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管理

摘要:提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许多音乐老师可能会认为“那是主课老师的事情,我只是负责两节音乐课,与我无关”,这个答案肯定是错误的。随着第八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核心素养”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入研究讨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乎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教师。什么是“核心素养?”“核

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

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在此,核心素养看成是两部分组成:品格和能力。什么是“品格” 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一书中的

表述到:表现在人与社会关系上的自律、表现在人与他人关系上的尊重、表现在

人与事情关系上的认真是人必备的三种核心品格。什么是“能力?”在余教授看来,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所谓的能力是“剩下来的东西”“带得走的东西”和“可再生的

东西”。学生的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教授的解读通俗易懂,我

们清楚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白下一步应该怎样调整?重点做什么?同时也理

清了“核心素养”和“双基”的区别,也回避走到以前的路上去了。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管理

“核心素养”强调“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

关键能力”,它是动态的,标志着是学校教育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表明

我国学校的课程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的教学不是为了

学会“知识”而教,而是教会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即“授

人以渔”。所以,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我们的音乐课堂究竟需要怎样做才能够让“核心素养”落地?

首先,我认为孩子品格的培养,音乐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可取代.教师以身

作则,坚持读书、坚持学习,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培养孩子们优秀品格的形成,

例如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认真的备课、上课;积极解决课

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总结不足等都会给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带来深远的

影响。

其次,关于“知识的建构”。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学生在满

足基本的生命、生存需要后,还需要满足“爱与被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我们都有感觉,进入信息时代的孩子们

成长速度加快,个人意识提高,如今的音乐课堂上如果仅凭着老师喊着“听我说”,“跟我唱”是没用的,即使孩子们跟上了老师的脚步,那也是“被动式的应对”,无

法激起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兴趣,每个孩子们都需要被“尊重”、被“看见”,只有当

他们感到在安静祥和,被尊重、被信赖,放松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

思维敏捷,真正进一步发展“知识的建构”。所以,让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管理从

打造倾听的课堂开始吧!

一、打造倾听的课堂。

老师们的倾听:通过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话,给学生树立倾听技巧的榜样。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家长间能够互相倾听是良好关系的开端。课堂上的倾听是师

生沟通的开始,倾听让我们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孩子们组织语言表达的

过程也是他思维发展、成长的过程。因此,构筑“相互倾听”的关系十分重要;孩

子们的倾听:在老师榜样作用的带领下,养成尊重他人,礼貌倾听的好习惯;在

音乐课堂中安静的倾听,感受音乐美,在相关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发展音乐思维,

逐步形成个人的音乐表达的能力。老师用关心和爱滋润、浇灌,孩子们才能有进

一步的提高。

二、打造审美的课堂。充分发挥音乐德育功能,让孩子和老师们在欣赏音乐旋律

美的过程

中,激发内心对美的追求。

例如疫情期间,我们开展了以“爱和和平”为主题的网课。自湖北发生疫情后,

全国人民在习主席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抗疫,世界其他大部分的国家也严阵

以待投入到这场战斗中。网课中播放《Heal the world》、《We are the world》、《Tell me why》”以及香港Beyond乐队的《AMANI》歌曲旋律流畅、铿锵有力、

富有感染力,歌曲表达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球的一份子。救助他人同时也就是

拯救自己,唯其如此,世界才会更加美好的大爱理念。演唱中采用合唱,轮唱等

形式,使歌曲的感情层层递进,升华意境、灵魂得以净化。好的音乐,会撞击孩

子们的心灵,滋润心田,孩子懂得了好的音乐不分种族、不分国家,提高对“审美”的认识。

三、打造探究的课堂。

“核心素养”中提到,基础教育需要在“低阶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发展“高阶认知能力”,

亦即强调了未来取向的“能动的学力”,它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老师的积极主动

的推动下,学生也会积极探索,就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意义,这是师生互

相影响的结果。

老师们的探究:教师需要都建立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带着自己的课题致

力于教学研究,不断成长。因为信息化时代、孩子不同,孩子们成长阶段也不同,我们要需要关注究竟怎样的引导让孩子们喜欢音乐?愿意用音乐表达情感?我们

的音乐课堂绝不仅仅限于会唱几首歌曲,而是要考虑如何提高学生拥有较高的欣

赏能力?能够分辨好听的歌曲,能够学会用音乐表达生活?

学生们的探究:简单的教学乐器是探索音乐的必需品。手板、三角铁、铃鼓、双响筒、木鱼、钢琴为孩子们提供声音音质的探索;敲击它们可以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较多旋律的模唱,感受旋律的走向,找到结

束的感觉、发展的感觉等等,包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都可以成为学生探究的主题。这是探究基础阶段。但孩子们有一定学习积累后,我们紧紧围绕速度、情绪、节奏、渐强、渐弱的处理等方面音乐要素开展探究。例如二年级下册《郊游》,这

是一首四二拍歌曲,强弱规律是“强、弱”,改变规律后让学生试着唱,同学们感

觉到这样的“弱、强”让人不舒服,切身体会到歌曲的“强弱规律”对于歌曲表达的

重要性;接下来,我们改变速度,同样这首歌进行速度上的改变后,同学们反映

速度快,没有那种轻松愉悦,好像很着急;速度慢感觉“天都不蓝了”心里很沉重;最后我们在旋律的模唱中歌曲的最后一个音进行改变后,请同学们寻找结束感等。围绕音乐要素的探究活动让我们的音乐课进入更高的层次,发展了学生的感受能力,创新能力。

四、合作创新的课堂。

合作广泛存在于音乐课堂,例如合作唱歌,合作伴奏、合作创编。合作唱歌:学

生们需要

及时调整自己的音量、自己的状态,注意音准、速度、同呼吸,力求让每一首歌

曲都能够准确表达;合作伴奏:乐器的伴奏合作比合唱地表达更加精准,同学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