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合集下载

【历史课件】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历史课件】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三、巩固练习。
1、选择题。 (1)、平壤战役中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A、左宝贵 B、刘步蟾 C、邓世昌
答案:A
(2)、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事件是: A、黄海战役 B、辽东战役 C、威海卫之战
答案:C
(3)下列哪一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 商口岸 B、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C、开放烟台、琼州等到10处为通商口岸 D、开放天律为通商口岸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模板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模板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模板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一起看看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欢迎查阅!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能力要求:(1)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说明《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情感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海军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此后近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

(2)爱国官兵的英勇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近年来,中日两国的南海争端日益严重,从领土纠纷上升到了国家历史恩仇的高度,随着我们一直以来的历史学习和同学们对于本课知识课前的预习,想必大家对于中日两国从历史到现代以来的关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中日两国争端的起因发生在什么时候体现在什么事件上学生踊跃回答,有的学生说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有的学生说是发生在晚清时期,中日两国爆发甲午中日战争。

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我们都要对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态度表示肯定,然后引出今天课上所讲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和同学们一起去寻找中日两国关系紧张化的历史渊源所在。

二、回顾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两国现状(展示课件)1.晚清政府现状: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教学教材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教学教材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教案设计《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汤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张宏刚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2、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的历史。

3、掌握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二、教学重点甲午终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三、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四、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学情分析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学生从初中和电视电影方面,会有所了解,故在课堂上可以不必多展开讲,应将重点放在分析两次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另外,学生已经学过了两次鸦片战争,因此,在课堂最后,要将中国沦为两半社会的过程做一个小结。

此外,学生对于义和团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本课不要求重点掌握,因此,分析下其发起的原因和分析评价下其口号即口。

七、教学过程与设计{新课导入}打出课件:奴役—自由,殖民-独立,落后—强大,屈辱—荣耀,家破人亡—安居乐业,任人欺凌—独立自主师:同学们,在这两种情况当中,你们会选择那种?你们会为了那种而努力?但是,当有侵略者带着一课欲壑难填的心来野蛮地侵略我们,而国家落后,政府腐败,统治者无能的时候,我们所希望的,还能拥有吗?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继鸦片战争后,又一段丧权辱国的历史。

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前的中国历史背景,如洋务运动、民族危机等。

(2)提问:甲午战争前,中国的民族危机有哪些表现?2.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讲解甲午战争前的中日关系,如朝鲜半岛问题、琉球群岛问题等。

(2)分析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守旧思想,以及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讲解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平壤战役、旅顺口战役、威海卫战役等。

(2)分析北洋水师在战争中的表现,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保卫战等。

(3)引导学生探讨: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为何屡战屡败?4.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讲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如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等。

(2)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如民族危机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等。

(3)引导学生思考: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如民族觉醒、戊戌变法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甲午战争中汲取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6.作业布置(2)让学生收集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是否满意?3.作业布置和评价是否合理?4.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讲解背景时:“同学们,你们知道甲午战争前,中国面临着哪些内忧外患吗?比如,当时的清政府内部是怎样的情况?我们来看看这段历史视频,了解一下当时的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史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通过识读地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概况。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史实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3.通过观看“黄海海战”视频片段,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树立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随堂练习1.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 B ) ①割占土地②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获得大量战争赔款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1895年7月15日,《申报》痛斥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其卖国罪行,发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的呼声,台湾各族人民也组织起来大量义军誓死抗倭报国。

材料反映了( D )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B.《南京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侵犯C.《马关条约》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甲午战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3.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

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C )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 C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割占了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说课稿

走进历史感悟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说课稿襄樊四十二中邱宜川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

因此,这一课是学习中国近代历史非常重要的一课。

2.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储备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概况;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能力培养①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②思考“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体验①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②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没落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3.本课的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及经过。

(2)《马关条约》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4.本课的难点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5.课型及课时安排本课为讲授新课。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6.媒体平台(1)教具学具准备电视VCD、挂图、地图册等。

(2)资料准备①课本中若干插图及课本前彩图14。

②挂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③影视片:《甲午风云》二、教法学法本课对于学生学习总的来看比较容易掌握的。

但是,由于学生对那场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没有什么清晰深刻的印象,这必然使本课的教学在如何使学生增加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正确理解历史所带来的问题,并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应当下一番功夫。

初中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初中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初中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战败原因。

2.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代史》。

2. 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2. 提问:同学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日本的侵略野心和中国的民族危机。

2. 描述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平壤战役、黄海战役、旅顺陷落、威海卫战役等。

3.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军事装备落后、指挥不利等。

4. 讲解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领土主权丧失等。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加深民族危机、加剧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等。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强调保持民族尊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2. 学生发表自己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提出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建议。

3.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观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课件:《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3》(人教版选修1)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课件:《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3》(人教版选修1)

蛤蟆—— 法国
肠——
(两广 、云南) 德国
(山东)
太阳—— 日本 (福建) 鹰——美国
第 1 课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后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深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 策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 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第 1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什么特点? 课 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 甲 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 午 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中 日 战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 争 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 后 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 民 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族 危 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机 的 加 深
开设工厂
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
第 1 课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后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深
一、《马关条约》的签定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 以商品输出 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
贷款
开矿
修路 办厂
总的来说,列强对中国输出资本
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控制。民族危机加深。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中日战争后 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 1 课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后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深
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赔款:白银二亿两 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甲午战 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设计

《甲午战 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设计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和危害。

(2)掌握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和影响。

(3)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相关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2)引导学生思考在民族危机面前,应如何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甲午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和危害。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2、教学难点(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理解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和探索。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的结果,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2、讲授新课(1)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①方式介绍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如资本输出,包括争做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等。

②危害分析这些经济侵略方式对中国经济的破坏和对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使学生理解民族危机在经济领域的体现。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①表现展示《时局图》等资料,讲述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的情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②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如民族自尊心的伤害、社会动荡等。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①原因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等方面,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13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13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课程标准: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并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到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2.通过录像再现历史,从中获得有用的历史信息,感受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3.知道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列表比较,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代的中华民族可谓多灾多难,饱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在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西方列强发动的哪两次侵略战争?侵略者分别是谁?(略)。

同学们知不知道,在中国近代史上,侵略中国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是哪个国家?它就是我们的邻国日本。

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就是甲午中日战争。

新课讲授一、黄海海战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名称的由来教师设问:由本课标题引出问题:这次战争爆发于什么时间?为什么叫做甲午中日战争?让学生看书回答。

(战争发生于1894年,因为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纪年中的甲午年,所以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教师设问:1894年,在朝鲜附近的丰岛海面上,日军突然袭击清军的运兵船,从而挑起了战争。

那么,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是偶然的吗?日本为什么要发动战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内容思考回答。

(略)教师过渡:可以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其目的就是借以征服朝鲜、征服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

出示地图:2.指图讲述战争的主要过程教师讲述:由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日军是从陆上和海上分兵两路对中国进行侵略的。

战争爆发后,1894年9月,日军先对平壤的清军发起猛攻,很快占领了平壤,之后日军由陆路北上。

原创1: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原创1: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租借地 胶州湾
旅顺和大连 广州湾
“新界”和威海卫 台湾和澎湖列岛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北和新疆 两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 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实质: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发展艰难: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先天不足: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地区分布不合理;部门结构不合理;未
后天畸形: 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有哪些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维新变法运 动阶级基础。 ——戊戌变法历史根源
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
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
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广开民厂”的 主要原因
A. 洋务运动刺激 B. 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 C.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 抑制列强经济侵略
谢谢观看!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的是:某国在该地区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4、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是由于它为民族资

(八年级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左宝贵与平壤战役;邓世昌与黄海战役;旅顺陷落;丁汝昌与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进一步认清政治制度的腐败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衰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导入法本课可利用计算机显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

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出示伊藤照片),当他把这副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出示李鸿章照片),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含答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含答案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A课程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B教学目标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的维新思想;变法内容。

难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D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2、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的危机?(书P124学思之窗)割地: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通商:使列强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资源和倾销商品。

开设工厂:使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跟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开设工厂【导入新课】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前,许多中国人自视甚高,没有把日本放在眼里.他们或多或少地保留着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日本的心理优势,认为日本是不自量力,如果与中国交锋,必败无疑。

然而一向被认为是东亚文明主导者的中国,竟然被经过明治维新开始强大起来的岛国日本打败,这一事实使中国人在备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

如何在危机中自救?怎样才能在强敌如林的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讲授新课】戊戌变法的背景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列强侵华方式发生变化(1)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资本输的方式争做中国债主、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银行、开办工厂等.2、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知识链接】租借地与势力范围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使行政、立法、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事基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

课件7: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件7: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数量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 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 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 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 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 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 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对国
取利润。
外的贷款或投资。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
贷款 开矿
修路 设厂
开设银行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 命脉,扩大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年息重、获利高;附带条件多、还债年限长
国名
在中国投资的铁路
共计
英国 俄国 德国
2800英里 1530英里 720英里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阅读课文概述: 1.甲午战争后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经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严重: (1)清政府要偿还外债本息; (2)各地的自然灾害严重,增加经费兴修水利和赈灾
2.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出现这个结果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措施:增收:增加旧税征收额度;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特点;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想一想: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的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什么特点?

马张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与反思

马张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与反思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大量借款,争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工厂、银行;强租港口,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

政策。

2、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经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

的关系。

3、识记: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

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出现之间的关系。

戌变法运动出现之间的关系。

2、对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戊戌变法出现之间的关系进行问题探究。

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难的探索,来挽救民族危亡,从而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救民族危亡,从而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时局图》这是清朝末年一位爱国人士所画,大家说说这幅图反映出什么问题?(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正如大家所言,步入近代以后,咱们中国可谓是大家所言,步入近代以后,咱们中国可谓是“风吹过,雨打过,铁蹄“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

而这铁蹄的践踏指的就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尤其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来一场改革运动——戊戌变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戊戌变法的背景。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侵略方式的变化引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关于《马关条约》的内容,指出《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1)政治上:割地,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标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1.识记和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民族英雄、《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2.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战争;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学习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发言)教师:(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心智、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新课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1.阴云密布——战争背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这次战争是谁挑起的?挑起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日本。

目的是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日本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所以这次战争的性质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战火硝烟——战争经过教师:(指导学生继续阅读教材,提出问题)简述战争的经过,找出这次战争中经历的几次重大战役。

学生:(阅读、回答、识记)教师:(总结)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教师: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战役是哪次?学生:丰岛海战。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的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如帝国主义侵略、封建思想、政治腐败等。

2.掌握甲午战争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变化。

3.掌握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和它们的失败原因。

教学重难点1.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的民族危机的加深原因2.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及失败原因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重点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和它们的失败原因。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结果,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2.导入:通过前置知识的温习,帮助学生切实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

3.讲解:通过PPT或白板进行详细的讲解,介绍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危机,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帝国主义侵略、封建思想、政治腐败等,并指出这些原因是相互关联的。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深入探讨危机原因、尝试和失败的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5.汇报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同步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观点,点评和总结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6.总结回顾: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思想的情况下,逐一总结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综合领悟和加深理解。

教学评估根据课堂表现、讨论质量、汇报与展示和小组互动等方面,综合进行教学评估,同时采用客观评分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深入研究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前进历程、特点和失败原因,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我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经验1.合理利用引导和导入课程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程的研究内容。

2.通过让学生参加小组讨论、交流观点等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能力。

课件2: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件2: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历史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 中国。 (2)欧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了以 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主要表现 (1)加剧资本输出 ①强迫贷款:俄、法、英、德等国迫使清政府借款, 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__经__济__命__脉___,扩张了在华的政 治势力。
3.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其 产生的经济基础。 4.阶级基础:随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 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一、学思之窗(教材P124) 根据上述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 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提示:(1)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使日本把朝鲜 变成入侵中国的桥头堡。 (2)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 社会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空前严 重的民族危机,从此掀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 法运动。
谢谢观看!

(2)瓜分中国领土 ①列强在中国强占_租__借__地__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美国提出“_门__户__开__放__”政策,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 侵略权益。
特别提醒: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由自由资本主义阶 段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 也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其主要方式 有开设工厂,兴办银行,政治贷款,开矿修路等。甲 午战争后《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就是一个经典的实例。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_社__会__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 机进一步加剧。 特别提醒:政治统治腐败、偿付战争赔款和自然灾害 频繁,是清政府财政危机空前严重的三大原因,其中, 偿付战争赔款是最为主要和直接的因素。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时间、主要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基本史实。

2.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3.认识《马关条约》如何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甲午中日战争一、导入新课古代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如何?鉴真东渡日本向中国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

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

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中国与日本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在近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的道路。

189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段历史。

二、学习新课(一)甲午战争的背景1.日本: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也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主张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

日本曾制定过一个大陆政策。

征服朝鲜;侵占中国的东北;征服中国;称霸世界。

大家来看示意图,由此可以看出侵占朝鲜、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政府的既定国策。

为了实现扩张意图,日本积极扩军备战。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

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左宝贵与平壤战役;邓世昌与黄海战役;旅顺陷落;丁汝昌与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进一步认清政治制度的腐败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衰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导入法本课可利用计算机显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

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出示伊藤照片),当他把这副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出示李鸿章照片),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当这副对联在屏幕上显示后,提出问题:(1)对联中哪句话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状况?(2)“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只得“玉帛相将”,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由此导入新课。

《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教学难点。

首先要明确签订的历史背景。

不仅要认识到大背景(即19世纪末日本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还要认识到小背景(即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这是解决这个难点的前提。

其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割占台湾?为什么要赔偿军费白银多达2亿两?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直达重庆?为什么新增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的规定?再次,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马关条约》与以前条约的规定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点,从而理解《马关条约》所具有的明显的时代烙印,认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资本输出的本质。

最后,让学生在逐一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运用归纳法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

这是本课的重点。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讨论结束后,在屏幕上显示两条阅读资料:(l)《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

(2)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可提问学生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如何评价李鸿章?适当地补充史料,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以上观点不完全正确。

李鸿章大办洋务,开办军事工业,也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马关条约》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再在屏幕上打出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诗:“台湾岛已割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这样,将对联、诗句精心贯穿在教学内容中,利于把教材讲深、讲透、讲活。

讲述完战争经过后,教师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较全面的结论。

然后在屏幕上打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如此腐败的清王朝,此战岂能不失败?失败了就要“玉帛相将”。

两副对联前后呼应,为教学内容增添了色彩。

战争的起因首先教师概述:日本原是封建落后国家,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起近代化国家,具有极强烈的对外扩张欲望(出示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说明它野心勃勃的侵略计划)。

接着提问:“大陆政策”中日本政府曾做过哪次尝试?学生回答: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台湾,虽未得逞,但却尝到了甜头。

教师进一步阐述:特别是中法战争造成的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更加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于是加紧扩军备战,到1892年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根据以上叙述,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学生自然就能得出结论,即这场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只是利用朝鲜爆发农民起义这一事件找到借口挑起战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

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战争影响教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衰朽可欺之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阔思路,多角度、更深层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学生踊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1)甲午战争的惨败,为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有识之士普遍认识到亡国之祸近在眼前。

但是深重的民族灾难反而可以促成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奋起,中华民族必然将战争失败带来的耻辱转化成奋进的动力,中国人民决不会长期沉默下去!(2)对日本来说战争的胜利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日本凭借这笔不义之财疯狂扩军备战。

(3)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来说,中国就像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屏幕上出示瓜分狂潮表)。

甲午中日战争一方面,甲午中日战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上承中法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继续;下启瓜分狂潮和维新运动兴起,直接导致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维新政治运动的展开。

另一方面,广大爱国官兵在战争中浴血奋战、誓死抗敌的壮烈事迹,体现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坚强决心,这正是培养初中学生以英雄为榜样,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最佳素材。

瓜分狂潮瓜分狂潮实际上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组成部分,是帝国主义在政治上扩大侵略中国的表现。

这使中国进一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半殖民地化程度空前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也空前严重。

这正是戊戌变法的重要历史背景。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难点: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具:视频、教学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中法战争的结局如何?导入新课: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逐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请同学们回忆:在19世纪70年代,日本侵略我国什么地方?结果怎么样?指出: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侵台碰壁后,日本接着把魔爪伸向了与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

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使朝鲜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18年后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入侵中国又挑起了大规模的甲午中日战争。

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演示PPT课件>1.1894年7月25日,日本借口朝鲜农民起义―进兵朝鲜。

2.1894年9月15日,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狂逃3.黄海战役<详述战斗经过>9月17日邓世昌林永升刘步蟾4.旅顺陷落徐邦道日军暴行<让学生看相关资料> 5.威海卫溃败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是洋务运动的一项主要成就,是大清帝国海防的重要力量,由于李鸿?quot;避战保船"的消极战略而可耻的覆灭了,至此洋务运动也彻底失败了。

二、中日《马关条约》1、条约的签订1895年,李鸿章同伊滕博文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近代的卖国条约多由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所以人们骂李鸿章为大卖国贼,殊不知"弱国无外交",李鸿章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也是无可奈何。

)2、内容影响(播放马关条约签定的视频资料)《马关条约》:中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请思考:①《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前有何变化?②《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变化?③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吗?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④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是在保护中国的权益吗?为什么?3.教训与启示。

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认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

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

三、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1.经济侵略的加剧。

形式:开设银行、政治性贷款、争夺铁路权、投资权、投资开矿、投资设厂。

(资本输出)2.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①同时让学生看教材中《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②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让学生说出美国为什么提出"门户开放"政策?2)分析"门户开放"政策的两层含义。

板书设计一、日本占朝鲜、侵中国二、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及结果1、战争的爆发1894.82、四次主要战役1)平壤战役2)黄海海战3)辽东半岛之战(旅顺大屠杀)4)威海卫战役3、战争结果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及危害主要内容: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开商埠(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开设工厂三、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1、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1)开设银行2)强迫贷款3)投资铁路4)设厂开矿2、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的竞争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