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 人大出版社焦叔斌著版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详细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 是指组织中旳管理者, 通过实行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控制等职能, 来协调他人旳活动, 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旳旳活动过程。
2.管理旳基本特性: 1.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 2.管理旳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旳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旳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 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旳人们可以用尽量少旳支出, 实现既定旳目旳。
4.管理旳基本职能: (1)计划(2)组织(3)人员配置(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旳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旳经验教训, 更好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旳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旳管理理论、技术和措施。
(3)结合实际, 随机制宜旳学习运用。
(4)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旳研究管理过程旳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措施旳科学。
6.管理学旳特点: (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7、管理学研究旳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旳, 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旳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旳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旳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 研究管理活动旳原理、规律和措施。
8、为何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旳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旳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旳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旳需要。
9、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旳措施: (1)唯物辩证法(2)系统措施(3)理论联络实际旳措施10、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旳若干构成部分结合而成旳、具有特定功能旳有机整体, 系统自身又是它附属旳一种更大系统旳构成部分。
11.系统旳特性: (1)整体性(2)目旳性(3)开放性(4)互换性(5)互相依赖性(6)控制性12、系统旳观点: (1)整体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旳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6)信息反馈观点(3)封闭则消灭旳观点(7)分级观点(4)模糊分界旳观点(8)不停分化和完善旳观点(9)等效观点第二章管理学旳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旳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4)战略管理(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5)全面质量管理(3)管理理论丛林(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旳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管理学原理笔记(一)一、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与领导的学科,它关注如何有效地运用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历史、管理的职能及管理的思想方法等。
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中的人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运用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历史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对政治、伦理等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而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
3.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1)计划:指根据组织的目标和环境条件,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
(2)组织:指将组织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实现目标。
(3)领导:指通过激励、引导和指导员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4)控制:指对组织的行动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4. 管理的思想方法管理学中有多种思想方法,如传统管理思想、人际关系学派、科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学派、系统论等。
这些思想方法各有侧重,可以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情况加以运用。
二、管理的环境管理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1.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各种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人员、设备、技术等。
内部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运行和管理效果。
2.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外部条件和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组织必须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以保持竞争优势。
三、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可以指导实践中的管理工作。
1. 一致性原理一致性原理指管理活动中的各项决策和行动应当相互协调一致,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统一。
2. 管理层次原理管理层次原理指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同层次的管理任务和职责,如高层管理者负责规划和决策,中层管理者负责执行和组织,基层管理者负责具体操作和监督等。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什么是管理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2、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3、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2、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3、本质为协调;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二、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职能和过程:法约尔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孔茨著作《管理学》中——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代表人监督者企业家领导者传播者干扰对付者联络者发言人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技能:卡茨(L.Katz)的看法:L.Katz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概括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不受环境的影响;开放系统(open system):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三、什么是组织1、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
(组织日益成为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2、变化中的组织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性职位、命令导向、由管理者作出决策、规则导向、工作日朝九晚五、在上班时间利用组织设施从事工作新型组织:动态的、灵活的、关注技能、根据任务定义工作、团队导向、临时性职位、参与导向、雇员参与决策制定、顾客导向、工作日长度没有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一)管理的普遍性(二)工作的现实(三)成为一名管理者的挑战和回报注:成为一名管理者:1、掌握当前商业信息。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一、选择1、管理者的角色(或者简答)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调解人、资源分配者、谈判者2、基层管理者侧重短期的作业计划。
3、在这样的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持续四五十年的社会性管理研究潮流,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管理运动”。
4、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5、韦伯认为等级、权利和科层制度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
对于权力,他认为有三种类型:超凡权力、传统权力和法定权力。
法定权力是法律规定的权力,只有它才能作为科层组织体系的基础。
6、韦伯被后人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7、以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韦伯等人的理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广泛传播和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效率。
8、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的理论前提是“经济人”假设。
9、经验主义学派主张通过分析大企业的管理经验来研究管理问题。
10、系统管理学派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系统的观点分析企业内部和企业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在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而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12、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
13、管理的14条基本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14、根据环境不确定性的程度,把环境分为动态环境和稳定环境15、根据环境内容的性质,把环境分为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16、管理的特殊环境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管理机构和战略联盟伙伴17、滚动式计划发:分段编制,近细远粗18、组织目标是环境因素、组织系统本身以及组织成员需要三方力量相互协调的产物19、定向预测方法:是专家调查法,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 人大出版社焦叔斌著版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人大出版社焦叔斌著版【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人大出版社焦叔斌著版)一、引言管理学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涵盖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并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核心思想。
本文将对人大出版社焦叔斌著版的《管理学原理》进行复习笔记,旨在全面回顾和总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二、管理学概述1.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管理是指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协调和调动组织资源,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具有目标性、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经历了科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系统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等阶段的发展。
每个阶段都强调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典管理理论1.1 科学管理学科学管理学强调通过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益。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2 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关注组织的行政职能和组织结构,以提高组织效率和效能。
亨利·法约尔是行政管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2. 行为管理理论2.1 人际关系学人际关系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以提高组织的人际关系和员工的满意度。
埃尔顿·梅奥是人际关系学的代表人物,他进行了霍桑实验研究。
2.2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关注员工的动机和激励,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3. 现代管理理论3.1 系统管理学系统管理学关注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整体优化为目标。
彼得·德鲁克是系统管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
3.2 战略管理学战略管理学关注组织的长期目标和战略选择,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迈克尔·波特是战略管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竞争战略和五力模型。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治理是治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进展和社会责任,运用治理职能进行和谐的过程。
这一内涵包括:1治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治理应当是有效的3治理的本质是和谐4和谐是运用各种治理职能的过程?什么原因要进行治理?一、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治理必须解决的咨询题。
二、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缘故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进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三、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和谐各种关系需要治理。
四、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进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五、近几年来,以运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进展。
?治理的五大职能是什么?打算、组织、领导、操纵、创新?治理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治理者扮演的角色?一、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二、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三、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治理者所需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中国传统治理思想的要点是什么?(一)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二)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三)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固关系的基础(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动身,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七)计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两个要点1:推测2:运筹(八)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九)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步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泰罗的科学治理思想?1:科学治理的全然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治理方法代替旧的体会方法3:实施科学治理的核心咨询题,是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完全的改变?法约尔组织治理理论?“组织理论”所研究的中心咨询题:组织结构和治理原则的合理化,治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第1章管理的历史发展自从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活,就有了管理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此时的管理被称为史前的管理。
近代管理学,则是在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伴随着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西方主流的管理学观点看来,自泰罗率先在管理研究中采用试验、分析方法开始,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本章沿着历史脉络对管理的思想和历史发展的主要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这些问题包括:管理的两种角度、史前的积累、古典管理理论、近代管理的发展、当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发展和历史发展、管理思想演进的主要线索、管理涉及到的层次和侧面等等。
1、把握管理的两种角度,明确管理学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管理的思想和智慧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把握。
广义上,管理学是人类所有集体化、社会化行为中积累起来的一般的人文学科。
自有了人的社会生活,就产生了关于管理的学说。
狭义上的管理学指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主要通过自然科学分析方法调查、试验、研究提炼归纳形成的理论和知识体系。
2、理解史前积累的含义,了解史前积累对近代管理学的影响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始于解决生存需要的大规模集体活动实践,始于政治控制、社会管理实际,始于战争过程,始于宗教的世界。
这些史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为工业革命以来的近代管理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阐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古典管理主要包括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泰罗(Frederick Taylor,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实践家,管理学家,科学管理之父。
他率先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近代分析科学方法,开创了科学管理先河。
泰罗制包括八个要点: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工人和雇主的“精神革命”;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例外原则。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一、管理学概述1.1 管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的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财务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管理学基本原理包括清晰的目标、有效的规划、精确的组织、协同的领导和友好的控制。
管理学在企业组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是大企业、国有企业,也包括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等不同形式的企业。
1.2 管理学的基本学科管理学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统计学和信息学等。
尤其是经济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如成本理论、效益理论和收益理论都与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1.3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着很长的时间跨度,从管理知识的起源,到发展到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社会,管理的基本思想开始形成。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的意识开始发展,管理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管理学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壮大。
二、企业组织管理原理2.1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组织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它可以有效地适应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变化,在经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是组织设计的规范,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包括:分工原则、协调一致原则、授权原则、纪律原则和职权原则。
2.2 领导管理原则领导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管理原则是领导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管理规范。
领导管理原则包括:人际关系原则、灵活性原则、自信原则、意识形态原则和效率原则。
2.3 激励管理原则激励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激励管理原则是企业在激励员工上要遵守的规范。
激励管理原则包括:目标明确原则、合理激励原则、公平原则和自我实现原则。
2.4 控制管理原则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保持效率和纪律,提高企业运行的可靠性。
管理学原理笔记 2018 年7月
1 基础理论(一)本篇知识结构考试重点领会:(参照题型:简答题;论述题)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管理有效性的衡量,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霍桑试验的结论,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道德的影响因素,培育管理者道德的途径。
应用:(参照题型:案例分析题)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必要性古典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具体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法,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
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1 基础理论(二)考试重点分析一、简答管理的产生p351.管理产生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类所拥有的的资源总是稀缺的和有限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需要协调。
通过管理使用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更高的目标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
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人类有群体活动,就必须协调群体的活动,以便实现群体的共同目标,进而实现每个人的目标。
此时,协调人类群体活动的管理就产生了。
【单选题】()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A.改革B.重组C.激励D.管理【答案】D【答案】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总体协调手段的宏观机制。
【知识点】“管理”的概念二、简述管理的必要性。
P36-37有人类群体活动或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群体活动和群体组织如影相随。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
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总之,无论从宏观的国家的角度分析,或是从微观的组织角度阐述,还是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学习考虑,管理都有其作用。
所以,管理成为社会基本、国家发展、组织成功的主要力量,管理无处不在。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笔记整理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P11、个人活动与群体活动①优化利用资源②时间管理③群体活动的方向④人的努力整合2、一般组织与企业组织①持续的群体活动是在一定形式的组织中进行的②历史的演进选择了工厂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作为管理学研究对象掌握管理的概念 P22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掌握管理的基本特征 P22①管理的目的:有效实现组织预定目标②管理的主体:具有相关技术方法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③管理的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④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工程掌握管理的本质 P25管理是对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其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而人的行为的可协调性是因为人的行为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理解管理的二重性 P26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是其二重性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P28①人本原理②系统原理③效益原理④适度原理理解管理的基本方法 P31理性分析+直觉判断理解管理的基本工具 P33权力+组织文化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P44有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生产劳动效率1、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①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②作业环境与条件的标准化③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2、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①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②实行职能工长制③进行例外管理掌握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P481、管理是经营的一部分,经营的六部分还有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2、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管理的14条原则:a.劳动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f.个人利益服从总体利益g.人员的报酬h.集中i.等级制度j.秩序k.公平l.人员稳定m.首创精神n.人员的团结理解韦伯的科层理论 P52权力的类型有传统型、个人魅力型、法理型,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以法理型为基础掌握巴纳德社会系统论P54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管理人员应意识到:①职工既是独立个体又是组织成员②管理者的权威取决于指挥命令是否为下属接受③个人有自由意志但其行为也受遗传、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2、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①协作的意愿:个人自我克制交出自我行为的一部分控制权,组织给出诱因,当诱因大等于牺牲时,写作的意愿就可以达成。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
管理学原理课程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30分)1.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学习内容。
按照章节来说:1.理解管理的内涵,熟悉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
2.了解中国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理解现代管理理论,解释“管理丛林”现象。
3.明确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熟悉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掌握管理道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加强管理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4.定义计划的概念;描述计划的特征和作用;区分计划的类别;概述计划过程的步骤;解释战略管理的概念;说明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识别并选择组织的基本战略和发展战略;理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5.明确预测的概念、特征和类别,解释预测的行为过程及意义,了解时间管理的步骤和基本原则,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过程以及影响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6.定义决策的概念,识别决策的特征和类型,说明决策的意义,解释决策的行为过程,掌握各种决策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决策的有效性,阐明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7. 明确组织的相关概念,熟悉组织结构的各种形式及其特征,了解组织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内容和程序。
8. 定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与程序,掌握员工招聘的基本程序,对比人员选拔的两种方式,熟悉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职业发展的内涵,了解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说明绩效评估的实施程序。
9. 明确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的概念;熟悉组织文化的特征、功能、结构、内容以及组织文化的塑造过程;掌握组织变革的动因、推动力量及排除变革阻力的方法;了解组织变革的程序及基本类型。
10. 定义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的职能,理解领导者权威的内在含义,了解人性假设的内容,理解不同的领导风格对于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领导权变理论。
11. 明确激励的概念和作用,了解需要、动机、激励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理解个体行为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群体行为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焦叔斌管理学第四版重点知识归纳
焦叔斌管理学第四版重点知识归纳“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强调管理活动既要追求,又要追求。
2.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和控制四大类。
3.管理不仅具有性,而且具有高度的性。
4.管理者通过协调的努力来使组织活动更加有效并实现组织的。
5.明茨伯格将管理者的角色归纳为人际角色、和三种类型。
6.系统是指由一组和的要素而构成的统一的整体。
7.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进行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
8.公司制企业最鲜明的两大特征是制度和制度。
9.企业家精神是指个人或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去、和谋求增长的欲望和能力。
10.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所要求的义务。
二、单选题1.管理的目的是()。
A.把人管住B.做正确的事C.正确地做事D.有效实现组织目标2.管理的职能包括()。
A.计划、组织、领导、控制B.计划、组织、协调、控制C.组织、协调、沟通、激励D.组织、沟通、激励、控制3.通过营造一种为实现目标努力奋斗的氛围,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是管理的()职能所从事的活动。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4.按照管理者的横向分类,事业部经理应当属于()。
A.高层管理人员B.中层管理人员C.综合管理人员D.专业管理人员5.明茨伯格提出应培养管理者的五种心智模式是()。
A.学反思、分析、练达、行动B.反思、分析、练达、合作、行动C.学反思、总结、合作、行动D.学反思、行动、分析、合作6.下列关于管理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管理者是组织中地位较高的人B.管理者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C.管理者指挥别人的活动,不受别人的指挥D.组织中的技术专家和法律顾问也是管理者7.管理的载体是()。
A.组织B.人C.管理者D.资源8.一般认为,企业最核心的三大职能是()。
A.计划、领导、控制B.协调、整合、调配C.运营、财务、营销D.设计、生产、销售9.单独投资者或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投资者或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是()。
管理学(焦叔斌)课后习题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1、列举早期的一些典型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管理实践: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中国的万里长城管理思想:苏格拉底论述的管理的普遍性,《周礼》中队性质管理制度的具体叙述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详细的讨论2、摩西岳父对他处理政务事必躬亲的做法提出批评体现了现代的那些管理思想?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分权、授权和例外管理的思想。
3、亚当.斯密认为专业化分工所导致的效率提高主要来自那些方面的原因?1.分工使每个工人的熟练程度提高2.节省了通常有一种工作转向另一种工作所需的时间3.发明了许多机械,简化和减少了劳动,使得一个人完成许多人的工作。
4、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构成及代表人物。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2.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3.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系统理论5、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哪几个基本原则?1.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2.合理的选择工人,做到人适其事。
3.教育、培训、强化工人以使他们按照科学方法来工作。
4、管理当局与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作和责任6、泰罗强调的科学管理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第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第二、用严密的科学调查和知识代替旧的依据经验、习惯和个人判断去处理各项工作的做法。
7、简述美国管理运动出现的三次高超?第一次,1911年东方铁路公司提高票价的意见听证会和1912年美国国会为泰罗举行的听证会第二次,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改组“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权制”也是事业编制组织形式的诞生第三次,1924-1932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研究,8、法约尔提出的企业六种基本活动是什么?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9、法约尔提出的五项管理职能是什么?与今天的提法有何异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今天的提法有四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10、简述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1.分工2.职权与职责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方向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8.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精神11、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明确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正规化的人员任用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非个人的人员关系12、韦伯指出的组织中三种类型的权利是什么?传统的权利、超凡的权利、基于法律和理想的权利13、泰罗、法约尔、韦伯研究管理问题的视角有何不同?他们的理论有何共通之处?泰罗、法约尔、韦伯同在一个历史时期,他们从不同角度对管理进行了考察。
管理学原理第6章重点知识笔记
第六章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一、决策制定过程每个人不论是在组织内或组织的哪个领域中,都在制定决策,也就是说他们要在两个或更多的方案中做出选择。
决策制定过程(decision-making process)的步骤,包括8个步骤:识别决策问题、确定决策标准、以及为每个决策标准分配权重,然后进入开发、分析和选择备择方案,这些方案要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接下来是实施备择方案,以及最终评估决策的结果。
步骤1:识别决策问题决策制定过程开始于一个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开始于现状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
问题的识别不那么简单,在事情被确认为问题之前,管理者需要意识到问题,感到有采取行动的压力,以及拥有采取行动的资源。
步骤2、确认决策标准对于解决问题来说,确认决策标准非常重要,管理者必须决定什么与制定决策有关。
无论决策标准是否被清晰的陈述,每一个决策者都会有某些标准来指导他的决策。
步骤3、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决策标准并非都是同等重要,因而决策制定者必须为每一项标准分配权重,以便正确的规定它们的优先次序。
采用你个人的偏好来排列指标的优先次序,这些指标是你在决策过程第2步确认的。
步骤4、开发备择方案决策制定者列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这些方案要能够解决决策所面对的问题,无需对这一步所列出的方案进行评估,只需要列出它们既可。
步骤5、分析备择方案一旦确认了备择方案,决策制度者必须认真的分析每一种方案,对每一种方案的评价是将其与决策标准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每一种备择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就变得明显了。
步骤6、选择备择方案从所有备择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是很重要的。
步骤7、实施备择方案实施(implementation)包含了将决策传送给有关人员和部门,并要求他们对实施结果作出承诺。
步骤8、评估决策结果评估决策结果,看看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二、决策的普遍性制定决策是管理者所有四个职能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管理者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时通常被称为决策制定者的原因。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管理概述1、管理的含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
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
即管理工作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就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
“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2、管理的三大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权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
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
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管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自己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其他人的工作。
(3)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了有关管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它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
管理学原理笔记及重点
《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分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管理技术和应用的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时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四、管理的职能(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5)创新五、管理的两个属性1、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社会属性有关的基本变化):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六、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者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七、管理者的职能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 注: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
八、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2、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發展一、1776(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
认为劳动是人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用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
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1、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2、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泰罗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档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⑤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3、泰罗及其他的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
(完整word版)《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提纲DOC
《管理学原理》1、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意义(1)管理与科技是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宏观)(2)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实现有赖于管理(宏观)(3)管理是决定企业成败存亡的关键(中观)(4)个人为什么需要学管理(微观)、2、管理的定义(1)代表性观点:(2)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3、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既要讲求科学,按规律办事,又要在实践中讲求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管理要遵循客观规律管理的艺术性:管理要随机应变4、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管理的职能具有普遍性(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通过管理者体现出来5、管理的外部环境(1) 宏观外部环境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国际环境、法制体系社会经济制度:软环境(GDP、货币稳定性等)、硬环境(各种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科学技术环境:企业生产技术、产品技术、原材料、能源技术、人员技术(2)微观外部环境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合作者、政府主管部门及社区等6、管理的二重性:(1)自然属性:管理是人类活动的客观要求、管理是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产力(2)社会属性:管理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二位一体的7、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8、管理者:管理者是组织中指挥别人活动的人,既组织中有下级的人。
(1)管理者的分类:从纵向可分为: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
从横向可分为: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
(2)管理者的技能:第一、技术技能:指对于某中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的熟悉和掌握既业务方面的技能。
第二、人际技能:与人沟通、激励、引导和鼓舞人们热情和信心方面的技能。
第三、概念技能:指对复杂事物的洞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哪几个原则?1、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工作方法2、合理的选拔工人,使得人适其事3、教育、培训、强化工人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来工作4、管理者和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作和责任·泰罗强调科学管理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1、劳资双方精神革命(精神上意识到要合作)2、用严密的科学调查和知识取代过去凭借习惯、经验、个人判断处理工作的做法·法约尔提出的企业六种基本活动是什么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等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等3、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和运用4、安全活动——设备维护和员工安全等5、会计活动——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是什么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同一方向、个人利益服从总体利益、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特征是什么1、劳动分工或专业化。
每个职位的权力与义务都有明确规定,人员按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2、正式的人员选拔。
人员选拔完全根据职务所要求的技术能力,在职人员要受到评估3、自上而下的职权等级系统。
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4、正式的规章制度。
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制定的规则和纪律以及办事程序5、职业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一种职业管理人员。
6、非个人的人际关系。
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只受职位关系而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韦伯指出组织中的三种权力是什么。
传统的权力、基于超凡魅力的权力、基于法律和理性的权力·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研究管理问题的视角有何不同?理论有何共同之处?不同:泰罗主要关注工厂现场的管理问题;法约尔更多从组织整体角度进行思考;韦伯集中研究管理中的组织问题共同:强调管理要用事实、理性、逻辑框架和规则来代替随心所欲和个人习惯·什么是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是1924~1932年之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
霍桑实验一定程度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确立。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研究照明对于工人生产率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照明强度并不直接与群体的生产率有关,而是有其他因素发挥影响。
第二阶段,梅奥加入研究,扩大了内容,包括对工作的重新设计,工作周和工作日长度的改变,引入工间休息时间,以及基于个人的工资计划和基于群体的工资计划的比较等。
通过霍桑实验,梅奥等人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方面的影响。
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新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所形成的动力对效率的影响比金钱更大;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有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信息的联系)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这种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情感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这种无形组织有他特殊的情感、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3、新型的领导通过增加员工满足程度来提高人们的士气,从而提高效率。
领导者要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善于与下属沟通,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
·为什么说“管理有规律,管理无定式”正因为管理活动有规律性,我们才能够分析、总结、归纳、提炼、借鉴、学习、共享。
——科学性但是,管理没有定式可循,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模式,所以要“权变”,活学活用,发挥主观能动性。
——艺术性·管理思想史的“九大启示”规矩(三个老父亲的古典管理理论、管理学奠基)→人本(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量化(管理科学理论)→系统(运用系统论全面分析组织管理活动)→权变(基于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寻求最适管理;理论实践结合,因势而行)→战略(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改进(全面质量管理,通过顾客满意实现组织长期成功,增进组织全体成员及全社会利益)→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两化(E化、外化)第六章:组织职能概述·组织职能的含义是什么?通过建立、维护、不断改进组织结构,以实现有效的分工、合作的过程·组织职能的两大主题?分工、合作·组织职能的目的?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进行有效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什么?组织中划分、组合、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组织职能由哪些具体步骤构成?职位设计、划分部门、职权配置、人力资源管理、协调整合、组织变革·管理宽度是什么?每个管理者所能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数的限度。
正因为管理宽度的存在,当组织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才产生部门划分的必要性。
管理宽度是一个权变因素,取决于特定条件下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it depends!)·什么是管理层次?组织的等级制或层次性的管理结构·管理层次有哪些副作用?费用、沟通难度和复杂性、计划和控制活动更为复杂·管理宽度和管理层次的关系反向关系。
管理宽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宽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多·扁平型和高耸型结构的特点?1、高耸型:多出现于传统企业,偏重控制和效率,比较僵硬2、扁平型:近年来组织结构的演化趋势,比较灵活,容易适应环境,组织成员参与程度相对较高·影响管理宽度的各种因素上下级双方的素质和能力、计划完善的程度、所面临变化的剧烈程度、授权的情况、沟通的手段和方法、面对问题的种类、个别接触的必要程度……·什么是权力?分为哪几种类型?权力是指个人或群体影响其他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或信仰的能力。
权力分为:法定权力(即职权)、强制权力(源自惩罚、控制)、奖赏权力(源自奖赏)、专家权力(源自专业技术、技能或知识影响力)、参照权力(源自个人魅力或人格)·什么是职权?组织中的某一职位上作出决策的权力·什么是指挥链?职权从最高管理层出发,途经各个管理层次一直贯穿到组织的基层而形成一条条自上而下的权力线。
这种权力线被称为“指挥链”·指挥链的“统一指挥原则”和“连续分级原则”是何含义?统一指挥原则:要求组织中每个成员必须也只能同一个上司建立明确的报告关系连续分级原则:组织最底层职位到组织顶点之间的每条职权线都应当明确且不间断。
职权线越清晰,决策责任越明确,沟通越有效。
组织中每项决策最终都必须有人为之负责。
第七章:组织的职位设计与结构设计·什么是职位设计?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职位·一个职位要存在并有意义,需要哪些特征?1、具有明确且能够检验的目标2、具有明确的职责3、具有明确的职权·职位设计的变迁和发展1、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设计职位2、职位扩大化(合并若干狭窄的活动,扩大工作的广度和范围,横向扩展)3、职位轮换(让员工定期换工作)4、职位丰富化(将部分管理权限授予下级,让其一定程度上自主决定工作内容、方法、进度等,纵向扩展)5、工作团队(职位设计围绕群体)·专业化分工的好处1、提高工作熟练程度2、减少因工作变换损失的时间3、使用专用设备、减少培训需求4、扩大劳动者来源5、降低劳动力成本·过分分工负面影响1、单调、枯燥、乏味造成生理心理伤害2、导致员工厌烦和不满情绪3、工作间协调成本上升4、影响总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职位特征模型该模型有助于理解职位设计如何影响激励、满意和组织绩效模型组成部分:核心职位特征、关键心理状态、调节因素和结果三种关键心理状态:体验到工作的意义、体验到对工作结果的责任、了解工作活动的结果三种核心职位特征: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自主性、反馈四种结果:内在工作动机大、工作满意度高、工作绩效质量高、缺勤率和流动率低核心职位特征关键心理状态结果技能多样性内在工作动机大任务完整性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工作满意度高任务重要性工作绩效质量高自主性体验到对工作结果的责任流动率和缺勤率低反馈了解工作的结果(绩效)人的成长需要强度(对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强度)·何谓激励潜力分数(MPS)?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组织采取哪些策略提高MPS?1、形成自然的工作单位,使工作具有完整性2、归并任务,形成内容丰富的职位,提高技能多样性和任务完整性3、建立客户联系,增加技能多样性、自主性和绩效反馈4、纵向扩展职位,缩小计划、实施和控制之间的距离,增加员工自主性5、开通反馈渠道,使员工了解其工作做得如何,有无改善·部门划分的原则精简、弹性、目标实现、任务平衡、监督与执行的部门分立·各种部门划分方法及其优缺点1、按职能划分优点:确保主要基本活动得到重视;遵循专业化原则,提高人员使用效率、简化培训工作;最高主管要对最终成果负责,为最高层实施严格控制提供了手段缺点:容易局限所在职能部门、忽视整体目标,部门间协调困难;最高主管对最终成果负责,各部门的绩效和责任很难评价;不利于培养综合全面的管理人才;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差2、按产品划分优点:利于采用专门设备,促进协调,充分发挥人员技能和专门知识,有利于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和发展;明确利润责任,便于最高主管把握各种产品或产品系列对总利润的贡献;有利于锻炼和培养独当一面的总经理型人才缺点:要求部门主管具备全面的管理能力;各产品部门的独立性较强;由于各产品分部需要保持职能部门或职能人员,使得部门重叠、管理费用增加3、按地域划分优点:鼓励地方参与决策,促进地区活动的协调;利于管理者注意当地市场的需要和问题,培养能力全面的管理者;生产的当地化利于降低运输费用,缩短交货时间缺点:机构重复,费用增加;总部对地方控制难度较大;要求管理者有全面的管理能按地域划分4、按顾客划分优点:重视顾客需要,增加顾客满意度,形成针对顾客的技能和诀窍缺点:部门要求特殊对待,造成部门间协调困难;管理者必须熟悉特定顾客的情况,有些情况下难以轻易对顾客进行划分5、按工艺或设备划分优点:充分发挥设备的能力和专业技术人员特长,便于设备维修和材料供应缺点:强调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目标·典型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优缺点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机械制与有机制结构机械制:正规化程度较高,注重内部效率和纪律,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差(职能制、事业部制)有机制:正规化程度较低,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好(直线制、矩阵制)·高效团队的特征清晰的目标、一致的承诺、相关的技能、良好的沟通、恰当的领导、谈判技能、内部支持、外部支持第九章:组织变革·什么是观察组织的“职能观”按照职能分工的原则来组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