷紧状态再进针,见到回血后左手松开皮肤来固定留置针,右手撒针芯约2mm,然后左手继续绷紧皮肤,右手送软管至预计长度。

优势分析:将针芯后撤2mm左右,在送软管过程中可以避免将静脉刺破。

但是在左手一松一紧之间可能会影响送针角度,换手时需注意动作稳妥,特别是穿刺细小、弹性不好的静脉时。

第二种:边退边送法
操作要点:进针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见回血后,改用左手中指继续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和食指撒针芯,左手拇指和食指送软管至预计长度,试回血通畅后将针芯完全撤出,固定留置针。

优势分析:操作过程中皮肤始终处于绷紧状态,操作时主要是持针的的方法要正确,送软管时要平稳。

第三种:一送到底法
操作要点:进针见回血后,右手持针放低角度继续沿血管方向平行潜行,一步到达预计的进针长度。

优势分析:这种手法由于没有中间停顿过程,不至于在换手过程中刺破静脉。

但若掌握不好送针的深度和角度,送管过程中比较容易刺破静脉。

穿刺之前要注意,将留置针针芯与软管先松动一下,注意是左右旋转松动,而不是上下提拔以免刺破软管,以便于针芯顺利退出,确保穿刺成功。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维护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维护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与维护
通过本次演示,我们将分享关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维护的重要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技巧和注意事项,您将能够提供更好的护理。
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血管
2 防止感染
3 与患者沟通
使用适当的技术和仪器确定 合适的血管位置。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穿刺部位 准备的标准,以最大程度减 少感染风险。
定期观察
2
并保持穿刺部位清洁。
定期观察穿刺部位,注意是否出现红肿、
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
3
与家长合作
与家长和患儿合作,共同监测和维护穿刺 部位的卫生和安全。
静脉留置针的更换时机和注意事项
更换时机
注意事项
根据医嘱和静脉留置针类型,遵循
在更换静脉留置针时,总是与患者
正确的更换时机以防止感染和堵塞。 和家人沟通,提供安慰和支持。
与患者和家人交流,在穿刺 过程中提供安慰和支持。
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类型和尺寸。 • 使用正确的穿刺角度和深度。 • 确保针穿透静脉壁并进入静脉腔。 • 避免使用受损的静脉或关节,以及有炎症的部位。 • 根据患儿年龄和解剖特点进行穿刺技巧调整。
穿刺后的护理
1
固定和包扎
使用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确保固定牢固
并发症
了解常见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学 习预防和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
静脉留置针相关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1 感染
2 堵塞
注重手卫生,定期更换敷料,定期观察穿刺部位。
注意留置针通畅状态,定期冲洗或更换静脉留置 针。
3 疼痛和不适
4 血栓形成
了解适当的镇痛和舒适措施,如静脉留置针适当 固定和调整。
保持血液畅通,定期按医嘱进行静脉注射或冲洗。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是将静脉留置针插入患者的静脉内,以便输液、静脉采血等操作。

以下是常用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1. 准备:消毒双手并佩戴无菌手套。

清洁并消毒患者要穿刺的部位。

2. 定位: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常用的部位包括手背、前臂内侧等。

3. 增强穿刺视野:使用无菌巾片覆盖周围,固定皮肤及静脉,使静脉更加突出。

4. 穿刺:用非主手固定皮肤,用主手持针。

握持静脉留置针,以30-45度角刺入皮肤,穿刺到静脉。

5. 确认位置:抽回针芯,看到鲜血后即可确定是否已进入静脉。

6. 固定:将针扣固定在皮肤上,用胶布进行固定。

7. 贴敷: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

8. 验血/输液:固定后,开始采血或接入输液。

值得注意的是,穿刺时应注意卫生,使用无菌操作。

并且在穿刺前,需要详细了
解患者的病史,排除禁忌症。

必要时,可以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

此外,对于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操作,应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

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操作技巧

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操作技巧

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操作技巧注射静脉留置针是现代医疗中日常操作,而正确操作可以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操作难度,减轻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感。

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操作技巧。

1. 观察病人首先,操作者应该评估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皮肤情况等。

这有助于确定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和针头规格。

一般来说,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患者需要选择较大的针头,而皮肤特别薄的患者要特别小心。

另外,需要寻找静脉才能准确的插入留置针,观察病人身上是否有突出的静脉,触摸病人是否有软组织包裹的静脉,这些都有助于找到合适的穿刺部位。

2. 准备工具在进行注射前,需要对工具进行准备,包括留置针、止血带、酒精棉球、敷料、注射器、润滑剂和手套。

同时要检查留置针和其它工具的质量和是否齐备,保证使用安全和可靠性。

3. 洗手和穿戴手套洗手和穿戴手套是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这可以有效减轻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病人的安全和操作者的安全。

医护人员应该认真执行洗手和穿戴手套的操作规范和流程,以确保操作的卫生质量。

4. 适当使用止血带使用止血带是非常重要的步骤,适当的使用可以有效增强穿刺部位的血管张力和饱满度,减少穿刺失败的风险。

然而,如果止血带过紧,会导致静脉压力升高,甚至会引发局部组织坏死。

因此,需要在病人的感觉范围内适度使用止血带,同时需要定时松开,释放时间不宜过长。

5. 穿刺技巧操作者需要正确掌握穿刺的技巧,穿刺时要注意穿刺角度和深度。

选取正确的穿刺角度对于穿刺成功率影响很大,正常情况下,穿刺角度应该在15-20度之间。

另外,在穿刺时,需要将针头缓慢推进皮肤,同时注意扭转或调节穿刺角度,确保穿透到静脉。

穿刺成功后,要注意向留置针内注入生理盐水,以确保血管通畅并避免形成血凝块。

6. 移动静脉操作者可以试着移动病人的手或手臂,以增加静脉张力和血管的饱满度,从而达到良好的穿刺效果,特别是对于患有静脉萎缩的患者更为明显。

总之,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技巧可以有效提高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同时也能够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卫生。

钢针、留置针静脉穿刺技巧及固定方法

钢针、留置针静脉穿刺技巧及固定方法
固定方法
用无菌透明敷料覆盖穿刺点和留置针,用胶布固定留置针和敷料,防止 其移动或脱落。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和穿刺部位情况,及时处理异 常情况。
考核评估标准制定和实施
制定标准
根据钢针、留置针静脉穿刺的实践操作要求,制定详细的考核评估标准。包括穿刺前准备 、穿刺技巧、固定方法、患者反应观察等方面的评估指标。
钢针、留置针静脉穿刺技巧及固定 方法
目录
• 静脉穿刺基本概念与原理 • 钢针静脉穿刺技巧 • 留置针静脉穿刺技巧 • 固定方法与注意事项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实践操作演示与考核评估
01 静脉穿刺基本概念与原理
静脉穿刺定义及目的
静脉穿刺定义
静脉穿刺是指使用穿刺针经皮肤刺入 静脉血管内,建立临时或长期的静脉 通道,以便进行输液、采血等操作。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留置针静脉穿刺实践操作演示
01
穿刺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留置针,检查其完整性和通畅性。清洁穿刺部位,确保皮肤
干净无破损。准备好消毒用品和固定胶带。
02 03
穿刺技巧
确定穿刺点和角度,绷紧皮肤,将留置针插入静脉。插入后,轻轻回抽 针芯,确认留置针在静脉内。避免过度插入或拔出,以免损伤血管壁或 导致留置针脱落。
静脉滑动
在穿刺过程中,如遇静脉滑动,医护人员可让患者握紧拳 头或用止血带固定静脉,以增加静脉的充盈度和稳定性。
静脉塌陷
对于静脉塌陷的患者,医护人员可轻拍或按摩穿刺部位, 使静脉充盈后再进行穿刺。
穿刺失败
若穿刺失败,医护人员应分析失败原因,如针头角度、静 脉选择等,并调整策略后重新进行穿刺。同时,要注意安 抚患者情绪,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感。
静脉穿刺目的
静脉穿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快速、准 确地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予患者必 要的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或采集血液 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和维护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和维护

3M敷贴固定“3步曲”
自然下垂无张力 边撕边压。 塑性(先正中向 四周粘贴,边撕边压,均匀贴在皮肤上, 中间不留空气,保持无张力固定敷贴,延 长管穿刺座用胶布固定于敷贴上方,呈U型
高举平台法:
Y型管朝外(以免压迫血管,引起不滴)
留置针封管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维护
内容提要
留置针的穿刺技巧 留置针固定 留置针封管 留置针拔针
留置针的穿刺技巧
穿刺前准备:血管的选择(粗、直、弹性好,易 于固定的血管)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放松。 注意保暖,使血管处于最佳充盈状态。 消毒:面积大于敷贴 止血带: 进针:握拳的时机与技巧,手背部静脉穿刺前扎 止血带后,拳心要成空心状态,如用力握拳则手 背皮肤被拉紧,压迫血管使其变瘪,进针后易穿 破血管。
脉冲式封管 推V>拔V 偏向留置针那边加紧
留置针拔针 “0度撕敷贴法”,“180度撕敷贴法”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护理PPT课件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护理PPT课件
应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检查输液通畅情况,如发现 输液不畅或滴速减慢,应及时处
理。
注意听取患儿及家长的主诉,如 出现疼痛、不适等症状,应立即
检查并处理。
处理策略及效果评估
静脉炎
立即停止输液,拔除留置针,局部外敷药物以缓 解症状。评估患儿疼痛程度及炎症改善情况。
液体外渗
立即停止输液,拔除留置针,局部外敷药物促进 吸收。评估肿胀消退情况及皮肤颜色温度变化。
根据患儿年龄和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
消毒与无菌操作规范
穿刺前严格进行皮肤消毒,消 毒范围要大于贴膜面积。
消毒后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避 免污染。
穿刺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持物 钳等。
穿刺方法与步骤详解
01
02
03
04
扎止血带
在穿刺点上方5-10cm处扎止 血带,使血管充盈。
依赖心理
小儿对家长存在较强的依赖心 理,需要家长陪伴和安抚才能 减轻紧张情绪。
不确定性
小儿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可能 因各种原因导致穿刺失败或需 要重新穿刺。
03
穿刺技巧与操作方法
选择合适血管和部位
02
01
03
选择相对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血管,避开关节 和静脉瓣。 常用部位为手背静脉、足背静脉、大隐静脉等。
案例二
一名5岁患儿,因腹泻导致脱水,需紧急静脉补液。护士在穿刺时 遇到了一定困难,但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技巧,成功完成了穿刺。 在留置期间,护士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和药物种类。经过24小时的紧急治疗,患儿脱水症状得到缓解。
失败案例剖析及教训吸取
案例一
一名1岁患儿,因高热需静脉输液治疗。护士在穿刺时未能准确评估患儿的血管条件,选择了不合适的留置针型 号,导致穿刺失败。重新穿刺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还延误了治疗时间。教训:在穿刺前应充分评估患儿的血 管条件,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提高穿刺成功率。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护理课件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护理课件
若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抬高肢体,局 部用硫酸镁湿敷或涂抹喜疗妥软膏。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
某患儿因需要长期输液,血管条件差,经过多次穿刺失败, 最终通过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减轻了患 儿痛苦,提高了护理效率。
成功案例二
某新生儿因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原因,血管细如发丝,给穿 刺带来极大困难。经过仔细评估、精心准备,护士成功应用 小儿静脉留置针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确保了治疗顺利进行 。
家长
需要在家中照顾使用留置针的小儿患者的家长
02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 巧
穿刺前的准备
评估血管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免 选择弯曲、有炎症或受伤的血管

准备用具
确保所有用具(如留置针、敷料、 胶带等)都已消毒并准备齐全。
患儿准备
安抚患儿情绪,减少其恐惧感,使 其保持安静。
穿刺技巧
01
02
03
04
拔除时机
处理方式
留置针的拔除时间应根据医嘱和实际 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72小时。
拔除后应立即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 血,并妥善处理留置针和医疗废物。
拔除方法
使用无菌技术操作,轻柔地拔除留置 针,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
04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穿刺失败的原因与处理
血管选择不当
选择合适的血管是穿刺成功的 关键,应选择粗直、充盈、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失败案例分析
失败案例一
某患儿在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过程中 ,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静脉炎症状 ,分析原因可能与留置针型号选择不 当、血管条件不佳及护理不当有关。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PPT课件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PPT课件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ppt课件
• 引言 •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概述 • 静脉留置针穿刺步骤 • 静脉留置针穿刺注意事项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
介绍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发展历程
简要介绍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案例二
某护士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凭借丰 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成功为一位 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进行了穿刺,得 到了患者和同事的高度赞扬。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医院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出现的一 次失败案例,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护 士操作不熟练和对患者血管状况评估 不足所致。
案例二
某护士在为一位特殊疾病患者进行静 脉留置针穿刺时失败,经分析发现, 主要是因为对该患者的特殊病情和血 管条件了解不足。
留置针的材质柔软,对血管 的刺激性小,可以减少血管
损伤和静脉炎的发生。
便于紧急抢救
留置针可以随时使用, 方便紧急抢救时快速给
药。
适用人群和场景
需要长时间进行输液、输血、 给药等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危 重患者和急救患者。
需要进行多次采血、注射的患 者,如肿瘤患者和慢性病患者。
需要进行长时间监测的患者, 如心电监测、血压监测等。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可以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临床治疗提供 便利。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能 够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加 强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是确保静脉 留置针穿刺技术安全、有效的关键。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进一步研究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最佳实践方案,以提性好的血管 进行穿刺,避免在同一部 位反复穿刺。

静脉不充盈患者的留置针穿刺技巧

静脉不充盈患者的留置针穿刺技巧

静脉不充盈患者的留置针穿刺技巧静脉不充盈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经常会导致留置针穿刺技巧的失败。

因此,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对于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于静脉不充盈患者的留置针穿刺技巧进行详细阐述。

一、静脉不充盈的原因静脉不充盈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循环量减少在术前禁食患者、术后排气以及输液过量等情况下,都可能导致患者的循环量降低,从而影响到静脉的充盈情况。

2. 血管痉挛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管痉挛的现象,导致静脉无法充盈。

3. 低血压低血压是一种可以导致静脉不充盈的情况,因为血流速度变慢,血流动力学效应变差,从而影响到了静脉的充盈情况。

二、静脉不充盈对于留置针穿刺的影响静脉不充盈对于留置针穿刺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留置针穿刺的难度若患者的静脉不充盈,则留置针需要穿刺的部位会变得模糊,而且穿刺的难度也会明显增加。

2. 影响留置针的保持时间静脉不充盈可能导致留置针无法达到需要的深度,同时还有可能增加留置针脱落的风险,从而影响留置针的保持时间。

3. 增加患者的痛苦在静脉不充盈的情况下,留置针的穿刺过程会变得更加痛苦,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不适。

三、静脉不充盈患者的留置针穿刺技巧针对静脉不充盈的患者,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留置针穿刺技巧:1. 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在选择穿刺部位时,应该优先选择肢体丰满的部位,这样比较容易找到较大的静脉。

2. 适当的补充体液如果患者的静脉不充盈是由于体液不足造成的,我们应该及时给患者补充足够的体液,以保证静脉的充盈度。

3. 采用加压技巧加压技巧是一种常见的留置针穿刺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静脉的充盈度。

在穿刺时,可以在穿刺部位施加适量的加压力度,来促进静脉的充盈。

4. 选择合适的留置针选择合适的留置针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静脉不充盈的患者,我们应该选择透明的留置针来进行穿刺,这样可以更好地观察到静脉的情况,便于准确地穿刺。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方法
快,并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害血管。用B.D公司生 产的专用透明透气胶布固定,针尾及Y型管处向前挽一 下,再用胶布固定,输液完毕,用3~5 ml生理盐水缓 缓推注,边推边关闭。次日输液时,以生理盐水自肝素 帽处分开,再连接输液管头皮针即可。也可连接可来福 密闭式接头,输液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无需封管, 再次输液时,用碘伏棉球消毒可来福接头连接。当天液 体全部输注完毕,用外科术后使用的弹力网状帽将患儿 的头部连同静脉留置针一起固定。
方法
两人操作刮净血管周围毛发,应用碘酒、酒精严格消毒。 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用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帽 上,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轻轻转动针芯转柄部,使 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然后右手 持紧蝶翼,沿血管走向,缓缓刺入,见回血后,再缓缓 进针2~3 mm,助手一手固定患儿头部,一手绷紧血管 下方的皮肤,使血管成一直线,操作者右手持蝶翼向后 退针芯,同时左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这样一退一进, 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送管要及时,动作要轻、稳、
注意事项
(4)已有局部肿胀的患儿应控制滴速,加强观察,若肿胀 明显伴疼痛者应拔除套管针,抬高患肢或头部,促进局 部吸收。值得注意的是:头部留置针在套管时推注宜慢, 以免造成一些较细的小血管破裂。
注意事项
(5)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穿刺点必须彻底消毒,即使是头皮静脉穿刺也必须用碘 酒、酒精消毒,以保证彻底消毒灭菌。输入刺激性强的 药物,要注意配伍时的浓度、输液的速度和温度,注意 穿刺部位的保暖。穿刺时尽量避开关节,牢固固定,以 减少机械刺激。若发现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 或苍白状分支,均应停止输液,拔除套管针。局部用 50%的硫酸镁湿敷。一般经湿敷,24 h 内症状基本都能 消失。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及穿刺技巧分析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及穿刺技巧分析
若重新穿刺失败或患者情况不允许继续穿刺,应考虑拔管。拔管的原因可能是血液回流、导管打折、 血管痉挛等。
处理方法
拔管时应轻柔操作,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拔出后应立即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并观察局部是否有 肿胀、疼痛等症状,必要时给予相应处理。
并发症处理与预防
原因分析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可能导致一系列并 发症,如静脉炎、血栓形成、局部感染 等。这可能与留置时间过长、操作不当 、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调整进针角度
通常采用20°左右的角度进针,但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以保证一次性穿 刺成功。
控制进针速度
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穿透血管壁,同时也要确保速度不慢,以免影响成功 率。
送管与固定
轻柔送管
送管过程中应保持轻柔,避免过度用 力,以免损伤血管内壁。
妥善固定
穿刺成功后应采用医用胶带妥善固定, 防止留置针移位或脱落。
封管与护理
正确封管
封管时应将肝素帽紧贴皮肤,采用正压封管,避免血液回流 引起堵塞。
定期护理
定期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保持干燥清洁,同时观察穿刺部 位有无红肿、疼痛等现象。
03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预 防措施
提高护士技能
定期培训
医院应定期组织护士进行静脉留 置针穿刺技术的培训,提高护士
的技能水平。
实践操作
患者因素
患者不配合
患者皮肤松弛
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如果过度紧张或不 配合,会影响穿刺效果。
老年患者的皮肤松弛,影响血管的固 定和穿刺。
患者移动
在穿刺过程中,如果患者移动,可能 导致穿刺失败。
留置针因素
留置针型号不当
选择不合适的留置针型号,可能 导致穿刺失败。
留置针堵塞

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方法

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方法

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方法
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方法如下:
1. 患者准备:患者应处于舒适的姿势,确保周围环境清洁整洁。

对于较紧张的患者,可以给予镇静剂或者麻醉药物。

2. 选择穿刺部位:常用的静脉穿刺部位有手腕、前臂、手背等。

根据患者情况和操作经验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3. 消毒皮肤:用酒精或碘酒擦拭穿刺部位,保持局部清洁。

4. 穿刺:拿起穿刺针,用非穿刺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拉紧穿刺部位的皮肤,将穿刺针的尖端直接进入皮肤,并在穿刺感明显时慢慢将穿刺针推进静脉内。

注意穿刺的方向和角度,通常与皮肤表面垂直或稍微倾角进入。

5. 核对: 在穿刺针进入静脉后,可以尝试抽回少量的血液以确认成功穿刺静脉。

6. 固定留置针:将穿刺针缓慢地向外拔出一些,以确保针尖仍然在静脉内没有被抽出。

然后将固定带或胶布固定留置针在皮肤上,确保其稳定性。

7. 连接输液管:将输液管的接头连接到留置针上,并确保连接牢固。

8. 核对留置针:注意观察留置针周围是否有渗血,有没有异常反应等,确保留置针正常运作。

操作完毕后,记得及时清洁工具、弃用材料和皮肤,以避免感染患者或导致交叉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是消瘦患者、老年患者做手背静脉穿刺
时,嘱其被穿刺手自然松开,操作者用左手 将患者的被穿刺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 手或操作者左手握紧被穿刺手的4或5个手指, 使其手向掌面弯曲成弧形,可使手背血管充 分显露,利于穿刺成功。
4.穿刺技巧
4.
1水肿病人:肉眼多不能明视静脉,较难进 行穿刺,穿刺技巧是不扎止血带,采用注射 前指压静脉法,拇指在血管走向处向前反复 推压,将水肿组织间隙液体排向血管周围, 此时血管明显暴露,迅速进行常规消毒,及 时进针。
1 . 选择静脉的技巧和方法
1.1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宜选用相对粗 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 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同时一定要坚持左右 交替、由外至内以及远心端开始的基本原则。
1.2
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患儿,随着用药时间 的延长,四肢脂肪按向心性顺序逐渐增加, 因此选择血管的顺序为小腿静脉,前臂静脉, 手背足背静脉。
外套管在血管内距离越长对血管内壁机械刺
激越大,加之药液理化因素作用,血管内皮 细胞更易损伤而形成血栓致官腔狭窄输液不 畅及静脉炎发生。 有研究表明外露1 ~ 2mm 反而可以改善输液 通畅度,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还可以降低 静脉炎的发生。
4.8逆向静脉穿刺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由于近
心端手背水平面相对较大,进针时,持针手 与病人手背有较充分的接触面和支持点,因 而着力点分散,持针稳,进针的力度、角度 和方向可依穿刺需要随意调整,还可根据血 管具体情况,在血管后1cm 左右处进针皮下, 在潜行至血管旁,所以,即使所穿刺血管较 短、较弯,也有做到稳、准、快地一次性穿 刺成功。
即系紧止血带,用手轻轻按摩皮肤约1min, 松开止血带片刻,再扎止血带,可以提高留 置针穿刺成功率。
握拳的时机和技巧
手背部静脉穿刺时扎止血带后,拳心要呈空
心状态,如用力握拳则手背皮肤被拉紧,压 迫血管使管腔变扁变瘪,进针后易穿透血管。 手臂部静脉穿刺时扎止血带后用力握拳,肌 肉收缩促使血液向心回流,使手臂的静脉充 盈明显,易于穿刺。
4.6大角度快速静脉穿刺术:针头与皮肤呈
45°~ 60°进针, 针头接触面小,进针压强 大,速度快,皮肤受损范围小,缩短了针头 在皮下运行的时间与距离对皮肤及血管损伤, 减轻致痛物质释放,减少疼痛或无痛,同时 缩短了静脉回血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
4.7外套管外露1
~ 2mm 优于外套管完全置。 减少了软管损伤血管内膜而发生血栓和血肿, 使穿刺容易成功。同时给血管恢复迂曲松弛 状态留有一定余地,减少了在血管内的长度, 有效避免了外套管尖端触及血管壁和对血管 内皮摩擦刺激的现象。
4.4婴幼儿:年龄<2岁以下
头部皮下脂肪少, 静脉清晰表浅不滑动,可选择头皮静脉。 年龄>3岁以上 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 密,血管不清晰,可采用四肢静脉进行穿刺, 穿刺宁浅勿深,稍深即可刺破血管对侧管壁 而失败。
4.5脱水及休克患者:虽然肉眼可见静脉血管,
但穿刺却很困难。穿刺前须经充分压迫局部 给予热敷,以改善血管内充血程度,待血管 充盈后,采用挑起缓慢进针法。进针后,先 使针头向上挑起沿血管走行缓慢由浅至深进 入管腔,见有回血,即可缓慢注射少量液体, 此时不宜放松压迫,待管腔随着注入的液体 而稍扩大后,针头沿静脉的方向刺入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在不影响输液轮流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用细、
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 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磨擦及对血 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 性静脉炎的发生,可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
3.输液调节器

调节器应夹到茂菲式滴管的下端,根据虹吸 原理,负压较大,针头进入血管时,血液容 易回到针管内,可以很好地避免不回血现象, 降低穿刺难度,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3.系止血带的方法
两手将有弹性的橡胶管(
压脉带) 拉长,系在 需要穿刺的血管上端6cm 处,松紧适宜。过 紧、时间过长会使肢端发紫、疼痛,反而不 利于穿刺,因此使静脉刚好充盈为宜。也可 采用手臂下垂扎止血带,手背浅静脉充盈度 最佳,尤适用于手背浅静脉充盈不良或手背 浅静脉难以寻找的患者。
对外周静脉充盈不佳的患者行分次扎止血带,

1.5 对于因长期输液而导致其他静脉条件差的患者, 则可以考虑采用皮下代偿扩张微小静脉进行穿刺输 液,由于皮下代偿扩张微小静脉管径微小、管壁薄、 表浅弯曲、易刺制破或穿刺后易发生液体外渗,所 以应用普通头皮针进行穿刺,病人活动等,针头易 刺破血管,造成液体外渗,维持时间短。因此,采 用皮下代偿扩张微小静脉穿刺输液,针头必须选择 套管针。
1.3
对长期输液病人如血管条件差,可局部 涂血管扩张剂,如1%硝酸甘油,2%利多卡 因和阿托品(同时辅以热敷),2%山莨菪碱 及手背静脉穿刺时局部敷硝酸甘油贴剂等, 均能迅速扩张表浅静脉,促进血液循环,提 高穿刺成功率。
1.4
血管状态不佳时,采用2%地卡因,2%山 茛菪碱,30%烟酸配制的混合液涂擦局部皮 肤范围5cm×5cm,扩张局部浅静脉,1min 能达到扩血管止痛的目的,且无不良反应, 更适合儿童和皮肤细嫩的病人。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临床慢性疾病静脉
输液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池是一种新型输 液器材。欧美国家已在20 世纪60年代普及使 用。在我国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大, 已涉及到了家庭和社区。静脉留置针可减少 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 率肩利于临床用药为抢救赢得时间。正确的 穿刺方法是保证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关键。

4.2肥胖患者:多见于营养过剩的肥胖者,皮 下脂肪组织丰满,血管较深,虽加压迫也难 显露,但血管弹性好,活动度小,可采用探 索法,按解剖部位,循血管方向迅速刺入皮 下,用左手食指在表皮上触到弹性,右手持 针朝此方向探索进行,即可穿刺成功。
4.3老年人、慢性病、消瘦患者:上述患者皮
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易滑动,静脉管 腔变细,血管弹性差,肌肉松弛皮下活动度 大,穿刺困难。选择易固定且离静脉瓣、静 脉窦及关节部位,用手指轻轻揉搓使血管充 盈,穿刺前系止血带不应超过2 min,止血带 不宜结扎过紧,绷紧穿刺局部皮肤,压迫穿 刺点两端,抓住血管的活动去向,有助于穿 刺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