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湿热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于祛 湿 。一 般 临 床 常 用 四种 祛 湿 、 热 方 法 :1 辛香 宣 透 , 清 () 芳
子 在 正 常 的 情 况 下 , 一 定 促 炎 、 细胞 愈 合 的 作 用 , 过量 的 有 促 但
炎症介质可致机体多个器官损伤 , 如激活中性粒 细胞, 伤内皮 损 细胞 、 小板等 , 血 进一 步 释 放 氧 自由 基 、 质 代谢 产 物 、 酶体 酶 脂 溶 等, 形成逐级放大的“ 瀑布样” 链锁反应 , 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中国 中 医 急症 2 1 0 0年 7月 第 1 9卷 第 7期 J T M.u. 0 0 V 11 , o7 E C J12 1 , o.9 N .




温病湿热证 的现代研究进展
齐 文 杰 张淑 文 王 红
中图分 类 号 : 24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号 :0 4— 4 X(0 0 0 R 5 A 10 7 5 2 1 )7—10 0 2 0— 2
(P ) L S 结合蛋 白(B ) L P 结合, 由 L P介导与效应细胞上 L S受 再 B P
体如 C 1 D 4蛋 白结 合 , 将 信 号 传 到 细胞 内诱 生 内 源性 致 热 原 产 生, 杀 菌 / 透 性 增 加 蛋 白 B I 与 L P竞 争 L S 而起 到 中 通 P可 B P从 和 内 毒 素 活性 的作 用 。 而 湿热 环 境 可 抑 制体 内 B I N 的 表 P mR A
【 关键词】 温症
湿热证 研究进展
现湿 热 环 境 对 B I R A 表达 的抑 制 可 能是 外 感 湿 热 致病 机 制 P N m 的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内 毒素 要 发 挥 其 生物 效 应 , 首 先 应 与脂 多 糖
中医 急性 热 性 病 中 , 温病 湿 热 证 是 具 有特 殊 规 律 的 一类 症 候群 , 临床 上 常 以身热 缠 绵 , 脘痞 闷 , 重体 倦 , 便 短 而黄 胸 身 小 赤, 口渴 不 引饮 , 苔 黄 腻 , 象 濡 数 为 主症 。作 为 临 床 常见 病 舌 脉 证, 因其病 情 缠 绵 、 疗 困难 、 后 不 佳 而成 为 中西 医 结合 领 域 治 预
1 温 病 湿 热证 概 述
下, 病情可能加重或不易恢复而缠绵难 愈, 这与湿热证的病情 特
点 相符 。 原 微 生 物及 其 释 放 的 毒 素 激 活单 核 一巨噬 细胞 、 病 中性 粒 细胞 , 释放 多 种 细 胞 因 子 ( T F— I 如 N 、L一1 ) 这 些 细胞 因 等 ,
达 , P 的 合成 与分 泌 减 少 , 等细 菌 活 力 或 内毒 素 活 性 的 条件 BI 同
的研究热点。 随着现代 医学 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和 中医现代化 的
发展 对 于 温 病 湿 热证 的病 理 机制 等 的探 讨 更 为客 观 、 范 , 一 规 进
步促 进 了湿 热证 证 型 实 质 的研 究 。 文 就 近 年温 病 湿 热证 病 因 、 本 病机 方 面 的 进展 作 一 综 述 。
证模型 , 发现模型组兔 T F— 、 L—I N a I B水平升高 , 予以清热祛 湿治疗 后 , 二者水平下降 , 进一步说明炎症介质是湿热证发病的
重 要 因 素之 一 。
22 水液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谢障碍 .
中医 学 有 “ 湿 肿 满 皆 属 于脾 ” 说 , 诸 之 脾
化 湿 浊 。 常用 药 物 为 藿 香 、 兰 、 佩 白芷 等 , 此法 适 用 于 上 焦湿 热 证 ;2 辛 温 开 郁 , 温 燥 湿 。 常用 药 物 为 半 夏 、 术 、 () 苦 苍 白蔻 仁 等 , 此 法适 用 于 中焦 湿 重 于热 证 ; 3 苦 寒清 热 燥 湿 。 常用 黄芩 、 () 黄 连 、 子 , 法 适 用 于 中焦 热 重 于 湿证 ;4 淡 渗 利湿 。 用 滑 石 、 栀 此 () 常 通草、 茯苓 、 薏 苡 仁等 , 法 适 用 于 下 焦 湿热 证 候 …。 生 此
证 (IS 、 SR ) 微循 环 障碍 、 血机 制 紊 乱 、 凝 细胞 凋 亡 等 , 症 反 应 持 炎 续存 在 , 而 引起 微 血 管 舒 缩 功 能及 凝 血 功 能 障 碍 , 与 组织 损 进 参
伤, 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 在探讨湿热证 的发病机制
中 , 症介 质 同样 得 到 了大 家 的关 注 。 胆 湿热 证 患 者 血 清肿 瘤 炎 肝 坏 死 因子 (N ) 、 T F 一 白介 素 (L 一6 平 增 高 】 燕 萍 等 I) 水 。周 俐 用 大 肠 杆 菌 内毒 素行 兔 耳 缘 静 脉 注 射 ,造 成 新 西 兰 兔 温病 湿 热
温 病 湿 热证 为湿 热 类 温病 的基 本 证 型 , 在 秦 汉 时期 , 着 早 随 中医 基 本理 论 体 系 的 形成 , 关 湿热 病 的证 、 、 、 即有 记 有 因 脉 治 载 。 至 明清 时期 , 病 学 说 获 得 了很 大 的发 展 , 关 著作 如 明 ・ 温 相 吴又可著《 瘟疫 论 》 清 ・ 天士 著 《 热 论 》 清 ・ 生 白著 《 , 叶 温 , 薛 湿 热条辨》 以及 吴 鞠 通 著 《 病 条 辨 》 , 温 病 湿 热证 的病 因 、 温 等 对 病 机 、 床证 候 和 治 法 进行 了详 细 的 论证 、 临 阐述 。 ・ 天 士 《 热 清 叶 温 论 》 为 湿 热 证 是 内外 合 邪 为 病 ,外 邪 人 里 , 湿 为 合 ” 外 湿 是 认 “ 里 , 发 病 的 主要 原 因 , 内湿 是发 病 的 内在 依 据 ; 胃失 健 、 湿滞 留 脾 水 体 内是 湿 热病 发 病 的 主要 内在 因素 。清 ・ 吴鞠 通 所 著 《 温病 条 辨 》 提 出 了三 焦 辨 证 ,据 此 根 据 邪 犯 部位 将 湿 热 证 分 为 湿热 犯 上 、 阻 中焦 、 在 下焦 , 在 此 基 础 上根 据 湿 与 热 的偏 重分 为 湿 湿 并 湿 重 于热 、 湿热 并 重 、 重 于 湿 3种类 型 。 由于 湿 热证 是 湿 与 热 热 两 种邪 气 同时侵 袭 人 体 而 为 患 ,故其 治 疗 当从 祛湿 和清 热 两 方 面 人手 。 湿 与热 合 , 在 湿 中 , 不 祛 则热 不 清 , 以治 疗 重 点 但 热 湿 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