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对称性》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1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1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圆的对称性》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3.2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圆的对称性质,包括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对称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对对称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圆的对称性质较为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推理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有所混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对称性质,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能运用圆的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对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圆的直径和半径概念的区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圆的对称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图片和教学素材。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对称图形,如圆形的饼干、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有什么特殊性质?2.呈现(10分钟)呈现圆的对称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1)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个圆,用彩笔标记出它的对称轴。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看看哪一组的发现与其他组有所不同。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圆的对称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 圆的对称性》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 圆的对称性》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 圆的对称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2 圆的对称性》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包括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同时,让学生会利用圆的对称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对称性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让学生能够利用圆的对称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对称性的理解。

2.如何利用圆的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有关圆的对称性的图片和案例。

2.准备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b.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圆有几条对称轴?2.呈现(10分钟)a.展示一些圆的对称性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b.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总结出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操练(10分钟)a.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利用圆的对称性解决。

b.每组选取一个问题,进行展示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a.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圆的对称性的练习题。

b.讲解答案,分析错误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b.让学生举例说明,进行分享和讨论。

6.小结(5分钟)a.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圆的对称性的重要性和应用。

b.强调圆的对称性的理解和运用。

7.家庭作业(5分钟)a.布置一些有关圆的对称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对称性》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3.2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包括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是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对称性,让学生感受圆的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但是,对于圆的对称性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和深化。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的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掌握圆的对称轴的定义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对称性的理解。

2.圆的对称轴的定义和性质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实例,进行小组讨论和推理,从而理解和掌握圆的对称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实例: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圆形桌面、圆形餐具等,用于展示圆的对称性。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例和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圆形的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对称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学实例,如圆形桌面、圆形餐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对称性。

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初步感受圆的对称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选择一个圆形物体,尝试找出它的所有对称轴,并记录下来。

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的对称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各自的操作结果,全班交流,总结圆的对称轴的性质。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5.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2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5.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2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5.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圆的对称性》是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圆的对称性质,包括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对称轴是直径,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性质等。

这部分内容是圆的基本性质之一,对于学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性质,以及后续学习圆的其它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基础知识,对对称性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对圆的对称性的认识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提高,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对称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对称性质,能够运用圆的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对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圆的对称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解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剪刀、彩笔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如剪出一个圆,然后将其对折,让学生观察对折后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对称性质。

2.呈现(10分钟)展示圆的对称性质的定义和性质,如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对称轴是直径,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

同时,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和证明圆的对称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圆规和直尺画出圆的对称轴,或者剪出一个圆,然后尝试将其对折,观察对折后的图形。

2圆的对称性-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圆的对称性-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圆的对称性-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圆的对称性,并且通过练习和实例探究对称性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对称性及其性质;2.掌握利用对称性判定图形性质的方法;3.能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对称性。

2.1 知识点1.圆的对称轴的性质;2.判断圆的情况,找出对称轴;3.利用对称轴证明图形性质。

2.2 能力培养1.分析问题,挖掘对称性;2.思维灵活,关注图形不变量;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1.培养严谨的思维态度;2.培养真诚待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重点1.圆的对称轴的性质;2.判断圆的情况,找出对称轴;3.利用对称轴证明图形性质。

四、教学难点1.运用对称性判别图形性质;2.利用对称性证明问题。

五、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利用精选的案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对称性的应用;2.归纳法:总结实例,抽象出对称性的判断方法。

六、教学流程6.1 导入1.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称性的概念;2.帮助学生理解对称性的作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6.2 讲解1.回顾圆的性质,介绍圆的对称性;2.解释对称轴的概念;3.以圆为例,详细讲解圆的对称轴的性质和位置关系。

6.3 实例分析1.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寻找对称性和对称轴,并运用对称性判断一些图形的性质;2.指导学生在实例中寻找规律、推理和归纳。

6.4 练习1.针对圆的对称性设计一些练习,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2.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

6.5 总结1.总结圆的对称性的相关知识点和性质;2.强调对称性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在数学升学考试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理解圆的对称性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能够判断图形对称性,综合运用对称性求解问题;3.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和创造力,并能够合理运用圆的对称性;4.能够遵守学习规则和班级纪律,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课堂互动活动等。

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的对称性》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的对称性》教案、教学设计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发现并理解圆的对称性质。
-使用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和几何画板等工具,形象直观地展示圆的对称性质,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具有对称美的圆形物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对称性。
-新课导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发现圆的对称性质。
-知识讲解:系统讲解圆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强调对称轴和对称中心的作用。
-实践应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对称性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对称性质,形成知识体系,加深理解。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结合圆的对称性质,尝试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在圆中找到一条弦,使得这条弦平分给定的两条弧?
3.创新作业:
-利用圆的对称性,设计一个创意图案,要求具有美观性和实用性,如可以作为装饰画或应用于生活用品;
-与同学合作,开展一次关于圆的对称性的研究,可以选择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的对称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Βιβλιοθήκη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圆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掌握圆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2.学会运用圆的对称性分析解决问题,如求圆上的对称点、对称线段等;
3.能够运用圆的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
4.掌握圆的弦、弧、圆心角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其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圆的对称性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下册《圆的对称性》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下册《圆的对称性》教案、教学设计
2.逻辑推理和证明过程的严密性。
-在证明圆的对称性质和相关定理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推理不严、论证不完整的情况。
-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互评作业等方式,提高证明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将从生活中的圆引入,如车轮、硬币等,让学生感受到圆的对称美和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问题驱动的讨论: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圆的对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掌握圆的对称性质。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解题思路和策略,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2.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证明圆的相关性质时,学生需要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检验证明过程的严密性和正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展示圆在各种文化和艺术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圆的对称美,从而增强对数学美的感知和欣赏。
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作图和观察几何图形,学生应能够发展对圆及其相关图形的直观认识。
-教学设想中应包含多种直观教具和动态软件,帮助学生构建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
(二)教学难点
1.圆的对称性质在复杂几何问题中的运用。
-学生在解决涉及圆的复杂问题时,往往难以发现对称性的应用。
-教学中应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特点,逐步发现并运用对称性质。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实例,让学生体验圆的对称美,提高他们对数学美的感知能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对称性》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圆的对称性,掌握圆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对称性,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八年级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知识,对对称性有一定的理解。

但圆的对称性与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有所区别,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发现圆的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对称性,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能运用圆的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对称性的理解。

2.圆的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从而掌握圆的对称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案例,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对称性。

–提问:这些圆形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有什么特殊的对称性?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对称性,解释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展示圆的对称轴的画法,让学生理解圆的对称轴是如何确定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圆形物品,尝试找出它的所有对称轴。

–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讨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圆的对称性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安排物体布局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圆形,还有哪些图形具有对称性?它们的对称性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尝试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物品,下节课分享。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2《圆的对称性》是一节概念性较强的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圆的对称性,掌握圆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圆的对称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八年级数学中关于对称轴、对称图形等基本知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圆的对称性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掌握圆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难点:理解圆的对称性与轴对称图形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练习题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有利于学生思考和交流的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对称现象,如圆形的钱币、圆桌、圆形的图案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对称性。

提问:这些圆形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圆的对称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对称性,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呈现圆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同时,让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并观察圆的对称轴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圆的对称图形?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总结出判断方法。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对称性》是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五章“圆”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对称性质,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认识圆的对称轴,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圆的对称图形。

教材通过引入圆的对称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性质,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圆的对称性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实例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建立圆的对称性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对称性质,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

2.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圆的对称图形,找出圆的对称轴。

3.能运用圆的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对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圆的对称图形,找出圆的对称轴。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案例素材。

2.圆规、直尺、橡皮等绘图工具。

3.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一张圆形纸片,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说明圆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思考:圆有多少条对称轴?对称轴是什么?2.呈现(10分钟)讲解圆的对称性质,通过PPT展示圆的对称性质的定义和定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对称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个图形,判断它是否为圆的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指出错误并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圆的对称性质,提醒学生注意圆的对称性质在后续学习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圆的对称性质,掌握圆的对称性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如圆的半径、直径等,并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

但是,对于圆的对称性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并学会运用圆的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质,学会运用圆的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对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圆的对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本教材,一份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对称现象,如圆形的挂钟、圆形的脸谱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圆的对称性质,如圆的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圆的任何一点关于圆心都有对称点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质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具有圆对称性质的图案,并利用圆规和直尺进行绘制。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圆的对称性质的理解。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对称性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对称性教案设计

课题:第三章第2节圆的对称性(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对称性(轴对称)及有关性质.(重点)2.理解垂径定理及推论,并会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难点)教法与学法指导:这节课主要通过“找圆心”等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经历“操作实践—大胆猜测---综合证明----灵活应用”的课堂模式,在探究垂径定理过程中,让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勇于探索的精神.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学案.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组织教学:准备,给每一位同学发放圆形纸片(用化学滤纸);并提出问题,(问题1) 通过上节课《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学习,认识了圆的基本概念,这是一张圆形纸片,你有什么办法找出它的圆心呢?学生活动:学生凭借经验很容易想到用两次折叠的方法,找到圆心.[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基本概念,知道,半径定圆的大小,圆心定圆的位置.下面,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演示自己找圆心的过程.学生演示:[师]:(问题2)在折叠的过程中,你从中还知道圆具有什么性质?[生1]:老师,圆是对称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师]:很好,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圆的轴对称性,那么,圆的对称轴是怎样的直线,有多少条对称轴?[生2]:老师,圆的对称轴是直径,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师]:同学们,这位同学回答的对吗?[生3]:不正确,对称轴应该是直线,而直径是线段,应该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或者是过圆心的直线.教师活动:进行鼓励表扬并板书,3.2 圆的对称性(1)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设计意图: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设计一连串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动手操作中既复习圆的意义,又探索到圆的对称性.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圆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注意观察动画课件)学案(问题3):(1)什么是弦?什么是弧?如何区别?怎么表示? (2)弧与弦分别可以分成几类?它们如何区分? 学情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形一:学生看书后能理解弦、弧、优弧、劣弧及半圆的意义,但是难以区别异同,如:弦是线段,弧是曲线段;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半圆既不是劣弧,也不是优弧.情形二:学生写出的弧可能重复或遗漏,不能掌握“优弧与劣弧成对出现”的规律. 情形三:优弧的表示方法.以上若学生不能讨论总结得出,则需要老师引导得出结论.学生活动:学生在预习的前提下边观察图形演示边独立思考,再在四人小组间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注意收集信息,以便及时补充,然后提问. [生1]:(1)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叫C做半圆.大于半圆弧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生2]:弦是线段,弧是曲线段.弧的表示方法是在两个端点上面添加“︵“符号. [生3]:弦分为过圆心的和不过圆心的弦;弧分为劣弧、半圆、优弧.[师] 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下面,结合图形加深认识,并思考,你还可以得出什么性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能不能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比较说明.[生4]: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半圆既不是劣弧,也不是优弧.[生5]:直径是圆中最大的弦. 学生活动:整理好笔记.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加强自主探究的针对性,激发思考与交流,从而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与异同,学会辨证统一、分类讨论地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探究活动二:垂径定理 (问题4)(1)刚才折出的两条直径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图中能得出哪些等量关系?(2)若把AB 向上平移到任意位置,成了不是直径的弦,折叠后猜想:还有与刚才类似的结论吗?有哪些方法证明你的猜想正确与否?(3)思考:上述探索过程利用了圆的什么性质?还运用了哪些知识?若只证明AM =BM ,还有什么方法?(4)把上述发现归纳成文字语言和几何语言.优弧AB半圆CD劣弧AB C学生活动:拿出圆形纸片,将其对折,得到一条折痕CD,在CD 上取一点M ,作CD 的垂线AB,然后再将圆沿CD 对折,观察,得出结论. [生1]:垂直关系;相等的量有,AM =BM , 因为圆沿直线CD 对折后,点A 与B 重合. [生2]: 若只证明AM =BM , 还可以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证明:连接OA ,OB 则OA =OB 又 ∵CD ⊥AB∴AM =BM ,CD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点A 和点B 关于直线CD 对称 ∴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文字语言和几何语言: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如图,在⊙O 中,即①②→③④⑤① CD 是直径③AM =BM ,④② CD ⊥AB 于M ⑤ 设计意图:用运动变化的观点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折叠中领会定理的证明思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的语言表达能力.探究活动三:垂径定理的推论 议一议:(问题5)同学们,如果把“垂径定理”中的条件“垂直于弦”与结论“平分于弦”互换,即:①③→②④⑤,结论是否还成立?如果成立,请你说明理由;不成立,请举反例. 学情预设: 大多数学生会模仿定理画图、折叠、推理后认为是成立的,可能有个别学生会持反对意见,引起一番有意义的讨论,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当AB 与CD 是⊙O 的直径时,互相平分,但不一定垂直!只有当弦AB 不是直径时,结论才会成立. [生1]: 成立.= ,== ,=AD=BDAC=BC∴OA =OB ,AM =BM , ∴ CD ⊥A B(三线合一) ∴ [生2]:不一定成立,如图,当AB 是直径时,CD 平分AB ,但不垂直AB .只有AB 不是直径时,才成立.[师]: 同学们讨论的非常好,做数学就是要求我们思维要严谨,注意,条件与图形的统一及多样性,多画图,多分析,多总结.那么这个推论我们应该怎么说? 在学生的归纳中,板书. 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问题6)如果我们继续交换条件是否能够②③→①④⑤、①④→②③⑤、④⑤→①②③? 学生活动:采取折叠-重合-得出结论成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由 “①直径、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优弧、⑤平分劣弧”,其中两个作条件推出另三个结论.设计意图: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变式和拓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探究的乐趣,感受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问题7)例题分析例1:如右图所示,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弧CD ,点O 是弧CD 的圆心),其中CD =600m ,E 为弧CD 上一点,且OE ⊥CD ,垂足为F ,EF =90 m .求这段弯路的半径.学生活动:观察示意图,分析题目的已知和要求的结果,寻求相互关系,然后尝试独立解答,在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活动:与个别学生交流解题思想方法,让其上黑板板演过程,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解答. [生]:解:连接OC ,设弯路的半径是R ,则OF =(R -90))m ∵OE ⊥CD= ,=∴CF =CD /2=300m (垂径定理) 由勾股定理得 OC 2=CF 2+OF 2 即R 2=3002+(R -90)2 解得R =545所以,弯路的半径是545m.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垂径定理应用,在四个量半径R 、弦CD 的长、弦心距OF 长、弓形高EF 的长中,任已知两个量可以求出另两个量.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探寻规律,构造直角三角形后通过勾股定理求解,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归纳总结,拓展提高[师]:同学们,我们本节课学习了垂径定理及推论,理解了与圆有关的应用,你有收获,或者是疑虑问题,交流一下.学生活动:有独立思考,落笔组织语言的,也有相互讨论,交流总结的观点的,气氛相当热烈,各抒己见.[生]:老师,如图,OC ⊥AB ,可不可以使用垂径定理.[师]:可以,这条线(或线段)过圆心,就可以作为直径使用, 同时,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是今后解答圆的问题的常用辅助线,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体会和总结.设计意图: 用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学习过程,使知识系统化,学会提炼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且能够灵活应用;学会自我反思,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课堂检测:1.已知⊙O 的半径为5,弦AB 的长为6 ,则这条弦的中点到弦所对劣弧中点的距离为____. 考察知识点:理解垂径定理的意义,会构造符合定理的基本图形,来解决问题. 答案提示:解:过O 点作AB 的垂线,垂足是D ,且与弧AB 交于点C ,连接OA , ∵OC ⊥AB∴D 是AB 的中点,C 是弧AB 的中点,∴OD =52-32=4∴DC =5-4=1所以,这条弦的中点到弦所对劣弧中点的距离为12.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C 、D ,若AB =4,CD =2,圆心到AB 的距离为l ,则大圆的与小圆的半径之比为____________.考察知识点:理解垂径定理的使用,加深认识辅助线“弦心距和半径”经常是成对构造的,以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答案提示:解:51222=+=OA21122=+=OC 则大圆的与小圆的半径之比为21025=3. 储油罐的截面如图所示,装入一些油后,若油面宽AB=600mm , 求油的最大深度.考察知识点:主要是检测垂径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画出示意图,转化为数学问题解答. 答案提示:由垂径定理知,mm oc 12530032522=-=油最大深度=325-125=200(mm )4.已知:如图,⊙O 中, AB 为 弦,C 为 AB 的中点,OC 交AB 于D ,AB = 6cm ,CD = 1cm. 求⊙O 的半径OA .考察知识点:数学方法的综合应用,主要是方程知识与图形解答的结合.答案提示: 解:设⊙O 的半径为r 在直角三角形AOD 中,222OA OD AD =+所以,222)1(3r r =-+ ∴r =5cm ∴OA =5cm学情预设:部分同学可以当堂完成,教师,当堂批改,及时知道学生的解答情况;部分同学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完成解答.教师活动:通过检查,关键看学生的图形构造,是否能够利用半径和弦心距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分析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要善于构造图形,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为了应用条件和已有的性质定理,需要添加辅助线来完善图形,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圆的对称性》是一节操作性较强的课,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创设“找圆心”情境,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同时又注重了垂径定理及推论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的教学;再以连贯的问题串形式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学生思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让学生真正体验了探索获取新知的成绩感和成功感,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最后,通过提供有层次的达标检测题让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个性得到了彰显,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更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感到课堂不足的地方是,本节课学生操作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多,每个环节的衔接要流畅,才能在课堂上完成,所以本节课要提前发放导学案,才能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3.2《圆的对称性》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3.2《圆的对称性》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3.2《圆的对称性》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而本节课《圆的对称性》则是这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从圆的轴对称性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对称性质,进而推导出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即为圆的对称轴。

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圆的对称性,并为后续学习圆的性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八年级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并运用轴对称的性质。

但他们对圆的对称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对圆对称性质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圆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对称性,掌握圆的对称轴的定义及性质。

2.能够运用圆的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对称性的理解。

2.圆的对称轴的定义及性质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和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圆的对称性,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圆的对称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

2.准备圆规、直尺等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对称性质的理解。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圆对称性的运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对称性的图片,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对对称性产生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才能称为对称图形?”让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呈现圆的轴对称性实例,如圆形的剪纸、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圆的对称性质。

同时提出问题:“圆有对称轴吗?如果有,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一个圆形,并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圆的对称轴。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3.2圆的对称性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3.2圆的对称性优秀教学案例
2.创设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对称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情景创设,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圆的对称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我会展示一些圆形物体,如轮胎、圆形桌面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它们的磨损情况和稳定性,从而引出圆的对称性的概念。同时,我也会创设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我会提出一些与圆的对称性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轮胎的磨损总是均匀的,为什么圆形的桌面上的物体总是平衡的等,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此外,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对称性。例如,我会使用动画演示圆的对称变换,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圆的对称性质。
(三)小组合作
1.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3.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我会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一些与圆的对称性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思考和探索。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我会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3.2圆的对称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3.2圆的对称性。圆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几何形状,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圆的对称性是圆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涉及到几何图形的对称变换和几何中心的概念。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包括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圆心角、弧、弦等概念。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对称性》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3.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圆的对称性质,掌握圆的对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圆的对称性,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对称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圆的对称性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圆的对称性质,学会运用圆的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探究、总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对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圆的对称性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圆的对称性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对称性质。

2.实例:准备一些与圆的对称性相关的实例,用于课堂讲解和练习。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圆的对称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性。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圆有什么特殊的对称性质吗?”让学生思考圆的对称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圆的对称性质,如圆的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圆的任何一点关于直径都有对称点等。

通过课件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对称性质。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案1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案1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案1一. 教材分析《圆的对称性》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3.2节的内容,主要学习了圆的对称性质,包括圆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以及圆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圆的基本性质的进一步理解,也是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拓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基本性质,对圆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对称性的理解和运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化对圆的对称性质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对称性质,认识圆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2.能够运用圆的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对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圆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的确定。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化对圆的对称性质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圆的相关图片或实物。

3.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圆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基本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圆有哪些对称性质?”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圆的对称性质的定义和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圆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并通过图示和实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的对称性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例如,找出一个圆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或者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圆的对称图形。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圆的对称性质的理解。

例如,给出一个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对称性质进行解决。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第3章3.2圆的对称性教案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第3章3.2圆的对称性教案
周角是直角。
-学会应用圆的旋转对称性,能求出圆上某点的对称点及圆的切线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举例解释:
-重点讲解圆的对称轴的定义,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找出圆的对称中心。
-强调圆周角定理的应用,通过画图和计算,让学生理解直径与圆周角的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形式,使学生对圆的对称性有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探究圆的对称性质,提高学生对圆的几何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圆的对称性过程中,学会推理、证明,提高逻辑思维和数学表达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的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示例,展示如何利用圆的旋转对称性解决具体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旋转角度等。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证明圆的对称性质,特别是圆的旋转对称性的理解和应用。
-解决涉及圆周角和圆内接四边形的综合问题,如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并运用圆的对称性质进行问题的简化。
举例解释:
-对于旋转对称性的难点,可以通过动态图示或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旋转对称。
最后,我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疑问。这说明我在课堂上的讲解可能还不够细致,或者是对学生的掌握程度了解不够。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点,我需要在课后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圆的对称性》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2节的内容,主要介绍圆的对称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进行的,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圆的性质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实例介绍圆的对称性质,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对称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对称性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也亟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对称性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运用圆的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对称性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2.圆的对称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圆的对称性;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对称性;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2.准备教学课件;3.准备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如圆形的操场、硬币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对称性。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圆形对称现象,从而引出圆的对称性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圆的对称性的性质,如圆的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圆的任何一点关于圆心都有对称点等。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如在纸上画一个圆,通过折叠、旋转等方式来验证圆的对称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运用圆的对称性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选取一个圆形桌面,讨论如何通过旋转使得每个人坐在桌边的位置距离相等。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圆的对称性的理解和运用。

如给出一个圆形的图案,要求学生找出所有的对称轴和对称点。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案1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案1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2《圆的对称性》教案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2《圆的对称性》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掌握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圆的对称轴的定义,以及掌握圆的对称性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八年级数学中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对对称性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圆的对称性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圆的对称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理解圆的对称轴的定义,并能找出圆的对称轴。

3.让学生掌握圆的对称性质,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对称性的理解。

2.圆的对称轴的定义和寻找。

3.圆的对称性质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的物品,如圆规、圆形的卡片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关于圆的对称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的物品,如圆规、圆形的卡片等,让学生感受到圆的对称性。

b.提出问题:圆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a.给出圆的对称性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

b.给出圆的对称轴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对称轴。

3.操练(10分钟)a.让学生分组,每组找出一件圆形的物品,如圆规、圆形的卡片等,尝试找出该物品的对称轴,并记录下来。

b.让学生汇报他们的发现,并解释为什么这是对称的。

4.巩固(10分钟)a.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圆的对称性的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三章第2节圆的对称性(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对称性(轴对称)及有关性质.(重点)
2.理解垂径定理及推论,并会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教法与学法指导:
这节课主要通过“找圆心”等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经历“操作实践—大胆猜测---综合证明----灵活应用”的课堂模式,在探究垂径定理过程中,让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勇于探索的精神.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学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准备,给每一位同学发放圆形纸片(用化学滤纸);并提出问题,(问题1) 通过上节课《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学习,认识了圆的基本概念,这是一张圆形纸片,你有什么办法找出它的圆心呢?
学生活动:学生凭借经验很容易想到用两次折叠的方法,找到圆心.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基本概念,知道,半径定圆的大小,圆心定圆的位置.下面,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演示自己找圆心的过程.
学生演示:
[师]:(问题2)在折叠的过程中,你从中还知道圆具有什么性质?
[生1]:老师,圆是对称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圆的轴对称性,那么,圆的对称轴是怎样的直线,有多少条对称轴?
[生2]:老师,圆的对称轴是直径,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回答的对吗?
[生3]:不正确,对称轴应该是直线,而直径是线段,应该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或者是过圆心的直线
.
教师活动:进行鼓励表扬并板书,3.2 圆的对称性(1)
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设计意图: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设计
一连串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动手操作中既复习圆的意义,又探索到圆的对称性.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圆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注意观察动画课件)
学案(问题3):
(1)什么是弦?什么是弧?如何区别?怎么表示? (2)弧与弦分别可以分成几类?它们如何区分? 学情预设:可能出现的
情形一:学生看书后能理解弦、弧、优弧、劣弧及半圆的意义,但是难以区别异同,如:弦
是线段,弧是曲线段;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半圆既不是劣弧,也不是优弧.
情形二:学生写出的弧可能重复或遗漏,不能掌握“优弧与劣弧成对出现”的规律. 情形三:优弧的表示方法.
以上若学生不能讨论总结得出,则需要老师引导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在预习的前提下边观察图形演示边独立思考,再在四人小组间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注意收集信息,以便及时补充,然后提问. [生1]:
(1)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叫
C
做半圆
.大于半圆弧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
[生2]:弦是线段,弧是曲线段.弧的表示方法是在两个端点上面添加“︵“符号. [生3]:弦分为过圆心的和不过圆心的弦;弧分为劣弧、半圆、优弧.
[师] 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下面,结合图形加深认识,并思考,你还可以得出什么性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能不能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比较说明.
[生4]: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半圆既不是劣弧,也不是优弧.
[生5]:直径是圆中最大的弦. 学生活动:整理好笔记.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加强自主探究的针对性,激发思考与交流,从
而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与异同,学会辨证统一、分类讨论地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探究活动二:垂径定理 (问题4)
(1)刚才折出的两条直径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图中能得出哪些等量关系?
(2)若把AB 向上平移到任意位置,成了不是直径的弦,折叠后猜想:还有与刚才类似的结论吗?有哪些方法证明你的猜想正确与否?
(3)思考:上述探索过程利用了圆的什么性质?还运用了哪些知识?若只证明AM =BM ,还有什么方法?
(4)把上述发现归纳成文字语言和几何语言.
M
优弧AB
AMB
半圆CD
劣弧AB AB
O
O
O
A
B
C
D
E
F
学生活动:拿出圆形纸片,将其对折,得到一条折痕CD,在CD 上取一点M ,作CD 的垂线
AB,然后再将圆沿CD 对折,观察,得出结论. [生1]:垂直关系;相等的量有,AM =BM ,
因为圆沿直线
CD 对折后,点A 与B 重合.
[生2]: 若只证明AM =BM , 还可以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证明:连接OA ,OB 则OA =OB 又 ∵CD ⊥AB
∴AM =BM ,CD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点A 和点B 关于直线CD 对称 ∴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 文字语言和几何语言: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如图,在⊙O 中,即①②→③④⑤ ① CD 是直径 ③AM =BM ,
④ ② CD ⊥AB 于M ⑤
设计意图:用运动变化的观点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折叠中领会
定理的证明思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的语言表达能力.
探究活动三:垂径定理的推论 议一议:
(问题5)同学们,如果把“垂径定理”中的条件“垂直于弦”与结论“平分于弦”互换,即:①③→②④⑤,结论是否还成立?如果成立,请你说明理由;不成立,请举反例. 学情预设: 大多数学生会模仿定理画图、折叠、推理后认为是成立的,可能有个别学生会持反对意见,引起一番有意义的讨论,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当AB 与CD 是⊙O 的直径时,互相平分,但不一定垂直!只有当弦AB 不是直径时,结论才会成立. [生1]: 成立.
= ,== ,=AD=BD AC=BC
∴OA =OB ,AM =BM , ∴ CD ⊥A B(三线合一) ∴ [

2]:不一定成立,如图,当AB 是直
径时,
CD 平分AB ,但不垂直AB .只有AB 不是直径时,才成立.
[师]: 同学们讨论的非常好,做数学就是要求我们思维要严谨,注意,条件与图形的统一及多样性,多画图,多分析,多总结.那么这个推论我们应该怎么说? 在学生的归纳中,板书. 垂径定理的推论: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问题6)如果我们继续交换条件是否能够②③→①④⑤、①④→②③⑤、④⑤→①②③? 学生活动:采取折叠-重合-得出结论成立.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由 “①直径、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优弧、⑤平分劣弧”,其中两个作条件推出另三个结论.
设计意图: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变式和拓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发散学生的
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探究的乐趣,感受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问题7)例题分析
例1:如右图所示,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弧CD ,点O 是弧CD 的圆心),其中CD =600m ,E 为弧CD 上一点,且OE ⊥
CD ,垂足为F ,EF =90 m .求这段弯路的半径.
学生活动:观察示意图,分析题目的已知和要求的结果,寻求相互关系,然后尝试独立解答,在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确定解题思路.
教师活动:与个别学生交流解题思想方法,让其上黑板板演过程,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解答. [生]:解:连接OC ,设弯路的半径是R ,则
OF =(R -90))m
AC =BC , AD =BD
M
O
A
B
C
∵OE ⊥CD
∴CF =CD /2=300m (垂径定理) 由勾股定理得
OC 2=CF 2+OF 2
即R 2
=3002
+(R -90)2
解得R =545
所以,弯路的半径是545m.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垂径定理应用,在四个量半径R 、弦CD 的长、弦
心距OF 长、弓形高EF 的长中,任已知两个量可以求出另两个量.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探寻规律,构造直角三角形后通过勾股定理求解,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归纳总结,拓展提高
[师]:同学们,我们本节课学习了垂径定理及推论,理解了与圆有关的应用,你有收获,或者是疑虑问题,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有独立思考,落笔组织语言的,也有相互讨论,交流总结的观点的,气氛相当热烈,各抒己见.
[生]:老师,如图,OC ⊥AB ,可不可以使用垂径定理.
[师]:可以,这条线(或线段)过圆心,就可以作为直径使用, 同时,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是今后解答圆的问题的常用辅助线,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体会和总结.
设计意图: 用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学习过程,使知识系统化,学会提炼其
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且能够灵活应用;学会自我反思,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课堂检测:
1.已知⊙O 的半径为5,弦AB 的长为6 ,则这条弦的中点到弦所对劣弧中点的距离为____. 考察知识点:理解垂径定理的意义,会构造符合定理的基本图形,来解决问题. 答案提示:
解:过O 点作AB 的垂线,垂足是D ,且与弧AB 交于点C ,连接OA , ∵OC ⊥AB
∴D 是AB 的中点,C 是弧AB 的中点,

OD =52-32
=4
∴DC =5-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