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总结图
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知识结构图(最新整理)
经济建设探 索中的失误
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 三年困难时期
文革十年,左倾思想恶性膨胀,经济损失严重
中
内容:三大决策
国
社 会
以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伟大起点
主
义
建设为
建 中心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设
经济体制改革
发 展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道
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雇佣关系
重农抑商
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发展缓慢
商品经济发
闭关锁国
展 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的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雏资本形场市) 主的 义形 世成 界
新 航 路 : ( 1) 新 航 路 的 开 辟 四 条 航 线
见 P27
殖民扩张 (1)西、葡殖民扩张
曲 折
曲折发展
表现:
发
1937-1945:残酷打击,沦陷区日本
,在国统区
展
1
1945 年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国民政府
美国
第四单元单元知识结构:
基本内容: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 造”的实施
成果:“ ”计划提前完成,56 年底,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中国社 会主义 经济建 设的曲 折发展
成果:“一五”计划提前完成,56 年底,三 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中国社 会主义 经济建 设的曲 折发展
经济建设探 索中的成就
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作出正确分 析,明确了党的任务,经济建设蓬勃 发展 1960 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得到好转
高中历史 必修二各单元知识框架结构图课件
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
主
人民公社化运动
义
建 设 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文革”十 年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道
走进新
路
时代
改革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物质生活
衣、食、住
物质生活
与社会生
中
活的变迁
社会风俗
婚姻、礼节、节气、纪元等
国
近
现
代
社
交通工具的更新
主
义
建
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根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直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世界银行(WB)
战后资本主
金融货币 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IMF)
布雷顿森林体系
义世界经济
世
体系的形成 贸易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界
经
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EU),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 的拓展
西方列强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
市
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场
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的 形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成
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和 发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和主要成就
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轮船、火车、汽车、飞机
会
交通和通
生
信的进步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点结构图
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点结构图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了解历史知识对于我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以及展望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必修二作为一门重要的历史课程,涵盖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历史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梳理这些知识点,本文将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必修二历史知识点,让同学们能够清晰地掌握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一、中世纪欧洲1. 罗马帝国的衰亡与中世纪的开始-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东罗马帝国的存续- 清明会战的意义2. 封建制度与领主经济- 封建主义的兴起- 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三项农民生产技术的推广3. 教会的权力与传播- 教会在中世纪的权力-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十字军东征与观念传播二、亚洲古代国家1. 印度与佛教的兴起- 印度古代国家的特点- 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阿育王的统一与推广2. 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 -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3. 东亚古代国家的交流与影响- 中原文化的东传- 经济交流的兴盛- 思想文化的交融三、欧亚非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1. 古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起点与终点- 丝绸之路对经济的影响- 文化交流在丝绸之路中的作用2. 汉武帝与亚欧交流- 汉武帝的开拓意识与行动- 罗马帝国与汉朝的交流- 世界文明史上的汉武帝3. 亚欧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河套汉墓中的亚欧文化融合- 古代东亚文明的影响力- 西方文明在东方的传播四、南亚与东南亚古代国家1. 高棉文明与吴哥窟- 高棉文明的兴起与特点- 吴哥窟的建设与风格- 吴哥窟对高棉文明的影响2. 印度尼西亚与印度教- 印度尼西亚古代国家的形成- 雅加达早期史- 印度教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与影响3. 东南亚岛国的形成与发展- 东南亚岛国的地理条件- 马六甲的兴起与繁荣- 东南亚岛国的政治与经济通过以上的结构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高一必修二历史课程的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
这些知识点包括中世纪欧洲、亚洲古代国家、欧亚非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南亚与东南亚古代国家等方面的内容。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单元知识框架结构图课件
外国商 品涌入
甲午
战后
欧洲
抗战
美国
列强
列强
期间
商品
资本
放松
日本
大量
输出
侵略
搜刮
涌入
鸦
片 战 争 的 影 响
外商企 业兴起
自然经 济瓦解
民 族 19世纪六 工 19世 七十年代 业 纪末 产 生
初步 1912~ 短暂 1927~ 曲折 1945~ 发展 1919 春天 1945 发展 1949
日益 萎缩
主
义
建
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根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直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世界银行(WB)
战后资本主
金融货币 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IMF)
布雷顿森林体系
义世界经济
世
体系的形成 贸易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界
经
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EU),
轮船、火车、汽车、飞机
会
交通和通
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信的进步
活
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
的
变
迁
大众报业的发展
大众传媒 的发展
电影的发展 电视业的发展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根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世
危机发生的原因 直因:生产与销售矛盾加剧
界 资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本
主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洋务运 动兴起
清政
辛亥
国民政府
历史必修二20~24课知识结构图
20.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建立广东、福建沿海经济特区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建立沿海经济开发对外开区对放的格局 3. 90年代以来对开发上海浦东外外开放新潮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开放 4.对外开放整体格局的形成格局的世界贸易组织简介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21.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改革开放前国民经济的落后状态国内生产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GDP的快速增长经值的增长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的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向小康迈进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GDP翻两番的目标腾城市化的概念和意义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飞城市化进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和城市群的雏形程加快中国21世纪城市化战略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生中国进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入互联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活网时代互联网改变人们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巨改革开放促进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衣着的变化变新的时尚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居室的装修和生活方式流行语言的变化及其来源2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布雷顿森林系形成的背景 2.“二战”后西欧和日战体系形成本的衰落后 3.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的资绝对优势本布雷顿森林会议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主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世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界布雷顿森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运行经林体系运行 1.美元在世界货币金融体济布雷顿森林系中的中心地位体体系的意义 2.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系 3.稳定世界经济秩序和促的进世界贸易形加强国际贸易协调的必要性成战后的国际关贸总协定的形成及其目的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的实质对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评价24.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共同体建立的背景现实的国际局势欧洲共同欧体的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洲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的关税同盟共同的农业政策经欧共体经建立欧洲货币体系济一体化欧洲统一大市场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通过区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域欧洲联盟欧洲单一货币——欧元诞生一初具规模欧盟的扩大体化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意义25.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东盟建立的历史背景东南亚国东盟的建立家联盟东盟第一次首脑会议亚区域化进程加快和东盟的扩大洲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和东盟的意义和影响美洲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的背景经北美自由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及其宗旨济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在经济上的合作与互补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域集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背景及其形成团亚太经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化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的原则和合作方式亚太经合组织的影响26.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的发展经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推进经济全两极格局的解体济经济全球球化的因素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实行化的发展全 1.国际贸易发展和世界市经济全球化场扩大球的一些体现 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3.跨国公司活跃化 4.货币跨国流动规模大、速度快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的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拉大趋带来的问题 2.经济危机的传播和破坏性增强3.环境问题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势全球化反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张的问题与展望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经济发展趋势和展望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总结图
理解的要求是“深”。
这就要求历史学习时应精读、细读、有重点地阅读;要善于综合阅读,诸如历史地图、历史材料、图片乃至注释都应有目的地读一读;下面由为你提供的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总结图,希望大家喜欢。
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总结图欣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 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必修二历史知识点二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
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