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说课稿
哦,香雪说课稿沪教版
![哦,香雪说课稿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ab2f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2.png)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导入:通过引入香雪姑娘的美丽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节,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信息。
3.内容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香雪的形象特点和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哦,香雪》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情节,能够概括出香雪的形象特点和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掌握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情感的基本概念,理解美好情感在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和解读文学作பைடு நூலகம்中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4.培养审美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和评价课文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批改作业后,我会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反馈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指出他们的进步和优点,同时提醒他们注意改进的地方。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教学评价中,我会积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会给予耐心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和动力。
3.文化理解:通过学习《哦,香雪》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意识。
哦香雪说课稿一等奖
![哦香雪说课稿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6e1b5c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c.png)
哦香雪说课稿一等奖一、说教材《哦,香雪》说课稿一等奖本文是现代文学中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由著名作家贾平凹所著。
它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描绘了香雪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她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社会的风貌,以及人们在新时代浪潮中的拼搏与追求。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人物塑造:通过香雪的形象,展示了我国农村女性勇敢、坚强、善良、进取的品质。
2. 社会背景: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社会的变迁,展现了人们在新时代中的精神风貌。
3. 艺术特色:本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香雪的心灵成长,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使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本文在课文中的地位:1. 作为一篇短篇小说,本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文学部分的典型代表。
2. 通过对香雪这一人物的解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历史使命感。
3. 本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香雪这个生长在贫困山村的少女,为了改变家庭命运,勇敢地走出大山,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人生历程。
文章通过对香雪的刻画,展现了她在困境中顽强拼搏、不断追求的精神风貌,以及她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智慧。
1. 开篇:通过描绘香雪所在的山村环境,展示她家庭贫困的现状,为学生了解香雪的生活背景奠定基础。
2. 发展:香雪为了改变命运,勇敢地走出大山,开始在城市里拼搏。
这部分着重表现香雪的勇敢、坚强和善良。
3. 高潮:香雪在城市里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但她始终不放弃,积极进取。
文章通过香雪的内心独白,揭示了她在困境中的心理变化。
4. 结尾:香雪最终取得了成功,回到家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这部分展现了香雪的担当精神和家乡的变化。
四、说教法在教学《哦,香雪》这篇课文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并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哦,香雪》教案优秀6篇
![《哦,香雪》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f63bf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2.png)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哦,香雪》教案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哦,香雪》教案篇一哦,香雪【教学目的】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目的之2 ,难点:目的之3。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简介并导入: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
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
”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
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哦,香雪》公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哦,香雪》公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74d9e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a.png)
《哦,香雪》公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哦,香雪》公开教案《哦,香雪》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时代精神。
2、欣赏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描写方法。
3、欣赏小说简洁优美的语言,细腻生动的环境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目标中的2、3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张山村的图片。
讲故事:山村的放羊娃: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个山村的放羊娃,记者问放羊娃:“你放羊干什么呀?”放羊娃回答:“挣钱。
”“挣钱干什么?”“盖房子。
”“盖房子干嘛?”“娶媳妇。
”“娶媳妇干啥?”“生孩子。
”“生孩子以后让他做什么呀?”“放羊。
”我们在哄堂大笑之后,细细品味,不觉悲从中来,那么山村的放羊娃的可笑或可悲之处在于?(贫穷、落后,封闭、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等)。
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同样发生在山村的故事,主人公同样青春年少,而两者有何异同之处。
下面我们来学习《哦,香雪》二、作者简介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这一时期我们国家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大事?歌唱“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以提醒)三、概述故事情节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课前大家已经充分地进行了预习,有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复述一下它的故事情节?(火车来之前……火车来之后……)精心打扮,等待火车,寻求新奇锁定目标,追赶火车,交出鸡蛋愿望实现,步行返回,欢呼香雪这位同学复述得很好,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四、分析人物形象(主人公?主要用什么手法塑造这一人物的?前半部分注重行动描写,后半部分注重心理描写)1、我们先来看行动描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哦,香雪》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哦,香雪》教学说课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58ae2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3.png)
活动二
初读文本,整体把握
认识读音
皱褶 娇嗔 手肘 凛冽
z
纤细
c
虔诚
z
踮脚
lǐn liè 吮吸
xiān qián diǎn
隧道 埋怨 mán 磨蹭 cè划分小说描写的几个生活场景,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引子 • (1~4段):火车开进小山村 开端 • (5~47段):姑娘们欢喜迎火车 发展 • (48~63段):香雪渴望拥有铅笔盒 高潮 • (64~72段):香雪换来铅笔盒 结局 • (73~82段):香雪深夜归来
认识体裁
散文体小说是以小说体裁和散文体裁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散文化了的一种小说, 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即用散文的形式创作的一种小说。它和叙述体 小说不同,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以对话为辅;有的作品以描写生动的环境 为主,以描写人物对话为辅。这类作品不以具体的描写情节见长,甚至很少有情节, 也没有更多的细节描写,这是小说接近散文的主要地方。但作为小说,必须多多少 少要有情节的安排,有些作品看似散文,但人物是虚构的,事件也多以虚构为主, 情节虽比一般小说真实,但也是虚构的,符合小说虚拟的特征。这类小说往往能表 现作者的一种强烈的感受,打破了小说的某些桎梏,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
在这些富裕起来的村庄里,也就渐渐出现了相互 比赛着快速发财的景象,毕竟钱要来得快,日子 才有意思啊。就有了坑骗游客的事情,就有了出 售伪劣商品的事情,也有个别的女性,因了懒和 虚荣,自愿或不自愿的出卖自己的身体……
——铁凝《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
他们目瞪口呆地望着用鲜花装扮的火车在晚点 八个月后首次开到。这列无辜的黄色火车注定 要为马孔多带来无数疑窦与明证,无数甜蜜与 不幸,无数变化、灾难与怀念。——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哦,香雪,说课
![哦,香雪,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060049026edb6f1aff001f47.png)
三、说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赏 析人物形象。 • 2、过程与方法:并从人物形象方面对小说的主题 进行分析。 •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 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 教学重点: •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赏析人物形象。 • 教学难点: • 1、并结合语言、心理等描写来分析领悟小说的主题。
4、拓展训练
• (7)香雪带着泥土的馨香从大山里款 款走来,走进我们身边,身为90后, 你们是如何理解香雪这个人物形象的? 请以“哦,香雪,我想对你说……” 开头,续写一段话,当堂交流。
追梦
• • • • • • • • 梦 勾勒风光旖旎 在前行的大地上 思海浪击 汗水撒在坚硬的土地上 我踩在你的肩头朝拜人生 灵魂滚动 我的执着 化成夕阳的血 在昏黄的光线下舞蹈 碎成你眼里晶莹的星星 岁月的篷布啊 比图画更意犹未尽 比歌声更朴实丰益 在追梦的道路中 跋涉旅程
• (3)怕 不怕 犹豫 坚定 • 这些心理活动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 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 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 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更好的突 出了香雪追求梦的坚毅和执著的形象。 • (4)坚毅执著 渴求进取
• • • • •
纯真无邪 文静腼腆 淳朴自尊 坚毅执著 渴求进取
5、作业
• 香雪回家后将会发生什么故事,请根据自己 的想象写一篇作文。(500字左右) Nhomakorabea、说板书
• 哦,香雪 • 铁凝 纯真无邪 文静腼腆 淳朴自尊 坚毅执著 渴求进取 不怕 犹豫 坚定
• • • • • 怕
• (1)、凤娇们:大胆 直率、性格泼辣 • 衬托香雪形象的作用 • (2)纯真无邪 • 文静腼腆 • 淳朴自尊 • 渴求进取
哦,香雪说课稿
![哦,香雪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99d723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04.png)
哦,香雪说课稿一、说教材《哦,香雪》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由著名作家贾平凹所著。
本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香雪海的美景,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在教材中,本文具有以下作用和地位:1. 作用: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
2. 地位:本文位于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前两篇课文分别以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为主,本文则将两者有机结合,为单元主题“自然与人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3. 主要内容:本文以香雪海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在香雪海的所见所感。
文章语言优美,结构紧凑,共分为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描绘了香雪海的景色;第二段写主人公在香雪海的奇遇;第三段描述了主人公与香雪花的交流;第四段表达了主人公对香雪花的喜爱;第五段总结了全文,强调了珍惜大自然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其含义;(3)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分析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4)学会通过观察和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用朗读、复述等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美;(3)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2)培养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其含义;(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2)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3)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哦香雪》优秀说课稿知识讲解
![《哦香雪》优秀说课稿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96b0d944a7302768f993930.png)
《哦香雪》优秀说课稿《哦香雪》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1、《哦香雪》是作家铁凝的成名作也是较能代表她早期风格的一篇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小说借台儿沟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是抒情小说的典范2、本课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的一篇课文要求学生能通过本文的学习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并能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来分析作品主题明确其情节构思上的独到之处作为选修课的阅读篇目尤其应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分析能力3、高二的学生一般说来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知识文化积累而且在高中的必修课中已经学习过一个小说单元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分析能力但学生现在的物质条件较好对课文中人物的举动和心理乃至小说的主题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进行体悟感受并帮助其树立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以进一步培养其阅读分析的能力4、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目标从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欣赏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分析探究的技能(三)情感目标(1)、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以及人们渴望摆脱贫穷走向文明的迫切心愿(2)、品味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5、重点难点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并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领悟小说的主题二、说教法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讲析法本文是现代小说学生要读懂内容并不难但要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领悟小说的主题也不是很容易的所以还须教师适当的讲析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我做的课件进行简要的讲析就很必要了2、点拨法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问教师适当的点拨有利于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3、提问法带着问题逐步引导逐渐深入有利于推进情节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引导学生领悟主题也有一定的帮助三、说学法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勾通,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1、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的方法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2、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边阅读边勾画圈点出文中描写人物形象、描写环境的有关语句有利于更好的探究学习了解主题3、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4、自主探究法这是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清纯、美丽不沾一点尘杂清澈透明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的女孩子更难得地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充满着渴求和执着关于这篇小说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比如小说的题目“哦香雪”为什么要用“哦香雪”而不用“哇香雪”或者“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等所以给学生点自主探究的空间是很有必要的四、说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预习阅读后撰写读书笔记把阅读后的最原始的感受记录下来一、导入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利用以前学过的作品里有关美的形象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引出对本文美的鉴赏二、整体感知:这一部分我先承接导语介绍作者和背景主要让学生知道铁凝当过知青插过队本文发表于1982年当时正值中国步入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新阶段再承接课前准备让学生谈阅读本文后的最原始的感受并设置问题让学生知道是“火车”打破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的宁静明确“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它们分别象征着“封闭、传统”;“开放、现代”具体问题设计如下:1.老作家孙犁在读过《哦香雪》后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它所经过的地方都是纯净的境界”这是老作家的评价那么你第一次读完这篇小说之后你的总体印象又是怎样的呢2、打破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的宁静呢(板书:火车)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用笔在文本中圈画出来)3、“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他们的特征思考它们分别象征什么“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它们分别象征着封闭、传统;开放、现代三、深入揣摩讨论这部分我主要分四个步骤“寻美、辨美、溯美、思美”来深入了解小说的主旨总结出景物、人物、主题各美在里并进行拓展延伸(思美)链接铁凝二十年后再到台儿沟时所见到的情况具体步骤如下:1、寻美火车的进入使台儿沟的少女们得以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么她们的追求相同(或者:她们的关注点是否一致)这里重点引导学生从肖像、行为、心理等角度感受小说的人物之美(香雪、凤娇、……)(请大家用笔在文本中圈画出来)明确:①凤娇——对“北京话”的情感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呦我们小你就老了”缩小了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非同一般的感情她们之间的感情很纯洁——依附型②香雪——她的追求与别人不同她更注重的是皮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2、辨美在台儿沟这么贫穷、落后的地方四十个鸡蛋来之不易香雪却用她娘辛苦积攒下来的四十个鸡蛋换回铅笔盒这一举动容易让学生对香雪造成误解影响对任务形象的认识因此辨明这一举动很有必要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1)、有人认为香雪用鸡蛋换回铅笔盒是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是一种美好的追求;有人则认为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自动铅笔盒这实际上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破坏了香雪的形象美你是如何理解这一细节的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再从以下两个片断引导学生探讨香雪的心理了解铅笔盒的象征意义和景物描写的作用(见教案)思考:A、这两段心理描写说明什么B、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从这两段心理活动可看出香雪付出如此大的勇气去追求铅笔盒其心理动力不仅来自于维护个人的自尊更是为了维护整个台儿沟的尊严还有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以及要求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现状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一举动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是满足虚荣心的表现“铅笔盒”的象征意义——象征着知识和文化象征着现代文明景物描写不仅写出山村的美丽景色更烘托出人物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喜悦心理(2)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她的内心变化也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看看烘托人物怎样的心里(这里我把文中相关内容作成课件以备学生回答时作相关课件链接)然后再进行总结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想一想: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自强型(3)、从这些描写可看出景物具有什么特点从这些心理活动可以看出香雪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学生回答后再进行矫正、总结从而明确主旨)小结:人物美——主人公香雪:纯真善良自尊自爱执著追求新生活(结合肖像、行为、心理、细节等角度鉴赏)景物美——纯净自然充满诗情画意(烘托人物心理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另一切入点)主题美——揭示了现代文明对农村的冲击表现了山区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展现了山里姑娘的美丽心灵3、“溯美”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让学生明确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了解这篇文章为什么会写得如此动人铁凝为什么要给我们创造这样的一种美丽明确:她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这也正是这篇小说的动人之处4、“思美”——延伸思考:作者写这篇小说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读完这篇小说也许很多同学都会在心理想不知现在的台儿沟样子了这里我主要通过资料链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二十年后铁凝再到台儿沟时所见到的台儿沟的样子让学生明白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积极的和消极的事物都会随着涌现我们应会明辨是非扬长避短正如当代评论家陈思和在评价这篇小说时说过这么一段话:“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二十年后铁凝再到台儿沟时所见到的情况【资料链接】略我们应如何看待二十年后的台儿沟总结:我们在追求所谓的文明即物质、知识的时候不要失落了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尊严、真纯和淳朴四、作业二十年后的台儿沟的样子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二十年后的香雪又会样子呢凭你对城乡生活的了解,你觉得“香雪”的未来更可能是怎样的请以“二十年后的香雪”为题写一篇小作文板书设计:大山——火车——变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哦,香雪》优秀教案
![《哦,香雪》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e33b5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6.png)
《哦,香雪》优秀教案
《哦,香雪》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二、主要内容
《哦,香雪》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细腻描绘,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
三、重难点
重点:分析香雪的形象特点,理解作品的主题。
难点:探讨作品的时代意义和文化内涵。
四、教材分析
这篇小说语言优美,人物形象鲜明,通过香雪这个典型形象展现了特定时代下农村少女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教材选取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体会人性的美好与复杂,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深入理解小说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六、教学过程
采用问题式的探究性学习。
1. 提出问题:香雪为什么对铅笔盒如此执着?
2. 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原因。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4. 再次提出问题:香雪的追求代表了什么?
5. 学生继续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
七、教学设计亮点
设计一个“香雪的内心世界探寻”的活动,基于这个活动设计学生对香雪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表达。
八、课后作业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我心中的香雪》,要求体现出对香雪形象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哦香雪说课稿
![哦香雪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e894a1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8.png)
哦香雪说课稿一、说教材《哦,香雪》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位于高中语文教材的第二册。
该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沉的情感、细腻的描绘、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香雪海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本文是高中阶段的一篇重要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本文以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香雪海的美丽传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 本文的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内容:本文以香雪海为背景,通过讲述香雪与海神的爱情故事,展示了香雪海的神奇与美丽。
课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香雪海的景色;第二部分讲述了香雪与海神的相识;第三部分描述了香雪与海神的相爱;第四部分展现了香雪为爱情付出的代价。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
(3)能够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通过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理解香雪为爱情付出的代价,培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对香雪与海神爱情故事的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艺术构思。
四、说教法在教学《哦,香雪》这篇课文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突出我的教学特色:1. 启发法:- 我将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哦香雪》优秀说课稿
![《哦香雪》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b3d1a0ab90d6c85ec3ac66d.png)
《哦香雪》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1、《哦香雪》是作家铁凝的成名作也是较能代表她早期风格的一篇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小说借台儿沟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是抒情小说的典范2、本课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的一篇课文要求学生能通过本文的学习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并能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来分析作品主题明确其情节构思上的独到之处作为选修课的阅读篇目尤其应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分析能力3、高二的学生一般说来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知识文化积累而且在高中的必修课中已经学习过一个小说单元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分析能力但学生现在的物质条件较好对课文中人物的举动和心理乃至小说的主题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进行体悟感受并帮助其树立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以进一步培养其阅读分析的能力4、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目标从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欣赏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分析探究的技能(三)情感目标(1)、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以及人们渴望摆脱贫穷走向文明的迫切心愿(2)、品味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5、重点难点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并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领悟小说的主题二、说教法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讲析法本文是现代小说学生要读懂内容并不难但要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领悟小说的主题也不是很容易的所以还须教师适当的讲析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我做的课件进行简要的讲析就很必要了2、点拨法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问教师适当的点拨有利于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3、提问法带着问题逐步引导逐渐深入有利于推进情节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引导学生领悟主题也有一定的帮助三、说学法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勾通,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1、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的方法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2、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边阅读边勾画圈点出文中描写人物形象、描写环境的有关语句有利于更好的探究学习了解主题3、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4、自主探究法这是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清纯、美丽不沾一点尘杂清澈透明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的女孩子更难得地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充满着渴求和执着关于这篇小说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比如小说的题目“哦香雪”为什么要用“哦香雪”而不用“哇香雪”或者“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等所以给学生点自主探究的空间是很有必要的四、说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预习阅读后撰写读书笔记把阅读后的最原始的感受记录下来一、导入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利用以前学过的作品里有关美的形象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引出对本文美的鉴赏二、整体感知:这一部分我先承接导语介绍作者和背景主要让学生知道铁凝当过知青插过队本文发表于1982年当时正值中国步入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新阶段再承接课前准备让学生谈阅读本文后的最原始的感受并设置问题让学生知道是“火车”打破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的宁静明确“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它们分别象征着“封闭、传统”;“开放、现代”具体问题设计如下:1.老作家孙犁在读过《哦香雪》后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它所经过的地方都是纯净的境界”这是老作家的评价那么你第一次读完这篇小说之后你的总体印象又是怎样的呢2、打破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的宁静呢(板书:火车)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用笔在文本中圈画出来)3、“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他们的特征思考它们分别象征什么“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它们分别象征着封闭、传统;开放、现代三、深入揣摩讨论这部分我主要分四个步骤“寻美、辨美、溯美、思美”来深入了解小说的主旨总结出景物、人物、主题各美在里并进行拓展延伸(思美)链接铁凝二十年后再到台儿沟时所见到的情况具体步骤如下:1、寻美火车的进入使台儿沟的少女们得以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么她们的追求相同(或者:她们的关注点是否一致)这里重点引导学生从肖像、行为、心理等角度感受小说的人物之美(香雪、凤娇、……)(请大家用笔在文本中圈画出来)明确:①凤娇——对“北京话”的情感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呦我们小你就老了”缩小了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非同一般的感情她们之间的感情很纯洁——依附型②香雪——她的追求与别人不同她更注重的是皮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2、辨美在台儿沟这么贫穷、落后的地方四十个鸡蛋来之不易香雪却用她娘辛苦积攒下来的四十个鸡蛋换回铅笔盒这一举动容易让学生对香雪造成误解影响对任务形象的认识因此辨明这一举动很有必要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1)、有人认为香雪用鸡蛋换回铅笔盒是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是一种美好的追求;有人则认为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自动铅笔盒这实际上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破坏了香雪的形象美你是如何理解这一细节的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再从以下两个片断引导学生探讨香雪的心理了解铅笔盒的象征意义和景物描写的作用(见教案)思考:A、这两段心理描写说明什么B、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从这两段心理活动可看出香雪付出如此大的勇气去追求铅笔盒其心理动力不仅来自于维护个人的自尊更是为了维护整个台儿沟的尊严还有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以及要求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现状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一举动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是满足虚荣心的表现“铅笔盒”的象征意义——象征着知识和文化象征着现代文明景物描写不仅写出山村的美丽景色更烘托出人物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喜悦心理(2)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她的内心变化也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看看烘托人物怎样的心里(这里我把文中相关内容作成课件以备学生回答时作相关课件链接)然后再进行总结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想一想: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自强型(3)、从这些描写可看出景物具有什么特点从这些心理活动可以看出香雪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学生回答后再进行矫正、总结从而明确主旨)小结:人物美——主人公香雪:纯真善良自尊自爱执著追求新生活(结合肖像、行为、心理、细节等角度鉴赏)景物美——纯净自然充满诗情画意(烘托人物心理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另一切入点)主题美——揭示了现代文明对农村的冲击表现了山区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展现了山里姑娘的美丽心灵3、“溯美”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让学生明确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了解这篇文章为什么会写得如此动人铁凝为什么要给我们创造这样的一种美丽明确:她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这也正是这篇小说的动人之处4、“思美”——延伸思考:作者写这篇小说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读完这篇小说也许很多同学都会在心理想不知现在的台儿沟样子了这里我主要通过资料链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二十年后铁凝再到台儿沟时所见到的台儿沟的样子让学生明白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积极的和消极的事物都会随着涌现我们应会明辨是非扬长避短正如当代评论家陈思和在评价这篇小说时说过这么一段话:“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二十年后铁凝再到台儿沟时所见到的情况【资料链接】略我们应如何看待二十年后的台儿沟总结:我们在追求所谓的文明即物质、知识的时候不要失落了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尊严、真纯和淳朴四、作业二十年后的台儿沟的样子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二十年后的香雪又会样子呢凭你对城乡生活的了解,你觉得“香雪”的未来更可能是怎样的请以“二十年后的香雪”为题写一篇小作文板书设计:大山——火车——变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哦,香雪》 说课稿
![《哦,香雪》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dacd6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6.png)
《哦,香雪》说课稿《<哦,香雪>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哦,香雪》。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也是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篇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山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纯真、善良和勇敢。
这篇小说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和人文价值。
它不仅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变化和农民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同时,小说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对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具有特定时代背景和深刻主题的小说,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高一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对农村生活和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背景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掌握小说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来表现主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香雪等山村少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学生对时代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香雪的人物形象,理解她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哦香雪》优秀说课稿
![《哦香雪》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2011d5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8.png)
《哦香雪》优秀说课稿《哦香雪》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1、《哦,香雪》是作家铁凝的成名作,也是较能代表她早期风格的一篇。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
小说借台儿沟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是抒情小说的典范。
2、本课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的一篇课文。
要求学生能通过本文的学习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并能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来分析作品主题,明确其情节构思上的独到之处。
作为选修课的阅读篇目,尤其应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分析能力。
3、高二的学生,一般说来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知识文化积累。
而且在高中的必修课中已经学习过一个小说单元,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分析能力。
但学生现在的物质条件较好,对课文中人物的举动和心理乃至小说的主题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进行体悟感受。
并帮助其树立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以进一步培养其阅读分析的能力。
4、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目标从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欣赏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分析探究的技能。
(三)情感目标(1)、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以及人们渴望摆脱贫穷走向文明的迫切心愿。
(2)、品味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
5、重点难点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并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领悟小说的主题,二、说教法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讲析法本文是现代小说,学生要读懂内容并不难,但要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领悟小说的主题也不是很容易的,所以还须教师适当的讲析。
《哦香雪》说课稿
![《哦香雪》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7f9a02e2cc58bd63086bd79.png)
《哦香雪》优异讲课稿一、说教材1、《哦香雪》是作家铁凝的成名作也是较能代表她初期风格的一篇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经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日只逗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直安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涛小说借台儿沟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暗影下走出挣脱关闭、愚笨和落伍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难过与愉悦构想奇妙表述独到语言精巧是抒怀小说的模范2、本课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选修 5《短篇小说赏识》第二单元(中国现今世短篇小说)的一篇课文要修业生能经过本文的学习理解作品包含的感情认识作者的企图并能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来剖析作品主题明确其情节构想上的独到之处作为选修课的阅读篇目特别应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研究与剖析能力3、高二的学生一般说来已具备必定的语文修养有了必定的知识文化累积并且在高中的必修课中已经学习过一个小说单元已具备了必定的独立阅读剖析能力但学生此刻的物质条件较好对课文中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以致小说的主题的理解可能有必定的难度所以在教课过程中应创建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进行体悟感觉并帮助其建立主体意识鼓舞学生踊跃主动地思虑研究要点关注学生思虑问题的深度广度以进一步培育其阅读剖析的能力4、鉴于以上认识我确立的教课目的是:(一)知识目标从相貌描绘和心理描绘等角度赏识人物形象 , 理解光景描绘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能力目标指引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剖析研究的技术(三)感情目标(1)、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以及人们盼望挣脱贫困走向文明的急迫梦想(2)、品尝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朴实、自尊、执着与刚毅5、要点难点理解光景描绘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并经过人物描绘来剖析意会小说的主题二、说教法适合的教课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建动口、动脑、着手的时机让他们更多地参加教课依据该课的教课目的、教材特色和学生的年纪及心理特色我采纳以下方法进行教课:1、讲析法本文是现代小说学生要读懂内容其实不难但要经过人物描绘来剖析意会小说的主题也不是很简单的所以还须教师适合的讲析所以在教课中运用我做的课件进行简要的讲析就很必需了2、点拨法点拨法就是在要点处进行恰到利处的启示指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免会碰到一些疑问教师适合的点拨有益于让学生睁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达成讲堂教课任务能够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想火花提升教课效率解决语文教课“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3、发问法带着问题逐渐指引渐渐深入有益于推动情节有益于培育学生思虑问题的能力对指引学生意会主题也有必定的帮助三、说学法教课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 , 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 , 在教课过程中要重视师生的语言社交和心灵勾通 ,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讲堂教课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取悉识有一个顺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加和相互学习调换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学习过程重申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建性进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示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地(在学生的学习中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据此我确立了以放学法:1、粗读和精读相联合的方法采纳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经过认真推测、深入研究即精读的方法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2、勾勒圈点法勤动笔墨踊跃念书边阅读边勾勒圈点出文中描绘人物形象、描写环境的有关语句有益于更好的研究学习认识主题3、议论法语文讲堂教课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同等对话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加议论同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育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益于关注个体差别知足不一样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获取更充足的发展4、自主研究法这是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纯洁、漂亮不沾一点尘杂清亮透明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感觉的女孩子更难得地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充满着渴乞降执着对于这篇小说还有好多内容值得我们去发掘比方小说的题目“哦香雪” 为何要用“哦香雪”而不用“哇香雪”或许“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等所以给学生点自主研究的空间是很有必需的四、说教课过程【课前准备】学生预习阅读后撰写念书笔录把阅读后的最原始的感觉记录下来一、导入好的导入能创建适合的讲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重的兴趣所以我利用从前学过的作品里有关美的形象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引出对本文美的鉴赏二、整体感知:这一部分我先承接导语介绍作者和背景主要让学生知道铁凝当过知青插过队本文发布于1982 年当时正当中国步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新阶段再承接课前准备让学生谈阅读本文后的最原始的感觉并设置问题让学生知道是“火车”打破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的安静明确“大山”、“火车”其实不只是是实物它们分别象征着“关闭、传统”;“开放、现代”详细问题设计以下:1.老作家孙犁在读过《哦香雪》后说:“这篇小说重新到尾都是诗”“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它所经过的地方都是纯净的境地”这是老作家的议论那么你第一次读完这篇小说以后你的整体印象又是如何的呢2、打破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的安静呢(板书:火车)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 请大家用笔在文本中圈画出来 )3、“大山” “火车”其实不只是是实物请同学们依据他们的特色思虑它们分别象征什么“大山” “火车”其实不只是是实物它们分别象征着关闭、传统;开放、现代三、深入推测议论这部分我主要分四个步骤“寻美、辨美、溯美、思美”来深入认识小说的要旨总结出光景、人物、主题各美在里并进行拓展延长(思美)链接铁凝二十年后再到台儿沟时所见到的状况详细步骤以下:1、寻美火车的进入使台儿沟的少女们得以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么她们的追求同样(或许:她们的关注点能否一致)这里要点指引学生从肖像、行为、心理等角度感觉小说的人物之美(香雪、凤娇、⋯⋯) ( 请大家用笔在文本中圈画出来 )明确:①凤娇——对“北京话”的感情凤娇说话勇敢坦直:“呦我们小你就老了”减小了年纪距离示意下文凤娇对“北京话”非同一般的感情她们之间的感情很贞洁——依赖型②香雪——她的追求与他人不一样她更着重的是皮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由于她是台儿沟独一考上初中的人2、辨美在台儿沟这么贫困、落伍的地方四十个鸡蛋来之不易香雪却用她娘辛苦积攒下来的四十个鸡蛋换回铅笔盒这一行为简单让学生对香雪造成误会影响对任务形象的认识所以辨明这一行为很有必需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商讨:(1)、有人以为香雪用鸡蛋换回铅笔盒是对城市生活的神往是一种美好的追求;有人则以为香雪不喜爱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自动铅笔盒这其实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损坏了香雪的形象美你是如何理解这一细节的先让学生疏组议论讲话再从以下两个片断指引学生商讨香雪的心理认识铅笔盒的象征意义和光景描绘的作用(赐教课设计)思虑:A、这两段心理描绘说明什么B、第二段中的光景描绘有什么作用明确:从这两段心理活动可看出香雪付出这样大的勇气去追求铅笔盒其心理动力不单来自于保护个人的自尊更是为了保护整个台儿沟的尊严还有对山外文明的神往以及要求改变家乡贫困落伍现状的激烈梦想所以这一行为不可以纯真地理解为是知足虚荣心的表现“铅笔盒”的象征意义——象征着知识和文化象征着现代文明光景描绘不单写出山村的漂亮风景更衬托出人物对将来充满憧憬的愉悦心理(2)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 她的内心变化也是用光景衬托的找一找有关的光景描绘 . 看看衬托人物如何的内心(这里我把文中有关内容作成课件以备学生回答时作有关课件链接)而后再进行总结以上几处光景描绘给读者显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供给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衬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想想:每一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惧怕——不再惧怕——踌躇——坚定这一变化固然是在 30 里的山路上达成的但香雪却超越了由自卑、关闭、落伍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阻碍这一阻碍的超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自强型( 3)、从这些描绘可看出景物拥有什么特色从这些心理活动能够看出香雪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学生回答后再进行改正、总结进而明确要旨)小结:人物美——主人公香雪:纯真和善自尊自爱执著追求重生活(联合肖像、行为、心理、细节等角度鉴赏)光景美——纯净自然充满诗情画意(衬托人物心理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另全部入点)主题美——揭露了现代文明对乡村的冲击表现了山区乡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神往同时显现了山里姑娘的漂亮心灵3、“溯美”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让学生明确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认识这篇文章为何会写得这样感人铁凝为何要给我们创建这样的一种漂亮明确:她以前说过“世上最贞洁、漂亮的感情就是少女的梦想只管它天真、缥缈甚至可笑只管它或许是人性中最为脆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可贵的一种感情作为美的对象它能够清洗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恶的部分起码能够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比较”这也正是这篇小说的感人之处4、“思美”——延长思虑:作者写这篇小说到此刻已经二十多年了读完这篇小说或许好多同学都会在心理想不知此刻的台儿沟样子了这里我主要经过资料链接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二十年后铁凝再到台儿沟时所见到的台儿沟的样子让学生理解跟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踊跃的和悲观的事物都会跟着浮现我们应会是非分明扬长避短正如今世议论家陈思和在议论这篇小说时说过这么一段话:“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真是迷人的令人身不由己地去赏识和赞叹但它恰好又是与贫困和闭塞联系在一同在时代列车的吼叫声中这类纯朴迷人的美还可以保存多久呢 ?”我们此刻来看一下二十年后铁凝再到台儿沟时所见到的状况【资料链接】略我们应如何对待二十年后的台儿沟总结:我们在追求所谓的文明即物质、知识的时候不要失意了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尊严、真纯和朴实四、作业二十年后的台儿沟的样子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二十年后的香雪又会样子呢凭你对城乡生活的认识 , 你感觉“香雪”的将来更可能是如何的请以“二十年后的香雪”为题写一篇小作文板书设计:大山——火车——变化对美好事物的神往、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说课稿2(1)(1)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说课稿2(1)(1)](https://img.taocdn.com/s3/m/96c5270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a.png)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第号选手,我的说课题目是《<百合花><哦,香雪>联读》,我将通过以下几点内容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百合花><哦,香雪>》是高一上学期上册必修教材第一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都是抒情性文章,体会在五四运动、二十年代、四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的青年的所追求的美好生活。
通过分析《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里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掌握小说中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为后面小说的学习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初中对小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小说人物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深入赏析还是片面的。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新教材、学情和新课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人物的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2、体会不同年代青年在思想意识方面的觉醒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中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的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年代青年在思想意识方面的觉醒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四、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教学目标和高一年级的学生的学情,我采用讲授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去引导学生,学生则是通过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来探究人物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教学过程:任务一、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课文中青年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使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务二、预习检查检查预习情况,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细节描写,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激情.任务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将安排学生五分钟快速阅读两篇小说,找出两篇小说的主要人物任务四、深入研读,合作探究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将设置了以下的问题:1、在《百合花》和《哦,香雪》中运用了那些具体的细节描写来描写人物,请同学小组合作按照下面的例子填写表格。
部编版哦香雪说课稿
![部编版哦香雪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3cc6d3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b.png)
部编版哦香雪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哦,香雪》,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哦,香雪》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小说。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青春的美好,思考青春的意义和价值。
这篇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山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歌颂了青春的纯真和美好。
小说语言优美,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对小说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具有时代特色和深刻内涵的小说,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比如,对小说中所反映的城乡差距、少女的内心世界等,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香雪等乡村少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会青春的纯真和美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香雪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教学难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作者通过小说所传达的对时代和人性的思考。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法:对小说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学法(1)自主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初步了解小说的内容和情节。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合作,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等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哦,香雪》说课稿陈育芳一、说教材1、《哦,香雪》是作家铁凝的成名作,也是较能代表她早期风格的一篇。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
小说借台儿沟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是抒情小说的典范。
2、本课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的一篇课文。
要求学生能通过本文的学习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并能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来分析作品主题,明确其情节构思上的独到之处。
作为选修课的阅读篇目,尤其应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分析能力。
3、高二的学生,一般说来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知识文化积累。
而且在高中的必修课中已经学习过一个小说单元,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分析能力。
但学生现在的物质条件较好,对课文中人物的举动和心理乃至小说的主题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进行体悟感受。
并帮助其树立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以进一步培养其阅读分析的能力。
4、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目标从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欣赏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分析探究的技能。
(三)情感目标(1)、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以及人们渴望摆脱贫穷走向文明的迫切心愿。
(2)、品味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
5、重点难点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并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领悟小说的主题,二、说教法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讲析法本文是现代小说,学生要读懂内容并不难,但要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领悟小说的主题也不是很容易的,所以还须教师适当的讲析。
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我做的课件进行简要的讲析就很必要了。
2、点拨法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问,教师适当的点拨有利于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3、提问法带着问题逐步引导,逐渐深入,有利于推进情节,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引导学生领悟主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说学法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勾通,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1、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
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的方法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2、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边阅读边勾画圈点出文中描写人物形象、描写环境的有关语句,有利于更好的探究学习,了解主题。
3、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
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4、自主探究法这是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清纯、美丽,不沾一点尘杂,清澈透明,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的女孩子。
更难得地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充满着渴求和执着。
关于这篇小说,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比如小说的题目“哦,香雪”。
为什么要用“哦,香雪”,而不用“哇,香雪”或者“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等,所以给学生点自主探究的空间是很有必要的。
四、说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预习阅读后撰写读书笔记,把阅读后的最原始的感受记录下来。
一、导入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利用以前学过的作品里有关美的形象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引出对本文美的鉴赏。
二、整体感知:这一部分我先承接导语介绍作者和背景,主要让学生知道铁凝当过知青插过队,本文发表于1982年,当时正值中国步入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新阶段。
再承接课前准备,让学生谈阅读本文后的最原始的感受,并设置问题让学生知道是“火车”打破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的宁静,明确“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它们分别象征着“封闭、传统”;“开放、现代”。
具体问题设计如下:1.老作家孙犁在读过《哦,香雪》后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它所经过的地方,都是纯净的境界。
”这是老作家的评价,那么你第一次读完这篇小说之后,你的总体印象又是怎样的呢?2、是什么打破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的宁静呢?(板书:火车),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在文本中圈画出来)3、“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他们的特征,思考它们分别象征什么?“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它们分别象征着封闭、传统;开放、现代。
三、深入揣摩讨论这部分我主要分四个步骤“寻美、辨美、溯美、思美”来深入了解小说的主旨,总结出景物、人物、主题各美在哪里?并进行拓展延伸(思美)链接铁凝二十年后再到台儿沟时所见到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寻美火车的进入,使台儿沟的少女们得以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么她们的追求相同吗?(或者:她们的关注点是否一致?)。
这里重点引导学生从肖像、行为、心理等角度感受小说的人物之美。
(香雪、凤娇、……)(请大家用笔在文本中圈画出来)明确:①凤娇——对“北京话”的情感,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呦,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了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非同一般的感情,她们之间的感情很纯洁——依附型。
②香雪——她的追求与别人不同,她更注重的是皮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2、辨美在台儿沟这么贫穷、落后的地方,四十个鸡蛋来之不易,香雪却用她娘辛苦积攒下来的四十个鸡蛋换回铅笔盒,这一举动容易让学生对香雪造成误解影响对任务形象的认识,因此辨明这一举动很有必要,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1)、有人认为香雪用鸡蛋换回铅笔盒,是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是一种美好的追求;有人则认为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自动铅笔盒,这实际上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破坏了香雪的形象美。
你是如何理解这一细节的?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再从以下两个片断引导学生探讨香雪的心理,了解铅笔盒的象征意义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见教案)思考:A、这两段心理描写说明什么?B、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从这两段心理活动可看出香雪付出如此大的勇气去追求铅笔盒,其心理动力不仅来自于维护个人的自尊,更是为了维护整个台儿沟的尊严,还有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以及要求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现状的强烈愿望。
所以,这一举动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是满足虚荣心的表现。
“铅笔盒”的象征意义——象征着知识和文化,象征着现代文明。
景物描写不仅写出山村的美丽景色,更烘托出人物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喜悦心理。
(2)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她的内心变化也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看看烘托人物怎样的心里?(这里我把文中相关内容作成课件,以备学生回答时作相关课件链接),然后再进行总结。
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我们想一想: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自强型(3)、从这些描写可看出景物具有什么特点?从这些心理活动可以看出香雪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学生回答后再进行矫正、总结,从而明确主旨。
)小结:人物美——主人公香雪:纯真善良,自尊自爱,执著追求新生活。
(结合肖像、行为、心理、细节等角度鉴赏)景物美——纯净自然,充满诗情画意(烘托人物心理,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另一切入点)主题美——揭示了现代文明对农村的冲击,表现了山区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展现了山里姑娘的美丽心灵。
3、“溯美”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让学生明确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了解这篇文章为什么会写得如此动人。
铁凝为什么要给我们创造这样的一种美丽?明确:她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
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
”这也正是这篇小说的动人之处。
4、“思美”——延伸思考:作者写这篇小说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读完这篇小说也许很多同学都会在心理想不知现在的台儿沟是什么样子了。
这里我主要通过资料链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二十年后铁凝再到台儿沟时所见到的台儿沟的样子。
让学生明白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积极的和消极的事物都会随着涌现,我们应会明辨是非,扬长避短。
正如当代评论家陈思和在评价这篇小说时说过这么一段话:“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二十年后铁凝再到台儿沟时所见到的情况。
【资料链接】略我们应如何看待二十年后的台儿沟?总结:我们在追求所谓的文明即物质、知识的时候,不要失落了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尊严、真纯和淳朴。
四、作业二十年后的台儿沟的样子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二十年后的香雪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凭你对城乡生活的了解,你觉得“香雪”的未来更可能是怎样的?请以“二十年后的香雪”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板书设计:大山——火车——变化凤娇:头巾、法卡、物质(享受)追求“北京话” :情感(依附)香雪:书包、文具盒:平等、尊严、淳朴、知识(自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现代文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