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褪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的沉淀——传统文化!要探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得不对“传统文化”这一词做一定的了解。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文与化并联使用,则最早见于《周易.贲卦》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不很流行,现代意义的“文化”一词源于日本。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化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梁启超先生在《什么是文化》中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
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庞朴主张从物质、制度和心理三个层面去把握文化概念的内涵。20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提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现代汉语词典》则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不断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智慧、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子百家中儒家的“四书五经”、孔子的教育思想、积极入世思想;道家的“道德、无为、逍遥”的思想,兵家孙武的《孙子兵法》等;琴棋书画中的乐器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等;传统文学上的《诗经》、《汉乐府》、《离骚》、《楚辞》、《史记》、《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我们的祖先还在医学、天文学、建筑、武术、民风民俗、衣冠服饰、甚至饮食厨艺等方面留下使人为之震惊的优良传统。
如今,我们站在经济高速发展、各国文化相互渗透和交融的21世纪的高度,该如何面对丰富、复杂的传统文化呢?这无疑是一个大问题。于这一问题,我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看法及建议。
一方面,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毫无意义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完全的否定,应该联系当时的时代环境、社会背景加以公正公平的评价,正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化”,“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
正如被鲁迅评价为“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的文字狱也有它存在的的必然性和作用。李自成推翻明朝,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后来清统一中国,可谓渔翁得利。清朝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从汉族传统观念来看,这叫做“乾坤反覆,中原陆沉”,千百年来形成的华夏正统思想,不是清朝统治者能用武力夺得的。因此,汉族知识分子在各种著述里大量地反映他们强烈的民族思想和反清意识,这些思想和意识遐迩流传、影响深远。“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可见民族敌忾情绪之强烈。这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威胁,使他们坐卧不安。雍正帝说过:“从来异姓先后继统,前朝宗姓臣服于后代
者其多,从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称朱姓,摇惑人心,若此之众者。”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施行文字狱,而且随着统治的稳固而加深,越是统治稳定的时期,文字狱就越是登峰造极,至乾隆时期,以是无以附加的强化。文字狱无疑焚毁了大量的书籍,禁锢了思想,文人遭迫害,但它也带来了清朝统治的稳固,经济的繁荣,出现“康乾盛世”的伟大局面。
另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即文化是现实的反映,会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变化。传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是指一个时期内的。即使是一个国家与同一民族,它们的传统也是变化的。三千多年前的商民族的传统不会与山顶洞人一样。同理,今天所谓的传统也决不会是一尘不变的以后的传统。
对于传统文化不能点滴传承,亦不能全盘否定,而是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祖国富强、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传统文化的优良成果。任何先进文化总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离开传统就谈不上创新与发展。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传统文化只有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才能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毛泽东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
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遗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上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巨著的浅薄的认知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