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1972年中日建交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但并不一帆风顺,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之争,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考点链接
一、日本的发展史
1、646年,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实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日本进行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明朝后期,倭寇(日本侵略者)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肃清倭患。
2、近代中日关系,日本大肆侵华
(1)1894—194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2)1900—1901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企图被美国排挤,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获取了大量的侵华利益。
4、一战期间,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成为战胜国。
5、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企图使山东合法化;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受到英美拟制。
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9、战后日本的崛起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什么启示?
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持社会的稳定。
10、青少年应怎么做?
①牢记历史,珍爱和平。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③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摘要: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闭可分的关系。

而今,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从政治、经济以及民间交流方面都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关键词:经济、政治、民间交流经济方面,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

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

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

而中日两国在经济交流方面也一直有着很好的合作和交流,双方也从这种良好的双边关系中尝到了甜头。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历史犹如江水滔滔向前不可逆转,中国和日本共同的历史也在这历史的长河中跌宕沉浮,向前而去。

数千年的历史长河,沧海桑田般的诡谲沧桑,发展至今,中日关系早已不一般。

古老年代礼尚往来的友好,近代时期战争与耻辱的伤痛,当今时代经济合作共赢的和谐与政治领土风波的不愉快,犹如一碗茶,芬香而又苦涩,又犹如一杯酒,醇香却又辛辣。

中日之间乃为邻国,仅一海之隔,相距数百海里而已。

在古代,中国为东方强国,地大物博,中国的政治制度完善,经济发展水平高,文化科技繁荣,国力强盛,而日本为一小岛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落后,日本朝廷不断派遣使团和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文化制度。

泱泱中国,礼仪之邦,胸怀广博,能纳百川,对于日本的访问和求学,无私奉献,把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科技文化等教给了日本,为日本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友好交往,礼尚往来,是这段时间中日关系的主流。

随着近代的到来,中国国力的衰弱,日本向西方学习之后走向强大,日本不甘心于在小岛中安居,开始走向军国主义,毅然派兵攻打邻国,抢占利益,包括曾长期以为师曾长期友好交往的中国。

中日之间的友好与礼尚往来被日本的大炮轰开,从此,长达几个世纪的友好神话消失,中国陷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耻辱、战争与伤痛中。

时隔至今,其影响仍深深扎根于民众和政治中。

翻开历史的这一页,这是中国耻辱的一页,是历史血腥的一页。

中国民众友好的心受到深深的伤害。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浩荡向前。

耻辱的历史已过去,日本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罪恶血腥后仍然折回到了以前的那个小岛中安居,一切是那么的可笑,仿佛历史在捉弄着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国家。

发展,邓小平说,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于是,战后的中国和日本,一个是在战争与耻辱中吸取血的教训,一个是在战争无条件投降后另图出路,都走向了发展的道路。

发展也许真的是条好路,为了各自相同的利益,中国和日本又开始相互接触了。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签订共同声明,中日开始建交。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国与日本一直以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两国关系虽取得了长足发展,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中日关系在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地产生摩擦。

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政治问题,以及双方间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直是两国逾越的鸿沟,友好发展的阻碍。

从政治的角度看,两国之间所遗留下的历史问题则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根本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这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本相互师从、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

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歧。

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近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最近的钓鱼岛事件更将本来就不热的中日关系推向了深渊。

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互补性较强。

并且日本依赖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材料和劳动力。

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以及资金投入。

双方在环保、能源、金融的领域都有密切合作。

加之,日本需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没有理由失去中国这个最佳的合作国。

政治上不断摩擦,经济上却是相互依赖,形成了难舍难分,却又若近若离的中日关系。

这样的关系应该是会继续维持一段漫长的时间。

对于目前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如两国国民互信度下降据日媒体调查,日本人认为中国“不可信赖”的比例由1988年的14.2%上升到2002年的55.3%,同期认为中国“可以信赖”比例从76%下降到37.3%。

另据《朝日新闻》和中国社科院2002年联合调查,只有10%的中国人回答“喜欢日本”,7%认为“应与日本交朋友”。

这主要是由于日长期经济低迷,国民心理浮燥,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对迅速强大的中国抱有嫉妒。

我想,中日两国间政治磨擦因素和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也有一定的影响。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

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

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

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

日本在“入常”、绑架问题、8国峰会等问题上也需要中国的帮助,从历史的角度,日本人对中国的领土不够尊重,对于其所犯的错误没有正确认识导致近期的钓鱼岛问题。

为此中方希望日方可以全面考虑两国关系的长远利益,不要因小失大。

作为中国民众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日关系。

况且也毛泽东说过:“要把军国主义分子与日本人民区分对待,日本人民对我们还是很友好的”。

以双方关系长远发展的大局为重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但更应该忘记怨恨。

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但更应该面向未来。

我们要以正确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日本,忘记怨恨,相互宽容。

福田康夫首相也说过:“我们要一同前进,一同探索,一同开辟我们共同的未来。

”不要受一些媒体片面报道的影响,盲目爱国,更不要盲目反日,不要总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日本。

上一代人所犯下的错误,为什么要让他们的后代来承担呢?历史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

要提醒中国民众的是我们应该学会如何爱国、怎样才是爱国的最佳途径,并不是凭着一腔热血,万不可感情用事。

但日本国民确实对真实的历史了解不够,特别是年轻一代,这与政府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而且一些右翼分子对一些确凿的历史,加以诋毁,确实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愤怒。

但我们要深知日本人民是无辜的,他们同样是受害者。

中国民众普遍存在的心理是要让日本将道歉挂在嘴边上,但日本民众大多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不愿提起,他们认为很悲惨,不想接以前的伤疤。

有这样一句话,英国前首相帕莫斯顿爵士曾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和未来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和未来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和未来发展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因此,对于两个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其之间的关系对于世界来讲都是很受关注的,不管是树敌还是友好相处,对两国以及世界来讲,都是有着很大的关联。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对于有着这样关系的中日两国来讲,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提到中国关系史,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五十年对立”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

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

虽然,在中日关系上存在着五十年对立的可耻历史,可是,对于中日关系来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而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来讲,在整个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而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两国现在都处于向更高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国际角色转变过程中,两国的经济总和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而且两国都处于亚洲,又是近邻,又有历史遗留问题,所以,中日关系存在着两方面的联系,首先就是不断发展的两国的经贸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中日两国分别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其次就是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这一点的明显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而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

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随着钓鱼岛事件的不断升级,中日关系接连跌入谷底.中国与日本隔海相邻,两国之间的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中日关系由远及近,由近到疏,和平交流,流血战争,其中的波动是世界各国之少有。

.文化的交流中日文化交流开始在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大批大陆移民迁往日本,同时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明,促使日本进入弥生时代。

弥生时代的日本形成了许多小国。

最早记载“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

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

此后又多次记载日本朝贡中国。

唐朝时期日本就曾多次派遣使者来中国学习,其中,政治经济制度方面,日本进行的"大化改新"就仿照唐制度,改革了行政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同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在城市建筑方面,我们学过唐都长安有朱雀大街,东市西市这一些建筑在日本京都中也同样有。

(甚至连市区还命名为长安和洛阳)文字方面,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书面表达的工具,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的饮食方面、服装和同常的生活也受唐朝的影响很大在佛教方面,古天皇和圣德太子为巩固地位采取措施:大力扶持佛教;派遣遣隋使,加强对中国的学习和联系,试图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604年颁布《十七条宪法》,糅合儒学、佛教、法家等思想;建立一些佛教寺庙,如飞鸟寺、法隆寺。

据说在隋朝有四次遣隋使的说法,其中小野妹子、裴世清做出了巨大贡献。

赴日唐人鉴真是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六次东渡,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鉴真东渡历经千辛万苦,第一次被诬告与海盗勾结,第二次由于意外也未成,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靠岸。

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

最后一次也未一帆风顺。

到达日本后,在鉴真的指导下于东大寺毗卢遮那大佛殿前筑了一座戒坛。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篇一: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用周恩来总理的话来说就是:“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而在隋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顶峰,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

而近代以来,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日关系一度恶化到极点。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直到1972年,中日之间才恢复邦交正常化,但近三十年中日关系依然曲折反复。

1972年中日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一直到1989年,中日双方的关系一直朝着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从90年开始,双方关系一直曲折反复,直到2001年小泉纯一郎执政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日关系达到最低点,出现“政冷经热的现象”。

这是自双方7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最糟糕的时期。

2006年,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并于13日后访华,开启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正是他承认了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才使安倍晋三的访华成为了可能,打破了总日关系僵化的局面,将中日关系的定位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互惠关系”。

而之后温总理访问日本,福田康夫首相应邀访华以及08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极大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而胡锦涛主席更是在他的“暖春之旅”中,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并提出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六点建议:一、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二、加强战略互信三、深化互利合作四、增进两国人民感情五、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虽然之后的日本首相更迭频繁,但无论是麻生太郎还是鸠山由纪夫都在上任之后积极访华,两国关系进一步加强。

但是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都是不能被忽视的,也是需要我们重视并正确对待的。

下面就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就以下简要分析。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一、历史问题:日本侵华战争二、台湾问题:台湾曾经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而且台湾海峡至今仍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中日两国关系

中日两国关系

中日两国关系洪欣2015213748 中国与日本是邻邦,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对中国的态度,从古代的学习到近代的侵略,再到现代的蠢蠢欲动。

历史上,中日关系可以追溯到秦始皇。

唐时,日主要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及生产技术的。

在唐之前,中日之间没有发生过有记载的战争。

中日之间有战史,主要是因为朝鲜。

元明时代,中日之间有过几次交战,但都以日本失败告终。

从明到清,日本基本独立于中国之外,有时也会来朝贡,但主要是获取经济利益。

所以,古代时期,日本曾两次想扩张到大陆,但都失败了。

而大陆历朝除元以外,均未远征日本。

到了近现代,在日本明治以前,也就是1868年以前,中日相互交往主要是有民间贸易比较活跃。

但各自都被西方人所侵扰。

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在日本上层引起很大的震动。

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自强运动,也叫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坚船利炮。

随后不到十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也向西方学习。

中国向西方主要学军事,日本很快发现西方人的强大除了军事以外,法律与政治制度是基础,于是日本提出脱亚入欧战略,全面西化。

也就在这一时期,中日开始国家间的互动。

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签订。

双方正式建立近代意义的双边关系。

1874年发生侵台事件。

而后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之后,中日关系的平等交往不复存在,日本成功跻身列强之列,成为中国的头号敌人。

日本殖民朝鲜。

日俄战争,为争夺中国东北,日本打败俄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又抢了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利益。

日本在远东一家独大。

1930年代,日本发动征服中国侵略战争,直到二战结束。

而到了现代,1978年双方签《中日友好和平条约》后渐渐恢复外交。

但日本仍对我国虎视眈眈,钓鱼岛事件越演愈烈。

日本上届首相不顾中国人怕反对,屡次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综上,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或正视历史,面向未来。

“的态度对待中日关系。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中日两国有着两千余年的交往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多数时期两国人民和睦相处,与亚洲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

虽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中国政府始终把维护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作为长期国策,置于对外关系的重要地位,并一向认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正确的对日方针、政策,推动了中日友好关系的渐次发展,从中显示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及至我国新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对日关系以及高超的外交艺术和深邃思想。

毛泽东曾多次明确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股逆流。

中国一贯采取向前看的方针,要重建和加强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

只是由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执行敌视和遏制中国的政策,致使中日关系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

在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外形势下,毛泽东高瞻远瞩,倡导发展中日民间往来,以民促官,官民并举,取得良好的外交效果。

最终,促成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友好关系崭新的一页。

周恩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尽管两国间战争状态没有宣告结束,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来往和贸易关系不但没有中断,而且不断发展。

促进中日友好,恢复中日邦交,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两国平等友好相处的障碍。

中国和日本都是伟大的民族。

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是勤劳勇敢的人民。

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邓小平历来重视中日关系,他也是“中日友好”的积极倡导者。

他说:“‘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号,代表了我们大家的理想。

”“要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发展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事情,加深我们之间的友谊,加深我们之间的了解,加深我们之间的感情。

”江泽民也一再强调:“在我们看来,对于中日关系一要以史为戒,二要向前看,三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日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日关系

我理解的中日关系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的心灵烙上了深深的印迹,不可抹灭。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日本商品进入中国并且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至汽车,小至照相机手机。

所以,相当多的中国人对日本又爱又恨,在享受日本商品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又对日本人恨的牙根痒痒。

还记得上考研政治辅导课时徐明德老师说过:“分析大国关系,要辩证来看,利益与冲突并存。

”下面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目前中日关系还是比较脆弱的,原因有三:首先是面对历史的态度。

这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政治问题。

日本没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反而擅自修改历史教科书,忽略日本侵华的历史事实,以及多位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对中日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是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厚非的主权,而日本同样宣称对钓鱼岛有绝对主权。

日美安全合作问题也是影响中日关系的原因之一。

日美强化安全合作的新体制就位后,对我国造成相对威胁。

中国至今通过各种渠道多次表明严重关切和有关立场。

近年来,日本与美国推动军事一体化,构筑导弹防御系统,进行以干预钓鱼岛和台海局势为目的的军事演习,无异于是在公然威胁中国。

日本不时表现出冷战思维,试图在中国周围构筑一堵意识形态围墙。

大国之间的博弈,是利益的角逐。

未来中日关系将是发展共同利益和调整相互矛盾的统筹兼顾。

其最低目标是力争维护和发展合作大于竞争、共同利益大于相互矛盾的局面,理想目标则是构筑战略和解与合作的双边框架。

日本决策层能否摒弃对华冷战思维和围堵战略将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另外,两国政界的友好意愿、经贸界的双赢合作以及舆论界的正面呼应,也将对中日关系上升势头的方向与速度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日两国应坚持安倍上次访华时达成的“消除政治障碍”的共识,提升安全对话与军事交流的档次,缓解乃至解决领土与海域问题,开展大型经济项目合作。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内容摘要: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日关系一直影响整个东亚地区形势。

当前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系处于大的整合和调整时期。

主要表现是:在国家利益的构成中安全问题的地位下降,经济问题地位上升。

国际冲突将主要因经济利益冲突而起。

但是,由于我国与日本存在的不融洽的历史事实(侵华战争等),以及近期不断出现的冲突(参拜靖国神社等),我国与日本建立良好关系比较困难。

然而随着东亚地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日关系影响整个东亚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对建立规范的中日关系的需求愈加迫切。

本文以分析理解中日关系的角度,结合中日关系的现状和问题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从“中日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针对中日关系的策略研究”两个方面,阐述在中日关系中,我国占据主导及优势地位提供一个针对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现状问题策略研究思路正文:一、中日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1、历史问题。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历史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根本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近几年,日本部分正要处心积虑要排除历史问题,甚至在历史教科书中进行修改,意图根据他们的历史观来强行撼动中日关系。

同时,不顾中国人民的反对,参拜靖国神社。

并且,日本一直并试图永久占据我国钓鱼岛。

2、政治军事现状。

第一:针对日本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日本教科书等问题。

第三:日本不断炮制“中国威胁论”,并在外交蓝皮书中对“中国威胁”表示“严重关注”,借此机会,试图挑起地区争端,扩充自身的军事实力。

3、经济关系形势。

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日本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在减弱,同时中国对日贸易比重不断下降,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正逐渐发展壮大。

4、中日文化及民间交流形势。

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扩大,两国就针对中国的团体旅游签证发放范围扩大到中国全境一事达成一致,日本访华人数、中国旅日人数、中国留日人数都在增长;遣唐使墓志在日本展览引起轰动;中国刮起福原爱旋风,中国的孔子、中国的民族音乐、汉语等中国文化元素在日本也逐渐火起来。

中国和日本间的文化和经济关系

中国和日本间的文化和经济关系

中国和日本间的文化和经济关系中国和日本两国是文化上非常接近的邻国,但是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两国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如此友好。

然而,在现代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和日本两国的文化和经济关系又变得十分紧密。

本文将探讨中国和日本间的文化和经济关系,包括对两国间文化交流的影响、两国间的贸易往来、投资和旅游等方面。

文化交流中国和日本文化间的交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两国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风格。

中国和日本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影响始于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当时中国的汉朝与日本山形竺造时代有联系。

在隋唐时期,两国的交流更加频繁,日本的皇室和贵族们通过吸收中国的文化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而在明清时期,日本商人通过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品带回日本,使日本公众更加熟悉中国文化。

在现代,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有了更多的途径和形式。

中日两国间的经贸交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和平台。

中日民间的文化交流也水涨船高。

例如,中日文化交流周、中日电影节和长城论坛都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品牌。

这些活动不仅扩展了中日两国的文化影响,也更好地促进了人民间的沟通和了解。

经济关系在经济领域,中国和日本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来源国之一。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本经济的结构调整,促进了两国间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额不断攀升,两国的贸易往来特别重视的是电子、机械和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出口贸易。

在2019年,两国合作的立体电影《大鱼海棠》赢得了高票房,也让两国的文化交流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此外,随着两国间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加,人员往来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途径。

而中日两国共有超过50个城市姐妹关系,不少中国市民在日本的生活和工作中感受到了来自日本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影响。

投资合作中国和日本在投资合作上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联系。

中国和日本的政府和企业都非常欢迎大量的跨国投资和合作机会,特别是在投资可持续性、技术创新等方面。

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一、中日历史关系甲午战争后,日本伙同西方列强,加剧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把中国视为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场所,直至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建立后,日本又加入美国的反华包围圈,中日在政治上相互隔绝二十多年。

二、台湾问题日本国内“台湾情结”浓重,还成为了“台独”势力的诞生地及其主要海外基地之一。

1994年,日本“山村内阁”不顾中国政府反对抗议,允许台湾“行政院副院长”徐立德入境。

1997年,日美确立防卫合作新指针,指出日美军事防卫范围包括日本的周边事态。

2001年,小泉纯一郎任首相后,加强了对中国台海局势的干涉。

2001年4月,日本政府再次不顾中方的反对,允许李登辉访日。

2005年,日本政府开始对1999年制定的《周边事态法》进行修改,新版本明确把台海地区包括在日本的周边范围内。

三、钓鱼岛争端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

日本2012年的购岛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日关系降到冰点。

日本的购岛行为已经引起了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怒,我国政府和各界都对野田内阁的这一举动表示了强烈的愤慨,表明了在捍卫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导致连续37年的日本经济会访华代表团行程被延期,中国银行等中国四大银行甚至缺席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东京召开的年会,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所罕见的。

日本经济也遭到了来自中国民间的非政府组织的“抵制日货”行动的重创。

但是,排除美国这一大国而言,日本将是我们祖国的一个重要经贸伙伴,在处理一些问题之际,国民不可以用一种偏激的态度来面对这些难题。

四、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日两国应该以讲清楚的认识到,无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

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

中日关系论述

中日关系论述

一、中日之间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威望的提高,中日之间关系却降到了冰点。

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历史的遗留问题,二是利益冲突,三是两国之间或多或少的误解。

1、历史的遗留问题中日两国之间交往日久,据历史记载,早在秦汉时期,中日之间就有往来。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日本一直以中国为师。

唐朝时日本派遣大批的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和社会生活,日本走上发展之路。

现在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或多或少留有中国的印记。

但是就在一百多年前,由于中国开始走下坡路,日本摆脱危机后却与西方列强一道侵略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特别是七十年前的全面侵略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伤害。

对待战争的反省,日本人让中国人感到寒心和强烈的愤慨。

日本到今天为止都没有正确反省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他们极力狡辩,甚至于说南京大屠杀是二十世纪人类最大的谎言。

另外让我们中国人痛恨的是日本的领导人屡屡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里面供奉有侵华战争的元凶,二战时日本的甲级战犯。

历史遗留问题还有日本二战时遗留在中国的生化武器,直到现在还在威胁中国人民的安全;慰安妇问题、钓鱼岛的归属问题(这是中国的领土)。

2、现在再来谈谈中日两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关于国家利益,我非常赞同曾任英国首相的邱吉尔说的那句话,“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故人,只有永久的国家利益。

”现在中日两国的利益冲突主要有东海的划界问题,体现在春晓油气田的开采上,日本一直对此说三道四。

还有就是日本对台湾的态度一直很暧昧,纵容台独势力暗中支持台湾独立。

还有就是日本近年来屡次提中国威胁论,说中国的军费国防开支,说中国的军队现代化威胁到日本的安全,就在上个月,一个日本内阁大臣还说日本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一个省。

这里我想说的是,即使中国强大了,我们也不要你们,要你们这些忘恩负义、以德报怨的家伙做什么!!!3、两国之间或多或少的误解。

中国一直对日本心存戒备,这是由于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的。

中国与日本文化传统关系

中国与日本文化传统关系

中国与日本文化传统关系
中国与日本是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它们之间的文化传统
关系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而今天这种关系依然在两国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和日本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语言、宗教、哲学和艺术。

在语言方面,日本的汉字和许多词汇都源自中国,这使得两国人民在语言交流上有着一定的便利。

在宗教和哲学方面,佛教和儒家思想都在中国和日本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使得两国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在艺术方面,中国的绘画、书法和陶瓷艺术也对日本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的浮世绘、茶道和武士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然而,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传统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在历史上,两国之间曾经发
生过许多战争和冲突,这使得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曾经非常紧张。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得到了改善,文化传统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

如今,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传统关系已经成为两国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许多中
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而日本人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好奇。

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彼此的生活,也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传统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

它既有着悠
久的历史,又充满着变革和交流的可能性。

通过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传统,从而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合作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问题

浅谈中日关系问题

浅谈中日关系问题中日关系是指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对历史上中日关系的记载、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前、和对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之双边外交关系的论述。

下面是关于一些中日关系的谈论浅谈中日关系问题篇一对于中日关系这点我一直都表示无奈。

很多人认为我是喜欢日本所以总是替日本说话。

实际上不是这样。

很多时候人只是为了知道真相。

所以听到日本从未道过谦时会多问一句:是这样么? 在听见友人用粗俗的语言攻击日本的时候多问一句:这样好吗? 在听说中国人在日本不受尊重时多问一句:真的是这样的么? 之所以去问。

并不是因为挺日本人。

而是因为不敢相信这种如此极端幼稚的做法,会出现在现代人身上,会出现在同样受过现代教育的日本人身上。

很多事情是不可以被忘记的,也不需要被忘记。

比如说南京大屠杀的惨案。

可是记住不代表永久的仇恨。

不代表永久得不接受,不代表永久的排斥。

有一个日本的青少年在作文中写道:那一次大战发生时,我还没出生。

为什么现在的我,却要背负起我没有做过的罪恶呢? 看到这句话心里颤动了一下。

不代表国家,仅仅代表个人,我被他的话感染了,感到深深地痛苦和无奈。

是啊,为什么呢?很多人都一直认为日本从来没有向中国道过谦。

这一点一直以来我都是不相信的。

因为我知道,在这个时代里,并没有几个政治家是真正的笨蛋。

会不知道日本的战争是不应该的,是错误的。

我相信日本政府也是明白的。

那么,为什么要拜靖国神社?为什么? 很多同学都在强烈谴责日本的时候,我看到了曾经是抗日先锋的李敖先生的文章,心里很不是滋味。

浅谈中日关系问题篇二我认为在如何对待中日关系这个问题上面,落实到我们当代大学生身上,就是一个如何做的问题。

正确对待中日关系是个大命题,对于普通民众尤其是还未有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要为发展中日关系作出什么大的成就或重要的决策并不太可能。

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来影响我们旁边的人。

首先就是在态度上理智地看待中日关系和日本这个国家,只有思想上端正了,行为才可能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摘要:近些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关键词:渊源,冲突,合作,现状,发展
一、中日关系的渊源
早在西汉时,中国和就与日本三十多个小国有来往。

东汉的时候,到了光武帝时代,日本倭奴国王派遣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还赠送了个“汉倭奴国王”金印。

在经济上,中国的铁器,铜器和丝绸源源不断传往日本。

到了隋唐的时候,日本不断的派遣唐使来中国,向中国学习,在这期间有些中国人也积极向日本传播盛唐文化,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鉴真东渡日本向日本传播了诸多盛唐文化。

再后来日本效仿唐制,实行了大化改新,并在当时的首都仿造了长安城建起了城市,宫殿。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的茶叶种植也开始推广,后来出现了茶道,人们还仿造唐朝的服饰创造了和服。

除此之外,享有盛名的日本武士刀也是由中国的唐刀进一步演变而来。

总之能学的他们都学习了。

宋元时期,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元朝的时候由于京杭大运河的进一步挖通,航海技术的发展等诸多原因海船可以直达日本进一步促进了两国的经济贸易的往来与交流。

到了明朝,日本经历了战国时代,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开始垂涎自己的老师中国了,于是倭寇频繁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沿海的倭寇问题震惊了当时的朝廷,大将戚继光带领明朝的军队和朝鲜名将李舜臣共同努力,把日本赶出了中国,解决了倭寇的问题。

清朝前期,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综合中国古代历史上中日的交往,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古代,两国交恶的时期也不是没有,但基本上是中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可以说在古代日本一直积极的向中国学习。

二、中日关系的现状
今时今日中日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难言的。

用一句简单明确地话来概括就是:经济上相依相傍,政治上形同水火。

其实,回顾战后中日关系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中日两国的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的得到加强,尤其是七十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进入第一个关键期。

此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加入WTO和经济圈全球化浪潮的到来,日本更是逐步成为我国除美国、欧盟以外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而对日本来说,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市场,无疑成为其最大的贸易合作对
象。

可是,经济上的交往却并不代表着政治上两国之间关系的缓和。

回想德国对犹太人虔诚的道歉和悔悟,再想想日本对中国造成的伤害的歪曲否认,身为一个中国人,如何能够那样轻松地释怀呢?无疑,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并未提高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摩擦有所增多,并逐步从局部矛盾转化为现实的、多方面的摩擦。

日方的挑衅行为有逐步升级的趋势。

除了少数议员和阁僚继续歪曲历史、否认侵略、参拜靖国神社外,日本政府还以中国进行核武器实验为由冻结对华日元贷款,并纵容少数右翼分子在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上向中国发难。

对于日本这些倒行逆施的行为,一向宽容的中国民众渐渐开始无法忍受。

民间开始出现了小规模的反日游行,抵制日货的行动,一些餐饮营业点门口甚至贴有“日本人与狗不得入内”字样。

作为每个国人个人来说,是很容易做到,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不现实的。

我们市WTO的缔约国,我们要要兑现自己所做出的承诺。

虽然中日关系出现问题,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越来越好。

不能因为日本做错了,我们也要违反原则的做错。

我们虽说抵制日货,可北京的地铁和首都机场的建设费中有一部分日元贷款,你不可能因为有日元贷款,这两处设施就不使用了。

北京现在正在建设地铁,所用的开掘机就由日本制造,现在能说不用这个开掘机让工程停下来吗?另外你说抵制日货,是整体的还是零件性的?比如说有一些中国品牌的汽车,它的发动机用的是日本的,怎样实现抵制日货?中日两国的经济交流给两国人民带来了许多实在的利益,这种经济交往是互利共赢的。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提出这种口号是不现实的,也是缺少常识的表现。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理性解决中日问题。

一个理想的目标是,经过双方的努力来改善和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打破中日之间“政冷经热”的局面,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表现得很软弱,而是我们要有大国思维,“老子说,善战者不怒。

”我觉得我们在这样一个敏感的问题面前,需要一种辩证思维。

首先,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批评日本方面在中日友好事业上开倒车的种种劣迹,要鲜明地表明我们的态度和立场。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对于咱中国老百姓来说,最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有人说“实力是最有发言权的。

”此语不无道理。

没有血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血性之外,还应有智慧,有胸怀,有远见。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以上所说皆是现在比较普遍的看法。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然而,这一切却并非是无因可循的。

在我个人看来,日本曾经对中国邪恶的所作所为是中日关系难以和解的根源,可是,根源却并不代表了就是一切或者说是最重要的原因。

也许在几十年以前,中日之间难以“和平”相处,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可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却已经成为一个并不那么重要的理由。

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可以说都是在以极快的速度处于一种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曾经的中日,在经济关系上,日本是占据着绝对优势的。

可是,在经过了这几十年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快速增长。

今时今日,在经济实力上,中日已经几乎站在了同一个层次上。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是中日经济关系处于重大转折的时期,也就是日本经济从占绝对优势正转变到相对优势。

这一个过渡时期无疑是会维持一个并不会很短的时期,两国间的矛盾也将会不断地冒出来。

说句不太好听
的话,在这一点上,日本表现出来的宽容度实在很小,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日之间的矛盾则更容易不必要地激化。

三、中日关系的展望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

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

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

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在中日关系这个问题上,日本政府应该改变多年来的回避或者迟疑的态度,应该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来修补中日关系,使两国间能达到和谐合作。

如果一味地坚持错误的外交方针,企图在历史问题上蒙混过关,这对日益强大的中国来说是不可接受与谅解的,处于发展态势中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具备信心,在经济上完全可以通过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合作来达到双赢。

但中国这一具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却是日本经济的一个重要市场。

面对这样的事实,日本政府应该更为务实,采取切实的措施来寻求中日合作的基础。

当然,作为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日本可能并不会立即转变态度与思想,这样,中日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还会不时出现紧张局面,但战争或重大冲突应该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解决方案,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敢于不顾一切地与华宣战,而中国寻求的是和平发展,共赢方式。

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也不希望再次经历那段黑暗的历史,当然希望中国打败日本。

但是,作为一个理智的中国人,我更希望中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希望与周边的国家能和睦相处,所以我希望我们国家和人民能与日本把关系处理好。

当然,国际关系是无法预测,也是瞬息万变的。

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应该果断抓住时机,积极面对,积极处理好复杂的中日关系,把这阻碍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转化为推动我过发展的积极因素。

我们要看到,中日目前的政治基础、民众感情和舆论氛围都是相对脆弱的。

也正是因如此,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中日关系,理性认识中日关系。

我们需要的是理智的是非辨别能力,知道什么是威胁,甚么是安全;什么是可取的,什么是不可取的。

同时,我也希望日本当局要勇于承担起自己曾经所犯下的罪行。

和平之心,无分种族、肤色,我想日本民众也是向往、爱好和平的,只是有时被当局所误导、所蒙蔽。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旋律,中日两国的关系也定当会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