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滇西北旅游区旅游竞合研究
滇西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竞合因素分析——以大理、丽江为例
滇西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竞合因素分析—以大理、丽江为例区域发展刘亚敏(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655011)摘要:大理、丽江是云南的两个重要旅游目的地,两地区域上相近,资源上相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性和相互抑制性,但是从区域联动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来看,两地有着充分合作、实现互补的优势,只要打破区域壁垒,加强合作,深度挖掘各自资源优势,搭建共同的营销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彼此旅游发展的规模效应,而且可以突破两地旅游发展的瓶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理;丽江;旅游资源;竞合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 0 9 0 米,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 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 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
古 时,曾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所在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被称为“文献名邦”。
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大理旅游资源丰富,有苍山、鸡足山、洱海、茈碧湖等资源品位高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大理古城、喜洲古城、剑川古城等历史文化名城,全州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个,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乍为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这里 有绚丽多姿的白族文化,全州除汉族外,有白、彝、回、纳西、苗、傈僳、阿昌、拉祜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还有 哈尼、景颇、佤等9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州境内。
大理 州集白族、彝族、纳西等20余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风情、艺术、宗教为一体,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强。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海拔高度为2418米。
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 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
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
丽江的旅游资源,从自然资源来看,有玉龙雪山、虎跳峡、泸沽湖等高原山脉和湖泊,资源品位高;从历 史文化旅游资源来看,有建于元初的古城大研镇,因其 实一座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的古城,被誉为“高原 姑苏城”。
旅游流空间场效应演变中的竞合关系分析——以滇西北生态旅游区为例
Anaysso heCo pe ng a d C o pe a i eR ea o hi urngt eEvouto f l i n t m i t n o r tv l t ns p d i h i l in0 To rs o i t e d e lc : C a eS u y o r h e tYun n Ee .o im ne u itFl w heFi l — fe t A s t d fNo t w s n f na o t urs Zo
而 以云南省 内区域旅 游发展 竞合 关 系最 为显著 的滇 西北生态旅游 区为例进行 实证 分析 。这 不仅是对旅游 流空间场效应
研 究 的一 种 理 论 深 化 ,而 且 对 于 滇 西 北 区域 旅 游 经 济 的 发展 也 具 有一 定 的 实 践 指 导 意 义 。 关 键 词 :旅 游 流 ; 空间 场 效 应 ;旅 游 竞合 [ 中图 分 类 号 ]F 9 5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0 .5 9 ( 0 2) 1 0 51 文 0 36 3 2 1 0. 1—0 0
北京 第二 外 国语学 院学报
2 1年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02 期
( 总第 2 1 ) 0期
旅游流空问场效应演变巾的竞合关系分析
以滇西北 生态旅游 区为例
董培 海 李
伟
( .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 院 云 南保 山 6 8 0 ; I 700 2 .云南师范大学旅 游与地 理科 学学院 云南昆明 6 0 9 5 0 2)
摘
要 :旅游流 空间场 效应 分析是近年 来 国内学者对旅游流 空间结构 所做 的一 种更深层 次的研 究。通过整合旅游流
空 间 场 效 应 分 析 和 旅 游 竞 合 这 两 大 旅 游 研 究 中的 热 点 问题 ,探 讨 旅 游 流 空 间 场 效 应 演 变与 旅 游 竞合 间 的 耦合 关 系 ,进
滇西南古六大茶山旅游竞合模式探讨
吸 引力上 都 占据 绝 对 优 势 , 而且 历 史 上 作 为 古六 大茶 山之 首 的攸 乐茶 山开发较 早 , 知名度 较 高 , 景
区开发建设基本成熟 ; 对于勐腊县 的其余五座古
茶 山来说 , 虽然 易 武 、 倚 邦 茶 山 美誉 度很 高 , 但 是
目编 号 : 4 1 3 6 1 0 3 7 。
规划与管理研究。
明庆忠( 1 9 6 3 一) , 男, 湖北黄 冈人 , 云南师范大学旅 游与地理科 学 学院教授 , 主要从 事 区域地 理与旅 游开发 管
理研 究 。
段晨( 1 9 9 1 一) , 女, 湖 南长沙人 , 云南师范大学旅 游与地理科 学学院 2 0 1 3级硕 士研 究生 , 主要从 事 区域旅 游规 划与管理研究。
从西 双版 纳州 “ 十二 五 ” 旅 游发 展 规 划 来 看 , 主要 客源 市场 是 以近距 离市场 为 主导 。 由于古 六
在 比较其 他竞 争 地 资 源情 况 下 , 旅行 者 选 择 目的地 的 行 为 是 其 对 资 源 感 应 效 用 的 函 数 … 。 从地 理空 间来 看 , 古 六 大 茶 山 均位 于 西 双 版 纳 州 内, 古六 大茶 山都是 山水 相连 , 是茶 马古 道上 的重 要 节点 。因此 , 人 们 在 选 择旅 游 目的 地 时 往往 对 各古 茶 山的形 象 认 知都 相 同 , 很 容 易 造 成 知名 度 高 的地方 人 山 人 海 , 知 名 度 低 的地 方 无 人 问津 。 对 于古六 大茶 山来说 , 攸 乐 山位于景 洪 , 是西 双 版
游 开发步 伐 , 出现旅 游资 源重 复开发 利用 、 旅 游项
由于 政府保 护力 度不 够 、 当地居 民保 护意 识 不强 、 资金 短缺 、 交 通 等 因 素制 约 其 发 展 。古 六 大 茶 山
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研究。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明确了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现状,探讨了共生理论在旅游竞争中的应用,以及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的构建,共生理论在竞合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竞合机制对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
在总结了共生理论对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的重要性,提出建议和展望,并对研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北部湾区域、旅游、共生理论、竞合机制、研究、发展现状、应用、构建、作用、影响、重要性、建议、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北部湾区域是中国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北部湾区域的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地纷纷推出各种旅游产品和活动,希望吸引更多游客。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旅游竞合机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运用共生理论构建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以提升区域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通过对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共生理论在旅游竞争中的应用、竞合机制的构建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将为加强旅游业合作与竞争、推动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旨在深入分析北部湾地区旅游发展现状,探讨共生理论在旅游竞争中的应用,以及构建适合该地区的竞合机制。
通过研究共生理论在竞合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竞合机制对北部湾地区旅游发展的影响,从而揭示共生理论对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的重要性。
最终旨在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为北部湾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北部湾区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通过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旅游竞合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摘要】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研究区域旅游竞合的关系。
在介绍了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
在解释了共生理论的基本概念,区域旅游竞合的内涵,以及如何利用共生理论解析区域旅游竞合关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典型案例,分析了影响因素。
结论部分总结了区域旅游竞合的特点与挑战,共生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意义,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区域旅游竞合以及促进地区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共生理论、区域旅游竞合、竞争与合作、案例研究、影响因素、特点、挑战、应用意义、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过去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将共生理论与区域旅游竞合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运用共生理论来剖析区域旅游竞合的内涵与机制,探讨不同地区之间旅游资源的互补性与竞争性,进而揭示区域旅游竞合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典型的区域旅游竞合案例,结合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旨在为区域旅游竞合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2 研究意义区域旅游竞合是当今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不同区域之间的旅游竞争日益激烈,从而促进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对于区域旅游竞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区域旅游竞合,可以帮助各个区域更好地了解自身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为制定更有效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研究区域旅游竞合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深入了解区域旅游竞合的相关问题,可以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决策参考,推动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区域旅游竞合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理由,研究区域旅游竞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区域旅游竞合的深入探讨,可以为加强区域合作、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以及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探讨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共生理论在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中的适用性和价值,探讨其在解释区域间旅游竞合关系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研究【摘要】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研究了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共生理论在旅游竞合机制中的应用、北部湾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构建、共生理论对竞合机制的启示以及实践案例。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对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的建议。
通过该研究,为北部湾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了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共生理论、旅游发展、竞合机制构建、启示、实践案例、研究成果、未来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旨在为北部湾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通过对现有研究和实践案例的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挖掘出有效的竞合机制,并为未来的旅游竞合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北部湾地区作为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大量游客的到访。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个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旅游竞合机制对于优化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格局,提升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旅游竞合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旅游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加强地区内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北部湾地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为构建有效的竞合机制提供具体的实践依据。
共生理论还能够为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的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从而有效提升整体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本研究将对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的构建和实践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该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加强地区内旅游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旨在通过对旅游业的竞争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实现共生共赢的合作方式。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1xx003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比较高的产业,它的发展有赖于其他相关产业的支持,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飞速发展,相应的各个旅游区之间的竞争也空前激烈,区域旅游竞合思想也在旅游研究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近年来,区域旅游竞争和合作也成为了我国学者们共同关心的研究课题。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有利于在明确各地区相对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地区特色,采取互补的策略与开发方向,防止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恶性竞争。
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合作区、环渤海旅游圈、武汉大旅游圈、闽粤赣旅游区等已初步达成了加强合作、共同培育区域旅游整体优势的共识。
本文运用共生理论,试图对“和墨洛”这一区域的旅游竞合模式和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对实现这一区域旅游一体化、促进区域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共生”理论概念及内涵“共生”一词希腊语,最早源于生物学,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在1879年提出,意指“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共生思想渗透到社会诸多领域。
它是在相互激励中共同合作进化。
这种合作进化会产生共生能量和新的物质结构,表现为共生个体或共生组织的生存能力和增值能力的提高,体现了共生关系的协同作用和创新活力。
共生并不排斥竞争,而是通过合作性竞争实现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这是一种“双赢”和“多赢”的理想模式。
2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使得每个旅游地不再是一个孤立单元,而代之以共存与共生关系。
但各地旅游资源的不同及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使得各地或各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而位于同一区域内的资源同质性较强的旅游地之间竞争则更加激烈。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1)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共生是自然界中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互惠关系的一种现象。
在旅游产业中,共生理论可以被用来研究区域旅游的竞合关系。
本文将基于共生理论,探讨区域旅游竞合的概念、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共生竞合。
一、概念解析1.1 区域旅游竞合的概念区域旅游竞合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不同旅游企业、旅游景点、旅游服务提供商、旅游政府部门和其他旅游相关机构之间的互动和竞争关系。
在这个竞合过程中,每个旅游相关机构都在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以此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2 共生的概念共生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互惠关系的一种生物学现象。
在共生关系中,每个物种都能够从其他物种中获得一些优势,以此提高自身的存活和繁衍能力。
共生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互利共生和强制共生。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物种之间通过互相提供资源和服务来获益,而强制共生则是指一种物种强制另一种物种为其提供资源或服务,以此提高自身的存活和繁衍能力。
二、竞合原因2.1 竞合原因区域旅游竞合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性、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不同、旅游市场的需求差异等因素所致。
这些因素导致了不同旅游相关机构之间的竞合关系。
2.2 原因分析旅游资源的稀缺性是区域旅游竞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各个旅游相关机构必须争夺有限的旅游资源,以此提高自身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此外,不同旅游相关机构之间的经营策略和市场定位也会导致他们之间的竞合关系。
一些旅游相关机构可能有更好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从而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
这使得其他旅游机构必须采取更加激烈的竞合策略。
三、实现共生竞争3.1 实现共生竞争的意义实现共生竞争可以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通过实现共生竞争,可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与合理利用,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促进旅游市场的稳定发展。
3.2 共生竞争的策略促进旅游资源的共享利用。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的区域旅游“竞合”模式研究——以湘黔渝川边缘地区民俗生态旅游发展为例
域, 类似研究可谓汗牛充栋u J 。这种对竞争行为 的单一关 注直到近年来才有所改观。其 中, 吴泓 和顾朝林等学者将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引入旅游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2 0
在于 , 由于该地区分别处于不同行政区划 , 该地区
内的各 区县 “ 划地 为牢 ” 的行 为 极 为严 重 , 同类 同
受包括 自 然条件、 历史因素等诸多不利 因素
的影 响 , 湘 黔 渝 川 边 缘 地 的旅 游 行 业 发 展 处 于 “ 弱、 差、 小、 散、 难、 短” 状态【 3 J 。更 为 严重 的 问题
现。这种单一的关注在学界亦然存在 , 一直以来 ,
旅游 竞 争研 究都 是旅 游 学 和经 济学 的重 点 关注 领
6 1
质 资源 的近距 离重 复 开发极 大 的 限制 了该 地 区的 旅 游发展 。如何通 过对 共生 理论 的运用 对这 一地 区的旅 游共 生机 制 及 旅 游竞 合 的模 式 进 行 探 索 ,
对 促进该 地 区 的 区域 旅 游 协调 发 展 , 提 高 区 域旅
业 发 展管 理 中突 出共 同利益 , 减 少 恶性 冲 突 的 一
开展旅游竞合研究不但有利于明确各地区相对优 势, 更 为 关 键 的是 , 基 于理 论研 究 和 现状 考 察 , 我 们可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对区域 内的不 同旅游 地 区进行科学定位 , 通过互补策略的推进 防止 区
域 内的不 同旅游 区在旅游发展过程 中的恶性竞 争, 从而达到“ 双赢” 甚至是多赢 的局面。
旅游“ 竞合 ” 的理想组织模式 , “ 对称互惠共生 ” 是
区域旅 游 “ 竞合 ” 的理想 行 为模 式 的基 本 观 点 J 。 这 一观 点得 到 了社 会各 界 的广泛关 注 。在 理 论 和
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研究
潘冬南
【期刊名称】《当代经济》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旅游共生机制是区域旅游竞合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在分析共生理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发展的五种主要机制,即跨界区域合作的保障机制,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旅游教育合作、旅游人才交流培训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期更好地推动该区域旅游业的一体互惠共生发展.【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潘冬南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共生理论视角下民族地区区域旅游竞合模式探讨——以广西北部湾为例 [J], 潘冬南
2.基于共生理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合研究 [J], 陈学强;刘潇;杨超
3.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扶贫村竞合分析\r——以新洲区11个旅游扶贫村为例[J], 汪秀芬;董志成
4.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扶贫村竞合分析--以新洲区11个旅游扶贫村为例 [J], 汪秀芬;董志成;
5.基于共生理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合关系研究 [J], 韦福巍;黄荣娟;陆春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竞合”模式下云贵两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竞合”模式下云贵两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作者:刘博雅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23期【摘要】云南省与贵州省同处祖国西南部,两者在旅游资源上具有各自优势,所面临的市场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竞合”模式下发展滇黔两省的旅游产业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主要是分析“竞合”模式下两省的旅游产业现状和条件,为进一步深化“竞合”模式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竞合”模式区域旅游共生理论一、文献综述(一)区域旅游相关理论研究对于省域间的旅游研究不可避免的需要应用到区域旅游系统理论。
李明德(1993)、何焕臻(1995)等从旅游资源整合、市场营销、竞争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990年“第五届环渤海旅游协作理事会”的召开,标志着政府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关注,“大旅游”观念逐步树立。
(二)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理论目前对区域旅游“竞合”所用到的理论主要是“共生理论”。
“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来源于生物学领域,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1897年提出,其本义是指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
在21世纪初,这一理论由学者袁纯清引入国内小型经济研究领域。
当更多领域的学者将此理论应用到各个学科后,“共生理论”开始提供一种对认识社会、自然现象的新角度和新方法。
其中,吴泓和顾朝林(2004)等学者将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引入旅游竞合研究,经过研究后提出“一体化共生”是区域旅游“竞合”的理想组织模式。
(三)综述小结目前关于旅游“竞合”的研究对象集中于东部地区城市,缺少在省际旅游层面的研究,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
对此,本文以云贵两省省为例进行简要探讨。
云贵两省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丰厚,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然而这些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的整合,优势尚未发挥出来。
区域旅游“竞合”模式作为一种新尝试,它提供了一种从更大更广层面上挖掘两省旅游资源的新可能。
将为西南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二、区域旅游“竞合”模式的内涵竞合模式是针对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而提出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the cooperation-competing model,简称C-C模式)。
共生视角下滇中城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共生视角下滇中城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内容摘要:本文扩展延伸“共生理论”内涵,把城市生态资源承载力和城市经济竞争力纳入“共生理论”。
从这一崭新视角来建立滇中城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滇中城市圈的经济竞争力和环境承载力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以探析滇中城市圈在推进城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对滇中城市圈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共生环境承载力经济竞争力滇中城市圈研究背景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具有动态性、系统性特点。
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制约城市发展的各个因子相关性的承载能力。
我国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模型有“弓弦”模型(倪鹏飞,2004)和“集散”功能体系(尹继佐,2001)。
目前国内对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大致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借用波特的“钻石模型”或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将其用到对城市竞争力的分析上;二是从企业、产业竞争力的角度间接地分析城市竞争力,即把城市竞争力分解为影响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微观经济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但对于把城市经济竞争力与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相结合来进行分析的研究还不多见。
资源环境基础的优劣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
无论发展程度如何,自然资源占有程度和开发水平依然是决定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吴映梅等,2006)。
本文主要从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城市经济竞争力二者共生的角度入手,分析与评价滇中城市圈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为滇中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滇中城市经济圈由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组成,总面积9.6万KM2。
是云南省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也是我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增长最快、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强的地区之一,还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核心区域(郑维川等,2009)。
因此对滇中城市经济圈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合理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滇中城市圈综合竞争力共生模式“共生”一词源于生物学,是指动植物互相利用对方和自己的特性同生相依为命的现象。
“滇西旅游合作”背景下的旅游产品设计重构的思考
“滇西旅游合作”背景下的旅游产品设计重构的思考作者:刘伟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8期摘要:德宏和保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两地山水相连、文化相通,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同属于云南省六大旅游热区中的滇西边境旅游区。
为进一步加强两地的旅游合作,实现瑞丽市、芒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与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县、龙陵县的旅游文化资源共享、市场共赢,打破地区和县(市、区)之间的旅游文化壁垒,依据第一、第二届滇西边境县(市)区域发展联席会议精神和合作事项,在第三届联席会期间,经瑞丽、腾冲等八个县(市、区)共同协商,特达成了“滇西边境县市区区域旅游合作协议”。
本文仅以玉饰创意设计实践为例,来谈谈“滇西边境县市区区域旅游合作”背景下,关于旅游产品设计重构的思考。
关键词:旅游产品;民族艺术;艺术学;设计重构1 旅游产品设计重构思考的背景介绍芒市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云南省规划的滇西南边境中心城市,是国家和云南列为开发计划的国际航空港、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的必经之地及连接周边各国的泛亚铁路中国出入境站。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泛亚铁路、320国道高速公路和通向印度洋国家输油管道等国家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必然对芒市商业、旅游业及整个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加之芒市自然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亚热带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列为全省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一级旅游集散地。
芒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针对旅游资源现状而言,芒市旅游资源的总体特色是“边”、“情”、“绿”、“宝”,即地处边境与缅甸接壤;胞波情、民族民俗风情浓厚;山清水秀、绿色生态;玉石宝石神奇美丽,是世界公认的出产品质最好的玉石和宝石的缅甸玉石和宝石的聚散地。
以此为契机,以玉饰创意设计实践为例,来谈谈关于“滇西边境县市区区域旅游合作”背景下的旅游产品设计重构的思考。
以玉石饰品设计重构促进民族旅游产品发展,“探究少数民族传统饰品文化运用于现代饰品设计”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话题。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和墨洛经济区”为例
( 2 ) 由和 田地 区政府 出面 , 统一 策划 、 制 定《 和墨 洛 旅游宣传促销 总体方案 》 , 或者建 立“ 和墨洛 ” 区域旅 游 网站 , 统 一宣传 。可 以把 援建市 北 京市作 为 重点 宣传 对象 , 吸引游客 , 使北 京市成 为稳定 客源 。 ( 3 ) 和 田市旅游局起 到带 头作用 , 同三县旅 游局合 作, 形成完整的旅游职业培训体 系, 定 期对旅 游从业人
障 。因 此 , 必 须 在 充分 兼 顾 各 地 利 益 的 基 础 上 , 以市 场
( 2 ) 重点旅游市县 。
机制调节为主导 , 通过区域旅游要素 流动实行 互补 , 按
充分运用“ 和墨洛 ” 经 济 区的 区位 优势 , 其 中和 田
县注重发挥旅游 资源 种类 丰富 的优势 , 大 力发展 风景 观光 、 民俗风情和休 闲度假旅游 , 启 动绿色 生态旅游 区 和喀拉喀什河风景区项 目建 设 。墨玉县充 分发挥旅 游 商品品种较多 的有利 条件 , 加 大 开发力 度 , 同时 , 加 快 开发红 白山景 区项 目。洛浦县集 中力量 重点开发休 闲 旅游 , 推进玉龙 湾旅游 休 闲风景 区项 目建设 , 同时 , 积 参 考 文 献 极开发热 瓦克佛寺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 。
万人 , 占和 田地 区户籍人 口的 6 6 . 9 。同年 , 和 田地 区 性 , 促使旅游发展 由数 量 型向质 量型转 变 , 实现 “ 和 墨 经济总 量 为 1 0 3 4 9 7 2万 元 , 和 墨 洛 区域 经 济 总 量 为 洛” 经济区旅 游的可持续发展 。
6 9 6 5 2 2 万元 , 占和 田地 区生产 总值 的 6 7 . 3 。区域 内 4 . 4 联 合 宣传 促 销 。 共 同开 拓 客 源 市 场 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 伴随和若铁路 、 和 日铁路 的建 ( 1 ) 在 和 田地 区旅 游局 官 方 网站 设计 关 于 “ 和 墨 成通 车 , 区内交通 日趋便捷 。 洛” 旅游 的专题 , 介 绍 其旅 游 动 态 、 特 色 景 区、 精 品路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摘要】本文基于共生理论,探讨了区域旅游竞合的关系。
首先分析了共生理论与区域旅游竞合的关系,明确了影响因素。
接着提出了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实际运作情况。
在竞合策略探讨部分,详细探讨了如何利用共生理论优化区域旅游竞合。
结论部分阐述了共生理论在区域旅游竞合中的应用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指出,共生理论为区域旅游竞合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对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区域旅游竞合理论,拓展了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区域旅游竞合、共生理论、竞合模式、影响因素、案例分析、策略探讨、应用价值、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区域旅游竞合是当今旅游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同区域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
如何确定区域旅游的竞合关系以及如何制定相应的竞合策略成为了各地旅游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结合共生理论,深入研究区域旅游竞合的相关问题。
通过分析共生理论与区域旅游竞合的关系、影响因素、竞合模式等方面,旨在为旅游管理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区域旅游竞合中的挑战和机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揭示区域旅游竞合中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分析影响区域旅游竞合的因素,探讨共生理论在区域旅游竞合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案例分析和竞合策略的探讨,进一步加深对区域旅游竞合模式的理解,为提升区域旅游竞合的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此研究旨在为区域旅游竞合的实践提供指导,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可持续增长,推动区域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提升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区域旅游竞合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能够拓展旅游竞合理论的研究范式,为旅游学科领域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思路。
滇西北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分析
滇西北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分析作者:张艳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12期摘要:云南有着彩云之南的美誉,生态资源呈现多样性、奇特性、地域性、潜力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本文将对滇西北地区生态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深入探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来提高滇西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能力,促进该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开发;滇西北中图分类号:F592.7;F323.4 文献标识码:A滇西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川地貌特征,为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要充分利用滇西北地区的生态资源,延伸生态旅游产业链,实现保护性开发,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滇西北地区的陆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以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龙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就有25处,以牦牛坪、云杉坪为代表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达4处以上[1]。
滇西北部地区以荒漠生态旅游资源为代表;雪山峡谷片区位于横断山脉腹地,与西藏、缅甸、四川接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除了广阔的高山草原,还有雪山峡谷、高山湖泊等,香格里拉大峡谷更是被誉为世外桃源。
由于滇西北地区涵盖森林、草原、荒漠等多种类型的陆地生态资源,其陆地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我国滇西北地区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珠江、红河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其水体生态资源丰富。
对于滇西北地区的水体、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湖泊生态旅游资源、温泉生态旅游资源、河流生态旅游资源在滇西北地区都有呈现。
以云南高山湖泊片区为例,该区域高山湖泊分布广泛,而且生态环境良好,滇池更是被人们称为高原明珠。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境内沟谷交错,河流纵横,水系极为发达,这个区域属于三江并流的边缘区域。
该区域有江河、湖泊、山原、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类型,被誉为滇西北高原明珠的程海湖也位于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 程度看 , 共生模 式 可 以分 为点 共生 、 问歇共 生 、 续共 生 和 一体 化 共生 等 多种 情 形 _ 共生 环 境 由共 生 连 1 . 单元 以外 的所有 因素 的总和构 成 , 共生关 系 和共生单 元存 在 的外 生条 件 , 生环境 通过 共生介 质影 响共 是 共 生单 元 , 而实 现其协 调发 展 . 三个 要素相 互影 响 , 互作用 , 同反映着 共生 系统 的动态 变化方 向和规 从 这 相 共
第 1 期
苏 章全
李 庆雷
明庆忠 : 基于共生理论 的滇西北旅游 区旅 游竞 合研 究
・ 9・ 9
共 生不 是共 生单 元 之 间 的相 互 排斥 , 而是 相 互
吸引 和合作 , 不是 自身 状态 和性 质 的丧失 , 而是 继 承 与保 留 , 是 相 互 替 代 , 是 相 互 补 充 和 相 互 依 不 而
赖 , 共存 共荣 是 共 生 的本 质 , 过合 作 性 竞 争 实 通 现 共生 单元 之 间 的相 互 合 作 和 相 互 促 进 , 现 “ 实 双 赢” “ 和 多赢 ” . ’
2 基于共生理论 的区域旅 游竞合
随 着 区域 旅 游发 展 步 伐 的加 快 , 旅 游地 之 间 各 的竞 争愈 演愈 烈 , 竞争 中求 合作 , 在 以合 作促 进竞 争 已经成 为旅游 地之 间发 展 的新 模 式 , 为塑 造 新 旅 成 游地 的关键 所 在. 于共 生 理 论 的 区域 旅 游 竞 合 能 基
文章编 号 :0 94 9 (0 0 0 - 9 -6 1 0 - 0 2 1 ) 1 0 80 4 0
基 于 共 生 理 论 的 滇 西 北 旅 游 区 旅 游 竞 合 研 究
苏章全 , 李庆雷 ,明庆忠
(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 云南 昆明 6 0 3 ) 50 1 摘 要: 从共生概念和内涵 人手 , 研究基于共生 理论 的区域旅游竞 合. 此基础上 , 在 以滇 西北旅游 区为
明确 各地 区相对 优 势的基础 上 , 针对地 区特 色 , 对旅 游 市场 进行 细 分 , 市 场细 分 的基 础上 对 滇 西北 旅游 在
进行 科学 定位 , 有利 于采取 互补 的策 略与开发 方 向 , 止旅 游发 展 过程 中 的恶性 竞 争 . 防 但是 对 云南 滇 西北 地 区旅游 竞合 的研究 相对较 少 , 一般 只侧重 于大香 格 里拉 旅 游开 发 问题 及 滇西 北 旅游 合 作 的研 究 ¨ 游协 调发 展 , 高 区域 旅游 竞争力 , 现 区域 旅游健 康快 速发展 具有 一定 的现实 意义 . 提 实 .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第2 4卷第 1 期
21 0 0年 3月
J u n lo h n i r lUnv ri o r a f a x ma ie st S No y
Naur lSce c t a i n e Edi o t n i
Vo . 4 No. 12 1 Ma.2 0 r 01
本文 运用共 生理论 , 图对 滇西北 旅游 区旅游 共生 机制及 旅游 竞合 的模 式 进行探 索 , 进滇 西北 区域旅 试 对促
1 共 生理 论 的概 念 与 内涵
“ 共生 ” Sm is ) (y boi 一词来 源 于希腊 语 , 生 理 论作 为 一种 生 物学 的研究 已经有 近 百年 , 生 的概念 s 共 共 最早 由德 国真菌 学 家德 贝里在 17 提 出 ,0世 纪 5 89年 2 0年代 以后 , 生 理 论研 究方 法 开 始 应用 于社 会领 共 域.
要外 部条 件 ( 1 . 图 ) 共生 三要 素相互 作用 的媒介 称为 共生 界 面 , 它是 共 生单 元 之 间物 质 、 信息 和 能量 传 导
的媒 介 、 道或 载体 , 通 是共 生关 系形成 和发展 的基 础. 生单 元 是指 构成 共 生体 的基本 能量 的生 产 和交换 共 单位 , 是形 成共 生体 的基本 物质 条件 . 生模 式又称 共生 关 系 , 共 是指共 生单 元通过 共 生通 道相 互作 用 的 方式 或相 互结合 的形 式 . 行 为方式 看 , 生模式 可 以分为 寄生关 系 、 利共生 关系 和互惠 共生关 系 ; 组 从 共 偏 从
律.
收 稿 日期 : 09 1-7 2 0 .1 0
作者简介 : 苏章全 (9 4 ) 男 , 18一 , 广东潮州人 ,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方 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 : 明庆忠 (9 3 ) 男 , 16一 , 湖北黄冈人 ,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 旅游规划 中心教授 , 博士生导 师, 主要从事旅游 发展与 区 域地理方面 的研究.
共生 是指不 同种 属按某 种 物质联 系而生 活在 一起 , 从一般 意义 上说 , 共生是 指共 生单元 之 间在 一定 的 共生 环境 中 , 过共生 介质 和共 生界 面形成 的具有 一定 形式 的关 系. 通 从定 义 可 以看 出共生 由共 生 单元 、 共 生模 式和共 生环 境 三要素构 成 ; 在共 生关系 的三要 素 中 , 共生模 式是 关键 , 共生单 元是基 础 , 共生环 境是重
例, 分析了滇西北旅游区的概 况及旅游竞合条件 , 对滇西北 区旅游竞合模式进行 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 共生理论 ;区域旅游竞合 ; 滇西北 ;旅游竞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 : 5 o 3 F9 . 文献标识码 :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旅游 产业是 一个 关联性 比较 高 的产业 , 是一 个敏感 性较 强 的产 业 , 的发 展有赖 于其他 相关 产业 的 也 它 支持 . 近年 来 , 随着 国 内经济 的快 速发 展 , 旅游 业也 飞速 发展 , 应 的各个 旅 游 区之 间 的竞 争也 空 前 激烈 , 相 区域旅 游 竞合 的思想 也在旅 游研究 中得 到很 好 的体 现 ¨ J基 于共 生理论 的 区域 旅游竞 合研 究 , , 有利 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