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__第三章_运动系统--骨学总论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运动解剖学概述1.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1.2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对象1.3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1.4 运动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结构2.1 细胞和组织的概念2.2 人体主要组织类型2.3 人体的器官系统2.4 人体轴和方位术语第三章:运动系统3.1 骨骼系统3.1.1 骨骼的组成和功能3.1.2 骨骼的分类和特点3.1.3 骨骼的重要骨骼部位3.2 肌肉系统3.2.1 肌肉的组成和功能3.2.2 肌肉的分类和特点3.2.3 肌肉的重要肌肉部位第四章:心血管系统4.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4.2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4.3 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原理4.4 心脏和血管的重要部位第五章:呼吸系统5.1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2 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5.3 肺的结构和功能5.4 呼吸的重要性和调节机制第六章:消化系统6.1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6.2 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6.3 消化腺的结构和功能6.4 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第七章:泌尿系统7.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7.3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构和功能7.4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第八章:内分泌系统8.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8.2 主要内分泌腺的结构和功能8.3 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8.4 内分泌系统与运动的关系第九章:神经系统9.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9.2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3 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4 神经冲动的传导和反射机制第十章:运动与身体机能10.1 运动与心肺功能的关系10.2 运动与肌肉功能的关系10.3 运动与能量代谢的关系10.4 运动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运动解剖学概述补充和说明:运动解剖学作为体育科学和运动医学的基础学科,对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在运动训练和康复中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补充和说明: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位,而组织则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骨学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骨学第一章骨学【一】总论1,骨学总论:成人有206块骨(小儿更多)。
按照部位分为:①中轴骨颅骨躯干骨②附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按照形态可分为:①长骨(肱骨,指骨):“一体两端”,体为骨干,端为骨骺。
骨干与骨骺融合处为干骺端。
这部分是幼年时软骨骨化与骨干融合,遗留的痕迹成为骺线。
②短骨(腕骨,跗骨)③扁骨(肋骨)④不规则骨骨的形态描述——①突起:棘,结节,粗隆,髁等。
②凹陷:窝,压迹,切迹。
③空腔:管,窦,孔,裂,小房2,骨的构造:骨质,骨膜和骨髓。
①骨质: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松质由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位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干。
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面和长骨的两端,质地致密。
②骨膜:除关节面,骨表面都附有骨膜,对骨的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③骨髓:骨髓分布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中。
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幼年时均为红骨髓,五岁以后,红骨髓渐渐被脂肪组织(黄骨髓)取代。
在受伤后,黄骨髓可以部分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部分造血功能。
【二】躯干骨1,椎骨总述:共有24块椎骨。
分别是颈椎7,胸椎12,腰椎5。
外加骶骨(5块骶椎),尾骨(3~4块尾椎)共计26块。
椎骨的一般形态:①椎体: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
寰椎没有椎体。
②椎弓:是弓形骨板。
椎弓和椎体围成的孔称为锥孔。
③椎弓根:椎体与椎弓的连接部分,其上下缘分别称椎上、椎下切迹。
④椎弓板:椎弓根向后扩展变宽形成。
⑤椎弓发出的7个突起:(1)棘突:一个,椎弓后面伸向后下方的突起。
(2)横突:一对,在棘突两侧。
(3)关节突:两对,在椎弓根和椎弓板结合处分别形成上、下方突起(一侧),共两对。
2,胸椎胸椎特点:①有肋凹以及横突肋凹(形成肋椎关节)②棘突长,斜向后下方。
在椎体两侧面后份的上缘和下缘有半圆形浅凹,称为上、下肋凹(合称为椎体肋凹)。
椎体肋凹与肋头相关节形成肋头关节。
横突肋凹与肋骨结节关节面相关节形成横突关节。
横突关节和肋头关节并称为肋椎关节。
肋椎关节是一种联合关节。
运动解剖学 第三章 运动系统--骨学总论

(三)骨的构造
骨是一种器官,活 体的骨由骨膜、骨 质、骨髓以及血管、 神经等构成。骨质 是骨的主要组成成 分。
1.骨膜
由结缔组织构成,分为:
(1)骨外膜: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外 表面均有其覆盖,其又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许多 胶原纤维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 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二者与骨的生长发育 和修复有关,同时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 经,与骨的营养有关; (2)骨内膜: 骨髓腔的内面,也含有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具有造骨和破骨等 功能。
(2)短骨:为一般形似立方体且成群分布。短骨 短骨:
主要分布于手腕和足踝部,如腕骨和跗骨,具有使手 和足的运动灵活以及分散压力等作用。 扁骨: (3)扁骨:多呈板状, 面积较大,薄而坚固。 扁骨主要分布于颅和肩 胛骨等处,参与形成体 腔,具有保护脏器和为 肌肉提供较大的附着点 等作用。
(4)不规则骨: 不规则骨: 形状不规则且功能多样。主要分布于躯干、颅 部和髋骨等处。有些骨内还生有含气的腔洞, 叫做含气骨,如上颌骨、蝶骨等。
(四)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
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分别赋予骨以硬度和韧性,骨的物 理特性是由二者的比例关系决定的。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骨重 量的1/3,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骨胶原纤维在骨 板中成层排列,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约占骨重量的 2/3,主要是钙盐(磷酸钙、碳酸钙等),沉积在骨胶原纤维的 周围,它们使骨具有很高的硬度。 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结 合,使骨十分坚韧,硬而不脆,可承受很大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变化,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关系也随之变化。
骨组织对其力学环境的适应 性是相当强的。它能在质量、数量、结构分部以及 微结构完整性等方面皆以最佳状态来适应外界力学 环境的变化。
运动解剖学 第三章 运动系统--骨学总论

(三)骨的构造
骨是一种器官,活 体的骨由骨膜、骨 质、骨髓以及血管、 神经等构成。骨质 是骨的主要组成成 分。
1.骨膜
由结缔组织构成,分为:
(1)骨外膜: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外 表面均有其覆盖,其又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许多 胶原纤维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 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二者与骨的生长发育 和修复有关,同时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 经,与骨的营养有关; (2)骨内膜: 骨髓腔的内面,也含有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具有造骨和破骨等 功能。
性腺: (3)性腺 性腺分泌的激素对骨的发育也有重
要作用。当性腺成熟后骨就停止生长。所以性早熟会使 骨骼成熟加速,骺与骨干提前愈合。
3.营养 营养
蛋白质是骨中有机成分的基础,必须满足需要。
(1)维生素A:有平衡造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 维生素 : 维生素A缺乏时易导致骨的畸形生长,如骨质增生。如果超量 时,则破骨细胞活动,易骨折。 维生素C:对骨胶原纤维与骨基质的生成有重要意义, (2)维生素 缺乏时骨的生长发育停滞,骨折不易愈合 。 维生素D (3)维生素D:能促进钙和磷的吸收,缺乏时骨组织不能 钙化,儿童期易造成佝偻病, 成人则易形成骨质疏松症。
2.骨质 由骨组织构成。
骨质由于结构不同可分 为两种:一种由多层紧密 排列的骨板构成,叫做骨 密质;另一种由薄骨板即 骨小梁互相交织构成立体 的网,呈海绵状,叫做骨 松质。
(1)骨密质 质地致密,有紧密且规则排列的骨板组成。各层
骨板中的纤维排列方向不同,且相邻两层的纤维呈交叉状,所以 其抗压抗扭曲性很强。 骨密质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干,扁骨的内外层以及其他形状 骨的表面。长骨的骨密质以骨干的中部最厚,向两端逐渐变薄, 在骨骺部表面只覆盖一层很薄的骨密质。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骨学●总论●骨的形态分类●成人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前两者统称为中轴骨●长骨●一体(骨体)两端(骨骺)中间空(骨髓腔)●骨干表面有滋养孔●两端膨大称骺●骨干与骺相连的末端叫干骺端●成年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在原来骺软骨部位留下一痕迹为骺线●功能:杠杆作用●短骨●呈立方形,如腕骨和跗骨●功能:复杂运动,承受压力●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盆腔的壁●功能:保护作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筛骨、颞骨。
有些不规则骨内含有气的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蝶骨●肌腱内的颗粒状小骨称籽骨,起着减少摩擦和改变肌牵引方向的作用,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骨的表面形态●骨的突起●骨的凹陷●骨的空腔●骨端的膨大●骨的构造与功能●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分布于骨的表面●颅盖骨表面的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静脉通过●骨松质呈海绵状,由骨小梁构成,分布于骨的内部,能承受较大的重量●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对骨的营养、再生、感觉有重要作用●骨膜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位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代替,称黄骨髓,失去了造血功能,但黄骨髓可以转变为红骨髓●长骨的骺、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骨松质内的骨髓,终生都是红骨髓●骨的血管、神经、淋巴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成分●骨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有机质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
无机质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幼儿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约各占一半。
成年人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比例是3:7.老年人的骨。
无机质占比更大●骨的发生和发育●骨的可塑性●中轴骨●躯干骨●椎骨●椎骨的一般形态●一体(椎体)一弓(椎弓)七突起(1个棘突,一对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每块椎骨都有横突●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颈椎有横突孔,第二——第六颈椎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6颈椎横突末端前方的结节称颈动脉结节●胸椎有上下肋凹和横突肋凹,各相邻棘突呈叠瓦状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状●骶骨背面有骶管裂孔,有骶后孔,有骶角,光滑●胸骨●自上而下分为柄,体,剑突●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的突起叫胸骨角●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下缘●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第1-7对肋其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第8-12肋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
《运动解剖学》第三章运动系统

第三章 运 动 系 统
第三节 关节基础理论
(2)动关节:(简称关节)骨与骨之间借复杂的 结构相连结,中间出现腔隙并失去连续性,这种连 结又称有腔隙的骨连结或间接连结。 半关节:是一种介于动关节和不动关节之间的过度 型连结。 其特点是:两骨间借软骨直接相连,但在软骨内又 有裂缝状腔隙,如:耻骨联合及胸锁关节。
《运动解剖学》第三章运动系统
第三章 运 动 系 统
第三节 关节基础理论
本节新授内容
一、上肢骨
1、上肢带骨 2、自由上肢骨 3、手骨
二、下肢骨
1、下肢带骨 2、自由下肢带骨 3、足骨
三、躯干骨
1、椎骨 2、胸骨 3、肋骨
四、颅骨
本节新授内容
第三节 关节基础理论 一、骨连结及其分类 二、关节的构造及特点 三、关节的运动及特点 四、关节的分类及特点 五、影响关节灵活性和稳固性的因素 六、体育锻炼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6月版 第45—51页 8、《运动解剖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年6月版 第57—61页 9、《人体解剖学》高等院校试用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4月版 第5论
A、韧带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连结,如前臂 骨和小腿骨间的骨间膜,以及颅骨之间缝的连结(这种结 缔组织可以骨化)。 B、软骨结合:骨与骨之间借软骨组织相连结,可分为暂 时性和永久性两种。暂时性软骨结合仅存在于儿童少年时 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软骨可逐渐骨化成骨组织。如: 髋骨的髂、耻、坐三骨间的连结。永久性软骨结合中的软 骨终生保持软骨的特性,如椎骨间的椎间盘。 C、骨性结合:骨与骨之间借骨组织相连结(一般由缝及 暂时性软骨结合演变而成),如骶椎之间的愈合和颅骨中 缝的骨化。
运动系统骨学[可修改版ppt]
![运动系统骨学[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46fc51d4d8d15abf234e10.png)
概述
运动系统
骨 骨连结 骨骼肌
运动系统骨连骨, 支持运动加保护; 肌肉动力骨杠杆, 关节枢纽连邻骨; 体表标志要记牢, 临床应用有帮助。
学习目标
掌握: 1.全身常用的骨性标志。 2.骨盆的组成、分部、女性骨盆的特点。 3.全身常用的肌性标志。 熟悉: 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骨的构造;颅的整体观和新生儿颅的特征。 3.骨连接的概念、关节的构造;椎骨间的连接、脊柱的整体观;肩关节、肘关节、
二、躯干骨
(三)肋rib
有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
真肋: 上7对 假肋: 下5对 浮肋: 第11 、12对
第一节 骨 结构组成
头: 有不在同一平面的关节面 颈: 体: 扁, 有肋沟、肋结节、肋角
肋体
肋颈
肋头
肋角
肋结节
肋沟
第一节 骨
(三)肋骨
斜角肌结节 锁骨下动脉沟 锁骨下静脉沟
第一肋骨有上、下两面及内、外两缘。 无肋角、肋沟。
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4. 肌间结构、头皮的层次。 了解: 1.骨的形态分类,全身骨的名称、一般形态、位置。 2.肋的连接、胸廓的整体观,颞下颌关节。 3.肌的形态、构造、起止、配布、辅助结构;全身肌的分群、名称、位置、作用。
内容提要
第一节 骨学 第二节 关节学 第三节 肌学
第一节 骨
(一)椎骨
颈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椎 1(5) 尾椎 1(3-4)
颈 椎
胸 椎
腰 椎
骶骨
尾骨
第一节 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 前体后弓中为孔,加上七突是椎骨。
前 体———椎体vertebral body 后 弓———椎弓vertebral arch 中为孔———椎孔vertebral foramen
运动解剖学骨课件

第二章 骨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总论 中轴骨骼 附肢骨骼
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总论
一、骨的分类
•成人有206块骨
按部位: 颅骨 躯干骨 四肢骨
中轴骨
5
1.长骨(一体两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尺骨和掌骨等 骨干 髓腔 干骺端 骺软骨 骺线 骺 滋养孔
11
第二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轴骨骼
一、躯干骨
组成: 椎骨24 骶骨1 尾骨1 胸骨1 肋12对
1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椎骨 颈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椎 1(5) 尾椎 1(3-4)
上关节突
•颈椎有横突孔,
椎孔
•第2-6颈椎棘突短而分叉。 •第3-7颈椎
椎体钩
椎弓 棘突
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 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 缘相接形成。
齿突凹
第1颈椎呈环状
前弓
—寰椎
•前弓 •后弓
上关节凹
•侧块 •齿关节凹(齿突凹)
椎孔
•椎动脉沟
后弓
16
前结节 横突孔
椎动脉沟 后结节
第2颈椎有齿突 上关节面 齿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目 录(1)
绪论
运动解剖学ppt课件完整版

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关节的稳定性
主要通过关节囊、韧带和肌肉等结构 来维持。这些结构能够限制关节的过 度运动,保护关节免受损伤。
关节的灵活性
主要由关节面的形态、关节囊的松紧 度以及周围韧带和肌肉的弹性等因素 决定。灵活性好的关节能够完成更多 样化的动作。
关节损伤与防治
常见的关节损伤
包括韧带损伤、软骨损伤、骨折等。这些损伤可能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 限等症状。
REPORTING
运动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骨骼与肌肉的连接
通过肌腱、韧带等连接骨骼和肌肉,实现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
神经支配与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肌肉收缩和舒张,协调骨骼和肌肉的运动。
关节结构与运动范围
关节的结构决定了运动范围,不同关节具有不同的运动特点。
运动系统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应用
田径运动
骨折与骨损伤
骨折的定义和分类
01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
性骨折两大类。
骨折的原因和机制
02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等均可导致骨折。
骨折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03
疼痛、肿胀、畸形、异常活动等为骨折的常见临床表现,处理
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2023
PART 03
骨髓
填充在骨髓腔和松质间 隙内的组织,分为红骨 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
有造血功能。
骨的血管和神经
为骨提供营养和感觉功 能。
骨的形态与分类
01
02
03
04
长骨
呈长管状,如股骨、胫骨等, 主要分布于四肢。
短骨
呈立方体状,如腕骨、跗骨等 ,主要分布于手腕和足踝部。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和认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
(三)学时数:本课程38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2、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方位术语。
3、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骨的概述1、了解骨的分类。
2、掌握骨的构造。
3、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4、了解骨的发生与生长、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二、骨连结的概述1、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2、掌握动关节、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
3、熟悉关节的结构、运动及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4、了解关节的分类、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三、肌肉的概述1、掌握肌肉的大体结构、物理特性。
2、熟悉肌肉工作的基本概念:原动肌、对抗肌、动力性工作、向心工作、离心工作、静力性工作、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被动不足、肌拉力线等。
3、了解肌肉的配布规律、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肌肉的辅助结构。
四、上肢1、上肢骨(1)掌握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关节面名称。
(2)熟悉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位置,主要肌肉、韧带附着点的名称。
(3)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2、上肢骨连结(1)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辅助结构名称和功能、运动。
(2)熟悉肩带的连接与运动、腕管的概念。
(3)了解手骨之间的连结。
3、上肢肌(1)熟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的位置、主要功能。
解剖学-运动系统(骨学)

解剖学-运动系统(骨学)第1章骨学运动系统( locomotor system)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占成人体重的60% ~70%。
全身各骨借骨连结构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赋予人体基本形态。
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产生收缩,牵拉骨骼产生运动。
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提供动力。
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
第1节骨学总论骨(bone)为一类器官,坚硬而有韧性,成年人有206块,约占体重的20%。
除6块听小骨分布于感觉器官外,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躯干骨51块、颅骨23块、上肢骨 64块、下肢骨62 块。
每块骨都为个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在体内占有一定的位置,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一、骨的分类骨的形态不一,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1、长骨(long bone):呈长管状,分一体两端。
长骨中部细长称为体或骨干, 体内的腔称骨髓腔,容纳骨髓。
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
长骨多见于四肢,如股骨和肱骨。
2、短骨(short bone):呈立方形,位于连接牢固并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如手的腕骨和足的跗骨。
3、扁骨(flat bone):呈板状,主要构成容纳重要器官的腔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胸骨、肋骨等。
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形状不规则,功能各异,如椎骨和某些颅骨。
在一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和额骨等。
二、骨的构造骨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1、骨膜(periosteum):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
分布于除关节面以外整个骨外面。
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的称骨内膜。
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2、骨质(bone substans):分骨密质compact bone和骨松质spongy bone。
《系统解剖学》骨学总论

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第一章骨学第一节总论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三部分。
由骨组织等构成的骨,坚硬而有弹性,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
正常的体力劳动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
掌握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
骨质----是骨的主要成份,分二部:1、骨密质由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抗压、抗扭曲能力强,分布于骨的表层。
长骨的骨干(中间较细的部分)由密质构成。
在颅盖骨,密质构成内板与外板。
2、骨松质由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如长骨两端(称骺)及其它类型骨的内部,颅盖骨的松质称为板障。
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骨膜——是纤维组织构成的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的部分外)都覆有骨膜。
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的营养、新生、修复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髓——分红、黄二种:1.红骨髓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仅含于松质腔隙内。
2.黄骨髓为脂肪组织,无造血作用,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内。
注意在应急时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血管、神经长骨的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为干骺端,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通过软骨细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骺结合处形成骺线。
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有机物占骨重量的1/3,它作成骨的支架,赋予骨的弹性及韧性;无机物占2/3,使骨挺硬坚实,注意幼儿和老年人骨的特点。
骨的X线象的基本特征: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骺软骨和骺线。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骺软骨2、骺线3、骨膜4、含气骨5、红骨髓二、问答题1.骨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一根长骨从幼年到成年是怎样增长和增粗的?2.老年人在外力作用下,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3.骨膜的主要功能和临床意义是什么?第二节中轴骨一、躯干骨掌握躯干骨的组成:躯干骨包括七个颈椎、十二个胸椎、五个腰椎、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十二对肋及一块胸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结缔组织膜或软骨衍化为骨的过程称骨化。此过 程从胚胎时期开始,直至出生后骨的发育完成为止。
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 哈佛氏系统由若干同心圆式排列的哈佛氏骨板及居中 的哈佛氏管组成
哈佛氏系统 / 骨单位(银染)
—————哈佛氏 骨板 哈佛氏管
短骨、扁骨以及不规则骨,其表面均为 一薄层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属于扁骨的 颅骨,其内面和外面的两层骨密质,分别称 内板和外板;内、外板之间所夹的骨松质称 板障,对外力冲击有一定的缓冲作习.在体 育运动中,如对足球的头顶球有缓冲功能。
4.机械因素
骨组织对其力学环境的适应
性是相当强的。它能在质量、数量、结构分部以及
微结构完整性等方面皆以最佳状态来适应外界力学
环境的变化。
5.生物活性物质 骨组织、软骨组织或其他组织
中的调节因子对骨和软骨的形成和吸收起着重要的 调节作用。
此外,社会经济、心理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亦可影 响骨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心理因素。
(六)骨的功能
(1)支架功能: 骨与骨相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支持人
体的重量。
(2)保护功能: 骨形成体腔的框架,容纳和保护重要器官,
如颅腔、胸腔和盆腔等。
(3)杠杆功能: 骨的外面都有肌肉附着,成为人体各种机
械运动的杠杆。
(4)造血功能: 骨松质和骨髓腔中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5)钙磷仓库: 骨还是钙和磷的储备仓库。钙离子与肌肉
黄骨髓
(四)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
❖ 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分别赋予骨以硬度和韧性,骨的物 理特性是由二者的比例关系决定的。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骨重 量的1/3,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骨胶原纤维在骨 板中成层排列,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约占骨重量的 2/3,主要是钙盐(磷酸钙、碳酸钙等),沉积在骨胶原纤维的 周围,它们使骨具有很高的硬度。 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结 合,使骨十分坚韧,硬而不脆,可承受很大的压力。
(2)甲状腺:它分泌的甲状腺素具有调节新陈代 谢和生长发育等功能。当分泌不足时,骨的生长发育 发生障碍,身体矮小,而且智力低下,形成呆小症。
(3)性腺:性腺分泌的激素对骨的发育也有重
要作用。当性腺成熟后骨就停止生长。所以性早熟会使 骨骼成熟加速,骺与骨干提前愈合。
3.营养
蛋白质是骨中有机成分的基础,必须满足需要。
3 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的网眼内。胎儿和幼儿全
部的骨髓呈红色,称红骨髓。红骨髓是造血器官,有造血功能。
红骨髓
六岁前后,骨髓腔内的骨髓逐渐为脂肪 组织所代替,失去了造血功能,呈黄色, 称黄骨髓。成人的红、黄骨髓约各占一半。 成年后,只有在肱骨、股骨上端、肋骨、 胸骨、髂骨和椎骨的骨松质内充满红骨髓, 保持造血功能。当大量失血而贫血时,或 者为了适应高原生活,黄骨髓可转化为红 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的收缩有关,在血中要保持一定的浓度。血中钙与骨中钙不 断的进行交换。磷是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同时与ATP的形 成有关。
(七)体育运动对骨骼形态结构的影响
人体长期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使骨密质增厚, 骨径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 ,骨小梁的排 列更加有规律,骨小梁增粗。
第三章 运动系统
❖ 运动:以骨作为杠杆,以关节作为枢纽,以骨骼 肌收缩作为动力的位移活动。
❖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约占成人 体重的60%~70%。骨借助关节连接构成骨骼, 对人体起支持、保护作用,并作为运动的杠杆。 骨骼肌的收缩,牵动骨以关节为枢纽运动。骨骼 肌是实现人体运动的动力器官。
出现期:是软骨内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不同骨的出现期是 不同的。
融合期:是骺软骨闭合时的年龄,即骺软骨完全骨化,骨干 与骨骺愈合为一体时的实际年龄。
(五)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
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遗传因素 是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内在因素,但也可以 通过外在因素逐渐地改变。
2.激素的影响 对骨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内分泌腺有: (1)脑垂体:影响最大,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 使骺软骨细胞增生繁殖 ,长骨不断加长。如分泌不 足则形成侏儒症,分泌过多则形成巨人症。
(1)维生素A:有平衡造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 维生素A缺乏时易导致骨的畸形生长,如骨质增生。如果超量 时,则破骨细胞活动,易骨折。
(2)维生素C:对骨胶原纤维与骨基质的生成有重要意义, 缺乏时骨的生长发育停滞,骨折不易愈合 。
(3)维生素D:能促进钙和磷的吸收,缺乏时骨组织不能 钙化,儿童期易造成佝偻病, 成人则易形成骨质疏松症。
髓腔随之扩大。
3.骨龄
骨骼年龄简称骨龄,是人生物年龄的一种。它是指骨骺和 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及骨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可预测儿 童少年的身高,判断发育情况,近年来广泛用于运动员选材。 其判断方法是通过摄X线片,观察儿童少年身体某一部位(一 般摄腕骨)骨骼的骨化情况,各骨化中心的出现,骨块的发育 以及骨骺与骨干的愈合情况,再与当地同龄儿童的标准进行比 较,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儿童少年的发育情况。
2.骨质 由骨组织构成。
骨质由于结构不同可分为 两种:一种由多层紧密排 列的骨板构成,叫做骨密 质;另一种由薄骨板即骨 小梁互相交织构成立体的 网,呈海绵状,叫做骨松 质。
(1)骨密质 质地致密,有紧密且规则排列的骨板组成。各层
骨板中的纤维排列方向不同,且相邻两层的纤维呈交叉状,所以 其抗压抗扭曲性很强。
同时对人体的随意运动亦有重大影响。
(一)骨的分类
1、按骨的部位分类: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可分为:
脑颅
8
颅
29
骨
面颅
15
中8
听小骨
6
轴0
成 人
2
骨
全 身 骨
0
6 块
躯 干
51
骨
椎骨 肋骨 胸骨
26 24 1
上肢带骨
4
四 肢 骨
1 2 6
上肢骨 下肢骨
64 62
自由上肢骨 下肢带骨
60 2
自由下肢骨
3、骨端的标志:
骨端圆形的膨大→头或小头,头 下方较狭细的部分→颈;椭圆形的 膨大→髁,髁最突出的部分→上髁, 足部外侧的髁→踝。此外,较平滑 的骨面→面;骨的边缘→缘,缘的 缺口或凹入→切迹。
பைடு நூலகம் (三)骨的骨构是造一种
器官,活体的骨由 骨膜、骨质、骨髓 以及血管、神经等 构成。骨质是骨的 主要组成成分。
骨内膜— 骨松质
—骨外膜 骨密质
骨干模式图
骨单位
— 哈佛氏管 — 哈佛氏骨板
内环骨板———
—骨外膜
—外环骨板 ————间骨板
骨内膜—— 哈佛氏管—————
—神经 —血管
—————穿通管
❖ 哈佛氏骨板: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干起支持作 用的主要部分,是由多层呈同心圆排列的骨板所围成 的圆筒状结构。骨板中心有一纵行的小管,称哈佛氏 管,内含血管和神经。
(2)短骨:为一般形似立方体且成群分布。短骨
主要分布于手腕和足踝部,如腕骨和跗骨,具有使手 和足的运动灵活以及分散压力等作用。
(3)扁骨:多呈板状,
面积较大,薄而坚固。 扁骨主要分布于颅和肩 胛骨等处,参与形成体 腔,具有保护脏器和为 肌肉提供较大的附着点 等作用。
(4)不规则骨: 形状不规则且功能多样。主要分布于躯干、颅 部和髋骨等处。有些骨内还生有含气的腔洞, 叫做含气骨,如上颌骨、蝶骨等。
骨领生成的同时,有血管侵入软骨体,间充 质也随之进入,形成红骨髓,开始造骨,故此处 称为原发骨化点(初级骨化中心)。
破骨细胞将原有骨质不断破坏和吸收,成骨细胞不断制 造新的骨质,在骨体内部形成骨髓腔。
胎儿出生前后,骨骺处出现继发骨化点(次级骨化中 心),也进行造骨。
初级骨化中心和次级骨化中心不断造骨,分别形成骨 干和骨骺,二者之间有骺软骨。
❖ 随着年龄的变化,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关系也随之变化。
有机物 : 无机物
骨的物理性质
体育锻炼负荷
少儿 1 : 1
硬度差,韧 易变形。
性大
, 不宜过大
成年 3 : 7
硬度韧性适中
适宜较大负荷
老年 2 : 8
硬度大,韧 易骨折。
性差
, 小且缓慢
1/3 2/3
(四)骨的发生与生长
1.骨的发生:骨发生于中胚层(是动物器官系统结
骨密质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干,扁骨的内外层以及其他形状 骨的表面。长骨的骨密质以骨干的中部最厚,向两端逐渐变薄, 在骨骺部表面只覆盖一层很薄的骨密质。
(2)骨松质: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
端以及其他骨的内部,是由许多针状或片 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骨小梁的排列与身 体重力传递及肌肉牵引的张力相适应。一 部分骨小梁与压力方向一致,组成压力曲 线;另一部分骨小梁与肌肉牵引力方向一 致,组成张力曲线。骨小梁的排列不是一 成不变的,当压(重)力和肌肉牵引方向发 生变化时,骨小梁的排列也发生适应性变 化。
2.骨的生长
包括骨的增长和增粗两个过程,两者同时进行。 ①骨的增长 骨的增长和骺软骨关系密切。少儿时期, 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17--20岁 后,骺软骨生长减弱,最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和骨 骺愈合成一条骺线,骨的长度不再增加,身高也不再增 长。儿童青少年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促进骺软骨的 增殖与分裂,有益于长高。 ②骨的增粗 在骨增长的同时,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不 断造骨,同时有骨盐沉淀,使骨的横径不断增粗。与此 同时,髓腔表面的破骨细胞破坏和吸收既成的骨质,使
②膜内成骨:
这种方式是先由间 充质分化成为胚性结 缔组织膜,然后在此 膜内成骨。人体的顶 骨、额骨和锁骨等即 以此种方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